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杂志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미생물학면역학진전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5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5-5673
  • 国内刊号: 62-112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朱莉萍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中国百日咳疫苗的现状及研发趋势初探

    作者:潘殊男;盛玉博

    百日咳是许多国家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预防百日咳有效和经济的方法是接种百日咳疫苗,百日咳组分疫苗由于其保护效果好、不良反应低、质量稳定可控而成为新一代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首选.本文简要介绍百日咳的病原学、传播途径及流行病学特点,并对中国的百日咳疫苗研发趋势进行初步探讨.

  • A型肉毒毒素治疗上肢痉挛的应用进展

    作者:吕翠翠

    脑瘫、脑卒中、颅脑外伤、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引起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均可出现肌肉痉挛,给患者的肢体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种毒力极强的嗜神经生物毒素,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一些临床专家利用肉毒毒素(主要为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的这种生物活性,来治疗肢体肌肉痉挛,已成为相关医学生物学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

    关键词: 上肢痉挛 肉毒毒素
  • 抗菌肽的作用机制、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柳江枫;胡天驹

    抗菌肽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是辅助生物机体抵抗外来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御分子.抗菌肽不仅能抑制、杀灭多种细菌,而且具有抗真菌、抗寄生虫、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活性.抗菌肽的作用机制与传统抗生素不同,不仅具有广谱抗微生物作用,而且不易诱导机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治疗临床耐药菌株方面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 药品包装材料与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相容性研究

    作者:钱秋娟;赵小洁;马庆华;蒋井明;魏然;陈刚;傅林锋

    目的 考察不同组合的内包装材料对Hib结合疫苗的影响,选出适合的包装材料.方法 对所选药品包装材料按照生产厂家的不同来搭配,共得到12种组合,根据相容性试验设计,将样品置于25±2℃环境下,分别在1、2、3、6个月时取样,进行pH值、内毒素、不溶性微粒3个项目的检测.结果 对pH值、内毒素含量、不溶性微粒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选出了对Hib结合疫苗影响小的包装材料组合C+Y组.结论 一个适宜的包装内环境对产品的稳定性十分重要.

  • 人CXCL9重组腺病毒的制备及其表达产物生物活性检测

    作者:陈平;罗珊;钟静

    目的 构建携带人CXCL9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分析其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PCR法从pBLAST2-hCXCL9质粒上扩增出hCXCL9基因,再将其克隆至pENTR11载体上,构建pENTR11-hCXCL9质粒,通过同源重组将hCXCL9基因片段重组至pAd/CMV/V5-DEST上,后在293A细胞内进行包装、扩增后得到携带hCX-CL9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用包装好的病毒感染Hela细胞,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成功地将hCXCL9基因片段克隆至重组腺病毒载体上,并经293A细胞包装出病毒颗粒.该病毒感染Hela细胞后,可在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到显著表达的hCXCL9.通过趋化活性分析发现,该表达产物对T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趋化活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hCXCL9重组腺病毒,并可在体外高效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目的产物.

  • 注射用胸腺肽灭活/去除可能的污染病毒的工艺

    作者:张金岩;闫素志;李莉;夏天瑶;杨琳

    目的 制备注射用胸腺肽,并评价其病毒灭活/去除工艺的可行性和可信度.方法 将麻疹病毒(M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甲肝病毒(HAV)作为指示病毒,分别在pH值3.2±0.3于-20℃冻存21 d、80℃加热5min灭活病毒、在进压0.15 MPa、回流压0.05 MPa下先后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0kD的中空纤维柱和膜包滤器循环超滤去除病毒,并于病毒灭活/去除前后分别取样感染宿主细胞,做病毒滴定,以病毒是否灭活/去除或病毒量下降是否大于4.0 Log作为病毒是否有效灭活/去除的标准.结果 经过酸沉灭活后,3种指示病毒的滴度均有所降低;经过加热灭活后,MV和VZV均未检出,滴度下降大于4.0 Log;经超滤去除病毒后,3种指示病毒均未检出,滴度下降均大于4.0Log,且经盲传复壮后均未检出病毒.结论 注射用胸腺肽生产工艺中的低pH孵放法、加热法、超滤法的联合运用可以有效地灭活/去除病毒.

