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华精神科

中华精神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sychiatry 중화정신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661/R
  • 国内刊号: 杨小昕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ps@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丁螺环酮治疗度洛西汀所致抑郁患者夜间磨牙症一例

    作者:刘建君;钱敏才

    抗抑郁药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磨牙症以往国内关注较少,如有发生该如何处理,所知不多。本例报告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启发,希望日后能有系列研究报道。作为病例报告,本文有些缺憾,首先,磨牙症是否因抗抑郁药所致,如能有度洛西汀使用情况与出现磨牙症多次时间上的联系,如停药后症状消失,再用药症状重现,论证强度将更高。再则,丁螺环酮干预后的效果也只有单次证据,若能有重复试验,如停止干预,症状重现,再次干预,则再获效果,文章的科学性则更强。以上问题也是目前病例报告类文章中存在的普遍不足。我国是人口大国,病例资源丰富,病例报告有固有的优势,如能注意“可重复性”等科学原则,将会对医学科学有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 情感障碍患者内侧前额叶-杏仁核异常的神经生物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胡爱民;薛志敏;刘哲宁

    情感障碍受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关于情感障碍的神经生物机制仍不清楚,但大量研究显示情感障碍的神经生理病理机制与边缘-皮质-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环路密切相关,而内侧前额叶与杏仁核是此神经环路上2个关键的脑区,在情绪与认知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1]。我们综述与情感障碍相关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影像遗传学、神经可塑性的研究,并总结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研究中与内侧前额叶、杏仁核相关的研究结果,以加深对情感障碍神经生物机制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 囤积障碍与强迫症和收藏行为的区别

    作者:李昌俊;时兴;贾东立

    囤积障碍(hoarding disorder)指获取并难以丢弃大量物品,生活空间杂乱,以至于带来痛苦并影响社会功能的行为[1]。虽然DSM-5将囤积障碍视为新的障碍类别并给出了明确的诊断标准,对囤积行为的认识也已有很大的进步,然而理论研究与临床工作中对囤积障碍的鉴别仍是一个难题。首先,囤积障碍原为强迫症的亚型。囤积障碍与强迫症的相似之处在于,囤积障碍患者被认为具有以害怕失去物品为特征的强迫性,以及以获取与储存物品为特征的冲动性,且在外显行为与内在体验上经常难以区分[2]。其次,囤积障碍与收藏行为在内心体验、外显行为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鉴于收藏行为在大众群体中的广泛性、普及性,正常的收藏行为与囤积障碍之间的界限需要明确界定[3]。一些研究者将囤积定义为“收藏的极端形式”,也意味着收藏与囤积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4]。此外,囤积障碍患者通常对自身行为缺乏认识,可能不会报告心理上的痛苦,功能受损也仅限于关系密切的人才有所了解[5]。因此仅靠访谈或量表评估难以得到确切的结果。综上所述,我们尝试将囤积障碍与强迫症、收藏行为进行系统区分,以期为囤积障碍的筛查、诊断、治疗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产后抑郁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平;杨盛洲;李华;汤益民;张伟娟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产后抑郁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将150例产后抑郁患者按受教育程度(受教育年限分别为8~13年和≥14年)和年龄(年龄18~29岁和30~39岁)进行分层,在每层内按门诊号顺序分配到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安慰剂组(50例)、帕罗西汀+CBT+rTMS假刺激组(50例)、帕罗西汀组(50例),分别按照分组给予不同治疗,疗程4周。治疗基线、1、2、4周末分别对3组患者HAMD17评分、HAMD17减分率及副反应量表进行评定。分别采用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Cruskal-Wallis H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线时,3组患者HAMD1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47,P=0.580)。(2)治疗第4周末,rTMS+CBT+安慰剂组和帕罗西汀+CBT+rTMS假刺激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0%(49/50)和100.00%(48/48),显著高于帕罗西汀组的83.67%(41/49;Z=-5.428~-4.500,均P=0.000);rTMS+CBT+安慰剂组和帕罗西汀+CBT+rTMS假刺激组治愈率分别为60.00%(30/50)和68.75%(33/48),显著高于帕罗西汀组的20.41%(10/49;Z=-4.767~-3.993,均P=0.000);(3)基线时,3组受教育年限和年龄不同分层患者的HAMD1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9~1.133,P=0.996~0.346);(4)治疗第4周末,rTMS+CBT+安慰剂组、帕罗西汀+CBT+rTMS假刺激组中文化程度较高患者HAMD17评分低于文化程度较低患者,帕罗西汀组中文化程度较高患者HAMD17评分高于文化程度较低患者(均P<0.05或P<0.01)。结论 rTMS联合CBT对产后抑郁有增效作用,CBT对文化程度较高的产后抑郁疗效较好。

