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中国糖尿病

中国糖尿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betes 중국당뇨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影响因子: 1.9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49/R
  • 国内刊号: 张婷婷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journal@cds.org.cn
  • 曾用名: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大学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艾塞那肽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范慧;潘清蓉;刘佳;王广;徐援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对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糖、体重和肝酶学指标的治疗效果. 方法 T2DM合并NAFLD患者117例,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和二甲双胍组,治疗12周,观察体重、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酶学指标、脂联素(APN)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 结果 与二甲双胍组相比,艾塞那肽组体重[(76.09±9.85)vs(77.22±10.15)kg]、WHR[(0.94±0.05)vs(0.96±0.04)]、谷丙转氨酶[(39.82±14.05)vs(51.48±18.89)U/L]、谷草转氨酶[(25.61±7.87) vs (31.54±10.75)U/L]、谷氨酰转肽酶[(47.53±15.80) vs (53.44±15.00)U/L]和hsC-RP[(2.18±0.34)vs(2.69±0.53) mg/L]明显降低(P<0.05或P<0.01);APN水平[(10.44±3.29)vs(8.48±2.67) mg/L]明显升高. 结论 与二甲双胍相比,艾塞那肽用于T2DM合并NAFLD患者在有效控制血糖及降低体重的同时可更好地改善肝酶学指标.

  •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失衡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德生;康玉华;索智敏;李福春;胡军红;陈宏超;庞妩燕

    目的 探讨LADA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淋巴细胞失衡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LADA、UC组各52例和健康对照(NC)组52名,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亚群百分比. 结果 LADA、UC、NC组CD3+亚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2.29±4.97)%vs (63.49±5.12)% vs (61.37±4.83)%,P>0.05].UC组CD4+亚群较LADA、NC组降低[(27.63±6.85)% vs (35.87±5.92)%,P<0.01;(27.63±6.85)% vs(34.63±5.39)%,P<0.01].LADA组CD8+亚群较UC、NC组升高[(27.54±3.05)% vs (22.21±3.46)%,P<0.01;(27.54±3.05)% vs (21.82±3.77)%,P<0.01]. LADA、UC组CD4+/CD8+较NC组降低[(1.35±0.37) vs (1.78±0.44),P<0.01;(1.32±0.51) vs (1.78±0.44),P<0.01]. 结论 LADA、UC患者均出现淋巴细胞CD4+、CD8+亚群失衡,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参与两者发病,但具体机制不同.

  • 甘精胰岛素对比中效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崔洪臣;李玉捷

    目的 探讨T2DM口服降糖药(OADs)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应用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102例OADs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对照组予格列美脲联合中效胰岛素(NPH).治疗20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治疗后,观察组FBG、2hBG、BMI、HbA1c较对照组下降(P<0.05);组内比较,除BMI外,FBG、2 hBG、HbA1 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DL-C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而TG、TC、LDL-C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 OADs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对比NPH联合格列美脲疗效前者更优.

  • 血栓前体蛋白和抗凝血酶Ⅲ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变化及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艳;唐义平

    目的 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体内血栓前体蛋白(TpP)浓度和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改变及其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 选取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101例和正常对照(NC)者31名,观察各组TpP浓度、AT-Ⅲ活性变化及脑梗死发生的风险指标. 结果 与NC组相比,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TpP浓度高[(5.53±3.16)vs(3.86±1.37)μg/ml,P<0.05]、AT-Ⅲ活性低[(92.26±13.97)%vs(102.24±10.45)%,P<0.05].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合并脑梗死亚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未合并脑梗死亚组和NC组TpP浓度、AT-Ⅲ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2±4.12)vs(4.88±2.32)vs(3.86±1.37)μg/ml,P<0.05;(86.21±13.47)%vs(95.33±13.30)%vs(102.24±10.45)%,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TpP、AT-Ⅲ与脑梗死发生独立相关. 结论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TpP浓度升高,AT-Ⅲ活性降低,糖尿病患者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存在血栓形成风险.糖尿病患者联合检测血浆TpP浓度和AT-Ⅲ活性,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治疗.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成人心率变异性的比较

