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hinese Computed Medical Imaging 중국의학계산기성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41
  • 国内刊号: 31-170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沈天真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原位肝移植术前受体血管和肝实质的一次性MRI评价

    作者:徐鹏举;严福华;王建华;纪元;樊嘉;陈财忠;沈继章;张利军;李韧晨

    目的:探讨在MR 3D序列中应用GRAPPA技术对原位肝移植受体血管及肝实质实行一次性评价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例接受原位肝移植的受体术前接受MR检查,常规2D平扫后,利用GRAPPA技术一次屏气完成3D FLASH和3D VIBE增强扫描,利用3D FLASH原始图像和重建图像分析肝动脉、门脉及肝静脉解剖及病理情况,与手术结果对照,利用3D VIBE序列图像评价肝实质强化及病灶检出情况,结果与手术标本对照.结果:19例患者检查成功.肝动脉解剖变异2例,9例可见门脉病理改变(包括侧支循环形成,门脉癌栓),4例患者可见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栓子形成,2例可见右副肝静脉,上述血管情况与手术结果符合;20例患者于3D VIBE序列中有16例达到优化动脉期的要求,HCC病灶检出准确率达到80%.结论:联合应用GRAPPA技术和3D序列对原位肝移植受体血管及肝实质实行一次性评价是可行的,并且为临床前选择合适受体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放射学诊断

    作者:陈世林;罗明月;覃杰;董云旭

    目的:分析和总结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X线、CT影像表现特点,并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X线、CT影像表现.结果: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X线、CT表现为渗出或实变37例(66%)、结节或肿块样病变18例(32%)、曲菌球1例(1%).其中多部位发生者40例(71%),同时存在上述2种或2种以上表现者35例(62%),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病灶形态变化快.结论: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放射学表现具有多部位发生、多种影像同时出现,并且病灶形态变化快的特点,X线平片和CT检查对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结直肠癌64层CT灌注成像的TDC分析

    作者:彭振鹏;冯仕庭;孙灿辉;李子平;郭欢仪;孟悛非;许达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64层CT(64-MDCT)灌注成像时间-密度曲线(TD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64层CT灌注成像检查,绘制所选层面靶动脉、靶静脉以及肿瘤的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CT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S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肿瘤按Dukes分期,TDC根据形态进行分型,不同TDC类型之间的CT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结直肠癌的TDC分为5种类型,Dukes分期中各期的TDC可表现为5型中的一种或多种.不同TDC类型之间的CT灌注参数未见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2.55、0.55、0.48、2.47,P值均>0.05.结论:MDCT灌注成像的TDC可反映结直肠癌的血流灌注状况,有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克罗恩病的MDCT小肠造影

    作者:吴颖为;唐永华;郝楠馨;林翌;顾培祥;缪飞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的CT小肠造影(CTE)特征,探讨CTE在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经临床、影像学、肠镜、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克罗恩病的患者66例(研究组),所有患者皆符合WHO关于CD的诊断标准;选择2007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行CTE检查,临床及影像学诊断胃肠道系统无明显病变且排除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硬化、心功能衰竭、精神病以及碘过敏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每一病灶的部位、肠壁厚度、肠壁增厚模式、肠腔狭窄、肠管直径、强化特点、并发症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并结合MDCT重建图像作出诊断.CT值及肠壁厚度均测量2次取平均值.数据分析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克罗恩病常见的病变部位为回肠(80.3%),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是肠壁增厚(95.5%).CTE检查除了能显示肠壁增厚及肠腔狭窄外,还可清晰显示病变肠管周围的并发症,包括肠系膜水肿及增厚、肠系膜淋巴结增生、蜂窝织炎、腹腔脓肿、窦道和窦管形成.66.7%患者可见梳征,有梳征的患者多为A型或B型肠壁增厚(65.9%),而无梳征患者多为C型或D型肠壁增厚(78.9%)(P<0.01),提示梳征与疾病活动度相关.结论: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的诊断、活动性判断及并发症诊断具有独到的优越性,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时还应结合临床症状、肠镜检查以及传统的钡剂小肠造影以正确、完整诊断CD.

