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7-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红增;张朱佳子

    目的 探究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设计VAPP个案调查表,选择2007-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处理的11例粪便标本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通过查询医院住院病历,填写VAPP调查表.结果 调查的11例AFP病例中,VAPP病例9例,其中服苗者VAPP病例8例,均为首次服苗发病,接触者病例1例.男女性别比为8∶1.9例VAPP病例中有7例在入院前或住院过程中患有其他疾病,4例患有肛周脓肿,均为服苗者VAPP病例.结论 VAPP病例具有典型的AFP症状,因此AFP监测系统可及时发现VAPP病例.服苗者VAPP病例中有部分病例患有肛周脓肿,为减少和避免VAPP的发生,应重视对肛周脓肿的问诊和查体,患有肛周脓肿的儿童可暂缓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virus vaccine live,OPV)或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对于服苗接触者VAPP病例,接种部门应及时为适龄儿童接种疫苗.此外,需继续加强AFP监测管理工作,完善并统一VAPP诊断标准及流程.

  • 新疫苗引入免疫规划后培训与信息传导效果调查

    作者:赵丹;李晓梅;卢莉;马蕊;周涛;杨帆;吴劲;孙昊;刘方

    目的 评估北京市免疫规划引入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后培训与信息传导效果,总结新疫苗引入培训经验与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方法 在西城、海淀、大兴、怀柔区,按接种门诊级别AAA级、AA级和A级,每个区选择预防接种门诊3个,共调查接种医生83名、携带孩子接种免费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家长40名.均由调查员现场询问调查对象后填写问卷.结果 接种医生对疫苗程序、接种部位、禁忌症等实际操作知识知晓率均能达到96%以上,对疫苗毒株等理论知识知晓率低于45%.医生在接种过程中告知家长信息以疫苗名称(74.70%)和不良反应(73.49%)为主,其次为预防疾病病种(45.78%).77.5%家长知晓IPV接种后不良反应,只有32.5%家长自述了解IPV且能够正确说出IPV预防什么疾病,但知晓信息由医生口头告知的仅占全部调查家长的5%.结论 引入前培训具有明显效果,但医生传导信息给家长的过程中存在信息衰减,建议在不同岗位制定针对性的宣传信息,提高信息传导效率,同时避免单一信息宣传渠道.

  • 关于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熊小霞;吴水金

    目的:通过对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的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分析,观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了解其安全性、有效性,为预防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IPV的婴儿进行不良反应的观察研究,并随机抽取其中的120名幼儿进行抗脊髓灰质炎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经观察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免疫效果理想.结论:IPV作为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的补充,发挥着其重要作用,但作为进口自费的疫苗,婴儿家长对其认识仍存在误区和从众心理,故在使用时应正确宣传IPV.

  • 山东省济南市儿童家长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电话调查

    作者:常彩云;宋凯军;刘翀;张先慧;刘晓雪;李传彬;于晓琳;张济;安志杰

    目的 调查济南市儿童家长脊髓灰质炎灭活(脊灰)疫苗(IPV)接种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中国脊灰免疫策略的顺利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统一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儿童家长的电话号码,对被抽取的儿童家长进行电话调查.共获得IPV接种组和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组儿童家长有效问卷各241份.结果 IPV、OPV接种组儿童家长的脊灰及脊灰疫苗知晓率分别为42.26%和27.92%(x2=10.818,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预防接种门诊服务的便利性、医生介绍有2种预防脊灰的疫苗及医生给家长介绍2种疫苗的优缺点是影响家长接种IPV的因素.结论 家长对脊灰和脊灰疫苗知晓率低.在脊灰疫苗策略调整阶段,对接种门诊医生开展针对性培训以便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促使脊灰疫苗策略顺利转型的关键因素.

