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刺研究杂志

针刺研究

针刺研究杂志

Acupuncture Research 침자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针刺麻醉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4/R
  • 国内刊号: 韩焱晶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www.zhenciyanjiu.cn/
  • 曾用名: 针刺麻醉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针刺研究》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5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取穴"百会"及"大椎",采用疏密波刺激30 min,电流强度1~3 mA,频率20 Hz/80 Hz,疏、密波交替时间各为1.5 s.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受损局灶大脑皮层锥体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血脑屏障等超微结构.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大脑皮层超微结构未见病理改变;而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结构严重破坏,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毛细血管内皮肿胀,管腔挛缩,甚至闭塞,胶质细胞足突肿胀;经电针处理后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变小或基本正常,受损局灶神经元病理结构得到改善.结论:电针通过影响缺血再灌注局灶的神经元超微结构从而改善了缺血病灶区域的能量供应及代谢功能,发挥了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 电针"内关"对室性心动过速大鼠心率及血浆儿茶酚胺含量的影响

    作者: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调节室性心动过速(VT)大鼠心率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列缺组,每组10只.采用股静脉注射氯化铯(CsCl)的方法建立大鼠VT模型,并连续观测心电图,记录心率变化.电针内关组和电针列缺组在造模成功后分别电针"内关"穴和"列缺"穴5 min.采用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含量.结果:模型组、电针内关组及电针列缺组大鼠在注射CsCl造模后心率均显著增快(P<0.01);模型组与电针列缺组在整个观察期内心率未见恢复;电针内关组在电针治疗5 min后心率明显减慢,与模型组及电针列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组大鼠血浆NE、E含量比较,模型组较正常组、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1),而电针内关组较模型组和电针列缺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内关可能通过抑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性,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调整心率.

  • 电针对抑郁大鼠行为学、海马生长抑素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

    目的:观察电针对抑郁大鼠行为学、海马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及SS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慢性应激法刺激造抑郁大鼠模型,电针"百会""三阴交",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14 d.使用开野试验和糖水试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使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测定SS及SS 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水平和垂直运动次数、糖水摄入量与正常组比较均降低(P<0.01),治疗后电针组的水平、垂直运动次数较治疗前及模型组均有升高(P<0.01).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SS、SS mRNA表达均降低(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SS、SS mRNA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抑郁大鼠行为学,提高抑郁大鼠海马SS及SS mRNA的表达,电针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之有关.

  • 电针对人重组白介素-1β诱导的气囊炎性反应模型大鼠环氧合酶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

    目的:探讨电针对环氧合酶(COX)-2的干预与前炎性反应细胞因子调控途径的相关性.方法:大鼠背部埋植一个经灭菌的聚四氟乙烯空心圆柱体(容积1.5 ml)建立气囊模型,10 d后将确认无感染合格大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与电针组向囊内注射1 ml人重组白介素-1β细胞因子造模,电针组即刻电针"曲池"穴30 rain.于造模后1、5、24 h抽取各组囊内液体,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时间点COX-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注射后1 h,模型组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电针组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注射后5 h,模型组、电针组COX-2 mRNA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模型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注射后24 h,模型组、电针组COX-2 mRNA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电针组COX-2 mRNA和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干预人重组白介素-1β诱导的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即时效应明显.

  • 电针胃经经穴促进大鼠胃黏膜修复过程中相关蛋白磷酸化的研究

    作者:

    目的:探讨电针促胃黏膜修复过程中对相关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非穴组和针刺穴位组,每组5只.使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制作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针刺非穴组取"足三里""梁门""四白"穴旁的对照点,针刺穴位组取"足三里""梁门""四白"穴,每次电针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7 d.对大鼠的胃黏膜细胞分别进行磷酸化抗体蛋白芯片检测,同时筛选720种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差异,并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胃黏膜损伤指数与空白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针刺穴位组胃黏膜损伤指数低于模型组和针刺非穴组(P<0.01),而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芯片分析示:针刺穴位组与针刺非穴组均可上调模型大鼠的蛋白磷酸化的水平(≥1.5倍),但针刺穴位组上调的蛋白大多数参与了细胞的增殖,而针刺非穴组只有几种蛋白参与细胞增殖;同时针刺穴位组与针刺非穴组还可下调蛋白磷酸化水平(≥1.5倍),且针刺组下调的蛋白参与抑制细胞凋亡,而针刺非穴组下调的蛋白基本不参与细胞活动.结论:电针足阳明胃经穴可引起大鼠胃黏膜损伤后修复信号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发生变化,提示电针促进胃黏膜修复的机制与胃黏膜损伤后修复信号蛋白的磷酸化有关.

