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刺研究杂志

针刺研究

针刺研究杂志

Acupuncture Research 침자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针刺麻醉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4/R
  • 国内刊号: 韩焱晶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www.zhenciyanjiu.cn/
  • 曾用名: 针刺麻醉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针刺研究》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下丘脑与脊髓P物质、八肽胆囊收缩素含量的影响

    作者:胡波;刘琳;郭长青;李晓泓;孙红梅;刘乃刚;卢婧;谷世喆;马惠芳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每组7只.后3组首先采用一侧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埋置明胶海绵的方法建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动物模型,电针组和针刀组分别给予电针左侧"肾俞""腰阳关"和针刀松解干预治疗.造模28 d后取大鼠下丘脑和脊髓腰段,以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和脊髓腰段P物质(SP)、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与脊髓组织中SP、CCK-8的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经针刀松解治疗后,SP、CCK-8的含量均较模型组降低(P<0.01);电针组下丘脑和脊髓中S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下丘脑CCK-8的含量亦明显降低(P<0.01);针刀组下丘脑和脊髓组织中SP、CCK-8的含量更接近正常组.结论: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中枢SP、CCK-8合成释放具有良性调节作用,针刀松解治疗的方法略优于电针.

  • 敲除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对针刺抑制小鼠内脏痛反应的影响

    作者:余炜昶;黄光英;张明敏;王伟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 43)影响针刺镇痛作用的可能中枢和外周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和Cx 43基因敲除杂合子(HT)小鼠随机分为6组:WT空白对照组、WT模型组、WT针刺组、HT空白对照组、HT模型组和HT针刺组,每组18只,腹腔注射0.6%醋酸(0.1 mL/10 g)制造内脏痛模型.针刺"中脘"、双侧"足三里"穴,每5 min捻针30 s,共30 min.比较各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20 min扭体反应次数.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β-内啡肽(β-EP)和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HT与WT空白对照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20 min扭体反应次数、下丘脑组织α-EP和血清PGE2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T和WT内脏痛模型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20 min扭体反应次数显著增加(P<0.01),下丘脑β-EP和血清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5);两模型组间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WT针刺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P<0.01),下丘脑组织β-EP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5).HT针刺组小鼠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T针刺组首次扭体潜伏期、下丘脑β-EP含量明显低于WT针刺组(P<0.05),而HT针刺组扭体反应次数和血清PGE2含量明显高于WT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缓解腹腔内脏痛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促使中枢和外周镇痛物质β-EP增加、致痛物质PGE2减少而实现的.Cx43与针刺镇痛效应有着密切联系.

  • 手针与电针对急性运动大鼠骨骼肌肌浆网Ca2+的影响

    作者:高明;杨华元;蒯乐;刘堂义;顾训杰

    目的:研究手针和电针对急性游泳运动大鼠骨骼肌肌浆网Ca2+含量、Ca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针灸增强运动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手针组、电针组.手针组和电针组在急性游泳运动前运用针刺和电针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大椎""命门""环跳""足三里"穴进行20 min刺激.其中手针组运用捻转手法,每间隔3~5 min运针1次(频率约为120~140次/min),每次运针30~60 s;电针组在针刺后接BX型电针仪,电针参数为音频脉冲调制波,频率为500~800 HZ,电流为0.20~0.25 mA.采用比色法分别测定骨骼肌肌浆网Ca2+含量、Ca2+-ATP酶活性指标.结果:骨骼肌肌浆网Ca2+含量模型组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手针组和电针组(P<0.01);肌浆网Ca2+-ATP酶活性模型组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手针组和电针组(P<0.05,0.01).手针组肌浆网Ca2+-ATP酶活性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手针组Ca2+含量及Ca2+-ATP酶活性与电针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提高大鼠肌浆网Ca2+-ATP酶活性,增强肌浆网对细胞内Ca2+浓度的调节作用,参与肌肉兴奋收缩偶联并维持肌细胞胞质Ca2+稳态,这是针灸增强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 同节段远近配穴电针对慢性根性痛大鼠脊髓P物质的影响

