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杂志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미생물학면역학진전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5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5-5673
  • 国内刊号: 62-112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朱莉萍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研究进展

    作者:范行良;周铁群

    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融合蛋白(F蛋白)为病毒表面结构蛋白,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对F蛋白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病毒感染的机理,从而为诊断试剂和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帮助.本文就F蛋白结构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病毒性疫苗生产用牛血清及其疫苗中残余量的检测

    作者:潘殊男;刘保奎

    本文介绍了牛血清的分类,牛血清中的主要蛋白成分及其在体外细胞培养中的作用,疫苗中残余牛血清的检测.

  • 基因治疗相关产品对热原检测提出的挑战

    作者:谭德讲;张河战;白东亭

    本文就基因治疗相关产品这一类新制品的热原检测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将现有的国家法规规定的家兔热原检查法和内毒素检查法对该类产品的检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热原检测对该类制品检测时面对的三个挑战;并将国外正在研究、发展的一种新的体外热原检测方法的优势进行了介绍.

  • 葡萄球菌肠毒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力荇;万成松

    葡萄球菌肠毒素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葡萄球菌肠毒素按照血清学的方法可分为SEA、SEB、SEC1-3、SED和SEE等七个经典肠毒素.但仍有5%未知的新型肠毒素存在,其编码基因有 seg、sei、sej、sek、sel 等.葡萄球菌肠毒素也是一种超抗原,能刺激非特异性T细胞的大量增殖.本文对葡萄球菌肠毒素结构、编码基因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 葡萄球菌 肠毒素
  •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无/低应答与HLA关联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争论;李河民;张华远

    乙肝疫苗是目前唯一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成功的商品化疫苗,大量、长期的人体免疫接种充分证明了其免疫效果和安全性.然而,约5%~10%免疫人群呈现抗体无/低应答.影响无/低应答的因素较为复杂,其中人白细胞抗原系统(HLA)可能起重要作用.本文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无/低应答与HLA关联的研究进行综述.

  • 聚乙二醇对蛋白质类药物的修饰

    作者:徐静;倪道明;张振龙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蛋白质类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蛋白质类药物具有血浆半衰期较短、有一定的免疫原性等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由于聚乙二醇(PEG)具有与蛋白质相容的特性,用其对蛋白质类药物进行化学修饰已经成为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的热门课题.本文重点介绍了PEG的特性以及应用其修饰蛋白质类药物的原理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 环境中"活的非可培养(VBNC)"细菌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桂丽;廖绍安;翟俊辉;纪伟尚;杨瑞馥

    1982年徐怀恕等通过对 V.cholerae和E.coli 存活规律的研究,首次发现并提出了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即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其细胞通常缩成球形(近许多研究中发现还有些细菌表现为体积增大,细胞伸长),用常规方法培养不能使其生长繁殖,但仍然具有代谢活性,在DNA合成抑制剂的作用下,添加一定量的营养物培养时,这些细胞虽然不能分裂,但仍可以伸长生长,证明其仍然存活,并非死亡.处于VBNC状态的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复苏,并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如 V.cholerae 即通过这种形式实现越冬.至今已有多种细菌进入VBNC状态的报道,许多G-菌及某些不形成芽胞的G+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都可能进入该状态.这些细菌通过进入VBNC状态,得以渡过难关并存活下来,成为细菌的一种特殊存活形式.现在,细菌VBNC状态已作为微生物学的一个全新概念,受到极大的关注,它对传统的微生态学、食品安全、水质监测、菌种保藏及流行病学研究等均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人们应用基因工程菌的危险性评估提供了新的认识,本文对环境中VBNC细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呼肠病毒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动物模型

    作者:王争强;朱虹;端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呼肠病毒感染小鼠可致ARDS,本文就该小鼠实验动物模型中所出现的临床征候、病理学变化和病毒在肺部的复制及清除进行综述,以期对人类ARDS的研究有所启示.

