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刺研究杂志

针刺研究

针刺研究杂志

Acupuncture Research 침자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针刺麻醉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4/R
  • 国内刊号: 韩焱晶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www.zhenciyanjiu.cn/
  • 曾用名: 针刺麻醉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针刺研究》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电针对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沈梅红;项晓仁;李缨;潘建玲;马骋;李忠仁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大椎”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CS)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电针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抗氧应激能力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十电针组(电针组),每组10只.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取“百会”大椎”穴,电针刺激30 min.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大鼠大脑皮层γ-GCS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层的γ-GCS蛋白阳性细胞数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可见到大量的γ-GCS蛋白阳性细胞表达(P<0.01),且平均吸光度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的GCS重亚单位(GCSh) mRNA和GCS轻亚单位(GCSI) mRNA表达量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百会”“大椎”穴可明显增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γ-GCS蛋白及其mRNA表达,提示电针可促进机体谷胱甘肽系统清除受损神经元的氧自由基紊乱,保护大脑神经细胞.

  • 经脉线与非经脉线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比较及针刺对其的影响

    作者:郑淑霞;许金森;潘晓华;胡翔龙

    目的:比较常态下胃经与其两侧旁开的非经对照点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有无差异以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对21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先将418-1型测试探头固定在所要测试部位,然后将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在胃经的上巨虚、梁丘、阴市、伏兔4个穴位和阴市与伏兔中点的非穴位点及其左右旁开1 cm对照点插至1 cm深度,导入光纤,尽量减少直射光的干扰,分别检测常态下及电针足三里时经脉线与非经脉线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情况.结果:①上巨虚、梁丘、阴市、伏兔4个穴位和阴市-伏兔中点的非穴位点的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都高于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P<0.01);②与电针前比,电针后胃经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针前略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电针刺激可以使胃经循行线下的微循环更加均匀、顺畅.结论:沿胃经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高于两侧非经对照部位,电针刺激可以使胃经循行线下的微循环更加均匀、顺畅,证实深部组织中的血流是形成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主要热源,也可能是经脉参与人体机能调节活动的重要基础.

  • 针刺提插补泻法对血虚证模型家兔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的影响

    作者:徐敏;许安萍;睢明河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提插补泻“足三里”穴对血虚证家兔血清铁蛋白(SF)和总铁结合力(TIBC)的影响,探讨提插补泻与效应的关系.方法:将60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留针组、补法组、泻法组,每组12只.采用放血加限食法制造血虚证模型.针刺各组每次治疗15 min,隔天治疗1次,共计10次.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SF及TIBC.结果:针刺治疗后第17天,补法、泻法两组的SF与针刺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TIBC明显降低(P<0.05);针刺治疗后第32天,留针组、补法组、泻法组的TIBC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在针刺治疗后各检测时间点,补法、泻法两组的SF和TIBC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针刺“足三里”对血虚证家兔降低的SF与升高的TIBC有较好的疗效.②提插补法与提插泻法对改善SF和TIBC无明显差异,提示重插轻提的提插补法与重提轻插的提插泻法在虚证状态下未显示出补泻效应.

  • 电针正常人足三里和关元穴中枢效应的fMRI脑功能成像比较

    作者:方继良;王小玲;王寅;洪洋;刘河生;刘军;王雷;薛超;周科华;宋明;刘保延;朱兵

    目的:利用fMRI脑功能成像,比较电针时位于肢体的足三里穴及腹部的关元穴激活的脑功能区及其功能区网络连接的异同.方法:21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电针足三里穴、关元穴时的fMRI试验.分别在针刺前静息状态、留针、电针(15 Hz,3次30 s,间隔1 min)、拔针后静息态采集fMRI脑功能数据,并记录电针任务时针感.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分析针感,SPM 2、短程和长程“中心度”法分析脑激活功能区及其之间的功能网络连接.结果:在电针电流无显著性差异条件下,电针足三里穴较关元穴诱导出了更强的胀满感及麻木感.电针两穴均产生了相似的前下扣带回-额叶内侧回网络的显著负激活效应,留针及电针能改变脑静息态脑功能默认功能模式,于额叶内侧回、扣带前回前下部短程脑功能网络出现了明显的即时针刺后效应.足三里穴较关元穴产生了更强的短程脑功能网络连接.结论:针刺足三里、关元穴具有显著相似的对脑边缘叶-额叶内侧皮层脑网络的调制作用,但也存在小的差异,体现穴位脑效应的相对特异性.

