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hinese Computed Medical Imaging 중국의학계산기성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41
  • 国内刊号: 31-170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沈天真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评价肝纤维化分期的实验研究

    作者:谭凡;王皓;王云玲;王红;贾文霄

    目的:利用双源CT灌注技术评估兔肝纤维化程度并分析CT灌注参数在其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共对46只肝纤维化成模兔及10只对照兔行灌注成像,取得不同肝纤维化级别肝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ALP)、门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血流量(BF)、血容量(BV).随后行病检分期,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组间灌注参数值,并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探讨对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影响大的灌注参数.结果:随着肝纤维化分期增加,PVP值呈下降趋势(P<0.05);S0、S1期分别与S2、S3、S4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HPI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一定相关性(r=-0.84,P<0.05;r=0.62,P<0.05).其中,PVP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大(-6.23).结论: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能通过血流动力学变化反映肝纤维化程度.PVP以相对定量的方式对肝纤维化进行分期,有助于临床对肝纤维化进行合理评价.

  •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MDCT诊断

    作者:陈穹;汪茂文;路明;虞鲲;应伟峰;钱海洋;姚强;王钢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MD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资料对照并总结其特征.结果:6例均为单发肿瘤,其中左侧4例,右侧2例;直径2.1~11.8cm,平均直径6.1cm;CT平扫6例肿瘤密度均高于肾实质,钙化2例,包绕脂肪密度1例,3例可见包膜形成,出现中心放射样瘢痕3例;增强扫描皮质期强化高于髓质期4例,髓质期强化高于皮质期2例;6例病灶中1例出现节段样增强反转,3例表现为由周边向中心推进的渐进性强化,2例均匀强化,3例中央瘢痕均未见强化.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平扫稍高于肾实质的边界清楚的肿块,中心放射状瘢痕的出现及明显的渐进性强化有助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终确诊需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

  • 腹、盆部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作者:于凡;肖智博;刘梦奇

    目的:探讨腹、盆部Castleman病的CT、MRI特征,并与病理学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CD的CT、MRI及病理资料.结果:①局限型12例,病理类型均为透明血管型,弥漫型1例为浆细胞型.11例肿块边缘光整,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2例包绕腹主动脉.②CT平扫:12例呈等密度,密度均匀,2例中心见分支状钙化;1例为稍低密度,见囊变坏死.CT增强:9例动脉期呈不均匀显著强化,3例中度均匀强化,1例轻度均匀强化,5例周缘见明显强化血管影;静脉期9例持续均匀强化,3例中心填充强化,1例环状强化;延迟期均呈较均匀稍高密度.5例行MRI检查,平扫T1WI 3例呈稍低信号,2例呈等信号,T2WI及DWI均呈高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晰;增强扫描与CT强化方式一致.结论:腹、盆部CD的CT、MRI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尤其是透明血管型CD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术前影像学检查,尤其是MRI检查,对CD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 磁敏感加权成像显示肝硬化铁沉积结节:不同回波时间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锴;陈财忠;吕巍巍;李若坤;张维升;王莉莉;曾蒙苏

    目的:评价不同的回波时间(TE)对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显示肝硬化铁沉积结节(SN)的影响.方法:SIEMENS Plastic Bottle 1900ml正圆柱模体;30例肝硬化患者行SWI扫描(TE=2.5ms、5ms、10ms、15ms),比较不同TE的SWI图像质量及SN检出的差别.结果:在TE为2.5ms、5ms、10ms、15ms不同条件下,肝实质与背景标准差信号噪声比(SNR)平均分别为41.29、39.90、44,31、31,96;直径大于2mm的SN数量分别为481、1286、2041、2526个,不同TE测得的SNR、CNR及SN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E=10ms时能够保证较好的SWI图像质量并敏感显示肝硬化铁沉积结节.

