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1~2004年美国旅行引起的登革热感染

    作者:陈建军

    登革热是一种经蚊子传播的,由4种(DEN-1、DEN-2、DEN-3和DEN-4)血清型登革热病毒中的任何一种引起的病毒性急性疾病.登革热是在大多数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发生和美国居民到这样区域旅行回来后的引起的地方性疾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维持一个在美国居民中进行旅行引起登革热的基于实验室的被动监测系统.该系统依靠临床医生主动将报告提交给州卫生部门;病人的样品然后提供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诊断检测.这个报告总结了2001~2004年美国居民中旅行引起登革热感染的病例情况.通过在旅行者中使用驱虫剂和避免暴露于蚊子,可以降低登革热感染的风险.

  • 登革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黄宇衡;李小文;于永明;卢惠文

    [目的]针对目前实验室检测抗登革病毒IgG和IgM抗体的常规方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操作烦琐,需要使用昂贵的荧光显微镜的缺点,研究1种简便、敏感、特异的检测登革病毒特异性IgG、IgM抗体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斑点试验(DIBA)、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DIGFA)检测44份可疑登革热患者血清抗登革病毒IgG抗体,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作一致性检验,keppa统计量值分别为1.0938、1.1979、1.0557,表明实验结果重现性极好.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IgM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acELISA)、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DIGFA)检测44份可疑登革热患者血清抗登革病毒IgM抗体,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作一致性检验,kappa统计量值分别为1.0537、1.0554、1.0552,表明实验结果重现性极好.

  • 携带病毒之媒介生物检测报告

    作者:郑国柱

    1 全球登革热、日本脑炎的流行情况1.1 登革热(dengue fever DF)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 2000年登革热/登革出血热流行概况

    作者:刘莉;潘德观

    登革热主要是通过蚊子传播的,近年来它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要卫生问题之一.在过去30年里,登革热的地区分布范围显著扩大,患病人数急剧上升.目前,登革热正在100多个国家流行,威胁着全球40%(25亿)人口的健康,它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城市和城市周围(见图1).1998年,各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120多万病例,是历年来多的一年(见图2).估计每年有5000万人感染登革热,其中包括40万例登革出血热(DHF).登革出血热是50年代发现的一种潜在致命的登革热并发症,并且已成为当今亚洲一些国家儿童的死亡原因之一.导致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增长的主要原因有:1.人口增长的失控;2.城市化建设时没有建立适当的供水处理系统;3.国际间贸易和旅游引起登革热病毒的全球性传播;4.缺乏适当的媒介控制措施.

  • 慈溪市小学生登革热防制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作者:邵丽文;许坚;戎志东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危害较大的急性传染病.在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的情况下,防蚊灭蚊控制传播媒介是主要预防措施.但是灭蚊药水大量使用污染环境,从长远来看不是根本性预防措施.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健康教育手段降低蚊媒密度可获得极好的防制登革热媒介的效果[1].慈溪市2004年以前无登革热疫情,2004年10月发生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疫情,共发病83例,其中中小学生发病10例(占12.05%).为了避免疫情的再次发生,针对小学生这一危险人群,通过学校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KAP)、行为形成率(BIP),人人动手,清除积水,防蚊灭蚊,降低蚊媒密度,积极预防登革热.我们于2005年5~11月对该市登革热暴发镇中心小学的280名学生开展了登革热防治KAP、BIP调查和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并对活动效果进行了评价.

  • 河南省2013年登革热暴发的登革热病毒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作者:马红霞;杜燕华;黄学勇;李幸乐;许汴利

    登革热病毒(DENV)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DENV感染后可引起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SS).在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和云南等地区.DENV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11kb,包括4个血清型,每个血清型又分不同基因亚型.2013年以前河南省未发生过DF本地流行,偶有输入性病例报告.2013年河南省禹州市首次出现DF暴发疫情[1],共有73例确诊病例报告,本研究对这次暴发疫情的DENV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

  • 南海市1998年登革热流行调查报告

    作者:邱宇翔

    1998年9、10、11月间,南海市发生了一起登革热流行,经病毒分离证实是Ⅱ型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流行.

