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jury Repair and Wound Healing 중화손상여수복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3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3-9450
  • 国内刊号: 11-913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ssyxf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孙永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股骨头髓芯减压骨内骨推移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作者:张普晟;高福芝;李新军;申宁;周金铠

    目的探讨应用 Ilizarov 张力-应力法则行股骨头髓芯减压骨内骨推移微创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8月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收治入院的32例(36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患者,按 Ficat 期分类法分期:Ⅱ期25髋,Ⅲ期9髋,Ⅳ期2髋,分别以髓内减压病灶清理后和髓内钻孔减压在股骨大粗隆部外侧安置 ZDTQ 型多功能调节外固定器,从股骨大粗隆外侧沿股骨颈向股骨头坏死区置入特制松质骨钉,体外端固定在多功能调节外固定器上,以每天0.5~1.0 mm 速度把股骨颈内正常松质骨向股骨头坏死区域推移直至 X 线片复查将塌陷股骨头顶起为止。治疗6个月后以 Merled′Aubigne 评法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32例36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经治疗,塌陷部修复再塑型均良好,患者休息3个月后可扶拐行走,3~6个月开始正常从事工作,随访 5~50个月,股骨头外形好,疼痛消失,关节间隙无明显变化,功能良好。Merled′Aubigne 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良15例,中1例。结论股骨头髓芯减压骨内骨推移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通过组合式多功能调节外固定器持续推进植骨,不仅能顶起塌陷的股骨头,而且能加速坏死股骨头的修复,治疗效果良好。

  • 术后腹壁窦道40例的治疗经验总结

    作者:白庆阳;鱺丽鸿

    目的分析术后腹壁窦道形成的原因,总结术后腹壁窦道的诊断、治疗经验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术后腹壁窦道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治疗时间7 d ~3个月;22例施行手术治疗,其中术后一期愈合20例,术后9~10 d 伤口愈合,二次手术者1例,复发原因为复杂窦道一次未切干净导致,二次手术后12 d 伤口愈合出院;三次手术者1例,复发原因为窦道与腹腔内相通,三次手术切除腹腔内与之相通的感染灶后 10 d 愈合出院。所有病例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结论积极术前准备,术中避免污染切口、避免不当操作,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出现问题及早处理是避免术后切口窦道形成的关键。

    关键词: 感染 腹壁窦道 术后
  • 复杂性创面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作者:沈余明

    古往今来,创面一直是永恒的话题,目前创面处理尤其是复杂性创面的处理是医学热门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复杂性创面的定义、处理原则、修复与重建的方法和多学科合作,以及修复与重建的一些新的技术和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创面也在发生不同的变化,创面修复医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在复杂性创面的治疗上做出不懈努力。

  • 危重烧伤患者的肠道复苏

    作者:郭光华

    以往危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复苏多以静脉液体复苏为主,虽能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但胃肠道仍处于隐匿性休克状态。由于严重烧伤后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害、机体高代谢状态及免疫功能紊乱等病理生理变化,肠道复苏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并且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都证实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结合作者前期研究工作以及多年危重烧伤救治经验,同时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就肠道复苏在危重烧伤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以对今后危重烧伤的救治有所裨益。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特大面积蜂窝织炎患者1例

    作者:王超;郭蒙;崔艳成;张雁凯;王天兵;梁斌

    蜂窝织炎是常见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多发生于下肢及面部。较小面积的蜂窝织炎予以抗感染治疗多可见效,较大面积的蜂窝织炎感染范围大,患者全身症状重,单纯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进行清创手术后产生较大创面,换药困难,无法充分引流。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用内含有引流管的医用特殊海绵状材料覆盖创面,然后用生物半透膜密闭创面并予以持续负压吸引以便促进清创和伤口愈合的新技术。笔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成功治愈一例特大面积蜂窝织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 慢性骨髓炎组织瓣填塞术后冲洗方法的探讨及护理

