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浙江省宁波市小月龄婴儿麻疹高发原因分析

    作者:马瑞;边国林;许国章;董红军;周绍英;倪红霞

    目的 了解宁波市小月龄婴儿麻疹高发成因,为探讨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并分析;同时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进行麻疹母传抗体研究.结果 麻疹流行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出现周岁内婴儿和成人2个发病高峰,尤其是<8月龄及8月龄至1岁麻疹发病年龄构成比逐年上升.在调查的174例8月龄至1岁婴儿中,有146例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占83.9%.0~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随着月龄的增长呈趋势性下降,6月龄和8月龄抗体阳性率分别只有4.1%和0.8%,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分别为4.2和1.6.结论 麻疹母传抗体下降,6月龄和8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很低,几乎无保护作用.麻疹疫苗接种不及时和免疫空白也是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高发的原因.

  • <8月龄麻疹发病现状及免疫策略探讨

    作者:张雪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疫苗前时代全世界每年平均约有1.35亿人发病,700~800万儿童死亡[1].我国在麻疹疫苗(MV)使用前的1956~1965年,麻疹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66/10万,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麻疹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20世纪90年代发病率基本控制在5~10/10万左右[2].

  • 北京市房山区育龄妇女与其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比较研究

    作者:吴涛;辛丹;高舒;周伟;阚震;黄少平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房山区产妇及新生儿麻疹IgG抗体水平及相互关系,为控制小月龄婴儿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2016年5-12月在房山区6家医院产科生产的300对产妇和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产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带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房山区产妇麻疹抗体阳性率为66.30%,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312.58 mIU/mL,不同户籍、不同年龄产妇的麻疹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8.74%,GMC为543.87 mlU/mL,不同性别、不同体重新生儿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C均高于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与母亲的抗体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65.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随着母亲的抗体水平增高而增高.结论 产妇麻疹抗体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婴儿胎传抗体水平的重要因素.育龄妇女加强免疫含麻疹成分疫苗,是现阶段控制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的重要手段.

  • 婴儿麻疹母传抗体衰减规律研究

    作者:黄昌红;梁月;任丽君;郭青艳

    目的 了解0~7月龄婴儿麻疹母传抗体衰减规律.方法 选取开封市0~7月龄,未患过麻疹的本地常住婴儿及其居住地附近18~35岁健康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进行麻疹抗体变化规律研究,利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抗体水平的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组别间抗体阳性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0~7月龄婴儿的抗体阳性率为42.75%,育龄期女性抗体阳性率为9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P=0.03).0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81.91%,7月龄抗体阳性率11.67%,随着月龄的增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51,P<0.01).0~7月龄婴儿血清抗体浓度(GMC)为86.99 IU/L,0月龄婴儿GMC为370.43 IU/L,7月龄婴儿GMC为17.41 IU/L,各月龄间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1,P<0.01).育龄期女性GMC为694.54 IU/L,18~28岁589.92 IU/L,29~35岁816.65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2,P<0.01).0~7月龄婴儿中,麻疹抗体主要以易感水平57.25% (296/517)、低水平26.31% (136/517)为主,抗体保护率仅为16.44% (85/517);育龄女性麻疹抗体主要以中水平49.40% (123/249)、低水平44.18% (110/249)为主.结论 0~7月龄婴儿抗体保护率低,抗体水平随着月龄增加而降低,7月龄时几乎无保护作用,主要因育龄期女性抗体水平较低引起,消除麻疹工作需要采取综合性免疫预防策略.

    关键词: 麻疹 婴儿 母传抗体
  • 中国三城市麻疹母婴配对及小月龄母传抗体水平消长研究

    作者:许国章;马瑞;徐宏杰;马衍辉;董红军;李岩;胡风霞;倪红霞;边国林;梁英;刘岚铮;周绍英;怀清杰;韩秀云

    目的 了解宁波市、哈尔滨市和济南市小月龄婴儿麻疹年龄构成变化及母传抗体衰减情况.方法 收集2004-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并分析;同时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进行麻疹母传抗体研究.结果 三城市麻疹病例主要发生在<1岁婴儿中,且<1岁组麻疹年龄发病率高;三城市婴儿麻疹病例构成中均以5~8月龄为主.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9.3%,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738.93;6月龄和8月龄抗体阳性率分别只有6.9%和6.7%,GMRT分别为6.89和3.69;0~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随着月龄的增长呈趋势性下降;母亲的抗体阳性率为84.3%,GMRT为516.94,母亲麻疹抗体主要以低、中水平为主,分别占50.4%和30.3%;母婴麻疹抗体相关系数为0.840.结论 麻疹母传抗体下降,6月龄和8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较低,几乎无保护作用.

