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hinese Computed Medical Imaging 중국의학계산기성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41
  • 国内刊号: 31-170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沈天真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转移的术前MSCT评估

    作者:周国兴;郝楠馨;张蕾;诸静其;潘海虹;王军臣;卢爱国

    目的:分析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转移的多层CT(MSCT)表现,探讨CT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N分期)的价值.方法:术前行盆腔MSCT检查的154例直肠癌病例,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采用双盲法,记录每枚淋巴结的CT表现,包括淋巴结短轴直径、边缘、密度、分布方式.结果:以手术病理为标准.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CT检出率为86.3%(471/546),病理共检出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546枚,CT检出481枚,其中471枚(阳性172枚,阴性299枚)淋巴结与病理相匹配.CT诊断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转移的各种判断标准(淋巴结大小、边缘、密度、分布方式)的敏感性分别为83.1%、72.2%、70.1%、73.5%,特异性分别为80.5%、85.1%、82.4%、75.1%.CT显示的淋巴结大小、边缘、密度、分布方式的差异与阳性率有显著相关性,P<0.005.结论: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有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综合分析淋巴结大小、形态、密度及分布对诊断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转移有很大帮助.

  • 永存三叉动脉的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附24例分析)

    作者:陈元畅;李明华;陈世文;胡丁君;乔瑞华

    目的:以大宗病例运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测颅内动脉,以期评估其对永存三叉动脉(PPTA)的诊断价值,并对Saltzman分型法进行补充.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8年9月,于我院行头颅MRA检查者4650人(男性1977人,女性2673人).采用3D-TOF成像法,容积显示图像重建法.根据MRA显示PPTA及原始图像上血管走行,按Saltzman标准分型分为Ⅰ、Ⅱ、Ⅲ型,并根据PPTA止于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吻合于大脑后动脉,分支状无吻合将Ⅲ型分为a、b、c、d、e五个亚型.结果:检出PPTA24例,患病率为0.52%.Saltzman Ⅰ型16.67%,Sahzman Ⅱ型16.67%,Sahzman Ⅲ型66.66%(Ⅲ a 0%,Ⅲ b 18.75%、Ⅲc0%、Ⅲd 6.25%、Ⅲ e 75%).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可明确诊断PPTA,亦可根据动脉结构与形态间接评估其血流动力学特征.

  • 哌醋甲酯治疗前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语义工作记忆功能MRI研究

    作者:卢又燃;耿道颖;赵志民;杜亚松

    目的:研究哌醋甲酯治疗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完成语义工作记忆任务下脑区功能状态的改变,评价fMRI用于研究ADHD治疗机制的可行性.方法:ADHD组儿童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12.50±1.87岁,符合DSM-Ⅳ诊断标准.ADHD儿童在治疗前后(检查前3h口服哌醋甲酯,0.2~0.3mg/kg)两种情况下进行行为学评估和功能MRI检查,两次间隔2~4周.刺激任务采用N-BACK模式下的语义工作记忆任务,BLOCK设计方法.fMRI扫描采用GE 3.0T磁共振机,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结果:ADHD患儿治疗后脑功能区的激活多于治疗前,1-BACK任务下左侧额中回、双侧额下回、左顶下小叶、双侧基底节等脑区激活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2-BACK任务下同时有左颞叶和扣带回激活不同,与认知测试成绩改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哌醋甲酯能增加ADHD患儿的工作记忆功能脑区的激活,fMRI是研究哌醋甲酯治疗ADHD机制的新方法.

  • 追踪触发技术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献峰;朱斌;周正扬;宋维通;窦鑫;胡安宁

    目的:评价追踪触发技术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M SCTA和DSA检查.GE lightspeed 16采集原始数据,应用Smart Prep选件,监测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下一层面颈总动脉的密度,CT值达85Hu时启动扫描,注射速率为3.5ml/s.采用容积显示(VR)、大密度投影(MIP)和CT仿真内镜三种后处理技术.所得图像分别由3位放射科医生和2位神经外科医生评价,分析其部位、大小、形状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70例患者中,58例患者共发现65个动脉瘤,漏诊2个动脉瘤.前交通动脉19例,大脑中动脉12例,大脑前动脉10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16例,基底动脉6例,小脑上动脉1例,小脑下后动脉1例.瘤体直径平均约6.88 mm,大14.3mm,小2.0mm,与DSA测量结果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3D图像显示瘤体、瘤颈和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结论:3D-MSCTA可方便、敏感检出颅内动脉瘤,采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研究

    作者:汪晓红;彭卫军;谭红娜;信超;顾雅佳;唐峰;毛健

    目的:探讨乳腺癌氰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谱线特征及早期临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一组98例在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99个病灶,98个浸润性导管癌,1个黏液腺癌),比较按疗程随访的~1H-MRS结果(化疗前,一疗程后),观察分析胆碱共振峰的峰高、峰下面积及胆碱信噪比,以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①~1H-MRS可用于乳腺癌监测(成功率83.8%),乳腺癌可出现明显的胆碱复合峰,敏感度75.9%(63/83).②48个成功随访病灶中,8个治疗无效,40个有效;③比较治疗有效、无效组Cho峰高、峰下面积及信噪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治疗有效组一疗程后Cho峰高、峰下面积及信噪比的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Cho峰有下降趋势或部分消失;无效组Cho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MRS可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并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通过Cho的变化,评价、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提供早期判断疗效的有价值信息.