  • 试点省份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儿童监护人知晓程度基线调查

    作者:余文周;蒋燕;丛博;张斯钰;吉赛赛;刘静;周玉清;张旋;王华庆

    目的 了解儿童监护人对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IP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NIP)的认识和有关政策了解情况,为中国脊灰疫苗转换宣传沟通提供依据.方法 在天津市、吉林省、湖北省、广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省级预防接种信息系统随机抽取500名0~1岁儿童的监护人,借助12320卫生热线平台开展IPV纳入NIP认可程度电话调查.结果 实际调查2 198名儿童监护人,有效调查问卷完成95.6%.89.26%调查对象知道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49.95%知道OPV可以预防脊灰.20.2%知道IPV,仅14.79%知道IPV可以预防脊灰.仅5.28%调查对象知道OPV能引起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知道IPV局部接种反应调查对象比例为3.78%.如果IPV自费,58.83%的儿童监护人会自愿接种;如果IPV免费接种,有88.67%愿意接种,80.57%的儿童监护人愿意接种国产IPV.近10.79%的调查对象知道国家拟计划将IPV纳入常规免疫.当IPV短缺时,82.0%愿意听从医生安排.通过接种点医生来获得疫苗接种有关信息占84.2%.结论 儿童监护人对OPV和其预防作用了解较多,但对IPV了解较少,IPV纳入NIP政策知晓率低.监护人愿意为儿童接种IPV,对预防接种人员的安排依从性较好.儿童监护人支持IPV纳入NIP,预防接种人员应将此政策充分告知儿童监护人.

  • 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的思考及建议

    作者:温宁;苏琪茹;安志杰;杨宏;樊春祥;郝利新;马超;尹遵栋

    脊髓灰质炎(脊灰)曾在中国广泛流行,接种脊灰疫苗是消灭脊灰有效的手段.脊灰有两种疫苗—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和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IPV).两种疫苗的接种均可实现消灭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的目标.目前全球WPV病例数已经达到历史低水平,Ⅱ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Type 2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2)病例数远超过WPV病例数.为了终实现消灭所有脊灰病例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全球终将停止接种OPV,使用IPV的建议.本文根据全球消灭脊灰形势的变化,结合中国维持无脊灰工作进展和需要,提出中国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即在保证国产IPV供应基础上,由目前的1剂IPV加3剂二价OPV(Bivalent oral polio vaccine,bOPV)的常规免疫程序,过渡到2剂IPV加2剂bOPV的免疫程序,直至全球消灭脊灰证实后,在常规免疫接种中停用bOPV,全程接种IPV.

  • 宁波市鄞州区2008~2014年出生儿童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基础免疫全程替代接种情况分析

    作者:孙烨祥;徐来荣;平建明;林鸿波;潘兴强;郑卫军

    目的 了解宁波市鄞州区2008 ~ 2014年出生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IPV)替代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基础免疫情况,为调整脊灰疫苗(PV)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宁波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4年出生儿童的PV基础免疫资料,对IPV替代接种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宁波市鄞州区2008~2014年出生儿童125 555人,PV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为99.92%,IPV全程替代率为16.42%;IPV全程替代率随儿童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x2=21 039.53,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本地户籍儿童全程替代率高于外地户籍儿童(OR=3.22,95%CI=3.11 ~3.34);城区全程替代率高于农村地区(OR=1.31,95% CI=1.26 ~ 1.36);与Ⅲ类经济水平地区相比,Ⅱ类(OR=1.41,95% CI=1.32~ 1.51)和Ⅰ类(OR =1.09,95% CI=1.03 ~ 1.17)全程替代率更高;替代免疫程序以Ⅰ-Ⅰ-Ⅰ型(3剂次均为IPV)和D-D-D型(3剂次均为DTaP-IPV/Hib)为主,分别占53.35%和40.56%,二者全程替代接种的比例均呈逐年递增趋势(x2 =215.84,P<0.001;x2=588.01,P<0.001);序贯免疫以Ⅰ-Ⅰ-O型(IPV-IPV-OPV)和Ⅰ-O-O型(IPV-OPV-OPV)为主,分别占3.07%和1.58%,其他替代程序占1.44%.结论 宁波市鄞州区儿童IPV基础免疫全程替代率低,存在人群和地区差异性;替代免疫程序种类较多,需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科学选择替代免疫程序.

  • 河北省脊髓灰质炎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作者:孙丽;张富斌;王丽娜;崔世恒;王晶辉;张振国;王亚菲

    目的 比较分析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河北省2015年5-10月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tOPV)、脊灰灭活疫苗(IPV)和2016年同期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IPV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数据,比较分析各疫苗AEFI报告发生率.结果 河北省2015年5-10月tOPV、IPV的AEFI报告发生率分别为5.64/10万、35.96/10万;2016年同期bOPV、IPV的AEFI报告发生率分别为16.06/10万、17.85/10万.各疫苗AEFI均以≤1岁年龄组、一般反应为主,主要发生在接种疫苗后≤48h.结论 河北省各脊灰疫苗预防接种安全性良好,bOPV的AEFI报告发生率高于tOPV,需进一步加强脊灰疫苗安全性监测.

