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杂志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미생물학면역학진전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5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5-5673
  • 国内刊号: 62-112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朱莉萍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脂肪因子Apelin对2型糖尿病的调控作用

    作者:曹伟良

    Apelin是G蛋白偶联受体APJ的特异性配体,在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对Apelin作为一种有益的脂肪因子,可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调控糖代谢和脂代谢,并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现就Apelin对2型糖尿病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 芳香烃受体信号通路与类风湿关节炎病理改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梅文通

    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一种配体依赖性的转录因子,AhR信号通路在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执行与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作为一种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异常导致的炎症和以骨平衡障碍所致骨破坏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与AhR存在重要的关系.总结了近年来AhR信号通路与RA病理改变相关的研究进展.

  •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控作用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边培育;雷迎峰

    自1974年Friedenstein等首次发现并分离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以来,MSC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有一定的进展,尤其是MSC具有免疫调控功能的发现突破了初仅注重其在多向分化和再生功能方面研究的局限,为MSC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近年来,MSC在炎症中的作用备受关注,MSC在不同的局部微环境中可呈现出抗炎/促炎的可塑性,并可通过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重塑局部炎症反应,实现免疫稳态.现就MSC免疫调控作用可塑性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长链非编码RNA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国栋

    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转录本,其转录本没有或少有蛋白质编码功能,参与调控多种生物生理功能.lncRNA可在表观遗传学、转录及转录后等多层面调控基因表达,对个体生长发育及肿瘤发生、发展过程至关重要.近年来,有诸多的研究发现lncRNA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等多个过程,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对lncRNA在胃癌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中的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胃癌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TGF-β与转录因子在肝纤维化中的相互作用

    作者:唐娜

    肝纤维化的形成是由于肝脏持续性损伤以及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失衡所引起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肝纤维化形成中的关键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与TGF-β相关的转录因子如AP1、STAT3及Foxo3a等也参与肝纤维化的调控过程.现就在肝纤维化中TGF-β与转录因子AP1、STAT3和Foxo3a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 产NDM-1肠杆菌科细菌的研究进展

    作者:尧静

    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ew delhimetallol-β-lactamase l,NDM-1)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只对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接近于泛耐药菌株.此酶的blaNDM-1基因在肠杆菌科细菌间高效率的转移和人为因素(如旅游、卫生和食品的生产和制备)的影响,使其在全球迅速传播.目前有关其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少,为减缓NDM-1肠杆菌科细菌的传播,应加速开发诊断和治疗的相应措施.现就产NDM-1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生物学特点、诊断、治疗、新药研发和预防作一综述.

  • A组轮状病毒相关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梅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导致人类和动物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其中A组RV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RV感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是病毒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介导病毒颗粒进入细胞内.因此,研究RV病毒受体对于揭示RV的致病和免疫机理具有重要价值.对近年来发现的A组RV受体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检验用ABO型和RhD型红细胞试剂的质量评估

    作者:沈舒;石大伟;刘艳;马秋平;张春涛

    目的 建立ABO和RhD型检验用红细胞试剂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估.方法 利用红细胞保存液的pH、直(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抗原特异性试验、红细胞抗原强度试验及亲和力试验5项检测方法及评价指标,对44株红细胞试剂进行质量评估.结果 44株红细胞试剂pH均在6.24 ~6.95之间,直(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其抗原特异性、抗原强度及亲和力性能均符合指标要求.结论 5项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可用于ABO和RhD型检验用红细胞试剂的质量评估,为建立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提供依据.

  • 高密市2014年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邱德山;张宜东;周伟;张洪祥;谭成杰

    目的 了解高密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为完善乙肝疫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高密市1 ~ <5岁、5~<15岁、15 ~ <30岁和30 ~ <60岁常住人口497人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标本进行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Ag和抗-HBe)检测.结果 共采集血清494份,HBV流行率为12.55%、HBsAg阳性率为1.42%、抗-HBs阳性率为52.02%、抗-HBc阳性率为12.55%,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4岁组HBV流行率和抗-HBc阳性率均低,且随年龄增长呈现升高趋势.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率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流行率、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在城乡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HBc阳性率乡镇高于城市(P<0.05);7名HBsAg阳性患者中,15 ~ <30岁组和30~<60岁组HBeAg阳性各1人;15~<30岁组和30 ~ <30岁组抗-HBe阳性分别为1人和4人.结论 高密市为乙肝中度流行区,青少年和成人中HBV流行强度高于儿童,高密市实施以“新生儿HepB接种”为主的乙肝控制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 全人源化抗人TNF-α单克隆抗体毛细管区带电泳鉴别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作者:杨兰兰;桂芳;张银川;张雅婷;潘勇兵;闭兰;吴小丽