  • 持续注意下执行控制和冲突监测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作者:俞胜男;生晶;陈杰;邢伟;董选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技术探讨正常成人持续性注意下冲突监测和执行控制的脑功能情况.方法:对16例健康成人进行持续性操作任务(CPT)测试,采集脑部的BOLD-fMRI数据,采用SPM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定位.结果:所有受试者右侧扣带回(ACC)、左侧背外侧额叶(DLPFC)、脑干及纹状体激活.结论:扣带回和背外侧额叶是执行冲突监控和反应抑制基础,在冲突监测和反应抑制中形成反馈环路;背外侧额叶同时又是执行控制脑区.此外在持续注意状态下,执行反应控制依赖脑干和新纹状体协调.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诊断

    作者:张宗军;季学满;李南云;朱宗明;卢光明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MRI特征,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DNET患者的临床、MRI和病理学资料,对肿瘤部位、大小、形状、边界、占位效应、瘤周水肿、有无坏死、囊变及不同序列上的MRI信号改变及有无强化等进行分析.结果:18例DNET中位于额叶8例、顶叶4例、枕叶及颞叶各2例、侧脑室和小脑蚓部各1例.病灶单发17例,多发1例.幕上单发病灶均位于皮质或主要位于皮质区,呈倒三角形表现.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序列上病灶边缘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的高信号环,扩散成像上病灶为低信号,ADC值明显增高,增强扫描72%的病灶实质结节或分隔可见轻度强化,病灶周围均未见水肿.病灶呈低灌注,在波谱上病灶NAA降低.结论:DNE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其他肿瘤的鉴别,在病理诊断困难的情况下,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可以对DNET作出正确的诊断.

  • 应用3.0T MRI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负荷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作者:赵辉林;刘晓晟;许建荣;路青

    目的:探讨在3.0T MR上运用高分辨黑血技术定量测定颈动脉斑块负荷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将36例具有颈动脉斑块及近期缺血性脑卒中史的患者(脑卒中组)与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在3.0T超导MR仪上对颈动脉行多序列(亮血3D-TOF;黑血T1WI、T2WI和PDWI)扫描,在MIP重建的MRA图像上测量管腔狭窄度,在黑血横断面图像上测量血管总面积(TVA)和管腔面积(LA),计算管壁面积(WA=TVA-LA)和管壁标准化指数(NWI=WA/TVA)并进行对照分析,包括脑卒中组颈动脉与健康组颈动脉的比较、大脑前循环缺血侧与非缺血侧颈动脉病变程度的比较.结果:①脑卒中组与健康组颈动脉TVA、WA和NW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大脑前循环缺血侧颈动脉的TVA、WA与非缺血侧血管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管腔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NWI≤0.53组和NWI>0.53组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不一致(P<0.05).结论:基于MRI黑血技术的颈动脉血管壁的定量分析具有可行性,NWI能直观、有效地反映斑块进程和评价动脉斑块负荷.

  • 脑供血动脉狭窄支架术前后脑CT灌注评价

    作者:梁文宝;张晓龙

    目的:探讨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前术后脑CT灌注成像的各项参数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转归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10例患者,全部经全脑DSA证实有单侧脑供血动脉狭窄(≥65%),所有患者于血管内支架术前及术后48h内行脑CT灌注成像检查,测量CBV、CBF、TTP并同时予以NIHSS评分.结果:10例患者行脑供血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前术后48h内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的脑CT灌注成像的各项参数变化如下:9例患者术后的rTTP较术前明显缩短,1例患者rTTP术后与术前相同(P=0.01<0.05);5例患者术后的rCBV及rCBF较术前均升高,另外有4例患者术后的rCBV及rCBF较术前均降低,1例患者术后的rCBV较术前降低rCBF较术前升高.7例患者术后NIHSS评分降低(P=0.004<0.05).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前术后脑CT灌注成像参数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转归相关系数r=-0.062,P=0.864>0.05.结论:脑CT灌注成像是评估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后脑灌注改善的可信指标.CTP参数变化与临床症状转归没有相关性.

  •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中心率及心率波动

    作者:畅智慧;刘兆玉;单明;孙洪赞;赵健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过程中心率的变化及波动.方法:208例患者纳入研究,心率高于70bpm的75例患者口服β受体阻滞剂至心率小于70bpm.比较平静呼吸时(基础心率)、扫描前深吸气时及扫描期间屏气时3个时期的心率及心率波动.结果:扫描期间的平均心率明显低于基础心率[(59.8±9.0)bpm;(63.9±7.8)bpm;P<0.01],以平均心率±5bpm以外的心率为波动心率,其所占百分比在平静呼吸时与屏气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与深吸气时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是否服用β受体阻滞剂对扫描期间心率波动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冠脉CTA扫描过程中心率会有所下降,但心率波动不增加.

