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5例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郭建花;周吉坤;孙印旗;尹遵栋

    目的 分析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病例的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随机抽取的4个县(市)、区的6所各级各类医院中主动开展脑炎、脑膜炎症状监测,对收集到的血、脑脊液标本进行Hib细菌培养和RT-PCR检测.结果 首次在河北省检出5例Hib脑膜炎病例,均为6-12月龄的农村婴儿,发病季节为秋冬季,无Hib疫苗接种史,标本采集前1周均使用了抗生素.首次就诊与后就诊的时间间隔较长.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趋向不典型.预后良好,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 建议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的患儿采集脑脊液优先开展细菌培养,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RT-PCR检测.建议在全国大范围开展急性脑炎/脑膜炎症状监测,在此基础上开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以较为准确的评估其感染状况、危险因素和疾病负担,探讨其纳入免疫规划的可行性.

  • 广东省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刘美真;李柏生;林洁敏;谭海玲;徐新;柯碧霞;何冬梅

    2017年11月广东省汕头市报告1例疑似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死亡病例.患者表现为发热、呕吐,经抢救无效死亡.从病例脑脊液标本中检出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未检出脑膜炎奈瑟菌.确认该病例因感染Hib而死亡.

  • 中国b型流感嗜血杆菌研究历程

    作者:姜敏;杨永弘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尤其是b型(Hib)是引起儿童细菌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过去的60年中,很多国家已广泛开展了对Hib各方面的研究,1980年代开始研制Hib疫苗进行预防相关疾病.1996年WHO将Hib蛋白结合疫苗引入各国扩大的计划免疫,至2004年9月,全球有94个国家(包括美洲、欧洲大部和澳洲)将这种疫苗纳入国家计划免疫,另有15个国家在全球疫苗与免疫联盟(GAVI)资助下使用这种疫苗,占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使用的一半.而我国尚未列入其中,原因之一是对Hib感染性疾病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和深入.回顾我国有关Hib研究的整个历程,查询自40年代起至今中国学者关于Hib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的文章,现将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明清;管娇琼;朱文勇;廖国阳

    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是小儿细菌性感染的主要元凶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2年4月统计报道,2008年全世界因Hib感染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人数为20.3万,而目前预防Hib有效的措施是接种Hib疫苗.本文回顾了Hib疫苗的发展,对现有Hib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结合方式、结合策略进行综述.

  • 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明清;管娇琼;龙艺;朱文勇;廖国阳

    目的 建立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多糖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 以Hib多糖一酪胺结合物(PRP-Ty)作为包被抗原,待测PRP作为竞争抗原,与Hib抗血清反应,建立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采用棋盘法确定佳包被多糖抗原浓度及Hib抗血清稀释倍数,绘制标准曲线,并确定低检测限;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批内和批间精密性验证;取Hib发酵液,在培养温度、接种量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将培养液初始pH调至6.0±0.02、7.0±0.02和8.0±0.02,培养不同时间取样,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培养液内PRP含量.结果 PRP-Ty的佳包被浓度为1.25 μg/ml,Hib抗血清的佳稀释倍数为300倍.该方法检测的线性范围为6.25~ 200 ng/ ml,低检测限为6.25 ng/ ml,回归方程为y=-23.12x+99.62,R2=0.996.采用该方法分别重复检测3次高浓度(200 ng/ml)和低浓度(20 ng/ml)PRP多糖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1.608%和3.344%;采用该方法及传统化学检测法分别检测6次同一批Hib成品分装疫苗的多糖,该方法检测结果的CV值为5.75%,传统化学法检测结果的CV值为1.98%,均符合要求;该方法检测不同初始pH培养液培养的Hib发酵液,培养时间为8h左右时,PRP产量高;当初始pH为8.0±0.02时,培养液内PRP含量增长快,所达到的浓度高.结论 建立了Hib多糖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较高,精密性良好,可应用于Hib多糖含量的定量检测.