  • 腕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张赟;谢传淼;沈静娴;莫运仙;吕衍春

    目的:评价腕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发生于近排腕骨的骨内腱鞘囊肿的X线(7例)、CT(5例)和MRI(2例)表现,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28岁,发生于月骨6例,舟骨2例.结果:8例患者均表现为腕关节的慢性疼痛和不适.X线平片显示为月骨或舟骨内囊状溶骨性病变,边缘光滑,有硬化边包绕,病灶内无骨性分隔和钙化.CT图像上2例病灶可见骨皮质小缺损与关节腔相通.2例MRI显示T_1WI为低信号,T_2WI为高信号,信号均匀.结论:腕骨骨内腱鞘囊肿好发中青年,有腕关节慢性疼痛和不适病史,典型X线表现为发生于近排腕骨的边界清楚囊状病变,有硬化边.CT可清楚显示病灶是否与关节腔相通.病灶在MRI T_1WI为低信号,T_2WI为高信号.

  •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及肝血管瘤的超声鉴别诊断

    作者:曹军英;白晓忠;张筠;蔡惠红;高越;于馨;王宁

    目的:研究二维及三维超声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及肝血管瘤(HCH)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肝组织病理活检或增强CT/MRI证实肝内病变57例共72个病灶:其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13例13个病灶,肝血管瘤44例59个病灶,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分别记录灰阶图像特点、彩色多普勒特点及PSV、RI、VI.结果:典型的FNH及HCH二维图像有特征性的改变,血流速度FNH组高于HCH组,三维超声的血流指数FNH组高于HCH组.结论:三维超声可以定量研究病变的血流指数,FNH及HCH的血流指数特点在协助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二维和三维相结合可以更好地鉴别诊断FNH及HCH.

  • 一种磁共振造影剂前体BSA-(Gd-DTPA)_n的制备、表征及体内外评价

    作者:李树平;冯晓源;梁春敏;何慧瑾;孟庆刚;占昌友;李瑾;顾炳;佘振珏;邱龙华;杨波;陈路平

    目的:改进BSA-(Gd-DTPA)_n制备及纯化方法,探讨其作为磁共振造影剂前体的优势及应用前景.方法:BSA与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环酐反应生成BSA-(DTPA)_n,并与GdCb螯合生成BSA-(Gd-DTPA)_n.紫外光谱法鉴定其结构,并定量测定其中DTPA对BSA的偶联率.测定配合物体外弛豫时间T_1、T_2,分析其弛豫性能R1、R2.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评价药物安全性.大鼠磁共振增强扫描评价其活体内代谢及分布情况.结果:本研究制得的BSA-(Gd-DTPA)n配合物中n=26.体外弛豫性能RI约为7.00×10~(-3) L·mmol~(-1)·ms~(-1).比小分子Gd-DTPA的弛豫性能(3.52×10~(-3) L·mmol~(-1)·ms~(-1))提高近1倍.大鼠磁共振增强扫描显示BSA-(Gd-DTPA)-n和白蛋白一样具有长循环特性.结论:本实验改进方法可制备出磁共振造影剂前体BSA-(Gd-DTPA)_n,该配合物具备长循环特性,且具有多个可供修饰的氨基,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磁共振造影剂前体.

  • 超声造影在兔肝VX2肿瘤模型演变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王利华;周平;周鹏;何炜;李兴华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兔肝VX2肿瘤模型演变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建立30只新西兰兔肝VX2肿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术后16天、28天、42天各对一组荷瘤兔行超声造影检查.超声造影后立即处死荷瘤兔,切除肿瘤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超声造影动脉相与病理测量肿瘤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其中第3组大于第2组,第2组大于第1组(P<0.05).三组肿瘤超声造影均呈"快进快出"恶性肿瘤造影声像表现,但动脉相增强模式不同,即在第1组主要呈整体增强(6/10),第2组主要呈不均匀性增强(6/10),第3组主要呈周边环状增强(9/1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准确测量出兔肝VX2肿瘤直径及变化趋势,可根据肿瘤在动脉相的增强模式来判断肿瘤的血供状态及坏死范围,能较好地评估兔肝VX2肿瘤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 超声造影 VX2 肝肿瘤
  • 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MRI表现

    作者:肖波;张小明

    探讨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MRI表现,并介绍相关的MRI征象:盐和胡椒面征、黑胰征、胰周火焰征、蜂窝征或皂泡征、拉丝征、游鱼征和太极征,以提高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影像诊断水平.