  • 小月龄婴儿母传麻疹抗体水平动态变化的纵向研究

    作者:陆龙;曹毅敏;杨琼英;贺晴;董智强;狄飚;傅传喜;王鸣

    目的 研究小月龄婴儿母传麻疹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减少其感染麻疹病毒的免疫策略.方法 采集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广州市某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母亲及其新生儿出生时(0)、3、5和7月龄血清,采用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分析母传麻疹抗体水平.结果 共纳入689名母亲及691名新生儿(其中双胞胎2对).母亲血清麻疹抗体浓度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3.8mIU/ml和81.6%,新生儿分别为732.8 mIU/ml和87.3%.新生儿血清麻疹抗体水平与其母亲的血清麻疹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917 5,P<0.001).婴儿自出生后体内的麻疹抗体水平在3月龄时迅速下降,至7月龄时基本转为阴性.低、中抗体水平组婴儿在3月龄时抗体水平均已转为阴性,而高抗体水平组的婴儿在5月龄时抗体水平仍为阳性.结论 不同免疫状态母亲的婴儿其母传麻疹抗体水平在8月龄前已基本无法保护婴儿免于感染麻疹,建议适当调整婴儿麻疹疫苗初免月龄,并提高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以减少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

    关键词: 麻疹 母传抗体 婴儿
  • 母婴配对及小月龄婴儿风疹母传抗体消长研究

    作者:马瑞;许国章;马超;安志杰;徐宏杰;马衍辉;边国林;董红军;李岩;胡风霞;周绍英;梁英;刘岚铮;怀清杰;韩秀云;倪红霞;李黎

    目的 了解小月龄婴儿风疹抗体水平及母婴风疹抗体的关系,为制订风疹减毒活疫苗(Rub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RubV)免疫策略及预防控制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 在浙江省宁波市、山东省济南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选取0、3、6、8、9月龄未患过风疹的本地常住婴儿及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风疹IgG抗体.结果 0、3、6、8、9月龄婴儿风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4.4%、14.9%、3.3%、4.6%、15.0%,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分别为34.06、5.42、1.48、1.10、1.83IU/ml(国际单位/毫升),母亲的抗体阳性率为71.1%,GMC为30.96IU/ml;母婴风疹抗体的相关系数为0.658.结论 婴儿风疹母传抗体随月龄增长而下降,6、8月龄婴儿风疹抗体几乎无保护作用.

  • 天津市<8月龄婴儿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母婴配对研究

    作者:丁亚兴;刘杨;郝宝云;刘晓川;李国红;时同鑫;陈伟;高志刚;张颖

    目的 分析<8月龄婴儿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母传抗体水平,探讨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免疫策略.方法 2015-2016年在天津市抽取4个区采集<8月龄婴儿及其母亲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风疹和流腮IgG抗体,分析婴儿母传抗体水平.结果 共采集<8月龄婴儿血清206份,麻疹、风疹、流腮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00%、45.63%、62.62% (x2=12.57,P=0.002),抗体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230.98mIU/ml、15.22IU/ml、179.02U/ml.206名配对母亲年龄中位数为27岁(19-42岁),麻疹、风疹、流腮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72% 、87.86%和91.26%(x2=3.01,P=0.2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月龄婴儿与<1月龄婴儿相比的麻疹、风疹、流腮易感性OR(95%CI)分别为15.16(4.46-51.45)、5.28(1.79-15.54)、1.82(0.64-5.14).结论 天津市育龄期女性麻疹和风疹抗体主要源于疫苗接种,婴儿母传抗体维持时间短;流腮抗体主要源于自然感染,婴儿母传抗体维持时间较长,8月龄接种MMR可能影响流腮免疫效果.

  • 石家庄地区8月龄内婴儿麻疹发病控制对策

    作者:王晓丽;柏佳宁;刘维华;高伟利;孙汝春;侯玲

    麻疹是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的下一个拟被消除的传染病.由于麻疹减毒活疫苗(MV)的广泛应用,麻疹发病率较疫苗前时代大幅度下降,但近几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麻疹疫情反弹,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婴儿麻疹发病高峰,且主要集中在未到MV初始月龄前.石家庄辖区2006、2007、2008、2009、2010年8月龄以下麻疹发病分别占总病例的12.09%、25.34%、21.13%、15.34%、28.84%[1],由此可见,小月龄麻疹发病控制好坏直接影响到消除麻疹总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石家庄地区母亲与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关系,探讨预防8月龄内婴儿发生麻疹对策,为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宁波市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及相互关系

