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杂志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미생물학면역학진전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5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5-5673
  • 国内刊号: 62-112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朱莉萍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裂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征

    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是流感病毒的主要表面抗原之一,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介导病毒囊膜与靶细胞膜融合,从而启动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过程.HA蛋白以前体形式合成,需经宿主蛋白酶水解为HA1、HA2两个亚单位,并以二硫键连接,病毒才获得感染性.研究表明宿主蛋白酶的分布与流感病毒感染后的致病力和组织嗜性有直接关系.潜在的裂解酶及其抑制因子的发现为流感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成为干预治疗的新潜在靶点.就当前国内外关于流感病毒血凝素的结构与功能、裂解机制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γ干扰素与自噬在抗沙眼衣原体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龚思露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具有广泛致病谱,是引起感染性致盲的首要病因,也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γ干扰素在抗Ct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自噬是维持细胞内环境自稳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与γ干扰素介导的抗Ct感染作用关系密切.就γ干扰素与自噬抗Ct感染的作用进行综述.

  • 体外抑制EB病毒药物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小团

    EB病毒容易感染人,与人类许多疾病高度相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EB病毒感染的措施且针对EB病毒的药物比较局限,故而对EB病毒感染进行治疗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药物在体外可对EB病毒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仅就体外抑制EB病毒的药物,如核苷类似药、硼替佐米、寡脱氧核苷酸、乳铁蛋白、砷剂、维生素甲类化合物、亚硒酸钠、某些中草药等的近期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结核分枝杆菌免疫优势抗原研究进展

    作者:游晓拢

    结核病是当今影响人类健康、流行性广、病死率高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结核病的诊断和疫苗的构建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筛选出结核分枝杆菌免疫优势抗原是快速准确的诊断结核病及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的关键.拟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的结核分枝杆菌免疫优势抗原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重组人干扰素注射剂制造浅析

    作者:任跃明

    干扰素注射剂是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主要的一类重组技术制品.对于生物制品而言,生产过程与制品,制品的规范生产与其安全性、有效性密切相关.剖析了重组人干扰素注射剂规程中对制品制造的要求,包括基本要求以及菌种库建立、原液制备、半成品制备、成品制备等环节;历版药典对制造要求的演变过程,并与《欧洲药典》、《美国药典》进行了对比.介绍了2015年版《中国药典》拟增订的“重组技术制品总论”,该总论对于已上市品种的规范生产、新品种研发都具有指导意义.“重组技术制品总论”是对该类制品生产检定提出的一般原则性要求,相关各论的起草均应以此为基础,并与之相互呼应协调.

  • Sabin-IPV抗原性及免疫原性分析

    作者:李黎;Martin Javier

    目的 比较3个不同厂家的Sabin-IPV抗原性及免疫原性特点.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利用血清型和抗原位点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检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D抗原含量,分析疫苗相对D抗原含量和单克隆抗体的相对反应性,评估疫苗抗原性;利用大鼠体内效力试验分析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的免疫原性,评估疫苗效力.结果 与英国国家cIPV标准品Pu91相比,3个厂家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相对D抗原含量存在差异,其中C厂家的相对D抗原含量高;3个厂家的血清Ⅰ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抗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Ⅱ型中,除B厂家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的抗原位点1的抗原性较弱以外,A、C其2个厂家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抗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Ⅲ型中,3个厂家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与抗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种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的大鼠血清对Sabin株及Salk株病毒具有良好中和效力.结论 除血清Ⅲ型外,血清Ⅰ型和Ⅱ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的抗原性与疫苗免疫原性一致.ELISA检测疫苗抗原性的方法有望替代疫苗动物体内效力评价试验.

  • 正交试验优化鼠疫活疫苗冻干稳定剂

    作者:尤明强;裴明玉;王军;戴光波;刘瑛;翟雷

    目的 优化皮上划痕用鼠疫活疫苗的稳定剂配方.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以鼠疫杆菌冻干存活率为检测指标,分别对乳糖、谷氨酸钠、硫脲和尿素4种成分组成的稳定剂配方,以及乳糖、蔗糖、谷氨酸钠、硫脲和尿素5种成分组成的稳定剂配方进行优化.结果 4种成分组成的稳定剂佳组合为乳糖7.5%、谷氨酸钠0.5%、硫脲1.0%、尿素0.1%(均为质量分数),此配方可使菌体的冻干存活率达到(68.49-±6.19)%;5种成分组成的冻干稳定剂佳组合为乳糖7.5%、蔗糖7.5%、谷氨酸钠0.5%、硫脲0.5%、尿素0.1%(均为质量分数),此配方可使菌体的冻干存活率达到(74.71±6.34)%,均高于现有稳定剂配方.结论 优化的两种稳定剂均对鼠疫杆菌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b型流感嗜血杆菌培养及细菌溶解产物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徐道俊;马波

