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hinese Computed Medical Imaging 중국의학계산기성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41
  • 国内刊号: 31-170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沈天真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左后东;张小明;唐伟;肖波;陈佳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个月~68岁,平均19.4岁.7例行CT检查纳入研究,其中6例有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行MRI检查;24例行超声检查.结果:CT上病灶均为囊性病变,密度均匀,边界较清楚,壁薄.2例病灶呈单房,5例病灶内可见分隔并形成多房,增强扫描囊壁及部分分隔强化,囊内未见强化.MRI上病变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病变信号不均匀,边界欠清楚,其内见分隔.超声声像图上病灶均为囊实性低回声或无回声肿块影,其中10例病变回声不均质,14例探及条形分隔反射,其中3例分隔为蜂窝状、网状,3例边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探及囊内及分隔内血流7例.手术病理显示病变全部为囊性,可看到扩张的淋巴管,有些病灶内可见血管,并见一些纤维组织及脂肪组织成分.结论:淋巴管瘤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囊性,薄壁肿块,密度较均匀,边界较清楚;病理与影像一致性好.

    关键词: 淋巴管瘤 影像 病理
  • 苗勒管囊肿的影像学诊断——MRI、CT和超声的对照研究

    作者:潘国军;乔建兰;姚振威;何慧瑾

    目的:探讨苗勒管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认识.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苗勒管囊肿6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CT和MRI表现.结果:6例苗勒管囊肿在直肠腔内超声表现为前列腺上部、尿道后侧近中线处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无回声的囊状占位,CT平扫表现为双侧精囊腺之间的椭圆形囊性低密度灶,MRI上所有病灶均表现为前列腺中线部位、精阜水平上方水滴状囊性占位,5例呈长T1长T2信号灶,在各个扫描序列上其信号与尿液相似,1例因囊液含较多蛋白质成分,T1WI呈稍高信号.结论:根据超声、CT和MRI的表现和发病部位特点,可以在术前对苗勒管囊肿做出正确诊断.MRI较超声、CT能提供更精确的信息,在本病的影像诊断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 胰周脏器恶性肿瘤时胰腺的多层CT灌注成像研究

    作者:张喜荣;黄小华;董国礼;张小明;敬宗林;郭静

    目的:通过对正常胰腺与合并胰周脏器恶性肿瘤时胰腺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比分析,评价合并胰周脏器恶性肿瘤时胰腺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胰周脏器恶性肿瘤未累及胰腺者44例列为研究组(B组),无明显上腹部病变者26例列为对照组(A组).选择胰腺的正中层面行CT灌注,采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螺旋CT,120kV,200mA,1.0s/r,采集层厚2mm×4,间隔1s,于肘前静脉团注对比剂50ml,6ml/s,延迟6s,数据采集45s.扫描后的影像数据传输到Vitrea 2.0后处理工作站,采用进行A、B两组胰腺灌注参数三点测量,其平均值视为后灌注参数值,并行t检查.结果:A、B两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的测量值分别为:(168.53±103.15)ml·100g-1·min-1,(54.00±22.15)ml·100g-1,(196.38±133.18)ml·100g-1·min-1,(365.31±130.98)0.1s和(130.03±66.58)ml·100g-1·min-1,(48.15±24.52)ml·100g-1,(259.89±206.66)ml·100g-1·min-1,(389.26±207.63)0.1s.两组参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正常组与合并胰周脏器恶性肿瘤组胰腺的血供差异不明显.结论:胰周脏器发生恶性肿瘤并不影响胰腺实质的血流灌注.

  • 小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值在低级别胶质瘤与反应性胶质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胡步宏;贾中正;耿道颖

    目的:探讨低级别胶质瘤与反应性胶质增生中小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值(rADCmi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病理证实的低级别胶质瘤(WHO Ⅱ级)58例与反应性胶质增生11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常规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测量病变的rADCmin值并比较其在两种病理状态中的差异,计算用rADCmin诊断低级别胶质瘤的临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低级别胶质瘤的平均rADCmin(1.465±0.357)大于反应性胶质增生的1.062±0.12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rADCmin=1.193时,敏感性为82.8%,特异性为100%.结论:rADCmin在低级别胶质瘤与反应性胶质增生的鉴别诊断中能够提供诊断价值.