    作者:马瑞;许国章;董红军;边国林;倪红霞;周绍英

    目的 了解浙江省宁波市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及婴儿母传抗体衰减情况,为探讨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制订免疫措施.方法 在宁波市余姚、象山县选取0.3,6,8和9月龄未患过麻疹的本地常住婴儿及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gG抗体.结果 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0%,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890.18.6和8月龄时抗体阳性率只有4.1%,0.8%,GMRT分别为4.17,1.59.婴儿麻疹抗体水平与母亲抗体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769,表明婴儿抗体有无及水平与母亲抗体水平有密切关系.结论 6,8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均很低,几乎无保护作用;降低小月龄麻疹发病,必要时应对6月龄婴儿实行初免以提高保护率,同时提高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

    关键词: 麻疹 母传抗体 婴儿
  • 新生儿母传麻疹抗体水平与相关因素调查

    作者:刘方;王珊;王晨;李书明;张国辉;黄平

    目的:了解新生儿及其母亲麻疹抗体水平,探讨新生儿与母体抗体水平关系以及影响新生儿抗体水平的可能因素,为控制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提供有效建议.方法:采集孕妇产前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带血共156对,使用ELLSA方法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母亲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为546.48 mIU/ml,新生儿为746.64 mIU/ml,是母亲的1.37倍;母亲麻疹抗体对数浓度与新生儿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3(P=0.000);母亲麻疹抗体水平与母亲年龄、户籍和出生地等因素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30岁及以上组母亲的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高于30岁以下组(t=-2.078,P=0.039),外省户籍母亲的麻疹抗体儿何平均浓度高于北京市户籍组(t=-2.073,P=0.040),两两比较发现农村地区出生母亲的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高于城市组(LSD法:P=0.005);胎传抗体能力与胎龄、母亲年龄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发现胎龄38 ~40周的新生儿其胎传抗体能力高于胎龄小于38周的新生儿(LSD法:P=0.014),母亲年龄在30岁以下组的新生儿胎传抗体能力高于30岁及以上组(t =2.636,P=0.009).结论:母亲麻疹抗体水平和胎传抗体能力是影响新生儿抗体水平的重要因素,育龄妇女加强免疫麻疹成分疫苗是现阶段控制小月龄麻疹发病的重要手段,早产儿和生育年龄过大母亲所生新生儿受到麻疹威胁时应考虑提前到6月龄接种麻疹疫苗.

  • 122对母婴风疹病毒抗体水平检测及意义

    作者:王爽;李金翠;魏雷雷;宋杰;周剑惠;王吉;陈超;常新;田鑫;付思美

    目的 了解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血液中风疹病毒抗体水平,评估孕产妇及其新生儿对风疹病毒的易感性,为预防和控制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采集2011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住院部分孕产妇及其配对新生儿血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可能影响孕产妇及其新生儿风疹抗体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2名孕产妇风疹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阳性率为77.8%,新生儿风疹抗体IgG阳性率为82.6%.一对母婴风疹IgG抗体均>2500 IU/ml,其母亲的风疹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阳性.母体内风疹病毒IgG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母传抗体增高的平均倍数为1.5倍,降低的倍数为2.0倍.结论 及时监测孕产妇及其新生儿风疹IgG及IgM抗体,提高育龄妇女风疹免疫力,是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发病的有效手段.

  • 轮状病毒疫苗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作者:马涛

    轮状病毒疫苗在发达国家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在发展中国家保护效果却不理想.在发展中国家顺利普及轮状病毒疫苗接种是全球控制轮状病毒疾病的重要步骤.此文对轮状病毒疫苗在发展中国家推广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行综述.

  • 瑞安市育龄女性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作者:温怀加;刘敏芝;钟锦育;张秀新;朱建中;周祖木

    [目的]调查分析瑞安市育龄女性麻疹抗体水平,评估婴儿胎传麻疹抗体状况,探讨低月龄婴儿麻疹防治对策.[方法]用血凝抑制(HI)法检测麻疹Ig G抗体.[结果]检测207例18~45岁育龄女性检测麻疹HI抗体,阳性率为96.6%,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8.07.中,高滴度(≥1:8)比例为53.6%.有麻疹自然感染病史的育龄女性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19.26,抗体滴度<1:8的人数占12.5%;无麻疹病史而仅有免疫史的育龄女性麻疹抗体GMT为1:8.42,抗体滴度<1:8的人数占40.7%,比较两者的抗体GMT和低滴度人数差异高度显著.[结论]经疫苗获得免疫的育龄女性麻疹抗体水平大大低于自然感染者,其所产的部分婴儿.母传麻疹抗体水平低.消失提早,达不到保护水平.建议加强对育龄女性麻疹抗体监测,对成年女性在婚前或孕前进行疫苗加强接种.在流行期间,对没有自然感染史的母代所生婴儿提前进行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可有效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的发病率.

