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杂志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미생물학면역학진전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5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5-5673
  • 国内刊号: 62-112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朱莉萍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流感病毒感染的模式识别及下游相关信号通路

    作者:姚朵朵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轻症感染可由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但重症感染则诱发肺脏免疫损伤.流感病毒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可被位于细胞膜、细胞器膜及胞质内的重要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介导识别,活化一系列激酶及转录因子,诱导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成熟和分泌,进一步激活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应答细胞,介导炎症反应和诱导免疫病理损伤.PRRs是研究天然免疫应答启动机制及抑制重症感染诱导免疫病理损伤的重要靶点.现就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中的TLR3、TLR7/8、TLR4、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s)和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NLR)在流感病毒感染中的识别及下游信号通路在免疫病理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梅毒血清固定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维

    经正规驱梅治疗后,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反应素滴度可长期呈低滴度不下降.血清固定的发生主要与梅毒分期、血清初始滴度、无症状神经梅毒、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adium,TP)重复基因型分型和细胞免疫抑制等因素有关.目前梅毒血清固定的机制不明,研究提示,梅毒血清固定与机体的免疫失衡和免疫抑制有关.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Th17细胞平衡异常、Toll样受体表达异常、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失衡、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及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等方面,对梅毒血清固定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细菌VI型分泌系统溶血素共调节蛋白研究进展

    作者:王萍

    VI型分泌系统(Type VI secretion system,T6SS)是革兰阴性菌中的一种重要的分泌系统,可参与细菌的致病性,并与生物膜的形成、识别异己和应激反应以及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有关.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emolysin co-regulated protein,Hcp)是T6SS的核心组成部分,构成其内管结构,形成六聚环允许效应物质通过,并可保护效应物质避免其被降解.对Hcp蛋白功能的探讨及阐述T6SS的作用机制至关重要.研究发现,Hcp是一种在不同细菌中具有多样功能的分泌蛋白,如可影响细菌的运动能力、黏附能力、在靶细胞内定植的水平、参与细菌间竞争的能力、在动植物宿主内定殖的能力以及影响细菌的生物膜形成等.现将T6SS的核心组分Hcp的研究进展作一简明的概述,从而为全面认识T6SS的功能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 T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晓梅;杨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肿瘤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也带来了医学界对肿瘤治疗模式的改变.通过现代生物技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治疗肿瘤疾病,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肿瘤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第四种有效治疗肿瘤的方法.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cell)、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 cell)以及DC-CIK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T细胞肿瘤免疫治疗一直是肿瘤免疫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现就T细胞相关的肿瘤免疫疗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核酸适配体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侯小琼;汤卓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适配体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也备受关注,特别是在肿瘤治疗研究方面.核酸适配体是一类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technology,SEL-EX)获得的,具有独特三维构象的单链DNA或小分子RNA.核酸适配体能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与靶点结合,同时具有无免疫原性、相对分子质量小、靶标分子范围广、热学及化学稳定性高等特点.目前核酸适配体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生物标志物筛选、生物传感器、新药研发等领域.现将核酸适配体的特点、筛选、及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microRNA在川崎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卓明

    川崎病是一种多发于婴幼儿的急性血管炎性病变.目前它是儿童心脏病的重要成因,若不及时确诊和对症治疗,会造成严重并发症(小儿冠状动脉瘤等).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川崎病特异性的实验室早期诊断方法.近年来,microRNA可作用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调节包括血管生成、增殖、转移、分化等一系列与血管炎性病变相关的过程,其不但在川崎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还可作为一类新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现就近年来川崎病相关microRNA领域的研究及评价作一综述.

  • 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原液中二甲亚砜残余量

    作者:朱衍志;马路萍;吕玉婷;崔保峰;赵一欢;杨淼;刘晓凡;罗树权

    目的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测定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原液中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的含量.方法 以25 mmol/L四硼酸钠(pH 8.0)为背景电解质,以20 cm×50μm I.D.未涂层的毛细管为色谱分离柱,于200 nm波长检测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原液中二甲亚砜的残余量.结果 DMSO在不同溶液中质量浓度为1~100 mg/L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9.加标回收率为98.07%~103.13%,变异系数为0.38%~2.57%.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环保,不受混合物组分中其他物质的干扰,适用于快速检测结合疫苗中DMSO的残余量.

