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学标记物靶点治疗策略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前景

    作者:康玉南;曹永华

    调节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朝向椎间盘的再生方面发展、促进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再恢复依赖于重新恢复椎间盘本来的性质.本文阐述生物学标记物靶点治疗策略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前景.

  • 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生物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邢亚茹;张广美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诊断主要依靠腹腔镜、影像学等方法进行初步诊断,但诊断并不确切,特别是对于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无创性生物学在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主要阐述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生物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断性生物学标记物研究进展

    作者:王飞雁;高春记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影响移植总体疗效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aGVH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靶器官组织的活检.近年来,aGVHD的诊断性生物学标记物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并发症的研究热点,已发现多种miRNA、细胞因子及免疫调节细胞与aGVHD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相关.本文从基因水平、蛋白质水平及细胞水平3个层面对aGVHD相关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心房颤动患者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马兰;王加红

    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是一种可发生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心律失常,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加显著升高.房颤缩短了心房的不应期,造成了心房收缩力的减低[1],从而往往会引起患者发生脑卒中及其他血栓栓塞,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大多AF患者在被发现确诊时已发展成为阵发性或持续性AF.生物标记物是指具有某种特征性的生化指标,近年来研究显示生物标记物与心血管领域疾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联[2].AF患者在疾病发生及发展的过程中,机体会产生神经内分泌、炎症免疫系统等的改变,同时会留下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如内皮功能标志物、炎症免疫标志物等.本文结合新的研究进展,将与房颤有关的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 心脏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诊治

    作者:李卫卫;刘虹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心脏术后较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明显增加患者术后的发病率、死亡率及医疗费用,目前研究发现术前血β 2微球蛋白增高、贫血、围手术期输血、使用ACEI/ARB类药物,术中体外循环、平均动脉压水平,术后血肌酐水平等是术后AKI的危险因素.新研究发现一些新的生物学指标,如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载运蛋白、白细胞介素-6、尿中谷胱甘肽转移酶S等可以为我们早期诊断心脏术后AKI的发生的提供帮助.而一旦出现AKI,选择适当药物治疗和肾脏替代治疗,可以改善肾功能,改善AKI患者的预后

  • 生物学标志物在心肾综合征中的意义

    作者:李佳琳;倪兆慧

    随着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全世界的广泛流行,且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经成为了CKD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CVD与CKD之间的关系.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这一词也应运而生.对早期的CRS进行干预、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而CRS的生物学标志物能够有效地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早期诊断,危险评估,给予治疗的同时还能判断预后.因此,本文将对CRS的生物学标记物进行探讨.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治的回顾及进展

    作者:王琦;韩艳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的髓细胞性白血病,在法、美、英(FAB)分型中属M3型,具有独特的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APL的特征性标志是染色体t(15;17)(q22;q21)易位,并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因此,t(15;17)(q22;q21)染色体易位和PML-RARα融合基因可以作为APL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标记物,对APL的诊断、治疗、监测复发、估计预后以及停药时机的确定均有重要意义[1].

  • microRNA在肾细胞癌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朱捷;张旭

    肾恶性肿瘤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在过去20年里发病率有所升高[1],且肿瘤存在一种明显变小的趋势,这一现象称之为分期移行,但是这一流行病学变化的原因目前仍然不为所知[2]。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近半数的肾细胞癌为偶然发现。对于肾内的局限性肿瘤,通常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但是由于肾癌的生物学行为复杂多变,小肾癌具有早期转移的风险,近30%的手术患者术后3年内肿瘤复发,其5年生存率不到10%;另外,约25%的患者确诊时已经发生了转移[3],而目前对肿瘤播散和复发的风险判定仅依赖于肿瘤分期、临床表现及病理分型等预测因素[4-6]。对于转移性肾细胞癌,传统的放化疗收效甚微,一些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如西罗莫司(Rapamycin)和依维莫司(Everolimus)是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 mammalian targeting of rapamycin,mTOR)激酶的抑制剂,苏尼替尼(Sunitinib)和索拉非尼(Sorafenib)是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阿伐他汀(Avastin)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IgG1型单克隆抗体,均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7],虽然这些药物被证明能改善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或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等临床终点,但是它们的效力有限,而且反应持续的时间通常很短。因此,寻找一种敏感的生物学标记物,能够早期诊断肾细胞癌;并能判断患者预后,早期发现复发,做出较好的风险评估以便于为患者筛选更具侵袭性的肿瘤的治疗方案,指导个体化治疗;或在分子水平成为新型药物的靶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微小RNA (microRNA,miRNA)可能将成为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旨在讨论miRNA在肾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作为新的诊断和预后生物学标记物的可能性,并概述这些小分子片段如何能够终充当治疗的靶标。