  • 脂肪肝无创性影像学检查

    作者:张仲伟;林志谦;陈克敏

    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增长,肝脏穿刺活检虽然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创伤性而不易被患者普遍接受.无创件影像学检查方法,特别是磁共振成像提高了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定量分析以及疗效评价的能力.本文重点对脂肪肝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 关节软骨损伤的生化改变与影像学表现

    作者:张丽娟;姚伟武

    关节软骨损伤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传统影像学检查以及常规MRI序列对关节软骨损伤的显示有一定局限性,磁共振新技术尤其是生理性成像可以显示软骨内部成分构成的变化,同时,血、尿以及滑膜中一些生物学标记物水平的改变也能预示关节软骨的内部改变.

  •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多层CT诊断进展

    作者:程广金;仲建全;唐光才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具有解剖畸形多且相互影响、血流动力学复杂等特点,但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显著的疗效,术前准确了解和估计病情对预后非常重要.多层CT依靠强大的后处理技术能从任意角度显示心血管内外结构及畸形的空间位置关系,能较好地显示病变血管的走行及心外大血管的立体形态与空间关系,以及解剖学房室的位置、形态、房室连接、房室与大血管连接的关系,对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能全面评估畸形改变,对心内和心外病变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

  • 大肠癌肝转移机制及诊治进展

    作者:施东华;王小林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西方国家,大肠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大约有1/4的大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发现已存在肝脏转移灶,而肝转移是晚期大肠癌患者的主要死因.对大肠癌肝转移机制的研究,可能为临床诊治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供新的线索.

  • 肿瘤血管生成中VEGF/VEGFRs的分子影像进展

    作者:邱龙华;冯晓源

    肿瘤的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演进、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新生血管生成过程进行分子影像学评价,有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指导抗血管药物治疗、估计预后等作用.本文主要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分子成像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 惰性淋巴瘤大细胞转化的~(18)F-FDG PET/CT影像研究(附8例分析)

    作者:王寿毅;陈涛;童林军;陈虞梅;施一平;閤谦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惰性淋巴瘤大细胞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惰性淋巴瘤转化前后~(18)F-FDG PET/CT影像,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3.5岁;8例转化前后均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结果:8例惰性淋巴瘤终均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其中6例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转化;1例由滤泡性淋巴瘤(FL)转化;1例由霍奇金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性淋巴瘤(NLPHL)转化.转化前病灶~(18)F-FDG摄取呈轻度增高或无增高,平均SUV为2.2±1.0;转化后病灶~(18)F-FDG摄取明显增高,平均SUV为4.7±1.9;转化后病灶平均SUV明显高于转化前(P<0.01).结论:惰性淋巴瘤以小细胞为主,其增殖活性低,核分裂不明显,葡萄糖代谢水平较低,在PET/CT上病灶呈低摄取;转化成大细胞淋巴瘤增殖活性高,核分裂明显,葡萄糖代谢水平明显增高,提示~(18)F-FDG PET/CT随访可帮助判断惰性淋巴瘤发生大细胞转化.

  • SPECT与CT3D图像异机融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嘉兴;汤伟军;张锦明;朱汇庆

    目的:初步探讨SPECT与CT图像异机融合.方法:利用核医学质控PET-CT模型,分别使用SPECT、64排CT、SPECT/CT分别进行采集,然后利用MIPAV软件对SPECT、64排CT图像进行异机融合.以SPECT/CT PET-CT模型同机融合图像为金标准,视觉评价异机融合图像质量.结果:利用M1PAV软件可将SPECT和64排CT所采集PET-CT模型图像较为理想地进行异机融合.由影像科医师对异机融合图像与同机融合图像进行比较,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SPECT和CT所采集图像,利用MIPAV软件进行3D图像异机融合具有临床可行性.

  • 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MRI诊断价值及原因探讨

    作者:王夕富;张贵祥;李康安;李玉洁;胡运胜;郑林丰

    目的:分析MRI在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致病原因.方法:收集因未发现裂孔而行MRI检查的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4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21~85岁,平均51.5岁.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临床综合诊断和随访证实.24例患者均采用头线圈行MRI检查,其中21例MRI增强;然后分析MRI影像及其致病原因.结果: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表现为眼球内异常信号灶,V形13例(54%),弧形8例(34%),条状2例(8%),片状1例(4%),近端均连向视盘.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I_1WI表现为中等或稍高信号,T_2WI多呈相对低信号,也可呈等或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表现.致病原因包括脉络膜黑色素瘤11例,外伤所致玻璃体出血3例,瘢痕或机化3例,脉络膜血管瘤2例,转移1例,脉络膜脱离1例,Coat病1例,异物术后1例,先天小眼球1例.结论:MRI不仅显示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特征性表现,而且对可能的致病原因作出正确诊断.

  • 企业级医疗影像信息集成平台研究

    作者:徐哲;张秋涛;姜文;周敏

    目的:探讨大型医院内部各影像系统信息共享和医疗资源整合方法.方法:采用IHE技术框架为理论指导,结合国内医院实际提出"企业级医疗影像信息集成平台"及其开放整合方案,通过各厂商的密切配合、实施,初步实现对全院DICOM影像的统一归档和统一发布.结果:经过实践验证,集成平台切实有效,既提高临床医生对医学影像信息的使用效率,提高诊疗质量,又便于医信技术人员对影像信息的集成管理.结论:基于IHE技术框架的企业级影像信息集成平台研究被证明是可行、可靠和有效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