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hinese Computed Medical Imaging 중국의학계산기성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41
  • 国内刊号: 31-170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沈天真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3.0T高分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与DSA对照研究

    作者:杜育杉;常时新;郝楠馨;王葳;宗根林;王轶彬

    目的:评价3.0T MR高分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连续随机对24例疑肾动脉狭窄患者行DCE-MRA和DSA检查,磁共振血管造影联合采用透视触发(BOLUS-TRICK)和敏感度编码扫描技术(sensitivity encoding,SENSE),后处理使用"肥皂泡"(Soap-Bubble)曲面重组技术,定量分析肾动脉长度、直径、狭窄程度、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分5级计算DCE-MRA对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用直线回归与相关法评价总体CE-MRA与DS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和狭窄分级方面的一致性.结果:24例患者共检出肾动脉48支,左、右侧肾动脉长度分别是(37.5±8.2)mm、(49.6±9.7)mm;直径为(4.4±0.6)mm、(4.1±0.6)mm.与DSA结果对照,DCE-MRA诊断肾动脉狭窄程度在50%~75%之间、≥75%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1.7%、88.9%、73.3%、96.9%、89.6%;90%、100%、100%、97.4%、98.0%.3D DCE-MRA与DS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和狭窄分级方面关系密切,r=0.985(P<0.01),回归方程Y∧=0.972+2.281X.结论:3.0T MR高分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是一种扫描时间短、空间、时间分辨率极高的肾动脉成像技术,结合"肥皂泡"软件重建和分析,对肾动脉狭窄部位、程度作出可靠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 16层螺旋CT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灌注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玉;林晓珠;徐学勤;宋琦;董海鹏;刘隺是;陈克敏

    目的:探讨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MSCT灌注成像特征.材料和方法:12例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25~69岁,平均43.4岁.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MSCT进行灌注扫描,以3.5m/s的速度团注对比剂50ml,延迟5~7s,对选定胰腺病变层面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检查扫描.将获得的原始图像传到GE AW4.2工作站,用CT-Perfusion3软件进行分析测量胰腺病变及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及达峰时间(TTP).结果: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BF、BV、MTT及PS分别为(287.73±140.97)ml/(min·100g)、(18.48±5.17)ml/100g、(5.96±3.07)s及(17.37±11.10)ml/(min·100g).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BF、BV、MTT及PS分别为(162.47±92.44)ml/(min·100g)、(11.77±3.54)ml/100g、(7.13±3.02)s及(17.54±12.88)ml/(min·100g).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组织BF和BV高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P=0.02,t=3.257;P=0.000,t=4.71),MTT及PS无统计学意义(P=0.230,t=-1.218;P:0.965,t=-0.044).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胰腺组织TTP分别(27.17±4.98)s及(27.96±4.09)s,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591,t=-0.542).结论: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间存在灌注上的差异,对其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诊断

    作者:宁尚峰;廖玲

    目的: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CT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结果:CT仅确诊1例,其余误为胆囊癌3例、局限性结节增生1例.5例均显示胆囊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和胆囊壁增厚,其中壁内见不规则低密度灶4例,黏膜线完整3例,胆囊结石4例,肝脏局部性受侵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见"夹心饼干征"3例,环形强化3例.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缺乏特异性CT征象,容易误诊,增强扫描显示环形强化、内部低密度灶和完整黏膜线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 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的临床与MRI特征

    作者:费国强;钟春玖;金莉蓉;王坚;张宇浩;郑小敏;张昱雯;洪震

    目的:提高对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的认识、早期诊断率及预后判断能力.材料和方法:对我院1999~2006年收治的12例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患者临床特征、颅脑磁共振成像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大多病例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颅脑MRI检查显示韦尼克脑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临床预后和转归与其脑部组织损害范围相关,其典型主要表现为内侧丘脑、第四脑室底部及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周围等脑组织对称性T2加权及FLAIR异常高信号,深昏迷患者出现大脑皮质损害.乳头体萎缩少见,增强可见强化.深昏迷及大脑皮质受损的患者预后不佳,其余患者及时给予维生素B1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大多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颅脑MRI有一定特异性,具有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