    作者:吕秀梅;王洁;贺小冬;陈欣

    目的:探讨慢性骨髓炎组织填塞瓣术后冲洗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收入北京积水潭医院的31例慢性骨髓炎组织瓣填塞术后患者,在髓腔填塞组织瓣,术后早期(术后48 h 内)使用冲洗管采用4500~5500 mL 药物冲洗液进行大量冲洗,中期(术后3~10 d)采用 1000~1500 mL 冲洗液冲洗,后期(术后 10~14 d)采用500 mL 冲洗液冲洗,并全程进行负压引流。在护理上注意保持管路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引流液及外敷料等情况。结果31例患者均完成 10~14 d 冲洗,其中6例冲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管路堵塞:5例经护理操作后重新复通,1例由医师给予重新置管后复通。结论慢性骨髓炎组织瓣填塞术后冲洗应分阶段采用不同量冲洗液进行,护理时保证冲洗通畅,及时发现并处理管路堵塞。

  • 膝关节以下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的护理要点

    作者:海秀芳;王小霞

    目的:探讨膝关节以下软组织缺损、深部软组织损伤及骨髓炎经皮瓣修复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膝关节以下各种软组织缺损、深部软组织损伤及骨髓炎经皮瓣修复手术后的297例患者,开展多项护理措施,如请手术医师术后使用记号笔将防止受压的部位在敷料外层画出,明确防止受压的范围,帮助患者选择正确体位;密切观察包扎敷料整洁情况、引流液性质及皮瓣血运和肿胀情况;为患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并实施,完善出院宣教内容等。结果本组患者中292例皮瓣完全成活,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再次植皮后均痊愈。通过电话随访292位出院患者均无一例因行为不当而造成皮瓣损伤。结论皮瓣术后细致的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各种并发症,提高了皮瓣的成活率;减少了患者在术后和出院后因行为不当造成的皮瓣的损伤。

  • 胶原-纤维蛋白胶膜复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小鼠全层皮肤创面的实验研究

    作者:南文滨;陈红丽;刘瑞;徐志浩;原志庆

    目的:制备胶原-纤维蛋白胶双层复合材料,评估其作为皮肤组织工程材料复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修复小鼠全层皮肤创伤的效果。方法制备胶原-纤维蛋白双层材料,扫描电镜检测双层支架材料表面结构。24只小鼠建立全层皮肤创面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用无菌纱布处理伤口、hUCMSC 复合胶原组和 hUCMSC 复合胶原-纤维蛋白胶组,分别采用各组敷料处理创面。治疗后5、10、15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3组创面愈合率并进行对比。治疗后 15 d,取小鼠创面新生皮肤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新生皮肤组织结构。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双层材料胶原层横断面呈现出高孔径结构并且互相连通,纤维蛋白胶层横断面显示紧密的三维网状结构;创面愈合结果显示:hUCMSC 复合胶原-纤维蛋白胶组治疗5、10、15 d 创面愈合率分别达到(62.62±6.27)%、(88.47±7.14)%、(96.14 ±4.56)%,优于空白组(t =17.03、16.22、15.69,P 均<0.01),同时也优于 hUCMSC 复合胶原组(t =2.71、5.60、5.28,P 均<0.05)。hUCMSC 复合胶原-纤维蛋白胶组组织学检查新生皮肤组织结构良好。结论胶原-纤维蛋白胶双层支架具有较好的三维空间结构,复合 hUCMSC 后有利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

  • 建立 CT 三维重建头影测量模型的研究

    作者:王瑞晨;贾赤宇;柳春明;李桂珍

    目的:建立一套运用 CT 三维重建影像研究颅颌面部骨骼形态的三维头影测量分析法。方法采用 Mimics 软件对头颅 CT 数据进行骨骼三维重建,由同一研究者标识29个标志点,以颅颌面内在标志点定义基准平面,建立以鼻根点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将 X 线头影测量中的测量平面在三维头颅模型中重新定义,建立测量模板并对颅面部骨骼进行三维测量分析。结果运用 CT三维重建影像,进行三维头影测量分析,筛选出32个测量项目,在同一坐标系内获得 X 线头影正、侧位测量的数据。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全面、准确评估颅面部骨骼形态的三维头影测量法,适合临床中对颅颌面骨骼畸形的量化评估。

  • 不同补液量对重度烧冲复合伤犬脏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东海;柴家科;李百玲;张旭龙;胡泉;马丽;郁永辉;刘玲英