  • 河南省登革热1型病毒的发现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作者:杜燕华;张白帆;李懿;马红霞;黄学勇;许汴利

    目的 对河南省登革热输入性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测定全基因序列,分析序列特征和传播来源.方法 河南省禹州市报告1例登革热疑似病例,该病例2014年9月19日从广东省佛山市返回,经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清标本,进行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用Vero细胞分离培养病毒株,合成引物分段扩增,测序后拼接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再用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该病例实验室确诊为登革热1型感染,血清标本在Vero细胞上分离培养成功,测序后拼接成全长10 670 nt的全基因组序列,经系统进化分析,属于登革热1型病毒第Ⅴ基因亚型,与印度2008—2011年分离病毒株亲缘关系近,核酸同源性在98.2%~99.4%之间,未发生重组.结论 河南省首次发现登革热1型输入性病例,结合该病例发病前曾去过广东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推测印度毒株之前已传入广东省,此次又输入河南省.

  • 登革2型病毒深圳分离株的鉴定及E基因序列分析

    作者:阳帆;何建凡;冼慧霞;张海龙;何雅青;杨洪;姚相杰

    分支上,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8%,氨基酸同源性为100%,与Indonesia-76、Somalia-84和Sri Lanka-90同属基因Ⅳ亚型.结论 首次从深圳市登革热患者血清中分离到1株登革2型病毒,证实该毒株可能来源于马来西亚.

  • 非结构蛋白1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法评价登革病毒抗体中和活性

    作者:温坤;丁彦青;丘立文;潘玉先;蔡建飘;岳彩峰;狄飚;车小燕

    目的 在获得具有中和活性的针对Ⅰ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serotype Ⅰ,DENV-1)的抗体基础上,评价已建立的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I)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抗体中和活性的可行性,为中和抗体的筛选和疫苗效果的评价提供一个更为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 使用重组DENV-1包膜蛋白Ⅲ区(envelopeprotein domainⅢ,EDⅢ)免疫5只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采用间接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ee assay,IFA)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单抗进行筛选及鉴定;同时用该重组蛋白免疫1只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以传统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laquereduction neutralization test,PRNT)作为参比方法,采用NSI抗原捕获ELISA对所获抗体进行中和活性检测.结果 获得4株针对DENV-1 EDⅢ单抗和1份兔多抗血清,且被PRNT试验证明均具有中和活性,四株单抗腹水(1A1、1B3、3D3、9D6)和兔多抗血清中和效价分别为1:1024、1:512、1:256、1:4096和1:4096.使用NS1抗原捕获ELISA法检测不到PRNT中和效价低的3D3抗体对DENV-1有中和能力,而检测其余3株单抗(1A1、1B3、9D6)和多抗兔血清中和效价均远低于PRNT测定结果,分别为1:32、1:32、1:128和1:128.结论 简单、快速的NS1抗原捕获ELISA可用于评价DENV抗体的中和活性,该方法适合于高效价中和抗体的筛选,有望成为评价疫苗效果的方法之一.