  • b型流感嗜血杆菌发酵工艺的优化

    作者:李贵凡;李秀梅;魏文进;路福平

    目的 优化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的发酵工艺,以提高Hib荚膜多糖的产率.方法 通过考察初始pH值和葡萄糖浓度对培养液菌体浓度(A550值)及多糖产率的影响,优化摇瓶培养条件;通过考察溶氧百分比、恒定pH值及补加葡萄糖对Hib生长和多糖产率的影响,优化20L发酵罐的培养条件.以优化的发酵工艺连续进行3批Hib发酵,考察优化发酵工艺的稳定性.结果 优化的摇瓶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为7.2,初始葡萄糖浓度为6g/L.优化的发酵工艺为:溶氧百分比控制在20%,控制pH值恒定为7.2,于接种后5h开始补加200 g/L葡萄糖,速率为3ml/min.与优化前相比,Hib对数生长期由8h延长至10 b左右,菌体终浓度(A550值)由1.5提高至3.4,Hib荚膜多糖产率由63 mg/L提高至96 mg/L.以优化的发酵工艺培养的3批Hib培养物菌体终浓度(A550值)在3.3~3.7之间,多糖产率在92~98 mg/L之间,稳定性较好.结论 优化的发酵工艺可延长Hib对数生长期、促进菌体生长、提高荚膜多糖产率.

  • AC群脑膜炎球菌与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多糖含量免疫速率比浊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作者:李亚南;朱向国;毛琦琦;陈苏京;赵丹;王珊珊;徐颖华;叶强;李茂光

    目的 建立AC群脑膜炎球菌与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联合疫苗(Men AC-Hib)多糖含量免疫速率比浊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联合疫苗中A群、C群脑膜炎球菌及Hib多糖含量,绘制不同多糖抗原含量的标准曲线,并对方法的检测低限、精密度、准确度和特异性进行验证.结果 3种不同多糖抗原浓度在2~8 μg/m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8;建立的方法检测A群、C群脑膜炎球菌和Hib多糖的检测低限分别为0.847、0.043和0.507 μg/ml;检测各组分多糖抗原含量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平均回收率在88.30 ~ 104.40%之间;各组分特异性多糖抗体仅与各自多糖抗原反应,且各组分多糖抗原共同存在时无相互干扰.结论 成功建立了准确、特异的AC群脑膜炎球菌与Hib联合疫苗的多糖含量检测方法.

  • 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结合疫苗的研制

    作者:杨耀;黄镇;江山;兰芳;宋绍忠;栗克喜;张云;黄剑;黎云东;廖颖;李凤祥;何莉;袁曾麟

    目的研制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结合疫苗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用溴化氰活化提纯Hib荚膜多糖抗原,通过己二酰肼(ADH)与破伤风类毒素(TT)蛋白共价结合,制备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物,并考察放置在2~8℃及室温9个月和37℃ 3个月后的稳定性.结果用本工艺提取的多糖,合成的多糖衍生物,多糖蛋白结合物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性均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控要求.结合物在2~8℃及室温放置9个月后基本无降解.结论为临床评价Hib结合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及确定效期提供了实验基础.

  •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制备及免疫学特性

    作者:靳志刚;杨辉;田玉珍;谭小梅;蒲江;张谦

    目的制备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观察免疫学特性.方法通过已二酸二肼(ADH),将纯化的荚膜多糖抗原与破伤风类毒素(TT)蛋白共价结合,制备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物.以2.5μg多糖或含2.5μg多糖结合物经皮下免疫NIH雌性小鼠,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PRP抗体及T抗体水平.结果用本实验方法提取的多糖、合成的多糖衍生物、多糖-蛋白结合物都具有b型流感嗜血杆菌的抗原特异性,其化学组成及结构特性与国外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单独用多糖免疫小鼠未能诱导高水平的血清PRP抗体,而用结合物免疫小鼠却诱导出高水平的血清PRP抗体及TT抗体,并存在免疫记忆性.结论本实验为进一步临床评价结合物的体内保护性效果提供了实验基础.

  •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及新型疫苗或联合疫苗的免疫原性评价方法

    作者:朱朗;刘一非;陆玮;林纪胜;高强

    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 type b,Hib)是全球范围内引起3个月到5岁龄儿童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严重疾病的重要病原菌.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Hib引起疾病的公共卫生措施,将Hib结合疫苗纳入儿童常规免疫程序的国家,Hib发病率和携带率均明显降低.本文现对Hib疫苗种类、免疫学特性、临床效力以及Hib新型疫苗或联合疫苗的免疫原性评价方法作一综述.