  • 2015年北京市一例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后偶合死亡病例的报告

    作者:李冬梅;唐金凤;苗良;韩江涛;高艳青;吕庆伟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又称小儿麻痹症,其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儿童不可逆的肢体残疾,甚至死亡.随着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Vaccine,OPV)的广泛使用,中国于2000年证实实现了无脊灰状态,但服用OPV导致的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病例逐渐成为困扰医务人员的问题[1].为减少VAPP发生,北京市自2014年12月5日起将OPV全程免疫策略调整为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与OPV的序贯免疫策略,即2月龄接种1剂IPV、3月龄和4月龄各接种1剂OPV、4岁加强1剂OPV[2].2015年11月17日,北京市某区发生一例接种IPV后死亡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为明确死亡原因,避免对脊灰疫苗序贯免疫程序接种工作乃至整体免疫规划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某区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开展了一系列调查.

  • 脊髓灰质炎疫苗序贯免疫程序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作者:李洪哲;孙明波;杨净思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播广泛,对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Attenuated Poliovirus Vaccine,OPV)是全球消灭脊灰行动的首选疫苗,已使Ⅱ型脊灰野病毒于1999年在全球消灭;但在极少情况下会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s)病例.为了避免这些风险,许多国家常规免疫规划已不再单独使用OPV,而是改用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IPV).这些国家在OPV转换成IPV期间,大部分采用了先接种1~2剂IPV,再接种≥2剂OPV的序贯免疫程序.IPV-OPV序贯免疫方案可减少或预防VAPP,同时又能保持较高的体液免疫和肠道黏膜免疫力,能更好地阻断脊灰野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根据WHO建议,常规免疫规划中只使用OPV的国家应当调整脊灰免疫策略,引进至少1剂次IPV,采取IPV-OPV序贯免疫策略或联合使用OPV和IPV的策略.相信这些转变将会加快全球消灭脊灰野毒株的进程,对实现全球终根除脊灰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 以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为基础的联合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郑惠文

    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联合疫苗(Adsorbed 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Diphtheria Toxoid & Tetanus Toxoid Combined Vaccine,DTaP)已有30多年的使用历史.将DTaP与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ms Vaccine,IPV)和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Conjugate Vaccine,Hib)等制备成为联合疫苗使用,可以减少接种剂次,提高受种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但是,联合疫苗不是几种疫苗简单地混合,在将DTaP与其他疫苗联合的过程中面临许多技术挑战,如DTaP与Hib联合存在Hib免疫原性降低的问题,DTaP与HepB联合存在免疫程序不统一和HepB免疫持久性的问题,DTaP与IPV联合时,其中的防腐剂柳硫汞会降低IPV的免疫原性的问题等.现就DTaP与这些疫苗联合时所面临的技术挑战、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安全性的临床调查与分析

    作者:苏艳

    目的:对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安全性的临床调查与分析进行探讨。方法100例接种疫苗的儿童,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进行接种;实验组采用注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进行接种,并比较观察两组儿童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儿童不良反应率为8.00%,对照组为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与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都具有安全有效、经济实惠的特点。

  • 1994-2015年常熟市6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分析

    作者:庞憬毅

    目的 分析常熟市1994-201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情况.方法 对62例AFP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67/10万,每年均有报告,无季节性,男女性别比为1.07∶1,2岁以下病例共29例,占46.77%.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为85.48%,麻痹部位以双下肢麻痹居多,其次为单侧肢体麻痹,随访残留麻痹9例.检出肠道病毒11例,其中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6例,脊灰病毒(poliovirus,PV)疫苗株5例,检出PVⅡ型疫苗株4例、Ⅲ型疫苗株2例,其中有1例同时检出Ⅱ型和Ⅲ型.结论 小年龄组儿童是AFP监测重点人群,重点加强小年龄组流动儿童的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建议使用脊灰灭活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IPV/OPV)序贯方案.

  •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引起疫苗相关病例一例

    作者:郑莉;孙爱军;王晓霞

    患儿男,出生66d,于出生2个月到某卫生防疫站接种门诊口服1粒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13d后因“肛周硬结1周”来我院门诊救治,约21 d后出现发热38℃,3~4d后退热,出现腹泻伴四肢无力,未到医院就诊.10余日后双上肢、右下肢逐渐恢复,活动如常,家长发现患儿左下肢恢复不理想,于37 d后携患儿在预防接种门诊服用了第2粒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并同时接种了第1剂百白破疫苗和第1针乙肝疫苗后,家长逐渐意识到患儿左下肢灵活问题较为严重,在第51天携患儿到我院儿科就诊,以“左下肢瘫痪查因:类脊髓灰质炎?”收入院.