    作者:袁杰;邱玉萍;王喜梅

    目的 比较新诊断T2DM患者与健康成人的心率变异性(HRV). 方法 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T2DM组)54例和健康成人(NC)组50名,应用12通道动态心电图检测两组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T2DM组24 h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和高频功率(HF)均低于NC组[(116.14±40.31) vs(130.52±39.60) ms、(28.10±15.20) vs (33.14±12.17) ms、(2391.60±2341.30) vs (3120.93±1890.61) ms2、(487.30±561.80) vs (678.42±592.65) ms2、(203.62±275.60)vs(295.67±258.12)ms2,P均<0.05],但24 h连续5分钟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极低频功率(VLF)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36±43.91)vs(114.51±40.17) ms、(2305.48±1451.26) vs (2265.91±1321.17) ms2,P>0.05]. 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控功能紊乱,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相对增强.

  • 阿司匹林抗高糖诱导内皮细胞衰老过程中对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系统的影响

    作者:伊桐凝;张锦;于世家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是否通过影响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系统发挥抗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的作用. 方法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分别于正常糖浓度培养液(5.5 mmol/L)、高糖培养液(33 mmol/L)、含阿司匹林(0.01~1mmol/L)培养液及含L-NAME(300 μmol/L)培养液中培养48 h.采用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鉴定衰老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Griess法检测细胞总NO水平,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内NOS活性.Westernblot分析eNOS蛋白及eNOS人丝氨酸(Ser-1177)蛋白表达. 结果 高糖作用内皮细胞48 h后与正常糖浓度相比,SA-β-ga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阿司匹林剂量依赖性地减少SA-β-gal阳性细胞数,降低ROS的水平,升高NO的水平、总NOS活性和eNOS Ser-1177蛋白表达(P<0.05).L-NAME(NOS的抑制剂)能完全抑制高糖环境下阿司匹林的上述作用(P<0.05).各组间eNOS总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糖环境下阿司匹林通过提高细胞NOS活性而升高NO水平,降低氧化应激反应而发挥抗衰老作用.

  •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磷酸化对糖尿病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Ku70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雅宁;乔娇;李建民;常学优;刘乐;陈长香;李淑杏

    目的 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对糖尿病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Ku70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STZ诱导联合改良Pulsineli 4血管阻断(4-VO)法制备糖尿病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ERK1/2抑制剂U0126对糖尿病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预处理.分别于缺血灌注1、6、24、48 h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ERK1/2和Ku70表达水平. 结果 糖尿病全脑缺血再灌注(DCI)组1、6、24、48 h存活神经细胞数量[(26.90土2.30)、(20.26±2.00)、(18.78±2.06)、(16.60±1.70)个/视野]低于血糖正常全脑缺血再灌注(NI/R)组[(30.22±2.28)、(26.00±1.23)、(24.80±2.17)、(18.20±1.48)个/视野],磷酸化ERK1/2和Ku70表达水平低于NI/R组(P<0.05).应用U0126处理后,存活神经细胞数量及磷酸化ERK1/2和Ku70表达水平NI/R组低于DCI组(P<0.05). 结论 ERK1/2活性及Ku70表达的降低,参与并介导了糖尿病加重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丢失.糖尿病加重全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损伤机制中,ERK1/2活性降低使Ku70表达减少,神经细胞丢失严重.

  • 利拉鲁肽激活糖尿病大鼠肾脏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的研究

    作者:白莲;李春君;邢云芝;于倩;刘晓娟;于珮;于德民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大鼠24 hUAlb排泄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将3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DM)组和利拉鲁肽(DM+L)组.检测各组给药前后血肌酐(Scr)、BUN和24 hUAlb.HE、PAS染色观察肾脏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肾脏GLP-1受体(GLP-1R)、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p-eNOS表达;ELISA检测eNOS活性. 结果 与NC组相比,DM组Scr、BUN、24 hUAlb升高,肾脏eNOS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LP-1R、p-eNOS表达及eNOS活性降低(P<0.01).与DM组相比,DM+L组Scr、BUN、24 hUAlb降低,肾脏GLP-1R、p-eNOS表达及eNOS活性升高(P<0.05或P<0.01). 结论 利拉鲁肽可上调糖尿病大鼠肾脏GLP-1R表达,提高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eNOS活性,减少糖尿病大鼠UAlb排泄.

