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杂志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미생물학면역학진전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5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5-5673
  • 国内刊号: 62-112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朱莉萍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MICA/B分子研究进展

    作者:林琳

    MICA/B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所编码的蛋白是NKG2D的主要配体,MICA/B蛋白结合NKG2D后介导NK和T细胞等的活化及细胞杀伤效应.应激条件下,MICA/B蛋白高表达于细胞表面,并以游离的sMICA/B蛋白分子形式进入细胞外液.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MICA/B分子与肿瘤、感染、移植排斥、自身免疫病等多种炎性疾病相关,因此对其表达调控的研究是当前的热点.主要从MICA/B分子与疾病相关性、表达调控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传播阻断型恶性疟疾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俏丽

    迄今为止,恶性疟疾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之一.由于抗药性疟原虫的出现,研究安全、有效且廉价的恶性疟疾疫苗迫在眉睫.综述了当前在研究中的3种恶性疟疾疫苗,并从候选抗原性质、当前研究中的问题和抗原免疫原性等方面重点介绍了传播阻断型恶性疟疾疫苗的现状,为传播阻断型疟疾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研究进展

    作者:任庆杰

    A组16型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HFMD在亚太地区暴发流行,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加强对CVA16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防治手段的认识,有助于防控HFMD的蔓延.

  • 登革病毒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房树玉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是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的病原体.根据包膜蛋白的抗原性的不同,DENV可分为4个血清型,即DENV1~4.由于血清型比较复杂,目前关于病毒受体仍未得出明确一致的结论.但近几年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进展,比如研究发现甘露糖受体(MR)、CLEC5A等作为DENV的受体,可能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就近几年关于DENV受体以及病毒进入细胞的机制作一综述.

  • 国内外参考物质管理浅析

    作者:王菲菲;郑秋丽

    参考物质是临床检测参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实验室间比对,参考方法的验证和溯源链的传递.通过讨论参考物质相关概念,着重介绍了测量不确定度和计量学溯源性等参考物质相关特征属性.结合我国与相关国际机构对参考物质的管理特点,对临床检测使用的参考品进行了概述.

  • 甲型副伤寒暴发危险因素1∶2配对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杨进;李永红;秦卫文;麦浩

    目的 探讨一起农村甲型副伤寒暴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使用主元分析方法,对21例病例和42例社区对照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甲型副伤寒暴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把研究对象的SES分为5个层次,从贫穷到富裕各层的SES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05,-0.79,-0.32,0.77,2.18并得到病例和对照在SES各层的分布.SES与甲型副伤寒发病无关联(P=0.07),饮用浅井水与甲型副伤寒发病有显著性关系(P=0.003,OR=22.3,95% CI:2.91~170.26).结论 病人或携带者排出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直接污染浅井水水源可能是导致甲型副伤寒暴发的原因.

  • 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质量评价

    作者:赵慧;范行良;李丽莉;李长贵

    目的 对5种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质量评估.方法 应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国家参考品,按照各自试剂盒说明书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5种试剂盒在特异性、低检出限及精密度方面均符合国家标准,不同厂家及同一厂家不同批次试剂盒之间在低检出限及精密度方面都存在差异.结论 5种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性能可靠,为此类试剂的生产研究以及临床评价提供依据.

  • 建立洁净区微生物数据库与无菌药品GMP生产过程控制的探讨

    作者:户美玲;陈佩;严东珍;孟丽

    目的 建立洁净区微生物数据库,为追溯洁净区微生物污染来源提供依据,为无菌药品生产过程控制提供有力指导.方法 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车间洁净区环境和操作人员进行微生物负载检测,并对该车间注射用水、纯化水系统样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鉴别研究相应分离菌,建立洁净区微生物数据库.同时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中间产品进行无菌检查检测,并对阳性结果分离菌进行鉴别分析.然后根据建立的洁净区微生物数据库对阳性结果举例进行溯源探讨分析.结果 洁净区环境和人员主要存在里拉/藤黄微球菌、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科氏葡萄球菌科氏亚种等革兰阳性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等,水系统中则主要存在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和铫子芽胞杆菌等.中间产品无菌阳性结果主要存在里拉/藤黄微球菌、蜡样芽胞杆菌以及奇异变形菌等,经调查分析,分别为操作过程中经环境偶然带入或试验动物操作不慎带入.结论 建立洁净区微生物数据库是追溯产品微生物污染来源的有效方法,能够为无菌药品GMP生产过程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并使其更有针对性.

