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7-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红增;张朱佳子

    目的 探究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设计VAPP个案调查表,选择2007-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处理的11例粪便标本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通过查询医院住院病历,填写VAPP调查表.结果 调查的11例AFP病例中,VAPP病例9例,其中服苗者VAPP病例8例,均为首次服苗发病,接触者病例1例.男女性别比为8∶1.9例VAPP病例中有7例在入院前或住院过程中患有其他疾病,4例患有肛周脓肿,均为服苗者VAPP病例.结论 VAPP病例具有典型的AFP症状,因此AFP监测系统可及时发现VAPP病例.服苗者VAPP病例中有部分病例患有肛周脓肿,为减少和避免VAPP的发生,应重视对肛周脓肿的问诊和查体,患有肛周脓肿的儿童可暂缓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virus vaccine live,OPV)或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对于服苗接触者VAPP病例,接种部门应及时为适龄儿童接种疫苗.此外,需继续加强AFP监测管理工作,完善并统一VAPP诊断标准及流程.

  • 1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

    作者:李晓军;杨佳平;吴铭

    文章就1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描述1名儿童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后发生急性弛缓性麻痹的经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措施,患儿血清和粪便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并讨论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应采取的措施.

  • 福建省2008-2011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林志强;吴瑞红;吴江南;周勇;潘伟毅;萧剑雄;杨秀惠;郑金凤;严延生

    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后有可能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虽然发生率极低,但随着OPV大量使用,在无脊灰国家和地区,VAPP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因此对VAPP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日益重要[1].本研究通过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福建省2008-2011年OPV常规免疫以及历年强化免疫/查漏补种OPV数据估算VAPP发生率,并对2004-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VAPP发生的影响因素.

  • 贵州省1999~2002年残留麻痹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病情况分析

    作者:朱青;苏飞;叶绪芳;刘航;宋群峰;张大勇;任刚;杜雯

    目的为做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对贵州省1999~2002年403例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免疫状况和疾病谱进行了分析.结果 64.3%的病例为<5岁儿童,6~8月发病较多,未服苗和服苗<3次的占34.0%.引起残留麻痹的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占52.1%,6.2%的病例为临床符合脊灰和诊断不详病例,其中7例怀疑为接触者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结论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应加强AFP病例监测,提高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和口服脊灰疫苗常规免疫覆盖率.

  • 河南省2004~2015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分析

    作者:张肖肖;史鲁斌;王燕;肖占沛;王长双;路明霞;马雅婷;张延炀

    目的 分析河南省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接种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病例发生规律,为其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河南省2004 ~2015年VAP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4~ 2015年河南省共报告VAPP病例26例,发生率为0.16/100万剂次;其中首剂OPV接种后VAPP 20例(73.08%),发生率为1.11/100万剂次.发生数男女性比为5.5∶1.23例(88.46%)为2~6月龄儿童.接种至麻痹平均时间间隔为23天.病例麻痹部位主要为双下肢、单下肢.麻痹60天后随访均有残留麻痹.14例(53.85%)病例合并其他疾病,其中9例合并肛周脓肿.在13例脊灰疫苗病毒分离阳性的VAPP病例中,Ⅱ型占61.54%.结论 VAPP病例以低月龄、首剂OPV接种儿童为主.应密切关注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VAPP发生情况.

  • 北京市1989~2002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的监测

    作者:刘大卫;孙美平;陈丽娟;邱五七;曾阳;刘爱华;范晨阳;刘东磊;张合润;王玉梅;杨洁;王凌云

    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1989~2002年共诊断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脊灰)(VAPP)20例,其中首次服苗VAPP 18例,接触服苗VAPP 2例.所有病例均<2岁,<6月龄病例占85%.男女发病之比为9∶1.每年VAPP发生率无明显季节性高峰和地区差异.VAPP总发生率为1.20/100万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投放量或1.59/100万剂OPV接种量,首次服苗VAPP发生率为13.18/100万剂首次服苗量,接触服苗VAPP发生率为0.16/100万剂OPV接种量.监测结果表明,北京市VAPP发生的危险性高于中国其它省份和其它许多国家与地区;免疫缺陷和/或肛门周围脓肿可能是VAPP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中国当前尚未改变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的情况下,为减少和避免VAPP的发生,必须加强接种前儿童病史询问和体检,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同时要加强对VAPP的监测工作.

