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补肾解毒方与健脾解毒方对慢性乙肝患者不同阶段的T淋巴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唐开斌;夏仁兴

    目的:比较补肾解毒方和健脾解毒方对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患者在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 T淋巴细胞(Ts)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感染科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门诊慢性 HBV 感染患者40例,据患者不同免疫状态分为清除组和耐受组,另选本院健康职工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大鼠补肾解毒药物血浆和健脾解毒药物血浆进行干预。以 T 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CD28+分子的表达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水平作为研究指标,判断干预对外周血 T 淋巴细胞(Ts)功能影响情况。结果:各组健脾组和补肾组血浆在干预后 CD3+、CD4+、CD8+、CD28+的表达均显著升高,耐受组中 P <0.05,补肾组血浆干预后 CD28+及 CD8+分子显著高于健脾组,P <0.05;两种药物血浆分别干预后,CD28+分子表达均显著高于清除组同期,P <0.05。结论:健脾解毒法和补肾解毒法均能促进慢性HBV 感染患者 T 细胞功能的恢复,免疫耐受期可能是中医药治疗的一个重要时期,补肾解毒药物效果优于健脾毒药物,需要分子实验和临床实验提供更多循证依据。

  • HBV携带者母婴传播围生期护理

    作者:赵芬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10%,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形成主要的原因之一,孕妇体内乙肝病毒高复制状态是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子宫内传播、生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是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三大基本途径.

  • 不同HBV DNA含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的比较分析

    作者:于保荣;苏建荣;马立艳;李建梅;马秀荣;陈月;李红艺;马纪平

    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和抗体两对半指标与HBV DNA含量的研究表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不同状态下HBV DNA表达的水平不同[1].我们于2004年8月至2005年2月对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HBV DNA含量和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以分析慢性乙肝中生化检测的敏感指标,报告如下.

  • 预防和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作者: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总共约有4亿慢性感染者,全球每年死于乙肝者超过50万人.急性乙肝病毒感染后,大多出现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70%)及急性肝炎(30%),亦有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占0.1%~0.5%).感染持续6个月则为慢性感染,成人中占5%~10%,在新生儿和儿童中的比例远高于这个数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疾病谱范围从无症状的病毒携带状态,到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其病程复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总体来说,有15%~40%的慢性感染患者进展到终末期肝病.

  • 乙型肝炎患者艾森克个性问卷分析

    作者:步洪萍

    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经血液传播、性传播及垂直传播为主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全球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人数3.5亿,且每年约100万人死于与之有关的疾病[1]。医学实践证明,不良的心理个性素质等因素,常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发病,或乙肝患者病情复发及加重,使治疗更加困难。为探讨个性与乙型肝炎的关系,我们对48例乙肝住院患者和43例正常健康人,进行了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调查对象系济宁市传染病院1998年10月份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57例。答卷完整、符合测试要求的共48例(以下称实验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男女之比1∶0.71;年龄小于20岁5例,20~29岁29例,30~39岁5例,40~49岁6例,50岁以上3例,平均(26.3±10.98)岁;文化程度:小学10例,中学26例,高中8例,大学4例。48例均符合我国制订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分类标准[2]。对照组系正常健康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实验组无差异(P>0.05)。1.2 方法采用龚耀先修改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3]进行测试。EPQ是用来评估人们性格特征的常用工具,分为精神质(P)、内外向(E)、情绪的稳定性(N)和掩饰性(L)等4种类型。P可发展为精神病,N可发展为神经症。使用统一指导语,要求一次完成,将观察组各量表得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 河北省汉族人群IL-10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

    作者:侯志平;何培元;刘景华;王春青;尹春英;李炳庆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1082 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河北籍汉族患者310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42例、慢性乙型肝炎组124例、乙肝病毒(HBV)携带组56例、自限性感染组88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10水平,并检测IL-10基因启动子区-1082 G/A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明显高于其它三个组(P<0.05);自限性感染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明显低于其它三个组(P<0.05).各组患者GG、GA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限性感染组患者AA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乙肝病毒携带组(P<0.05).并且,自限性感染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5).结论:IL-10启动子区-1082 G/A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可能是河北汉族人群易感HBV的宿主基因.