  • 64层CT对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的评价: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比较

    作者:弓静;田建明;萧毅;董爱生;李晓明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评价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的价值.方法:对37例房颤患者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及经食管超声检查,两种检查在3d内完成,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为金标准,对64层螺旋CT检出左心耳血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37例中有33例诊断符合,64层螺旋CT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89.2%,64层CT检测左心耳血栓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93.1%,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93.1%,阳性似然比10.875,阴性似然比0.269.两种检测方法的Kappa值为0.681,两种方法检测左心耳血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64层螺旋CT能准确检出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可成为临床诊断左心耳血栓的一种筛查办法,且可以一次成像同时显示肺静脉及左心房形态,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 心率对16层CT冠脉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邵丹丹;林晓珠;刘燕;董海鹏;凌华威;陈克敏

    目的:探讨心率对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45例(39例女性,106例男性,平均年龄55.07±11.17岁)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后重建期相应用40%~90%,间隔为5%.冠状动脉的血管分段按AHA的15段分类法进行.对每例患者的2mm以上的血管段进行分析.结果:受检患者平均心率为(65.34±5.62)bpm,图像质量等于及优于2级冠脉节段1341支(冠脉节段共1755支).患者根据心率分为三组,图像质量评分随着心率升高而下降,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心率越高,图像质量越差,该趋势有统计学意义(r=0.583,P<0.001).并且根据相关方程可以得出:心率应控制在64.6bpm以内可获得能用于诊断的冠脉造影图像.结论:多层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受心率影响,并与之呈负相关.心率控制在64.6bpm以内可获得能用于诊断的冠脉造影图像.

  • 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

    作者:邢开宇;于惠萍;袁野;宋丽英;杨博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了解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瘢痕处妊娠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监测治疗效果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诊治的1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病人的超声图像、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具有特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监测经甲氨蝶呤治疗后瘢痕处妊娠物二维图像及血流信号变化情况.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减少或避免大出血的发生,并可有效地监测治疗效果.

  • 小鼠肺癌模型的建立与MR成像

    作者:孙希文;陈淑珍;周康荣;粟波;周采存

    目的:观察应用小动物线圈对小鼠移植型肺癌模型MR成像的效果.方法:采用1.5T MRI仪结合小鼠专用线圈对23只小鼠肺癌A549细胞株模型进行成像.结果:①肿瘤大小:直径2~3mm 16只,直径3~4mm7只.②肿瘤数量:单个瘤体21例,两个瘤体2例.③肿瘤部位:腋下21例,侧腹壁2例.④肿瘤强化:轻度~中度强化23例.结论:小鼠肺癌模型适合用小动物线圈MR成像,对小肿瘤或早期肿瘤的研究有价值.

  •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介入治疗

    作者:倪志华;张晓龙;李克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SICAD)是药物难控性脑缺血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神经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和介入新技术应用于临床,特别是Wingspan支架系统在临床的推广使用,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已成为治疗SICAD的主要手段.

  • SPECT骨断层重建的滤波反投影法和有序大期望值法的比较

    作者:王嘉兴;朱汇庆;陆云;刘兴党

    目的:比较SPECT骨断层图像重建的有序大期望值法(OSEM)与滤波反投影法(FBP)的图像效果.方法:32例患者进行SPECT骨断层显像,采集部位以脊柱为主.给药(30mCi 99mTc-MDP)3~4h后进行断层图像采集.由1位技师对图像数据分别进行OSEM和FBP(包括Metz窗函数和Butterworth窗函数)图像重建.由3位核医学医师独立双盲阅片.结果:OSEM放射条纹状伪影远远少于FBP,图像分辨率和图像清晰度也优于FBP.结论:骨断层重建方法OSEM法优于FBP法.

  • 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瘤的CT表现

    作者:周莺;顾晓红;奚文华;朱铭

    目的:提高对儿郑童肝脏婴儿型血管内皮瘤(IHE)的临床及其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和CT平扫与增强检查的8例IHE,年龄1~12个月,平均6个月.临床表现为腹部肿物6例,其中4例可触及;呼吸困难1例,合并凝血功能障碍(Kasabach-Merritt综合征)偶然发现1例.证实手段包括经导管证实1例,手术证实1例,激素治疗有效证实的6例.结果:病变单发6例,分别为肝左叶2例和右叶4例,大病灶12.30cm×9.85cm×9.00cm;多发2例,病灶直径大小0.23~1.04cm.CT平扫病灶为低密度,增强早期周边密度明显上升,呈结节状、波浪状边缘强化;延迟期逐渐向中央充盈,使病灶中央与肝脏呈等密度.结论: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瘤CT表现有特征性,表现为增强从边缘向心性充填式强化,延迟与肝脏呈等密度.