  • 1例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异常反应的调查分析

    作者:谭丽娟;王晓伟;吴昕;黎洪波

    报道柳州市近期发生的1例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接种后发生的异常反应,分析减毒与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利弊,为正确评价与选择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提供参考.

  • MF59佐剂对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诱导恒河猴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作者:张雪梅;徐婧雯;吴忠香;王葳;徐小宁;董少忠

    目的 分析以MF59为佐剂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免疫恒河猴后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将恒河猴分为4组:无佐剂低剂量组(IPVL-PBS组)、低剂量MF59佐剂组(IPVL-MF59组)、无佐剂高剂量组(IPVH-PBS组)和低剂量铝佐剂组(IPVL-AL组).高剂量组IPV每剂中Ⅰ、Ⅱ、Ⅲ型抗原含量分别为30、32、42 DU,低剂量组IPV每剂中Ⅰ、Ⅱ、Ⅲ型抗原含量分别为3、3.2、4.2DU,0.5ml/剂,其中MF59为0.25 ml/剂,氢氧化铝为0.5 mg/剂,均于第1、28、56天经恒河猴后腿肌肉注射,分别于免疫后第28、56、84天采血,分离血清,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于免疫后第56和84天,取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特异性抗原刺激下的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NF)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6)分泌水平,以及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的分布情况.结果 恒河猴经3次免疫后,IPVL-MF59组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达75%以上.恒河猴免疫后第56天,IPVL-MF59组IFNγ和TNF分泌水平明显高于IPVL-AL组(P均<0.05),IL-6分泌水平明显高于IPVL-PBS和IPVH-PBS组(P均<0.05);免疫后第84天,各组IL-2、IFNγ、TNF均稳定在同一水平,IL-4、IL-5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第56天(P均<0.05).免疫后第84天,IPVL-MF59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IPVH-PBS和IPVL-PBS组(P均<0.05).结论 MF59佐剂能增强IPV诱导的TNF和IL-6的分泌水平,增强Th1和Th2类反应.

  • 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赵玉秀;李爱灵;梁宏阳;董圆;刘小娟;赵硕;李婉莉;张达伦;岳卓

    目的 评价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 derived from Sabin strain,sIPV)在动物体内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篮式生物反应器在Vero细胞上培养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收获病毒液,经超滤浓缩、柱层析纯化、病毒灭活后,制备三价sIPV,参考《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相关附录方法检测宿主细胞蛋白(host cell protein,HCP)、宿主细胞DNA及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HPLC法检测纯度;采用SDS-PAGE、Western blot法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病毒的特异性进行鉴定;将sIPV于第0和21天免疫Wister大鼠,微量中和法检测免疫后大鼠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并与野毒株IPV(IPV derived from wild strain,wIPV)组进行比较;通过观察ICR小鼠单次肌肉和静脉注射给予sIPV后产生的毒性反应及豚鼠反复给予sIPV后出现的速发型全身过敏反应,评价疫苗的安全性.结果 sIPV残余牛血清白蛋白、宿主细胞DNA、HCP检测结果分别低于2.5 ng/ml、100 pg/ml和100 ng/ml,疫苗纯度达95%以上;病毒形态及直径大小与脊髓灰质炎病毒一致,兔抗脊髓灰质炎病毒多克隆抗体可与对应型别的脊灰病毒的VP1、VP2、VP3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分别在31 000~38 000、27 000~ 32 000和26 000 ~ 28 000之间;二免后,sIPV大鼠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及GMT均高于wIPV组;小鼠的急性毒性和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均为阴性.结论 制备的sIPV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 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毒种的遗传稳定性

    作者:邓燕;朱云;梁海孝;杨璐洁;罗娜;王虓宇;王海;杨卉娟;徐明珏

    目的 分析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sabin strain,sIPV)毒种(亚主种子、工作种子)及疫苗代次病毒(SO+4)的遗传稳定性.方法 比较疫苗株Sabin Ⅰ、Ⅱ型及PfizerⅢ型亚主种子、工作种子及疫苗代次病毒的感染性滴度及D抗原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对上述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各代次Sabin株病毒滴度均维持在7.62~8.62 lgCCID50/ml,D抗原含量均维持在30 ~ 128 DU/ml.与GenBank上登录的Sabin Ⅰ(AY184219.1)、Ⅱ(AY184220.1)、Ⅲ型(AY184221.1)减毒株原始种子(SO)基因序列相比,Sabin株亚主种子(SO+2)、工作种子(SO+3)及疫苗代次病毒(SO+4)均未出现碱基突变.结论 sIPV毒种及疫苗代次病毒的全基因序列与原始种子相比,均未发生变化,毒力均一,遗传性状方面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