    目的 研究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 type b,Hib)培养条件及细菌溶解产物制备工艺.方法 比较Hib在传统培养基和改良培养基的生长情况,优化改良培养基在生物反应器中对Hib培养条件(pH值、温度、溶解氧等),研究佳菌体细胞破碎方法及细菌溶解产物纯化制备工艺.结果 改良培养基可代替传统培养基用于Hib的生产培养,且Hib在pH7.4、温度为36℃、溶解氧为25%的改良培养基中,生长迅速,菌体产量高.高压匀浆破碎法的破碎效果明显优于超声波破碎法,破碎效果达到98%以上,纯化后的细菌溶解产物的多糖含量、总氮含量、蛋白质含量、核酸含量及细菌内毒素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2010版中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质量标准.结论 初步建立了b型流感嗜血杆菌培养及细菌溶解产物制备工艺.

  • 许昌市2009—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分析

    作者:郑惠平;俎炳灿;耿少良;从克;赵鸣

    目的 分析许昌市2009-2013年麻疹流行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转状况,为加速消除麻疹制定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许昌市2009-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许昌市2009-2013年累计报告麻疹病例67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6/10万.全市8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数主要集中在禹州市,占总病例数的55.56%;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分布,主要集中在2-5月份,占总病例数的73.48%;病例主要集中于0~6岁儿童,占总病例数的85.63%,其中1岁以下婴幼儿占总病例数的50.22%;8月龄~14岁麻疹病例中有确切免疫史者仅占38.58%.随着监测系统及时性和特异性逐年提高,48 h完整调查率由2009年的88.32%上升至2012年的100%;血标本3d内送达率由2009年的51.68%上升至2013年的100%;实验室结果7d内报告率由2009年的52.80%上升至2013年的100%;血标本采集率从2009年48.86%上升至2013年的100%;暴发血清学确诊率、病原学标本采集率均上升至100%.2009-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低,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为0.49/10万~ 1.43/10万.结论 2009-2013年许昌市麻疹发病率下降,小年龄组发病构成增加.监测系统运转综合质量逐年提升,但敏感性低.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类疫苗接种与管理,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防止传染源扩散.

  • 戊型肝炎病毒多拷贝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作者:郭敏;雷清;刘晓;蒋琳

    目的 体外构建戊型肝炎病毒(HEV) ORF2128-660多拷贝重组表达质粒,以提高HEVORF2128-660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ORF2128-660(E),然后将ORF2128-660(E)同义点突变为ORF2128-660,构建重组表达质粒ORF2128-660/pAO815(单拷贝),BamH Ⅰ和BglⅡ双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表达盒(AOX-ORF2128-660)插入去磷酸化的质粒ORF2128-660/pAO815,得到2(AOX-ORF2128-660)/pAO815(2拷贝)质粒.重复上述方法依次构建3(AOX-ORF2128-660)/pAO815(3拷贝)、4(AOX-ORF2128-660)/pAO815(4拷贝)等多拷贝重组质粒.得到的多拷贝重组质粒电转化毕赤酵母菌GS115,甲醇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比较不同拷贝数转化子的表达产量,ELISA检测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结果 构建了戊型肝炎病毒(HEV) ORF2128-660多拷贝重组表达质粒,表达的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9 000,4拷贝重组质粒表达水平高于其他拷贝数重组质粒表达水平.结论 成功构建了HEVORF2128-660多拷贝表达质粒,提高了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水平.

  • 2004-2013年深圳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单芙香;卢紫燕;刘刚;林应和;汪武新

    目的 了解深圳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3年深圳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2004-2013年共报告乙肝病例90 292例,剔除慢性病例71 43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72/10万,发病率高年份2007年为33.29/10万,低年份2013年为9.32/10万.发病年龄构成中,<15岁占1.58%,15 ~44岁占89.91%,≥45岁占8.52%;以20 ~30岁为发病高峰期;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33∶1(14 503/4 354);工人发病数多,占总病例数42.3%;市郊发病率高于市区.结论 深圳市近6年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5岁儿童病例显著减少,表明乙肝疫苗接种成效显著.