  • Ⅱ类抗原提呈的分子机制及分子伴侣Ii研究进展

    作者:高明;王海平;王全立

    本文综述MHCⅡ抗原提呈的分子机制,并着重对MHCⅡ抗原提呈通路中的分子伴侣恒定链(Invariant chain,Ii)的结构、功能研究的近期进展作了回顾,对近年来开展起来的利用Ii链作为内源性靶向载体,将目的抗原表位内源性靶向MHCⅡ抗原结合凹槽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综述,内源性靶向为疫苗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可以应用于病原微生物、肿瘤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

  • 逆转录套式PCR检测粪便样本中的SARS冠状病毒

    作者:戴二黑;李京湘;杜宗敏;吴清发;王效义;杨玲;刘海洪;庞昕;韩延平;翟俊辉;江凌晓;陈泽良;邱茂锋;王津;王宏霞;郭兆彪;汪建;杨瑞馥

    为了观察SARS冠状病毒在SARS患者粪便中的存在规律,建立了检测SARS冠状病毒RNA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检测了241份SARS患者粪便样本.部分PCR产物应用测序技术进行验证.RT-PCR 的灵敏度为10-10稀释度的病毒原液(原液为108TCID50/ml).241份粪便样本的总体检出率为24.1%(58/241),其中发病后的前10d和20d的检出率均为50.0%.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应用RT-PCR从粪便中检测SARS冠状病毒是可行的,在发病50d以后仍有17.0%左右的阳性检出率,提示SARS恢复期患者具有排毒的可能性,给后续的卫生防疫措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数据.

  • 明胶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作者:何星;张雪平;田盛举;薛峰;王荫椿

    作者通过鲎试验法检测多种来源、多个批号的药用明胶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并进行合格批号的干扰试验,证明明胶对鲎试剂有干扰作用,其作用表现为浓度越高干扰越大.抗增液无助于消除明胶对鲎试剂的干扰,而有效的稀释可克服这种干扰.并对明胶及含明胶成份的生物制品在细菌内毒素检测中的限值确定及其试验影响进行了讨论.

  • 西尼罗病毒的RT-PCR检测与鉴定

    作者:邓永强;姜涛;范宝昌;于曼;祝庆余;秦鄂德

    建立西尼罗病毒敏感、特异、快速的RT-PCR检测方法用于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监测.采用一步RT-PCR和套式PCR法对西尼罗病毒感染的乳鼠脑和细胞培养上清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两种方法均可分别从两种组织中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片段,套式PCR法比一步RT-PCR法更为敏感,该扩增片段与西尼罗病毒埃及Eg101株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为99%.

  • 两例IgM抗体激活补体引起ABO血型不合的探讨

    作者:方丽华;杜宇平;唐朝晖

    为保障输血的安全可靠性,研究两例因补体激活引起的ABO正反定型不合,探讨抗体、补体与红细胞(ABO)血型的关系,运用免疫血型血清学方法,排除补体对ABO正反定型的影响,定出该两例血型为"O"型.

  • 微量法与试管比色法检测ALT的比较

    作者:边兴国;胡军;尚立群;邸世铮;周海云;刘向明

    经实验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的微量测定法,并与比色法(传统赖氏法)进行了比较.用两种方法检测定值血清、室内质控及样品并比较标准曲线后,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微量法重复性较好,结果表明微量法测定ALT酶活力可以替代比色法测定血浆中ALT含量,适合大批量血浆ALT含量的快速检测.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沙门氏菌

    作者:王中民;李君文;王新为;郑金来

    为了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用于检测沙门氏菌,将抗沙门氏菌多抗用抗原吸收法封闭与其他肠道杆菌的交叉反应,标记胶体金溶胶制成探针,采用多膜复合的方法制成免疫层析条.结果表明:该层析条灵敏度为2.1×106cfu/ml,不与其他肠道杆菌反应,37℃放置33天,检测结果无差异.该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 冻干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的研制

    作者:邹勇;李红芳;郭锡雷;张锡云;龚健;王莫非;陈继军;张邦利;李帆;朱玉梅;王玉琳

    在以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生产狂犬病疫苗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对病毒收获液的浓缩倍数﹑灭活方式的改进及优化﹑冻干稳定剂的筛选﹑冻干曲线的确立,制备出了冻干疫苗,其质量及稳定性较液体疫苗有了整体水平的提高,各项检定结果均符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版).

  • 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副反应和抗体应答观察

    作者:吴小音;李艳萍;梁争论;农艺;李河民;李荣成;杨继业;张华远

    观察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儿童的副反应和抗体应答.按0、1、6月免疫程序,分别应用2批重组汉逊酵母疫苗和2批重组酿酒酵母疫苗,免疫221名6至12岁儿童,其中汉逊酵母疫苗1批(A)接种102人,另一批(B)接种26人,重组酿酒酵母疫苗1批(C)和另1批(D)分别接种74和19人.观察每次接种后的副反应和全程免疫一月后(T7)的抗体应答.儿童接种汉逊酵母疫苗后副反应发生率低,有个别出现发热反应,但均低于37.8℃,且为一过性.T7时4组儿童抗-HBs血清阳转率均在96%以上,GMT范围在229.98~338.83IU/L之间.免疫A批疫苗儿童组抗体滴度(GMT)显著高于免疫C批疫苗组(270.33、229.98IU/L; P <0.05).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免疫儿童抗体应答水平较高.