  • 不同分子大小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物免疫原性的比较

    作者:孙述学;陈中伟;穆姗姗;王振业;刘晓磊;王震;刘峰;马宏初;褚自青

    目的 评价不同分子大小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结合物的免疫原性,确定结合物的适分子大小.方法 制备不同活化度的Hib多糖,分别与载体蛋白CRM197以胺还原法制备不同分子大小(KD)的Hib结合物;此外,利用凝胶过滤层析分离Hib结合疫苗原液,收集KD于0.05~0.25、0.25~0.45之间及大于0.45的结合物组分;分别免疫小鼠,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抗Hib多糖IgG抗体滴度,以市售Hib疫苗作为对照.结果 不同分子大小Hib结合物第2针及第3针免疫后,KD 0.35组与KD 0.01组诱导的抗体水平相当(P=0.166和0.882),显著高于KD 0.53组(P=0.008和0.031),也高于对照疫苗组;同样KD0.25组第2针免疫后诱导的抗体滴度也显著高于KD 0.48组(P=0.037).不同分子大小片段的Hib结合物组分第2针及第3针免疫后,KD 0.05~0.25组抗体水平高,KD0.25~0.45组次之,KD>0.45组低.结论 较高分子大小Hib结合物的免疫原性优于较低分子大小的结合物,在制备Hib结合疫苗时,以分子大小KD 0.20~0.35为宜.

  •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的安全性

    作者:沈金花;陈文花;顾士康;陆红梅

    目的 评价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五联疫苗)在婴儿2、3、4月龄时接种(作为3剂基础免疫)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上海市松江区4个社区接种单位,共100名满2月龄(60 ~74 d)的婴儿,在其2、3、4月龄时,分别经大腿前外侧肌肌肉接种l剂五联疫苗,观察接种后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为期4个月的接种访视期间,共完成五联疫苗接种297剂次,无即刻反应发生.共发生注射局部反应108人次,全身反应150人次,全身反应发生率(50.51%)明显高于注射局部反应发生率(36.3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局部反应(发红、肿胀)发生率逐渐上升(P值分别为0.004和0.010);全身反应(呕吐、异常哭闹、嗜睡和易激惹)发生率逐渐下降(P值分别为<0.001、0.004、<0.001和0.014).共收到非征集性反应44人次.共发生两起严重不良事件,均与五联疫苗的接种无关.结论 五联疫苗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的安全性

    作者:杨彦基;钱晓华;王春艳;施雪华;区志莲;鲁依力

    目的 观察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acellular pertussis-inactivated poliovirus-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conjugate vaccine containing a polyribosyl-ribitolphosphate-tetanus toxoid conjugate,DTacP-IPV//PRP ~T)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知情自愿原则,在虹口区4个街道选择100名出生60 ~ 74 d符合检测要求的婴儿,分别于2、3、4月龄接种五联疫苗,并进行4次现场和3次电话访视,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接种五联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前3位为轻度异常哭闹(25.8%)、轻度触痛(23.8%)和轻度食欲下降(23.2%),随着接种剂次增加,局部发红、肿胀的严重程度升高,而呕吐、嗜睡、食欲下降、易激惹的严重程度下降.结论 五联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受主观影响较大的不良反应报告偏多,在日后的接种工作中需注意后续剂次接种后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减轻局部症状.

  • 我国部分地区儿童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抗体水平的调查

    作者:李亚南;李红;石刚;贺鹏飞;唐静;李茂光;梁丽;叶强

    目的 调查我国部分地区儿童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荚膜多糖的组分多聚核糖基-核糖醇磷酸盐(polyribosylribitol phosphate,PRP)的抗体(抗-PRP)水平.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007 ~ 2014年间来自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省、河南省的13 799份2月龄~5岁健康儿童的血清标本进行抗-PRP自然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 2007 ~ 2014年间我国2月龄~5岁儿童抗-PRP自然抗体阳性率、抗体浓度达到长期保护水平的比例及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2~11月龄儿童的抗-PRP自然抗体阳性率较低;不同地区儿童抗-PRP自然抗体水平差异不大,且不同性别间抗体水平分布较均衡.结论 我国2~11月龄儿童仍是Hib的易感人群,是需进行Hib结合疫苗预防接种的重点人群.

  • 两种部位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的安全性

    作者:李瑞平;胡斌;高彩红;俞辉红;沈群英;曹美芳;吴芳

    目的 评价两种部位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简称五联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上海市奉贤区各预防接种门诊采用逢单月经大腿前外侧肌接种,双月经上臂三角肌接种的原则,在受种者监护人知情同意下,收集2015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期间婴幼儿接种五联疫苗后的安全性相关资料,分析不同接种部位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共收集调查接种五联疫苗婴幼儿2 928人,接种7 243剂次,累计发生不良反应1 186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7%.大腿前外侧肌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0%)明显低于上臂三角肌(23.8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局部反应、全身反应的轻、中、重度症状发生率也均明显低于上臂三角肌(P<0.05).两种不同部位接种第1剂次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剂次(P<0.05).结论 两种不同部位接种五联疫苗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大腿前外侧肌接种相对更安全,是五联疫苗的首选接种部位.