  • 临朐县2015—2017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作者:张秀娟;邱德山

    目的 了解2015—2017年临朐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和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5—2017年临朐县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AEFI监测系统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2015—2017年临朐县共报告AEFI病例471例,报告发生率为41.67/10万剂次;其中一般反应470例,占99.79%;偶合症1例,占0.21%.全县AEFI报告覆盖率达100%,AEFI发现后48 h内报告率为100.00%;0~<2岁共377例,占80.04%;<1岁婴幼儿260例,占55.20%.<12月龄婴幼儿AEFI例数较多的依次为:9~<10月龄52例,占20.00%;8~<9月龄38例,占14.62%;6~<7月龄31例,占11.92%.AEFI发生间隔多在接种1 d内416例,占88.32%.发生多的临床症状为发热、红肿、硬结470例,占99.79%.AEFI发生例数较多的疫苗依次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130例,占27.60%;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减毒活疫苗104例,占22.08%;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39例,占8.28%.结论 2015—2017年临朐县AEFI监测系统灵敏性较高,疫苗安全性良好.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eAg血清学自然转换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崔秀华;崔佳;隋英杰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血清学自然转换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寿光市2012年3个强化干预镇街道农村居民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专项调查确诊的HBeAg阳性感染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为基线,与2015年随访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用ELISA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载量,采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结果 HBeAg阳性者340例,随访3年,HBeAg转阴142例,年转阴率13.92%;抗-HBe转换92例,年转换率9.02%.HBeAg转阴/转换率与HBV DNA载量负相关(r=-0.227,P<0.001;r=-0.193,P<0.001);HBeAg转阴/转换率与年龄有关,6~<20岁组转阴/转换率低,随年龄增长HBeAg转阴/转换率增高,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74,P<0.01;χ2=30.34,P<0.01);性别不是HBeAg转换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血清学转换后,HBV DNA载量、ALT水平均较转换前有明显的下降,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检出高拷贝的HBV DNA载量.结论 HBV感染过程中存在着HBeAg血清学自然转换,年龄是HBV DNA载量的主要影响因素,HBeAg与HBV DNA载量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 A、C、Y、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血清体外杀菌试验方法优化

    作者:段静留;温晔;彭少丹;朱涛

    目的 进一步优化脑膜炎奈瑟菌的血清抗体特异性体外杀菌试验,建立更加标准的A、C、W135、Y群脑膜炎奈瑟菌血清杀菌试验(serum bactericidal assay,SBA)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及稳定性.方法 ①用经典溶血方法测定补体活性,并根据非特异性杀菌率(non-specific killing rates,NSK)筛选出佳试验补体;②对影响终菌落数的关键因素,如靶菌起始浓度、培养基、染色剂浓度等进行优化;③根据质控血清的测定结果,确定补体佳稀释比例和孵育时间;④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准确性、线性和精密度验证.结果 补体选用Pel-freez-11536,溶血活性约为400 U/mL,除C血清群靶菌孵育时间需在45 min以内,其余血清群靶菌NSK均≤25%;对数期A、C、W135、Y血清群脑膜炎奈瑟菌做靶菌的佳起始浓度为A600 nm的菌液分别稀释105、105×2、105×4、105×4倍;4种血清群脑膜炎奈瑟菌在BHI+0.5%血平板培养基上生长正常,且培养基颜色较浅,染色效果较明显;4种血清群靶菌的染色剂TTC佳添加量均为0.001%;补体佳用量为1:3稀释,活性单位约133 U/mL;佳孵育时间除C血清群为45 min外,其余血清群均以60 min为宜;优化后的方法测定质控血清的稀释倍数与对应的SBA滴度呈显著负相关,斜率在-1.1~-0.9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在-1.0~-0.9之间,P<0.001,多次试验的CV均<15%.结论 对传统的SBA方法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更具有可比性、重复性较好的简单、可行、稳定的SBA方法.