  • 血糖波动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芬娟;沈飞霞

    随着对糖尿病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及临床研究的不断开展,血糖波动的危害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学者提出,血糖波动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础研究已证实,血糖波动可加剧氧化应激.但临床研究中,血糖波动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仍有争论.因此,本文就血糖波动的损伤机制、危害、评估方法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情况加以总结论述.

  • 糖原性肝病肝穿刺病理诊断一例

    作者:甄云凤;白永霞;宋光耀

    本文报道1例T1DM伴肝脏肿大患者转氨酶升高,经肝脏穿刺诊断为糖原性肝病,经严格控制血糖5个月后复查转氨酶降至正常.

  • 住院高血糖管理中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应用

    作者:余学锋

    无论是否已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高血糖都应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的管理.以高血糖为主的代谢异常使手术中发生危险及术后伤口不愈合、感染等发生率都大大增加.严格控制住院患者的高血糖是保障手术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理想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应是个体化的,兼顾良好的血糖控制并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更符合生理性胰岛素需求,能安全平稳降糖,有利于改善住院患者的预后.

  •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沈烨渠;沈渠深;张秋子

    糖尿病是一种与代谢相关的慢性疾病,可引起相关的血管损伤.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机理十分复杂,而氧化应激(OS)是引起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机制之一.OS可引起体内糖代谢障碍和脂质代谢紊乱,引发高血糖和炎症反应,损伤组织器官,并加速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内皮血管损伤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其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正确的认识、评价和治疗OS,可能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金秀平;王明新;魏剑芬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浆心钠素(A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T2DM患者93例,根据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30例、CKD 3期(CKD3)组31例及CKD 4期(CKD 4)组32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ELISA测定各组血浆ANP水平. 结果 (1)DM、CKD 3和CKD 4组ANP水平均高于NC组,且随UAER增加而增加[(280.89±43.66) vs (356.87±45.45) vs (414.95±57.52) vs (164.09±36.64) ng/L,P<0.05];(2)ANP水平与病程、HbA1c、FPG、TG、BUN、Cr呈正相关(r=0.77、0.82、0.73、0.71、0.80、0.74,P均<0.05),与HDL-C呈负相关(r=-0.68,P<0.05). 结论 血浆ANP与CKD患者UAER正相关,FPG、HbA1c、BUN、Cr和TG是血浆ANP的独立正相关因子.

  • 25~65岁男性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对骨代谢影响的初步报告

    作者:王芳;秦贵军;李志臻;张颖辉;王晓静;邵明玮

    目的 研究25~65岁男性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不同阶段骨代谢指标的变化. 方法 将160例25~65岁男性T2DM患者分为UAlb/Cr<30 mg/24 h组、UAlb/Cr 30~299 mg/24 h组和UAlb/Cr≥300 mg/24 h组,另选30名25~65岁健康男性作为正常对照(NC)组,测定血清骨钙素(OC)、工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IN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水平并进行分析. 结果 UAlb/Cr 30~299 mg/24 h组OC、PINP、p-Crosslaps水平较NC组降低[(12.12±4.47)vs(16.05±5.68)ng/ml、(33.19±12.04) vs (41.90±11.56)ng/ml、(0.26±0.12)vs(0.36±0.14)ng/ml,P<0.05];UAlb/Cr 30~299 mg/24 h组PINP水平较UAlb/Cr <30 mg/24 h组降低[(40.51±15.94)ng/ml,P<0.05]. 结论 25~65岁男性CKD早期骨代谢以低转换为主,后期逐渐转化为高转换.