  • 糖尿病患者颅颈部动脉狭窄与缺血性卒中的MRA评价

    作者:万仞;李梅;李明华;包玉倩

    目的:应用MRA评价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相关性,了解症状性糖尿病患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布情况及狭窄程度.方法:176例无症状糖尿病患者、148例有症状糖尿病患者和144例有症状无糖尿病患者接受了头颅MRI、头颅3D TOF MRA和颈部CE MRA检查.比较各组间狭窄血管数和狭窄程度,并对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有症状糖尿病患者脑实质以腔隙性脑梗死和缺血灶多见,颅内、颅外血管狭窄的检出率大,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之间的血管狭窄程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有症状的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明显.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和C反应蛋白(CRP)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症状性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高发病率和病变的严重程度表明糖尿病是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有必要应用MRA来全面评估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状态.

  •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脑梗死后早期皮质脊髓束Waller变性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方珉;谢瑞满;周林江;李克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后早期皮质脊髓束(CST)Waller变性与神经运动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起病至DTI检查时间在14d内的单侧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16例纳入研究,按间隔时间分为两组:组一,间隔3~7d;组二,间隔8~14d.通过放置感兴趣区(ROI)的方式获得CST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MD)值,并计算出rFA和rMD.所有患者于DTI检查前2h及发病后3个月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HSS)、运动功能指数(MI)和修正的Rankin评分(mRS).结果:与健侧相比,病侧CST在第1周未见有明显的FA值与MD值的改变(t=-1.759,P=0.12;t=-1.475,P=0.18),而第2周FA值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t=-3.725,P=0.007),但MD值变化不明显(t=-1.891,P=0.10).脑梗死第2周的rFA与DTI检查时的NIHSS和MI无相关性,而与梗死后3个月的NIHSS和mRS呈负相关(r=-0.756,P=0.030;r=-0.741,P=0.035),与MI呈正相关(r=0.731,P=0.040).结论:脑梗死第2周CST的FA值变化有助于预测梗死3个月后运动功能受损的恢复情况.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动态增强MRI半定量

    作者:尹波;刘莉;邹丽萍;耿道颖

    目的:用动态增强MRI半定量法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新辅助化疗的26例乳腺癌患者(女性,平均55.2岁)纳入研究,化疗前后采用同一方案进行乳腺动态MRI增强扫描,使用1.5T超导M RI成像仪、3D FSE序列(TR/TE:5.4ms/2.8ms;FOV:34cm;层厚:3mm;间隔:0mm),速度3ml/s团注钆喷葡胺0.2mmol/kg;在工作站上完成血流半定量测定,并对化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化疗前早期强化参数Efirst、Vfirst、Ee和Ve的均值大于化疗后的残留病灶(P<0.05),化疗前Emax、Vmax和Slopemax的均值大于化疗后残留病灶的均值,化疗前Tmax均值小于化疗后均值(P<0.05),化疗前Ewash和Vwash值高于化疗后的残留病灶(P<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动态增强MRI半定量研究显示残留病变血流动力学明显下降,血流速率显著减小.

  •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

    作者:马骥;王嵩;王夕富;马国俊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方法:5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纳入研究,全部病例进行MRI检查,包括T1WI、T2WI压脂平扫和动态增强3D T1WI压脂扫描;2位资深放射科医生共同分析其MRI表现并进行分型.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可分为炎症型、脓肿型和混合型;炎症型13例(25.5%),病灶局限在乳晕周围(11/13),斑片样或结节样,T1WI呈等低信号(8/13)或等高信号(5/13),压脂T2WI呈高信号(9/13)、高等信号(3/13)或等信号(1/13),增强后不均匀强化(11/13)或结节样均匀强化(2/13);脓肿型34例(66.7%),多数多发(32/34),似卷发样或蜂窝状,境界模糊不清,少数单发(2/34),结节或囊状,T1WI呈等、低信号(30/34)或等高信号(4/34),压脂T2WI呈高等信号(29/34)、高低信号(4/34)或等信号(1/34),增强后脓肿壁呈环状强化;混合型4例(7.8%),脓肿伴细管状低信号的窦道瘘管.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诸静其;郝楠馨;张蕾;宋树良;赵江民;周国兴;汪波;王轶彬;潘海虹

