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丁苯酞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流灌注及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贾朝均;罗丽君;余巨明;王莉;周睿娇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将经知情同意及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并符合入组条件的7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 组)18例、丁苯酞组(B 组)26例及尼莫地平组(C 组)26例,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作蒙特利尔量表(MOCA)评分。B 组及 C 组各随机选取10例患者于治疗前后行64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检查,计算灌注参数值变化,并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68例患者终完成实验。(1)MOCA 总评分变化:①B 组及 C 组治疗后 MOCA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 P<0.01);②B 组与 C 组治疗后 MOCA 评分较 A 组治疗后均显著改善(均 P<0.05);但 B 组与 C 组 MOCA 总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MOCA 亚项评分变化:B 组治疗后在视空间及执行力、注意力及计算力、语言、延迟记忆力和抽象评分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均 P<0.05);C 组治疗后在视空间及执行力、注意力及计算力、语言和延迟记忆力评分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均 P<0.05);B 组治疗后在延迟记忆力亚项评分较 C 组治疗后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基底节区层面灌注成像参数变化比较:B 组及 C 组治疗后脑血流速度(CBF)、脑血流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但 B 组与 C 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改善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力、视空间执行能力和计算力,并能提高局部脑灌注量,其作用至少不弱于尼莫地平片,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 CT 灌注成像在肝癌 TACE 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林

    肝细胞癌(HCC)是慢性肝病患者中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全球健康问题。对于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肝癌 TACE 治疗反应的评价是决定治疗成功和指导后续治疗的关键。CT 灌注成像能够精确提供正常肝脏组织和局部病变的微循环信息,可以用于肝癌 TACE 治疗的评价。本文主要阐述 CT 灌注成像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肝癌 TACE 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双能量 CT 灌注成像用于体外冲击波治疗肾结石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灌注成像用于体外冲击波治疗肾结石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30例肾结石患者,在治疗前即时、后24~72小时行双能量双源 CT 灌注扫描以监测各项灌注参数。护理人员在扫描前、扫描过程中及扫描后对每个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使患者能够放松心情进行检查,以达到灌注扫描的要求。同时与技师,医生认真配合,保证检查成功,取得满意的图像和数据。结论 CT 灌注成像能通过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且血流灌注变化早于普通化验如血肌酐、尿素氮等评价肾功能的指标,在这一检查过程中高质量的护理配合是保证灌注成功的关键。

  • 肝细胞癌诊断中 CT 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作者:王俊英;樊学英;何燕;肖凤美;周衍慧

    目的:对肝细胞癌诊断中 CT 灌注成像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肝细胞癌患者45例,对其在入院后与治疗后分别展开 CT 灌注成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治疗后患者肝脏血流量、肝脏血容量、肝动脉供血分数较治疗前发生显著降低(P ﹤0.05),平均通过时间明显延长(P ﹤0.05),感兴趣区肝动脉灌注值、门静脉灌注值和肝动脉灌注值均较治疗前发生明显降低(P ﹤0.05)。结论 CT 灌注成像能够对肝细胞癌血供情况进行反映,能够为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

  • 猪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层螺旋 CT 灌注成像研究

    作者:石海峰;强金伟;李若坤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multi-slice CT,MSCT)灌注成像评价猪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价值。方法:将48只巴马猪随机分为 IRI 组、假手术组(sham 组)和单纯缺血组。IRI 组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主干2 h 后松开,分别再灌注1 h、2 h、3 h 和4 h;sham 组仅分离 SMA 主干而不夹闭;单纯缺血组夹闭 SMA 2 h,不进行再灌注。造模结束后行 MSCT 灌注扫描,扫描结束取远端回肠黏膜标本,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评价病理损伤。比较各组灌注参数差异,以及灌注参数与MDA 和 SOD 的相关性。结果:IRI 组不同时间点血容量、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表面通透性与 sham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IRI 组不同时间点间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血流量和血容量与 MDA 呈负相关(r=-0.714、-0.713,P <0.01),与 SOD 值呈正相关(r=0.641、0.677,P <0.01)。结论:MSCT 灌注成像能够反映小肠 IRI 及其动态演变过程,与生化标志物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评价小肠 IRI 的有效方法。

