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hinese Computed Medical Imaging 중국의학계산기성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41
  • 国内刊号: 31-170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沈天真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MRI筛选

    作者:张俊海;刘晓霞;熊海芮;姚振威;周茜;李浩雄;唐颖

    目的:探讨通过术前MRI扫描筛选适合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治疗(MRgFUS)的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方法:复习文献,回顾性分析完成MRgFUS治疗的30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的MRI图像和临床资料.结果:MRgFUS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受到肌瘤种类、位置,与盆腔邻近结构的关系、局部病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结论:术前盆腔MRI扫描筛选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对于MRgFUS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 磁共振检查在宫角妊娠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徐嘉璐;孙明华;朱家樑;黄群英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宫角妊娠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5例磁共振诊断为宫角妊娠的患者的磁共振图像表现,观察妊娠囊的部位、大小、形态,在各个序列中的影像学表现.74例病例经官腔镜或开腹手术,评估术前磁共振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另1例足月顺产一活婴.结果:75例患者中术前MR正确诊断宫角妊娠72例,病理符合率为96% (72/75).2例病理为滋养细胞疾病,1例顺产一足月活婴,另有20例富角合并间质部妊娠.结论:磁共振检查可以早期、无创、快速诊断富角妊娠,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准化ADC评估宫颈癌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

    作者:杨蔚;强金伟;田海萍;陈兵;王爱军

    目的:探讨标准化ADC (nADC)在鉴别宫颈癌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65例经病理确诊的富颈癌患者治疗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获取肿瘤ADC值.选取患者尿液和臀大肌作为参照物,计算nADC(肿瘤ADC值/参照物ADC值).结果:宫颈鳞癌组的ADC值、nADC(尿液)、nADC(臀大肌)明显低于腺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DC值、nADC(尿液)、nADC(臀大肌)和细胞密度在宫颈鳞癌不同分化组中有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001,<0.001,<0.001和0.004).在鉴别宫颈鳞癌与腺癌、鳞癌的分化程度时,nADC(臀大肌)的诊断效能高.nADC(臀大肌)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好,相关系数r为-0.785.结论:nADC能够鉴别宫颈癌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并且优于肿瘤ADC值.

  • 卵巢卵泡膜瘤-纤维瘤的磁共振T2WI信号特点及强化表现分析

    作者:谷红玉;邓小毅;张盛箭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瘤-纤维瘤的T2WI信号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29个卵巢卵泡膜瘤-纤维瘤的MRI表现.结果:26例29个卵泡膜瘤-纤维瘤中,卵泡膜纤维瘤19个,纤维卵泡膜细胞瘤6个,卵泡膜细胞瘤4个.与肌肉信号对比,所有肿瘤T1WI呈等信号,卵泡膜纤维瘤T2WI呈低信号9个,等信号3个,等低信号2个,稍高信号4个,高低混杂信号1个,3例小囊变,1例大囊变.纤维卵泡膜细胞瘤T2WI呈低信号3个,等信号1个,等低信号2个,2例大囊变,1例小囊变,1例伴有腹水.卵泡膜细胞瘤T2WI呈稍高信号1个,高信号3个,2例伴有腹水.所有肿瘤增强后24例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结论:T2WI信号特点结合少血供的强化特点对卵泡膜瘤-纤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定性诊断价值,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 单源双能CT平扫能谱综合分析对卵巢囊腺瘤和非卵巢囊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李烨;刘爱连;田士峰;刘静红;孙美玉;刘义军