  • 伴与不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儿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研究

    作者:梁颖慧;张海三;陈华锋;张燕;郭素芹;邵荣荣;郭芳;李玉玲;郭敬华

    目的:观察伴与不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儿静息状态下大脑功能连接变化的特点。方法选取能够配合完成静息态MRI检查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儿51例(病例组),其中伴强迫症状21例(伴强迫症状组),不伴强迫症状30例(不伴强迫症状组),以及健康儿童30名(对照组)。选取各组右侧大脑额内侧回作为种子点,MNI坐标(x,y,z)为(18,42,27),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处理工具包软件对2组间影像学数据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病例组较对照组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为左侧额叶,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为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额下回、左侧额内侧回及右侧额叶(t=4.141、-4.223、-4.833、-4.636、-3.859,均P<0.05);不伴强迫症状组较对照组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为右侧枕中回及顶叶、左侧额下回及中央前回,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为左侧豆状核、左侧额内侧回、左侧扣带回、右侧豆状核、右侧脑干及额叶(t=3.735、4.321、3.453、4.393、-3.134、-3.987、-3.456、-4.739、-4.034、-4.322,均P<0.05);伴强迫症状组较对照组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为右侧额中回、左侧额叶,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为右侧扣带回及楔前叶(t=3.744、3.250、-3.387、-3.927,均P<0.05);伴强迫症状组较不伴强迫症状组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有右侧额中回、右侧豆状核和右侧顶下小叶,连接减弱的脑区有右侧小脑前叶及右侧楔前叶(t=4.493、4.403、4.259、-3.513、-3.522,均P<0.05)。结论伴与不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儿静息状态下大脑功能连接异常存在差异,强迫症状可能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功能连接有一定影响。

  • 抑郁症患者酪氨酸磷酸酶受体R亚型基因多态性与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关联研究

    作者:王利娟;刘志芬;曹晓华;孙宁;杨春霞;张克让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酪氨酸磷酸酶受体R亚型(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type R, PTPRR)基因rs1513105多态性对静息态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4例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及43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磁共振成像扫描和PTPRR基因分型,探讨疾病状态、基因型的主效应和二者的交互作用。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疾病状态为主效应: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左颞上回(t=4.2082)、右缘上回(t=3.0271)、左顶上小叶(t=3.2122)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值升高(均P<0.05);(2)基因多态性为主效应:与TT基因型组相比,G等位基因携带组左顶下小叶(t=3.1290)、左中央后回(t=3.2633)ReHo值升高(均P<0.05),右尾状核(t=-3.4434)、右岛盖部额下回(t=-3.4445)、右侧小脑(t=-3.0793)ReHo值下降(均P<0.05);(3)疾病状态与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G等位基因携带组较TT基因型组右颞下回(t=3.5602)、右三角部额下回(t=3.2961)ReHo值升高(P<0.05),左颞上回(t=-4.3543)、左楔前叶(t=-4.0267)、左额上回(t=-3.6560)、左枕下回(t=-3.8054)、右缘上回(t=-3.4332)ReHo值下降(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左枕下回ReHo值与认知障碍因子分(r=0.323, P=0.017)和睡眠障碍因子分(r=0.318, P=0.019)呈正相关,右缘上回ReHo值与认知障碍因子分(r=0.273, P=0.046)呈正相关。结论 PTPRR-rs1513105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交互作用可能导致部分抑郁相关脑区静息态脑功能变化,并可能和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有关。

