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作者:郭芸;刘大亮

    目的 分析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特点,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小的胃间质瘤(≤5cm)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及强化均匀;大的胃间质瘤(≥10cm)表现为形态不规则,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或趋于模糊,出血、囊变、坏死显著.病变侵犯邻近器官或出现转移(肝、网膜、肠系膜)是肯定的恶性征象.肿块的大小及有无坏死在良恶性鉴别方面有高度的相关性:肿块越大,坏死成分越多,恶性程度越高.而增强后是否强化与肿瘤的良恶性无明显关系.结论 胃间质瘤的CT表现与肿瘤的大小有关;CT对胃肠道间质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低剂量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彬;郑加贺

    下肢动脉CTA检查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症上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其带来的电离辐射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降低CTA检查辐射剂量的方法,包括降低管电压、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增大螺距及迭代技术等,旨在推进低剂量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

  • 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价值比较

    作者:侯佳辰

    目的 探讨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64SCT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SCTCA与CAG检查的150例冠心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采用Kappa指数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64SCTCA检查与CAG检查,深在型及浅表型心肌桥的Kappa指数分别为1.000及0.893.64 SCT-CA测量所得深在型心肌桥和浅表型心肌桥的心肌桥长度明显大于CAG,但收缩期狭窄率明显低于C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 SCTCA在测量心肌桥长度上更加准确,但狭窄程度测量不及CAG.

  • 乳腺肿块的CT诊断价值

    作者:左斌;何志斌;马方伟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的CT表现,着重分析乳腺Ca的CT征象,评价CT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普通螺旋CT检查65例乳腺肿块患者,分析经随诊及病理证实的58例,其中乳腺癌19例、良性肿块39例.结果:①CT扫描能检出直径<1cm的肿块.增强扫描对致密型乳腺的肿块具有意义.②大多数乳腺癌增强前后CT值相差>50Hu,良性肿块<36 Hu左右.结论:CT扫描对发现早期乳腺癌(尤其是退化型乳腺)鉴别肿块性质有一定价值.

  •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治国;张文文;郝珊瑚;张彤;张国旭

    目的 探讨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灶定性、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69例确诊DTC患者,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术后,口服碘化钠(131I)治疗剂量3.70~7.40 GBq后5~7d,行全身平面显像(131 I-WBS),随后在同一床位进行SPECT断层扫描和CT扫描,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融合处理.检查结果与病理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随访结果对比,分析确定DTC转移灶的定性、定位诊断,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69例患者中,临床证实转移灶共计186处;平面显像170处、融合显像179处发现异常摄碘浓聚灶;其中平面显像有160处,融合显像有174处与病理、螺旋CT、MRl以及超声等检查结果一致,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6% (160/186)、93.5% (174/186),定性、定位准确性分别为81.6% (160/196)、91.1% (174/191);两种方法的诊断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4,P<0.05),定性、定位准确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7.33,P<0.01).结论 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能够精准的定性、定位DTC的复发和转移,克服污染灶、组织重叠等因素的影响,较平面显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用于DTC患者的临床分期、疗效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肠道恶性淋巴瘤CT和MRI诊断

    作者:管祥林;刘林;粱英萍;周世柱

    目的探讨肠道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特征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2例肠道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检查资料.全部病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均为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结果本组12例共发现不连续肠道病变16个.浸润型病灶10个,其中"动脉瘤样扩张征"5个;肠壁非均匀性增厚型病灶2个;肿块型病灶4个.腹腔淋巴结肿大12例.脾受侵犯4例.结论肠道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在显示肠管壁增厚的程度、形态、范围,浆膜面的改变,肠外器官的侵犯,淋巴结增大等方面能提供更详细的影像学资料,有助于肿瘤的定性、分期及疗效评价.

  • 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对单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的评定

    作者:苏玉盛;王红艳;梁志刚;卢洁;李萌;王曼

    目的:探讨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储备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10名正常人和53例单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在基态和醋甲唑胺负荷后分别行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成像。在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节和丘脑勾画相应的感兴趣区,计算两侧的平均放射性计数和血流变化率。结果正常人基态和负荷后,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节和丘脑放射性分布均大致对称。基底节、丘脑放射性分布高于皮质,白质放射性分布低。负荷后双侧放射性计数均较基态时增高,双侧增高幅度基本一致(t=1.552, P=0.132)。基态显像时,39例患者呈现126个血流灌注减低区。负荷后,49例患者呈现183个血流灌注减低区。基态时已有血流灌注减低区的39例患者中,16例负荷后出现新的血流灌注减低区,13例29个病灶血流灌注较基态时改善。血流灌注减低区的负荷血流变化率与基态血流变化率有显著性差异(t=2.466, P<0.05)。结论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能够很好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的变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情评估和早期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

