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华精神科

中华精神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sychiatry 중화정신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661/R
  • 国内刊号: 杨小昕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ps@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双极性指标对抑郁发作患者中双相障碍的识别效能:中国桥筛查研究

    作者:马燕桃;于欣;魏镜;郑毅;张晋碚;梅其一;张心保;刘铁榜;苗国栋

    目的 验证双极性指标对重性抑郁发作(major depressive episode,MDE)患者中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和双相Ⅱ型障碍(bipolar disorder typeⅡ,BDⅡ)的识别效能.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诊断性研究,2008年3月至9月在20家精神专科医院连续性收录727例MDE患者,采用双极性指标、《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改版(DSM-Ⅳ-TR)标准和临床诊断进行BD或BDⅡ筛查,比较二者筛检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BD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双极性指标、DSM-Ⅳ-TR标准和临床诊断对MDE患者中BD检出率分别为39.9%(290/727)、14.4%(105/727)和31.9% (232/727),对BDⅡ检出率分别为30.8%(192/623)、9.5%(59/623)和20.5%(128/623).与DSM-Ⅳ-TR标准相比,双极性指标筛检BD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100.0%和70.3%);与临床诊断相比,双极性指标筛检BDⅡ具备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85.9%和83.4%),较低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双极性指标筛查BD阳性者共病边缘型人格障碍或焦虑障碍比例高于筛查阴性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双极性指标识别BD的临床标记中,既往抗抑郁疗效转(轻)躁狂(OR=4.66)和抗抑郁治疗中出现情感发作(OR=3.68)为BD的高危因素;双极性指标和DSM-Ⅳ-TR标准识别BD的相同临床标记中,一级亲属存在躁狂或轻躁狂史(OR =3.58)、病程完全缓解(OR=2.54)和以往抗抑郁治疗出现易激惹(OR =2.40)为BD高危因素(均P<0.01).结论 初步证实双极性指标在MDE患者中筛检BD或BDⅡ型的识别效能良好,对BD亚类区分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心境障碍问卷和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对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诊断抑郁症患者中双相障碍的筛查价值

    作者:刘文娟;季建林;黄啸;谭庆荣;冯斌;王怀海;叶尘宇;陈华;张红霞

    目的 评估比较中文版心境障碍问卷(MDQ)与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HCL-32)筛查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诊断的抑郁症患者中双相障碍的价值.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中文版MDQ与HCL-32对来自国内3家三级综合医院的1010例精神科门诊诊断抑郁症的患者进行测评,记录其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并由对测评结果不知情的精神科专家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轴Ⅰ障碍定式检查-病人研究版(SCID-I/P)为诊断标准,对患者做出明确诊断.结果 1010例患者中417例(41.3%)符合双相障碍诊断.经ROC曲线法,HCL-32对于双相障碍与抑郁症的佳划界分为11分,相应敏感度、特异度为0.80、0.85,阳性预测值为0.79,阴性预测值为0.84;MDQ对于双相障碍与抑郁症的佳划界分为4分,相应敏感度、特异度为0.46、0.96,阳性预测值为0.89,阴性预测值为0.72;若去除功能损害因子,MDQ对于双相障碍与抑郁症的佳划界分为4分,相应敏感度、特异度为0.76、0.93.结论 中文版HCL-32较MDQ对诊断双相障碍有更好的灵敏度,也有较好的特异度,适合作为门诊筛查抑郁症患者中双相障碍的辅助工具.

  • 苯丙胺模型大鼠海马差异表达微小核糖核酸的研究

    作者:荣晗;刘铁榜;杨海晨;冯飞;徐丹;刘静静;张建;沈其杰

    目的 初步探讨苯丙胺(amphetamine,AMPH)模型大鼠海马的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microRNA微阵列芯片技术筛选AMPH模型大鼠(AMPH模型组,10只)和对照大鼠(对照组,10只)海马差异表达microRNA;选取有明显表达变化的micro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法验证相关靶基因及蛋白在AMPH模型大鼠海马的表达变化.结果 (1)旷场实验:AMPH模型组水平运动格子数(28.21 ±2.22)个,垂直运动次数(82.33 ±4.61)次,均高于对照组[(17.10±1.94)个、(52.32±3.7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2,P<0.01;t=15.95,P<0.01).(2) AMPH模型组共有136个microRNA表达,其中,上调>2倍的microRNA有14个,下调>2倍的microRNA有6个;上调>5倍的microRNA有3个,分别为microRNA-134、microRNA-143、microRNA-96,下调>5倍的microRNA有2个,分别为microRNA-132、microRNA-210;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了以上结果;通过microRNA特异性的靶标检测系统(miRanda)推测microRNA-134、microRNA-143、microRNA-96、microRNA-132、microRNA-210靶基因分别为谷氨酸受体1(GRM-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以及生长抑素(SSTR-1).(3)免疫印迹法检测预测靶蛋白表达结果:AMPH模型组GRM-1为0.18±0.02、BDNF为0.21 ±0.02、SSTR-1为0.42 ±0.02,较对照组(分别为0.28±0.03、0.31±0.03、0.59±0.03)含量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P<0.05;t=8.77,P<0.05;t=14.91,P<0.05).结论 AMPH模型中海马microRNA呈差异表达.

