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王晓红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肝细胞癌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53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肝细胞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6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作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组,两组均采用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MTT、RT、TTP、PI、超声造影检查阳性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肝细胞癌组RT短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组,MTT、TTP、PI长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组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组超声造影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34%,82.61%,χ2=3.431, P<0.05);两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诊断肝细胞癌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肝细胞癌的RT较短,MTT、TTP、PI较长,临床上可根据这一特点区分肝细胞癌和局灶性结节增生。

  • 超声造影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玉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静脉注射造影剂声诺维对34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38个病灶进行增强超声造影,造影结果与增强CT扫描、手术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34例患者38个病灶造影显示清晰,36个病灶表现为动脉相轮辐状增强,2个为斑点状增强;31个门脉相及延迟相为等回声或高回声,7个为低回声.与增强CT、手术病理对比,有1例增强CT扫描和手术病理诊断为肝腺瘤,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7.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用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有典型的增强方式,操作方便,经济实惠,诊断准确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

    作者:路萍;裴正华;陆毅

    2006年8月我院收治一位患者,经CT扫描发现肝脏巨大肿瘤,综合分析诊断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后转至上海东方肝胆医院手术切除,追问病史,病理结果与我院CT诊断相符.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临床少见,多见于20~40岁的成人,女性发病为男性的4倍.本例患者未婚,无临床症状,现报道如下.

  • T2低信号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误诊为肝癌1例

    作者:方元

    1病历简介患者,男,30岁,因查体B超检查发现肝左叶占位性病变入院,无自觉症状,无阳性体征发现,既往无肝炎及其他疾病史.体检一般状况良好,血常规检查正常,各种肝炎标志物阴性,肝功能正常,肿瘤六项(包括甲胎蛋白、微球蛋白、血清铁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糖类抗原2)均在正常范围内.B超示:肝左外缘探及一3.0cm×2.6cm的偏低回声,边界清楚.脾轻度大,约11.8cm×4.9cm.余未见异常.建议进一步检查.MRI采用GE0.5T超导磁共振,增强采用快速手推20ml造影剂Gd-DTPA,注射速度约1~2ml/s.MRI示:肝左叶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影,T1WI呈略低、T2WI呈低信号(图1),约2cm×3cm×2.5cm.动态增强扫描,肝左叶病灶动脉期:明显增强,呈高信号(图2);门静脉期仍为高信号;延迟5min后呈等信号(图3).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四例

    作者:黄刚;马曾辰;钦伦秀;汤钊猷

    本组共4例,女3例,男1例,年龄37~52岁,平均46岁.2例因右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就诊,1例体检发现,1例偶然发现.肿瘤位于肝右叶3例,肝左叶1例,其中1例靠近肝门,直径2cm~10cm,病程13d至5年.1例有血吸虫病史,均无肝炎病史,无长期口服避孕药史,实验室检查均正常.B-US 4例,肿瘤呈高回声光团2例,界清3例,回声不均匀2例,其中1例内部呈网状结构.彩色Doppler超声3例,肿瘤血供丰富,均测及动脉血流频谱,阻力指数RI 0.4~0.5,1例同时见静脉血流.增强后血流明显增多.CT 4例,平扫肿块呈低密度影3例,不均匀2例,界清3例,内见软组织影2例,脂肪成分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呈低密度影3例.MRI 2例,平扫肿块呈短T1(不均匀1例),长T2信号,T1加权像低于肝实质信号,周边见脂肪信号,T2加权像肿块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后短T1变成长T1,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脂肪信号区亦强化.99mTc-PMT 2例,1例诊断肝血管瘤,另1例诊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手术:均为单发,1例肿瘤巨大者(10cm×9cm×7cm)向肝表面突出,与膈肌广泛粘连,余均位于肝实质内,2例行右肝部分切除,1例行右肝大部切除(肿瘤巨大者),1例行肝左外叶切除.切面呈灰黄色、红褐色等.包膜完整1例,无包膜1例.病检肿瘤由脂肪细胞、血管及平滑肌细胞组成,伴出血者3例.免疫组化HMB-45(+).

  • MRI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波

    目的 对21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征象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21例FNH患者的MRI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1例FNH共24个病灶,其中18例单发,3例各2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11个,肝右叶13个,均呈类圆形、椭圆形,病灶直径2.2~7.5cm,平均为4.7cm.平扫病灶边界欠清晰,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大多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动脉期在明显强化的肝实质部分对比下显示中央低信号的星芒状形态,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接近肝实质.结论 FNH具有典型的MRI表现,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或稍高信号.