  • 小儿静脉留置针导管折断的影像定位及相关护理

    作者:王颖;史跃;赵汉青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导管折断的影像定位及相关的护理。方法使用64层螺旋CT应用全自动智能电流选择技术(ACS)进行头颅扫描,常规行多层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后处理,进行观察、定位、诊断及护理。结果 MPR重组图像上能清晰显示留置针导管的位置、大小、CT值以及距皮肤的距离;VR重组图像能立体再现留置针导管的形态。结论 MSCT对小儿软组织异物三维定位具有图像清晰、定位准确,相关护理得当,同时对异物的诊断、术前评价及愈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 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作者:钱林学;刘玉江;丁惠国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肝癌的早期诊断,亦即小肝癌(SHCC)的诊断并及时治疗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SHCC的检出率在逐年增高.对众多不适合或不愿手术治疗的部分患者而言,SHCC检出率提高不仅意味着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并且可得到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极大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目前以射频消融(RFCA)、微波消融、经皮肝穿瘤内无水乙醇注射及超选择性插管与节段性栓塞(S-TACE)等为代表的介入疗法在SHCC治疗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射频消融疗法的5年生存率达58.22%,与手术(55.51%)组无差别,使之成为当前和今后SHCC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因此,及时准确地对SHCC患者做出诊断,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文对国内外有关SHCC的各种影像学诊断进展作一综述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SHCC的认识,为SHC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作出一定贡献.

  • CT导引下活检枪穿刺活检在肺内病灶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庆峰

    目的:探讨CT导引下活检枪在肺内病灶定性诊断中方法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的临床资料,总结操作经验、评价临床效果、讨论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结果:28个病27例取得了细胞学结果,仅4例出现了轻微并发症,自制的栅栏条等经验总结对操作的成功有帮助.结论:CT导引下活检枪穿刺活检是一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获取病理资料的方法.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新

    目的:研究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 MSCT)基本后处理技术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医治的胸部外伤所致的肋软骨骨折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16层螺旋CT机进行患处常规扫描,并通过后处理技术对立体的、仿真的、动态的、接近解剖、多彩的、更形象和直观的影像学信息进行观察。并结合对照X线胸片( CR/DR)和常规轴位CT图像。结果:经16层螺旋CT重建后检查出的28例30处肋软骨骨折中,通过X线平片检查出肋软骨骨折0处,常规轴位CT检查出肋软骨骨折7/30处(23.33%)。结论:对肋软骨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患处的情况观察更加清晰、准确,与X线胸片及常规胸部轴位CT扫描相比较优势更加明显,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是肋软骨骨折患者的首选诊断。

  • 应用双能CT与定量CT对椎体骨密度测量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平;和建伟;黄刚;毛泽庆;周星;张文文;翟亚楠

    目的 应用双能CT(DECT)及定量CT(QCT)测量腰椎骨密度,评价利用双能CT测量骨密度(BMD)的可行性.方法 对56名志愿者采用DECT检查,获得钙值图,测量骨钙CT值及骨髓CT值,同时应用QCT测量骨密度(BMD),分析骨钙CT值及骨髓CT值与BMD值的相关性.结果 腰椎椎体骨钙CT值与BMD值呈显著正相关(L1-5椎体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r=0.715,0.692,0.739,0.673,0.686,P<0.01);骨髓CT值与BMD值呈正相关(L1-5椎体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r=0.343、0.315、0.439、0.440、0.456,L5椎体P<0.05,其余椎体P<0.01).结论 DECT所测量腰椎骨钙CT值及骨髓CT值与QCT所测BMD值密切相关,可定量反映腰椎BMD变化.

  • 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的探讨--附12例临床分析

    作者:姜海毅;丁红光;田晓卫

    手术治疗十二指肠肿瘤患者12例,术前分别行B超、螺旋CT、钡剂造影、内镜检查;术中行常规冷冻病理切片检查;确诊良性肿瘤8例,恶性4例.除降部3例恶性肿瘤行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外,其余病例行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结果:B超、钡剂造影、螺旋CT、内镜检出率分别为5/7、81.8%(9/11)、8/9及83.3%(10/12);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手术平均时间2.5 h(1.5~4 h),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平均5.5 h(4.5~6.5 h).所有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出现.平均住院时间18 d(12~23 d).随访时间30(3~48)个月,无肿瘤复发.回顾分析结果显示,螺旋CT在诊断十二指肠肿瘤方面具有优势,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安全简便,切实可行.