    作者:屠文展;楼新法;蒋松鹤;张瑞峰;庞玲霞;杨观虎;石学敏

    目的:探讨相同脊髓节段的远近配穴电针治疗慢性根性痛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慢性根性痛大鼠模型,将2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局部取穴电针组(C组,取双侧L4"夹脊"穴)、远道取穴电针组(D组,取双侧"阳陵泉")及远近配穴电针组(E组,取双侧L4"夹脊"+双侧"阳陵泉").各电针组均采用2 Hz连续波低频电针治疗8 d,观察大鼠神经根压迫部位HE染色病理形态、步态恢复情况及电针前后痛阈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患侧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的变化.结果:各电针组步态恢复比B组进步;痛阈变化值随电针次数增加而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各电针组间痛阈变化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B组相比,A、C、D、E组患侧脊髓背角P物质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各电针组之间患侧背角P物质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2 Hz电针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抑制P物质的释放可能是实现其镇痛作用的机制之一;相同脊髓节段的局部和远道取穴在抑制P物质的释放及对痛阈变化值的影响方面效果相当.

  • 络合Ca2+对山羊膀胱经经穴氧分压的影响

    作者:王琪;蒋红芝;陈胜利;张明敏;丁明星;孔鄂生;黄光英

    目的:探讨Ca2+和组织氧分压与经络现象之间的联系.方法:波尔杂交母山羊10只,用盐酸氯丙嗪(0.85 mg/kg)镇静后,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 200μL,0.05 kg/mol)络合穴区局部组织Ca2+,用新型组织氧分压传感针检测山羊膀胱经经穴"肝俞""大肠俞""关元俞"及旁开非经穴处氧分压的变化趋势.结果:1)膀胱经经穴的Ca2+电位明显高于旁开对照点(P<0.05,0.01);2)膀胱经经穴的组织氧分压高于旁开对照点(P<0.01);3)注射EDTA-Na2后,经穴的氧分压较注射前及注射生理盐水均明显升高(P<0.01),且经穴的氧分压高于旁开对照点(P<0.01).结论:膀胱经穴Ca2+电位明显高于各自旁开对照点;注射EDTA-Na2络合Ca2+后氧分压明显升高.

    关键词: 氧分压 Ca2+ 膀胱经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开颅术围术期脑损伤相关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均炉;任秋生;沈财成;谢文霞;郑瑞献;倪剑武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损伤的脑保护效应的机制.方法:选择脑瘤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选取双侧合谷、曲池和足三里、三阴交两组穴位,用HANS穴位刺激仪从麻醉前30 min开始实施TAES至术毕,刺激频率2/100 HZ,强度8~12 mA.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持续吸入七氟醚和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维库溴胺维持麻醉.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颅内操作60 min(T1)、术毕(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抽取颈内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100β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ET水平在T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GRP水平在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IL-6在T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在T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S100β在T1、T4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AES可以调控CGRP/ET,使脑组织微循环得以改善,还可能通过调节IL-6水平而降低其介导的促炎性反应,发挥其神经营养作用等,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针灸研究行动计划2007国际针灸学术专家论坛通过

    作者:

    2007年11月19-21日,来自美国和日本7所大学、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中国香港浸会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内地25所高校的针灸相关学科专家和校(院)长,以及长期从事针灸学研究和关注针灸学发展的学者云集北京,共同探讨了针灸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针灸未来发展方向等医学界关注的关键问题.这次会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针灸学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等相关部门的学者、专家和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