  • 深圳市罗湖区109对母婴配对麻疹母传抗体水平研究

    作者:马茂;刘卫民;杨洁;林喜乐;付丹凤;何莲娇

    目的 了解孕妇及其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探讨新生儿与孕母麻疹抗体水平的关系以及新生儿抗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控制小月龄儿童发病提供建议. 方法 2013-2015年间,采集罗湖区109名孕妇产前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带血、新生儿3月龄87例、5月龄79例、7月龄63例静脉血,使用ELISA方法进行麻疹IgG检测. 结果 新生儿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1 001.39 mIU/ml,是母血抗体浓度(646.28mIU/ml)的1.55倍(t配对=9.368,P<0.001).3、5、7月龄时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下降到161.63、125.61、112.91 mIU/ml.母血抗体阳性率(85.3%)和保护率(45.0%)均低于脐带血(x2=39.176、35.821,P<0.001),出生后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均逐月下降(趋势检验,x2阳性率=115.618,P<0.001;x2保护率=109.441,P<0.001).64.22%的对子,母血和脐血抗体在同一浓度水平.母血抗体对数浓度和脐带血、3、5、7月龄血抗体对数浓度均呈正相关(r1=0.897,t=20.942,P<0.001;r2=0.768,t=11.045,P<0.001;r3=0.574,t=6.154,P<0.001;r4=0.257,-2.074,P=0.042). 结论 新生儿出生后麻疹抗体衰减,而母亲抗体水平决定着新生儿的抗体水平,当前开展针对育龄妇女的麻疹疫苗接种,通过提高母亲抗体水平继而提高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是控制小月龄婴儿罹患麻疹的重要途径.

  • 母传乙肝抗体水平不同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学效果研究

    作者:马福宝;张龙华;陈海平;康国栋

    目的 为评价母传乙肝抗体水平不同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学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入选自身对照研究,筛选出HBs3sAg和HBcAg双阴性孕妇和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分别采脐带血和常规乙肝疫苗三针接种后一个月的血,观察母传乙肝抗体水平及对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婴儿母传乙肝抗体含量随着孕妇体内乙肝抗体含量的增高而增高,高可传递给婴儿达1000 mIU/ml.常规乙肝疫苗三针免后一个月的免疫成功率,由免前脐带血保护率42.3%上升至97.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由免前脐带血GMT 1:12.1上升到免后GMT 1:290.8.结论 母体乙肝抗体可通过胎盘传递给新生儿,且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不受母传乙肝抗体水平的干扰,并有免疫增强作用.

  • 母传抗体对婴儿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

    作者:耿丽娜;储凯;孙光卫;吴苏宁;刘博

    目的 了解新沂市婴儿OPV(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基础免疫的效果,探索脊髓灰质炎(脊灰)母传抗体对OPV效果评价的影响.方法 以2009-2011年新沂市198名2月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OPV基础免疫,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分别采集静脉血2 ml,采用微量中和法检测血清中Ⅰ、Ⅱ、Ⅲ型脊灰的中和抗体,评价免疫效果.结果 2009-2011年的198名婴儿中,Ⅰ、Ⅱ、Ⅲ型脊灰中和抗体的免疫后阳性率除2010年的Ⅲ型脊灰中和抗体为89.23%外,均能达到98%以上.Ⅰ、Ⅱ、Ⅲ型脊灰免疫前中和抗体滴度<1∶8时,免疫后GMI(几何平均增长倍数)2009-2011年分别为357.74、279.71、93.75,288.67、185.07、50.09,138.64、139.32、43.60;免疫前滴度1:8~<32时,GMI分别为58.71、42.24、33.34,92.04、61.91、2.94,46.17、27.71、10.84;免疫前滴度1∶32~1∶128时,GMI分别为5.34、21.77、5.66,4.59、8.00、1.80,10.68、14.49、1.15.结论 脊灰母传抗体对其免疫效果有一定的干扰,母传抗体滴度越高免疫后抗体增长倍数越小.