  • 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及挑战

    作者:司天梅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该病起病于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表现为慢性退行性病程,较多患者出现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损害,无法维持其必要的社会关系、保持就业状态或独立生活,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呈现一个连续性的疾病发展轨迹[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可能始于个体成长的更早期,患者在出现明显精神病性症状之前可能已有多个认知领域的缺陷。因此以往20年的研究重点之一是针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前一段时期即前驱期的研究,其主要评价前驱期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以期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因素;其次探索在前驱期可以实施的干预措施[1],终目的是在前驱期甄别出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高危个体,从而进行适当干预,即在发病前改变精神分裂症的疾病发展轨迹,防止发展为精神分裂症。这些研究思路和发现正改变着我们对精神分裂症的诊疗理念,目前研究结果离终目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伴随着研究进展为我们对疾病的诊疗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

    关键词:
  •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作者:司天梅;施慎逊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年会于2016年8月31日至9月3日在长沙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办、湖南省医学会和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联合承办。与以往年会相比,本次年会呈现如下几个特点:(1)投稿数量和参会人数多:会议总计收到投稿533篇,其中参与专题交流67篇,壁报交流455篇;吸引了来自全国约3000名精神医学专业人员参加,参会人数创下了精神医学学术年会之。(2)组织形式多样化:包括特邀报告、继续教育培训、专题交流、热点问题论坛、壁报交流等。(3)学术内容兼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包括前沿知识介绍、国际经验交流、防治指南解读、真实案例分享、临床技能督导、模拟法庭操作等,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本次年会的召开适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之后,这必将成为我国精神医学发展的一个新起点。现对本次会议的精彩内容进行如下回顾。

    关键词:
  • 浅谈实质性辨认能力及其在司法精神病学实践中的争议

    作者:汪志良

    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由于精神障碍者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理症状直接支配下所出现的危害行为,一般都认定为实质性辨认能力丧失而评定为无责任能力,这与2011年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发布的《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指南(SF/Z JD0104002-2011)》(简称指南)相一致[1]。然而,有学者对“实质性辨认能力丧失,评定为无责任能力”这一鉴定原则提出质疑,认为实质性辨认能力不能等同于刑法学中的辨认能力[2]。为此,笔者对实质性辨认能力的概念及其法学理论依据作了阐述,在实践中出现的争议进行讨论,提出实行规范化鉴定的重要性,并呼吁司法精神病学界应执行统一的鉴定标准。

    关键词:
  • 2012年我国十省市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性别差异分析

    作者:苏允爱;李茜;舒良;于欣;宁玉萍;王高华;张克让;李涛;孙立忠;师建国;陈宪生;梅其一;栗克清;司天梅

    目的:分析2012年我国10省市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模式与药物副反应的性别差异。方法延续本课题组2002年和2006年的调查方法,于2012年7—8月连续收集10省市的45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制修订的调查问卷进行人口学信息及处方方式的现况调查,并对男女患者之间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对处方模式和药物副反应的影响。结果终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4239例,其中男2260例、女197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女性患者比较,男性患者年龄较小(t=5.398)、起病较早(t=5.662)、参加工作的比例较高(χ2=31.597);存在更显著的阴性症状(χ2=10.814)和攻击行为(χ2=5.816);使用氯氮平比率较高[23.9%(472/1979)与28.5%(645/2260),χ2=11.955],使用抗精神病药的剂量较高(476 mg与514 mg,F=14.003),而合并抗抑郁药[7.9%(156/1979)与6.0%(136/2260),χ2=5.722]和苯二氮类药[23.9%(472/1979)与20.0%(451/2260),χ2=9.396]的比率较少;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频率较高[1.3%(25/1979)与2.1%(47/2260),χ2=4.212],而体重增加[11.0%(218/1979)与7.7%(173/2260),χ2=14.233]和催乳素水平升高[3.2%(63/1979)与1.7%(39/2260),χ2=9.548]的发生率较低(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更多使用氯氮平(OR=1.268,P=0.001),更少使用苯二氮类药(OR=0.841,P=0.025)和抗抑郁药(OR=0.78,P=0.045),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OR=1.879,P=0.014),较少出现体重增加(OR=0.669,P=0.001)和催乳素水平升高(OR=0.527,P=0.003)均与男性独立相关。结论性别是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药物处方模式和药物副反应的独立贡献因素之一;在临床研究和实践中应该对性别差异进行更多的关注。

