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华精神科

中华精神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sychiatry 중화정신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661/R
  • 国内刊号: 杨小昕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ps@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强迫症患者工作记忆的脑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卢倩怡;贾艳滨;钟舒明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伴有明显的焦虑情绪[1].强迫症的全球终生患病率为2.3%,年患病率为1.2%[2],我国的年患病率为3.17‰[3].目前,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损伤被认为是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核心症状.基于脑功能定位研究,工作记忆任务激活的脑区主要为额叶、顶叶、背侧前扣带回皮质(dorsal anterior-cingulate cortex,dACC)以及丘脑[4].目前研究显示强迫症患者在执行指定任务时额叶[5]、顶叶[6]、扣带回[7]、尾状核[8]、丘脑[9]和楔前叶[10]等脑区出现异常激活.健康被试者执行工作记忆任务时激活的脑区与强迫症患者受损脑区存在多处重叠,因此强迫症患者工作记忆有可能受其疾病影响,且与额叶、扣带回皮质等脑区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就近年来强迫症患者工作记忆的脑功能影像学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回顾,对其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为强迫症工作记忆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 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临床启示

    作者:阎丹峰;李凌江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异质性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情感症状、躯体症状及认知症状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如注意、学习与记忆、执行功能障碍等[1].《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明确指出,抑郁症成功治疗的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减少复发风险;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达到真正的临床治愈[2].

    关键词:
  • 计算机化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张秋伏;张晓龙;沙莎;王刚

    计算机化心理治疗是指研究者根据心理治疗原理设计的计算机化心理治疗程序,即通过电脑交互界面,以清晰的操作步骤,高度结构化的多种媒介互动方式(如文本、漫画、动画、音频、视频等)表现心理治疗基本原则和方法,使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不仅仅局限于诊室内的面对面接触,而是通过计算机化的、远程的心理治疗的形式使更多精神疾病患者获得有效帮助[1-2].计算机化心理治疗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多数是通过安全的网络平台,也有更加便捷的基于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方式[3-4].

    关键词:
  • 网络游戏障碍青少年执行Stroop任务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周于;向慧;陈洁宇;李心怡;王涛;李武超;刘远成;翟茂雄

    目的 探索网络游戏障碍(internet gaming disorder,IGD)青少年执行Stroop任务时的大脑激活情况.方法 采用fMRI对10例IGD青少年(IGD组)和10名网络游戏娱乐使用(recreational internet game users,RGU)青少年(RGU组)执行Stroop任务时的大脑进行扫描,测查该条件下2组被试者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以及全脑激活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和f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反应时和正确率进行分析,采用SPM8对fMRI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1)IGD组在执行一致色词Stroop任务的反应时长于RGU组[(707.7±56.1)ms比(632.1±83.5)ms;t=2.38,P=0.031],执行不一致色词的正确率小于RGU组[(60.2±17.5)%比(79.0±19.5)%;t=-2.27,P=0.034];(2)在不一致条件下,IGD组双侧小脑后叶,左侧颞上回、前额叶、丘脑、中央前回和额中回,右侧扣带回的脑区激活低于RGU组(峰值强度为-4.11~-5.13,P<0.05,AlphaSim校正);在一致条件下,IGD组右侧小脑前叶、颞上回和前额叶,左侧脑岛的脑区激活低于RGU组(峰值强度为-3.84~-4.72,P<0.05,AlphaSim校正);Stroop效应(不一致-一致)下IGD组左侧中央前回、楔前叶和中央旁小叶的脑区激活低于RGU组(峰值强度为-3.94,-5.49,P<0.05,AlphaSim校正).结论 IGD青少年在Stroop任务中反应时更长,错误更多,额叶、扣带回、颞叶、丘脑、楔前叶、小脑等脑区的激活异常.

  • 未雨绸缪:美国阿片类药物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作者:郝伟;赵敏

    阿片类药物(opioids)是一类作用于阿片受体的化学物质,可以是天然的,如吗啡、可待因,也可以是半合成或者人工合成的,如海洛因、氢可酮、羟考酮、美沙酮、芬太尼及类似物等.虽然这类物质具有成瘾性,但在医疗中不可或缺[1].阿片类药物使用的理想状态是找到一个平衡点,保证此类物质仅限于医疗与科研中使用,而不被滥用.但这种平衡常常被打破,一端是该用时却不能获得使用,而另一端是被大量滥用.目前美国的阿片类药物危机是后一种情况.