  • 52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腺样体的CT表现

    作者:陈建良;鲁慧文;陈晓丹

    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鼻咽腺样体肥大的16层MDCT表现.方法:对528例被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小学生进行鼓膜检查、听力检查、声阻抗检查和鼻咽部横断面CT平扫检查并比较.结果:528例被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小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咽腺样体肥大和听力损失,并且鼻咽腺样体肥大的程度与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比率呈正相关.结论:16-MDCT扫描可清楚显示鼻咽腺样体肥大及其程度,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鼻咽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甲状腺髓样癌和滤泡癌的CT-病理研究

    作者:谭红娜;胡晓欣;顾雅佳;彭卫军;杨文涛;黄丹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滤泡癌(FTC)的CT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评价CT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25个MTC、15例FTC的CT表现与病理特征.结果:①平扫时两者密度、边界及钙化形式无统计学差异(P=0.444,P=0.139,P=0.325).②增强扫描显示两者边界表现不同,MTC(17/22)较FTC(6/15)不清晰(P=0.038).病理显示MTC多无包膜且呈浸润性生长,而FTC则包膜完整或仅有局部包膜侵犯.③4个MTC和3个FTC由平扫时的密度均匀变为增强后的不均匀,病理基础前者肿瘤中含有淀粉样物质,而后者则为胶原组织.④边界清晰与否在增强前后发生变化的4个MTC和5个FTC均与肿瘤有无包膜及血供丰富程度相关.⑤MTC(18/21)较FTC(1/15)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P<0.001).结论: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鉴别甲状腺髓样癌和滤泡癌有意义,CT特征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 咯血患者病理性内乳动脉参与肺内供血的介入诊疗分析

    作者:江森;朱晓华;陈昶;陈实;孙希文;尤正千;马骏;虞栋;揭冰

    目的:分析咯血患者出现病理性内乳动脉(IMA)参与肺内供血的血管造影表现和影响因素,探讨对其行经导管动脉栓寨术(TAE)的方法,评价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36例咯血患者的TAE中,发现30例(9.8%)病理性IMA参与肺内供血.基础疾病包括肺结核19例,支气管扩张8例,支气管肺癌2例,支气管肺癌外科手术后1例,其中2例有先天性心血管病史.IMA插管成功者行TAE,分析血管造影表现、影响因素和插管失败的原因.并随访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共34支病理性IMA,主要表现为主干增粗,分支增多、增生、扭曲、紊乱、肺循环分流等.6支病理性右支气管动脉(BA)异位起源于同侧IMA,2支左IMA发出病理性同侧异位起源BA或心包膈动脉可能.肺结核者均存在以上肺为主的纤维化,相邻胸膜严重增厚粘连,部分合并空洞、曲菌球以及胸壁组织外科手术后改变,1例支气管肺癌者的病灶位于肺上叶.2例有先天性心血管病史者均出现IMA在内的"主-肺动脉侧支".经股动脉入路,IMA及分支插管失败3例,1例为头臂干和锁骨下动脉严重扭曲,2例为异位起源于右IMA根部的病理性BA.栓塞成功27例,疗效满意,除1例因术前肺功能较差者在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诸多因素可致咯血患者的IMA发生病理性改变并参与肺内供血,TAE治疗咯血应详细了解病史、分析基础病变,术中仔细观察血管造影影像,尽量行相应的锁骨下动脉造影.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学术大会征文通知

    作者:中国医学影像研究会

  •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一届全国乳腺影像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中华放射学分会乳腺小组

  • 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的定量测量:可重复性研究

    作者:李静;李澄;王苇;周长武;焦志云;陈文娟

    目的:利用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对神经纤维条目数这个定量参数进行可重复性研究,探讨该指标运用于临床的可靠性.方法:对21例健康志愿者行头颅MR-DTI检查,应用日本东京大学Volume One 164和diffusion Tensor Visualizer(dTV)软件进行白质纤维束的三维重建,将由软件计算获得的皮质脊髓束(CST)纤维束条目数作为定量指标,分别由同一评定者于3次不同时间及3位不同评定者对同一资料进行重复测量,利用相关系数分析同一评定者3次之间及不同评定者之间的数据,评估其可重复性.而后由同一评定者测量双侧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A),从而探讨双侧CST条目数及FA值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同一评定者不同3次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r值)范围在0.737~0.939之间,3位不同评定者所得数据之间的r值范围在0.062~0.727之间;由此可以得出同一评定者之间的相关系数高于3位不同评定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并且同一评定者测量的双侧CST条目数及FA值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纤维束示踪成像定量的可重复性不佳,同一评定者的可重复性要高于不同评定者之间.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