  • 盐城市婴幼儿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及母传抗体降低易感性的研究

    作者:张红军;姜仁杰;陈树霞;杨志俊;李长城;徐士林;梁季

    目的 了解盐城市手足口病发病强度,测定新生儿EV71、CVA16的母传抗体水平,研究其对手足口病易感性的影响,为手足口病预防及制定疫苗使用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本市4个县(区)669名新生儿脐带血标本,进行EV71、CVA16中和抗体水平测定,2011年10月对队列儿童进行回顾性调查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统计不同年龄别发病率,分析母传抗体水平及其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系.结果 盐城市0~、1~、2岁~儿童年龄别发病率分别为2.10%、6.43%和5.98%,0岁~组发病率低,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71和CVA16母传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97%和12.86%,EV71母传抗体水平高于CVA16母传抗体水平,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71母传抗体阴性组手足口病发病率为16.28%,阳性组为8.16%;EV71母传抗体阳性和阴性的12月内新生儿,EV71发病率分别为0.68%和2.49%,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城市婴幼儿手足口病呈高强度流行,EV71母传抗体水平越高对于婴儿的保护性越强,1岁后保护性逐渐下降,12个月左右注射EV71手足口疫苗具有较好的保护性.

  • 婴儿脊灰母传抗体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不同序贯免疫接种程序效果的影响

    作者:刘小畅;黄腾;车艳春;杨晓蕾;李国良;叶慧;赵志梅;蒋蕊鞠;赵婷;李菁;王俊荣;何俊辉;杨净思;莫兆军

    目的 探讨婴儿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母传抗体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与不同剂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virus vaccine,OPV)采用不同序贯免疫程序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柳州市600名2月龄无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史的常住健康婴儿,分为6个序贯免疫组,其中1剂sIPV+2剂bOPV 2组:sIPV+2bOPV(糖丸)组、sIPV+2bOPV(液体)组;2剂sIPV+1剂bOPV 2组:2sIPV+bOPV(糖丸)组、2sIPV+bOPV(液体)组;2剂sIPV+1剂tOPV 2组:2sIPV+tOPV(糖丸)组,2sIPV+tOPV(液体)组.每组100人.按照0、28、56 d程序,分别在婴儿2、3、4月龄时接种相应疫苗.检测免前、全程免后28 d血清中脊灰中和抗体滴度,计算阳转率及GMT.结果 6个序贯免疫组免前各项指标分布均匀,各型脊灰抗体阳性率、抗体水平及分布均无明显差异.共有518例免前和免后配对血清抗体检测结果的研究对象进入免疫原性分析.sIPV+2bOPV组与2sIPV+bOPV组Ⅱ型抗体、2sIPV+tOPV(糖丸)组Ⅲ型抗体免前阴性和免前阳性者接种疫苗后阳转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IPV+2bOPV(糖丸)组Ⅲ型抗体,2sIPV+bOPV(糖丸)组与2sIPV+bOPV(液体)组Ⅱ型抗体,2sIPV+tOPV(糖丸)组Ⅰ、Ⅱ型抗体的免前阳性与免前阴性者接种疫苗后的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sIPV+tOPV(糖丸)Ⅰ型抗体组与2sIPV+tOPV(液体)Ⅱ型抗体组中,免前8~<32、≥32两种滴度水平的免后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灰疫苗序贯免疫效果受脊灰母传抗体干扰.

  • 中国婴儿中脊灰母传抗体水平对两种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作者:英志芳;王剑锋;李艳萍;李荣成;李长贵

    为了了解2月龄婴儿中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中和抗体水平,并探讨母传抗体对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和灭活疫苗 (IPV) 免疫效果的影响.对416名2月龄婴儿分别接种OPV和IPV,采集免疫前后血清,用微量中和法检测血清中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滴度,评价抗体GMT水平及4倍增长情况.检测结果显示,2月龄婴儿母传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为45%、38.2%和17.5%,抗体GMT水平为9.0、8.1和5.2.经接种两组疫苗后,母传抗体阳性者与阴性者免后抗体GMT水平相比,OPV组无明显差异,IPV组阳性者略低于阴性者.在免前抗体滴度<1:32人群中,OPV组免后抗体滴度4倍增长率及几何滴度增长倍数分别为:Ⅰ型93.6%、71.2;Ⅱ型98.2%、43.7;Ⅲ型91.7%、47.9;IPV组免后抗体滴度4倍增长率及几何滴度增长倍数分别为:Ⅰ型82%、9.4;Ⅱ型62.8%、5.1;Ⅲ型95.6%、11.7;在免前抗体滴度1:32~1:128人群中,OPV组Ⅰ型92.3%、23;Ⅱ型86.4%、13.9;Ⅲ型55.6%、4.1;IPV组Ⅰ型48%、2.5;Ⅱ型15%、0.9;Ⅲ型55.6%、2.7.目前中国2月龄婴儿免前脊灰抗体阳性率较高,尤其是Ⅰ、Ⅱ型.脊灰母传抗体对两种疫苗免疫效果有一定干扰,对IPV疫苗的影响较为明显.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