    目的:探讨烧冲复合伤休克期不同补液量对机体脏器功能的影响,从而明确烧冲复合伤休克期补液适当的补液量。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比格犬建立Ⅲ度烧伤35%总体表面积并中度冲击伤的烧冲复合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增量10%组、增量20%组、增量30%组,每组8只。对照组按 Parkland 公式进行补液治疗,增量10%组、增量20%组、增量30%组则分别在 Parkland 公式补液量基础上增加10%、20%、30%补液量,其补液速度亦相应分别提升10%、20%、30%,各时间段匀速补液。在伤前及伤后4、8、24、48 h 时,分别通过 PiCCO 心肺容量监护仪测量心输出量、血管外肺水指数;通过生化检验测量血清谷丙转氨酶、血肌酐、血尿素氮等;通过快速血气分析检测动脉血氧分压。通过尿路置管记录伤后24 h 尿量,并计算尿输出量。结果伤后4 h,对照组、增量10%组、增量20%组和增量30%组尿输出量依次为(0.39±0.11)、(0.55±0.13)、(0.77±0.17)、(0.98±0.19)mL·kg -1·h -1,增量20%组和增量30%组均高于对照组(t =5.308、7.601)和增量10%组(t =2.908、5.2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伤后24 h,四组尿量依次为(0.59±0.05)、(0.70±0.07)、(0.88±0.05)、(1.21±0.09)mL·kg -1·h -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对照组、增量10%组、增量20%组和增量30%组伤后心输出量较伤前降低,4 h 时分别为(1.25±0.17)、(1.36±0.17)、(1.57±0.19)、(1.72±0.19)L/min,增量20%组和增量30%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550、5.214,均 P <0.05);伤后24 h,四组心输出量依次为(2.63±0.24)、(2.64±0.21)、(2.76±0.18)、(2.40±0.19)L/min,增量20%组高于增量3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890,P <0.05)。伤后对照组和增量30%组谷丙转氨酶高于增量20%组,伤后24 h(t =2.745、3.864)、48 h(t =5.080、6.869)和72 h(t =4.195、5.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伤后4 h 和8 h 时,增量20%组、增量30%组血尿素氮低于对照组,伤后4 h(t =4.372、7.429),伤后8 h(t =3.719、6.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增量20%组、增量30%组低于增量10%组,伤后4 h(t =3.519、6.508)、伤后8 h(t =3.922、6.8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伤后各组间血肌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四组伤后较伤前,血管外肺水指数均上升,动脉氧分压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犬Ⅲ度烧伤35%总体表面积并中度冲击伤休克适宜的补液量应按 Parkland 公式补液量增量20%计算,即第一个24 h 内4.8 mL·kg -1·h -1,第二个24 h 内2 mL·kg -1·h -1,与 Parkland 公式补液量及增量10%相比,可在伤后早期显著改善尿输出量和心输出量,且不会引起肺水肿的加重;增量30%与增量20%相比,尿输出量提升过高,早期容量负荷过重。

  • 贻贝粘蛋白治疗烧伤后瘙痒的临床观察

    作者:虞俊杰;吕国忠;谢龙炜;过云;尹潮红;赵朋

    目的:观察贻贝粘蛋白治疗烧伤后创面愈合期和瘢痕增生期瘙痒的疗效。方法将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烧伤后创面愈合期或瘢痕增生期有瘙痒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分别使用贻贝粘蛋白和0.9%氯化钠溶液进行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的瘙痒评分、止痒效果及治疗后的瘙痒缓解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缓解程度以及全身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瘙痒平均评分由治疗前(9.3±0.5)分下降至治疗后(1.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6,P <0.05);对照组瘙痒平均评分由治疗前(9.2±0.6)分下降至治疗后(8.1±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28,P >0.05)。试验组的止痒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P <0.05)。试验组平均止痒起效时间(12.0± 1.3)min,对照组只有5例患者部分缓解,平均止痒起效时间(30±2.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31,P <0.05);试验组平均止痒持续时间(36±3.6)h,对照组平均止痒持续时间(0.5±0.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7,P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贻贝粘蛋白治疗烧伤后瘙痒安全有效,为临床提供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 组织工程化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人工骨支架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金光辉;张馨雯;孙晓飞;章云童;夏琰;杨国士;谢杨

