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中国糖尿病

中国糖尿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betes 중국당뇨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影响因子: 1.9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49/R
  • 国内刊号: 张婷婷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journal@cds.org.cn
  • 曾用名: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大学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血管紧张素II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在1型和2型糖尿病小鼠胰腺中的表达差异

    作者:潘瑜;朱小娟;董维平;金惠敏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 在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小鼠胰腺组织表达的差异. 方法 取12周和24周正常雄性C57bl/6小鼠、非肥胖T1DM NOD小鼠和自发T2DM db/db小鼠胰腺组织,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研究.观察ATⅡ和ACE2蛋白的表达. 结果 12、24周龄db/db小鼠ATⅡ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12周龄NOD小鼠胰腺ACE2表达升高(P<0.01),而24周龄时出现下降;db/db小鼠ACE2与之相反. 结论 胰腺组织中,T1DM早期以ACE2升高为主而ATⅡ表达不明显,而T2DM存在明显的ATⅡ表达升高,且晚期可出现ACE2表达上升.

  • 醛固酮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和合成的影响

    作者:徐将;叶山东;董崇周;李素梅;陈燕;王明丽

    目的 探讨醛固酮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和合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糖(17.5mmol/L,Con组)、高糖+不同浓度醛固酮、高糖+螺内酯+醛固酮培养大鼠系膜细胞.24h后检测各组MCP-1 mRNA表达和MCP-1蛋白的浓度. 结果 与Con组比较,10-5、10-7和10-9mol/L醛固酮组系膜细胞上清中MCP-1水平明显增高.RT-PCR结果显示醛固酮可显著上调MCP-1 mRNA的表达(P<0.01),而螺内酯可部分抑制醛固酮诱导的MCP-1高表达. 结论 醛固酮可上调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 mRNA的表达和蛋白质合成.

  • 罗格列酮对高糖诱导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梁江燕;赵占胜;王绵;谢赟;邓永贵;周红;张力辉;姚玉霞;丛斌;苏胜偶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RGZ)对高浓度葡萄糖(高糖)孵育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VSMCs取自大鼠胸主动脉.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VSMCs细胞周期、凋亡率及Bcl-xl、Bcl-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SMCs Bcl-xl蛋白表达. 结果 高糖(Glu 11.2、22.4 mmol/L)培养可明显促进VSMCs增殖,抑制其凋亡;30及100 μmol/L RGZ以浓度依赖形式抑制高糖孵育下VSMCs增殖活性,阻止其由G0/G1期向S期转变,降低VSMCs Bcl-xl、Bcl-2表达,并促进其凋亡; RGZ拮抗剂GW9662预处理可部分拮抗RGZ的作用. 结论 RGZ可通过对细胞周期的干预,抑制高糖诱导的VSMCs增殖,下调Bcl-xl、Bcl-2表达,促进VSMCs凋亡,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徐美华;董砚虎

    研究认为,脂肪肝与糖尿病两者具有共同的患病基础,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代谢综合征(MS)的肥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IR)等组分并存,甚至认为NAFLD是MS的一个临床特点或肝脏表现.因此,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将NAFLD列为MS的主要组分之一[1].

  • 大剂量二甲双胍致乳酸酸中毒2例报告

    作者:王开芹;庞德水

    例1:患者女,48岁,糖尿病病史5年,一直服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控制血糖,无明显视物模糊及双下肢麻木感,血糖控制尚可.因与家人生气,于2009年1月13日15:00左右自服普通二甲双胍96片(0.25g/片),服药后因头晕、恶心、呕吐、腹泻于2009年1月14日17:30收入院.

  • 影响成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睾酮水平的相关因素

    作者:茅江峰;伍学焱;向红丁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程、BMI、WC、慢性并发症严重程度、HbA1c等对成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总睾酮(TT)水平的影响. 方法 随机收集106例成年男性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测定血浆TT.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评价病程、BMI、WC、慢性并发症、HbA1c、hsC-RP、血脂对TT的影响. 结果 成年男性T2DM患者TT水平和年龄、病程、HbA1c无显著性相关(P均>0.05).慢性并发症评分较高、WC较大的患者,TT水平降低(P均<0.05).TC(P>0.05)和LDL-C(P<0.05)水平较高者,TT水平升高. 结论 慢性疾病、向心性肥胖和机体炎症状态可能引起TT水平下降,且在降脂治疗时应注意TT水平的变化.