  •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附3例报告)

    作者:黄刚哲

    肝脏占位性病变中恶性肿瘤为主要诊断,良性病变有肝血管瘤、肝细胞腺瘤、错钩瘤、脂肪瘤、肝囊肿、以及肝局灶性结节增生(ENH).由于两者治疗及预后截然不同,有必要在治疗前尽量明确诊断.FNH常与肝脏恶性肿瘤混淆.我在门诊工作中自1998~2005年共发现了3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病人,现报告如下.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郝志强;傅熙博;华向东;付庆才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增生结节(FNH)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26例FNH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中CT检查19例、其中平扫5例.结果14例呈低密度,5例呈等密度,10例病灶中央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影,动脉期全部病灶均明显均匀强化.8例可见增粗的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密度有所下降,但仍高于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于肝实质,7例中央瘢痕延迟强化.患者手术治疗22例,行左半肝4例、左外叶5例、肝部分切除13例.病理诊断为FNH,大多肿瘤质软,肉眼剖面呈较肝脏颜色略浅的棕色或黄褐色,部分病例可见中央瘢痕和放射状纤维间隔随访4个月~5年,未见复发.随诊观察4例,随访2~4年,未见增长.结论 增强CT、MRI检查是FNH重要的诊断方法,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鉴别

    作者:彭启慧;徐金锋;熊奕;吴瑛;宋红;丁志敏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和肝血管瘤的清晰程度.方法 经增强CT或MR对照,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病变患者10例,肝血管瘤患者21例.采用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进行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成像,记录肝实质及病灶的充填过程、充盈方式及增强程度.结果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和肝血管瘤的造影模式各有其特点,其主要鉴别点在于病灶的充填过程及充填方式,10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动脉相均为快速增强,其中7例为中央型,3例为整体型,门脉相均为高回声,延迟相8例为高回声,2例为等回声;21例肝血管瘤,动脉相表现为周边环状增强,中央无增强,门脉相继续由周边环状或结节状向中央向心性增强,延迟相均呈整体增强.结论 超声造影能清楚显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和肝血管瘤的造影充填过程及充填方式,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表现

    作者:张素娟;许仁军;罗旺启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为肝脏少见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并非真正的肝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无恶变倾向,无出血及并发症等.笔者对5例FNH的16层螺旋CT平扫、增强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FNH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认识,以帮助诊断.

  • 儿童肝左叶腺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刘传文;肖华;刘涛

    患者,女,8岁,因近半年来右上腹隐痛来院就诊.超声检查:肝形态及大小未见异常,肝左叶内测及一 1.4 cm×1.6 cm×1.5 cm稍低回声区,内部回声尚均匀,边界清晰,规则整齐,周围可见低回声晕环(图1a),彩色多普勒显示低回声区内无明显的血流信号(图1b).超声诊断:肝左叶内实性占位,考虑良性肿瘤,肝腺瘤可能性大,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癌不除外.CT检查:肝左叶内肿块密度略低,边缘清晰,呈近球形.

  • 小儿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

    作者:鲍爱华;刘笑含;刘凯

    目的 探讨小儿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选择2003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小儿FNH患者10例,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其生长部位、大小、形态及血供特点.结果 10例患儿MSCT平扫时均呈等低密度,密度均匀或稍欠均匀,1例病灶内有成簇的砂粒状钙化.增强后动脉期,7例呈整体均匀强化,1例中心星芒状瘢痕区无强化,1例无强化的中心星芒区内示血管影,1例周边不均匀强化;静脉期病灶密度均略高于肝实质;延迟期均呈等密度.结论 MSCT平扫与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出病灶的血供特点及与周围肝组织的关系,对FNH做出正确诊断,降低误诊率.

  • 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背景下局灶性病变诊断的应用

    作者:高莉;张丽春;史红梅

    肝硬化背景下肝脏局灶性病变包括: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肝血管瘤、肝硬化再生结节等.这些病变在二维超声的诊断中,尤其是在肝硬化背景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缺乏特异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相当典型的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肝血管瘤有高敏感性和表现特异性,对小的良恶性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有了飞跃性的提高.本研究就我院2011-2012年35例肝硬化背景下局灶性病变进行了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现报告如下.

  • 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氡;郝美嘉;何艳;张煜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 HCC)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肿瘤科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5例HCC患者和30例FNH患者,分别应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检查定量参数和评价超声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超声检查HCC的注入造影剂到大峰值强度增高1/2时间(RT)短于FNH的超声结果,从开始增强到造影剂聚集大时所需时间(TTP)、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强度(PI)均长于FNH的超声结果(均P<0.05);超声诊断HCC灵敏度、特异度、一致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9%、83.33%、89.23%、86.84%、92.59%,对FNH分别为83.33%、94.29%、89.23%、92.59%、86.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HCC和FNH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均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推荐。

  • 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和肝细胞腺瘤的诊断研究

    作者:杜启亘;陈巍;米香琴;周立平

    目的:研究是为了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联合超声造影(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在识别和比较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和肝细胞腺瘤( 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两者特征的效能。方法于2013年~2015年入院的患有FNH(n=14)或HCA(n=4)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和CEUS后经病理确诊的18例患者。两名医生在不知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各自独立分析常规超声和CEUS图像,然后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后续的参数评价包括病损处的CDUS或CEUS的血管分布情况,造影的增强情况等。统计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FNH的特征表现为呈树枝状的丰富血流信号(57.1%,8/14)和车轮状放射的丰富血流信号(35.7%,5/14),而HCA的血流信号较FNH稍少,并常常表现为被膜下的短棒状血流信号(100%,4/4)。超声造影显示FNH以边缘动脉增强为特征(8/14,57.1%)。 CDUS联合CEUS正确诊断病变15例(15/18,83.3%),然而当只使用CDUS时仅有9例(9/18,50%)诊断,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8)。结论总之,CEUS联合CDUS可以提高FNH和HCA的诊断率。 CDUS表现HCA的血流信号较FNH稍少。超声造影的动脉期和延迟期的不同表现有助于两个疾病的鉴别。