    目的:探讨单源双能CT综合分析病变囊液对卵巢囊腺瘤和非囊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7年4月间,于我院行能谱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囊肿瘤患者61例共66个病灶.A组卵巢囊腺瘤共31个病灶;B组非卵巢囊腺瘤共35个病灶:卵巢交界性囊腺瘤11个,卵巢囊腺癌24个.应用GSI综合分析平台,分别测量和计算各病变大囊腔囊液的常规混合能量CT值、不同单能量keV (40 ~ 140keV)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K)、有效原子序数、钙(水)浓度、脂(水)浓度浓度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卵巢囊腺瘤与非卵巢囊腺瘤间比较,使用ROC曲线评估以上数据的诊断价值.结果:在40 ~ 60keV单能量的CT值A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70 ~ 140keV、脂(水)浓度值A低于B组,斜率、Effective-Z值以及钙(水)A组高于B组,诊断卵巢囊腺瘤的AUC分别为0.681、0.706、0.715、0.720、0.723、0.726、0.727、0.730、0.775、0.772、0.771、0.777.其中脂(水)值的诊断效能高,≥-146.40g/L时,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77.4%.结论:单能量keV (70~ 140keV) CT值、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钙(水)浓度、脂(水)浓度值为卵巢囊腺瘤与非卵巢囊腺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信息.

  • 视神经脊髓炎视放射损伤与视力损伤相关性的DTI研究

    作者:张小辉;李咏梅;曾春;王静杰;杜思霖

    目的:探讨DTI技术在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RNMO)患者视力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其病理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视力损伤的RNMO患者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各20例行DTI检查,并分别测量其视放射区的FA及MD值,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患者进行评分.应用SPSS19.0配对t检验及两样本t检验分别分析RNMO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组内及组间两侧视放射的FA及MD值,以及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健康对照组及RNMO患者组组内双侧视放射FA值(t=-0.40,P=0.70;t=0.63,P=0.54)及MD值(t=-0.72,P=0.48;t=0.17,P=0.87)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RNMO患者左右两侧视放射FA值(t=-6.96,P=0.00;t=-8.19,P=0.00)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MD值(t=5.41,P=0.00;t=5.91,P=0.00)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②双侧视放射FA值(r=-0.37,P=0.05)和MD值(r=-0.37,P=0.05)与EDSS评分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JP≥0.05).结论:DTI作为一种无创定量测量白质纤维束的MRI检查方法,有助于RNMO患者视力损伤的早期诊断,并为RNMO患者视力损害的病理改变提供影像学帮助.

  • CTA原图像对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敏;许倩;吴琛;杨晓莹;稽昀;徐凯

    目的:探讨CTA原图像及其他影像、临床资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66名急性脑梗死病例,通过分析CTA原图像上低密度程度(△HU)、FLAIR上信号强度差值、大梗死灶面积、ADC降低程度、rADC以及各项相关临床指标来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结果:166例患者中,男性108名,女性58名,平均63.9±10.3岁.出血性转化30例(18%),其中出血性脑梗死(HI) 21例,脑实质出血(PT)9例.HT组与无HT组相比,△HU(P=0.015)、HDL (P=0.005)、LDL(P=0.026)与大梗死面积(P=0.001)具有预测价值.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低水平的HDL、LDL与较大的△HU值及梗死灶可以及早发现可能的HT,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状况.

  • 影像组学特征对肺部10mm以下纯磨玻璃结节侵袭性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亚丽;朱慧媛;毛海霞;杨洋;江森;孙希文

    目的:探讨10mm以下pGGN肺腺癌影像组学特征与病理侵袭性之间的关系及分类器模型对此类病变侵袭性的预测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2例10mm以下pGGN肺腺癌患者的术前CT图像.提取术前CT图像上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信息增益算法选择特征,根据所选特征建立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逻辑回归分类器模型并绘制ROC曲线.与传统图像分析方法测量的病灶大小及平均CT值的ROC曲线进行比较.结果:从每一个容积感兴趣区提取93个影像组学特征,经Mann-Whitney U检验筛选及信息增益算法过滤后共选择48个影像组学特征.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和逻辑回归分类器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22、0.848和0.874.病灶大小和平均CT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726和0.786.结论:影像组学特征可以反映10mm以下pGGN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之间的差异,基于影像组学特征的分类器模型可以提高pGGN病理侵袭性的术前预测准确性.

