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hinese Computed Medical Imaging 중국의학계산기성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41
  • 国内刊号: 31-170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沈天真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T2*加权灌注成像对肝细胞癌的应用研究

    作者:孟俊;黄亚勇;李兵;杨汉丰;杜勇;曾南林

    目的:探讨T2*-PWI在肝细胞癌血流灌注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治疗前行常规扫描,并加扫T2*-PWI检查,比较T2*-PWI肿瘤与正常肝实质的灌注参数.结果:21例患者中,T2*-PWI肿瘤感兴趣区的TIC图像基本表现为迅速下降迅速上升,而正常肝组织的TIC曲线大致表现为缓慢下降缓慢上升.T2*-PWI肿瘤与正常肝实质的各灌注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2*-PWI能够反映出肝细胞癌的血流灌注特点;对肝细胞癌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 错构瘤性息肉病变的CT小肠造影表现及病理基础

    作者:陈颖;缪飞;唐永华;赵雪松;费晓春

    目的:探讨Peut-Jeghers综合征(PJS)、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和孤立性错构瘤性息肉的CT表现及影像病理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胃肠错构瘤性息肉病(包括11例PJS,3例CCS和13例孤立性息肉)的MS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JS和CCS息肉均为多发,累及消化道多个部位.孤立性息肉数量为1~4个,多累及结肠.息肉可有蒂或无蒂,小息肉表面多光整,密度均匀.大息肉表面不光整,呈分叶状,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息肉强化明显,出现沙砾状、点状低密度区5例,“树枝状轴心”7例,供血动脉增粗并进入息肉内5例,合并肠套叠PJS10例,孤立性错构瘤2例.PJS肠套叠的发生率高于CCS和孤立性息肉.结论:胃肠道错构瘤性息肉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 胆囊管变异与胆囊结石相关性的MRI研究

    作者:张仕勇;黄小华;敬宗林;董国礼;刘念;雷力行

    目的:利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常规MRI序列,探讨胆囊管变异与胆囊结石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382例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比较常见变异胆囊管与正常胆囊管患者胆囊结石患病率差异.胆囊管变异由两位影像医师根据MRI常规及2D-MRCP序列独立盲法诊断,胆囊结石经手术或MRI和B超检查共同证实.结果:正常胆囊管154例,胆囊管变异228例(变异率59.7%),其中胆囊管高位汇合20例,汇合于肝总管前或后壁130例,中间汇合24例,低位汇合16例,平行胆囊管20例,胆囊管低位汇合伴胆囊管平行走行11例,短胆囊管7例.变异胆囊管中,胆囊管低位汇合和胆囊管低位汇合伴胆囊管平行走行患者结石患病率(分别为68.8%、63.4%)较正常胆囊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3),胆囊管高位汇合、汇合于肝总管前或后壁、中间汇合、平行汇合、短胆囊管患者胆囊结石患病率(分别为20.0%、26.9%、25.0%、40.0%、0)较正常胆囊管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管变异率较高,变异胆囊管中,胆囊管低位汇合、胆囊管低位汇合伴胆囊管平行走行是促进胆囊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分析

    作者:李妍卓;蔡权宇;贾宁阳;陈栋;邵丹丹;陆伦;程红岩

    目的:观察及分析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PHA)的MRI表现,结合其病理学基础及相关病理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行上腹部MRI三期增强扫描的PHA患者图像,分析其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结果:13例中8例为单发肿块型,2例为多发结节型,3例为巨块结节混合型.各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早期病灶内呈斑片状及不规则片状不均匀强化,晚期呈进行性填充式强化.延迟期病灶内见不规则斑片状无强化区域.少数病灶延迟期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清楚,边缘可见“刀切征”和“假包膜征”.结论:PHA的MRI表现为块状及结节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增强后病灶呈渐进性充填,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清楚,较大病灶内伴出血及坏死,通过上述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 多b值DWI成像在肝脏感染性病变诊断的应用

    作者:阿丽亚·艾则孜;王云玲;王红;艾合买提·依沙克;贾文霄

    目的:探讨多b值DWI序列ADC值测量在肝脏感染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肝脏病变(肝脓肿11例,肝结核3例,9例肝泡状棘球蚴)行多b值的DWI扫描及常规MRI检查,分别拟合出10个b值ADC10b图,3个低b值(0s/mm2、50s/mm2、100s/mm2) ADCl.w图,3个高b值(500s/mm2、750s/mm2、1000s/mm2) ADChigh图,并将ADCl.w与ADChigh值之间的差异定义为ADCperf值.在病变液化区及边缘带绘制两个相同大小的感兴趣区(ROI),分别计算出ADClow、ADChigh、ADCperf及ADC10b值,并分析三组肝脏病变在不同b值以及不同区域各个测量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典型肝泡型包虫与脓肿之间液化区及边缘带ADC10b,ADChigh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脓肿、不典型泡性包虫病边缘带ADC10b、ADCper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脓肿及泡性包虫病液化区ADCperf以及结核及脓肿边缘带ADChigh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各组病变不同区域的ADCl.w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和ADC图分析及ADC值测量可为肝脏感染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