  • Ⅰ~Ⅳ型登革病毒E蛋白Ⅲ区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鉴定

    作者:蔡建飘;钱菲;王嘉颖;赵莹;徐晓晶;金维荣;车小燕

    目的 利用毕赤酵母真核系统表达Ⅰ~Ⅳ型登革病毒E蛋白Ⅲ区(DENV-1~4EDⅢ),获得可分泌表达的重组蛋白ED Ⅲ.方法 PCR分别扩增Ⅰ~Ⅳ型DENV EDⅢ区基因,构建至pPIC9K毕赤酵母表达质粒.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毕赤酵母菌GS115,涂板后经G418梯度浓度筛选,获得多株抗G418 4.0 mg/ml的高拷贝菌株,扩大培养后,利用甲醇诱导分泌表达重组蛋白,表达上清用Ni-NTA亲和树脂纯化后以免疫印迹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pPIC9K-DENV-1~4 EDⅢ重组质粒,高拷贝菌株经甲醇诱导后分泌表达Ⅰ~Ⅳ型DENV EDⅢ重组蛋白,纯化后获得的可溶性重组蛋白经变性凝胶电泳,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2×103,与实际相符.免疫印迹鉴定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能与抗His单抗和抗Ⅰ~Ⅳ型DENV小鼠血清特异结合.结论 成功通过毕赤酵母高效分泌表达Ⅰ~Ⅳ型DENV EDⅢ蛋白,这些重组蛋白可进一步用于疫苗、诊断试剂和E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 云南省玉溪市首例输入2型登革病毒分子特征分析

    作者:范芝宏;郭晓芳;李六九;魏如清;李文;普静波;杨明东

    登革热是由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的急性病毒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共有4个血清型,其中DENV-2较易引起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1].近年来,广东、福建、浙江和江苏等省均发生过因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登革热暴发疫情,其中2013和2015年在云南省边境地区也先后出现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疫情[2-4].本研究于2015年对玉溪市登革热疑似病例开展了监测,检测发现了1例DENV-2感染输入病例,现对该例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如下分析.

  • 登革病毒包膜蛋白Ⅲ区IgG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胡冬梅;蔡建飘;王大虎;狄飚;丘立文;王压娣;陈月;丁细霞;车小燕

    目的 建立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包膜蛋白Ⅲ区(envelope protein domain Ⅲ,ED Ⅲ)IgG抗体的检测方法,并探索这种方法在登革热诊断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制备的重组全长DENV EDⅢ作为抗原,建立DENV EDⅢIgG抗体捕获ELISA.用这种方法检测来自同一组35例DENV-1初次感染患者在2006年发病期和2010年随访期的血清标本,并将其检测的敏感性与商品化的Panbio DENV IgG抗体捕获ELISA试剂盒进行对比.结果 DENV ED Ⅲ IgG ELISA试剂盒对发病期和随访期血清标本检测的灵敏度分别是87%(20/23)和94% (33/35),而Panbio DENV IgG ELISA试剂盒对这两个时期血清标本检测的灵敏度分别是71% (25/35)和0.DENV ED Ⅲ IgG ELISA试剂盒对两个时期血清检测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46,P=0.331).对于发病期血清标本,DENV ED Ⅲ IgG ELISA试剂盒与Panbio DENV IgG ELISA试剂盒检测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24,P=0.165);而对随访期血清标本,DENV ED Ⅲ IgG ELISA试剂盒检测灵敏度高于Panbio DENV IgG ELISA试剂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32,P=0.000).结论 DENV ED Ⅲ IgG抗体捕获ELISA试剂盒对登革热患者发病期血清及随访期血清中IgG抗体的检测均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有可能成为DF诊断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有效工具.

  • 正链RNA病毒起始RNA合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伊光辉;张楚瑜

    正链RNA病毒大多是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病原体,如脊髓灰质炎病(PV)、口蹄疫病毒(FMDV)、丙型肝炎病毒(HCV)、登革热病毒(DEV)、西尼罗河病毒(WNV)以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病毒(SARS)等,都给人类的健康以及动植物的生长带来严重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 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对登革热病毒的易感性问题

    作者:赵彤言;陆宝麟

    由于预防或防止登革热/登革出血热(DF/DHF)的发生或流行,须赖其媒介控制,因而媒介的确定具有实际重要性.在我国海南岛和广东本病流行中,有曾从致倦库蚊中分离到DF病毒,并在实验传播中有阳性结果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注意.本文综合这方面的报告,结合我们研究的结果,认为这种库蚊并非DF的生物性传播媒介.

