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jury Repair and Wound Healing 중화손상여수복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3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3-9450
  • 国内刊号: 11-913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ssyxf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孙永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可疑糖尿病足骨髓炎患者骨微生物培养及骨病理资料分析

    作者:张妲;关小宏;王晨蕊;杨彩哲;吴石白

    目的:分析临床上可疑糖尿病足骨髓炎患者的骨组织微生物学和病理检查的结果,提高对糖尿病足骨髓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取26例符合糖尿病足溃疡合并蜂窝组织炎、可探及骨质或溃疡中有骨暴露的住院糖尿病足患者换药清创的骨组织行骨微生物培养及骨病理检查。分析骨微生物培养及骨组织病理检查的阳性率、菌种及对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情况和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骨微生物培养联合骨组织病理检查确诊84.6%(22/26)的患者为糖尿病足骨髓炎。共进行38例次骨微生物培养,培养出20种细菌,1种真菌。13例患者进行了多次的骨微生物培养,10例患者骨微生物培养出多种细菌。行多次骨培养和培养出多种菌种的患者的糖尿病足病程短于一次培养组和一种菌种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沉、C-反应蛋白和 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一次培养组和一种菌种组,而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蛋白、血清铁低于一次培养组和一种菌种组。结论骨微生物培养和骨病理检查能够确诊糖尿病足骨髓炎。需要行多次骨清创或骨微生物培养出多种细菌的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感染更严重、营养状态更差。

  • 脾多肽对糖尿病足患者免疫功能和创面转归的影响

    作者:晏鹰;常菲;刘嘉楠;李磊;姜玉;马兵

    目的:观察针对不同病情和感染程度的糖尿病足患者,脾多肽治疗前后,对患者免疫功能和创面转归的影响。方法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解放军海军四一三医院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78例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 Wagner 分级2~3级划分为感染,4~5级为坏疽,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感染对照组(n =21)、感染治疗组(n =21),坏疽对照组(n =18)和坏疽治疗组(n =18),感染对照组与坏疽对照组依照指南原则给予常规治疗,感染治疗组与坏疽治疗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自入院后第2天起接受为期14 d的脾多肽注射液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4天血糖控制情况、免疫功能情况、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及全身性感染发生率、药物安全性评估结果;观察比较创面转归及预后,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经过治疗,4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都能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感染治疗组、坏疽治疗组平均胰岛素日用量分别低于感染对照组、坏疽对照组;感染治疗组、坏疽治疗组患者的 CD3增加值、CD4增加值、CD4/CD8、IgA 增加值、IgG 增加值均分别高于感染对照组、坏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感染治疗组、坏疽治疗组患者的全身性感染发生率、治疗时间均分别低于感染对照组、坏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坏疽治疗组的手术率、重复截肢率指标低于坏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感染治疗组的平均胰岛素日用量(40.12±9.65)IU 低于坏疽治疗组(51.67±10.85)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96,P =0.031);感染治疗组的 CD4的增加水平(7.16±1.13)%高于坏疽治疗组(6.49±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8,P =0.037);感染治疗组的 IgG 的增加水平(2.96±0.09)mg/mL 高于坏疽治疗组(1.60±0.17)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4,P =0.007)。结论脾多肽能促进糖尿病足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并降低感染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治疗时间。早期使用脾多肽,可能会改善糖尿病足预后。

  • 糖尿病足创面的个性化处理

    作者:胡骁骅;邓微;陈忠;黎明;杜伟力;王成;王红;沈余明

    目的:探讨个性化处理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997年10月至2014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及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216例,在遵循控制血糖及感染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创面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结果216例患者中,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行小腿截肢术(其中1例因骨折术后感染、骨坏死截肢);感染足趾截趾、剔骨皮瓣修复45例;清创+负压吸引治疗14例(其中,创面直接缝合3例,负压吸引后创面植皮愈合11例);清创+换药+植皮修复97例;皮瓣移植修复13例;清创+换药治疗44例。结论个性化处理是糖尿病足创面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重度烧伤大鼠血清对巨噬细胞 Notch1的激活及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姝月;樊磊;白晓智;杨龙龙;蔡维霞;赵彬;苏琳琳;石继红;胡大海