  • 高分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及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敖炜群;胡金文;曾蒙苏;吴东;孙静;徐良根;王培军

    目的:分析高分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征象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高分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资料,分析其CT特征.结果:18例病人共检出18个病灶,均为单发病灶,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胰头部7例,胰颈部4例,胰体部1例,胰尾部6例;其中实性肿瘤12个,增强后动脉期明显或中度强化,门脉期4个持续强化,8个门脉期强化程度减低,但仍高于胰腺实质;囊实性肿瘤6个,3个病灶增强后不均匀强化,1个病灶增强后分隔强化,1个囊性为主型病灶环形强化,囊变区无强化,1个病灶薄壁环形强化.结论:高分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有助于术前诊断及分期.

  •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征象分析

    作者:章锦伟;徐鹏举

    目的: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AML)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共11枚)肝脏Epi-HAML患者MRI资料,包括病灶的数目、部位、大小、外形、病灶实质部分T1、T2及扩散加权信号强度、是否含有脂肪成分、强化特征、病灶内血管、引流静脉情况、有无假包膜及周围肝实质有无肝硬化、脂肪肝背景.结果:9例患者为单发病变,1例为两枚病灶.7枚位于右叶,4枚位于左叶;10枚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晰,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9枚DWI高信号,3枚病灶内含有少量脂肪;动脉期11枚病灶均明显强化,强化模式9枚为“快进慢出”型;9枚病灶内可见点条状血管影,6枚病灶周边可见“早期引流静脉”,3枚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假包膜”征;各有1例有肝硬化及脂肪肝背景.结论:少或无脂肪的境界清晰的富血供肿块、“快进慢出型”强化特征、病灶内血管影及早期引流静脉是肝脏,Epi-AML一定特征的MRI征象.

  • 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技术在快速动眼睡眠障碍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汤伟军;鹿蓉;左传涛;葛璟洁;于欢;魏青;张卫国

    目的:采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对快速动眼睡眠障碍(RBD)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异常情况进行研究,探讨ASL的应用价值.方法:我们的研究包括经同步视频多导睡眠监测(PSG)证实的原发性RBD患者20例及年龄、性别与RBD患者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5例.所有的被试均在GE Discovery MR750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ASL序列和3D-BRAVO序列的扫描.ASL的数据分析采用基于体素的方法在SPM8软件上进行.RBD组和对照组被试脑皮质灌注的差异采用双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RBD患者皮质灌注增高的区域主要位于额叶、前扣带皮质、辅助运动区、壳核、海马旁回、楔前叶和脑桥等;皮质灌注降低的区域主要位于枕叶、舌叶、颞叶中部等.结论:ASL技术可以发现RBD患者的灌注异常,在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研究方便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MSCT测量与分析

    作者:张毅;姚伟武

    目的:探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患者髋关节的MSCT表现及MSCT在FA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0例临床确诊为FAI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另90例无临床症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为<30岁、30~60岁、>60岁组,每组各30例).采用MSCT对120例患者的髋关节进行扫描,测量并记录每一位患者的四个特征值:α角、股骨颈干角(CCD角)、股骨头赤道边缘角(Equatorial-edge angle,EE角)及髋臼深度大小.分别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组间、组内特征值差异及特征值与FAI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双髋α角值、双髋EE角值及深髋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髋CCD角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组内,Cam型FAI、Mixed型FAI的α角值分别为64.0°±5.3°、61.0°±3.8°,Pincer型FAI的α角值为45.9°±3.7°,Cam型、Mixed型FAI的α角值与Pincer型FAI的α角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m型FAI的EE角值为13.5°±3.3°,与Mixed型FAI的EE角值(10.8°±4.2°)、Pincer型FAI的EE角值(10.4°±3.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Cam型FAI深髋臼改变与Mixed型FAI、Pincer型FAI的深髋臼改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型FAI的CCD角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颈交界处畸形和髋臼异常形态是FAI的主要影像学征象,α角、EE角及深髋臼对FAI诊断有重要价值;MSCT是诊断FAI的重要方法.