    目的:回顾性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TA和CE-MRA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32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定性诊断依据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椎动脉反流并结合临床表现,均为单侧盗血.全部病例有完整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14例完成CTA检查,其余18例完成CE-MRA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数据.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椎动脉反流中,24例为患侧椎动脉收缩期反流,8例为患侧椎动脉全心动周期反流,超声显示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近端困难,所有病例均未明确盗血病因.CTA显示13例(13/14)锁骨下动脉近端中-重度狭窄,1例动脉变异.CE-MRA显示全部18例患侧锁骨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其中1例为大动脉炎所致广泛性动脉狭窄,1例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但确定病因困难,CTA或CE-MRA均可以可靠确定病因,两者联合可以更加全面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 腰骶段游离髓核磁共振成像

    作者:Cherukula Madhavi Reddy;陆紫微;谢道海

    目的:分析游离髓核MRI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手术证实的40例腰骶段游离髓核病例纳入研究,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26~74岁,平均48岁.采用美国Marconi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和表面线圈,矢状面常规行FSE T1WI及T2WI或STIR,横断面行T2WI扫描;其中10例同时进行增强T1WI扫描.分析游离髓核的游走方向、形态、信号特点,源椎间盘的信号、高度改变等.结果:40例游离髓核大多呈不规则的、拉长的形态,少数呈圆形;游离髓核向上游走13例,向下游走24例,位于源椎间盘后方3例;仅1例位于硬膜囊后方.AES分区:左隔区22例,右隔区14例,左右隔区4例;其中29例对中线隔有压迫,11例对中线隔无压迫,所有病例对后纵韧带均有压迫;4例两侧神经根受到压迫,2例未见明显压迫,14例右侧神经根受压迫,20例左侧神经根受压迫;10例增强扫描显示4例未见明显强化,6例病灶周边呈环形强化.结论:MRI能清晰显示各种游离髓核,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 MR选择性激励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神经根显示中的价值

    作者:王红;王云玲;马景旭;邓佳敏

    目的:探讨MR选择性激励技术(PROSET)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显示神经根的应用价值.方法:正常志愿者1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7例,进行常规扫描和PROSET冠状面腰骶部神经根成像,所有图像均经3D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观察脊神经根形态、走行及与突出椎间盘的关系.结果:15例志愿者PROSET成像均清楚显示硬膜囊、硬脊膜鞘外形及脊神经根、神经节和部分节后段的走行.47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PROSET成像全部清楚显示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压迫及其程度.结论:PROSET序列对显示腰骶神经根解剖具有独特优势,可以为腰椎间盘突出时神经根受压情况的诊断提供依据.

  • 软组织病变的3.0T磁共振成像诊断

    作者:刘鹏飞;朱凯;由长城;黄婷婷;李露露

    目的:探讨软组织病变的3.0T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38例软组织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包括男19例、女19例,年龄11~81岁,应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影像诊断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良性病变23例,恶性病变15例,MRI成像诊断良性或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91.3%和80%;组织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3%和53.3%.结论:3.0T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病变定性诊断符合率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有力的影像学依据.

  • 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磁共振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沈浮;陆勇;丁晓毅;杜联军;陈克敏

    目的:对照研究骨关节炎(OA)中软骨磁共振(MRI)表现与主要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探讨常见的OA临床症状与MRI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征集40~70周岁确诊的OA病例56例,采用以下序列行软骨MR成像:①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FSE T2WI);②三维脂肪抑制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SPGR)及大信号强度重建(MIP);③脂肪抑制质子加权序列(FS-PD).分别比较软骨缺损状况和软骨下骨质水肿情况,并将磁共振表现与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A患者膝关节软骨缺损平均Noyes IIIA级以上,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软骨缺损及软骨下骨质异常;软骨下骨质水肿与膝关节疼痛部位相关,但软骨缺损与疼痛部位无相关性.结论:MRI可见的软骨下骨质异常与关节疼痛部位相关,软骨缺损不影响OA症状的表达.

  • 乳腺数字化X线摄影的医用专业显示器应用研究

    作者:胡晓欣;吴斌;谭红娜;唐峰;钱敏;郑晓静;彭卫军;顾雅佳

    目的:通过对乳腺病变影像学特征的显示率比较,评价医用专业显示器的应用价值.方法:按序抽取接受数字化乳腺摄影的500名患者影像资料,分别传入我院PACS中配置医用专业显示器的工作站和另一配置普通显示器的工作站.分别就显示器的性能参数及乳腺病变影像学特征的显示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医用专业显示器在亮度、分辨率、灰阶、像素上都优于普通显示器,在乳腺病变征象显示率方面,医用专业显示器显示肿块(24.2%)、微小钙化(56.8%)和不对称致密影(21.8%)均优于普通显示器(分别为18.6%,P=0.037;11.2%,P=0.000;14%,P=0.000).结论:医用专业显示器具有高分辨率、高清晰度、均匀亮度及细致灰阶,对乳腺肿块、微小钙化、不对称致密影的显示均优于普通显示器,有利于软阅读模式下的乳腺影像诊断.