  • 精神分裂症患者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中断治疗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梅其一;陈魁;沈建红;张广亚;杨勇;胡颖萃

    目的:旨在从人口学特征、疾病症状和药物治疗等角度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方法本研究为随访期1年的自然状态下的纵向研究,于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连续纳入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6例。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并进行1年随访观察,以观察期内患者拒绝/停止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即中断治疗)作为结局事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方法分析与长效针剂中断治疗相关的独立风险因素并计算各因素的风险比(hazard ratio, HR)。结果156例患者中,1年观察期内坚持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100例,49例中断治疗,7例失访。Cox回归分析显示,女性(HR=2.639,P=0.002)、更高的第3针剂量(HR=1.031,P<0.01)、更少的急性期PANSS减分值(HR=0.957,P=0.012)和使用普萘洛尔(HR=0.180,P=0.002)是预测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中断治疗的主要因素。结论性别、第3针剂量、急性期疗效和静坐不能副反应是影响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选择合适的患者、关注患者用药早期的疗效和剂量过大所导致的静坐不能副反应是减少中断治疗的关键因素。

  • 奥氮平引起的代谢异常相关指标与TCF7L2基因表达的关联研究

    作者:李然然;欧建君;黎黎;荆智慧;赵靖平;吴仁容

    目的:探讨奥氮平引起的代谢异常相关指标与TCF7L2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氮平组、奥氮平+二甲双胍组、安慰剂组,每组10只。奥氮平组予以奥氮平4 mg·kg-1·d-1灌胃,奥氮平+二甲双胍组给予奥氮平4 mg·kg-1·d-1和二甲双胍缓释片150 mg·kg-1·d-1干预,安慰剂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8周。于基线及第8周末测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计算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及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of the curve of glucose,AUCg)。第8周末处死小鼠,测血脂4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取小鼠肝脏、骨骼肌、脂肪及胰腺组织测TCF7L2的表达水平。结果(1)体重和糖脂代谢指标:第8周末,奥氮平组、奥氮平+二甲双胍组和安慰剂组小鼠体重、空腹胰岛素、HOMA-IR、AUCg和LD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17~29.724,均P<0.05);奥氮平组小鼠体重、空腹胰岛素、HOMA-IR和LDL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t=-2.639、-7.164、-6.238、-2.234,均P<0.05),奥氮平组AUCg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奥氮平+二甲双胍组小鼠体重、空腹胰岛素、HOMA-IR、AUCg及LDL均显著低于奥氮平组(t=2.948、6.051、5.520、3.874、2.471,均P<0.05);第8周末,奥氮平+二甲双胍组除AUCg(t=-2.587,P=0.015)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外,其余上述指标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小鼠空腹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70,P=0.694)。(2)TCF7L2蛋白表达:服药8周后,3组小鼠肝脏、骨骼肌及脂肪组织的TCF7L2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842、13.345、20.149,均P<0.01),其中奥氮平组(0.50±0.08、0.46±0.09、0.45±0.14)小鼠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TCF7L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安慰剂组(0.32±0.07、0.30±0.10、0.26±0.09;t=-5.154、-3.946、-3.874,均P<0.01),而奥氮平+二甲双胍组(0.30±0.07、0.26±0.08、0.14±0.09)小鼠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TCF7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奥氮平组(t=5.945、0.915、2.418,均P<0.01),奥氮平+二甲双胍组脂肪组织TCF7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安慰剂组(t=6.292,P=0.023),2组间肝脏和骨骼肌组织TCF7L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胰腺组织TCF7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46、0.102,均P>0.05)。(3)服药前后体重、空腹胰岛素、HOMA-IR及AUCg的改变与肝脏组织(r=0.457,0.592,0.636,0.460),骨骼肌组织(r=0.459,0.499,0.503,0.399)和脂肪组织(r=0.377,0.639,0.584,0.364)的TCF7L2蛋白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1或P<0.05)。服药前后HOMA-IR的变化对肝脏和骨骼肌组织中TCF7L2蛋白表达影响大(决定系数分别为R2=0.405、0.253),空腹胰岛素改变对脂肪组织中TCF7L2蛋白表达影响大(R2=0.408)。结论奥氮平引起的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及糖耐量异常可能与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TCF7L2蛋白表达水平改变有关。