  • 贵州省1999~2001年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阳性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宋群锋;叶绪芳;朱青;刘航;苏飞;任刚;张大勇;杜雯

    贵州省1999~2001年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病毒53株,对其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53例AFP病例分布在全省8个地区(州、市,下同)的31个县(市、区),发病时间无明显的聚集趋势.≤3岁儿童48例,占90.6%;未免疫和未全程免疫的38例,占71.7%.其特点是:全省9个地区中8个有病例,病例呈散在分布;分离出的脊灰疫苗病毒以Ⅱ型为主(32例,占60.4%),3年分离的Ⅱ型脊灰疫苗病毒数均超过本年Ⅰ型和Ⅲ型的总和;病例中零剂次免疫儿童发病60d后仍残留麻痹的占82.4%;8例高度怀疑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均为<3岁儿童;免疫史为零剂次和1剂次;麻痹时伴发热,为不对称麻痹,发病60d随访仍残留麻痹并有肌肉萎缩.提示贵州省AFP病例中检出脊灰疫苗病毒的病例,集中在<3岁未免疫和未全程免疫的儿童.因此要高度重视VAPP病例,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覆盖率,巩固AFP病例监测质量是保持无脊灰状态、及时发现输入病例和防止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发生的关键.

  • 深圳市1994~2004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单芙香;卢紫燕;罗青山;谭洁

    目的 了解深圳市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脊灰)(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1994~2004年VAPP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1994~2004年VAPP总发生率为2.27/100万;服苗者VAPP发生率为0.85/100万,其中首次服苗VAPP发生率为5.88/100万;接触者VAPP发生率为1.42/100万.Ⅱ型疫苗株占62.50%;无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免疫史儿童占62.50%;病例均为<4岁儿童;有明显时间和地区聚集趋势.结论 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后,还需要停止使用OPV,以终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

  • 中国首次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事件的发现及处理

    作者:梁晓峰;童亦兵;冯子健;徐爱强;张丽;张大勇;雷杰;于竞进

    目的了解中国首次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DPV)循环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情况,评价处理效果.方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按个案调查表进行调查,所有临床符合脊灰病例由国家和省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并做出后分类.结果2004年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发生了Ⅰ型VDPV的循环,这是中国首次发现VDPV的循环.病例及接触者所分离到的脊灰病毒株VP1区与Sabin疫苗株脊灰病毒相比有≥1%核苷酸变异.本次疫情共发现实验室确诊VDPV病例2例,高度怀疑VDPV病例1例,2例确诊病例的3名健康儿童接触者及1例高度怀疑VDPV病例的1名健康儿童接触者分离到VDPV.2例实验室确诊VDPV病例分别为3岁和1岁男童,发病前均未接种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均无外出史.结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取了包括AFP病例主动搜索、OPV强化免疫等多项措施,有效地阻断了VDPV的循环.

  • 陕西省1999~2002年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徐艺;夏雪琴

    分析了陕西省1999~2002年检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AFP病例集中在0~2岁儿童,占68.6%;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无地区、时间分布特征;零剂次免疫和未全程免疫儿童占62.9%;VAPP发生率为0.32/100万,服苗者VAPP发生率和接触者VAPP发生率均为0.16/100万.建议提高VAPP诊断准确性,加强AFP病例监测,保证高水平免疫接种率.

  • 1例服苗接触者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

    作者:范爱清;席竹叶;曹炎武

    蒲县2006年8月发生1例服苗接触者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脊灰)(Vaccine-assciated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现将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 绍兴市越城区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1例报告

    作者:毛龙飞;何茶清;鲍文娴;王华娣

    2013年5月,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发生1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脊灰)(Vaccine-ass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现将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 病例及诊治经过 患儿,男,绍兴市人,2013年2月18日出生.于5月6日出现发热(38.5℃),伴轻度腹泻,未经特别处理,2天后自行好转.5月9日发现患儿右下肢无力,观察数天未见好转,于5月14日去绍兴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市妇女儿童医院建议转浙江省儿童医院诊治.

  • 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刘丹青;戴振威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活动取得了巨大进展,世界卫生组织6个区中有两个区已宣布为无脊灰区.但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将面临许多问题:脊灰野病毒的输入,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流行,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的发生,以及免疫、监测、实验室脊灰野病毒封存与销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和高质量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工作,开展VDPV的监测,做好实验室脊灰野病毒封存与销毁工作,可根据国家的财力调整更改疫苗品种的免疫策略.