  • 256层螺旋CT心脏双期扫描诊断左房耳血栓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又洁;王明超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心脏双期扫描诊断左房耳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36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2 ~ 66岁(平均48.6±9.3岁).所有患者入选前瞻性试验:先行CT心脏双期扫描、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确诊血栓.第一期心脏CT扫描采取智能跟踪法确定延迟时间;第二期心脏CT扫描确定85s为延迟时间;以TEE为金标准确诊两期CT发现的左房耳血栓.结果:第一期CT扫描发现左房耳低密度充盈缺损5例(5/36,13.9%),第二期CT扫描仍呈现充盈缺损,诊断左房耳血栓3例(3/5,60%)(其中2例后经TEE确诊为血栓,1例为烟雾样回声即血栓前状态),2例(2/5,40%)为假的充盈缺损(后经TEE确诊为烟雾样回声即血栓前状态).TEE确诊2例(5.6%,2/36)为真实血栓,3例(8.3%,3/36)为烟雾样回声、判定为血栓前状态.以TEE诊断血栓为金标准,计算得出:第一期CT扫描诊断左房耳血栓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1.2%,阳性预测值40%,阴性预测值为100%;第二期CT扫描诊断左房耳血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7.1%、66.7%、100%;Kappa系数0.898(第二期CT)>Kappa系数0.739(第一期CT),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心脏双期扫描均能发现左房耳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经第二期CT扫描诊断血栓的阳性预测值明显提升,且第二期CT诊断血栓与TEE一致性高于第一期CT,故多层螺旋CT心脏双期扫描方法诊断左房耳血栓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小儿睾丸肿瘤的超声诊断

    作者:贺宇凡;尚宁;肖祎炜;刘艳芳

    目的:了解小儿睾丸肿瘤的临床和超声图像特征,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 2016年12月期间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0例小儿睾丸肿瘤,了解各种睾丸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本组病例中畸胎瘤(12例),发病率高,其次为卵黄囊(5例),右侧睾丸畸胎瘤随诊2年后多次复发左侧睾丸卵黄囊瘤(1例),其余2例分别为副中肾管囊肿(1例)、蔓状血管瘤(1例);AFP与睾丸肿瘤的复发具有一定相关性;男性患儿下腹部肿物,应注意隐睾肿瘤的可能.结论:超声有助于小儿睾丸肿物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脉冲组织多普勒参数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右心室功能

    作者:马秀丽;牛昊;靳忠民

    目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参数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右心室功能.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检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1例轻度肥厚组、14例重度肥厚组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右心室功能,得出常规二维超声测值及组织多普勒参数值,包括等容收缩期加速度(IVA)、等容收缩期峰值流速(IVV)、收缩期峰值流速(Sa)、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a)、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a)、E/Ea及Tei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间常规二维超声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肥厚组和轻度肥厚组的右心室脉冲组织多普勒参数中,Aa、E/Ea、IVRT、IVST、IVA及Tei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重度肥厚组与轻度肥厚组比较E/Ea、IVST、IVA及Tei指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及IVV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冲组织多普勒等容收缩期参数可早期无创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 MRI评价肾纤维化形态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田小娟;邢伟;陈杰;张京刚;查婷婷;林英楠

    目的:建立肾纤维化兔模型,结合病理改变研究T2WI评价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肾纤维化兔模型的形态学变化.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手术组(n=32)和假手术组(n=8),手术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分别于建模前及建模后的2、4、6、8周行冠状位及轴位T2WI扫描,完成扫描后处死取左肾行病理学检查.选取轴位T2WI肾门大层面测量肾皮质面积A1 (cm2)、肾实质面积A2 (cm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建模前后各时间点的A1值及A2值.结果: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A1值于建模后2周明显升高,于4~8周逐渐减小(P<0.05),A2值于建模后2~8周逐渐减小(P<0.05).病理显示随着梗阻时间延长手术组兔肾小管于建模后2周明显扩张,伴上皮细胞肿胀变性,4~8周肾小管逐渐萎缩、消失;肾间质于建模后增宽、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逐渐形成.肾皮质于建模后2周明显增厚,第4~8周逐渐变薄.结论:单侧输尿管梗阻可成功建立肾纤维化兔模型,MRI T2WI能准确地反映肾纤维化的形态学变化,为临床观察和诊断提供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头颅柔性线圈与硬质线圈成像质量的比较研究