  • 脊柱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CT、MRI及病理表现

    作者:牛富业;马燕青;邹薇薇;徐才国;尹雪军;王晨光

    目的:分析脊柱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CT、MRI及病理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PNET.结果: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3例.11例伴有椎体、附件骨质破坏.8例累及椎管内外,1例脊髓受侵,5例患者可见不典型哑铃征,4例伴有转移.CT平扫为等或低密度,MR平扫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高或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上光镜下以小圆细胞及Homer-Wright玫瑰结为特征,免疫组化有两项以上神经源性抗体表达阳性,以CD99为著.结论:pPNET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表现,诊断主要靠病理和免疫组化.CT、MRI可以清楚的显示病灶的范围、内部结构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乳腺肿瘤超声造影无灌注区的病理基础探讨

    作者:贾宛儒;费晓春;唐蕾;丛阳;陈曼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超声造影无灌注区的临床意义及其发生的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乳腺肿瘤的超声造影动态图像,仔细观察这些图像中是否出现无灌注区,并进一步分析无灌注区的面积和部位等相应参数,研究其与肿块大小及病理结果中出现的特征性表现(坏死、出血、钙化和黏液样变)的相关性.结果:120例乳腺肿瘤超声造影图像中,93例出现无灌注区,在良恶性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r=0.442),出现无灌注区与坏死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r=0.336).但是无灌注区面积及部位与肿瘤大小,肿瘤良恶性及各种病理改变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无灌注区的出现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坏死等病理变化为其提供病理基础.有关无灌注区发生发展深入的病理基础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

  • 基于HER2靶点的乳腺癌细胞多模态显像研究

    作者:付婷婷;尹胜男;朱静芬;程亮;李勇刚

    目的:构建基于上转换光学成像/磁共振成像(UCL/MRI)的纳米材料UCNP-PEG-Trastuzumab,探讨其用于HER2高表达人乳腺癌细胞SKBR3的多模态显像研究.方法:采用课题组前期制备稀土掺杂钆的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与HER2受体特异结合的抗体曲妥单抗(Trastuzumab)的偶联获得UCL/MRI靶向探针.以高表达HER2受体的人乳腺癌细胞SKBR3细胞为观察对象,通过噻唑蓝比色法(MTT)进行细胞毒性检测.加入靶向探针UCNP-PEG-Trastuzumab共同孵育作为实验组,细胞加入UCNP-PEG共同孵育作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探针的细胞作为空白组,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和MRI进行体外细胞成像;进行视觉分析与比较各组细胞光学和MRI信号,检测其结合效率.结果:①透射电子显微镜下(TEM),UCNP呈球形颗粒状,粒径约60nm;在980nm波长光激发下,发出绿色的荧光;②体外毒性试验MTT结果表明UCNP-PEG对SKBR3细胞毒性较小;③20μg/ml浓度的UCNP-PEG-Trastuzumab与SKBR3细胞孵育30分钟后,UCL/MRI成像结果均显示UCNP-PEG-Trastuzumab能与SKBR3细胞靶向性结合.结论:构建HER2受体靶向特异性探针UCNP-PEG-Trastuzumab,能在体外与目的细胞特异性结合.

  • 磁共振弹性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纤维化分期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邹立秋;阮继银;冯飞;成官迅;江锦赵

    目的:比较磁共振弹性成像(MRE)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纤维化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兔44只(其中32只作为试验组,12只作为预备组),正常对照组9只.对试验兔及正常对照兔行常规MRI、MRE及DWI,测量肝实质的硬度(LS)及ADC值.试验组实验兔皮下注射CC14后的第4、5、6、10周分别随机选择8只行MRI扫描.以肝脏纤维化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标准,采用ROC曲线比较MRE和DWI对肝脏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同分期肝脏纤维化的LS及ADC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5).MRE上测得的LS (r=0.838,P<0.001)与肝脏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比ADC值更强(r=-0.527,P<0.001).对于鉴别≥S1期及≥S2期,LS的曲线下面积(AUC)均明显大于ADC值的AUC(≥S1∶ 0.979 vs.0.712,≥S2∶0.922 vs.0.699).MRE预测各期肝脏纤维化特异性高于DWI.结论:MRE所得LS与肝脏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比DWI之ADC值更强,并且对预测各期肝脏纤维化均有较高的特异性.