  • 麻疹病毒沪191-CEA单抗交联物的制备和靶向感染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严银芳;严文馨

    目的 制备MV191-CEA单抗交联物并评估其对CEA阳性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通过化学交联剂N-羟基琥珀酰亚胺-间(N-马来酰亚胺基)苯甲酸酯(MBS)、N-琥珀酰亚胺3-(2-吡啶基二硫)丙酸酯(SPDP)和戊二醛三种方法将抗癌胚抗原(CEA)单抗和麻疹病毒沪191(MV191)交联制备MV191-CEA单抗交联物并研究其感染性.结果 与MV191对照相比,MBS、SPDP、戊二醛交联后,病毒感染性有所下降,分别为59.8%、33.3%和71.5%,但MV191-CEA单抗交联物可感染MV191所不能感染的CEA阳性细胞SW480、A549和LoVo,其中LoVo细胞敏感,且细胞裂解液中病毒滴度与CEA表达量有相关性,MV191-CEA单抗交联物不能在CEA阴性细胞MRC-5、HL和MCF-7细胞中增殖.结论 MV191-CEA单抗交联物成功地实现了感染性靶向转导.

  • 核磁共振波谱法在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检定中的应用

    作者:王玺;任克明;陈晓航;白贵杰;张新庄;张轶;沈荣

    目的 建立1 H-NMR波谱法检定23价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结构的方法.方法 用1H-NMR方法分析肺炎球菌荚膜多糖,选择(5.89~4.64) ppm区作为‘指纹’鉴定区,以默克公司公布的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波谱为参照谱图,将检定样品的波谱与其相比较.对1 H-NMR波谱进行专属性和耐用性验证.结果 实验中应用1H-NMR波谱分析法对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包含的所有血清型多糖的检定结果与默克公司公布的结果完全一致,该方法有很好的专属性和耐用性.结论 实验中建立的1H-NMR波谱法适用于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的检定,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有检测速度快,样品易于准备的优点等.

  • 人凝血因子Ⅷ效价凝固检测法的验证及应用

    作者:林连珍;彭焱;周志军;李策生

    目的 对凝固法检测人凝血因子Ⅷ(FⅧ)效价进行验证,并考察正常质控血浆(CPN)和人凝血因子Ⅷ国家标准品(CRM)贮存的稳定性.方法 实验采用贝克曼ACL7000全自动凝血仪及配套试剂检测人FⅧ效价,依据2003年版《药品生产验证指南》,选择准确度、线性、范围、重复性、中间精密度、耐用性6个参数进行验证;CRM和CPN复溶后分装冻存于-80℃保存,不同时间检测其复融1次后的效价.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检测CRM 5个不同效价的回收率为85% ~93%,重复性的CV均<10%,不同试验人员检测相同样品和不同时间检测相同样品的CV均<10%,人凝血因子ⅧCRM在0.30 ~ 1.21 IU/mL范围时r2=0.996(>0.980);肝素钠浓度≤0.25 U/mL时无干扰.CRM复溶后分装并冻存1次的效价损失至少20%,随着冻存时间延长损失更多;冻融1次的CPN 2个月内效价基本没有损失.结论 用全自动凝血仪凝固法检测人凝血因子Ⅷ方法有效;CRM复溶后冻存效价有所下降,需重新标定后再用,冻融1次的CPN效价至少2个月内保持稳定.

  • 广州市荔湾区2008-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曾祥越;何国宽

    目的 了解广州市荔湾区2008-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8-2012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广州市荔湾区共报告麻疹病例222例,5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21.68/10万、4.67/10万、0.56/10万、0.56/10万、3.01/10万;5、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占总病例数的41.89%;病例大部分集中在5岁以下散居儿童,特别是8月龄以下儿童,发病率为539.82/10万;本地人口病例56例,占25.23%;流动人口病例166例,占74.77%.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病例194例,占87.39%.结论 流动人口发病是广州市荔湾区麻疹报告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无麻疹疫苗免疫史人群是导致麻疹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因素;合理掌握“麻疹疫苗禁忌症”,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与及时接种率,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 分析
  • 深圳市2009-2012年预防接种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监测情况分析