  • 多排螺旋CT及MRI结合对FNH诊断价值评估

    作者:姜晓静;吴晓丽;陈瑞鑫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 MRI 多期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多排螺旋CT及MRI 对 FNH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采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FNH患者12例均行MSCT及MRI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采用工作站后处理,主要采取轴位观察,并行MPR、MIP等后处理方法对影像进行分析.结果:12例中9个病灶平扫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2个为等密度,1个稍高密度.增强动脉期10个病灶均有明显强化,且除中心疤痕外病灶强化均匀一致,2例强化不明显,其中5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12个病灶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5例伴有中心疤痕者,3例无强化,2例有略有延迟强化;MRI检查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 高信号.增强后与CT相似,中央疤痕 T1WI 呈低信号,T2WI 及增强后呈高信号,具有明显特异性.7例无中央巴痕者增强后呈高信号.结论:结合多排螺旋 CT及MRI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FNH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诊断价值

    作者:刘德新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又称为结节性肝细胞增生,为肝脏非常少见的良性占位性病变,虽然FNH并非真性肿瘤,但常作为良性肿瘤进行统计和研究.该病在B超检查中呈低回声或混杂回声影,需要与肝血管瘤等良性肿瘤及肝癌等恶性肿瘤相鉴别,在做CT平扫加增强后被确诊发现的.

  •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及肝血管瘤的超声鉴别诊断

    作者:曹军英;白晓忠;张筠;蔡惠红;高越;于馨;王宁

    目的:研究二维及三维超声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及肝血管瘤(HCH)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肝组织病理活检或增强CT/MRI证实肝内病变57例共72个病灶:其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13例13个病灶,肝血管瘤44例59个病灶,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分别记录灰阶图像特点、彩色多普勒特点及PSV、RI、VI.结果:典型的FNH及HCH二维图像有特征性的改变,血流速度FNH组高于HCH组,三维超声的血流指数FNH组高于HCH组.结论:三维超声可以定量研究病变的血流指数,FNH及HCH的血流指数特点在协助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二维和三维相结合可以更好地鉴别诊断FNH及HCH.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表现、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

    作者:方进智;刘仁伟;张玉忠

    目的 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超声、CT、M RI)、临床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病理证实的3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变部位、病灶大径线、病理诊断等资料,统计超声、CT、M RI等检查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正确诊断情况,并进行随访,统计并发症,观察疗效.结果 31例患者中,体检发现占位者21例,有症状表现者10例;AST 轻度异常者2例,HBsAg阳性者6例,CA19-9水平升高者1例.影像学检查:①31例患者均行腹部彩超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0例,诊断率为32.26%;9例患者加行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7例,诊断率为77.78%;②31例患者均行肝脏平扫增强CT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2例,诊断率38.71%;③11例患者行上腹部M RI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8例,诊断率72.72%.M RI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彩超及CT(均 P<0.05).病理学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直径为2~11 cm,平均(4.6 ± 2.1)cm.治疗方法及预后:3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肝切除18例,开腹肝切除13例.与开腹肝切除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肠道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31例患者随访29例(93.55%),随访时间3~24个月,均存活,生活质量良好,无复发转移.结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肝脏良性增生性病变,多种影像学及病理学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对于不能排除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或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者应行手术切除治疗.

  • CT 灌注值分析及 CT 灌注成像鉴别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宇峰;陈建新;张同华;顾佳

    目的:对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 CT 灌注值进行分析,以研究 CT 灌注成像对二者的鉴别作用,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24例作为实验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17例作为对照组。应用 CT 扫描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平扫及全肝灌注扫描,对两组的实性部分的 CT 灌注值(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总肝灌注量、肝动脉灌注指数)进行分析比较;对肝细胞癌的实性成分、灶周组织及远处肝组织的 CT 灌注值进行分析比较;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实性部分与远处肝组织的 CT 灌注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实性成分肝动脉灌注量为(43.32±19.56)mL/(min·100 mg)、肝动脉灌注指数为(67.86±11.62)%均较低,但门静脉灌注量较高(22.30±13.44)mL/(min·100 m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实验组中,与灶周、远处肝组织相比,病灶的肝动脉灌注量(43.321±19.66)mL/(min·100 mg)、肝动脉灌注指数(67.86±11.62)%较高,但门静脉灌注量较低(22.30±13.44)mL/(min·100 m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中,与远处肝组织相比,病灶的肝动脉灌注量(67.69±23.54)mL/(min·100 mg)、肝动脉灌注指数(88.46±5.62)%较高,而门静脉灌注量较低(9.30±7.44)mL/(min·100 m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上述情况的总肝灌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CT 灌注值的分析与比较,可知 CT 灌注成像对于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5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