  • 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新元;刘晓平;崔荣辉;黄艳;彭霞

    目的观察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疗效.方法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组)和B组(干扰素治疗组),A组应用含细胞因子的佐剂1支和乙肝疫苗30μg,每月肌肉注射1次;B组应用a-干扰素300万U,隔日1次肌肉注射,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疗程结束后慢性HBsAg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HBsAg阴转者分别为:A组5例(14.71%)和6例(23.03%);B组均为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可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促使HBV复制指标阴转.

  •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进展

    作者:马士恒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目前成熟的药物有普通α-干扰素、长效干扰素及5种核苷(酸)类似物,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处于临床前及临床试验阶段的药物有很多,包括针对乙肝病毒进入肝细胞的药物、 cccDNA抑制剂、抑制病毒mRNA表达药物、针对病毒组装的制剂、针对HBsAg的制剂、治疗性疫苗等,一旦研制成功,有望达到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彻底治愈。

  • 乙肝病毒残留期AsC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吕宜民

    慢性乙肝病的自然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提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要分4个期,既: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转换期、免疫逃逸期.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先经过漫长的免疫耐受期,此时HBV大量复制表现为大三阳、肝功能正常,耐受期后一部分患者开始免疫清除、转换期,免疫清除之后进入病毒残留恢复期,这是一般良性病变的自然史.临床上病毒残留阶段小三阳的患者,因为无自觉症状,也称"乙肝病毒携带者(AsC)."

  • 乙型肝炎的治疗和保健

    作者:楼依明;洪文通

    1 急性期的治疗和保健首先应区分是否真正的急性乙肝或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急性发作.两者区分依据主要是:如抗-HBC,IgM和抗-HBCIgG 都明显增高者则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急性发作;如单纯抗- HBC,IgM增高则为真正急性乙肝.

  • 影响2型糖尿病慢性乙肝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因素分析

    作者:周曙芳;刘薇薇;王媛媛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慢性乙肝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相关因素,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诊断为糖尿病且既往有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是选取同期的内分泌科收治的新发糖尿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诊断为糖尿病后采取相应降糖治疗后6个月以及12个月后空腹血糖、HbA1C 以及相关糖尿病知识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经过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空腹血糖水平和 HbA1C 水平均低于观察组。相关影响因素的考察结果表明观察组在自我管理能力、饮食依从性以及DKT得分上均显著落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病毒数量与乙肝并发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患者自身也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以及血糖控制相关知识,在临床的宣传教育上可以侧重相关的不足,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100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的慢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研究

    作者:江军;范平;陈仕祥;陈玺卿;熊志远;王德扬;王爱忠

    目的 探索100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的慢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影响的可能因素及ALT相应的正常界限.方法 收集100份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清和肝穿病理标本分别行生化、乙肝标记物、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和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并评分.结果 26例肝脏组织学有显著改变,HBeAg状态、ALT水平这二种因素对慢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有影响.结论 目前ALT正常值上限应下调为宜;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应将肝活检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 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AFU、ADA联合检测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东进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α-L-岩藻糖苷酶(AFU)、腺苷脱氨酶(ADA)联合检测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90例为研究组,其中慢性乙型肝炎41例作为乙型肝炎组,肝硬化34例作为肝硬化组,肝癌患者15例作为肝癌组.选择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60例.检测并比较各组的血清HBV DNA、ADA、AFU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肝炎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和对照组,原发性肝癌患者AFU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肝硬化组患者ADA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HB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ADA阳性率均高达9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原发性肝癌组患者AFU阳性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肝炎患者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患者,AFU、ADA活性低于中度和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肝脏损害程度与HBV DNA水平和ADA、AFU活性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可以作为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脏炎症程度的指标,受肝脏炎症活动影响,AFU可以作为肝癌血清标志物,HBV DNA联合ADA对慢性肝炎检测率较高,ADA活性可以作为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指标.