  • 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

    作者:李加美;王强修;张珂;林晓燕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约占甲状腺癌的60%~70%,多发生于20~50岁的成年人,女∶男为1∶4.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检测不仅有助于PTC的早期诊断及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也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预后判断[1].为此,本文就PTC相关分子标记物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血尿酸与帕金森病

    作者:刘佳;陈彪

    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 )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临床上对帕金森发病风险、疾病诊断以及进展预测上尚缺乏明确的生物学标记物。因此寻找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帕金森病生物学标记物成为研究的热点,而血尿酸非常有可能成为新的帕金森病生物学标记物。本文就目前在临床研究中对血尿酸水平在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疾病发生和发展及其他相关性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

  • 血清miR-122-5 p和miR-486-5 p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何佳;肖斌;杭建峰;杨永泉;李林海;孙朝晖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血清miR-122-5p和miR-486-5p的表达水平,及两指标单独或与甲胎蛋白(AFP)联合诊断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的60例肝癌患者(HCC组),20例肝炎患者(肝炎组),2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2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2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及20名健康体检人员(正常对照组),提取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中miR-122-5p和miR-486-5p的相对表达量.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miRNA对肝癌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并与肿瘤标志物AFP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根据ROC曲线下面积判断诊断效能,评估其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组、肝炎组、肝硬化组、乳腺癌组、胃癌组及健康对照组中血清miR-122-5p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14(0.05~0.51)、0.45(0.32~0.58)、0.53(0.34~0.67)、0.14(0.07~0.28)、0.29(0.13~0.36)和0.73(0.63~0.95),血清miR-486-5p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50(0.23~0.77)、0.62(0.48~0.82)、0.65(0.54~0.85)、0.23(0.08~0.40)、0.29(0.15~0.45)和0.76(0.69~1.23).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中血清miR-122-5p的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15.37,393.46,429.08,P均<0.01),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中血清miR-486-5p的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03.67,156.18,207.35,P均<0.05).单项检测HCC时,AFP的敏感度高(73.7%),miR-122-5p的特异度高(95%).双项检测HCC时,AFP+miR-122-5p的敏感度高(93%),miR-122-5p和miR-486-5p的特异度高(70%),AFP+miR-122-5p的联合检测与单项AFP相比,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P<0.01),而AFP+miR-486-5p及miR-122-5p+miR-486-5p较AFP单项检测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7,1.39,P均>0.05).三项联合检测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5%和5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95%CI:0.818~0.964),三项联合检测时高于单独检测,且与AFP、miR-122-5p及miR-486-5p相比,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26,3.72,4.25,P均<0.01).结论 血清miR-122-5p和miR-486-5p有可能成为肝癌辅助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

  •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中anti-HBx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航;吴莲英;刘树业;邵新华;杨宗伟;张秀琴;耿学丽;叶丽虹;张晓东