  • 婴儿脊灰母传抗体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不同序贯免疫接种程序效果的影响

    作者:刘小畅;黄腾;车艳春;杨晓蕾;李国良;叶慧;赵志梅;蒋蕊鞠;赵婷;李菁;王俊荣;何俊辉;杨净思;莫兆军

    目的 探讨婴儿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母传抗体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与不同剂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virus vaccine,OPV)采用不同序贯免疫程序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柳州市600名2月龄无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史的常住健康婴儿,分为6个序贯免疫组,其中1剂sIPV+2剂bOPV 2组:sIPV+2bOPV(糖丸)组、sIPV+2bOPV(液体)组;2剂sIPV+1剂bOPV 2组:2sIPV+bOPV(糖丸)组、2sIPV+bOPV(液体)组;2剂sIPV+1剂tOPV 2组:2sIPV+tOPV(糖丸)组,2sIPV+tOPV(液体)组.每组100人.按照0、28、56 d程序,分别在婴儿2、3、4月龄时接种相应疫苗.检测免前、全程免后28 d血清中脊灰中和抗体滴度,计算阳转率及GMT.结果 6个序贯免疫组免前各项指标分布均匀,各型脊灰抗体阳性率、抗体水平及分布均无明显差异.共有518例免前和免后配对血清抗体检测结果的研究对象进入免疫原性分析.sIPV+2bOPV组与2sIPV+bOPV组Ⅱ型抗体、2sIPV+tOPV(糖丸)组Ⅲ型抗体免前阴性和免前阳性者接种疫苗后阳转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IPV+2bOPV(糖丸)组Ⅲ型抗体,2sIPV+bOPV(糖丸)组与2sIPV+bOPV(液体)组Ⅱ型抗体,2sIPV+tOPV(糖丸)组Ⅰ、Ⅱ型抗体的免前阳性与免前阴性者接种疫苗后的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sIPV+tOPV(糖丸)Ⅰ型抗体组与2sIPV+tOPV(液体)Ⅱ型抗体组中,免前8~<32、≥32两种滴度水平的免后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灰疫苗序贯免疫效果受脊灰母传抗体干扰.

  • 邢台市基层医护人员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刘艳丽;王焕新;张建录;张云瑞

    目的 了解邢台市基层医护人员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8月,随机抽取邢台市19个县市区38家乡级卫生院760名健康基层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集每名调查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4~5 mL,分离血清,采用ELISA检测每名调查对象空腹血清中HBsAb浓度,用SPSS 2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60名基层医护人员HBsAb阳性者391例,总阳性率为51.45%(弱阳性率为38.42%,阳性和强阳性率为13.03%);≤25岁年龄组的基层医护人员HB-sAb水平明显高于25岁以上年龄组(χ2=40.081,P<0.001);有免疫史组的基层医护人员HBsAb水平明显高于无免疫史组(χ2=103.306,P<0.001);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地区的基层医护人员HBsA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443、χ2=4.133,χ2=22.222,P>0.05).结论 目前邢台市基层医护人员的HBsAb水平不高,建议对每年新入职的人员开展HBsAb检测,对抗体阴性者及时进行乙肝疫苗补种,从而提高基层医护人员HBsAb水平.