    关键词:
  • 强迫症研究中值得重视的三个方面

    作者:李占江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早在1838年Esquirol报道首例强迫性怀疑病例,1866年Morel正式提出了强迫症名称,其后Freud在神经症的分类中将强迫症作为独立的疾病.全球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为0.8%~3.0%[1].由于强迫症的高发病率以及症状慢性致残性的特点,WHO将其定为十大带病生存致残疾病之一.

    关键词:
  • 阿立哌唑合用地西泮导致顽固性呃逆三例

    作者:陈诗;杨润许;康传媛

    例1 患者男,56岁,已婚,初中学历,普通职员.因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替出现7年,再发情绪高涨1个月于2017年8月15日第5次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于7年前因胸骨后疼痛就医治疗无效,开始出现交替性情绪低落与情绪高涨,伴有心慌、烦躁不安,既往住院长期使用地西泮针剂及片剂镇静治疗.既往史:2014年诊断冠状动脉60%狭窄,服用美托洛尔、阿司匹林肠溶片行冠心病二级预防;诊断2型糖尿病10年余,服用阿卡波糖片,血糖控制尚可.

    关键词:
  • 强迫症未服药患者静息态脑镜像同伦功能连接的初步观察

    作者:陈云辉;李平;吕丹;崔光成;王玉花;胡强;孟鑫;孙正海;张亮堂

    目的 探讨静息状态下强迫症未服药患者脑镜像同伦功能连接的模式.方法 纳入符合DSM-Ⅳ-TR中强迫症诊断标准的20例强迫症未服药患者(患者组),以及20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Y-BOCS、HAMD17、HAMA评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以及抑郁、焦虑症状.所有被试者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基于DPABI分析软件,采用基于体素的镜像同伦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方法分析强迫症患者静息态全脑镜像同伦功能连接模式;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强迫症患者全脑VMHC值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双侧眶额回VMHC值降低(0.76±0.23与0.39±0.13,t=-5.46,P<0.01,高斯随机场理论校正);患者组双侧背外侧前额叶VMHC值与其强迫思维呈负相关(r=-0.912,P<0.01,Bonferroni校正).结论 静息状态下强迫症未服药患者双侧眶额回镜像同伦功能连接降低,双侧背外侧前额叶之间镜像同伦功能连接改变可能与强迫思维相关.

  • 首诊强迫症和共病抑郁症的强迫症患者工作记忆及脑生化代谢差异的磁共振氢质子波谱研究

    作者:钟舒明;赖顺凯;何婷婷;王颖;赵辉;单炎炎;李雪果;贾艳滨

    目的 探讨首诊强迫症与共病抑郁症的强迫症患者工作记忆及脑代谢物水平的差异.方法 采用2-back、视空间位置记忆测试(visual space memory test,VSMT)、数字广度测试(digit span test,DST)和Stroop色-词关联测试(Stroop color and word test,SCWT)评估单纯强迫症(强迫症组,35例)、共病抑郁症的强迫症(共病组,38例)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41名)的工作记忆,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成像技术检测3组额叶、基底节、丘脑N-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e,NAA)、胆碱复合物(choline,Cho)和肌酸(creatine,Cr)的代谢水平,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3组工作记忆和脑生化代谢的差异.结果 强迫症组和共病组2-back正确数低于对照组(P=0.022、0.049);共病组VSMT[(1 963±1 193) ms与(1 302±587) ms]和SCWT-C[(16.6±4.2)s与(13.9±4.3)s]反应时较对照组长(P=0.004、0.007),VSMT正确数、数字广度-顺背、数字广度-倒背、DS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20、0.042、0.006);共病组左侧前额叶白质NAA/Cr比值低于对照组(2.07±0.40与2.32±0.33,P=0.017).结论 共病抑郁症的强迫症患者存在言语、视觉空间工作记忆损伤和中央执行功能的抑制缺陷,单纯强迫症患者仅存在言语工作记忆损伤,同时共病抑郁症的强迫症患者左侧前额叶白质神经功能下降.

  • 强迫症临床特征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作者:王佩;许婷婷;赵青;范青;王勇;刘强;王振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DSM-Ⅳ中强迫症诊断标准的87例强迫症患者进行评估,采用Y-BOCS评估强迫症状严重程度,强迫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Obsessive-Compulsive Inventory-Revised,OCI-R)评估对强迫症状的痛苦感受,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贝克焦虑量表评估抑郁、焦虑症状,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评估儿童期创伤水平,并进行为期16周的药物治疗随访,以Y-BOCS减分率评估治疗是否有效.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临床特征与疗效的相关关系,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总体治疗有效率为65.3%(47/72),晚发强迫症患者(n=47)OCI-R中检查评分高于早发强迫症患者[n=40,(6.3±3.7)分与(3.7±3.3)分;t=-2.50,P=0.016],高创伤强迫症患者(n=52)的OCI-R中强迫思维评分以及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评分均高于低创伤强迫症患者[n=23,(6.8±3.3)分与(4.5±3.5)分,t=-2.14,P=0.038;(23.8±12.1)分与(15.6±5.8)分,t=-3.08,P=0.003].强迫症患者的首次发病年龄与Y-BOCS减分率呈正相关(r=0.25,P<O.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首次发病年龄进入回归方程(OR=1.15,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的童年创伤经历越多,强迫思维越严重,首次发病年龄越早,疗效越差.