  • 电针对大鼠类痛经痛反应、脊髓κ-受体表达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啡肽和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作者:任晓暄;郭孟玮;赵雅芳;丁喜艳;李春华;嵇波;朱江;张露芬

    目的:观察电针同神经节段支配的不同经穴与非穴对实验性类痛经模型大鼠中枢痛觉调制系统内阿片肽类物质的影响,探讨经穴效应的特异性.方法:动情间期雌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三阴交组、悬钟组、非穴组,每组16只.除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及缩宫素制备类痛经模型.电针治疗20 min,观察大鼠的扭体反应,并应用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大鼠相应节段脊髓背角浅层κ-受体的表达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脑啡肽(ENK)、β-内啡肽(β-EP)的含量.结果:与盐水组相比,模型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扭体次数和评分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电针组扭体评分和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三阴交组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三阴交组各节段脊髓背角浅层κ-受体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悬钟和非穴组仅分别在S1节段(P<0.05)和L6节段(P<0.01)表达明显增加;三阴交和悬钟组PAG内ENK(P<0.01,P<0.05)和β-EP(P<0.01)含量明显升高.各电针组之间相比,三阴交组L1、L2、L6节段κ-受体表达与悬钟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三阴交组各节段κ-受体表达与非穴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P<0.05);三阴交组的β-EP含量与悬钟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三阴交组的ENK和β-EP含量与非穴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悬钟组的β-EP含量与非穴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针同神经节段支配的穴位与非穴位均可缓解大鼠的类痛经反应,并可通过调节中枢痛觉调制系统内的阿片肽类物质而达到镇痛作用.但穴位不同,其调节程度不同,说明经穴效应具有相对特异性,这种特异性不仅与神经节段有关,而且与其所属经络有关.

  • 家兔前肢“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巨显微解剖结构

    作者:孙熙罡;张伦青;王娜;侯琼琼;巫霞;徐照

    目的:研究家兔前肢阳明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区的层次结构.方法:先对各穴进行体表定位标识,然后针刺各穴,用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协助探穴,以确定上述各穴定位准确性.空气栓塞处死家兔,打开胸腔后从锁骨下动脉注入不同浓度的ABS灌注液,使前肢血管全部染色清晰,在巨显微条件下逐一对腧穴进行层次解剖,观察并测量腧穴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家兔前肢阳明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浅层穴区以头静脉为主,桡神经浅支神经干和其分支为基础;深层穴区以桡动脉及分支、正中神经为基础.结论:“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和头静脉,桡动、静脉及分支,桡神经浅支及正中神经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上述5个腧穴穴区的形态学基础.

  • 针刺对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细胞外基质生成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峰;马进;陆茵;倪光夏;倪春艳;张雪娇;王爱云;郑仕中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四氯化碳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以及对纤维化肝脏中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2只)、非穴组(12只)、穴位组(12只).采用50% CC1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进行肝纤维化造模,同时针刺穴位组大鼠的“太冲”“期门”“肝俞”并电针“足三里”进行治疗.非穴组取穴为上述各穴左侧平移0.5cm处.造模和治疗6周后,颈总动脉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 PCⅢ)水平;然后处死大鼠,分离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并分离各组大鼠的肝星状细胞,以Western blot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α1(Ⅰ)型胶原蛋白[α 1(Ⅰ) collagen]、纤连蛋白(fibronect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蛋白表达,以Real-time PCR法检测α-SMA、α 1(Ⅰ) collagen和fibronectin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各项肝纤维化血清指标(HA、LN、PCⅢ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穴位组血清HA、LN水平显著下降(P<0.05),非穴组无明显降低.针刺穴位可以降低肝星状细胞中α-SMA、α 1(Ⅰ) collagen和fibronectin的蛋白与基因表达(P<0.01,P<0.05),并上调MMP-9的蛋白表达(P<0.05),而对TIMP-1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针刺穴位能有效改善四氯化碳导致的大鼠肝纤维化损伤,减少肝星状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从而抑制肝纤维化.

  • 逆针“关元”“三阴交”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影响

    作者:程凯;田素领

    目的:观察逆针“关元”“三阴交”穴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的调节作用,探讨腧穴主治作用的特异性.方法:选取3月龄SD大鼠,设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6只)、逆针关元组(11只)、逆针三阴交组(11只)、逆针关元续针组(11只)、逆针三阴交续针组(11只),共7组.4组逆针组预先电针15次(隔日1次)后与模型组一同去除大鼠双侧卵巢造模.两组续针组于造模12d后继续电针5次(隔日1次).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下丘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子宫中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E2水平显著降低(P<0.05),FSH、LH、GnRH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电针组E2水平均有 不同程度升高,FSH、LH、GnRH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但各电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针“关元”“三阴交”能够良性调节去卵巢大鼠紊乱的HPO轴功能,两穴之间未表现出明显穴位特异性.

  • 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皮层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佳;卢峻;崔善福;王俊仁;图娅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额叶皮层和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空白十针刺组、模型组、模型十针刺组,每组6只.采用孤养结合慢性应激的方法造模.针刺干预选用“百会”透刺“印堂”穴,直刺单侧“内关”穴,留针20 min,隔日1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额叶皮层和海马BDNF mRNA表达,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大鼠额叶皮层和海马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额叶皮层、海马BDNF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P<0.05);空白十针刺组大鼠额叶皮层、海马BDNF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变化(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十针刺组大鼠额叶皮层和海马.BDNF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额叶皮层和海马内BDNF含量减少,针刺治疗可以上调额叶皮层和海马区BDNF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针刺发挥抗抑郁治疗作用的途径之一.