  • 干热法对人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冻干品中病毒灭活效果的观察

    作者:李冬梅;是翡;郭慧;吴玮;吴晓文;石玮;吴腾捷

    目的 探讨干热灭活法(dry heat treatment)对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中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和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的灭活效果.方法 以PPV或EMCV作为灭活指示病毒与vWF混合,并分别在(80±1)℃4、8、12、24、36、48、72 h,(90±1)℃4、12、24、36、48 h以及(99±1)℃5、15、30 min进行干热灭活处理.将在干热灭活前以及干热灭活后不同温度时间段的vWF样品接种ST细胞(swine testis)或Vero细胞培养,观察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用Reed-Muench法计算残余PPV和EMCV的病毒滴度.对无CPE的样品进行盲传3代培养,验证其灭活效果,并检测干热处理前后的vWF活性.结果 vWF中EMCV滴度在(80±1)℃、(90±1)℃以及(99±1)℃灭活条件下,均下降超过4.0 lg TCID50/0.1 mL,vWF中PPV的滴度下降也均超过4.0 lg TCID50/0.1mL.干热法灭活后vWF的活性下降<20%,质量稳定.结论 干热法可以灭活vWF中的PPV以及EMCV,且对样品的活性影响在允许范围之内.

  • 深圳地区耐亚胺培南临床菌株耐药机制及可移动基因元件分析

    作者:王紫琦;陆学东;蒋利利;杨维青;赵祖国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耐亚胺培南临床菌株的分布及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情况,并检测其携带的可移动基因元件.方法 2014—2016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送检标本中分离耐亚胺培南菌株96株,参照美国CLSI的M100S25标准进行药敏分析;采用Carba NP-d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及可移动基因元件I类整合子、插入序列共同区(Insertion sequence common region,ISCR),对肠杆菌科加测质粒复制子类型.结果 96株耐亚胺培南临床菌株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耐药;其中52株碳青霉烯酶表型阳性;68株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61株携带D类碳青霉烯酶基因,3株携带blaVIM,2株携带blaKPC,1株携带blaIMP,1株携带blaNDM-1;I类整合子检出率为69.8%,其可变区携带有耐药相关基因盒aadA1、aacA4、dfrA12、aadA5、dfrA17和未知功能的orfF,未发现碳青霉烯是耐药基因;ISCR1检出率为16.7%;肠杆菌科菌株64.3%携带质粒,以IncF型为主.结论 深圳地区耐亚胺培南临床菌株具有多重耐药表型,绝大多数产碳青霉烯酶,碳青霉烯酶基因多存在于细菌染色体上,这类菌株同时携带多种可移动的基因元件及耐药基因,因此,其耐药性具有稳定遗传和水平播散的能力,应密切关注.

  • 豚鼠模型中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量效关系比较研究

    作者:苏城;卢锦标;沈小兵;陈保文;王国治;都伟欣

    目的 在不同分枝杆菌致敏豚鼠模型中研究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TB-PPD)的量效关系.方法 将受试豚鼠随机分成6组:结核分枝杆菌H37Rv活菌致敏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CMCC 94757、94754、94766致敏组、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vaccine,BCG)致敏组和灭活结核分枝杆菌H37Rv致敏组.各组豚鼠分别于左侧大腿腹股沟皮下注射相应致敏原,5~6周后,所有豚鼠于脊柱两侧皮内注射20 IU/mL TB-PPD和50 IU/mL TB-PPD各0.1 mL;于注射后24 h、48 h观察和记录局部硬结的纵径与横径,计算平均值.结果 所有组别豚鼠接受两种规格TB-PPD皮试后,无论是24 h还是48 h,局部硬结反应直径均大于10 mm,全部阳性,阳转率均为100%.5 IU TB-PPD皮试反应强度高于2 IU TB-PPD,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24 h结果显示:2 IU TB-PPD和5 IU TB-PPD在H37Rv活菌致敏组、94766致敏组、灭活H37Rv致敏组皮试反应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91、P=0.071;t=2.722、P=0.053;t=1.76、P=0.153),其余3组5 IU TB-PPD皮试反应强度高于2 IU TB-P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98、P=0.015;t=4.811、P=0.009;t=3.068、P=0.037).48 h硬结反应和24 h、48 h平均硬结反应结果均显示:在各致敏组豚鼠模型中5 IU TB-PPD皮试反应强度均高于2 IU TB-PPD,皮试反应大小均有统计学差异(t=3.471、P=0.018;t=3.371、P=0.020;t=6.216、P=0.003;t=5.244、P=0.006;t=3.959、P=0.017;t=4.674、P=0.010;t=4.824、P=0.008;t=3.794、P=0.019;t=3.857、P=0.018;t=2.86、P=0.046;t=3.539、P=0.024;t=3.365、P=0.028).结论 各组豚鼠致敏模型中5 IU TB-PPD的效价均明显高于2 IU TB-PPD,存在较为明显的量效关系.各种感染状态下,虽然高剂量制品可诱导更强的迟发型超敏(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反应,但低剂量制品也不影响其阳性检出率.