    目的:研究重度烧伤大鼠血清刺激后巨噬细胞 Notch1蛋白表达变化,及其细胞分泌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成年雄性 SD 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伤组、烧伤24 h 组和烧伤7 d 组,每组8只。烧伤组 SD 大鼠造成约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烧伤,分别于伤后24 h、7 d 收集血清;假伤组大鼠用37℃水浴,水浴后24 h 取其血清作为对照。用上述各组血清制成20%培养液,刺激小鼠源巨噬细胞系 RAW264.7,分别于加入血清刺激后即刻和刺激4、8、12、24、48 h 后收取细胞及其上清液。另外用含20%假伤血清+脂多糖(100 ng/mL)培养液刺激巨噬细胞,于相同时间点收样。Western Blot 检测各时间点巨噬细胞中Notch1蛋白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咐试验检测刺激24 h 后培养上清液中 IL-6及 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1)假伤组血清刺激后即刻和刺激4、8、12、24、48 h 后,Notch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2)烧伤24 h 组血清刺激后,Notch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并随时间延长而达高峰;(3)烧伤7 d 组血清刺激后, Notch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与假伤组血清刺激结果类似;(4)假伤组血清+脂多糖混合刺激后, Notch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5)烧伤24 h 组血清及假伤组血清+脂多糖,上清液中 IL-6和 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假伤组血清及烧伤7 d 组血清。结论烧伤血清刺激下的巨噬细胞 Notch1信号被激活,IL-6及 TNF-α分泌能力增强,且这种激活可被脂多糖刺激所模拟。

  • 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对兔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作者:周波;陈旭林;程浩;方旭;刘晟;王飞;王超;邱乐

    目的:观察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对兔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兔8只,采用电子恒温恒压电烫仪90℃烫其背部12 s 造成Ⅱ度烧伤创面,每只兔背部共烫伤4个Ⅱ度烫伤创面。采取左右自身对照,左侧为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的治疗组,右侧为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无菌纱布包扎的对照组。烫伤后即刻和治疗后第1、3、5、7天共5个时相点分别采集创面皮肤组织标本,干湿重法测定创面组织含水量,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创面微循环血流量,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3、5、7天,治疗组创面组织含水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067、5.133、4.464、3.875,P =0.001、0.001、0.003、0.006),治疗后第3、5、7天,创面微循坏血流量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155、-4.835、-7.168,P =0.016、0.020、0.000)。治疗组第14天和第20天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9.052、-11.223,P =0.000、0.000),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20.9±2.2)d,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23.0±2.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379,P =0.000)。结论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可减轻创面水肿,增加兔Ⅱ度烧伤创面微循环血流量,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 封闭负压治疗对猪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影响

    作者:陈斓;谢卫国;叶子青;赵超莉;栾夏刚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治疗对猪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影响。方法采用控温控压电烫仪在3只普通家猪背部对称制造深Ⅱ度热力烧伤模型,每只猪背6个创面(共18个),左右对称创面视为一对,共9对创面随机分为持续负压组、间歇负压组、常规换药组。造模24 h 后两负压组分别给予持续及间歇封闭负压治疗,压力值均为-125 mmHg(1 mmHg =0.133 kPa),常规换药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于治疗后当天、第3、6、9、14天,分别测量创面面积并计算愈合率;取创面组织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及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记录终创面愈合时间。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 LSD-t 检验。结果(1)治疗后第3天,持续负压组、间歇负压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8.51±4.38)%、(14.26±5.98)%,均高于常规换药组(3.86±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6.552、40.139,P<0.05、=0.001),治疗后第6天,两负压组分别达(24.74±3.25)%、(20.55±3.43)%,仍高于常规换药组(13.41±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473、3.432,P<0.05、=0.004),治疗后第9天,其愈合率分别达(49.81±3.88)%、(46.96±3.16)%,均高于常规换药组(34.29±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563、4.541,均 P<0.05)。(2)持续负压组、间歇负压组愈合时间分别为(11.67±0.52)d、(11.50±1.05) d,均短于常规换药组(13.00±0.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15、3.055,P =0.016、0.008),两负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340,P =0.739)。(3)治疗后第3天,常规换药组创面炎症细胞浸润较两负压组重,其高峰持续到第9天,第14天逐渐消退。(4)治疗后第3天,持续负压组和间歇负压组细胞 PI 明显升高,高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413、9.080,均 P ★0.05),治疗后第6天分别达高峰,仍高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549、5.557,均 P ★0.05),治疗后第9、14天,3组细胞 PI 无明显差异。(5)治疗后第3、6天,持续负压组、间歇负压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均高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后第9、14天,3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639、1.711,P =0.218、0.205)。结论与常规换药相比,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能加快创面坏死组织清除,促进创面炎症反应消退,加速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 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对增生性瘢痕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马达;唐冰;石芬;曹小玲;朱家源