    作者:谭文莉;詹松华;康英杰;张成;陈义磊;马文;李一婧;沈卫东;王洋;玄倩倩

    目的:通过与头颅16通道(HNC16)、24通道硬质线圈(HC24)比较,确定头颅14通道柔性磁共振线圈(AHC14)的成像效果.方法:首先对三个线圈进行物理测试,之后招募1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同一磁共振仪、同一成像序列,先后采用AHC14、HC24、HNC16进行头颅成像,成像序列包括横断位T1WI、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及计算图像信噪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T1WI、T2WI图像中,AHC14线圈图像信噪比高于HC24线圈、HNC16线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WI图像中,AHC14、HC24线圈图像信噪比相仿,均高于HNC16线圈.在图像的主观评分方面,T2WI、DWI图像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HC14柔性线圈可获得与HC24硬质线圈相同的图像质量,可进行临床常规头颅磁共振检查.

  •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效果评价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韩晓红;张清波;李丹明

    目的:前瞻性探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PET/CT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放化疗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49名中晚期NSCLC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单纯化疗(chemotherapy,CT)组和同步放化疗(CCRT)组,在治疗前,治疗第3~4周行PET/CT检查,以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变化率(△SUVmax%) 25%为标准分为两个亚组,随访18个月后进行生存曲线分析,并分析两组患者PFS和OS的临床预后因素.结果:两组治疗中鳞癌原发病灶和阳性淋巴结的SUVmax.MTV均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腺癌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单纯CT组,两个亚组OS和PFS没有差异(P=0.597和0.602);对于CCRT组,两个亚组OS和PFS有明显差异(P=0.034和0.047).多因素分析表明:对于CT组,1.5年的OS率88.0%,PFS率为76%,年龄、性别、分期,病理类型,治疗前和中原发病灶及肿大淋巴结的SUV.MTV均与预后无关(P>0.05);对于CCRT组,1.5年的OS率91.7%,PFS率为79.2%,除治疗期间的阳性淋巴结SUVmax外(P<0.05),余临床因素均与预后无关.结论:行CCRT后的NSCLC患者中△SUVmax%达25%以上者预示有较好的PFS的治疗效果,而CT组没有影响,临床因素及各期SUVmax均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 导管取栓术与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作者:纪昌学;鞠帅;张飚

    目的:对比Forgarty导管取栓术和导管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26例接受Forgarty导管取栓术(取栓组),32例接受吸栓术(吸栓组).两组术后均给置管溶栓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58例患肢均恢复血流,保肢率96.5% (56/58),围术期无死亡.两组患者术后踝-肱指数(ABI)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8~ 24个月,平均17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rgarty导管取栓术和血栓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临床疗效相似.血栓吸栓术有更安全、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SWI、DWI联合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应用研究

    作者:周东晓;彭刚;张宁;黄丙仓

    目的:对比磁共振常规检查序列(T1WI、T2WI、P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图像质量,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在颈动脉斑块出血、早期炎症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①40例经超声诊断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先后使用磁共振进行磁共振常规检查技术(T1WI、T2WI、P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轴位扫描;②5种序列图像分别由两位副高级影像诊断医师对每幅图像质量情况进行技术评分,对具有诊断价值的图像进行评估;③判断有无颈动脉斑块出血或早期炎症.结果:①40例患者中,5个序列图像质量均具有诊断价值的有35例患者,其中T1WI、T2WI、PDWI、SWI、DWI组中,图像质量为3分以上者分别占90.0%、91.3%、92.5%、87.5%、88.8%,并且两位诊断医师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均>0.80,5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磁共振常规检查序列及SWI、DWI分别诊断斑块出血例数分别为8、17、9例.三种检查技术相互比较,SWI与磁共振常规序列及DWI检测斑块出血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磁共振常规检查序列及DWI分别诊断斑块早期炎症例数分别为4、1 1例,两种检查技术相互比较,DWI与磁共振常规序列检测斑块早期炎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SWI显示颈动脉斑块出血优于常规序列和DWI,DWI与常规序列基本一致.②DWI显示颈动脉斑块早期炎症优于磁共振常规检查序列.③三种序列结合,能够更好地发现颈动脉斑块出血及早期炎症情况,判断斑块易损性,预警脑卒中.