  • 青少年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分析

    作者:付勇;李玉秀;肖新华;王姮

    目的 分析青少年1型和2型糖尿病发病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2000-2005年收治的111例1型糖尿病和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30岁.分析各项临床和试验室指标的差异,OR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结果 1型糖尿病易出现发病前感染(35.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71.2%).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有肥胖史(95.7%)、脂肪肝(70.7%)和黑棘皮症(54.7%),BMI[(28.12±4.38)kg/m2]、空腹C肽(FC-P)[2.80(0.5~8.2)ng/ml]、HOMA2-IR[1.7(0.4~6.1)]较高(P<0.05).OR值高的为黑棘皮症,无穷大(∞),其次为脂肪肝(78.6)、肥胖史(8.5).计算AUC,高为BMI、 HOMA2-IR、FC-P,诊断2型糖尿病的佳切点为BMI=23 kg/m2、HOMA2-IR=0.75、FC-P=1.0ng/ml.结论 在青少年中两种糖尿病具鉴别的指标为黑棘皮症、脂肪肝、肥胖史及BMI,HOMA2-IR,FC-P.

  • 两个MODY2中国家系葡萄糖激酶基因杂合突变的研究

    作者:刁呈明;萨仁图雅;肖新华;孙晓方;茅李莉;张茜;李文慧;于淼;袁涛;黎明;向红丁;王姮

    目的 寻找两个典型的MODY2家系的责任基因. 方法 抽提两个MODY2家系成员基因组DNA,PCR扩增、直接测序候选基因葡萄糖激酶(GCK)基因5′端、3′端非翻译区及1~10号外显子,确认突变. 结果 家系1中4人携带GCK基因杂合突变c.661G>A(E221K),先证者为MODY2,另2名突变携带者表现为糖调节受损(IGR),1名突变携带者血糖正常.家系2中2人携带GCK基因杂合突变c.771G>A(W257ter),先证者为MODY2,另1名突变携带者表现为IGR.在这些患者中,饮食控制和增强运动能收到良好效果. 结论 GCK基因突变c.661G>A(E221K)和c.771G>A(W257ter)可能是两个MODY2家系的主要致病基因,其中c.771G>A(W257ter)是一个新发现的突变位点.

  • 15省市1991-2005年住院糖尿病患者与肿瘤相关死亡原因的调查分析

    作者:张化冰;向红丁;杨玉芝;赵志刚;刘国良;柳洁;朱本章;何兰杰;宁英远;高继东;杨明功;谷卫;李启富;田浩明;宋滇平;杨丽辉;杨功焕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分析我国15省市1991-2005年住院患者中伴有糖尿病的死亡病例,调查根据ICD-10确定的主要死因为肿瘤的患者情况. 结果 共2895例合并糖尿病的死亡患者中有520例主要死亡原因为肿瘤,占总死亡病例的18.0%.主要死亡原因为肿瘤的患者中前5位肿瘤部位分别为肺、肝、血液系统、胃和胰腺.不同年龄阶段死因肿瘤部位不同.在1991-2005年期间,各部位肿瘤比例无明显变化. 结论 肿瘤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 北京市东城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许岭翎;向红丁;张化冰;陈伟;方京徽;李伟

    目的 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人群(除外已知肝脏疾病)是否存在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IR)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 方法 按照ALT是否≥40U/L将人群分为ALT正常组和ALT升高组.进行OGTT试验,并测量身高、体重、WC及生化指标,计算IR指数(HOMA-IR)和1相Stumvoll指数. 结果 ALT升高组BMI、WC、SBP、DBP、尿酸(UA)、TC、TG、LDL-C、PG以及HOMA-IR明显高于ALT正常组,而HDL-C和1相Stumvoll指数明显低于ALT正常组(P<0.01).部分相关分析结果提示血清ALT与SBP、TC、TG、LDL-C、FPG以及HOMA-IR呈明显的正相关,而与HDL-C和1相Stumvoll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BMI、TG、LDL-C、HDL-C、ALT以及WC是HOMA-IR独立的影响因子. 结论 在排除其他肝病的影响因素后,血清ALT 升高的人群中可能已经存在明显的IR、血压升高和糖脂代谢异常.