    目的:用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技术构建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聚己内酯(PCL)人工骨支架,观察其微观结构,与转基因种子细胞相复合构建出组织工程化 Nano-HA /PCL 人工骨支架,观察其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配置 Nano-HA 质量分数为15%的Nano-HA /PCL 混合材料粉末,采用 SLS 技术制备出纯 PCL 与 Nano-HA /PCL 人工骨支架并用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Nano-HA /PCL 人工骨支架的微观结构。64只新西兰兔制作骨缺损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以携带 hBMP-7目的基因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本研究的种子细胞。复合材料组骨缺损处植入 Nano-HA /PCL 人工骨支架+种子细胞,单纯材料组骨缺损处植入Nano-HA /PCL 人工骨支架,对照组骨缺损处植入纯 PCL 人工骨支架,空白组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对4组进行术后大体观察,分别于术后第2、4、8、12周各组中随机选取 4只兔,经 Micro-CT 扫描, Micro-view 软件进行骨缺损植入区域的三维重建,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将各组第 12周骨缺损样本石蜡切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与 Masson 染色后,普通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电子显微镜下观察Nano-HA /PCL 人工骨支架的骨架具有相互连通的孔隙结构,同时在 PCL 颗粒表面均匀黏附着 Nano-HA 颗粒粉末。复合材料组术和单纯材料组术后第7天、对照组术后第14天均能用前肢站立;术后第28天,复合材料组右前肢主动活动范围基本正常,单纯材料组右前肢可自主活动但活动受限,对照组右前肢自主活动明显受限,空白组仍不能用前肢站立。术后1~14 d,各组缺损区域均无感染现象,缺损伤口均为甲级愈合。使用 Micro-view 软件对4组 Micro-CT 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术后第 12周时观察到空白组骨缺损两端仍没有完全连接。对照组骨断端已完全连接,但骨髓腔未通,单纯材料组骨缺损区域新骨结构完整、连续,缺损几乎完全修复,骨髓腔大部分已通;复合材料组骨缺损区域新骨结构十分完整,骨缺损已经完全修复,骨髓腔已经完全再通。术后 12周的组织学切片,复合材料组材料植入区板层骨生成明显,骨小梁排列规则,新生骨组织中已几乎不存在间隙,单纯材料组材料植入区内仍有部分植入材料残留,材料区部分结构为松散的编织骨所代替,新生骨组织中间仍存在少许间隙,对照组的材料植入区仍存在残留较多的 PCL 材料,纤维结缔组织周围有少量的新骨生成,空白组骨缺损区域缺损仍然较大。结论通过 SLS 技术所构建出的 Nano-HA /PCL 人工骨支架具有良好的微观结构,联合种子细胞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优良的骨缺损修复能力,降解速率优于纯 PCL 人工骨支架。

  • 系统综合康复治疗对烧烫伤患儿预后效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锐;曹卫红;李宗瑜;苏海涛;赵洪伟;朱英来;阚侃;唐金树

    目的:阐明系统性康复治疗在儿童烧烫伤患者康复治疗作用中的意义。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96例儿童烧烫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 =48)和对照组(n =48),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外用瘢痕舒均匀涂布创面(2次/d)、佩戴弹力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创面愈合后采用主动、被动肢体运动疗法、佩戴弹力套、超声药物离子导入、蜡疗、音乐治疗等系统性康复治疗8周。分析两组瘢痕增生指数、疼痛评分、瘙痒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价、畸形发生率。结果经过综合治疗后,患儿的瘢痕增生程度方面,治疗组瘢痕厚度(2.81±1.26)分和瘢痕颜色(1.56±0.82)均低于对照组(4.15±1.32)、(2.71± 0.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646,3.851,P <0.05);疼痛程度,治疗组为(0.79±0.36)分低于对照组(1.27±0.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41 1,P <0.05);瘙痒程度,治疗组为(1.55±0.98)分低于对照组(2.29±0.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484,P <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组患儿 ADL 评分为(75.6±20.5)明显高于对照组(48.7±1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507,P <0.05);畸形发生率治疗组患儿畸形发生率为14.3%,明显优于对照组20%(χ2=5.17, P <0.05)。结论系统性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减轻儿童烧烫伤患者瘢痕增生程度,疼痛程度,瘙痒程度,ADL 能力明显改善,降低了畸形发生率。