    目的: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对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40只新西兰兔(雌雄各半)于兔耳腹侧面瘢痕造模,每只兔每侧耳造模创面2个。按照完全随机的分组原则将所有兔分为5组,每组8只,每组32个瘢痕创面,按照溶剂、不同浓度芬戈莫德分别注射的处理方式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芬戈莫德2.5 mg/mL 组、芬戈莫德5.0 mg/mL 组、芬戈莫德10.0 mg/mL 组。瘢痕造模成功后一次性给药,观察并记录各组创面瘢痕大小变化,给药后第5天取材,对瘢痕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量化并比较两组瘢痕创面的瘢痕表皮厚度、瘢痕胶原蛋白沉积情况及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芬戈莫德各浓度组兔耳余量瘢痕面积比明显缩小;芬戈莫德2.5 mg/mL组瘢痕表皮厚度为(120.250±6.042)μm,瘢痕表皮增厚明显,胶原沉积率降低,分别与芬戈莫德5.0 mg/mL 组、芬戈莫德10.0 mg/mL 组比较,芬戈莫德2.5 mg/mL 组与瘢痕增生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对瘢痕形成增生有抑制作用,芬戈莫德浓度为2.5 mg/mL 时效果为显著。

  • 乌司他丁对中度烧冲复合伤大鼠肺炎症介质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作者:刘锐;王树明;曹卫红;胡森;李宗瑜;高明娟;王晓娜;赵增凯;郑金光

    目的:本研究观察乌司他丁对中度烧冲复合伤大鼠肺组织炎症介质、肺微血管通透性和肺组织含水率的影响。方法将80只 SD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 =40)和乌司他丁组(n =40),两组均造成25%总体表面积深Ⅱ度烧伤+中度冲击伤的中度烧冲复合伤模型。于伤后即刻分别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和乌司他丁40000 U /kg 1 mL。分别于伤后6、24 h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伊文斯蓝法(EB)测定肺微血管通透性,干/湿重法测定肺组织含水率,组间计量数据行 t 检验。结果伤后6 h 与对照组 TNF-α(2912±184)pg/mL、IL-6(2793±223)pg/mL 和 IL-8(2178±145)pg/mL 水平比较,乌司他丁组肺组织 TNF-α(2103±168)pg/mL、IL-6(2315±185)pg/mL和 IL-8(1827±134)pg/mL 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114、8.123、7.347,P <0.05);伤后24 h与肺组织 TNF-α(1853±166)pg/mL、IL-6(2152±172)pg/mL 和 IL-8(1807±126)pg/mL 水平比较,乌司他丁组 TNF-α(1235±86)pg/mL、IL-6(1093±98)pg/mL 和 IL-8(973±77)pg/mL 水平明显降低(t =5.176、7.043、5.732,P <0.05);乌司他丁组大鼠肺组织 EB 含量在伤后6、24 h[(63.9±3.3)、(59.8±3.2)μg/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8.2±3.7)、(76.3±3.5)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023、7.382,P <0.05)。乌司他丁组大鼠肺组织含水率在伤后6、24 h [(76.3±1.45)%、(73.8±1.35)%]明显低于对照组(79.8±1.52)%、(78.3±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41、2.758, P <0.05)。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中度烧冲复合伤大鼠血清 TNF-α、IL-6、IL-8炎症介质水平,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通透性增加,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 不同层级重度蒸汽吸入性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朱富军;詹球;童亚林;梁静;阳齐琼;刘亮;李泳;夏樱花;吕璐;莫永亮;陈云鹏;朱金红;冯小艳;龚震宇;辛海明;邹篪