    目的 建立检测患者血清中HBV的x抗原(HBxAg)及其抗体(anti-HBx)的方法,阐明其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HBV的x基因全长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pET30a-X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后,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His-HBx融合蛋白,纯化后将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兔抗HBx多克隆抗体.应用纯化后的兔抗HBx多克隆抗体和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建立检测血清中HBxAg和anti-HBx的方法.应用建立的ELISA法,分别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HBxAg和anti-HBx进行检测.结果 HBxAg/anti-HBx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10.4%,17.9%/40.6%,9.8%/34.4%.统计学分析显示,与慢性乙型肝炎相比,肝硬化或肝癌患者血清中anti-HBx的阳性率较高(P<0.01).结合临床检测的其他HBV血清学指标,发现在anti-HBs阳性病例中,anti-HBx阳性率为5.2%(1/19);而在HBsAg、HBeAg和anti-HBc 3项同时为阳性的病例中,anti-HBx的阳性率为28.9%(39/135),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3名正常对照血清中HBxAg和anti-HBx均为阴性.结论 血清中anti-HBx并非一个保护性抗体,标志HBV的感染和复制,是从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和(或)肝癌发展的血清标志之一.

  • 体内微核实验检测结直肠癌患者遗传不稳定性

    作者:马国建;薛开先;陈森清;周建农;李金田;高萍

    大多数人类肿瘤都具有基因组遗传不稳定的物质基础.其表达在细胞水平上为染色体不稳定性和微卫星不稳定性[1-3],这种遗传与环境风险因子相互作用对体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为目前肿瘤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微核作为染色体损伤的生物学标记物,反映了机体遗传不稳定性状态或受到环境诱变剂和致癌剂暴露作用的影响,在肿瘤的遗传易感性检测及肿瘤防治研究中已广泛运用[4-5].本研究随机在临床抽取一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以探讨患者体内自发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与结直肠癌基因组遗传不稳定的相关性.

  • 心房颤动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祁玉璟(综述);郭雪娅(审校)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可发生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心律失常,在形态学和心电生理方面的改变相互促进其发生,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神经体液的激活等引起“心房重构”,使得房颤更易于发生及维持。既往的研究显示许多生物学因子在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甚至死亡等方面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合新的研究进展,现将与房颤有关的生物学标记物从炎症因子、氧化应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内皮功能及附壁血栓形成、神经体液激素、遗传因素6个方面进行综述。

  •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D与哮喘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丽丽;鲍永霞

    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关于哮喘的生物学标记物种类较多,但目前尚未发现具有特异性的标记物.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D(SP-D)主要存在于肺内,但在肺以外的器官系统中也有少量表达.SP-D在机体防御及免疫监视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多种肺部疾病密切相关.其中SP-D是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可作为哮喘的生物学标记物.现就SP-D的功能及其在哮喘中的生物学标记物作用作一综述.

  • 老年脑梗死患者衰弱相关血清学标记物的研究

    作者:李敏;宋清扬;王爽;张梅燕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衰弱相关血清学标记物,判断其对衰弱的诊断价值. 方法 连续纳入老年科住院的≥65岁老年脑梗死患者114例,根据Fried表型定义分为衰弱及无衰弱组,再根据临床衰弱量表将衰弱组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衰弱组.分析衰弱和无衰弱组合并慢性病、老年综合征患病率及血清学指标差异,对与衰弱相关的血清学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 结果 老年脑梗死患者衰弱组78例(68.4%) ,衰弱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恶性肿瘤的患病率(88.5%、53.8%、32.1%、34.6%、28.2%、24.4%)较无衰弱组(69.4%、27.8%、8.3%、13.9%、11.1%、8.3%)明显升高(χ2=6.158 、6.747 、7.478 、5.241 、4.088 、4.062 ,均 P<0.05) .衰弱组营养不良、跌倒发生率分别为28.2%(22/78) 、29.5%(23/78) ,明显高于无衰弱组患者0.0%(0/36) 、2.8%(1/36 ) (χ2= 12.582 、10.572 ,均 P< 0.05 ) .衰弱组血清血红蛋白(115.1 ± 19.7)g/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 ± 0.9)mmol/L 、白蛋白(35.3 ± 4.3)mg/L水平较无衰弱组[(135.8 ± 11.7)g/L、(3.1 ± 0.7)mmol/L、(37.9 ± 2.3)mg/L]明显下降(t= -4.918、-2.536、-3.036 ,均 P<0.05) ,衰弱组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10.8 ± 14.3)mg/L 、D-二聚体(494.2 ± 412.9)μg/L 、B型钠尿肽(BNP)(458.0 ± 324.4)ng/L 水平较无衰弱组[(3.1 ± 2.9)mg/L 、(256.4 ± 221.5)μg/L 、(88.3 ± 68.4)ng/L]明显升高(t= 3.266 、2.735 、6.838 ,均 P< 0.05).其中血红蛋白、LDL-C 、BNP的ROC曲线下面积超过0.75 . 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衰弱相关的血清学标记物有血红蛋白、LDL-C 、白蛋白、hs-CRP 、D-二聚体、BNP ,以血红蛋白、LDL-C 、BNP的诊断价值较高.