  • 婴幼儿手烧伤后瘢痕畸形早期整形手术经验总结

    作者:刘晓虹;孙亚楠;王瑜慧;王文博

    目的:探讨婴幼儿手部烧伤瘢痕畸形早期整形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3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对21例婴幼儿(10个月~3岁)手部烧伤瘢痕屈曲畸形在瘢痕增生3~6个月予整形手术治疗,采取瘢痕切开、部分切除,松解纠正畸形,伴有指蹼与虎口瘢痕粘连行 Z 字、Y-V、五瓣、M瓣开大加深指蹼、虎口并成形,切取全厚皮片移植于瘢痕松解皮肤缺损区行打包包扎。术中切开瘢痕达浅筋膜层,在纠正挛缩畸形及植皮后敷料打包包扎中密切观察手指血运,确定首次打开植皮打包敷料的时间,术后结合康复治疗。结果3例患儿瘢痕增生3个月小指掌侧部分远节、中节与近节指节粘连过度屈曲畸形,因远端血运不良无法矫正至伸直位,中指瘢痕增生 6个月患儿 1例、环指瘢痕增生 6个月患儿 1例均为掌侧中节与近节指节完全粘连屈曲畸形,因肌腱短缩无法完全矫正至伸直位。余16例患儿手部瘢痕屈曲畸形全部纠正。失访2例,10例随访6个月,7例随访1年,2例随访4年,植皮区无屈曲挛缩复发,无指蹼、虎口张开受限状况;其中 2例随访4年患儿,1例指蹼略有上移,另 1例小指于掌指关节处展开伸直略受限,考虑与手部生长有关。结论婴幼儿对瘢痕防治配合差,手烧伤后瘢痕屈曲畸形发生早,在瘢痕增生早期手术可提高手术效果,利于婴幼儿患手发育。手术宜在伤后3~4个月进行,小指过度粘连屈曲挛缩,手术时机宜更早。组织切开层次限定在浅筋膜层,虽在瘢痕增生期手术出血并不多。密切观察手指血运,移植全厚皮片,采取皮瓣、瘢痕瓣行伴有指蹼虎口粘连的成形,治疗结果满意,结合康复治疗,远期疗效确切。

  • 手指瘢痕挛缩屈曲严重畸形的矫形治疗

    作者:丁菲菲;林源;蒙诚跃;韦俊;欧斌贤;贾文波

    目的评估手指瘢痕挛缩屈曲严重畸形矫形的疗效。方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对142例患者(157只手)根据瘢痕挛缩情况进行瘢痕松解,不同厚度皮片植皮,观察术后植皮存活情况,术后随访患者瘢痕挛缩手指的外观及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 15只手植全厚皮片,2只手植中厚偏厚皮片,40只手植中厚皮片。术后拆包拆线后观察显示,7只手皮片完全成活(5只手植全厚皮片,2只手植中厚皮片);111只手皮片成活良好(75只手植全厚皮片,2只手植中厚偏厚皮片,34只手植中厚皮片);37只手皮片基本成活(33只手植全厚皮片,4只手植中厚皮片);2只手皮片出现部分坏死(均植全厚皮片),再次手术植皮愈合。经康复治疗后随访,69例获得随访,其中优良59例,中6例,可4例,优良率85.5%。结论手指一旦出现畸形及时进行矫形手术治疗,掌握手术技巧是保证一次性矫正手指畸形的关键;合理的皮片选择能促进瘢痕挛缩手指的植皮存活率及改善手指外观和功能的恢复。

  • 小儿手烧伤后瘢痕畸形修复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延仓

    目的:探讨小儿手烧伤后瘢痕畸形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57例手部烧伤瘢痕增生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全身麻醉下采用瘢痕畸形修复治疗及功能康复训练,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关节活动度(ROM)及治疗后手部功能、外观满意度。结果57例患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7.9±2.8)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 ROM评分分布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0,P <0.05),治疗后3个月的 ROM优良率56.14%高于治疗前的10.53%(χ2=26.684,P <0.05)。治疗后第3、6个月的手部功能及外观满意度优、良、可、差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9,P >0.05),治疗后第 6个月的手部功能及外观满意度优良率50.88%高于治疗后第3 个月的35.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9,P >0.05)。结论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进行修复治疗及康复训练,对于手部外观和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