  • 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血清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刘长征;雷波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多重复合应激法制备大鼠CFS模型.针刺组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留针20 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休息3d后行下一疗程,共3个疗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二硫基双硝基苯甲酸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SOD、GSH-PX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针刺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SOD、GSH-PX活性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针刺可提高CFS大鼠抗氧化能力,针刺治疗CF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氧自由基代谢有关.

  • 铍针配合手法治疗对膝骨关节病功能障碍及疼痛的影响

    作者:邓宁;冉群芳;金涛;周小波;任蒙强;王金涛;王小宇;沈艳红

    目的:观察铍针配合手法治疗对膝骨关节病功能障碍及疼痛的作用,探寻有效疗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铍针配合手法)50例,对照组(单纯手法)50例.运用软组织张力测试系统,分别计算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软组织位移量及香蕉面积的变化;同时进行膝关节损伤功能评定,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所测软组织位移量均较治疗前增加,香蕉面积比例均减小(均P<0.05);治疗组位移量和香蕉面积比例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并且治疗组在改善功能障碍和缓解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显效率(66%,33/50)高于对照组(20%,10/50)(P<0.05).结论:铍针配合手法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障碍和缓解疼痛.

  • 变频电针配合改良药笔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作者:王晨瑶;方剑乔

    目的:观察变频电针配合改良药笔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采用口服布洛芬胶囊加维生素B1治疗,治疗组18例,采用变频电针配合改良药笔灸法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44%(17/18),优于对照组的73.68% (14/19) (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频电针配合改良药笔灸法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

  • 针灸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林卉;马铁明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检索2005年至2010年国内发表的针灸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文献筛选并予Jadad评分,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结果:29篇文献符合纳入,经Jadad评分均属低质量文献,共累计病例2 302例.依据治疗干预措施的不同,归纳3组比较疗效,所用文献21篇,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单纯针刺疗法与穴位封闭治疗的疗效OR[95%CI]4.80[2.02,11.41],P<0.05;电针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的疗效OR[95%CI]4.60[2.08,10.17],P<0.05;针灸结合其它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OR[95%CI]3.31[2.30,4.77],P<0.05.另8篇文献因治疗干预措施各不相同,不做Meta分析.结论:针灸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有效;临床治疗中电针疗法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单纯针刺疗法疗效优于穴位封闭疗法,针灸结合其它疗法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仍需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高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补充说明.

  • 基于数据挖掘的刺灸法文献数据仓库的建设

    作者:王建岭;李仁玲;贾春生

    构建刺灸法文献数据仓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在大量刺灸法文献信息中发掘有价值的刺灸法研究和临床应用规律,促进对刺灸法研究和指导临床更有效地治疗疾病.组织现有火针、水针等文献的数据库,并根据不同类型刺灸法文献信息特点,建立不同主题的数据库,在不断建成的多个主题数据库中构建面向多主题、多维度的数据仓库.建立文献数据库规范表示数据,丰富数据的属性及建立文献信息间的联系.刺灸法文献数据仓库将多数据库统一组织,并建立广泛联系,为各种数据挖掘算法的运用提供数据联系和数据基础.

  • 针灸调节脂联素在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思路

    作者:廖晏君;施茵;虞莉青;方剑乔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肥胖和胰岛素抵抗(IR)被认为是PCOS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脂联素(APN)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与肥胖和IR相关的脂源性细胞因子.本文试图从APN与肥胖及IR相关性角度,探讨肥胖型PCOS的发病机制;同时对针灸调节APN的相关研究作一简要概述,以期为今后的临床针灸治疗PCOS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 针灸临床研究的国际注册方法及现状

    作者:李政杰;刘迈兰;王君南;梁繁荣

    针灸临床试验注册不仅有助于提高针灸临床试验的质量,对促进国内针灸学科的国际化、扩大针灸学术的影响力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笔者检索相关数据库后发现,针灸临床注册逐年增多,来自中国的注册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大多数的针灸临床试验并未注册,研究质量有待提高.本文阐述了针灸临床试验注册的重要性,并对注册途径及方法做了介绍.

  • 国外针灸临床试验研究的病种趋势分析

    作者:何巍;童元元;荣培晶;杨坤杰;赵英凯;李凤玲

    本文以MEDLINE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为基础,对国外30年来针灸治疗各类疾病的临床试验研究现状进行了计量分析.其中排名前5位的疾病种类包括:肌肉骨骼与结缔组织疾病(295篇)、神经系统疾病(230篇)、妇产科疾病(164篇)、手术相关症状(134篇)、戒断症状(70篇);在这5类疾病中各国的发文量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德国(肌肉骨骼与结缔组织疾病59篇、神经系统疾病62篇、妇产科疾病17篇、手术相关症状21篇、戒断症状8篇)、美国(肌肉骨骼与结缔组织疾病43篇、神经系统疾病27篇、妇产科疾病24篇、手术相关症状27篇、戒断症状29篇)、英国(肌肉骨骼与结缔组织疾病38篇、神经系统疾病17篇、手术相关症状14篇、戒断症状6篇)、瑞典(肌肉骨骼与结缔组织疾病17篇、神经系统疾病16篇、妇产科疾病28篇)以及韩国(神经系统疾病14篇、手术相关症状5篇、戒断症状3篇).

针刺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