  • 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脑默认网络的研究

    作者:王鹏;薛志敏;张会然;吴国伟;曹龙龙;胡爱民;刘畅;贺忠;刘哲宁

    目的 通过对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字母匹配任务(n-back任务)下脑负激活网络的分析,探讨双相障碍患者工作记忆缺陷的神经机制.方法 对14例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病例组)和20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均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临床评估和字母匹配任务(n-back任务)下的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组内和组间统计分析得到两组的任务相关负激活脑区分布,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韦氏智测数字符号测验成绩显著低于对照组(71.93±15.81比87.80±14.81,P=0.005),并在0-back任务正确率(0.87±0.17比0.97±0.04,P=0.051)和2-back任务正确率(0.64±0.19比0.77±0.18,P=0.050)上较对照组显示出较强的降低趋势.两组的负激活脑区分布与人类脑默认网络基本一致,病例组在双侧楔前叶、左侧后扣带比对照组存在更强的负激活(未校正,P<0.001,像素集合>40).结论 默认网络的异常可能是双相障碍的生物学特征,可能与患者的工作记忆损害有关.

  • 载脂蛋白E及淀粉样蛋白变性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研究

    作者:岳春贤;张志珺;宇辉;施咏梅;滕玉环;束昊;刘晓燕;庄丽英

    目的 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的认知特征及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和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变性相关基因多态性与aMCI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多维度神经心理测试量表评估,筛选出116例aMCI患者(患者组)和93例对照者(对照组)后,以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ar polymorphism,SNP)芯片检测APOE及Aβ代谢相关的10个基因23个SNP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析2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及其与aMCI的关联.结果 (1)除Rey-Osterrich复杂图形测验和画钟测验外,aMCI组其他神经认知功能测试成绩均差于对照组(均P <0.05).(2) aMCI组APOEε4等位基因携带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2.40,P=0.00).(3)线粒体外膜转位酶40(translocase of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40,TOMM40)基因rs157581位点和rs2075650的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高于对照组(P <0.02,P<0.01).结论 aMCI患者存在以情节记忆损伤为主的全面认知功能减退;APOEε4等位基因为aMCI发病易感因素;携带TOMM40基因rs157581和rs2075650 G等位基因罹患aMCI风险增高.

  •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他克莫司结合蛋白5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杨栋;赵靖平;喻妍;吴仁容;郭文斌

    目的 分析中国汉族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他克莫司结合蛋白5(FKBP5)基因多态性.方法 对符合《美国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4版)》(DSM-Ⅳ)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263例患者予以单一抗抑郁药治疗,疗程6周.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在治疗6周末将患者分为有效组(HAMD减分率≥50%)和无效组(HAMD减分率<50%).入组时取患者血液标本提取DNA,采用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法(LDR)检测FKBP5基因的rs3800373和rs1360780两个位点.结果 (1)有效组FKBP5基因rs3800373位点GG+ 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5.7%、54.3%,无效组分别为47.6%、5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1,P>0.05);有效组FKBP5基因rs1360780位点CC、CT +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5.6%、44.4%,无效组分别为51.2%、4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6,P>0.05);(2)有效组和无效组的rs3800373-rs1360780两位点单倍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 rs3800373、rs1360780两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发现中国汉族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不同疗效组患者FKBP5基因rs3800373、rs1360780两位点分布存在差异.

  • 儿童双相障碍住院患者诊断稳定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戚艳杰;郑毅;何凡;张浚;贾军朴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双相障碍住院患者诊断稳定性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北京安定医院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出院时年龄<18岁、入院时或出院时曾经诊断双相障碍患者的诊断稳定性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向前条件”方法进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年间曾诊断为双相障碍患者共342例,总住院次数400次,共有800项诊断(包括入院诊断和出院诊断);342例患者双相障碍诊断的总体一致率为66.7%(228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相障碍诊断稳定性与住院次数[OR=4.912,95%可信区间(CI)2.520~9.577,P=0.000]、幻觉妄想症状(OR=2.841,95%CI1.670~4.836,P=0.000)、躁狂状态(OR=0.365,95%CI0.215~0.619,P=0.000)显著相关.结论 儿童双相障碍症状不典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较常见,诊断稳定性主要受住院次数、幻觉妄想症状及躁狂状态影响.