  • 大面积深度烧伤伴双手深度烧伤的治疗策略

    作者:刘亦峰;刘森;周荣芳;徐刚;周杰;罗艺;练慧斌;黄金华

    目的探寻大面积深度烧伤伴双手深度烧伤的治疗策略。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苏北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32例大面积深度烧伤伴双手深度烧伤患者临床救治资料,其中16例32只手在伤后4~7 d 植皮并与肢体首次切痂微粒皮移植术同步进行,1 2例24只手在伤后10~14 d 植皮并与肢体第二次切痂植皮术同步进行,4例6只手则在伤后20余天晚期残余创面阶段植皮,晚期植皮术中,麻醉后手法纠正掌指、指间关节可能出现的粘连、僵直或半脱位,另 2只手仅进行换药处理。27例手部植皮都选用自体大张中厚皮片,1例双手植皮选用自体薄中厚头皮片与亲属微小头皮片混合相间移植。4例选用中厚或薄中厚皮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26例双手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自理;4例双手部分手指残缺,生活基本自理;2例手指干枯坏死截除;生活需人照顾。结论在大面积深度烧伤伴双手深度烧伤的救治中,必须高度重视手功能的挽救和保护,伤后将手背区早期植皮修复与肢体早期切痂植皮同步进行,并注意对手的全程康复治疗,预防和纠正掌指、指间关节的粘连、僵直和半脱位,才能大限度地挽救手的功能。

  • 桡神经损伤晚期手功能重建术的康复路径管理

    作者:钱俊;芮永军;张全荣;傅育红;郁芳华

    目的对45例桡神经损伤晚期手功能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锻炼进行系统规划,制定康复路径,促进手功能的恢复。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对45例桡神经损伤严重患者施行晚期肌腱移位重建手功能术,手术医师、康复师、护士共同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制定康复路径,分为术后1~2周、3~4周、5~6周、7~8周4个阶段,内容包括肢体消肿、预防瘢痕治疗、主动和被动运动、助力运动、抗阻运动、作业疗法、静止支具和动力性伸指伸腕支具的使用等,指导形式包括讲解、示范、发放家庭训练处方及电话短信的提醒。护士和康复师负责指导患者按路径内容进行功能锻炼,医师和康复师负责复查和评定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对45例桡神经损伤晚期手功能重建术后患者,实施连续、系统的路径化康复锻炼,术后随访 3~18个月,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关节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45例患者中优30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达93.3%。结论桡神经损伤晚期手功能重建术后患者早期按照康复路径管理,手功能得到良好改善,较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肿瘤坏死因子α促进烧伤后蛋白高分解代谢的潜在机制

    作者:郁永辉;柴家科;褚万立

    骨骼肌蛋白高分解代谢导致的骨骼肌消耗是一种常见的骨骼肌病变,在肿瘤、慢性肾病、脓毒症及烧伤患者中较为常见。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骨骼肌高分解代谢的重要调控因子,骨骼肌细胞凋亡可能是骨骼肌蛋白高分解代谢的重要机制之一,而 TNF-α又可诱导骨骼肌细胞凋亡。本文将简要介绍 TNF-α通过介导骨骼肌细胞凋亡而参与烧伤后骨骼肌蛋白高分解代谢的潜在机制。

  •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微 RNA 研究进展

    作者:冯胜娟;刘真;吴玉家;曹令;邱亚斌;孙卫国;吕晓武;贾赤宇

    微 RNA(miRNA)是一组高度保守的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 RNA,通过靶定相应的互补序列导致 mRNA 的沉默或者抑制翻译以调节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 /ARDS)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涉及失控性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及肺泡液体清除异常等多个层面,而且各个层面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细胞网络和细胞因子网络,其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调控机体炎症反应。ALI 发病过程中 miRNA 表达异常,miRNA 可通过与靶 mRNA 部分结合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表达,参与 ALI 的整个发病过程。本文总结了国内外 ALI 发病过程中相关miRNA 的研究进展,旨在寻找和验证 miRNA 在 ALI 炎症激活和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为 ALI 的诊疗提供新靶点。