  • 不同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程序基础免疫后的血清学反应

    作者:刘洪波;林嘉鹏;吴衍恒;粱洪

    目的 比较不同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疫苗免疫程序基础免疫后的血清学反应.方法 选择广东省中山市居住的无疫苗接种禁忌的健康婴儿,在其2、3、4月龄时各接种1剂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或口服脊灰疫苗(oral polio vaccine,OPV),按照接种程序的不同,将观察对象分为全程OPV组(O-O-O)、全程IPV组(I-I-I)、1剂IPV+2剂OPV组(I-O-O)、2剂IPV+l剂OPV组(I-I-O).基础免疫完成后1个月时采集静脉血,以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血清中脊灰病毒中和抗体.结果 3剂疫苗免疫后,除I-O-O组1份血清标本Ⅲ型抗体为阴性外,其余标本均产生了针对3个型别脊灰病毒的中和抗体.与I-I-I组比较,I-O-O组和I-I-O组产生了更高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除与I-O-O组的Ⅲ型抗体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与O-O-O组比较,除I-I-O组的Ⅰ型抗体GMT较低外(P<0.001),I-O-O组和I-I-O组均获得了相近(P>0.05)或更高(P<0.05)的抗体GMT; I-I-O组Ⅰ型中和抗体GMT明显低于I-O-O组(P<0.05),Ⅱ型和Ⅲ型中和抗体GMT高于I-O-O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V/OPV序贯免疫可提供与全程OPV免疫相似或更高的针对脊灰的免疫保护;为减少OPV相关脊灰同时维持高水平的免疫屏障,推荐采用I-I-O序贯程序.

  • 北京市昌平区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不同序贯免疫程序的基础及加强免疫效果的评价

    作者:张丽文;许颖;邢海鹰;王海红;苑新海;朱宗龙

    目的 评价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ed polio vaccine,IPV)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 vaccine,OPV)不同序贯免疫程序的基础及加强免疫效果.方法 选择≥2月龄婴儿,分为4组:1剂IPV和2剂OPV序贯(I-O-O组);2剂IPV和1剂OPV序贯(I-I-O组);3剂IPV(I-I-I组);3剂OPV(O-O-O组),以O-O-O组为对照组,分别于2、3、4月龄各接种1剂,IPV每剂悬液0.5ml,经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OPV每剂口服1 g糖丸.均采集免疫前、完成基础免疫后1个月、满18月龄后及I-O-O组接种第1剂IPV后1个月、I-I-O组接种第2剂IPV后1个月、I-I-I组加强免疫1剂IPV后1个月受试者的静脉血,分离血清,由北京市CDC脊髓灰质炎实验室采用WHO推荐的微量中和试验方法检测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计算各组抗体保护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 各组研究对象的体重、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前各组脊髓灰质炎Ⅰ、Ⅱ、Ⅲ型中和抗体水平均低于1∶8,其中以Ⅲ型低.完成3剂基础免疫后,I-O-O和I-I-O组Ⅰ、Ⅱ、Ⅲ型中和抗体GMT在889.20~1193.99之间,I-I-I和O-O-O组在243.22~831.76之间;O-O-O组的Ⅰ型和Ⅲ型抗体保护率均为96.67%,I-O-O组的Ⅲ型为97.18%,其余均为100%.I-O-O组接种第1剂IPV后,Ⅰ、Ⅱ、Ⅲ型中和抗体GMT分别为21.73、39.63和26.49,抗体保护率分别为88.10%、97.62%和84.52%; I-I-O组接种第2剂IPV后,Ⅰ、Ⅱ、Ⅲ型中和抗体GMT分别为234.96、247.74和416.87,抗体保护率均为100%.基础免疫后1年,I-O-O、I-I-O和O-O-O组Ⅰ、Ⅱ、Ⅲ型中和抗体GMT均高于I-I-I组(P<0.05),抗体保护率均为100%; I-I-I组加强1剂IPV后,Ⅰ、Ⅱ、Ⅲ型中和抗体GMT均为1 819.70,抗体保护率均为100%.结论 序贯接种组抗体较单独接种IPV或OPV组高.基础免疫1年后抗体保护率仍较高,但I-I-I组需1年后加强1剂,以保持较高水平的抗体滴度.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