  • 针灸与先天性免疫

    作者:彭钢

    针灸作为一种调节人体功能的手段,除了作用于神经系统之外,很多研究结果显示:针灸也作用于免疫系统,尤其是先天免疫系统.先天性免疫系统由细胞因子、补体和产生细胞因子的免疫细胞组成,其核心是由细胞因子形成的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免疫细胞通过细胞因子的相互促进和抑制,从而达到调节炎性反应/抗炎、疼痛/抑制疼痛、细胞繁殖/细胞凋亡等多种目的.另外,先天免疫与神经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同细胞因子对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的许多疾病过程起着诱导或治疗的作用;同样,神经系统则通过迷走神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不同的免疫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功能起着抑制或促进作用.针灸对细胞因子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它们为针灸对先天免疫功能的调节提供了一些证据.为了进一步了解针灸是如何调节免疫功能的,本文提出一个细胞因子的系统检测方法.此法选取炎性反应/抗炎、生长因子和金属蛋白酶等有代表性的细胞因子,系统地评价针灸的作用,为探索针灸的免疫机制提供一个较全面的实验基础.

  • 病理条件下的神经可塑性及在针灸研究中的可能应用

    作者:赵慧英;牟萍;董岩

    大脑由可塑性极强的神经元组成.许多病理因素通过神经可塑性的分子细胞学机制诱导出特异性的神经活动模式,从而在细胞学水平引起脑的病理生理变化.这一逐步完善的理论不仅为理解诸多极为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亦为将来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行的途径.针灸效应的生物学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有证据表明:经穴信息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并通过重塑神经元活动模式(可塑性)达到某些治疗效果.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里以药物成瘾中神经可塑性作为范例,论述外周刺激如何利用神经可塑性改变脑的功能.药物成瘾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通常被定义为无法自拔的药物使用.充分证据表明:反复使用某种依赖性药物后,中脑边缘多巴胺(DA)系统的神经回路会发生一系列病理性的持久变化,从而导致动物情绪上的巨大变化.发现、鉴定和总结成瘾性药物在中脑边缘DA系统引发的长时程细胞学变化,是目前揭开成瘾的神经学机制的一条可行之路.突触可塑性变化是长时程神经变化中进展快、深入的研究领域.因此,本文以药物成瘾为例,阐明在特定病理条件下神经系统中可塑性的普遍机制和在针灸研究中的可能应用.

  • 手针和电针大鼠"足三里"穴位诱发的外周传人神经信号特征研究

    作者:李为民;陈颖波;王晓艳

    目的:观察手针、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区时支配该区域的神经束诱发的放电变化,比较不同参数的手针和电针诱发的神经束放电的差异,初步揭示针刺信息的外周传导规律.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手针足三里组和电针足三里组,每组15只.动物用20%乌拉坦麻醉(750 mg/kg),分离支配右侧"足三里"穴区坐骨神经分支后,分别以不同手法的手针(捻转、提插、捻转提插,1 Hz)及不同参数的电针(5 V、10 V、15 V,3 Hz)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各1 min,对刺激过程及刺激前后神经束诱发放电记录采样各1 min,然后进行单位时间神经放电脉冲计数(Bin:1 s).结果:捻转提插手针"足三里"其神经束放电峰电位数增加为明显:刺激前的计数为(42.20±1.98)pulses/s;刺激后增为(74.20±18.92)pulses/s(P<0.05);刺激结束后即刻恢复到(41.40±4.85)pulses/s,与刺激后比较P<0.05.单纯提插手针刺激时其神经束放电峰值计数从刺激前的(42.00±3.89)pulses/s增加为(60.60±10.79)pulses/s(P<0.05);针刺结束后即刻恢复至(45.00±18.10)pulses/s,与刺激后比较P<0.05.而单纯捻转手针刺激无明显变化.电针刺激"足三里":强度从5 V左右开始可诱发类似手针诱发的神经放电现象,10 V以上电针其神经放电增加显著,15 V电针接近于单纯提插手法手针所产生的效应:放电峰电位数从刺激前(42.60±3.87)pulses/s增加至电针时(64.20±9.36)pulses/s(P<0.05);电针结束后恢复到(48.00±7.55)pulses/s,与电针时比较P<0.05.结论:提插及捻转提插手法的手针刺激大鼠"足三里"可诱发支配该区域的外周神经束放电,且后者放电现象更为明显;一定强度的电针刺激可产生与手针的机械刺激类似的神经放电效应.