  • 间充质干细胞促进慢性创面血管新生的机制及应用

    作者:杨晓龙;巴特;刘玲英

    间充质干细胞(MSC)由于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及旁分泌功能,被看作是留存在成人体内的胚胎干细胞。MSC 能够在组织损伤所致的趋化因子刺激下迁移到损伤基底部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或周皮细胞、旁分泌多种促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等促进创面血管新生及细胞外基质重建,为局部创面的修复创造良好微环境,加速糖尿病溃疡、大面积烧伤等所致慢性创面的愈合。因此,本文主要就 MSC 促进血管新生在创面修复方面的作用及机制做一综述。

  • 芦荟在烧伤创面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溪;廖成静;贾赤宇

    芦荟具有消炎杀菌、吸热消肿、软化皮肤、扶养细胞活力的功能,除对烧伤的伤口有促愈合作用外,还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常作为治疗各种烧伤的理想药品。本研究对芦荟提取物中各种有效成分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归纳、整理,为其在临床上应用提供依据。

  • 深切怀念杨之骏教授

    作者:张勤

    在我撰写《烧伤感染》一书即将完稿时,我敬爱的老师杨之骏教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近1年了,他的音容笑貌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关键词: 烧伤感染
  • 坚持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忆杨之骏教授

    作者:方培耀

    我国现代烧伤学科开拓者之一--杨之骏教授积劳成疾永远离开我们已近1年,忆起相聚的日日夜夜,久久不能入睡。杨之骏出生于1930年,1946年,只有16岁的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地下党组织,走上革命道路。杨之骏教授原来专攻文科,后来党组织要他学医,于是他考入了当时的圣约翰大学医学院,为革命、为人民投身医学事业。解放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归并上海第二医学院。1954年,他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来到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工作。他发奋学习和努力工作,仅仅 4年,就和大家一起创造了率先在国内外医学界抢救特重烧伤患者成功的奇迹。

  • 首届“赞美医学”杯有奖征文通知

    作者:《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医学
  • 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系列研讨会暨2015年《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会议通知

    作者:本刊编辑部

  • 关于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创必宁)治疗烧烫伤及慢性创面临床共识(2014版)

    作者:

    烧伤创面及慢性创面易引起创面感染。理想的创面外用药需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效果,不易产生耐药性,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并保持创面湿润微环境等功效,还应具有止痛、使用方便等特点。

  • 烧创伤毁损性创面早期功能重建及外形修复

    作者:雷晋;侯春胜;郝振明;段鹏

    目的:探索烧创伤毁损性创面在修复创面的同时早期功能重建与外形修复的方法。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13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太钢总医院收治的97例各种原因导致的毁损性创面患者,在注重早期清创及创面处理质量基础上,运用美容美学理念、应用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周密设计手术方案,皮瓣转移时,同期行肌腱移植等深部组织修复;应用游离、带蒂皮(肌)瓣中的筋膜、肌肉组织进行缺损区韧带、肌肉修复并封闭创面,利用预构皮瓣及复合组织移植再造缺损区功能及外形,早期邻近软组织预扩张技术一期修复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及器官再造。结果97例患者,其中一期清创后行局部皮瓣、轴型皮瓣、游离组织瓣修复17例。另清创后行封闭负压引流,应用带蒂、游离组织瓣预制、延期器官再造、功能重建80例,其中,肌腱移植+皮瓣移植11例;神经吻合3例,神经移植3例;利用组织瓣筋膜、肌腱修复髌韧带7例、修复半侧颜面毁损后鼻再造1例;早期软组织扩张皮瓣预置扩张修复骨缺损、外露及创伤性秃发19例;复合组织瓣预制唇龈沟重建,下颌缺损修复5例;热压伤分指袋状皮瓣保指术6例;阴囊/肛门修复再造4例;足跟踝部组织瓣修复21例,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达到保留和重建局部功能、外观较满意的修复效果。结论贯彻整形美容理念,“前移”整形外科手段,结合各种创面处理措施,是实现部分毁损性创面早期功能重建及外形修复的理想方法。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4 05
2006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