  • 综合治疗全面达标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作者:向红丁

    糖尿病治疗的目的是要使糖尿病患者获得大程度的健康,避免残疾,延长寿命,以享天年,享受与非糖尿病人群一样的生活质量,为社会减轻负担,为国家节省资金与医疗资源.

    关键词: 糖尿病 治疗
  • 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观察妊娠糖尿病患者孕中晚期的血糖漂移

    作者:吴静;薛耀明;李晨钟;沈洁;余艳红

    目的 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孕中晚期整体血糖漂移趋势. 方法 受检孕妇分为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正常组、异常组及妊娠糖尿病(GDM)组,连续72h进行血糖监测. 结果 GDM组整体血糖漂移幅度、三餐前后血糖升高速度及幅度、低血糖及高血糖事件发生次数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 结论 CGMS能够准确反映出GDM患者的完整血糖变化,可增强患者对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对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 不同糖耐量状态孕妇的胰岛素敏感性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

    作者:张丽红;向红丁;李伟;黎明;平凡;陈伟;回园敕;许岭翎;于淼;张化冰

    目的 评估不同糖耐量状态孕妇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特点. 方法 GCT阳性受试者1561例,进一步行100g OGTT,其中正常糖耐量(NGT)651例,糖耐量减低(IGT)301例,妊娠糖尿病(GDM)609例.IGT组分为1小时血糖异常(1h-IGT)、2h或3h血糖异常(2/3h-IGT).用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Matsuda、HOMA-IR评估胰岛素敏感性,HOMA-β、1相和2相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分泌敏感性指数(ISSI)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 结果 GDM组与IGT组年龄、TG水平显著高于NGT组(P均<0.01).从NGT组→IGT组→GDM组,ISI-Matsuda依次降低(P均<0.01);NGT组、IGT组HOAM-IR结果相近,显著低于GDM组(P均<0.01);各组HOMA-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与NGT组1相、2相胰岛素分泌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高于GDM组(P均<0.01);ISSI依次降低(P均<0.01).在IGT亚组中,1h-IGT组ISSI低于2/3h-IGT组. 结论 与NGT组比较,IGT组、GDM组临床特征无法区分.IGT组、GDM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与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并存,且GDM组更加严重.与IGT其他亚组比较,1h-IGT状态更差.

  • 糖化血红蛋白不适用于妊娠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

    作者:李伟;平凡;聂敏;杨国华;张葵;卢双玉;刘俊涛;高劲松;马良坤;向红丁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妊娠糖尿病(GDM)筛查与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1815例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阳性的孕妇同时测定3hOGTT及HbA1c,比较糖耐量正常(NGT)组、妊娠糖耐量减低(GIGT)组和GDM组HbA1c分布情况,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3组HbA1c分布几乎重叠,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58,95%可信区间为[0.626, 0.690]. 结论 HbA1c不适用于GDM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 孕期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妊娠糖尿病发病的关系

    作者:周晓彬;梁惠;姜雪芹;张晓敏;宋艳;韩磊

    目的 探讨孕期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妊娠糖尿病(GDM)发病的关系,为GDM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54例GDM患者及191名对照组人群(NC组)的膳食摄入情况.分析膳食因素与GDM发病的关系. 结果 协方差分析显示,GDM组蛋白质摄入量、蛋白质供能比例、动物蛋白质、动物蛋白比率及饱和脂肪酸比例高于NC组(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及P/S值低于NC组(P<0.05). 结论 孕妇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减少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及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可以降低GDM的发病风险.