  •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刘小华;李景雷;梁长虹;刘再毅;刘于宝;张忠林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单发24例,其中位于小肠8例,回盲部6例,结肠4例,直肠3例,十二指肠2例,肛管1例.多发6例,其中病变位于多个节段小肠3例,位于回盲部、直肠2例,位于多个节段小肠、结肠1例.浸润型16例,肠壁弥漫均匀或不均匀的增厚,受累肠管范围较长,长约35.6cm.4例可见肠管扩张.肿块型11例,其中8例肿块突向肠腔内生长,3例突向肠腔外生长.多发结节型2例,表现为多个结节突向肠腔内生长.混合型1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并发症少见,仅2例伴有肠梗阻,1例肠套叠,1例肠穿孔.结论: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多层螺旋CT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脑肿瘤病变增强后磁敏感加权成像的临床价值

    作者:詹茸婷;和鸿;黄雪莹;王明磊;王鹏;张伟;郭玉林;王晓东

    目的:探讨脑肿瘤病变常规增强扫描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临床价值.方法:58例脑肿瘤患者先行常规磁共振平扫、SWI、常规增强,再行增强后SWI扫描.分别测量增强前、后SWI图像病灶实质部分、健侧脑白质、正常脑灰质及正常神经核团的信号强度值,并对增强前、后SWI图像病灶内的磁敏感信号半定量分级.计算增强前、后SWI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的对比噪声比(CNR)和正常脑组织的信噪比(SNR).增强前和增强后的CNR和SNR行配对t检验,增强前和增强后病灶内磁敏感信号半定量分级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增强前和增强后SWI图像病变实质部分的CNR和正常脑组织的SNR无统计学差异(P>0.05).58例脑肿瘤病变,每例病变分别在增强前和增强后SWI后处理图像的磁敏感信号半定量分级相等,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结论:脑肿瘤病变常规增强扫描后行SWI是可行的.增强后的磁敏感加权成像能够显示脑肿瘤病变内的小血管和微出血.

  • 动脉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对比MRI在脑卒中缺血半暗带的对照研究

    作者:邢飞;邢伟;卢又燃;陈杰;邢士军

    目的:对照研究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DSC) MRI在评价脑卒中缺血半暗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发病12h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ASL和DSC检查.观察两种技术的灌注特点,分别用两种灌注技术与DWI结合来评价缺血半暗带(IP),结果采用Mann-Whitney检验做定性分析.以DWI显示的大病变为标准层面,分别测量两种技术异常灌注范围大小,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做定量分析.结果:①定性分析,34例患者中32例两种灌注方法判断结果一致(低灌注30例,其中存在IP17例,不存在IP 13例;高灌注2例),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定量分析,34例患者两种灌注技术显示的大病变层面异常灌注区面积大小,SDsc=27.17± 14.07cm2,SASL=29.10±12.72 cm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9,P>0.05).③2例两种灌注技术不一致(2例ASL均为高灌注,DSC均为正常灌注).④6例患者ASL图显示低灌注区边缘带出现条形高信号.结论:无创性ASL技术与DSC技术对评价脑卒中IP具有较好的一致性.ASL对显示脑卒中高灌注、低灌注区边缘高信号(提示侧支循环)更敏感.

  • Joubert综合征的影像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作者:顾正章;邢伟;金真;李科

    目的:分析Joubert综合征(JS)影像学特征,并与临床相关性做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JS患儿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JS典型影像表现包括小脑半球间“中线裂”,第四脑室上部呈蝙蝠翼状和第四脑室中部呈三角形以及中脑水平的磨牙征.本组15例患儿均可见中线裂,其中仅发生在下蚓部者8例,上下蚓部均见裂隙者7例,后者肌张力减低程度较前者显著;13例显示蝙蝠翼状和三角形第四脑室;12例显示磨牙征,其中2例不典型,3例未显示磨牙征,10例显示典型磨牙征患儿任横断面图像上依据小脑上脚走向分为平行6例,V字形2例,A字形1例,弧形1例,且小脑上脚走行的分型与临床表现无明确相关性.结论:中线裂、蝙蝠翼状或三角形第四脑室及磨矛征与患儿的肌张力减低/共济失调等症状相关.影像学检查能很好的发现JS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的征象,结合JS临床表现,可以做出较可靠的诊断.