  • 国产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用于儿童免疫效果研究

    作者:张元强;孙相明;吕作芝;张萍;贾秀岩

    为了探讨国产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在儿童中应用的免疫效果,选择2~15岁抗-HAV阴性健康易感儿童91名作为接种对象,采用0、6程序接种国产甲型肝炎灭活疫苗250U/剂,观察免疫后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并于全程免疫后一个月检测抗-HAV 阳转率和抗体GMT.结果91例观察对象在初免和加强免疫后均未见即时副反应,只在8~72小时内出现轻微的一过性局部和全身反应.全程免疫后一个月抗-HAV阳转率为100%.抗体GMT为14 407mIU/ml.国产甲肝灭活疫苗在儿童中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采用0、6个月程序可获得高滴度抗体.

  • 蔗糖梯度离心法纯化Vero细胞乙脑疫苗的纯度分析及与层析法的比较

    作者:杨立清;张晋;卢立新;李红;石男

    通过对蔗糖梯度离心法纯化Vero细胞乙脑疫苗的纯化工艺进行分析,发现现行工艺中收取的病毒组分中,不同蔗糖浓度中病毒的纯度是不同的,而呈峰型且与病毒效力峰及蛋白浓度峰不重合.实验结果对今后工艺的改进具有指导意义.另外应用Sephacry1-s-1000凝胶层析法对乙脑病毒进行了纯化研究和分析,发现蔗糖梯度离心法和层析法纯化的病毒的纯度及回收率分别为291.46 u/mg、96.01%和309.41 u/mg 65.08%,Sephacry1-s-1000凝胶层析法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纯度和收率.

  • 伤寒Vi-rEPA结合疫苗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蒲江;杜琳;谭小梅;侯亚莉;蒋奕;金学敏;谢贵林

    以伤寒Vi多糖疫苗及结合物含量分别为20%、40%、60%的伤寒Vi-rEPA结合疫苗经皮下免疫小鼠后眼眶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血清抗体浓度.血清抗体分析表明,伤寒Vi多糖疫苗和伤寒Vi-rEPA结合疫苗均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但伤寒Vi-rEPA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优于伤寒Vi多糖疫苗;伤寒Vi多糖疫苗无加强免疫应答效应,而伤寒Vi-rEPA结合疫苗有加强免疫应答效应;不同高分子结合物含量的伤寒Vi-rEPA结合疫苗免疫小鼠,其结合物含量为40%、60%的伤寒Vi-rEPA结合疫苗比结合物含量为20%的结合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而前二者的免疫原性无显著性差异.

  • 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结构域Ia片段的佐剂功效研究

    作者:马超;应莲芳;雷清;马亚茹;蒋琳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铜绿假单胞菌PA103株编码的外毒素结构域Ia(Domain Ia)的基因重组于原核表达载体pET-42b(+)上,构建了pET-EPA103蛋白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E3.经IPTG诱导表达,初步纯化表达蛋白,用以免疫BALB/c纯系小鼠.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经刀豆素A(ConA)刺激后,用MTT比色法检测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通过rEPA皮下注射BALB/c小鼠耳廓,诱导小鼠迟发型过敏反应(DTH).采用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DTH试验来检测pET-EPA103表达蛋白所引起的小鼠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淋巴细胞增殖情况与DTH均可间接反映细胞免疫应答水平,进而评价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rEPA)Domain Ia蛋白片段的佐剂功效.

  • 中华仓鼠卵巢(CHO)工程细胞无血清培养的研究

    作者:李萍;蒋琳;黄思扬;杨军;李薇;沈心亮

    以DMEM:F12(1:1)为基础培养基,通过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和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表达量作为评价指标,筛选适合于CHO工程细胞生长的生长因子,如:胰岛素、转铁蛋白、氢化可的松、硒酸钠,丁二胺等.并且建立了J5SFM培养基.该培养基与商品化的无血清培养基比较,能够使细胞生长维持较长的时间,表产物分泌量也相对较高.

  • 破伤风抗毒素精制效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尚小萍;李景玉;李秋菊;孙淑滨;石岩;张玉加

    作者对破伤风抗毒素精制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方法精制的3批制品F(ab′)2含量平均达到79%,而IgG含量则降为无检出;3批制品的比活性与常规法相比平均提高14%.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