  • 马免疫血浆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段丽娟;李育合;谢小荣;柳州;孟祥玉;金学敏;杨俊杰;高建军

    目的 了解不同温度条件对马免疫血浆外观和效价的稳定性影响,为马免疫血浆的采集、分离、贮存、运输及抗毒素生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将破伤风类毒素及肉毒A、B、E、F型类毒素制备的马免疫血浆,分别放置于2~8℃、20℃、37℃ 3种温度下,并分别于0、1、3、6、12个月取样,依据《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对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效价检测.结果 破伤风及肉毒A、B、E、F型马免疫血浆在2~8℃条件下,放置12个月稳定性良好,外观及效价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规定要求.20℃与37℃下放置的马免疫血浆随着时间的延长,外观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浑浊,效价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低效价组比中、高效价组的效价下降明显,且温度越高效价降低幅度越大.结论 马免疫血浆在2~8℃条件下质量稳定.

  •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小鼠后早期免疫相关因子的反应

    作者:邱少辉;张然;方鑫;何鹏;梁争论;郑直;胡忠玉

    目的 分析乙肝疫苗免疫后早期小鼠体内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转录调节因子等多种免疫相关因子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反应,寻求早期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指标.方法 采用皮下免疫方式,每只BALB/c小鼠注射含2 μg HBsAg的汉逊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后3h、24 h、48 h、96 h、168 h收集处理小鼠脾细胞和血清,使用Luminex方法测定多种免疫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和血清中蛋白类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 脾细胞中IFN-α1、IFN-β1、IFN-γ、IL-2、IL-5、IL-6、IL-12p40、CCR1、CCR5、CCL3、CCL4 mRNA在免疫后3h检测无表达,之后逐渐升高,在24 h达到表达高峰.CXCL10、IRF7 mRNA在免疫后3h即出现表达,至24h时达到表达高峰,分别为对照组的6.09倍和9.01倍.血清中CXCL10免疫后3h即可检测,在24h达到表达高峰.IFN-γ在96 h开始分泌,168 h时分泌水平高.IL-12p70的分泌趋势与IFN-γ近似,在96 h之前的3个时间点分泌水平较低,168 h时达到分泌高峰.结论 汉逊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后3h到168 h可检测到多种免疫相关因子表达,为早期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提供了指标.

  • 中山市2011年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麻疹和乙型肝炎抗体水平监测

    作者:周海;吕海英;蔡乾春;陈小红;谢颖

    目的 了解中山市1 ~14岁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麻疹病毒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抗体水平状况,为维持无脊灰、消除麻疹和控制乙肝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择220名1 ~ 14岁健康儿童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抗体Ig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抗体;用中和试验检测脊灰(Ⅰ、Ⅱ、Ⅲ)型病毒中和抗体.结果 脊灰、麻疹和乙肝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36%、93.18%和66.36%,脊灰病毒Ⅰ、Ⅱ、Ⅲ型和麻疹病毒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215.90、1∶119.05、1∶31.40和1∶1 254.45;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36%.结论 中山市1~ 14岁健康儿童对脊灰病毒具有较高的免疫水平,已形成对脊灰病毒有效的免疫屏障;乙肝得到有效控制;但麻疹未能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 小鼠血清中杀O139霍乱弧菌抗体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作者:范锋锋;谭小梅;李燕婷;吴朝今;刘月萍;乔瑞洁;王浩;赵志强;谢贵林

    目的 研究探索O139霍乱弧菌杀弧菌抗体的检测方法.方法 用微孔板培养和琼脂平板克隆计数相结合的杀弧菌抗体检测方法,对实验菌株及稀释度、补体浓度等关键参数进行筛选;对50份小鼠免疫血清进行杀弧菌抗体滴度检测,并与O139群霍乱弧菌LPS IgG抗体滴度进行相关分析;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线性和精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 筛选出佳菌株为20100603菌株,佳稀释度倍数为2 000倍,补体佳稀释倍数为16倍.O139群霍乱弧菌小鼠免疫血清检测到较高的杀弧菌抗体滴度而PBS小鼠免疫血清未检测到杀弧菌抗体滴度.小鼠免疫血清杀弧菌抗体滴度与O139群霍乱弧菌LPS IgG抗体滴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验证结果显示,在抑制剂浓度达到1.0 ~2.0 A600时,抑制率100%;线性回归方程为y=-1.093x+5.058,其相关系数为-0.999,P<0.05;方法批内CV值为15.72%,批间CV值为23.47%.结论 初步建立了O139霍乱弧菌杀弧菌抗体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线性和精密度.

  • 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2014

    作者:于永利

    2014年2月,死亡率极高的埃博拉病(EVD)开始在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暴发流行,接下来,暴发流行出现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另四个西部非洲的国家.现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疫情重.迄今为止,已有4 784人患EVD,且人数仍在倍增,这次暴发流行已成为自40年前EVD被发现以来规模大的一次,已形成了波及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巨大危险.在此,综述2014年EVD暴发流行的起因,埃博拉病毒(EBOV)及其传播,EVD的诊断治疗,EBOV疫苗的研制以及EBOV感染的防控.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