  • 作者:

    关键词:
  •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价临界狭窄准确性的体模研究

    作者:杜祥颖;郭宁;李鹏雨;王艳;李坤成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体模,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显示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搏动性心脏体模,其表面装置塑料管模拟冠状动脉.模拟冠状动脉管径分别为4 mm和3 mm,狭窄分别设置为40%、45%、55%和60%,斑块密度分别为800 Hu和20 Hu模拟钙化斑块和软斑块.体模心率设定为55 次/分.模拟冠状动脉腔内造影剂浓度设定为350Hu.扫描参数为:120 kV,550 mA,旋转速度每周0.35 s,pitch为0.2.基于模拟动脉的长轴位图像,对狭窄率进行测定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同时对不同管径和斑块的密度情况下测定的狭窄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管径为4 mm的血管,狭窄程度均被高估,而无论其斑块密度和本身狭窄程度,即使40%狭窄也会被高估为50%以上.钙化斑块的测定狭窄程度显著高于软斑块(P<0.05).在3 mm血管,钙化斑块所致狭窄只有40%狭窄可以测定,并被显著高估.软斑块所致狭窄也被高估.结论 在临界狭窄的评价中,CTA趋于高估狭窄,而无论斑块成分,从而导致冠心病的过诊断.钙化会扩大高估的程度并可能使狭窄的评价难以进行.

  • 青石棉污染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及分析

    作者:刘明智;张继华;谢晓洁;韩丹

    目的 分析青石棉污染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 搜集大姚县医院2010年7月~2012年3月21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CT表现,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胸膜增厚,其中弥漫性增厚16例,结节状增厚4例;单纯胸腔积液1例,后经胸膜穿刺后胸膜弥漫性增厚.大量胸腔积液7例,中等1例,少量7例,无胸腔积液6例.其中,单侧胸腔积液13例,双侧胸腔积液2例.CT表现为胸膜增厚≥1.1 cm,大部分>2.0 cm,大厚度为6.8 cm,呈结节状、条片状或巨块状软组织肿块,经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结论 石棉污染区恶性胸膜间皮瘤典型CT表现为胸膜增厚、肿块、胸腔积液,并伴有胸膜斑、冰冻纵隔、胸壁侵犯.

  • 64排螺旋CT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吕建广;梁理娟;符伟平;尹志斌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5月~2015年3月经临床病理结果和长期随访结果确诊的鼻咽癌患者78例。通过CT的影像学表现,评价64排螺旋CT在鼻咽癌诊断的灵敏度、诊断准确率。结果鼻咽癌在CT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及侧壁软组织肿块,同时可对伴有邻近结构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提供重要的信息。78例已确诊的鼻咽癌患者中经CT确诊69例,其诊断准确率为88.5%(69/78)。结论 CT对鼻咽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鼻咽癌诊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胃淋巴瘤的CT诊断

    作者:王曦;要文娟;王力荣;夏阳

    目的 提高胃淋巴瘤的CT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胃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 10例胃淋巴瘤均为原发性.病变CT表现为胃壁弥漫增厚型5例,局限性增厚型4例,肿块型1例.4例发现累及周围脏器,并有淋巴结转移.其中一例仅肾门水平以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 胃淋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但有时与胃癌鉴别困难,尚需与其他检查结合以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 小肝癌的CT诊断进展

    作者:孙全伟;任艳苓;杜海燕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随着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sHcc的检出率在逐年增高。ct有较高的分辨率,能清晰显示病灶在形态结构的变化,且能检测直径1cm大小的病灶,使其成为sHcc检测的常规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 腹部平片与螺旋CT对急性胃肠穿孔的不同诊断价值

    作者:张金英;孟瑜

    胃肠道穿孔是常见的急腹症,往往继发于胃肠道溃疡创伤性破裂,炎症及肿瘤。临床起病骤然,持续性上腹剧痛。腹部平片是诊断急性胃肠穿孔的首选检查方法。影像为膈下游离气腹;其次是螺旋CT,主要对网膜囊包裹的气体显示不佳,腹部平片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现据我院搜集2009至2012年56例急性胃肠穿孔患者,其中腹部平片明确诊断41例,螺旋CT诊断15例,以探讨腹部平片;螺旋CT在诊断急性胃肠道穿孔中的不同价值。

148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