  • CT 全肝灌注成像对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估价值

    作者:张俊;宋爱敏

    目的:应用 CT 全肝灌注成像观察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34例,采用Child-Pugh 分级法进行肝硬化程度分级,Child A 级9例,B 级14例,C 级11例,选取同时包括主动脉、门静脉、脾脏及全肝的层面实施动态容积增强扫描;同期选取由于其他原因(无肝病史)实施 CTP 检查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专业工作站肝灌注的功能软件 PhilipsEBW 4.5分别计算 HAP、PVP、TLP 及 HPI 参数,分析比较肝脏各灌注参数在对照组与肝硬化严重程度之间的差别及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的 PVP 和 TLP 较对照组呈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 HAP 与 HPI 较对照组呈上升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把肝硬化 A 级和 B 级患者分为轻中度肝硬化,而 C 级患者归属于重度肝硬化。使用统计量 Pearson 对肝硬化严重程度与各灌注参数相关性做分析,数据显示,肝硬化越严重,灌注参数 HAP 及 HPI 与 Child 分级呈正相关,而与 PVP 及 TLP 则呈负相关(P <0.05)。结论 CT 全肝灌注成像判断肝硬化灌注异常现象的主要措施之一,能够对病变组织的相关病理生理现象做出有效地评价,进而为临床精确地诊断疾病、评估预后和制定治疗措施提供客观的依据。

  • CT 灌注值分析及 CT 灌注成像鉴别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宇峰;陈建新;张同华;顾佳

    目的:对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 CT 灌注值进行分析,以研究 CT 灌注成像对二者的鉴别作用,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24例作为实验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17例作为对照组。应用 CT 扫描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平扫及全肝灌注扫描,对两组的实性部分的 CT 灌注值(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总肝灌注量、肝动脉灌注指数)进行分析比较;对肝细胞癌的实性成分、灶周组织及远处肝组织的 CT 灌注值进行分析比较;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实性部分与远处肝组织的 CT 灌注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实性成分肝动脉灌注量为(43.32±19.56)mL/(min·100 mg)、肝动脉灌注指数为(67.86±11.62)%均较低,但门静脉灌注量较高(22.30±13.44)mL/(min·100 m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实验组中,与灶周、远处肝组织相比,病灶的肝动脉灌注量(43.321±19.66)mL/(min·100 mg)、肝动脉灌注指数(67.86±11.62)%较高,但门静脉灌注量较低(22.30±13.44)mL/(min·100 m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中,与远处肝组织相比,病灶的肝动脉灌注量(67.69±23.54)mL/(min·100 mg)、肝动脉灌注指数(88.46±5.62)%较高,而门静脉灌注量较低(9.30±7.44)mL/(min·100 m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上述情况的总肝灌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CT 灌注值的分析与比较,可知 CT 灌注成像对于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CT 灌注成像在 AFP 阴性及增强 CT 表现不典型的 HCC 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赫崇安;张建成;王洪阳;岑冬梅

    目的探讨 CT 灌注成像在 AFP 阴性及增强 CT 表现不典型的肝细胞癌(HC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 HCC 患者中随机选择14例进行研究,均予以64层螺旋 CT 灌注成像扫描。结果HCC 组病灶的平均通过时间(MTT)为(8.6±4.8)s,血管表面通透性(PS)为(28.8±19)mL·100 mL-1·min-1,较之非病灶区的(14.5±8.1)s 和(59.1±26)mL·100 mL-1·min-1,均呈现出显著减少的情况;HCC组病灶的肝动脉灌注分数(HAF)为0.432±0.197,较之非病灶区的0.105±0.113,则呈现出显著增加的情况(均 P <0.05)。HCC 组病灶的肝血容量(HBV)(30±20)mL/100 mL 和肝血流量(HBF)(232±170)mL·100 mL-1·min-1较之非病灶区(25±16)mL/100 mL、(175±76)mL·100 mL-1·min-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在 HBF方面,肝血管瘤组病灶与 HCC 组病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非结节区的各灌注参数大小基本一致,但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 HAF 小于非结节区。HCC 组病灶灌注参数合患者血清 AFP 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S (r=-0.1022,P =0.7520);HAF(r=-0.3138,P =0.2964);MTT(r =0.0416,P =0.8926);HBV(r =-0.2170,P =0.4765);HBF(r=-0.2152,P =-0.4801)。结论CT 灌注成像在 AFP 阴性及增强 CT 表现不典型的 HCC 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MRI与CT灌注成像在宫颈癌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林

