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杂志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미생물학면역학진전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5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5-5673
  • 国内刊号: 62-112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朱莉萍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STAT3对肿瘤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作用

    作者:贺税(综述);陈宏辉(审校)

    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通过多种调控因子参与肿瘤上皮间质转化各个环节的调控过程,并在EMT中多变的角色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细菌菌影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银波(综述);曾铁兵(审校)

    细菌菌影疫苗( Vaccine of bacterial ghost)作为一种新型疫苗,既可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又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近年来,利用细菌菌影递送载体的特性,构建重组多价疫苗、DNA疫苗及药物递送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β-catenin信号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作者:李桂莲(综述);王正根(审校)

    CTNNB1编码的β-连环蛋白(β-catenin)是细胞膜上钙黏蛋白复合物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Wnt介导的细胞内信号传递。除了Wnt通路,β-catenin还参与其他信号通路。β-catenin与转录因子如T细胞因子( T-cell factor, TCF)4、叉头框转录因子 O 亚族(Fork head box protein O,FOXO)及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结合调控靶基因的转录表达。β-catenin信号的改变可激活肝星状细胞( 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而HSC是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因此,对β-catenin的调控有望成为抗肝纤维化的治疗靶点。本文就有关β-catenin信号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予以简要综述。

  • 细菌胞外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霞(综述);王若愚(审校)

    细菌胞外多糖( Exopolysaccharides,EPS)是细菌产生的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在许多重要生命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细菌EPS作为天然产物,可大量发酵提取,且可降低成本,特别是一些乳酸杆菌和海洋细菌的新型EPS被证实具有多样化结构多糖的、潜在的有益生物活性,如抗肿瘤、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其在食品、医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就细菌EPS在生物材料和药品方面的应用、免疫调节功能、抗肿瘤活性及抗氧化活性作一综述。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减毒活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韦钦钦(综述);朱传凤;高雪军(审校)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一种可引起严重下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易感人群为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目前尚无针对RSV的疫苗和特异而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研究发现,减毒活疫苗不产生疾病增强效应,在母传抗体的存在下仍可复制,且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被认为是有希望的RSV疫苗。就RSV减毒活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EB病毒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

    作者:刘愿(综述);刘卓然(审校)

    EB病毒( Epstein-Barr vius, EBV)是一种广泛的对人类感染的γ疱疹病毒,与人类多种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有关。其致病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能够在人体B细胞中长期潜伏,并且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被激活并增殖,这表明EB病毒存在逃逸宿主细胞免疫的机制。从潜伏期EB病毒基因表达的下调、干扰抗原加工和提呈、调节细胞毒性T细胞( Cytotoxic lymphocyte, CTL)免疫应答、干扰细胞因子的作用、干扰CTL的活动及抑制宿主细胞凋亡、抑制辅助性T细胞1(Helper T cell 1, Th1)免疫应答等方面,对EB病毒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 9V型肺炎球菌疫苗中多糖含量微孔板蒽酮-硫酸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作者:刘爱萍;胡浩;孔素娟;李献林;王晶;袁菲;吴兵;刘方蕾;赵志强;谢贵林

    目的:建立微孔板蒽酮-硫酸法检测9V型肺炎球菌疫苗中多糖含量的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验证和初步应用。方法通过对蒽酮-硫酸方法的改进,建立检测9V型肺炎球菌疫苗中多糖含量稳定可靠的微孔板蒽酮-硫酸法。分别对蒽酮-硫酸法中硫酸溶液浓度、加热时间进行优化,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性、线性、精密度及准确度的验证。结果佳硫酸溶液比例为6∶1(浓硫酸∶水),佳加热时间为10 min。在检测9V型肺炎球菌多糖、多糖衍生物及多糖蛋白结合物中多糖含量时,此方法特异性强;在20~120μg/mL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良好( r2>0.995);实验内及实验间均具有良好的精密度(CV值分别为2.92%~3.32%和3.10%~4.06%);准确度试验中3个质量浓度的回收率均在96.17%~106.63%之间。结论微孔板蒽酮-硫酸法可被用来有效、准确、稳定地检测9V型肺炎球菌多糖、多糖衍生物及多糖蛋白结合物中多糖的含量,该方法较传统蒽酮-硫酸法操作简便快捷,节约样品、试剂等材料,非常适用于相关的疫苗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1与干扰素调节因子结合结构域的分析