  • 生物分子在生理性衰老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春楠;史进方;顾国浩

    解释衰老现象的学说复杂繁多,各种衰老学说也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我们拟从炎症、酶类、激素等方面对与衰老有关的生物分子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一、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是年龄相关性慢性疾病相关的炎症因子.血清IL-6水平在年轻人很低,从60岁时开始逐渐增高[1-3],而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随增龄而降低[2],因此推测IL-2的降低会使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引起免疫衰老.

    关键词: 衰老 生物学标记物
  • 母血浆中胎儿游离DNA检测及非侵入性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胜利;朱宝生

    通过母血浆中胎儿游离DNA检测获得胎儿信息,成为非侵入性产前诊断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母血浆中胎儿游离DNA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日趋丰富.就其来源、片段长度分布及清除机制都有进一步发现,其生物学标记物也呈现多样性.从父源性的Y染色体特异序列的检测到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突破,使非侵入性产前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男胎也降低了诊断的假阴性率.此外,对其检测技术及方法理论日臻成熟,从传统的PCR实验方法到肽核酸、时间飞行质谱技术、QPCR、数字化PCR、大规模平行基因组测序,都为实现非侵入性产前诊断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现已利用母血浆中胎儿游离DNA开展研究或进行临床诊断的有胎儿性别鉴定、胎儿Rh基因检测、胎儿非整倍体检测、胎儿染色体片段异常的检测、妊娠相关疾病、单基因病等.本文回顾了母血浆中胎儿游离DNA的应用研究.

  • 胎盘早剥早产儿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吴俊超;杨静清;刘军民;江广春;铁楷;汪晖;杨国华;王正伦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PA)早产儿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心肌酶谱(MES)和心肌肌钙蛋白(cTn)Ⅰ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 V1.5随机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于随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并收治入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治疗的338例 PA早产儿中的87例为研究对象,并纳入观察组(n=87),选择同期于本院分娩的87例不明原因早产儿为对照组(n=87)。于两组早产儿生后第1,3,7,14天4个时间点检测其心率、心音、MES、cTnⅠ、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随州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早产儿性别、日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两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心音减弱、心电图异常和超声心动图异常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4个时间点MES和cTn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内4个时间点 MES 和 cTnⅠ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儿MES和cTnⅠ平均值均在生后1~3 d迅速增高并达到峰值,生后7 d开始下降,生后14 d观察组早产儿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 cTnⅠ水平仍高于正常参考值,其余各酶水平均降至正常。结论动态监测PA早产儿 MES和 cTnⅠ水平,当其异常增高时,结合患儿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可作为早期发现心肌损伤的主要依据,有利于及时进行早期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急性肾损伤生物标记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晨美;杨子浩

    急性肾损伤是一组以急性肾功能减退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危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治疗棘手,病死率高.临床上大多数使用血肌酐和尿量作为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不能及时和准确反映肾功能变化.目前一些新的生物学标记物的出现为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能,本文就目前研究较热的几种生物学标记物作一简单综述.

130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