  • 治疗乙肝新药恩替卡韦

    作者:李伟;高惠君

    到目前为止,FDA批准的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药物有3个:葛兰素史克的拉米夫定 (lamivudine,在中国商品名为"贺普丁")、先灵葆雅的α-干扰素(interferon alfa-2b)、 Gilead Sciences的阿德福韦(adefovir dipivoxil,Hepsera).

  •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分析

    作者:寿岚;娄国强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既往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3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内分泌科收治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1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诊断为2型糖尿病后采取相应降糖治疗后6个月以及12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相关糖尿病知识评分.考察2型糖尿病慢性乙肝患者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对患者血糖干预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和Hba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Hbalc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饮食依从性、药物治疗、运动锻炼、血糖或尿糖监测以及糖尿病知识问卷(diabetes knowledge test,DKT)得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干预组血糖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噻唑烷二酮组(TZDs)以及磺酰脲组(SU)(P<0.05);Hbalc的结果也与血糖结果相一致,二甲双胍干预显著优于TZDs和SU类.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乙肝的血糖控制显著差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观依从性,以及对疾病的积极性均是影响患者血糖控制的因素,同时选用合理的降糖药物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热点解读

    作者:王世成

    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2006年乙肝病毒(HB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群HBV携带率为7.18%,约为9300万人.他们在升学、就业、婚姻、生育等方面,有许多感到疑惑的问题,需要予以正确解答.慢性HBV感染的定义为解决慢性HBV感染命名上的混乱,专家提出了较为科学且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定义.慢性HBV感染包括两种情况:(1)无肝病表现的慢性HBV感染,即乙肝病毒携带者:(a)HBsAg阳性>6个月,HbeAg阴性或阳性;

  •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健康教育方式与意义探析

    作者:鲁迪青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我院接受的乙肝病毒携带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规常规临床知识讲解,观察组患者进行全程规范化健康教育,慢性乙肝患者肝病相关知识测评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根据问卷调查考核结果显示,对照组45例患者中,掌握3例,不了解32例,知晓率为28.9%,观察组45例患者中,掌握19例,不了解4例,知晓率为91.1%,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防止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肺结核并慢性乙肝病毒感染38例疗效分析

    作者:龚小斌;杨成云;龙美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2年5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38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是否出现肝功能异常为观察组(肝功能异常18例)、发病组(肝功能正常20例),均分别予以初始标准抗结核、初始调整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调整率(65.00%)明显高于发病组调整率(27.78%),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仍高于发病组总有效率(77.7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与发病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组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多在1~3月,另外患者除两人应用阿德福韦酯片(胶囊)外,其余均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结论 肺结核并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诊疗方法仍需进一步探讨,临床实践中结核科及肝病科医师应密切配合,以逐步提升临床疗效.

  • 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

    作者:赵鸿;斯崇文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指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在HBsAg和(或)HBV DNA仍为阳性者[1].根据血清、生化、病毒学和辅助检查可将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分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携带者和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4种.而全球约有一半的人生活在HBV感染的高流行区,3~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其中15%~25%的患者终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为解决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世界各地的肝病专家针对当地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了各自不同的治疗指南.尽管地域不同,但每个指南中均以抗病毒治疗作为主要内容,其重要性由此可略见一斑.

  • TNF-α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作者:张余;郭进军

    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卫生问题,但HBV感染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目前研究证实其主要与病毒本身因素、宿主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细胞因子在防御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宿主防御中的关键细胞因子,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有广泛影响.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探索TNF-α启动子区域的4个位点(-308,-238,-863,-857)的基因多态性与乙肝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个研究结论有所不同,但大多数结果支持TNF-α基因多态性影响人体对HBV的易感性.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