    作者:邢家强;李佳林;贺倩;李宏斌;于梅;林杰;窦强;魏至栋

    目的:同源模建轮状病毒NSP1 C末端效应区及干扰素调节因子IRF3、IRF5、IRF7结合结构域( IAD)的三维结构,应用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NSP1与IRF的候选结合氨基酸残基。方法以ProtScale进行疏水性分析,APBS进行表观静电势的分析,采用MODELLER程序进行三维结构的预测,对NSP1 C末端效应区和IRF3、IRF5、IRF7的IAD应用PLATINUM程序进行分子对接,寻找它们的结合位点。结果 NSP1与IRF3、IRF5、IRF7的作用表现为2个不同类型,其中NSP1与IRF3的作用位点集中在效应区LEU 3~ARG 67一个较大范围内;作用方式呈现多样性(疏水作用、芳香共轭作用以及氢键作用);NSP1与IRF5、IRF7的作用位点集中在效应区SER74~GLU87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作用方式也表现为单一的氢键作用。结论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了NSP1和IRF3、IRF5、IRF7的作用方式及结合位点,为进一步研究NSP1对IRF的作用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 蒲公英多糖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

    作者:石丹;张宇

    目的:探索蒲公英多糖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方法测定蒲公英多糖总糖含量及单糖组成。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和给药组( A1~A7),使用林可霉素灌胃制备肠道菌群失调模型,观察蒲公英多糖对小鼠一般状况、体重、肠道菌群、血清内毒素、小肠黏液sIgA和血清IL-2的影响。结果蒲公英7组多糖中,相对分子质量>100000和6000~10000部分占总糖比例高(86.40%)。经蒲公英多糖实验性治疗后,小鼠一般状况改善,体重有所增加,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增加,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外周血内毒素含量减少(P<0.01)、小肠黏液sIgA和血浆IL-2含量均增加(P<0.05),其中尤以A1、A2、A6组增加明显(P<0.01)。结论蒲公英多糖能够改善林可霉素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具有微生态调节作用。

  • 肠道病毒A组71型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增殖及对细胞骨架的影响

    作者:严文莉;朱俊萍;安静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group A type 71,EV-A71)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中的增殖及对细胞骨架造成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与病毒血症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qRT-PCR技术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V-A71在HUVECs中的复制和增殖,用免疫荧光双染色技术观察三种细胞骨架在EV-A71感染后的变化。结果 EV-A71能够有效感染HUVECs,且感染后24 h在细胞内复制达到高峰。病毒感染后微丝骨架完全解聚,微管骨架排列方式发生改变,而中间纤维结构模糊不清;同时检测到微管及中间纤维与病毒抗原共存。结论 EV-A71可以感染HUVECs并在其内有效复制增殖,同时诱导HUVECs三种细胞骨架发生改变,提示细胞骨架可能参与EV-A71感染HUVECs的过程。

  •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耿春梅;曹民治;郭丽;岳文欢;潘璐

    目的: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一起麻疹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今后麻疹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次麻疹病例在时间、地区、人群、职业、免疫史及就诊情况方面的分布特征,用Excel 2010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岁和≥15岁人群是本次麻疹疫情的主要人群,分别占43.08%和47.69%。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空白与医院院内感染是造成本次麻疹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和巩固基础免疫是防止麻疹疫情暴发的重要措施。

  • 响应面法优化以桑枝为主要基质的灵芝栽培配方

    作者:覃炎锋;李荷;巩伯梁;李刚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对以桑枝为主要成分的灵芝栽培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方法以苯酚-硫酸法测定灵芝子实体中的多糖含量为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PB)实验筛选出影响栽培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的主要因素,然后用陡爬坡试验、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对影响灵芝多糖含量的显著因素进行优化,利用以栽培灵芝子实体中多糖含量为响应值建立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佳浓度,得到可大幅度提高灵芝子实体中多糖含量的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确定了以桑枝为主要基质的优化后栽培培养基配方:65%桑枝屑,25%中药渣,4%玉米粉,1%蔗糖,1%石膏粉,4%麸皮,0.1%KH2 PO4,0.1%MgSO4·7H2 O,0.01%VB1。验证实验表明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生产的灵芝子实体中的多糖含量高达8.35%,是基础培养基生产的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3.17%)的2.63倍。结论对灵芝栽培培养基配方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可以有效地对栽培培养基进行优化。