  • 颅脑CT灌注研究进展

    作者:王斌

    颅脑CT灌注成像原理为经静脉团注对比剂,对比剂首次通过受检组织的过程中对选定层面进行快速扫描,得到反映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的参数及图像.通过对参数及图像的分析,找出不同疾病的脑组织血流灌注特点,为颅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预测及疗效评价提供帮助.

  • 关节盂唇损伤的影像学评估

    作者:辛鸿婕

    人体内关节盂唇主要存在于肩关节和髋关节,这两个部位的盂唇在各方面均有极大的相似性,它们均由纤维软骨构成,呈吸盘样包绕骨性关节盂边缘,起到增大球窝关节包绕面积、缓解关节面应力以及稳定关节的作用.盂唇损伤主要包括磨损、撕裂以及移位,是引起关节疼痛、不稳及退变的重要因素.盂唇损伤的正确诊断对指导其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阐述目前诊断盂唇损伤的各种影像学方法及相关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参考.

  • 基于体表定位的PET/CT/MRI"二机三维"图像融合的数字化对照

    作者:彭鳒侨;卢永辉;李颖;李新春;朱巧洪;刘襄平;成功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体表定位的二维图像配准方法,逐一实现PET、MRI和CT异机图像之间的精确三维融合.方法:输入PET/CT/MRI原始数据后采用数字化格式转换,设计"9点3面"立体定位法进行配准,在实时工作站Mimics按照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通过讯号叠加技术完成图像融合.结果:以肺癌患者的头、胸、膝为实例交叉试验CT+MRI、PET+MRI和PET+CT立体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分辨软、硬组织病变性质和位置的清晰互补影像.结论:这种先进的数字化融合算法对提高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意义,虽然异机融合工序目前尚未像PET+CT的同机融合那样完全成熟,但这一实验将为医学成像厂家进一步研制CT+MRI或PET+MRI同机融合设备提供经验借鉴.

  • 小儿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作者:徐燕清;乔中伟;李国平;施莺燕

    目的:分析小儿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的影像学特征,并探讨X线平片、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小儿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患者47例,分析骨转移在X线平片、CT和MRI上的特征,并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89.2%位于长管状骨、骨盆、头颅和脊柱.形态上包括溶骨型(71.4%)、混合型(28.6%)和单纯成骨型.X线和CT表现为虫蚀样、不规则、极小透光区,部分伴有硬化边缘或骨膜反应.CT在头颅、骨盆、椎体等部位显示更细微、更广泛的病变.MRI骨髓侵犯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MRI发现髓内转移的时间早于CT和X线,显示病变范围更大.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的基本影像学方法,为观察长骨转移佳方法;CT利于显示骨结构重叠较多部位的病变和细节;MRI早期发现髓内、椎管内转移.

  • 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的静息态fMRI研究

    作者:孙军;刘含秋;孙华平;张俊海;冯晓源;郭琴;施慎逊

    目的:应用低频波幅(ALFF)技术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静息态脑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对1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抗抑郁药物治疗8周后)和1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静息态fMRI检查,运用REST、SPM2分析软件进行全脑分析,比较基于ALFF的BOLD信号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组"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的ALFF较正常对照组普遍性减低(P<0.001),经8周有效治疗后,右侧扣带回前部及双侧背外侧额叶、右侧眶额叶、颞叶、双侧楔前叶、扣带回后部皮质、右侧枕叶视区BOLD信号较治疗前增高(P<0.05).结论:治疗有效的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区的异常变化是可逆的;基于ALFF的静息态fMRI技术可以动态评价抗抑郁药物的疗效.

  • 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基于体素的DTI研究

    作者:孙军;刘含秋;孙华平;张俊海;冯晓源;郭琴;施慎逊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脑白质异常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对1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抗抑郁药物治疗8周后)和1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DTI检查.运用SPM2分析软件,采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比较首发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全脑弥散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差异及变化.结果: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右侧胼胝体膝部、内囊膝部、右侧下纵束所属部分区域FA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经过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后,FA值明显恢复(P<0.001).结论:治疗有效的首发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的微观病理改变是可逆的;DTI可以动态观察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的微观病理改变.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