  • 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变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璐;阮列敏;叶红华;楼雁如;季蕴辛;崔翰斌;牧启田;李宛珍

    目的 探讨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压、血糖、血脂、炎症因子等各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且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21分的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30例(患者组)及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0名.采用HAMD24评定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使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外周血循环EPCs数量,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功能,采用酶标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IL-6、TNF-α、hs-CRP水平与循环EPCs数量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一般临床资料和HAMD评分与循环EPCs数量的关系.结果 (1)患者组外周血EPCs CD34+ CD133+ KDR+细胞数量[(13.32±5.65) ×103个/L]和细胞增殖率[(0.44±0.04)%]低于对照组[(24.39±9.94)×103个/L、(0.61±0.05)%],血清IL-6水平[(8.76±3.18) ng/L]和TNF-α水平[(14.95 ±5.54) ng/L]高于对照组[(3.11±3.18)、(4.67±2.23)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9、-14.23、5.31、4.22,均P<0.05);(2)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IL-6(r=-0.441、-0.529)和TNF-α水平(r=-0.433、-0.313)与循环EPCs的数量和增殖率呈负相关(均P <0.05);(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AMD总分和IL-6水平是循环EPCs数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EPCs数量减少、功能减退,HAMD总分及IL-6水平是循环EPCs的独立影响因素.

  • 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特征及其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磊;马燕桃;朱玥;张卫华;司天梅;于欣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特征及其认知功能状态,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15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单相组)、13例双相Ⅰ型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双相组)和15名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仪监测睡眠,并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对患者睡眠特征与认知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双相组睡眠潜伏期延长(P=0.004),睡眠效率下降(P=0.007);单相组睡眠效率下降(P=0.038),觉醒次数(P =0.019)增加,入睡后觉醒时间增加(P=0.035),第1期(S1)睡眠时间(P =0.028)及睡眠百分比(P=0.015)均增加,第2期(S2)睡眠百分比增加(P=0.014),第3期(S3)睡眠时间(P=0.002)及睡眠百分比(P=0.002)均减少,快速动眼睡眠(REM)潜伏期延长(P=0.019).单双相组相比睡眠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知功能评估方面,单相组学习评分与REM睡眠时间、REM睡眠百分比高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0.69,P值分别为0.034、0.020),与REM睡眠潜伏期高度负相关(r=-0.74,P=0.009);记忆评分与S2睡眠百分比高度负相关(r=-0.65,P=0.029),与REM睡眠潜伏期高度负相关(r=-0.72,P=0.012).双相组睡眠指标与学习、记忆评分未发现相关性.结论 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存在一定睡眠结构紊乱,单相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紊乱;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指标与学习、记忆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可能存在差异.

  • 抑郁症与颈椎病共病一例

    作者:刘雨生

    患者 男,60岁,离异.不开心,担心害怕20年,躯体疼痛5年,于2011年7月6日因躯体疼痛来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患者于1991年发现其婚姻有第三者插足,导致夫妻双方经常吵架、打架,心情不悦,长期睡眠不好,于1993年离异.2006年3月出现双肩部、背部疼痛,渐渐以颈项部疼痛为主,表现为胀痛或牵着痛,并引起头部刺痛.心情好时疼痛减轻,反之加重.

    关键词:
  • 丙戊酸镁引起致死性肝损害一例

    作者:刘建君

    患者 女,43岁,农民.因少眠、兴奋话多等1个月,总病程21年,于2011年2月22日住我院治疗.患者1990年因恋爱受挫急性起病,初始表现不开心,少语少动,感觉活着无意义等,未予治疗,1个月后好转.1992年3月无明显诱因下又出现兴奋话多,言语夸大,发脾气等,于1992年3月首次住我院治疗,诊断:双相障碍(躁狂症);口服丙戊酸钠400~ 1000 mg/d、氯氮平100 mg/d,住院40d,痊愈出院,2个月后自行停药,未再就诊,其后十余年表现正常.

    关键词:
  • 米氮平致牙龈酸胀感和牙齿疼痛一例

    作者:易峰

    患者 男,42岁.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下降、入睡困难,难于坚持工作而上某医院神经内科诊治,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商品名: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不详)1片/d治疗1个月后病情缓解,恢复工作.2周后自行停药.近1个月来病情复发,于2012年10月14日来我院精神科门诊就医,患者入院前未服用药物或接受电抽搐治疗.患者既往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口腔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病前性格开朗、活泼,其家族内二系三代无精神异常史.入院体格检查未及明显异常,头颅CT无明显异常,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为23分.