  • CT灌注成像对脑血肿周围组织灌注的动态观察

    作者:马春;余聪;赵建农;郭大静;李杰;苟永勇;沈霞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动态观察.材料和方法:对27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行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扫描,测量血肿周围组织及对侧镜像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大层面血肿及周围低灌注区域面积.结果:灌注参数图示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CBF、CBV均较对侧镜像区降低(Z分别为4.213及4.265,P值均小于0.05),MTT较对侧延长(Z=2.631,P<0.05);亚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CBF降低,与急性期比较无明显变化(Z=0.024,P>0.05),亚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CBV亦降低(Z=3.652,P<0.05),但是与急性期比较CBV有较明显升高(Z=2.21,P<0.05).大层面血肿面积与周围低灌注区域范围及CBF值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无直线相关关系(r分别为0.262及0.065,P值均>0.05).结论:CT灌注成像可以准确地反映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血肿周围低灌注状态.

  • 64层CT灌注成像血管表面通透性测定对胶质瘤分级的价值

    作者:张家文;冯晓源;刘斌;余永强;刘含秋;孙军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血管表面通透性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术前接受GE Lightspeed 64层VCT螺旋CT灌注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低级别(11例)和高级别(20例)两组进行分析.获得肿瘤的一般形态学特征及血流灌注参数肿瘤血管表面通透性绝对值,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低、高级别胶质瘤的血管表面通透性(PS)均数±标准差分别为(4.16±0.76)ml/(100g·min)和(11.68±6.09)ml/(100g·min),两组间经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S与病理分级相关系数为0.701(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S对胶质瘤分级准确性较高,曲线下面积Az为0.923.以PS为5.13ml/(100g·min)作为高低级别胶质瘤的分界点,敏感性90%,特异性90.9%;仅1例CT低度强化的低级别胶质瘤PS高于分界值,2例中度强化的高级别胶质瘤低于分界值,其中2例少枝胶质瘤、1例间变型少枝胶质瘤和1例高级少枝-星形混合型胶质瘤均正确分级.结论:64层脑CT灌注参数肿瘤血管表面通透性绝对值可较准确地反映不同级别胶质瘤的血流灌注状况,从而为胶质瘤术前分级及胶质瘤的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CT、常规MRI和DWI影像诊断

    作者:吴利忠;李梅;丁小龙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不同时间段的MRI和CT特点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CT检查、常规MRI和DWI检查,测量梗死病灶平均ADC值和平均相对ADC(r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1~7d之间的CT、常规MRI和DWI信号特点无明显差异,平均ADC值和平均rADC值下降,但梗死区平均rADC随着时间呈上升趋势,发病7d平均rADC值与发病1d、2d、3d、4d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病5d、6d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常规MRI、DWI信号特点结合rADC值随时间的演变规律,有助于判断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改变,为缺血性卒中分期、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 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和磁共振多技术扫描联合诊断冠心病

    作者:何东;王莉;林琳;萧毅;弓静;田建明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和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联合诊断冠心病(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8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1周分别完成64层螺旋CTA及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以CAG为标准分析CTA与MRI诊断冠心病的各项指标,评价平行试验和系列试验的诊断价值.结果:64层螺旋CTA判断中、重度狭窄血管(≥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87.88%、98.73%、95.54%、96.67%、95.12%.磁共振多技术扫描左室增大8例,室壁明显变薄7例.在476个节段中,29个节段(6.09%)运动减弱或不运动,9个节段(1.89%)出现矛盾运动或室壁瘤.左心功能改变,与正常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I间接推断中、重度狭窄血管(≥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3.75%、86.54%、89.29%、81.08%、95.74%.两种方法联合平行试验和系列试验总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9.24%、85.44%,82.39%、99.83%.结论:64层螺旋CTA和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诊断冠心病各有优势,两者互相补充,联合使用可方便、全面、准确、无创地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评估.