  • 颅骨骨肉瘤的CT、MRI影像学诊断

    作者:周茜;熊佶;张俊海;胡星;初曙光;刘含秋;姚振威

    目的:探讨颅骨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颅骨骨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结果:7例均为普通型骨肉瘤;CT上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伴骨质破坏,其内可见肿瘤骨,受累颅骨均有骨膜成骨后的明显骨质破坏;MRI信号不均匀,增强后显著不均匀强化,瘤骨在T1WI还是T2WI均表现为低或等信号,轻度强化或无强化;MRI能更清楚显示肿瘤与邻近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并判断肿瘤的范围.结论:颅骨骨肉瘤较为罕见,影像学上极易误诊,CT上肿瘤骨及其破坏的表现与MRI表现相结合,对该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DWI和SWI在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晓冬;程敬亮;孙梦恬;赵珊珊;宋承汝

    目的:探讨DWI和SWI在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共计27个病灶的MR表现与临床资料.结果:15例单发,位于小脑半球6个,小脑上蚓部3个,下蚓部4个,第四脑室底2个.4例多发,12个病灶,位于小脑半球8个,延髓背侧2个,第四脑室1个,上段颈髓1个.肿瘤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稍等、长T1及混杂长T2信号,DWI(b=1000s/mm2)为低信号,ADC图为高信号,ADC均值为1.985× 10-3 mm2/s.17个病灶内部或周边见流空血管,21个病灶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水肿,SWI序列3个病灶内部或周边可见回流静脉影,4个病灶周边见低信号含铁血黄素环.增强扫描所有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DWI和SW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DWI低信号,ADC值升高,SWI上回流静脉、周边含铁血黄素沉积环的显示有助于明确诊断,但不典型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需同成人髓母细胞瘤、脑动静脉畸形、脑膜瘤等疾病鉴别.

  • 64排CT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血管发育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周静;高剑波;杨瑞;刘继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血管发育畸形的诊断价值及后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32例主动脉缩窄患者(男24例,女8例,年龄26天~26岁)进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数据在工作站利用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RP)等三维重建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清晰显示32例主动脉缩窄(单纯主动脉缩窄6例,26例合并心血管复杂畸形),6例单纯主动脉缩窄中,3例伴狭窄后扩张,3例伴广泛侧支循环,2例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26例主动脉缩窄伴复杂畸形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0例,合并肺动脉高压1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5例,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合并双上腔静脉4例,合并大动脉转位3例,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3例,合并双奇静脉弓2例,合并右室双出口2例,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2例.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主动脉缩窄的类型、程度、范围、侧支循环及合并的心血管发育畸形,可以作为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血管发育畸形的首选影像学检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 正常成人腰神经根解剖结构的MR研究

    作者:李丽艳;周顺科;郭云志;郭薇;高阳

    目的:利用选择性激励(PROSET)成像观察正常成人腰神经根及其毗邻结构的在体磁共振特点.方法:对40例中国正常成人志愿者行腰椎PROSET扫描,测量神经根直径(RD)、根囊角(RA)、神经根出硬膜囊的位置到椎弓根下缘的距离(RPD)、神经根上缘与上位椎弓根下缘距离(PSRD)、神经根下缘与下位椎弓根上缘的距离(PIRD)、椎弓根间距(IPD)、椎弓根高度(PH)、椎弓根宽度(PW)等指标.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RD、RA、RPD、PIRD、IPD、PH、PW在L1~ L5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上至下RD、RPD、PW、IPD逐渐增大,RA、PH、PSRD逐渐减小;L1、3节段IPD和L1、4节段PW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男性大于女性.结论:磁共振PROSET成像能无创、准确、全面提供活体腰神经根及其毗邻结构的形态学特点.

  • 原发性卵黄囊瘤的超声表现

    作者:骆洪浩;赵海娜;彭玉兰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黄囊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卵黄囊瘤的病例发生位置、生长方式,以及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睾丸局限性病灶11例,其中9例边界清楚,11例形态规则,8例有包膜,5例为囊实回声,2例呈低回声,4例为等回声,1例有钙化,11例血供丰富;睾丸弥漫性病灶5例,均看不到明显的肿块,4例为囊实回声,1例为等回声,2例可见钙化,5例血供丰富.腹部病灶共10例,8例表现为清楚的边界,6例表现为不规则的分叶状肿块,4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6例为囊实混合回声,2例表现为高回声,1例表现为低回声,1例表现为等回声,1例有粗大钙化,10例血供较丰富.结论:睾丸卵黄囊瘤患者年龄多在2岁以下,睾丸边界清楚的局限性肿块,部分内可见小灶性液性无回声区,血供丰富,腹部的囊实性团块,患者年龄<18岁,实性成分内血供较丰富,液性无回声区分布不均且不规则,无钙化,结合血清AFP升高可考虑卵黄囊瘤.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兔脊柱结核模型中的应用