  •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玉琪;王岩

    实现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后,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的循环,但需维持口服脊灰疫苗(OPV)的高免疫覆盖率.OPV会在少数的服苗者或其接触者中发生与疫苗相关的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现对OPV引发的VAPP发生率、病毒型别分布、人群分布、OPV免疫剂次与VAPP发生的关系等进行综述.世界各地VAPP的发生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美国1/250万(疫苗分发量),英国为1/140万,我国北京、上海市VAPP的发生率分别为1.7/100万和0.52/100万.病毒型别主要为Ⅲ型,其次为Ⅱ型.主要发生在<1岁儿童,且多为首次服苗后.VAPP的发生主要与疫苗毒株抗原漂移、毒力回升和基因重组有关.机体免疫缺陷者更易发生.联合应用OPV与增效型灭活脊灰疫苗(eIPV)或单用eIPV进行免疫是否能有效地减少VAPP的发生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的发生和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张丽芬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脊灰)(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是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罕见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对全球VAPP造成的疾病负担进行了估算,估计全球使用OPV的国家每年发生250 ~ 500例VAPP,或每年每100万出生人口发生2~4例VAPP.由于VAPP诊断和分类很复杂,不同国家VAPP纳入标准和估算方法不同,导致VAPP发生率差异很大.国内关于VAPP的文献也仅局限于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由于数据来源、病例诊断、估算方法不同,导致不同地区VAPP的发生情况缺乏可比性.现对国内外VAPP发生率的估算方法及VAPP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综述,目的在于探寻、建立一个能准确、合理估算VAPP发生率的方法,总结VAPP流行病学特征,为我国实施新的疫苗免疫策略,有效预防VAPP的发生提供参考.

  • 消灭脊灰后期的免疫策略及脊灰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安全性比较

    作者:熊玮仪;董铎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被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国家免疫规划(NIP)所采用,大规模接种OPV是全球消灭脊灰行动(GPEI)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但自进入消灭脊灰后期以后,OPV所导致的严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的严重性日益增加.为减少VAPP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启动了全球脊灰免疫策略调整工作,要求各国尽快在常规免疫中撤销OPV的2型脊灰病毒成分,并采用至少1剂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本文综述了消灭脊灰后期脊灰免疫策略调整的原因和工作进展,并比较了脊灰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安全性,以期为我国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天津地区儿童脊髓灰质疫苗相关患者分析

    作者:张玉琴;万丽霞;于晓莉;刘丽珍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可造成终身残疾.随着脊灰疫苗免疫接种的广泛开展,有效地预防了脊灰的发生,我国自1994年以后已无本土脊灰野毒株患者,但因服脊灰疫苗引起的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脊灰疫苗相关,vaceie 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患者一直是疫苗使用的热点问题[1-2].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天津市2004年3月-2007年3月确诊的VAPP患者12例报告如下.

  • 江苏省脊灰病毒阳性AFP病例残留麻痹影响因素

    作者:汪志国;马福宝;汤奋扬;冷红英;胡莹;吴昀;严旭玲

    目的 分析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阳性、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残留麻痹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4 - 2009年江苏省(AFP)病例1 548例,采集粪便标本1 540例,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PV),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 540例中,检出PV60例,检出率3.90%,均为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病例散在发生,男性多于女性;<1岁组阳性病例均高于1~2岁和≥3岁组;<1岁组、未服苗或服苗<3次、服苗与麻痹时间间隔≤60d的PV阳性AFP病例残留麻痹率均较高;首次服苗并分离出混合型脊灰病毒的5例病例均残留麻痹;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总发生率为0.29/100万,首次服苗后为1.56/100万.结论 江苏省仍有一定数量的脊灰疫苗株阳性病例和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发生;年龄、服苗史、服苗与麻痹时间间隔是残留麻痹的主要影响因素.

  •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2例报告

    作者:金江基;缪仕栋;许秋芳;叶嵘

    目的 报告2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 VAPP),为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患儿双份粪便标本,由福建省CDC进行病毒分离,阳性标本送国家CDC鉴定.结果 2例均为出生2月龄男童,均首次接种OPV.病例1服苗23 d出现症状,60 d后残留双下肢麻痹,鉴定为Ⅰ+Ⅱ型脊灰疫苗相关株;病例2服苗26 d出现症状,60 d后右下肢残留麻痹,鉴定为Ⅲ型脊灰疫苗相关株,患儿均由省财政给予相应补偿.结论 对接种首剂OPV的儿童,应认真询问健康状况,对健康状况不佳者应推迟接种或建议使用IPV;加强AFP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VAPP,减少并发症.

  • 宁波市鄞州区首例疫苗相关Ⅰ型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的调查分析

    作者:孙烨祥;徐来荣;舒先定;平建明;李珊燕

    目的 分析宁波市鄞州区首例疫苗相关Ⅰ型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的流行病学情况. 方法 对患儿的发病及诊治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实验室检测结果,伤残残留及等级鉴定,补偿政策落实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实验室分离与定型为Ⅰ型,浙江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诊断为脊灰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调查显示鄞州区儿童脊灰疫苗接种率为99.71%,脊灰灭活疫苗(IPV)替代接种率为0.87%;主动搜索未发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接种门诊接种实施规范. 结论 该病人感染系口服脊灰疫苗株病毒所致;鄞州区IPV接种服务有待提高;预防接种单位对接种脊灰疫苗尤其是首次接种者需行肛周脓肿检查,以筛查特殊人群;卫生部门应当主动应对VAPP病例的发生,确保常规免疫工作正常开展.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