    关键词:
  • 急性和慢性酒中毒所致酒中毒性黑朦各一例

    作者:杨淼;吕跃忠

    案例一 男,50岁,已婚.因嗜酒三十余年,酒后乱语,行为异常6个月,于2011年8月首次住我院治疗.患者于1994年诊断胰腺炎,行手术治疗,术后停止饮酒10年.2011年7月因饮酒摔伤致右腿髌骨骨折.家族中无精神病史.体格检查:巩膜黄染,肝肋下未触及,双手轻度震颤.精神检查:意识清,接触尚可,存在近事遗忘、错构,抑郁情绪,嫉妒观念,对酒有强烈的渴求感.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给予曲唑酮50 mg/d、帕罗西汀20 mg/d抗焦虑抑郁治疗,给予氯硝西泮对症治疗.

    关键词:
  • 双相障碍前驱症状的研究进展

    作者:段艳平;司天梅

    双相障碍是一种以情感或心境的异常改变,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的紊乱为临床表现的重型精神疾病,人群中患病率、复发率、自杀率和致残率均较高[1].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其诊断和识别率较低,误诊率较高,不治疗或被误诊误治,常导致更高的死亡率或致残率.近年来,探讨双相障碍的早期识别特征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2],双相障碍前驱症状被认为可以作为情感障碍早期识别的预警系统,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加强干预,对提高社会功能非常有帮助.

    关键词:
  • 孤独症谱系障碍与胃肠功能紊乱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李素水;王霞;孙志刚;杜义敏;高雁君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s)是一组严重的儿童精神发育疾病,主要表现为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刻板古怪行为.约3/4的ASDs患者伴有智力障碍,男女比为4∶1.ASDs包括孤独症、Asperger综合征以及广泛发育障碍未特定化.关于胃肠功能紊乱与ASDs关系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国外这方面的研究综述报道如下.一、ASDs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自1943年Kanner首次提出婴儿孤独症以来,大家多关注该病患者的社会交往问题、语言发育问题以及古怪刻板行为等,而对其胃肠功能很少重视.据报道,在美国ASDs的发病率约为1/150,在这些患者中,常伴有大量的胃肠功能紊乱以及相关症状[1].

    关键词:
  • 谷氨酸系统在强迫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吴海苏;肖泽萍

    强迫症是一种以无法控制的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为临床特征的精神疾病,其突出特点是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存在,两者强烈的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强迫症终生患病率为1%~3%[1-2].虽然在100年前,强迫症就作为一种精神疾病被人们所认识,但到目前为止,强迫症的病因仍然未明,其治疗仍然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3],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表明,强迫症是全球严重的十大致残性疾病之一.

    关键词:
  • 双相Ⅱ型障碍诊断标准的宽严之争

    作者:于欣

    我们常常记得德国Kraepelin在用"早发性痴呆"一词诊断精神分裂症,叹服其对精神分裂症存在的原发性"认知缺陷"的先见之明.但是Kraepelin更伟大的发现实际上是提出了"躁狂抑郁性精神疾患"(manic-depressive illness)这样一个诊断单元.将截然不同的两种精神状况纳入到一个疾病实体,确实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耐心的随访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这几点恰恰都是Kraepelin的强项.

    关键词:
  • 第21届世界社会精神医学大会介绍

    作者:李洁

    由世界社会精神医学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Social Psychiatry,WASP)主办、里斯本大学精神科承办的第21届世界社会精神医学大会于2013年6月29日至7月3日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或地区约1000名社会精神医学、社区精神医学和文化精神医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此次会议,作者参加了该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精神医学之未来"(the bio-psychosocial model:the future of psychiatry).

    关键词:
  • 抑郁发作未服药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赵彬;高志勤;余海鹰;毕银花;林芝;赵汉清

    情感障碍患者脑内的神经元-神经胶质-血管网络,即神经可塑性存在器质性的损伤[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在神经可塑性方面起重要作用,且以上这2种神经营养、生长因子系统的功能失调可能与情感障碍的发病有关[2].我们通过检测未服药抑郁发作患者血清VEGF、FGF-2水平变化状况,旨在探讨血清VEGF、FGF-2在抑郁发作中的可能作用.

    关键词:
  • 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症状早期反应对四周疗效的预测作用

    作者:梁英;苏允爱;黄继忠;唐茂芹;栗克清;杨甫德;司天梅

    抗精神病药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主要策略,并且主要治疗作用发生在前4周[1-2].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药物的早期反应与后期疗效存在关联[3].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常伴有兴奋激越症状,给临床治疗和患者管理带来巨大困难.我们通过评估口服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症状的早期反应和急性期疗效,探索早期反应与总体疗效间的关联.

    关键词:
  • 大医精诚奉献无疆——精神医学专家吴文源教授

    作者:李清伟;李春波

    吴文源教授是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终身教授、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41年1月出生于上海,安徽省歙县人.1963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医学院,现任同济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主任、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第二咨询站主任、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华精神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顾问、上海市医学会理事、上海市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社会精神病学学组组长和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委员会精神科专家组组长等;曾任卫生部精神卫生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等.

    关键词:
中华精神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