    目的 建立及验证用于全人源化抗人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单克隆抗体(简称抗人TNF-α单抗)鉴别的毛细管区带电泳(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方法.方法 采用DB-1毛细管,以样品检测分离度、迁移时间、电流及峰形为判断标准,筛选CZE过程中的各种参数(缓冲液pH、ε-氨基乙酸浓度、乙酸钠浓度、羟丙基纤维素浓度、样品稀释剂、进样时间及运行电压等),建立CZE方法,并对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中间精密度进行验证.结果 建立的CZE方法参数条件为:缓冲液pH为5.0,EACA浓度为300 mmol/L,乙酸钠浓度为20 mmol/L,HPMC质量分数为0.05%,用50 mmol/L Tris稀释样品,进样时间为15 s,运行电压为20 kV.样品制备重复性主峰迁移时间RSD为0.459%,中间精密度RSD为1.145%.结论 CZE方法分离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和精密度好、简单快速,可作为全人源化抗人TNF-α单抗的鉴别方法.

  • 肠道病毒EV71疫苗效力国家参考品的协作标定

    作者:毛群颖;卞莲莲;高帆;杨策;姚昕;王一平;徐苗;梁争论

    目的 建立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疫苗效力参考品,用于EV71疫苗效力的小鼠ED50检测质量控制.方法 选取经Ⅲ期临床试验验证具有良好保护效果的一批EV71疫苗作为候选参考品,采用EV71小鼠ED50检测方法,对候选参考品进行效力的协作标定及适用性研究.结果 候选参考品在各实验室的ED50均值分别为9.5 ~51.0 U,CV为3.8% ~ 18.7%;5个实验室总均值为23.5 U,CV为60.9%.各实验室检测结果均符合正态分布;3个EV71灭活疫苗与参考品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中和抗体阳转率均随疫苗稀释度的增加而降低,下降曲线形态相近.当以候选参考品为标准,3个灭活疫苗的体内效价比均值分别为2.7倍、0.8倍和0.9倍;CV分别为5.5%、27.5%和11.2%.结论 建立的EV71疫苗效力国家参考品(320 U/0.5 mL),可用于EV71疫苗效力的小鼠ED50检测质量控制.

  • 一株卡他布朗汉姆菌的重新鉴定

    作者:杜慧竟;石继春;梁丽;李康;陈翠萍;叶强

    目的 对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库藏的一株卡他布朗汉姆菌CMCC (B) 29103株进行重新鉴定.方法 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CMCC(B) 29103株,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脂肪酸组分、分子生物学等多相鉴定,同时与模式株DSM25388T相对照;分析CMCC(B)29103株的特征属性、进化位置以及与Acinetobacter indicus模式株DSM25388T的同源性.结果 形态学特性、生理生化以及脂肪酸组分构成均与DSM25388T株十分相似,仅存在个别差异;16 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显示,CMCC(B) 29103株与Acinetobacter(不动杆菌属)相近,与模式株DSM25388T相似性高,为99.85%.基于Acinetobacter属所有成员的16 S rRNA和rpoB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均显示CMCC(B)29103与DSM25388T稳定聚类成一个独立分支,且二者的DNA-DNA同源性为78.3%.结论 CMCC(B)29103株属于Acinetobacter indicus种,与模式株DSM25388T为不同的菌株,可将其更名为Acinetobacter indicus.