  • 强迫症患者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

    作者:王鹏翀;李占江;杨祥云;李雨微;马云;王长明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特征.方法 纳入符合DSM-Ⅳ中强迫症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30例(患者组)及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30名(对照组),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清单、Y-BOCS、强迫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及贝克焦虑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评估强迫症状严重程度及焦虑和抑郁严重程度.采用点探测任务结合眼动追踪范式检测2组对不同威胁信息(强迫图片、威胁图片)的眼动数据,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及LSD t-tes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患者组强迫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及贝克焦虑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强迫图片、威胁图片的首视点定向偏向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3,P=0.610),且患者组在观看强迫和威胁图片的平均瞳孔直径[(2 345±1 133)、(2 365±1 174) units]与对照组[(2 19l±761、2 201±766) uni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38,P=0.563);患者组对强迫图片的首视点注视时间偏向分数大于对照组[(0.41±0.93) ms与(-0.41±0.87)ms,t=-3.494,P=0.001];患者组对威胁图片的总注视时间偏向分数大于对照组[(54.2±4.0)%与(50.8±4.2)%,t=3.324,P=0.002];患者组对威胁图片的总注视频率偏向分数大于对照组[(54.3±3.4)%与(51.8±4.0)%,t=2.686,P=0.009].结论 强迫症患者在注意维持阶段对症状相关的威胁刺激和一般威胁刺激存在不同的注意偏向模式,支持强迫症注意偏向的注意维持/延迟脱离假说.

  • 认知行为治疗对强迫症患者认知控制网络功能连接的影响

    作者:杨祥云;李占江;夏明睿;罗佳;郭志华;杨晓婕;刘竞;姚淑敏;马云;王鹏翀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对强迫症患者认知控制网络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 纳入45例强迫症患者(患者组)及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45名(对照组),由4名治疗师为患者提供12周CBT.所有被试者均在基线及第12周末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和磁共振扫描.由精神科医师应用SCID-Ⅰ、Y-BOCS、HAMD17和HAMA进行临床诊断和症状评估,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采用GRETNA软件包对静息态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以Power264功能脑区的模板作为网络节点构建全脑功能网络,计算认知控制网络外部的功能连接强度,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2组脑网络功能连接的变化.结果 共41例患者完成了CBT,患者组第12周末时强迫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评分均较基线期下降,其中32例患者治疗有效(Y-BOCS减分率≥35%).治疗有效的患者及对照者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事后检验显示:(1)扣带回-岛盖控制网络与突显网络间功能连接值基线期患者组低于对照组(0.172±0.060与0.215±0.076,t=1.731,P=0.040),患者组第12周末(0.186±0.171)较基线期功能连接值升高(t=2.480,P=0.010).(2)扣带回-岛盖控制网络与皮质下网络功能连接值基线期患者组低于对照组(0.119±0.081与0.129±0.070,t=1.640,P=0.040),患者组第12周末(0.130±0.161)较基线期功能连接值升高(t=2.421,P=0.020).(3)额-顶控制网络与皮质下网络间功能连接值基线期患者组低于对照组(-0.004±0.039与0.021±0.054,t=2.280,P=0.020),患者组第12周末(0.020±0.042)较基线期功能连接值升高(t=-2.300,P=0.020).结论 CBT有效改善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状的同时,可提高患者大脑认知控制网络的外部功能连接强度.

  • 强迫症的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柳娜;张宁;周萍

    一、强迫及相关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and related disorders,OCRD)疾病分类及治疗概况1.OCRD概况:全球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为0.8%~3.0%[1],荟萃分析显示,我国大陆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为3.1 7‰[2].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数据显示强迫症的年患病率为1.63%[3].强迫症致残率高,就诊率低,逐渐受到公共卫生部门及精神科专业人员的重视.近半个世纪以来,定义、识别、理解和诊治强迫症已经取得一定进展.

    关键词:
中华精神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