  •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物纯化过程不同部分的生化及免疫学特性

    作者:杜琳;谭小梅;宣俊文;蒋奕;刘月萍;谢贵林

    目的分析Hib结合物纯化过程不同部分的生化及免疫学特性.方法制备的Hib结合物经Sepharose CL-4B层析柱纯化,从中选5个不同位点取样,检测其生化特性及免疫原性.结果 1、2和3部分多糖蛋白质比例在0.4左右,高分子结合物含量均在80%以上,经高压液相分析,这3部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均在1 400 000以上,免疫小鼠后均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第4部分高分子结合物含量在70%左右,相对分子质量约在670 000,免疫小鼠后也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第5部分高分子结合物含量为23.7%,相对分子质量在50 000左右,基本是以游离状态存在的多糖和载体蛋白,免疫小鼠后仅能产生很低的免疫应答.结论 1、2和3部分是Hib结合物纯化中需收集的部分,第4部分虽也以结合状态存在,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低,第5部分主要是游离的多糖和蛋白质.

  • b型流感嗜血杆菌-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与国产DTPw疫苗婴儿同时接种后的反应观察

    作者:李凤祥;李荣成;李艳萍;赵雷;唐海文;Hans L Bock;潘百斌

    目的 观察婴儿同时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破伤风类毒素(Hib-TT)结合疫苗与国产DTPw疫苗后的反应.方法 按照开放、随机的原则,将472名11~17周龄的健康男女婴儿分为2组,即DTPw组(234名)和DTPw+Hib组(238名).DTPw组接种0.5ml DTPw 疫苗,DTPw+Hib 组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0.5ndHib 结合疫苗,2组分别于3.4、5月龄各接种1针.在免疫接种后4d内,观察2组接种对象所有症状(征集与非征集的)的发生情况,对接种当日和随后30d报告的非征集性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接种疫苗后4 d内,DTPw+Hib组与DTPw组所有症状的发生率相似,分别为49.1%和46.0%;在31 d内,2组中出现非征集症状的比例分别为9.9%和9.8%,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和咽喉炎是常见的非征集性症状;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婴儿同时接种DTPw疫苗和Hib结合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桃源居社区儿童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副反应观察

    作者:徐彩文;曾艳红;赵鹏;徐志浩;叶慧琼

    本实验旨在观察深圳市桃源居社区儿童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结合疫苗后副反应情况.通过系统跟进观察398名儿童接种后情况,设置梯度进行分类,与其他参考文献及厂商资料进行比较后得出,Hib疫苗在现场接种中副反应发生率和强度低,局部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可以在社区儿童中广泛推广使用.

  •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流感嗜血杆菌b型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姜敏;胡翼云;高薇;袁林;沈叙庄;俞桑洁;杨永弘

    目的评价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在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估计氨苄西林耐药Hi中b型的比率.方法对2000-2003年北京、上海、广州细菌监测项目中,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分离培养的899株Hi,用E试验法检测氨苄西林耐药情况后,用nested-PCR与玻片凝集法对氨苄西林耐药菌株进行b型检测.结果检出74株氨苄西林耐药Hi.nested-PCR与玻片凝集法检测Hib的结果一致,74株氨苄西林耐药Hi中有2株为Hib,约占2.7%.结论nested-PCR b型荚膜检测方法可作为玻片凝集法的一个重要补充.3地4年内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鼻咽部携带的氨苄西林耐药Hi中,Hib的比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 B型流感嗜血杆菌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东旖

    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是引起小儿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可导致脑膜炎、肺炎、败血症、会厌炎、蜂窝组织炎、心包炎、脊髓炎等多种侵袭性疾病.WHO数据表明,全球每年约330万5岁以下儿童受到Hib感染,其中38万~50万儿童死于Hib感染性疾病,存活儿童中30%~40%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与残疾.文章从Hib的感染现状、临床表现、Hib病原学特点以及Hib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年龄分布与危险因素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概述,同时回顾Hib疫苗的研发历史,并对目前广泛使用的Hib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与保护效果、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及中国Hib结合疫苗的应用策略进行综述.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