  • 脑默认模式网络显示临床慢性疼痛程度变化的研究

    作者:邹燕;王松伟;李霁;汤伟军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脑默认网络(DMN)作为神经影像标志物在慢性疼痛中的应用.疼痛是否和如何影响DMN,以及该DMN连接性变化与疼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fMRI)技术对17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cnLBP)在治疗前后,以及17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扫描.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估,fMRI的数据采用独立成份分析法来提取DMN,并计算功能连接性变化与疼痛程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nLBP患者比较健康受试者,可见DMN连接性的降低(顶下小叶,后扣带皮质和楔前叶等).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减少呈现DMN功能连接性增加.结论:DMN作为一个影像标志物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方法评价临床自发性慢性疼痛.

  • CDT序列在肝脏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豪;何颖;孙伟;陈世伟;陈财忠

    目的:探讨CDT序列在肝脏动脉期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经CT或超声检查提示肝脏占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分为常规增强Vibe扫描组和CDT序列增强扫描组,每组患者各60例,测定所得到的肝多动脉期图像的病灶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CNR、SNR情况并分析.结果:两种扫描方法的SNR、CNR值进行比较,Vibe扫描组和CDT组的SNR值分别是440.3±80.5和398.2±72.6;两组的CNR值分别是98.6±36.5和87.4±28.8.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序列肝脏动态增强扫描的肝动脉期可以得到更多病灶信息,值得应用推广.

  • 弥散加权成像对判定原发性骨肉瘤恶性程度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莹;任翠萍;张岚;朱海云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信号及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评判原发性骨肉瘤恶性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对49例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依次行DWI检查.弥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选用0、400、800、1000、1500s/mm2,经后处理得到相应的ADC图,选择感兴趣区测量并计算平均ADC值.分析骨肉瘤的平均ADC值,使用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的方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高、低度恶性骨肉瘤鉴别诊断的阈值及灵敏度和特异度.统计分析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b值下高度恶性骨肉瘤的平均ADC值均低于低度恶性骨肉瘤,高、低度恶性骨肉瘤的ADC值随着b值的升高而降低.取b=400、800、1000s/mm2时,高、低度恶性骨肉瘤的平均ADC值做统计分析可得Z值和P值分别为-2.493、-2.247、-2.287和0.012、0.028、0.021 (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b值下高、低度恶性骨肉瘤的鉴别阈值分别为1.018×10-3mm2/s、1.089×10-3mm2/s、1.201×10-3mm2/s和0.957×10-3mm2/s,敏感度分别为65.2%、64.8%、66.3%、55.9%,特异度分别为77.2%、64.8%、64.1%、62.8%.结论:DWI图像信号及平均ADC值可用来评价原发性骨肉瘤的恶性程度.

  • 腰骶丛MRI形态学成像在诊断CIDP患者中的价值

    作者:李冲;杨杨;朱恂;赵彦胤;刘含秋

    目的:探索CIDP患者MRI的腰骶丛神经形态学变化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3.0T MR对16名CIDP患者及2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腰骶椎常规MRI扫描,以及FS 3D MERGE、STIR序列扫描.通过腰骶丛神经冠状位MIP图像,分别测量腰4~骶2双侧神经的直径.健康对照组及CIDP组所测神经根粗细值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ROC曲线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L4神经根直径4.07±0.70mm,L5神经根直径4.6±0.88mm,S1神经根直径4.35±0.50mm.CIDP组L4神经根直径5.06±1.38mm,L5神经根直径6.1±1.02mm,S1神经根直径5.58±1.40mm.两组L4、L5及S1神经根直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临界值为4.47mm,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8.3%和81.0%.结论:MRI腰骶丛神经根成像对CIDP患者神经根形态学改变具有诊断意义,4.47mm可以作为诊断CIDP患者腰骶丛神经增粗的临界值.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