  • 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的旁正中矢状面CT影像学

    作者:林伟;陈彬;章士正

    目的:提高对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在旁正中矢状面CT改变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对100例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病人进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旁正中矢状面CT重建,在腰椎旁正中矢状面观察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在旁正中矢状面CT图像上表现为:①椎间隙变窄,造成椎间孔上下变窄,占63%.②上关节突增生、肥大及骨赘形成,造成椎间孔上隐窝前后变窄,占20%.③椎体上、下缘骨赘形成,造成椎间孔上隐窝变窄,占10%.④椎体前下滑移,导致椎间孔上下隐窝错位,引起椎间孔上隐窝狭窄,占7%.结论:旁正中矢状面CT重建图像在观察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比常规CT横断面更敏感.能充分显示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的形态学改变,为腰椎间孔上隐窝狭窄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根据.

  • 术中超声引导下颅内囊性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新术式的应用

    作者:王意达;王涌;王怡;秦茜淼

    目的:评价术中超声实时导航下颅内囊性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新术式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间共10例经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囊性血管母细胞瘤的患者.使用Aloka SSD4000型超声检查仪,配备数据外科专用小凸弧探头.常规开颅暴露硬脑膜后,利用超声导航确定囊性血管母细胞瘤实质性瘤结节的位置,以此决定手术入路,先切除瘤结节,再剥离囊壁,完整切除肿瘤,以病理为标准,并影像随访1年.结果:10例小脑囊性血管母细胞瘤术中都迅速准确地找到了实质性瘤结节,术后病理证实肿瘤完全切除,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术中超声导航下小脑囊性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新术式不仅具有一般术中超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正常组织损伤的优势,而且能够保障瘤体的完整切除,减少复发.

  • 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诊断研究

    作者:陈曼;龚新环;许婷;戴晨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材料和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71例甲状腺微小癌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54例,男女比例为1∶3.18,年龄26~77岁,平均49.6岁.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在手术前1周内进行,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分析病灶多少、大小、内部回声类型、钙化、内部血流信号颈淋巴结肿大等超声征象.结果:检出多发性病灶32例,检出单发性病灶35例,漏诊4个(10.3%),病灶检出率89.7%(35/39).结论:对单发灶及长期随访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甲状腺内发现直径在1cm以内的低回声伴钙化,CDFI显示血流信号较丰富,必须警惕甲状腺微小癌的可能,并仔细扫查颈部淋巴结.

    关键词: 甲状腺 微小癌 超声
  • 兔冬眠及梗死心肌的延迟增强磁共振-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李铭;赵江民;赵泽华;倪炯;邵志红;王伟忠

    目的:探讨冬眠心肌及梗死心肌的延迟增强磁共振表现.材料和方法:建立兔冬眠及梗死心肌模型,利用1.5T磁共振成像仪对兔冬眠心肌组、梗死心肌组及正常对照组模型进行延迟增强磁共振扫描,分析各组的延迟增强磁共振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读片观察仅梗死心肌组可见延迟强化,MRI机器测量结果显示梗死心肌组及冬眠心肌组均较正常心肌延迟增强信号明显升高,但梗死心肌组较冬眠心肌组延迟强化更加明显.结论:梗死心肌及冬眠心肌延迟增强磁共振扫描均有延迟强化,但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可资鉴别;定量测量延迟增强信号可帮助判断这种差异.

  • 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成像

    作者:张冬;冯晓源;邹利光

    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MRI灌注成像,多数情况下能够对脑血流量行多层测量,该技术无创、无需注射对比剂或放射性物质,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均较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高.临床主要用于脑梗死的评价.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MRI灌注成像能较准确地量化脑梗死患者的血流量.目前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是:对病变长时间的通过延迟不敏感.

  • 甲状腺乳头状癌CT表现

    作者:田涛;余强

    目的:通过和甲状腺腺瘤比较,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CT表现,并以同期病理证实的23例甲状腺腺瘤作对照,全部病例CT扫描均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统计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灶77.78%(14/18)为单侧,其余3例为双侧、1例位于峡部;甲状腺腺瘤的病灶91.30%(21/23)为单侧,其余2例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CT表现不同于腺瘤:病变密度不均匀达77.78%(14/18),明显多于腺瘤的39.13%(9/23,P=0.031);微钙化50%(9/18),多于腺瘤的8.7%(2/23,P=0.009);形态不规则有66.7%(12/18),明显高于腺瘤的13.04%(3/23,P=0.001),边缘不清有66.7%(12/18),明显高于腺瘤的21.74%(5/23,P=0.004).乳头状癌中12例增强后明显强化,但与腺瘤无统计学差异,另有6例有周围结构侵犯、3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和甲状腺腺瘤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表现以密度不均匀、边缘不清楚、形态不规则和微钙化为特征,周围组织结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均相对少见.