    作者:黄芳;张世英;单芙香

    目的 分析预防接种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aenic purpura,ITP)的发病特征,评价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深圳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系统,收集2009-2012年15例预防接种后ITP病例,采用描述性方法对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接种疫苗后ITP好发于≤2岁儿童,其中<1岁占66.67%,1~2岁占33.33%;男女性别比为1.14∶1.接种后≤1d发生2例,≥15 d发生3例,接种至发生的短时间间隔为数小时,长22 d.在报告预防接种后ITP病例中,涉及8种疫苗.其中乙型肝炎疫苗5例,占33.33%,发生率1.69/100万剂;其次是全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3例,占20%,发生率为3.84/106;麻疹-风疹联合疫苗2例,占13.33%,发生率3.50/106.接种第1剂后发生的4例,占26.67%;接种第2剂后发生的5例,占33.33%.15例ITP中,终判定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10例,占66.67%;偶合症5例,占33.33%.2009-2012年各类疫苗预防接种后ITP报告发生率在0.25/106 ~3.84/106.结论 深圳市2009-2012年各类疫苗预防接种后ITP报告发生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的预期发生率,应加强监测,并且对严重AEFI须建立规范的救治方案和补偿机制.

  • 薄膜过滤法检查血液制品原料混合血浆微生物限度的分析

    作者:张璘;张继鹏;刘晓;杨晓东;张安山;何彦林;胡军

    目的 检查和分析血液制品原料混合血浆的微生物限度.方法 按照《中华人民国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采用薄膜过滤法检查10批混合血浆的微生物限度情况,分析混合血浆的微生物状况.结果 10批混合血浆的微生物总数量在170~ 330 cfu/mL之间.在检查的三种微生物中,细菌总数多,霉菌次之,酵母菌数量少.结论 成功采用薄膜过滤法检查了混合血浆中微生物限度状况.

  •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郑芳如;温剑飞;戴美兰;欧武强;刘铭;刘栩祥;张剑平

    目的 考察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的稳定性.方法 对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成品进行(25±2)℃条件下为期6个月的加速稳定性试验和(6±2)℃条件下为期4年的长期稳定性试验,对考察的制品按2010版《中国药典》三部进行全面检测,检测其抗-HBs效价、蛋白质含量、纯度、pH值、分子质量大小分布(单体+二聚体)、麦芽糖含量、甘氨酸、无菌检查、异常毒性检查、热稳定性试验、热原检查、外观检查、鉴别试验等质量指标,用t检验分析各质量指标检测数据的变化趋势.结果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制品在进行加速试验后,单体+二聚体、抗-HBs效价值都有下降趋势.在进行长期试验后,除单体+二聚体有所下降趋势之外,其他各项质量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的稳定性良好,在进行6个月的加速破坏性试验和4年的长期稳定性试验后,其质量仍能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三部的规定要求.

  • 河南省9个县农村地区儿童第二类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王志彬;王伟;郭万申;徐谨;李军

    目的 了解河南9个县农村地区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第一类替代疫苗现状,为全省提高第二类疫苗接种率和制定第一类疫苗使用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濮阳市、新乡市、南阳市、商丘市、洛阳市5个地市9个县18个乡镇32个村的1 463名2~7周岁农村儿童,疫苗接种知识及主要影响因素从调查儿童监护人获得,疫苗接种记录来自于儿童预防接种证,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9个县农村儿童中第一类替代疫苗率高的是甲肝灭活疫苗第一针,占20.6%,其次是首针次ACYW135(1)流脑疫苗和AC流脑结合疫苗(1),分别占适龄接种对象的13.8%、12.9%.第二类疫苗以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第一针次接种率高,达到46.4%,Hib疫苗三针次接种率为12.6%,其次是水痘疫苗接种率为23.2%;口服轮状疫苗(RV)、23价肺炎(PPV23)疫苗接种率较低,分别为9.5%和7.3%.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种方式、儿童类别、疫苗价格高低都是影响第二类疫苗接种针次多少的主要因素,乡镇门诊化接种4~6针次和7针次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2.5%、6.9%,高于村级接种比例12.8%和1.9%;散居儿童疫苗接种针次高于托幼儿童(P<0.01);监护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接种通知方式、儿童是否留守等对二类疫苗接种针次影响不大或无影响(P>0.05).结论 不同县第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率和种类不同;第二类疫苗接种率因各地接种方式、价格因素、重视程度和家长认知程度不同而差别较大;扩大以乡为单位接种门诊实施范围、降低第二类疫苗接种价格并加大托幼机构第二类疫苗的宣传等有利于提高第二类疫苗的接种率和接种针次.

  • 免疫衰老与老年人免疫

    作者:郭盛淇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征性的改变,“免疫衰老”,从而导致传染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增加及疫苗接种后保护不足.本文试图说明年龄依赖性的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缺陷.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免疫系统,改进疫苗接种策略,研究新的佐剂和新的疫苗,将有助于克服免疫衰老的局限性,确保更好地保护脆弱的老年人口.

    关键词: 免疫衰老 老年人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