  • 流感病毒在Vero细胞系与MDCK细胞系增殖条件的比较

    作者:刘鹏;李佳林;马超;齐娟;刘晓凡

    目的 研究流感病毒H1N1及其他亚型在Vero细胞系和MDCK细胞系高效增殖的适条件,比较两种细胞系对流感病毒的敏感性差异及影响敏感性差异的条件.方法 在培养好的Vero细胞系与MDCK细胞系用不同的病毒感染复数(M.O.I)、胰酶浓度、病毒吸附时间、病毒维持液血清质量浓度等条件进行流感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结果 在M.O.I为0.01接种流感病毒,吸附时间为1h,胰酶质量浓度2μg/mL,血清质量浓度为8%时,流感病毒血凝素在MDCK细胞系可获得较高的滴度.结论 MDCK细胞系是适于流感病毒培养的细胞,它作为生产新型流感病毒疫苗的主要细胞基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原代地鼠肾细胞及狂犬病毒不同培养方式的研究

    作者:马超;赵祖波;刘鹏;刘晓凡;孙小慧;许博

    目的 通过比较原代地鼠肾细胞在转瓶、微载体、细胞工厂的3种培养方式的培养效果,为原代地鼠肾细胞选择一种易扩大规模、培养高质量细胞的培养方式,进而提高狂犬病毒的产量.方法 消化取得的细胞悬液分别在转瓶、微载体、细胞工厂中培养,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计数等结果比对培养的差别.结果 细胞工厂可以很好地培养原代地鼠肾细胞和狂犬病毒;而细胞在微载体上贴附性差,生长不好.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工厂可以取代转瓶,用于大规模培养原代地鼠肾细胞扩大狂犬病毒的产量.

  • 酵母浸出粉在奈瑟脑膜炎双球菌培养中的比较观察

    作者:冯君平;李国晏;谢澎;孙一枚;杨明;陈作江

    目的 探索A群,C群奈瑟脑膜炎双球菌(简称流脑)多糖疫苗生产中奈瑟脑膜炎双球菌培养的适培养基.方法 在培养基配制中用增减酵母浸出粉的方法制备相应的培养基,8h收菌,通过菌体的收获量并参考多糖量来确定较好的培养基配比.结果 不同培养基用于A群、C群奈瑟脑膜炎菌培养8h后均有收获,其中2号培养基(酵母浸出粉)培养的菌体的浓度明显高于1号和3号培养基,它们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种培养基能提高奈瑟脑膜炎双球菌的产量.结论 添加酵母浸出粉的培养基可作为A群、C群奈瑟脑膜炎双球菌培养的适培养基.

  • 2~59岁健康人群接种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免疫原性观察

    作者:李亚南;乔瑞洁;梁丽;赵志强;唐静;王浩;史晓玲;李凤祥;谢贵林;叶强

    目的 评价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2~ 59岁健康人群中的免疫原性.方法 2~59岁健康人群接种者随机抽样(n=60),接种一剂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采集接种前和接种后1个月血清,采用体外杀菌试验(Serum bactericidal assay,SBA)检测血清中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结果 免疫前、后血清抗A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GMTs (95% CI)分别为1241(736,2091)和7559(5520,10351) (P<0.05);抗C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GMTs(95% CI)分别为4(9,21)和4787(2947,7775)( P<0.05);抗W135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GMTs(95% CI)分别为16(9,28)和368(162,883) (P<0.05);抗Y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GMTs(95% CI)分别为120(58,246)和1373(687,2745) (P<0.05).免疫前和免疫后血清抗A群脑膜炎球菌的杀菌滴度≥128的比例分别为87(77.4,95.1)%和100(83.2,100)%;抗C群脑膜炎球菌的比例分别为17(8.3,28.5)%和97(88.5,99.6)%;抗W135群脑膜炎球菌的比例分别为13(5.9,24.6)%和68 (55.0,79.7)%;抗Y群脑膜炎球菌的比例分别为57(43.2,69.4)%和85(73.4,92.9)%.免疫后较免疫前抗A群、C群、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杀菌抗体滴度≥4倍升高的比例分别为50(27.2,72.8)%、97(88.5,99.6)%、62(43.2,73.9)%和55(41.6,67.9)%.结论 虽然免疫前人群由于地方和国家免疫计划的实施已具有较高水平的抗A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但接种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后可以使其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并使人群对C群、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的低水平杀菌抗体滴度均显著升高达到保护水平,证明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2 ~ 59岁健康人群中具有比较好的免疫原性.

  • HL-60分化细胞表面标志、活性及其对肺炎链球菌调理吞噬杀菌能力的动态变化

    作者:王浩;乔瑞洁;史晓玲;林纪胜;谢贵林;赵志强

    目的 分析HL-60分化细胞的表面标志、活性及其对肺炎球菌调理吞噬杀菌能力的动态变化.方法 以流式细胞仪连续监测分化1 ~7d的HL-60细胞表面标志CD11b、CD35和CD71的表达以及活细胞、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的比例,同时用09CS、QC2、B、C和F5份质控血清以调理吞噬杀菌试验检测肺炎链球菌血清型6B、7F、14和23F的杀菌滴度.结果 分化3~6d的HL-60细胞表面标志、活细胞比例可达到实验室要求,5份质控血清的调理吞噬杀菌滴度稳定而且在质控范围之内.结论 分化3~6d的HL-60细胞可以用于评价肺炎链球菌疫苗免疫血清的调理吞噬杀菌试验,为调理吞噬杀菌试验的建立和标准化提供了依据.