  • 芪药消渴胶囊逆转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白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作者:倪青;姜山;肖月星;冯兴中;李建民;朱章志;刘敏;魏爱生;苏秀海

    目的 观察芪药消渴胶囊对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白蛋白尿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共224例UAlb/Cr 30~299 mg/24 h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试验(Tre)组116例,对照(PC)组108例,两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Tre组加用芪药消渴胶囊,PC组加用安慰剂,治疗1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UAlb/Cr、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UAlb/Cr、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Tre组与P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芪药消渴胶囊能够逆转患者UAlb/Cr 30~299 mg/24 h水平,保护肾功能,延缓CKD的进展.

  • 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水平影响的研究

    作者:陈宽林;华云峰;王健;周青

    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对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UAlb/Cr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82例CKD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予沙格列汀5 mg,1次/d,对照组原治疗不变,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 结果 治 疗前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Hcy、hsC-RP和UAlb/Cr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1).两组治疗前后SBP、平均动脉压、HDL-C、LDL-C、Hcy、hsC-RP和UAlb/Cr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治疗前后UAlb/Cr与Hcy、hsC-RP均呈正相关. 结论 血清Hcy、hsC-RP与CKD存在相关性,沙格列汀可有效降低Hcy、hsC-RP和UAlb/Cr水平,下调BP、体重,调节HDL-C、LDL-C代谢,对糖尿病肾脏有保护作用.

  • 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常琳;叶山东;陈超;陈若平;郑茂;任安;邢学农

    目的 分析BP与T2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UACR)的关系,探讨BP对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影响. 方法 收集330例T2DM患者资料,测BP和UACR.根据UACR水平分为<30mg/24 h组、30~299mg/24 h组和≥300mg/24 h组,检测各组BP及UACR等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正常血压组及高血压组蛋白尿发生率为31.4%及64.2%.病程<10年、病程10~20年及病程>20年正常血压者与高血压者比较,总蛋白尿的发生率分别为0%、8%,7.6%、30.1%,0%及51.7%(P<0.01).UACR<30 mg/24 h组、≥300mg/24 h组高血压发生率为30.3%及69.1%;病程<10年、病程10~20年及病程>20年患者中<30mg/24 h组、30~299mg/24 h组和≥300mg/24 h组比较,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8.9%、67.4%、100%,33.3%、50.9%、76.7%,25.0%、84.6%和100% (P<0.01). 结论 高血压加速CKD的发生.

  • 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方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万倩;张倩;钱毅;高方;谢翠华;薛耀明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流行合作组(CKD-EPI)方程、糖尿病膳食改良实验(简化MDRD)方程及苦味酸法校正至酶法(MDRD-IDMS)方程估算T2DM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适用性. 方法 T2DM患者188例,用上述方程计算eGFR,与肾动态显像测得的GFR进行比较,分析eGFR在不同肾功能分期的适用性. 结果 CKD-EPI方程的偏差[-9.40 ml/(min·1.73 m2)]小于简化MDRD[-12.61 ml/(min·1.73 m2)]及MDRD-IDMS[-10.20 ml/(min·1.73m2)].其30%、50%符合率(53.7%、80.3%)高于简化MDRD(45.7%、71.3%)及MDRD-IDMS(50.7%、76.1%)(P<0.01).诊断肾功能不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以CKD-EPI方程高(0.928),效能好.在不同肾功能分期中,CKD-EPI方程在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1~2期有较低的偏差及更好的准确性,MDRD-IDMS与简化MDRD方程分别在CKD 3期、CKD 4~5期为优. 结论 3种方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相对而言,CKD-EPI方程可能更适合评估T2DM患者的eGFR.