    目的:建立严重、危重与极危重3个层级重度蒸汽吸入性损伤兔模型。方法随机将136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假伤组(n =34)与致伤组(n =102)。致伤组按蒸汽吸入致伤时间分为0.25、0.50、1.00 s 组(均 n =34),0.25、0.50、1.00 s 组兔用自动控时调压烫伤仪[11-12]控制蒸汽压力0.02 MPa/cm2、温度105℃条件下通过气管切开处分别致伤,假伤组兔除不予吸入蒸汽致伤外其它处理同致伤组。0.25、0.50、1.00 s 组与假伤组于伤后1、4、12、24 h 各取兔6只检测或观察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组织病理、肺组织含水率变化,各组另取10只兔观察伤后6、12、24 h 死亡率。结果1.00 s 组伤后1 h 即出现明显的肺充血水肿和出血、缺氧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状况并逐渐加重,伤后6 h 兔死亡率达100%。0.50 s 组伤后1 h 也出现肺充血水肿和出血、缺氧,至伤后4 h 加重并出现炎症细胞浸润,伤后1、4 h 的 PaO2较1.00 s 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50 s 组兔伤后12、24 h 死亡率分别为25%、75%。0.25 s 组在伤后4 h 出现肺充血水肿、缺氧,伤后12 h 肺充血水肿加重并出现出血、炎症细胞浸润,伤后4、12、24 h PaO2均小于60 mmHg (1 mmHg =0.133 kPa),较0.50 s 组同时相点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较假伤组同时相点低,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01),0.25 s 组伤后24 h 兔死亡率为25%。结论在蒸汽压力为0.02 MPa/cm2,温度105℃条件下,致伤时间1.00、0.50、0.25 s 可分别造成兔极危重、危重和严重吸入性损伤。

  • 骨转移瘤发病的细胞生物学机制与细胞分子靶向治疗

    作者:雷明星;刘耀升;刘蜀彬

    骨骼是实体肿瘤转移常见的部位。骨转移瘤目前不可治愈,发病率高,可以导致一系列骨相关事件,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肿瘤细胞转移至骨骼的生物学机制正处于研究之中,这些机制包括成骨细胞“双重”调节与骨保护素-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系统、肿瘤细胞和骨骼微环境中细胞产生的各种细胞因子激活破骨细胞以及相关分子的作用,例如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介导“恶性循环”。一些具有吸引力的分子或者通路已经成为治疗骨转移瘤的新潜在性靶点,例如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组织蛋白酶 K、PTHrP 以及 Wnt 信号通路等。本综述主要阐述正常骨骼生物学、骨转移瘤骨骼生物学机制以及细胞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进展。这些治疗制剂包括二磷酸盐、迪诺塞麦(RANKL 抑制剂)和奥当卡替(组织蛋白酶 K 抑制剂)。更好地理解骨转移瘤发病的生物学机制和发展更有效的靶向制剂,将有希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大面积烧伤引起谵妄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鑫;高欣欣;陈欣欣;王贺;金秀;于家傲

    谵妄是一种急性非特异性实质脑器官的功能紊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麻醉药物、手术创伤以及全身感染均可引起谵妄症状。但是大面积烧伤谵妄很少被提及且愈后较差,目前谵妄机制尚无定论,临床上的研究多为回顾性研究,研究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相对较低,给谵妄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愈合后的康复带来极大的困难。这篇综述中,笔者讨论大面积烧伤引起谵妄的机制、诊断以及治疗手段等。