    目的:探讨 MRI 与 CT 灌注成像在 Ib~IIa 期宫颈癌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107例,术前均进行 MRI 和 CT 灌注成像检查,比较术前 MRI和 CT 灌注成像检查宫颈癌癌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术前 MRI 检查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的敏感性100.00%,特异性96.94%,准确性97.20%,诊断一致率 K 值为0.8010,P <0.05;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68.75%,特异性96.70%,准确性92.52%,诊断一致率 K 值为0.6899,P=0.023。术前 CT 灌注成像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的敏感性88.89%,特异性94.90%,准确性94.39%,诊断一致率 K 值0.6971,P=0.017;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81.25%,特异性95.60%,准确性93.46%,诊断一致率 K 值为0.7493,P=0.001。术前 MRI 联合 CT 灌注成像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的敏感性100.00%,特异性95.92%,准确性96.26%,诊断一致率 K 值为0.7981,P <0.05;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87.50%,特异性96.70%,准确性95.33%,诊断一致率 K 值为0.7520,P=0.001。术前 MRI、CT 灌注成像及 MRI 联合 CT 灌注成像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08)、(0.87±0.05)和(0.96±0.05),三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CT 灌注成像及 MRI 联合 CT 灌注成像诊断淋巴结转移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08)、(0.94±0.04)和(0.95±0.06),三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前 MRI 与 CT 灌注成像检查判断宫颈癌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具有良好一致性,但 MRI 检查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方面优于 CT,CT 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优于 MRI,结合两者优势可提高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效能。

  • CT 灌注成像联合 CT 血管造影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跃峰

    目的:探讨 CT 灌注成像联合 CT 血管造影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3例,于症状发作后7 d 内采用东芝320排螺旋 CT 行头部 CT 灌注成像以及 CT 血管造影,观察并比较感兴趣区以及镜像区 CT 灌注成像各参数,以及两种影像学检查的符合情况。结果比较感兴趣区与镜像区 CT 灌注成像各参数发现,感兴趣区与镜像区脑血容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兴趣的脑血流量显著低于镜像区(P<0.05);感兴趣区的造影剂通过时间显著短于镜像区(P<0.05)。 CT 血管造影发现责任血管狭窄54例,其中灌注异常患者43例,CT血管造影未发现责任血管狭窄9例,灌注异常3例,CT 灌注异常在有责任血管狭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责任血管狭窄(P<0.05)。结论 CT 灌注成像可反映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灌注状态,CT 血管造影可用于检测责任血管的病变情况,CT 灌注成像联合 CT 血管造影可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以及为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 CT 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兴强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 CT 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04—2015-12在我院进行诊治的7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给予 CT 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检查,并根据 CT、MRI 检查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2组,分析2组患者的发病情况及血管成像检查结果、CT 灌注成像参数。结果CI 组患者的 CBV、CBF 较健侧明显下降(P <0.05),TTP 和 MTT 较健侧明显延长(P <0.05);TIA 组与健侧相比仅有 TTP 及 MTT明显延长(P <0.05),CBV 和 CBF 无明显变化(P >0.05);总血管狭窄发生率为66.23%;发生血管狭窄患者 CTPI 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出现血管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应用 CT 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能够为临床医师及时诊断、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客观依据。

  • 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晓锋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应用 CT 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11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常规 CT 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并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核瘤、炎性结节及小肺癌患者的时间-密度曲线存在显著差异;结核瘤患者的 BF、BV 及 PS 参数值明显低于炎性结节患者和小肺癌患者(均 P <0.01);炎性结节患者的PS 参数值显著低于小肺癌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CT 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利用结核瘤、炎性结节及小肺癌换的时间-密度曲线以及 CT 灌注参数差异,能够提高对 SNP 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准确率。

  • 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 CT 灌注成像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连锋;张媛;欧阳翠微;张涛;马海