  • HDCT不同扫描模式对国产冠状动脉支架成像管腔显示的影响:体模实验研究

    作者:范丽娟;徐冬生;张计旺;孙凤伟;张立仁

    目的:探讨HDCT高清(HD)和非高清(NHD)扫描模式显示不同内径冠状动脉支架的区别.方法:不同直径的乐普316L和L605支架各5枚,分别注入稀释后CT值为300HU(管电压120kV时测量)的碘对比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制成空心管状结构模拟冠状动脉,将支架分别置入每支模拟冠状动脉内,封闭开口后固定于一圆柱形塑料瓶外,并将瓶内注入同样CT值的对比剂溶液模拟心腔,再将模型静置于注满水的塑料盒内上机扫描.对支架体模分别进行HD模式和NHD模式扫描.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心电模拟规则心跳60次/min,仅采集75% R-R间期时相,采用HD Detail (HD组)和Detail (NHD组)模式后重建.测量所有支架内径、分别计算支架的平均内径测量值及支架腔内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D组支架内腔平均显示率为(49.2±8.9)%,NHD组支架内腔平均显示率为(45.9±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0; P<0.05),HD组支架管腔显示率较NHD组高约7.2%.316L组支架平均显示率(50.3±7.3)%,L605组支架平均显示率(44.8±1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0; P>0.05).5枚316L支架中,两种扫描模式在直径2.5mm和4mm支架管腔显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和P=0.468).结论:HDCT HD扫描模式对内径≥2.75mm且<4.00mm的冠状动脉支架的显示效果优于NHD扫描模式,对于显示内径<2.75mm和≥4.00mm的冠状动脉支架,两者无显著差异.

  • 3D SPACE序列对女性内生殖器显示的应用

    作者:乔建兰;龚建中;姚振威

    目的:观察3D SPACE序列MRI在女性内生殖器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受检者采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0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常规女性内生殖器MRI扫描后加扫3D SPACE序列.并利用3D后处理软件对其原始图像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和横轴位重建;比较3D SPACE图像与常规T2WI-TIRM图像显示输卵管、卵巢、子宫的清晰度.由两位高年医师对图像质量采用双盲法评分,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3D SPACE组所获图像明显优于T2WI-TIRM组所获图像,两组图像显示输卵管、卵巢评分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t值13.043、12.389,P<0.05).显示子宫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t=2.096,P>0.05).结论:用3D SPACE序列能清晰显示输卵管、卵巢、子宫,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利用重建软件对SPACE序列进行各个方向和层面的重建,可简化图像采集过程,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 PET/CT对胰腺癌诊断现状及进展

    作者:张丽云;陆健;贡桔;陈志瑾;严福华;陈克敏;王忠敏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预后差,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18F-FDG PET/CT集功能影像与解剖成像于一体,能够反映肿瘤组织的代谢和细胞增生水平,以及肿瘤组织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因此在胰腺癌患者的诊断、分期、指导治疗、疗效监控和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本文就18F-FDGPET/CT在胰腺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 磁共振成像在转移性卵巢肿瘤的应用现状

    作者:马凤华;强金伟

    MRI凭借多方位成像和良好的组织对比度,在评价卵巢肿瘤的良恶性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然而,鉴别原发卵巢恶性肿瘤(POMT)和转移瘤(MOT)的特异性MRI征象尚未见报道.MOT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10%~30%,与POMT在影像及病理上非常相似,两者的鉴别很困难.不同原发肿瘤的MOT有各自特征,如Krukenberg瘤典型表现为双侧、实性、T2WI上非均质信号的肿块;结肠癌的MOT常为双侧、伴不同大小实性成分的囊性肿瘤;源自阑尾的MOT常为双侧卵巢黏液性肿瘤,伴腹膜假性黏液瘤.近年来功能成像如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及磁共振波谱(MRS)的发展和应用,使MRI在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预后及疗效评价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MRS在星形细胞肿瘤术后放疗中的价值:Cho/Cr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于同刚;吴丽琼;戴嘉中;潘力;盛晓芳;汪洋;施惠东;曹文静;钱慧君

    目的:研究星形细胞肿瘤术后、分次放疗后急性期及早期迟发反应期MRS上Cho/Cr随剂量、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共18例,年龄9~67岁(平均46±14岁),采用GE signa VH/i 3.0T成像系统进行检查,MRS采用多体素PRESS序列.均为术后患者(全切或部分切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WHO 4级)7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 3级)4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 2级)6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 l级)1例.测量两个体素:≥60Gy区(肿瘤床区)和<40Gy区(对侧正常区).一般先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然后进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靶区总处方剂量为60~68Gy.结果:≥60Gy区的Cho/Cr在放疗至60%总剂量时已经开始降低,并且呈进行性降低(从治疗前的2.521降到治疗后1个月的1.810).而<40Gy区则先轻度升高,随后降至原来的水平.结论:MRS的Cho/Cr可以对星形细胞肿瘤术后、放疗后急性期和早期迟发反应期的代谢物改变进行检测,有利于对肿瘤治疗后的早期反应进行有效评估.