  • 改善科学(Improvement science)——科学与行动的结合体

    作者:罗樱樱;纪立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现实世界的日常医疗行为与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存在着巨大差异.2003年,美国国家医学院(IOM)的报告显示,“提高卫生保健的质量”已成为需要国家和政府采取积极行动的领域.糖尿病现已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成人的T2DM患病率已经高达9.7%,患病人数居于世界首位.大量研究显示,某些“医疗措施”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这些“医疗措施”已广泛获得国内外糖尿病专业学术组织所制定指南的推荐.这些“医疗措施”被称之为糖尿病“标准化诊疗措施”.而实况调查显示,我国T2DM标准化诊疗措施的落实率不容乐观.因此,应用改善科学提高我国糖尿病管理和控制的质量已迫在眉睫.在不久的将来,改善科学将成为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不可或缺的学科,并将持续促进医疗卫生质量的改善和发展.通过改善科学研究和实践促进糖尿病的标准化诊疗在现实世界的医疗实践中得到广泛落实将,使我国糖尿病并发症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沉重负担逐渐减轻.

  • 血清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华;刘云涛

    目的 探讨T2DM患者血清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60例T2DM患者,其中未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A组)30例、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B组)30例,另选取我院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ELISA检测3组血清A-FABP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 3组血清A-FABP水平依次为:NC组(9.66±2.15) ng/L<A组(19.05±3.82)ng/L<B组(36.42±8.04)ng/L;A组血清A-FABP水平与FPG、2 hPG、TC相关(r值分别为0.478、0.453、-0.387,P<0.05或P<0.01).B组血清A-FABP水平与FPG、2 hPG、HbA1c、SBP、TG、HDL-C相关(r值分别为0.388、0.408、0.380、0.435、-0.378、-0.390,P<0.05或P<0.01).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血清A-FABP水平仍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P<0.05). 结论 血清A-FABP是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预测T2DM合并大血管并发症有一定的意义.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黎金凤;霍亚南;王广玲

    目的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对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DM组)20例和健康体检者(NC) 10名,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4 d后鉴定EPCs.将两组随机分为NC1、NC2、DM1和DM2亚组.NC1、DM1亚组采用SDF-1进行干预,第7天检测EPCs迁移能力和血管形成能力. 结果 (1)DM2亚组EPCs迁移和血管形成能力均低于NC2亚组[(15.500±2.224) vs (21.200±1.304)个,(113.870±15.198) vs (181.800±9.202) μm,P<0.001];与NC2亚组比较,NC1亚组EPCs迁移能力和血管形成能力均增强[(24.600土1.517)vs(21.200±1.304)个,(197.980±10.855) vs (181.800±9.202) μm,P<0.05];与DM2亚组比较,DM1亚组EPCs迁移能力和血管形成能力增强[(19.300±1.337) vs (15.500±2.224)个,(140.520±10.622)vs (113.870±15.198) μm,P<0.001];(2)加入SDF-1干预后,DM组EPCs迁移能力和血管形成能力增强的幅度均高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06);(3) SDF-1与EPCs迁移能力及血管形成能力呈正相关(r=0.488、0.428,P=0.006、0.018). 结论 SDF-1可增强外周血EPCs迁移能力和血管形成能力,对于糖尿病患者效果更为明显.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江蓉;袁惠敏;诸培佳;王燕;孙媛;卢维晟

    目的 研究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对阿司匹林的反应性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我院老年科住院的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147例,根据血栓弹力图(TEG)结果将其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抑制率≤50%)和阿司匹林非抵抗组(N-AR),并分析两组临床数据. 结果 AR组30例,N-AR组117例.AR发生率为20%.AR组同型半胱氨酸(Hcy)、FPG、TG、LDL-C及HbA1c分别为(16.43±4.77)mmol/L,(7.73±0.16)mmol/L,(1.70±0.60) mmol/L,(2.60±0.55) mmol/L,(7.79±0.58)%,均明显高于N-AR组,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为(34.17±9.30) mmol/L,低于NA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TC、LDL-C和Hcy是AR的影响因素,使患者AR的危险性分别提高1.9倍,0.1倍,13.1倍和1.1倍.血糖不达标者、糖尿病病程较长者AR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 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一定的AR现象,有效地控制血糖,减低血脂,降低Hcy,可降低AR发生率.