  • 初步探索以“动物法则”评价鼠疫组分疫苗的临床有效性

    作者:焦磊;吴智远;常娅莉;辛有全;孟繁岳;王婷;卜培英;张青雯;祁芝珍

    目的 依据“动物法则”,探索被动免疫小鼠对鼠疫强毒菌攻击的有效性,为间接评价鼠疫组分疫苗临床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 以小鼠为观察对象,依据小鼠耐受正常人血清剂量和小鼠体内异源动物血清代谢动力学研究,确定小鼠耐受正常人血清剂量和攻击时间,基于此对小鼠进行鼠疫组分疫苗免疫人血清被动免疫,观察小鼠抵抗鼠疫强毒菌攻击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判定小鼠被动保护鼠疫强毒菌攻击的有效性.结果 BALB/c小鼠对正常人血清耐受量为1.0 mL,3~4h间抗体滴度高.小鼠抵抗鼠疫强毒菌攻击试验显示,在14 d的观察期内,经2 MLD、6 MLD和10 MLD鼠疫强毒菌攻击的被动免疫小鼠,存活率分别为57%、25%和42%,平均存活时间依次为11.2 d、8.7d和9.8 d;1 MLD攻击非免对照小鼠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5.3d.结论 初步证实利用被动免疫小鼠可间接评价鼠疫组分疫苗临床有效性的可行性.

  • 18~60岁健康人群肺炎链球菌IgG抗体水平调查

    作者:张轶;熊明郁;张新庄;任珍芸;刘倩;张丽芝;任克明;王玺;陈晓航

    目的 了解18 ~60岁健康人群肺炎链球菌IgG抗体水平,为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甘肃、宁夏健康献浆员为调查对象,分为18~ 30、31 ~40、41 ~ 50、51~60岁4个年龄组,共调查347人.采用WHO推荐的标准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2种肺炎链球菌血清型IgG抗体水平,并计算IgG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结果 质控血清QC907的IgG抗体浓度均值与参考值之间的误差百分数均未超过±40%,测定值符合其参考值范围,各血清型抗体浓度检测结果的CV均<30%.347份血清样品肺炎链球菌IgG抗体总阳性率为64.8% ~ 96.0%,GMC为0.37~2.24 μg/mL.不同血清型间IgG抗体GM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同种血清型IgG抗体阳性率及GMC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19F型外,不同地区同种血清型IgG抗体阳性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4、7F、14和18C型外,不同地区同种血清型IgG抗体GMC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 60岁健康人群肺炎链球菌IgG抗体水平普遍较高,对肺炎链球菌主要流行血清型均具有一定的保护力.

  • 生物制药注射用水工艺的质量控制趋势分析

    作者:杨淼;朱衍志;王媛;徐永浩;刘东梅;刘晓凡;张静

    目的 分析2014-2015年度制药注射用水系统4个重要质量指标的趋势,为制水系统日常运行及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注射用水pH、电导率、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微生物限度4项质量指标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104周注射用水的质量检测结果显示pH均在5.0 ~7.0之间,25℃电导率均≤1.3μS/cm,TOC远低于药典标准0.50 mg/L,微生物限度检查未检出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标准,且连续2年趋势稳定.结论 制水系统运行正常,可以持续有效地生产出符合制药工艺要求的注射用水,为生物制药提供了安全保证.

  • 甲型H1N1流感疫苗中神经氨酸酶含量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徐康维;顾琴;邵铭;何蕊;刘书珍;赵慧;黎旭光;李长贵

    目的 建立甲型H1N1流感疫苗中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含量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 以HCA3通用抗体作为包被抗体,N1抗血清作为显示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确定线性范围,验证该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并用该方法对3个厂家共9批次甲型H1N1流感疫苗中的N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NA质量浓度在0~50 ng/mL时线性良好(r2>0.99);回收率为97.54%~ 104.02%;实验内CV< 10%,实验间CV<15%.不同厂家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中NA含量差异很大,NA与HA(血凝素)的百分比高达到29.85%,而低的只有7.00%;而同一厂家各批次疫苗间的NA与HA的比例较为稳定.结论 成功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中NA含量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及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高,能满足甲型H1N1流感疫苗NA含量的检测需求.