  • 一例高龄 Wanger Ⅳ级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苏楠;关小宏;李宝军;盛薇;贾雯雯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治疗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致残、致死率高是其特点[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统称。糖尿病足大多发生在病史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14%,老年人是糖尿病足的危险人群,糖尿病足多发生于起病后10年[2]。正确的治疗方法是促使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3]。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全身及局部防御机能减退,更容易发生感染,再加上老年患者循环差,基础病变多,活动能力差,多数合并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溃疡更不易愈合,终形成足溃疡,甚至截肢。因此,糖尿病足的护理在临床上尤为重要。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2014年10月收治1例高龄老年 WangerⅣ级的糖尿病足患者,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其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患者经治疗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总结如下。

    关键词:
  • 脓毒症心肌线粒体改变与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鑫;张勤

    约50%的脓毒症患者合并心脏收缩功能降低和心输出量减少,约11.4%患者甚至出现心功能衰竭。目前认为,脓毒症时心肌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是心肌收缩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脓毒症时的心肌线粒体改变与干预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开展了大量的实验。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脓毒症时心肌线粒体结构、功能、自噬作用、凋亡作用的改变与干预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总结论述。

    关键词: 脓毒症 心肌 线粒体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大张皮移植术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

    作者:邓鸿敖;张红艳;肖长辉;闵定宏;杨鸿明;陈刚泉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大张皮移植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外科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28例深度烧伤创面,将行大张皮移植封闭创面后应用 VSD 技术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32例深度烧伤创面行大张皮移植后采用打包加压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率、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术后平均换药次数、平均抗生素费用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28.57%)、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25.00%)均分别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9.90,均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换药次数(5.0±1.5)次、平均抗生素费用(2676.8±386.5)元及平均住院时间(23.3±8.1)d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3.2)次、(3524.9±503.1)元、(32.5±9.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84、2.154、2.445,均 P <0.05)。结论VSD 技术结合大张皮移植术相比于传统的大张皮移植术后打包加压包扎能降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减少抗生素平均费用,提高皮片成活率,减少植皮次数,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便于操作和护理,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中值得临床推广。

  • 小儿躯干严重坏死性筋膜炎一例

    作者:刘志军;孙志刚;周桂文;徐昕彤;史明

    患儿女,6岁,于2012年7月5日因全身多处出现红色斑丘疹伴有发热,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水痘,给予抗病毒治疗,治疗期间因发热间断应用了糖皮质激素,7月11日发现腰背部出现小片状红肿,且逐渐加重,局部皮肤变黑、坏死,且范围逐渐扩大,同时伴有高热,高体温39.5℃,精神欠佳,因病情变化快,症状逐渐加重,于7月13日转入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

    关键词:
  • 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系列研讨会暨2015年《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会议通知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 第五届中国显微外科穿支皮瓣高峰论坛(遵义)

    作者: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由《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的中国显微外科穿支皮瓣高峰论坛在宁波市第六医院已成功举办4届。现研究决定,“第五届中国显微外科穿支皮瓣高峰论坛”将于2015年7月23~26日在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宾馆举行,由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办。本次论坛将重点讨论“穿支皮瓣的供区选择原则”。

    关键词:
  • 糖尿病足病的治疗与预防

    作者:关小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甚至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糖尿病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增添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病是广大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介绍了从内科治疗、糖尿病足局部处理、新型敷料和细胞因子及工程皮肤、负压吸引技术、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和超声消融治疗等被系统、规范应用到综合治疗方案的灵活运用和临床经验的丰富,糖尿病足治疗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从而显著降低了糖尿病足截肢(趾)率。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与糖尿病足的病程和足部因素有关,防治糖尿病足病需要进行预防性检查和做好足部综合管理。本文从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足患者的管理、糖尿病足的筛查、足部的综合干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从而为糖尿病足病的防治起到很好指导作用。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4 05
2006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