  • 两种基于肺炎球菌蛋白质的观察性疫苗的安全性、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来自婴儿II期临床随机研究的结果

    作者:

    接种含有肺炎球菌蛋白抗原诸如肺炎球菌溶血素类毒素( dPly)和组氨酸-三联体蛋白D( PhtD)的配方制剂,可扩大抗肺炎链球菌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PCVs)血清型相关的保护作用.在欧洲进行的这项多中心、观察者盲的II期临床试验( NCT01204658) ,评估了两种含10种血清型特异性多糖结合物的观察性疫苗PHiD-CV,其分别含有10μg或30μg的dP ly和P htD. 按1 : 1 : 1 :1随机分组的婴儿在2、3、4和12~15月龄时接受4剂的 PHiD-CV/dPly/PhtD-10, PHiD-CV/dPly/PhtD-30, PHiD-CV 或 13 价 PCV ( PCV13 )并与 DTPa-HBV-IPV/Hib共同施用. 通过比较初次接种PHiD-CV(非劣效性目的)疫苗和PHiD-CV/dPly/PhtD疫苗后出现的发热>40.0 ℃,评价疫苗的剂量优势,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关键词:
  • 破伤风类毒素载体蛋白诱导中年人的辅助性T细胞应答

    作者:

    因免疫效力随着年龄增长而衰减,疫苗在老年人中常引起次优水平的免疫应答. 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可作为解决该问题的一种策略,用其将中年人列为划分为未来疫苗干预的目标群体. 但中年人群的免疫功能并不明确. 至今为止,中年阶段T细胞有效协助B细胞是否由载体结合疫苗启动仍是未解之谜.

    关键词:
  • 表达RSV F或G蛋白的单剂重组副流感病毒5型载体疫苗使棉鼠和非洲绿猴抵抗了RSV的攻击

    作者: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是在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者和老年人中引起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 目前没有可用疫苗. 在此研究中,作者用棉鼠和非洲绿猴模型评估了表达RSV F ( P IV5/F )或G( PIV5/G)蛋白的两种副流感病毒5型( PIV5)-载体疫苗的复制、免疫原性和抗 RSV 攻击的保护功效. 经过单次鼻内接种后,两种动物短期排泄了疫苗的病毒但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
  • 重组的伊斯法罕病毒和水泡性口炎病毒载体疫苗提供单剂、长期多价的抗甲病毒致死性攻击的保护作用

    作者:

    重组水泡性口炎病毒( rVSV )疫苗载体的临床效果的证实,刺激了对其他血清学上不同的水泡性病毒载体用于对抗新兴的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和/或预防性疫苗载体的研究. 这些病毒中的脑炎病毒属甲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 VEEV)和东部马脑炎病毒( EEEV) ,已被证明具有自然疾病暴发的潜力,但是还没有疫情发生时获得许可的疫苗. 在这里作者报道,从基因组cDNA中拯救出的重组伊斯法罕病毒( rISFV )可作为一个潜在的新型疫苗载体平台.

    关键词:
  • 新一批土拉热弗朗西斯活疫苗株接种后的安全性、反应原性、皮肤摄入反应和抗体应答

    作者:

    土拉热病是由土拉热弗朗西斯菌( Francisella tularensis)引起的,该革兰阴性细菌已经被制作成气溶胶式的生物武器. 为了保护进行生物防御研究的人员,美国陆军要求对根据现行GMP生产的土拉热新批次活体疫苗株进行临床评估.

    关键词: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