  • 昆明汉族人群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晓蕾;罗平;张建伟;高揆;周加莉

    (AC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T2DM不伴DN患者74例(T2DM组)、DN患者120例(DN组)及6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CE I/D及AGT M235T基因型. 结果 (1)DN组ACE-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3%、71%)均高于T2DM组(分别为22%、46.6%)及对照组(分别为29%、45.5%)(P均<0.01).(2)AGT M235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同时携带ACE-DD及AGT-TT基因型者发生DN的OR值为6.183. 结论 (1)ACE-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可能是昆明地区汉族人群DN的易感因素.(2)未发现AGT M235T多态性单一因素与DN的发生有关联.(3)ACE-DD基因型与AGT-TT基因型可能在DN发生中有协同作用.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C(-634)G多态性及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莹;张瑛;杨克;李显丽;李奕平;杨曼;王晓苓;徐波;王飞英;徐凡;宋滇平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C(-634)G多态性及血浆中VEGF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 方法 在昆明地区汉族人中检测96名正常对照者(NC组)和285例T2DM患者的VEGF基因C(-634)G多态性及血浆中VEGF水平. 结果 DR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非DR(NDR)组(P均<0. 05),DR组中CC基因型者血浆VEGF水平高于CG及GG基因型者和NC组(P<0. 05或P<0. 01). 结论 VEGF基因C(-634)G多态性是昆明地区汉族T2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

  • 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及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病变的比较研究

    作者:贡明贤;吴红花;郭晓蕙

    目的 探讨住院T2DM患者颅内及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 方法 1999-2007年住院T2DM患者634例,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LLV-CDU),评价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分析比较危险因素. 结果 (1)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39.7%)明显高于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SBP、病程、男性和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病程和SBP.结论 颅内血管病变可能早于下肢血管病变,尤其是年龄大、SBP高、病程长、有高血压病史的男性患者;重视对颅内血管病变的筛查并积极干预对降低T2DM患者脑血管事件意义重大.

  • SOX13抗体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作者:李莉蓉;上官海燕;黄干;吴敏;周智广;朱大龙

    目的 探讨SOX13抗体(SOX13-Ab)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 方法 选取248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阴性的T2DM患者,检测SOX13-Ab指数等,彩色B超测量受试者颈动脉IMT及可视斑块范围.探讨SOX13-Ab指数与IMT增厚、斑块发生的相互关系. 结果 (1)IMT与发病年龄呈显著正相关,与SOX13-Ab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2)随SOX13-Ab指数升高,IMT、内膜增厚(IMT>0.9mm)风险性及斑块阳性率渐降;SOX13-Ab低五分位组IMT显著高于其他各分位;内膜增厚风险性显著高于4th1/5、5th1/5分位组,斑块阳性率显著高于4th1/5分位组(P均<0.05).(3)随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SOX13-Ab指数递减;0级组患者SOX13-Ab指数显著高于2级组(P<0.05). 结论 SOX13-Ab指数与T2DM患者IMT具有良好负相关性,可望成为判断T2DM患者发生IMT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的新指标.

  • 联合测量腰围和血压对代谢综合征的初步预测作用

    作者:秦玉菊;黄金;周卫东;周智广

    目的 分析腰围(WC)和血压(BP)对代谢综合征(MS)的预测作用. 方法 采取横断面研究方法对4 134名长沙市某单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检测身高、体重、WC、BP、FPG、血脂等.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WC和BP对诊断MS贡献的大小. 结果 (1)MS的粗患病率为24.4%(男25.8%,女20.6%),按人口普查结果标准化后患病率为17.3%(男19.2%,女15.8%).(2)用WC、BMI、SBP、DBP预测该人群MS的一致性为90.2%;若去掉BMI,预测一致性为89.3%.在其他因素不变时,WC每增加5cm、SBP每增加10mmHg、DBP每增加5mmHg,可分别增加MS的患病风险10.84倍、1.20倍及1.27倍. 结论 联合测量WC和BP对MS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可作为一项快速诊断和评估MS的简易指标.