  • 建立HP LC-MS检测肺炎支原体中C12-神经酰胺的方法

    作者:贾彬红;张树明;王伟明

    目的:建立HPLC-MS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中C12-神经酰胺的方法。方法采用氯仿甲醇提取法提取MP中的C12-类神经酰胺,利用优化了质谱、色谱条件的HPLC-MS对C12-神经酰胺进行鉴定。结果质谱条件选择ESI(+)模式,离子源温度250℃,电喷雾电压5 kV;色谱条件选择0.10%甲酸水溶液( A)-甲醇( B)为流动相,洗脱程序0~7 min,95%→30% A;7~20 min,30%→0 A。 C12-神经酰胺的保留时间为17.695 min,m/z为481.79。 C12-神经酰胺样品的色谱峰、保留时间及二级图谱下的特征碎片离子均与C12-神经酰胺标准品吻合。 MP细胞悬液、MP 培养基两者均得不到二级图谱,且m/z与C12-神经酰胺标准品均不相同。结论建立了HPLC-MS检测肺炎支原体中C12-神经酰胺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同时也适用于肺炎支原体中神经酰胺类物质的检测。

  • EV71-2A突变质粒的构建及体内外功能初探

    作者:原素梅;徐超;张煦;王源;谢冰玉;熊庆;彭宜红

    目的:构建pcDNA3.1-EV71-2A的突变质粒(EV71-2Amut),并对其功能进行检测,为进一步研究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2A蛋白酶的活性位点及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定点诱变技术,定点突变编码EV71-2A第21His、39Asp 和110Cys 氨基酸的位点,构建EV71-2Amut,并测序鉴定。将所构建突变质粒与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启动子介导的真核细胞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pRL-CMV)共转染人横纹肌肉瘤细胞( RD细胞),通过观察转染组的EV71-2Apro 和EV71-2Amut 对pRL-CMV荧光强度的影响,判断突变质粒的细胞内酶活性。将EV71-2Apro 或EV71-2Amut 质粒转染BALB/c小鼠股四头肌,用RT-PCR检测局部相应质粒的mRNA水平,并观察局部肌肉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构建的突变质粒EV71-2Amut 经测序及比对,结果与预计突变位点一致;在细胞学水平检测到的pRL-CMV荧光强度,EV71-2Amut 组比EV71-2Apro 组显著增高( P<0.05);小鼠股四头肌注射局部均检出 EV71-2Apro 和 EV71-2Amut 的 mRNA 表达,且与 EV71-2Apro 组相比,EV71-2Amut 注射组的肌肉组织的肌肉凝固性坏死、炎症反应病理损伤较轻。结论成功构建了突变的EV71-2Amut 质粒,为研究EV71-2A蛋白酶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 青州市2011-2014年布鲁氏菌病疫情的分析

    作者:冀国霞;袁芳;李泽园

    目的:分析2011—2014年山东省青州市人布鲁氏菌病( Brucellosis)疫情的分布特征,为预防控制布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Excel 2000软件对青州市2011—2014年布病的流行地区、时间,患者年龄、性别、人群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青州市2011—2014年共报告布病病例207例。布病发病时间多集中在3—8月,发病地区以谭坊镇(44例)、黄楼办事处(36例)、云门山办事处(20例)和邵庄镇(20例)居多,占发病总数的57.97%(120/207);布病发病年龄以30~60岁青壮年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7.63%(140/207),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0.82%(188/207),男女性别比例为2.23∶1(143/64)。结论青州市2011—2014年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具有明显的人群分布特点。

  • 兔抗肠道病毒71型截短VP1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作者:任富利;周辉;孟胜利;王泽鋆;申硕

    目的:制备兔抗肠道病毒71型(EV71)截短VP1多克隆抗体,为EV71基础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RT-PCR扩增EV71VP1-N160基因(480 bp),以pGEX-6p-1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VP1-N160,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GST-VP1-N160融合蛋白,并对其进行纯化。以纯化的GST-VP1-N160融合蛋白作为免疫原,经背部皮下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经双酶切鉴定,表明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VP1-N160构建正确;GST-VP1-N160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5000~55000,主要为不可溶性包涵体形式,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纯化后目的蛋白纯度约为95%,蛋白质量浓度1.9 mg/mL;免疫家兔后,免疫血清效价可达1012,抗VP1-N160多克隆抗体可以识别EV71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及天然病毒抗原中的VP1,特异性好。结论成功制备了抗EV71截短VP1多克隆抗体。