  • 电针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其淀粉样前体蛋白、β淀粉样蛋白及胆碱乙酰转移酶水平的影响

    作者: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月龄的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以相同月龄的C 57 BL/6 J小鼠6只为正常组.电针取"百会""涌泉"穴,每次治疗15 min,隔日1次,治疗3个月.以Y型电迷宫测定APP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内APP、β淀粉样蛋白(Aβ)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水平.结果:模型组Y型电迷宫试验达标所需训练次数明显多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达标所需训练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大脑皮层、海马CA 1区的APP阳性细胞面积及A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大脑皮层ChAT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大脑皮层、海马CA 1区APP阳性细胞面积及海马CA 1区Aβ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大脑皮层、海马CA 1区ChAT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降低APP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CA 1区APP、Aβ表达水平,增加ChAT表达水平,达到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 电针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孤束核c-fos表达及心电图ST_Ⅱ的影响

    作者: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足三里"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孤束核(nucleus of the solitary tract,NTS)c-fos表达及心电图ST_Ⅱ的影响,阐明延髓初级中枢在"内关""足三里"穴共同调节心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足三里组、内关组、偏历组及合阳组,每组6只,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心肌缺血模型.电针治疗20 min,采用抗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NTS内c-fos表达和电生理技术观察大鼠心电图ST_Ⅱ的变化.结果:心肌缺血模型大鼠NTS内c-foS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足三里组、内关组与模型组比较,NTS内c-foS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1);足三里组、内关组NTS内c-foS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偏历组、合阳组(P<0.01).足三里组、内关组大鼠缺血性心电图ST_Ⅱ电位值显著降低(P<0.01),其电位降低值大于偏历组、合阳组(P<0.01).结论:NTS是针刺内关、足三里共同调节心功能的整合中枢之一.

  • 电针对戊四唑点燃型癫痫大鼠脑电及海马神经元内Ca~(2+)含量的影响

    作者:

    目的:探讨电针抗癫痫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电针组.除正常组外,其它3组均制作戊四唑慢性点燃癫痫模型.电针组电针"百会""大椎",尼莫地平组腹腔注射尼莫地平.记录各组大鼠治疗后痫样波发作潜伏期及痫波密度,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内Ca~(2+)的荧光强度.结果:电针组脑电痫样波发作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延长(P<0.05),痫波密度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变小(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Ca~(2+)荧光强度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电针组Ca~(2+)荧光强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尼莫地平组Ca~(2+)荧光强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调节戊四唑点燃型癫痫大鼠脑电及海马内Ca~(2+)含量,电针的抗癫痫作用可能与之有关.

  • 耳穴电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

    目的:观察耳穴电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痛经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EMT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耳电针组和体电针组.耳电针组刺激耳穴子宫、皮质下、神门、内分泌等,体电针组刺激体穴天枢、气海、关元、三阴交、地机、子宫等,均每次留针30 min,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自月经干净后次日开始,共治疗3个疗程.分剐于治疗前后进行痛经程度评分,并评定总体疗效,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治疗阶段的血浆前列腺素E_2(PGE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水平.结果:耳电针组痊愈2例,显效5例,有效3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体电针组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3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痛经程度评分治疗后均比治疗前降低(均P<0.01),治疗后第3次月经时,耳电针组评分低于体电针组(P<0.05).两组治疗后第3次月经时与治疗后第1次月经时比较,血浆PGE_2含量均下降(均P<0.01),血浆6-Keto-PGF_(1α)含量均升高(均P<0.01);治疗后第3次月经时耳电针组与体电针组比较,血浆PGE2含量较低(P<0.05),血浆6-Keto-PGF_(1α)含量较高(P<0.05).结论:耳穴电针和体穴电针均可有效治疗EMT痛经,但耳穴电针比体穴电针具有更加持续的镇痛作用;抑制血浆PGE_2分泌,减轻盆腔局部炎性反应,以及升高血浆6-Keto-PGF_(1α)水平,抑制血管及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可能为耳穴电针和体穴电针治疗EMT痛经的部分作用机制.