  •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MSCT影像学征象及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弓静;杨盼盼;田建明;王莉;刘崎;王敏杰;许冰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MSCT影像学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MSCT图像,包括平扫图像及增强图像.结果:3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15例为A型,16例为B型.MSCT主要表现为:①主动脉壁呈环形或新月形增厚,增厚血肿壁2.5~24mm不等,13例患者检出主动脉内壁溃疡;②20例出现了心包积液和/或胸腔积液,12例显示出内膜钙化斑内移,31例均出现了延迟显像浆膜面强化.结论: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可清楚显示血肿的部位、累及范围、血肿程度以及并发间接征象,可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进行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 孤立性肺结节与血管和支气管关系:多层螺旋CT与病理对照初步研究

    作者:胡星;刘含秋;张家文;金先桥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与周围血管和支气管的关系,结合SPN的三维CT成像,以期提高对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6例SPN(其中恶性结节18例,良性结节8例,病灶直径(3.7~31.4mm,平均ll.8mm)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做肺部CT常规5mm加局部薄层(1.25mm)重建,观察病灶及周围血管和气管形态并进行分类,经工作站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及SPN三维重建软件nodule assessment构成空间三维形态.将分析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手术病理证实良性8例(35.71%),恶性18例(64.29%).SPN-血管关系分为6型:Ⅰ型,斜形方向血管在病灶边缘截断,末端杵状增粗.Ⅱ型,血管在病灶边缘截断,笔直走行,末端不呈杵状增粗.Ⅲ型,血管进入结节切迹处.Ⅳ型,一支血管穿过结节.V型,血管受压呈弧形改变,血管紧贴结节边缘走行.Ⅵ型,为混合型.SPN-气管关系分为6型:Ⅰ型,支气管在SPN边缘中断;Ⅱ型,支气管进入SPN后中断;Ⅲ型,支气管穿过SPN;Ⅳ型,支气管紧贴SPN边缘走行;Ⅴ型,多支支气管向SPN汇聚;Ⅵ型,为混合型.其次,SPN三维重建nodule assessment对SPN形态及SPN与肺血管和胸壁的关系显示更直观,三维CT重建均见肺血管供应症.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能清楚显示SPN与肺血管和支气管的关系,两者对SPN良恶性性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SPN三维CT重建技术,更能直观反映结节的形态学特征.

  •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斑块内科治疗随访中的价值

    作者:奚文;施海明;李克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斑块内科治疗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伴有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85例,所有患者均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6~9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64层螺旋CT行冠脉CTA检查,同时随访患者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血TC、TG、LDL-C、H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64层螺旋CT后处理测量,非钙化性斑块、混合性斑块及钙化斑块的数量分别为84个、62个及59个.治疗后,非钙化性斑块及混合性斑块面积分别下降18.2%及12.3%,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钙化性斑块变化不明显.结论:64层螺旋CT可量化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冠脉斑块的变化,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调血脂,逆转或稳定冠状动脉斑块.

  • 320层CT前瞻性门控窄窗和靶向扫描方式在低心率冠状动脉成像中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对照研究

    作者:叶国伟;邹建勋;陈旭高;李旭丹;季中;项万青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窄窗扫描与靶向扫描方式在320层冠状动脉成像中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min的2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门控窄窗扫描和靶向扫描方式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Prospect-ive CTA前瞻组,70%~80%的窄曝光窗)和T组(TargetCTA靶向组,固定期相75%曝光窗),评价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P组和T组各有1500(15×100)个冠状动脉节段,P组和T组冠状动脉节段管径太小(<1.5mm)难以评估分别占3.53%(53/1500)、3.8%(57/1500),可评估节段占96.47% (1447/1500)、96.2%(1443/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可评估冠状动脉节段中,P组的1分、2分、3分及4分图像分别占98.82%(1426/1443)、0.9%(13/1443)、0.27%(4/1443)及0,T组的为95.02% (1376/1447)、1.93% (28/1447)、2.41% (35/1447)及0.55% (8/1447).P组和T组的图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T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36±0.21) mSv、(2.31±0.2) mSv,P组和T组的平均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层CT在低心率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门控窄窗扫描的图像质量及扫描成功率优于靶向扫描.前瞻性门控窄曝光窗扫描可替代靶向扫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