    作者:刘晓晨;贾文霄;王红;王云玲;马景旭;周璇;王皓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兔脊柱结核病模型中的特征表现、ADC值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40只,行左侧腹膜外入路手术方式建立兔脊柱结核动物模型,在手术后4周、8周分别采用常规MRI扫描及MRI-DWI扫描,观察MR表现,分析并测量病变椎体与正常椎体的ADC值及DWI信号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脊柱结核动物模型.脊柱结核动物模型术后第4、8周椎体的DWI出现异常信号,且病变椎体与正常椎体ADC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病变椎体的ADC值高于正常椎体.结论:DWI分析及ADC值的测量对脊柱结核病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信息,且为临床早期诊断结核病提供了指导辅助方法.

  • 不同TE对兔肾磁敏感加权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潘靓;邢伟;陈杰;丁玖乐;张艳文

    目的:探讨不同回波时间(TE)对兔肾二维(2D)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图像信噪比(SNR)的影响,选择适合兔肾SWI实验研究的成像参数.方法:1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行腹部MRI检查,应用TE为7.70ms、9.92ms、12.24ms三组SWI序列采集左肾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分析图像,比较三组SWI图像.结果:15只实验兔中2只实验兔因图像伪影明显予以剔除.TE7.70ms组、TE9.92ms组及TE12.24ms组SWI图像中,左肾实质的信号强度分别为399.41 ±47.63、362.16±48.86、356.21±15.40,三组SWI图像的SNR分别为20.48±2.27、19.12±2.29、16.54±2.36.TE7.70ms组和TE9.92ms组SWI图像的SNR均高于TE12.24ms组(P=0.007,P<0.001),TE7.70ms组与TE9.92ms组SWI图像的SNR之间无显著差异(P=0.140).结论:应用2D SWI进行兔肾SWI实验研究时,选择适宜的TE为9.92ms可以获得理想的图像质量.

  • 碘气吸入双能量CT家兔肺通气佳扫描时相研究

    作者:陈松宽;杨光钊;茅国群;贾玉柱;周煜奇;陆海华;程有根

    目的:探讨家兔碘气吸入双能CT肺通气佳扫描时相.方法:6只实验家兔在麻醉状态下雾化吸入碘海醇与生理盐水按1/2比例混合的碘气,在开始吸入后一段时间内,利用双源CT (DSCT)双能量对家兔肺部行多期扫描,并对经后处理获取的各时相碘图进行主客观评价及量化曲线分析.结果:实验家兔肺通气后肺泡内碘分布总体上较均匀,图像评分均在3分以上.结论:吸入雾化碘气后150s、210s、270s可作为家兔肺通气的佳扫描时相.

  • 迭代重建技术对胸部低剂量CT图像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琼;于红;张丽;刘士远

    目的:评价采用iDose迭代重建技术(IR)对低管电流胸部CT增强扫描图像噪声及其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的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常规剂量(120 kVp,200mAs)和低剂量(120kVp,50mAs)组.对常规剂量组采用FBP进行重建(A组),低剂量组则分别采用FBP(B组)和iDose迭代重建技术(C组)进行重建.记录各组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和有效剂量(ED),按1~3分评价总体图像质量,并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组的有效剂量(ED)较常规剂量组降低74.71%.C组图像噪声较B组小(P<0.001),较B组降低33.39%;且C组的噪声、SNR、CNR与A组差别不大(P>0.05),但与B组的噪声、SNR、CNR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C组总体图像质量与A组无差异(P>0.05);B组总体图像质量与A、C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辐射剂量相同的情况下,迭代重建技术较FBP可以明显提高图像质量.结论:和传统滤波反投影FBP比较,运用迭代重建技术可以明显降低噪声,从而在低管电流胸部CT增强扫描中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 迭代重建技术在256层CT腰椎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