  • 定西市2007-2010年外出务工人员肺结核线索调查情况分析

    作者:梁成智;张永义;吉秀珍

    目的 为了了解外出务工人群的结核病疫情状况,进一步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结核病的控制工作.方法 利用大多外出务工人员春节前集中返乡与家人团聚的时机,对有咳嗽、咳痰超过3周等可疑肺结核病症状者进行摸底调查和造册登记,并由县(区)疾控中心组织免费检查,对确诊患者进行免费抗结核治疗.结果 4年中调查返乡务工人员102万余人次,有可疑肺结核症状者占2.56%,共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46例,其中涂阳108例,初治涂阴238例,男女之比为2.15∶1,以青壮年人群为主,20 ~39岁占73.99%;年均涂阳和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分别为10.59/10万和33.92/10万,涂阳比例为31.21%,其中初治涂阳比例为95.37%.结论 外出务工人员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应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利用外出务工人员春节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开展肺结核病线索调查是主动发现病人的有效方法.

  • 濮阳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王志彬;李言彬;王晓利

    目的 了解濮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全市2008-2012年6月6日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对部分病例和重症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 全市共报手足口病16 492例,发病高峰是每年的3-5月(第12~ 20周),呈典型的单峰型曲线;发病年龄以0~4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散居儿童多于托幼机构儿童,爆发病例多发生在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病原有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以EV71和CoxA16为主.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和性别差异,小年龄组儿童是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重点人群,流行年度和流行季节的优势毒株为EV71,重症患者中EV71占到86.35%;非流行年和季节手足病例主要由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防控重点应体现在对病例分类管理上,同时应继续加强重症病例疫情监测和爆发控制.

  • 郑州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李锋;陈伟博;李国伟

    目的 了解郑州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对疾病流行特征的影响,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郑州市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前后的2010年和2011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郑州市强化免疫后麻疹病例大幅减少,2011年较2010年病例数减少90%;全年病例散发,无明显季节性高峰出现;病例构成仍以1岁以下儿童和无免疫史者为主;城区发病高于农村.结论 此次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效果明显,致使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

  • 泰安市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策略与效果分析

    作者:谢学迎

    目的 调查泰安市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简称无脊灰)状态所采取的策略和取得的效果,为证实无脊灰提供依据,并为其他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控制与消除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该市2001-2011年保持无脊灰状态所采取的策略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证实泰安市2001年实现无脊灰以来,始终正确地实施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加强对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完善免疫规划科学管理,巩固了自1991年5月以来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病例发生的成果.结论 持续做好免疫、监测、管理三大策略对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至关重要,并为其他疫苗针对疾病的控制提供了理论借鉴.

  • 靖西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王福春

    目的 为了解靖西县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动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靖西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721例,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数4.03%,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数17.82%,报告年均发病率为23.39/10万.2007-2011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2011年发病率高达49.32/10万.全年均有发病,以5-7月为发病高峰,占37.86%,5、6、7月发病数分别占13.73%、11.65%、12.48%.全县19个乡镇都有腮腺炎病例发生,以新靖镇发病率居首位达254.52/10万,其次化峒镇的发病率为183.65/10万.发病主要分布0~15岁年龄组,发病人数占89.65%,以4~8岁年龄组发病人数多,占45.91%.结论 靖西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应采取以腮腺炎疫苗接种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学生和托幼机构儿童的发病率.

  • 微生物生物膜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贾文祥

    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了生物膜,Dr.Costerton JW在生物膜方面的研究为我们开拓了微生物学的新领域.微生物生物膜是由微生物群体及其包被的细胞外多聚物和基质网组成,它们彼此黏附或者黏附到组织或物体的表面.微生物生物膜与微生物的耐药性形成、基因的转移以及引起机体的持续性感染等都密切相关.目前对生物膜的研究重点已经深入到微生物相互间的信号传递、致病基因的转移以及如何干预微生物生物膜的形成等方面.此外,在治理污水和环境保护工程、生物材料工程和食品工业等方面,微生物生物膜技术已经得到了应用.

  • 膳食结构对供浆员血浆蛋白及血脂含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胡军;刘学平;尚立群;杨鸿雁;赵一欢;张安山;何彦林

    目的 探讨不同的膳食结构对供浆员血浆蛋白及血脂含量的影响.方法 测定400例以牛、羊肉和马铃薯为主要膳食结构的供血浆者和400例以猪肉和马铃薯为主要膳食结构的供血浆者的血浆蛋白和血脂水平;同时统计食用高脂肪膳食后血浆出现乳糜的情况.结果 经测定以牛、羊肉和马铃薯为主要膳食结构的供血浆者和以猪肉和马铃薯为主要饮食结构的供血浆者的血浆蛋白和血脂水平相当,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献浆前12 h内食用高脂肪膳食后血浆出现乳糜的概率明显增高,与食用清淡膳食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这两种膳食结构的差异对供浆员血浆蛋白及血脂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献浆前12 h内应当避免食用高脂肪类膳食.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