  • 总有机碳分析在制药设备清洁验证中的应用

    作者:冯潇;戈玲;刘晨鸣;徐永浩;张玲玲;魏然;刘晓凡

    目的:证明总有机碳( Total organic carbon,TOC)分析是适用于清洁验证的分析方法之一。方法以生产中常用的DMEM干粉培养基代替生产过程的残留物,采用了擦拭法,并用TOC分析仪检测该法清洁验证的样品的结果。结果采用TOC法分析检测DMEM培养基溶液,得到良好的线性,r >0.99,回收率为98%~106%,RSD为2.07%~3.88%。检测限和定量限的TOC响应值分别为56和168μg/L。擦拭样品回收率为86.40%,样品放置1、4、8、24、30、48 h测出的TOC响应值之间的RSD为2.49%。结论该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准确度、材料稳定性等均符合规定,方法简便、快捷,适用于制药设备的清洁验证。

  • Ⅰ型登革热病毒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的鉴定

    作者:马燕妮(摘);陈锦荣(校)

    登革热病毒( DENV)严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而且这种威胁在不断加剧,DENV特异性CD8+ T细胞在病毒感染中的确切作用还未搞清。此研究中作者将SYFPEITHI算法用于Ⅰ型登革热病毒( DENV-1)潜在表位氨基酸序列的筛选。合成了在数百种DENV-1病毒株中保守的7个HLA-A 1101限制性和5个HLA-A 2402限制性推定的表位。用竞争性肽结合试验对这些表位候选物与相应HLA分子的结合亲和力进行评价。 HLA-A 1101转基因小鼠, HLA-A 2402转基因小鼠及感染DENV-1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s)被用于检测多肽的免疫原性及特异性。竞争性肽结合检测法算出的抑制百分比(PI)显示,6种肽(E39-47PTLDIELLK、S5(505-513) GVEGEGLHK、NS2 b (15-23) SILLSSLLK、NS5(561-569)ALLATSIFK、NS3(99-107)AVEPGPNPK和NS4b(159-167) VVYDAKFEK)与HLA-A1101分子有高度的亲和力,5种肽( NS3472-480QYIYMGQPL、 NS4a40-48AYRHAMEEL、 NS5(880-888) DYMTSMKRF、NS3(548-556) SYKVA-SEGF 和 NS3(22-30) IYRILQRGL )与 HLA-A2402分子有高度的亲和力。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结果显示这些高亲和力的多肽被DENV-1感染的转基因小鼠的脾细胞所识别,并且被这些多肽免疫的转基因小鼠显示了高水平的肽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另外,肽脉冲过的脾细胞及DENV-1感染的脾单核细胞都被这些肽特异性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有效杀死。10种高亲和力的多肽中除NS2 b (15-23)之外,俱被DENV-1感染病人的PBMCs所识别。这些表位的鉴定对理解DENV特异性CD8+ T细胞的功能有所助益。

  • 同时口服伤寒Ty21 a疫苗和注射Vi荚膜多糖疫苗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免疫应答

    作者:张怡田(摘);石乐琴(校)

    由于现有的口服全菌体伤寒沙门菌Ty21 a和注射Vi荚膜多糖疫苗的保护效力很不理想,也没有抗副伤寒或非伤寒沙门菌( NTS )血清型的疫苗,应该探讨新的方法。由两个伤寒疫苗诱导的免疫学机制主要针对不同的结构。作者研究了同时使用这两种疫苗是否会提高伤寒沙门菌特异性免疫应答和抗其他沙门菌交叉应答。

  • 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在婴幼儿中的安全与耐受性

    作者:江丽君(摘);陈锦荣(校)

    这项疫苗批准上市后研究是为了评价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在以往未接种过疫苗的较大婴儿和幼儿进行强化突击接种后的安全与免疫原性而进行的。本项研究在中国进行。

  • 埃博拉腺病毒-5载体重组疫苗在中国健康成人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作者:马燕妮;陈锦荣(校)

    到目前为止,所有用于试验的埃博拉病毒疫苗都是基于1976年扎伊尔暴发的病毒株。这里,作者旨在评估表达2014病毒流行株糖蛋白的基于腺病毒-5的新型重组型埃博拉载体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 孕妇免疫接种

    作者:火文(译);江丽君(校)

    在孕期进行免疫接种可保护孕妇、胎儿及婴儿免受可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之苦。母体中的免疫球蛋白G可穿过胎盘进行主动转运,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对疫苗的主动免疫发挥效益之前,为其提供被动免疫保护。目前,推荐为孕妇接种流感灭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同时也对其他几种疫苗,包括肺炎球菌疫苗、B型链球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和脑膜炎球菌疫苗在孕期的免疫效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其在孕妇体内均有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并可为婴儿提供有效的抗体保护。其他疫苗,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疫苗也具有潜在的发展为孕妇免疫接种疫苗的优势。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