  • 秦皇岛口岸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分子溯源

    作者:杨鹏飞;燕清丽;张丽萍;聂维忠;甄维;马雪征;白红岩;刘纯成;时玉军;陈跃;孙肖红;胡孔新

    目的:对2012年秦皇岛口岸的首例登革热输入性病例进行分子溯源,确定病毒的基因型别及感染来源。方法应用ELISA方法和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患者进行初筛,利用RT?PCR法扩增病毒的NS1基因并测序,根据获得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遗传距离计算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结果从患者2份血清(QHD-01-BS1和QHD-01-BS2)中检测到IgM抗体阳性,从QHD-01-BS1及尿液(QHD-01-US)中检测到登革热2型病毒的NS1基因。同源性分析发现QHD-01-BS1(US)与COM基因型中的印度株GWL39 INDI-01和GWL18 INDI-01同源性高,为97.3%;QHD-01-BS1(US)的遗传距离与COM基因型遗传距离小,为0.04;进化分析显示QHD-01-BS1(US)与GWL39 INDI-01和GWL18 INDI-01亲缘关系近。结论分子溯源证实患者感染的登革热病毒与来源于印度的登革热2型病毒亲缘关系近,指示其传染源极有可能在印度。

  • 浙江省衢州市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杨瑞军;黄世腾;王晓光;吕磊;曹国平;万圣;叶承华;陈旭富

    目的 调查浙江省衢州市1例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体分子溯源,为登革热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7年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血清进行登革热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提取病毒核酸后扩增E基因并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构建进化树.结果 该病例登革热病毒核酸及IgM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基因序列比对及进化分析,病毒株为登革热病毒1型Ⅰ亚型,与东南亚病毒株(登录号KY586429.1、KJ806941.2)亲缘关系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1%和99.7%.结论 衢州市登革热病毒1型病例可能为来自东南亚的1例输入性病例.

  • 深圳市坪山新区2016年登革热媒介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刘晓娜;吴能简;吴崧霖;陈景阳;谢美莲;王德全

    目的 了解深圳市坪山新区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及二代成蚊携带登革热病毒情况,为登革热的防控提供科学的预警信息.方法 2016年4-8月对坪山新区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密度进行监测,白纹伊蚊专项监测采用诱蚊诱卵器法,蚊幼虫密度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将采集的蚊幼虫和蚊卵饲养至成蚊,提取其核酸,利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登革热病毒.结果 2016年4-8月白纹伊蚊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为6.19;公园MOI(7.91)和BI(10.68)高;8月MOI(10.28)和BI(15.42)高;共检测白纹伊蚊1 190只,未检出登革热病毒.结论 深圳市坪山新区白纹伊蚊未检出登革热病毒,但该蚊广泛分布且密度高,存在因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疫情暴发的风险,应加强监测与防控.

  • 广州市海珠区2012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郭鹏娟;甘标;曹钰芹;黄芳;谭锦花;王国玲;曾青华;许少洪

    目的 分析2012年海珠区登革热流行特点,以期更好地做好登革热防制工作.方法 收集临床医生报告的疑似登革热病例血清样本,采用ELISA和免疫层析法(ICT)检测特异性IgM抗体,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差异.分析登革热流行特征.结果 2012年海珠区登革热病例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头痛及肌肉骨关节痛为主,并伴有谷丙转氨酶升高(49.35%),白细胞减少(31.17%)及血小板降低(22.08%).登革热病毒IgM抗体可在2~22d内检出,ELISA检测阳性率达42.54%,高于ICT检出率(34.81%);发病高峰为10月,中青年为主要发病人群.结论 2012年海珠区登革热疫情呈散发状态,大多数病例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时采集患者血清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对登革热疫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登革热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进展

    作者:何金林

    登革热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正链RNA病毒,根据包膜蛋白E抗原性不同分为4个血清型.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影响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5亿人生活在受威胁地区.该文对近年来登革热病毒培养、登革热病毒抗原、抗登革热病毒抗体、登革热病毒非结构蛋白、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表明,登革热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尤其是快速诊断,应以核酸和/或非结构蛋白1检测、特异性抗体检测联合进行较为合适.

157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