  • 多层CT对先天性内耳畸形的诊断价值

    作者:戴慧;漆剑频;周义成;王仁法;肖明

    目的:探讨多层CT(MDCT)对先天性内耳畸形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者行MDCT螺旋扫描,原始数据采集完后,按层厚0.625mm,重建间隔0.3mm,单侧FOV9.6cm放大重建,再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并利用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漫游(VR)及其叠加技术等后处理方法观察内耳结构.结果:5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有20例37耳先天性内耳畸形,其中耳蜗未发育1耳、共同腔畸形1耳、不完全分隔Ⅰ型1耳、不完全分隔Ⅱ型即Mondini畸形8耳、前庭和半规管畸形22耳、前庭导水管扩大20耳、内耳道畸形8耳,伴内耳道底发育不全3耳、外耳道骨性闭锁2耳、面神经管异常4耳、前庭窗闭锁2耳、蜗窗闭锁1耳.结论:MDCT螺旋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能清楚显示先天性内耳畸形的部位和程度并明确其分类,为电子耳蜗的植入提供依据.

  • 高温高压处理后明胶海绵在肺咯血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江森;孙兮文;支文祥;尤正千;虞栋;彭刚;孙春轶

    目的:探讨高温高压处理后的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在动脉栓塞治疗肺咯血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9例行动脉栓塞治疗的肺咯血患者,其中肺结核9例,单纯性支气管扩张7例,肺癌术后继发性支气管扩张1例,肺癌1例,原因不明1例.所有患者在动脉栓塞治疗中均应用高温高压处理后的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术后进行疗效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出血动脉的双重栓塞术.所有患者均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附加行肋间动脉栓塞术4例,附加行胸廓内动脉栓塞术3例,附加行肩胛下动脉栓塞术1例,附加行心包膈动脉栓塞术1例.19肺咯血患者经动脉栓塞术后随访至今,临床疗效满意,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高压高温处理后的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治疗肺咯血,不仅临床疗效满意而且非常经济,适合目前我国的国情,值得推广.

    关键词: 咯血 栓塞 明胶海绵
  • 神经母细胞瘤多发性骨转移一例

    作者:马黎斌;唐秀贞

    患者女性,5岁,因外伤后右上肢上举受限就诊.体检:右上肢外观正常,上肢上抬受限,肱骨上段压痛明显.右肘部X线片示:右肱骨中下段、尺桡骨中上段呈轻度膨胀性改变,内见多发不规则骨质破坏区及少量骨性间隔,未见钙化影,骨皮质未见破坏,仅肱骨上段外侧缘见局限性骨皮质中断(病理性骨折).病变局部未见软组织肿块影及骨膜反应.加摄X线胸片后发现:双侧诸肋骨亦呈轻度膨胀性改变,内见"筛孔状"骨质破坏区.

  • BLADE技术在克服MRI头部运动伪影上的临床应用

    作者:宋云龙;祝红线;王忠;张挽时;方红;毕永民

    目的:探讨刀锋伪影校正(BLADE)技术在克服MRI头部运动伪影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65例常规头部MRI检查出现头部运动伪影的患者,行BLADE技术扫描(T2轴位、T1矢状位、T2黑水轴位),对比常规序列扫描并评价BLADE技术对头部运动伪影消除的作用.判断标准:以显示内囊结构的清晰程度,行0~Ⅲ分级法.结果:65例头部运动伪影中,其中0、Ⅰ、Ⅱ和Ⅲ级分别为0、19、25和21例,Ⅱ级以上影响诊断的病例共46例,占70.8%.采用BLADE技术扫描后,0、Ⅰ、Ⅱ和Ⅲ级分别为54、6、3和2例,Ⅱ级以下符合诊断要求的病例共60例,占92.3%,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LADE技术扫描在克服常规头颅扫描中产生的运动伪影有明显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常规检查(尤其小儿和不配合病人)产生的头部运动伪影校正中.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