  • 电(鍉)丛针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疗效观察

    作者:

    目的:观察电鍉丛针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电鍉丛针治疗的优越性.方法:164例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电鍉丛针组(84例)与头穴丛刺组(80例),均按照于氏头部腧穴分区法--七区划分法选取穴位(顶区、顶前区).头穴丛刺组向前或向后透刺,留针6 h;电鍉丛针组用自制的电鍉丛针连接电针仪,每次通电30 min;各组每周均治疗6次休息1 d,连续观察4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生活能力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两组的疗效评定.结果:各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3项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鍉丛针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在治疗形式上易于被患者接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 针刺对不同病情程度儿童自闭症疗效分析

    作者: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与干预训练对不同病情程度儿童自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2例自闭症患儿,按家长意愿分为靳三针组和行为干预组,其中靳三针组118例予"靳三针疗法",以头部穴组为主,行为干预组84例由儿童特殊训练学校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训练,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2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按病情程度分层,对组间总有效率及两组治疗后CARS总分进行比较,只有重度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靳三针组重度患者治疗后CAR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患者病情程度均有所减轻(P<0.01);组间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对不同病情程度的自闭症患儿均有疗效,对重度自闭症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行为干预疗法.

  • 针药结合机制研究概况的分析及思考

    作者:

    针药结合是针刺和药物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机组合,临床使用广泛,机制研究也日趋深入.本文从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免疫调节3个方面回顾了近10年来针药结合的机制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针药结合疗法的增效机制可能涉及以下3个方面:①针刺穴位可能通过影响血清药物浓度的改变,从而介导针刺对药物的增效作用;②穴位针刺能够特异性地引起与其相关联的内脏靶器官对于靶向性药物的吸收增加;③穴位针刺特异性地提高了靶器官对该药物的反应性或敏感性.

  •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针刺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作者: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进行针刺作用机制研究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关于经络的研究;②关于针灸作用影响因素的研究;③针刺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④核磁试验设计方法;⑤核磁试验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表明,fMRI技术是研究针刺作用机制的一个新方法.

  • 基于数据挖掘的经穴效应特异性文献评价思路

    作者:

    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是针灸学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但缺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深入、系统的文献评价研究.现代数据挖掘技术的产生为经穴效应特异性的文献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从针灸文献中探索经穴效应特异性基本规律,要在针灸文献数据库构建的基础上,以针灸处方为切入点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的数据挖掘方法体系.

  • 临床艾灸发现带脉循行1例

    作者:

    激发循经感传,气至病所,是针灸治病的一个特色.笔者近来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1例经络感传现象,报道如下.患者施某某,女,43岁,2006年12月12日因腰痛月余、加重3 d前来就诊.自述腰部酸胀疼痛下坠,需要双手托腰,不能久站,四肢冰冷,穿厚衣而不解.每年立冬开始疼痛,逐步加剧,到春暖花开时才会缓解,夏天没有腰痛症状.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微弦.曾做X线、CT等检查,均未发现病变.服用补肝肾强筋骨中药及镇痛解痉西药效果不明显.查体:双侧下肢病理反射检查阴性,腰椎生理曲度正常,双侧腰肌柔软,在关元俞之间有轻微的压痛.遂以隔姜灸命门、腰阳关、双侧关元俞、天应穴.

    关键词: 带脉 经络循行 艾灸
  • 人体经络气道实质相应定位的解剖观察

    作者:

    本文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和分析综合统一方法进行解剖观察,将十四经脉气道定位于纵向分布肌肉等器官间隙结缔组织,十五络脉气道定位于横向联系肌肉等器官间隙结缔组织,细小络脉气道定位于全身分布肌束等组织间隙的间质,微细孙脉气道定位于全身分布肌纤维等细胞间隙的间质.提出经络脉气是纵横间隙的组织液气,经络气道是纵横间隙的液气通道,经络结构是纵横分布的间隙结构,经络系统是气道相通的调控系统,经络实质是间隙液气的生命物质.

针刺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