    目的:探讨 CT 灌注成像在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应用 CT 灌注成像进行诊断的96例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将患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和脑梗死组,分析两组的局部脑血流容积(CBV)、局部脑血流量(CBF)及达峰时间(TTP)。结果:TIA 组患侧的 CBV、CBF 较健侧轻度下降,但未达统计学水平,TTP 明显下降,与健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患侧 CBV、CBF 与 TTP 比 TIA 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达统计学水平。结论:CT 灌注成像能准确鉴别诊断 TIA 和脑梗死,其诊断结果可为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 非小细胞肺癌 CT 灌注参数与血管新生、细胞增殖以及肿瘤负荷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林发洪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 CT 灌注参数与血管新生、细胞增殖以及肿瘤负荷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在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通过CT 灌注成像测定肺癌病灶及健侧肺组织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峰值时间(TTP),收集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并测定血管新生分子、细胞增殖分子的表达量。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病灶组织的 BV、BF 显著高于健侧肺组织,TTP 显著短于健侧肺组织;非小细胞肺癌病灶组织中 PCDGF、bFGF、FGFR、VEGF、VEGFR、TCF3、Skp2、Livin、Survivin 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与 BV、BF 呈正相关,与TTP 呈负相关。结论:CT 灌注参数 BV、BF、TTP 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灶内血管新生分子、细胞增殖分子的表达密切相关,对血管新生、细胞增殖具有评估价值。

  • CT 灌注成像联合 CT 血管造影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顾浩玉;唐日忠;吴玺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 CT 灌注成像联合 CT 血管造影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研究,对其 CT 灌注成像资料和 CT 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经比较,镜像区与患侧的 CBV 水平不存在明显差异(P >0.05),但 CBF 水平高于患侧,MTT 低于患侧,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经比较,不同分期的 CBV 无明显差异,但Ⅰ期的 CBF 高于Ⅱ期,而Ⅰ期 MTT 低于Ⅱ期,均存在明显差异(P <0.05)。③经比较,CT 血管造影显示,有43例为责任血管狭窄,CT灌注成像则有37例异常,阳性率为86.05%;CT 血管造影显示,有13例责任血管无狭窄,CT 灌注成像则有4例异常,阳性率为30.77%;组间差异明显(P <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血流动力学诊断中,CT 灌注成像技术具有显著效果,在对病因诊断和病情评估方面,CT 血管造影诊断准确率较高,二者联合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适合临床进步推广应用。

  • CT 灌注成像及血清学指标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研究

    作者:聂聪科;刘江彬;王皓;谭凡;王云玲

    目的:探讨 CT 灌注成像与血清学指标对兔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对40只肝纤维化成模兔及10只对照兔行灌注成像,取得不同肝纤维化级别肝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ALP)、门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血流量(BF)、血容量(BV)。检测肝纤维化兔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 型胶原(IV-C)和层黏连蛋白(LN)值,随后行病检根据肝纤维化诊断评估标准进行分期分组,分析组间灌注参数值,同时分析灌注参数及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肝纤维化分期增加,PVP 值呈下降趋势(P <0.05);S0、S1期分别与 S2、S3、S4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HPI 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一定相关性(r =-0.84,P <0.05;r =0.62,P <0.05)。血清学指标HA、PCⅢ、IV-C 和 LN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HA、IV-C 与肝纤维化分期关系较为密切(P <0.05)。结论双源 CT 灌注成像与血清学检查对于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二者有助于临床对肝纤维化进行合理评价。

  • 64层 CT 脑 CTP 联合头颈 CTA 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梁立华;林景兴;陈志军;陈耀强;吴菊芳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 脑 CTP 联合头颈 CTA 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拟诊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急性发作12 h 内完成 CTA 及 CTP 检查,并及时行相关临床治疗,30 d 后复查头颅 CT 或 MRI 平扫。结果梗死区 CBF、CBV 与对侧相应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半暗带区 CBF、TTP 与对侧相应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BV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P 诊断半暗带,与复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敏感度为95%,特异性为69%;斑块多见于颈动脉叉(21%)、颈内动脉颅内段(17%)及大脑中动脉(19%),52%为易损斑块。大脑前循环 CTP 异常同侧供血动脉的狭窄程度与对侧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5),同侧供血动脉的斑块类型及易损斑块与对侧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CTP 能够快速直观区分梗死区与半暗带,以“CBV-TTP不匹配,且 delayTTP >6 s”方法诊断半暗带准确性较高,大脑供血动脉中度以上狭窄、软斑块、混合斑块以及易损斑块等与脑缺血呈明显正相关,CTP 联合 CTA 对急性脑卒中有很高应用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