  • 针灸临床研究的现状及探讨

    作者:劳力行

    循证医学在西方的兴起为针灸研究带来新的评估方法及新的挑战,近年来发表的针灸研究文章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对这些研究的系统评价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当前研究的结果,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在研究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单凭一种设计并不能回答所有问题.目前西方采用多种针灸对照方法进行的不同试验设计已有报道.从循证医学的观点看,许多中国的针灸试验在设计方法方面存在不足,使结果不具说服力.这些不足主要包括随机方法不恰当或无随机、对照组设立不合理、缺少客观的疗效评价方法、研究者未进行适当的隐蔽、随访时间太短以及统计方法不恰当等.为提高中国针灸临床研究质量,推动中国针灸研究发展到领先水平,应根据针灸本身的特点,努力探索和创新,走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之路,而不是盲目照搬西方药物研究的方法.应发展出既能被严格的现代科学研究标准所接受,又不失中医针灸临床实践精髓的研究方法,从而恰当评价针灸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 针灸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作者:梁繁荣;任玉兰;唐勇

    科学、客观地评价针灸临床疗效是关系针灸发展的重大问题.针灸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虽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以经验为主的评价、套用西医评价指标、评价研究质量不高等问题.目前急需建立一套符合针灸理论和临床特点与优势的针灸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完善针灸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提高临床疗效评价质量,促进针灸临床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针灸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结合新的理念和方法,提出新的针灸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应该以把握针灸理论与治疗特点为前提,借鉴循证医学及量表评价等方法,并建议尝试将标准化的群体评价和个体化诊疗评价相结合,建立"循证-目标成就评量法"方法,从而加快针灸走向国际的步伐.

  • 经穴一氧化氮生化生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马胜兴

    我们建立了人体皮肤表面穴位及经脉收集、测量一氧化氮代谢产物的方法.一氧化氮含量在人体心包经和膀胱经经穴增加,经抗菌处理后一氧化氮含量降低.据此,我们得出结论认为一氧化氮在皮肤表面经穴部位高水平是一种细菌参与的非生化酶化学合成过程,除此以外,还与L-精氨酸合成一氧化氮系统相关.一氧化氮介导皮肤交感神经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因此经穴具有低电阻的特性.

  • 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在介导针灸效应中的作用

    作者:杜静

    本文结合现代神经科学前沿的研究,探讨了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在介导针灸效应中的作用.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属于两个较大的蛋白调节因子家族,它们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细胞内第二信使转导系统起到调节细胞功能的作用.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与疼痛、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等密切相关.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在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凋亡、突触可塑性及神经细胞髓鞘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它们的信息的逆向运输,受电刺激掌控的释放和信息转导机制,并据此提出了作为针灸作用机制可能性之一的神经营养因子假说.

  • 电刺激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及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李群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于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eNSCs)的认识.eNSCs和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贯穿生命始终,而不是传统学说所述的出生后神经细胞不再分裂.在脊髓,这些细胞将分化成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及其它胶质细胞.笔者基于近年来植入功能性电刺激器(FES)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工作,回顾了在正常或损伤的实验动物中,将FES植入大脑皮质或周围神经干可以增加脊髓内eNSCs的分化与增生,进而促进脊髓再髓鞘化及组织修复等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将eNSCs和FES的研究工作与针灸,尤其是电针治疗相结合的可能性.

  • "电针"发展历程的回眸及临床实用手册——电针:实用手册和研究汇编》评介

    作者:岗卫娟;黄龙祥;刘俊岭

    <电针:实用手册和研究汇编>(Electroacupuncture:a practical,manual and rssource),于2007年由英国Churchill Livingstone公司出版,同时,还配套发行了CD光盘,本书由从事20年针灸临床的英国针灸医师大卫·梅尔(David Mayor)编著.本书概述了电针的理论基础、各种类型电针应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资料,涵盖了刚刚从事针灸临床的医生所需要了解的所有关键信息,也包括了高层次的学者进行研究的途径,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针临床实用手册.该书由三大部分组成.

针刺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