  • 代谢综合征组分数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建军

    目的 探讨T2DM合并MS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 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540例,根据T2DM和MS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T2DM组和MS 1~3亚组,检测各组SBP、DBP、FPG、2 hPG、HDL-C、LDL-C、TG、TC水平及baPWV. 结果 各组年龄、BMI、糖尿病病程、2 hPG、HbA1 c、HDL-C水平及吸烟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 1~3组baPWV较单纯T2DM组明显升高(P<0.05),且baPWV水平依次为:MS3组>MS2组>MS1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BP、FPG、TG、LDL-C与baPWV相关. 结论 MS患者baPWV升高,且随着MS组分增加呈上升趋势.MS可能会增加T2DM患者动脉僵硬程度及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风险.baPWV检测有助于评估MS患者血管病变.

  • 年龄<40岁与≥40岁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风险比较

    作者:李新;姜黎;杨杪;孙苏欣;吴玉文;孙家忠

    目的 比较年龄<40岁与≥40岁新诊断T2DM患者心血管病变(CVD)危险因素水平及聚集情况. 方法 选取既往无冠心病病史的新诊断T2DM患者568例,分为年龄<40岁组136例和年龄≥40岁组432例,收集一般资料和主要病史等,检测血糖、血脂、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24 hUAlb等指标. 结果 年龄<40岁组BMI、BP、血糖、血脂、HbA1c、hsC-RP、24 hUAlb、吸烟、CVD家族史、肥胖/超重、BP升高、血脂异常、蛋白尿阳性率以及合并不同CVD危险因素数量的发生率与年龄≥40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脂异常、BP升高的病情知晓率及治疗率低于年龄≥40岁组(P<0.01). 结论 年龄<40岁与≥40岁新诊断T2DM患者具有相似的CVD发生风险,但前者病情知晓率及治疗率更低.

  • B型脑钠肽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事件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作者:王德琴;周永华;丁宏胜;韩晓骏;严冲;苏如婷;杨小华;王姝琴;席巍

    目的 探讨B型脑钠肽(BNP)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在T2DM合并冠心病(CHD)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T2DM合并CHD患者(T2DM+CHD组)64例和T2DM未合并CHD患者(T2DM组)64例,进一步将T2DM+CHD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检测各组BNP、sVCAM-1等指标水平. 结果 与T2DM组相比,T2DM+CHD组血清BNP、sVCAM-1水平升高,且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sVCAM-1与HbA1c呈正相关,且BNP与sVCAM-1呈正相关(r=0.376,P<0.05;r=0.652,P<0.05; r=0.309,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bA1c、TC、LDL-C、BNP和sVCAM-1是T2DM合并CHD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BNP、sVCAM-1水平对T2DM合并CHD危险分层有重要的判断意义,BNP可作为预测T2DM患者心血管病变的标记物.

  • 每日40 mg阿托伐他汀对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影响的观察

    作者:江奕文;欧剑飞;古丽敏;温艺湘;李萌

    目的 观察40 mg/d阿托伐他汀对预防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 方法 将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给予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观察(n=31)组和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对照(n=30)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检测血脂指标、颈动脉斑块情况及内皮功能情况. 结果 观察组TG、TC、LDL-C、载脂蛋白B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内径和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载脂蛋白A-I水平以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40mg/d阿托伐他汀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水平、颈动脉斑块情况以及内皮舒张功能,对于预防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有积极价值.

  • 地特胰岛素在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周岩;姬秋和

    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Det)对于T1DM患儿和青少年,使用灵活、夜间低血糖风险小,餐后低血糖风险小,提高了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妊娠期糖尿病(GDM)优化血糖管理有助于改善孕妇和新生儿的预后,Det能提供良好的血糖控制,且在孕妇中耐受良好.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与心肌梗死、死亡风险、痴呆及骨折等不良事件相关,其可提供有效的血糖控制且对老年患者低血糖风险小.Det由于其作用特点,满足了特殊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求.

中国糖尿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