  • 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心理推测能力受损相关研究

    作者:郑敏婕;蒲城城;于欣;石川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心理推测能力受损情况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关系。方法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30日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门诊采用方便入组的方法,共纳入27例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超高危组);同期在社区招募健康志愿者25名(对照组)。采用精神病风险综合征定式访谈(Structured Interview for Prodromal Syndromes, SIPS)、PANSS、错误信念任务、失言觉察任务、暗示任务、眼区情感识别任务等对2组进行临床评估及心理推测能力评估。通过卡方检验、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比较2组人群心理推测能力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超高危组心理推测能力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超高危组SIPS总分为(27.2±10.5)分,PANSS总分为(48.6±9.1)分。控制智商后,超高危组失言觉察任务[0.80(0.60,0.88)分与0.90(0.85,0.92)分, Z=-3.64,P<0.01]、暗示任务[18(17,19)分与19(19,20)分, Z=-3.02, P<0.01]和眼区情感识别任务[(22.7±3.3)分与(23.8±3.4)分, F=4.40, P<0.05]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效应值分别为1.16、0.79、0.33,2组间错误信念任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1.00)。其中暗示任务与SIPS中阴性症状条目社交兴趣缺乏(r=-0.63,P<0.01)和概念丰富度(r=-0.52,P<0.01)呈负相关,经校正后相关关系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心理推测能力显著受损,受损可能与阴性症状呈负性相关。

  •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6年第49卷主题词索引

    作者:

    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特征分析(吴章英,钟笑梅,陈辛茹等)(3):175阿尔茨海默病伴抑郁症状患者脑弥散张量成像研究(郭忠伟,曹玉林,魏福全等)(5):275

    关键词:
  • 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精编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编写组

    强迫症是一种终身患病率较高的精神障碍, DSM-Ⅲ和DSM-Ⅳ中将强迫症归类于焦虑障碍谱系中,命名为强迫性焦虑障碍;ICD-10中将其归于“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命名为“强迫性障碍”。在2013年出版的DSM-5中,强迫症的诊断分类变化大,强迫症从焦虑障碍中被分离出来,与躯体变形障碍、拔毛症、囤积障碍和抓痕障碍组成一个独立的疾病分类--“强迫及相关障碍”。强迫症的核心特征是持续的强迫思维和反复的强迫行为,伴有明显焦虑情绪;躯体变形障碍是一种认为躯体外貌有缺陷或瑕疵的先占观念作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疾病;拔毛癖属于一种冲动控制障碍,而囤积障碍和抓痕障碍是2种新的疾病诊断。这一巨变源于这些疾病有着共同的临床特征,即持续性、侵入性、不必要的强迫思维以及反复的强迫行为,反映出近年来学术界对强迫症疾病实质逐渐深入的认识,以及对强迫症临床病理症的理解。其中,以强迫症为常见,但在临床实践中强迫症的诊疗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由于强迫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强迫症与其他疾病的高共患率、慢性迁延性病程、病因及病理机制不清、药物及心理治疗并重且依然疗效差等。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强迫症的诊疗技能,自2014年开始,经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常委会批准,成立了《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简称为《指南》)编写组,历经2年多完成了《指南》编写,终由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常委会批准发布。

    关键词:
中华精神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