  • 经验放大法对肺炎链球菌规模化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作者:张新庄;白贵杰;张轶;任珍芸;张丽芝;张钦;沈荣

    目的 应用经验放大法探索肺炎链球菌规模化基本发酵工艺条件.方法 复苏肺炎链球菌菌种,传代培养,后接种于30 L发酵罐中,以细菌发酵的培养时间、收获液菌浓度A600nm值、荚膜多糖产率为指标评价发酵工艺;以纯化多糖的功能基团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色谱分配系数Kp值)、生物活性为指标评价多糖质量.以4型、19F型肺炎链球菌为首选菌株,用于筛选高产菌株、优化传代方法、培养基及30 L发酵罐的通气条件,并应用经验放大法至270 L及1 200L发酵罐,并将发酵条件推演到其他血清型肺炎链球菌.结果 筛选出肺炎链球菌4型和19F高产菌株,利用市售复合培养基,经3代种子液体-液体传代法,0.03 VVM通气条件下,4型和19F菌株在30 L发酵罐中获得良好的培养结果;并采用经验放大法至1 200L发酵罐,获得良好结果.采用此发酵工艺条件,其他20个血清型肺炎链球菌在1 200L发酵罐中也获得较理想结果.结论 应用经验放大法初步探索了肺炎链球菌在1200 L发酵罐中的发酵工艺条件.

  • 高压蒸汽灭菌对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质量的影响

    作者:吴玲;魏超君;邹凤梅;冯海霞;张莹;常运朝;车团结

    目的 探讨高压蒸汽灭菌对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主要质量指标(pH、性能)的影响.方法 配制pH为6.80、7.00、7.10、7.20、7.30、7.40、7.50、7.60、7.70、7.80的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进行pH测定,并将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菌和粪肠球菌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 h,观察不同pH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高压蒸汽灭菌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pH降低0.30~0.50.pH为6.78 ~7.28时,大肠埃希菌生长率≥0.5;pH为6.93 ~7.39时,鼠伤寒沙门菌生长率≥0.5;不同pH的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的生长指数均为0.结论 高压蒸汽灭菌可影响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的pH及性能.

  • 新建疫苗车间洁净度确认及环境监测微生物数据库的建立

    作者:王石全;刘颖;江莉;户美玲;张婷;严冬珍

    目的 对新建疫苗生产车间环境微生物检测方法及车间洁净度进行确认,建立环境监测微生物数据库.方法 使用连续3批次的胰酪大豆胨琼脂(Tryptose soya agar,TSA)培养皿和TSA(L-80)接触碟对环境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确认;对新建车间连续进行3次静态和3次动态检测,包括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检测;对微生物检测所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确认了环境微生物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新建车间洁净度达到了设计要求,建立了环境监测微生物数据库,主要菌型为里拉/藤黄微球菌、沃氏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科氏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 新建车间洁净度符合标准,环境监测微生物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污染源的调查分析,对无菌药品生产过程污染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和检测手段.

  • 狂犬病病毒aG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遗传稳定性分析

    作者:赵雅静;魏然;刘晨鸣;冯德杰;邹勇;高雪军;朱莉萍

    目的 探究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aG株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及遗传稳定性.方法 严格按疫苗生产工艺进行传代,提取主种子批、工作种子批及疫苗原液病毒RNA,通过RT-PCR技术扩增全基因组各片段基因,然后分别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并进行序列测定;采用DNAStar软件包对aG株与GenBank中4aGV参考株(JN234411)以及18株基因1型RV参考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aG株全基因组由11 925个核苷酸组成,共编码3 600个氨基酸.疫苗原液与主种子批全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为100%,而工作种子批与主种子批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97%和99.92%;aG株与4aGV参考株全基因组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9.9%,其与18株基因1型参考株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4.2% ~ 97.6%和93.7% ~98.3%;aG株传代病毒与4aGV参考株全基因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且各主要功能区未发生变异.结论 狂犬病病毒aG株在实验室长期生产传代过程中,全基因组遗传特性稳定.

  • 佐剂之外:提高T细胞免疫的免疫调节策略

    作者:Kamphorst AO;吴元元

    CD8 T细胞的参与是机体对病原体免疫应答和肿瘤监视的重要方面.但是大部分含有普通佐剂的疫苗接种策略不能诱导长期的记忆CD8 T细胞.随着有关CD8 T细胞活化的细胞和分子研究知识的增加,已经发现了一些新方法以直接调节CD8 T细胞以产生佳的免疫应答.在慢性感染和癌症期间,增强T细胞应答的免疫调节策略可能对克服免疫抑制微环境特别必要.在这篇综述中,讨论了阻断抑制性受体IL-2的使用,调节性T细胞的调节以及靶向mTOR作为提高CD8 T细胞免疫的方法.

    关键词: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