  • 不同糖耐量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

    作者:任英莉;刘东方;晏丕军;刘军;庞久高

    目的 研究不同糖耐量患者血清Vaspin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敏感性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 89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糖耐量减低和2型糖尿病3组.检测人体测量参数和生化指标,留取血样测FPG、FIns、血脂、HbA1c、Vaspin水平,采用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分析这些参数在各组人群间的关系. 结果 (1)2型糖尿病组女性血清Vaspin水平显著高于男性(1.22±0.35 vs 1.01±0.27,P<0.05);(2)三组人群血清Vaspin水平无明显差异(1.13±0.47 vs 1.09±0.33 vs 1.11±0.33,P>0.05);(3)在对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进行校正后,血清Vaspin与FIns成正相关(r=0.244,P<0.05)与LDL-C呈负相关(r=-0.266,P<0.05).FIns、HOMA-IR、BMI是影响血清Vaspin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 空腹血清Vaspin水平正相关于空腹胰岛素,负相关于LDL-C;FIns,HOMA-IR和BMI是影响血清Vaspin的独立相关因素.

  •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

    作者:黄丽芳;荣海钦;季虹;孙海玲;王庆美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 方法 选取T2DM患者44例,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2~15d,同时给予调脂、降压等综合治疗.记录人体测量参数.监测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空腹血清Visfa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血清Visfatin水平由(10.62±2.44)μg/L降至(8.38±1.7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血清Visfatin的下降值与WC、WHR以及TG、LDL-C、FBG、hsC-RP、TNF-α和IL-6的下降值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WHR是影响Visfatin下降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 T2DM患者治疗后血清Visfati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与其他血清炎症因子的下降正相关,提示Visfatin可能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陆帅

    目的 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63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血压、HbA1c、FPG、Cr、血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UACR)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DR总患病率为23.9%,其中非增生性DR占20.6%,增生性DR占3.3%; DR患者的病程、HbA1c、Cr、SBP、UACR和FPG均高于单纯DM患者(P<0.05);增生性DR患者的病程显著长于非增生性DR患者(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是DR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DR与糖尿病病程、HbA1c、Cr、SBP、UACR及FPG等的升高有关,病程是DR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关系

    作者:徐积兄;蔡伟;罗旭敏;刘建英;甘华侠;黄海华;李雯霞;朱凌燕;昌玉兰

    目的 探讨血清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 方法 将T2DM患者分为3组:单纯T2DM未合并DR组(DM组)95例、单纯型DR组(SDR组)62例和增殖型DR组(PDR组)30例.ELISA法检测187例T2DM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 结果 PDR组和SDR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DM组(P<0.01或P<0.05);而且经校正性别、年龄和BMI后,PDR组抵抗素水平仍显著高于DM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R患者血清抵抗素与BMI、SBP、空腹胰岛素和HOMA-IR呈显著性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PDR显著相关(OR=1.164,P<0.05). 结论 血清抵抗素水平与DR相关,抵抗素可能参与DR尤其是PDR的发生与发展.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磷脂脂肪酸谱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楼大钧;朱麒钱;斯徐伟;官莉莉;尤巧英;俞钟明;金华伟;张爱珍;李铎

    目的 研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磷脂脂肪酸谱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以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55名健康对照(NC)者为研究对象,用高效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磷脂脂肪酸谱,颗粒增强免疫沉淀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 结果 T2DM组的饱和脂肪酸(SFA)总量较NC组显著升高(48.79%±1.55% vs 42.58%±1.96%,P<0.01),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较NC组显著降低(10.72%±1.53% vs 12.09%±1.32%,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较NC组显著降低(39.49%±1.88% vs 45.33%±1.96%,P<0.01).T2DM组的血清hsC-RP明显高于NC组.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浓度与SFA正相关(r=0.32,P=0.03),与n-3 PUFA总量负相关(r=-0.29,P=0.04). 结论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磷脂脂肪酸谱与健康者不同,血清hsC-RP与n-3 PUFA总量负相关.

中国糖尿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