    作者:郑余泽;唐颖;汤伟军;祝瑞江;洪泳;朱全东;杨艳梅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在256层CT腰椎扫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作用.方法:将60例临床要求行腰椎CT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常规参数(120kV、管电流自动调节:平均值为237mAs)、保持管电压/降低管电流(120kV、150mAs)、降低管电压/保持管电流(80kV、300mAs)、降低管电压/降低管电流的(80kV、150mAs)的扫描方法,原始数据分别经FBP(滤波反投影重建)和迭代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划定兴趣区测量图像噪声值,同时由3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图像质量评分,运用CTDIv评估辐射剂量,将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扫描剂量降低时,图像质量下降、噪声增加;但相同扫描剂量两种重建技术比较,应用迭代重建技术能够提高图像质量、降低图像噪声(P<0.05).结论:应用256层CT扫描中降低腰椎扫描剂量具有可操作性,迭代重建技术有助于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通过调整管电流和(或)管电压降低辐射剂量.

  • FFRCT: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测方式

    作者:陆怡菡;曾蒙苏

    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对非创伤性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着较高的准确性,但不能提供病变血管血流动力学信息.在冠脉造影时测定FFR值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狭窄病变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金标准,但FFR因其有创性及费用昂贵,尤其在中国,临床上开展有一定难度.将计算流体动力学应用于传统CCTA而计算FFR值(即FFRCT)现已成为一种新颖的无创性测定狭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检查方式,且已被证实可准确地诊断和排除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本文就FFRCT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 99mTc-膜联蛋白V及99mTc-聚合白蛋白静脉血栓显像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大勇;张文艳;边艳珠;胡玉敬;魏强

    目的:对99mTc-膜联蛋白V(annexin V)及99mTc-聚合白蛋白(MAA)血栓显像做对比研究.方法:23只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实验兔分为Annexin V组(10只)与MAA组(13只).建模术后ld两组分别注射99mTc-annexinV与99mTc-MAA,均于术后15、30、45、60、90、120min显像.图像观察到下腔静脉血栓部位呈放射性浓聚为显像阳性,反之为阴性,计算两组各自的阳性率.显像完毕处死动物,留取血栓标本行HE染色.利用SPSS对两组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Annexin V组10只实验兔,显像均观察到下腔静脉血栓部位呈放射性浓聚影,阳性率100% (10/10);MAA组13只实验兔,8只显像呈阳性,阳性率61.5% (8/1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小于0.05).病理证实两组所有血栓均为新鲜混合血栓.结论:99mTc-annexin V血栓显像优于99mTc-M AA血栓显像,99mTc-annexin V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血栓显像剂应用于临床.

  • MDCT对小儿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骥;朱珍;吴于淳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 (MDCT)及其后处理图像对小儿甲状舌管囊肿(TD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1例小儿甲状舌骨囊肿的临床资料和MDCT的表现,将MDCT的表现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51例TDC中50例为单个病变,50例中35例位于舌骨下方水平,另15例位于舌骨水平.51例中仅1例存在2个病灶(1个囊肿位于舌骨水平,另1个囊肿位于舌骨上方水平处).51例病例的52个囊肿位于颈前正中者31例,偏左侧者11例,偏右侧者10例.50例单个病灶的病例囊肿呈低密度44例,等密度6例.存在2个病灶的1例病例,舌骨水平的囊肿呈低密度,舌骨上的囊肿呈等密度.51例中仅1例囊肿的下壁见点状钙化.51例均行增强CT检查,51例囊内容物均无强化,28例囊壁光整,增强后无强化,内未见明显的分隔;另23例囊壁毛糙,有强化,其中15例囊肿内见不规则分隔,分隔有强化.结论:MDCT的重建图像可准确显示TDC的空间位置,MDCT对小儿TDC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双能CT血管造影评价

    作者:李晓明;虞崚崴;李惠民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血管造影对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已确诊断或怀疑PAOD患者行双能CT血管造影检查,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进行评估,以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评价DE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结果:45例PAOD患者总计285段动脉同时接受DECT血管造影及DSA评估,90.2%(257/285)动脉节段在DE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为优,DSA显示41.1%(117/285)动脉节段狭窄程度≥50%.包括钙斑时DE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80.7%、91.5%、86.8%,87.2%和87.1%.去除钙斑后DE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管腔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4.2%、96.3%、94.1%,89.8%和91.4%.结论:DECT血管造影能够去除骨骼及下肢动脉管壁钙化斑块,有助于钙化斑块附着处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评估,可作为PAOD介入治疗前的常规筛查.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