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刺研究杂志

针刺研究

针刺研究杂志

Acupuncture Research 침자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针刺麻醉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4/R
  • 国内刊号: 韩焱晶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www.zhenciyanjiu.cn/
  • 曾用名: 针刺麻醉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针刺研究》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粘膜损伤大鼠血流量及一氧化氮、内皮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庶茹;才丽平;林大勇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胃粘膜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足三里"组,每组10只.采用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大鼠模型,观察电针"足三里"对损伤指数(LI)、胃粘膜血流量(GMBF)、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结果:胃粘膜损伤模型存在GMBF下降、LI升高、血清NO下降及血浆ET升高.电针"足三里"后可使NO回升,ET回降,GMBF亦明显增加,LI下降.结论:电针"足三里"对胃粘膜损伤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中NO、ET水平有很大关系.

  • 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杏仁核内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健;熊克仁;李怀斌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对杏仁核内生长抑素(SOM)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 Hz电针组和128 Hz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大鼠一侧"足三里"穴30 min后,大鼠杏仁核内SOM 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对大鼠杏仁核内SOM mRNA的表达有上调作用,并且高频电针作用强于低频电针.电针后杏仁核各亚细胞群内SOM 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加以中、小型细胞较为明显;在细胞染色程度上以中等程度染色和淡染细胞的数量增加为主,细胞平均灰度值有所增加.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杏仁核内SOM mRNA的表达有明显影响.

  • 双向电泳分析快速老化痴呆鼠脑蛋白质的异常表达及针刺的影响

    作者:于建春;彭永康;韩景献

    目的:从整体上观察快速老化及伴随的痴呆对脑蛋白质组的影响以及针刺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以8月龄快速老化痴呆鼠SAMP10和同源正常老化鼠SAMR1为材料,分为P10针刺组、P10非穴组、P10对照组和R1对照组.针刺组施以"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针刺"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非穴组针刺双胁下非穴固定点.双向电泳展示各组小鼠大脑蛋白图谱.结果:双向电泳显示,伴随着快速老化和痴呆,3个蛋白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中一个蛋白为P10所特有,两个为R1所特有;9个蛋白发生了量的变化,其中7个蛋白伴快速老化和痴呆高表达,2个低表达.针刺穴位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可明显改善上述某些蛋白的表达异常,减缓衰老;而非穴无特异性.结论:伴快速老化,SAMP10痴呆鼠大脑某些蛋白的表达发生了异常,针刺可改善其中某些蛋白的异常,并具有穴位特异性.

  • 针刺耳甲区对自发性高血压及正常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

    作者:高昕妍;李艳华;朱兵;贲卉;荣培晶

    目的:探讨针刺耳甲区耳穴的降压作用及降压机制.方法:22只正常SD大鼠和15只自发高血压大鼠,氨基甲酸乙酯腹腔注射麻醉(1.0 g/kg),观察迷走神经完整和颈部切断迷走神经干后耳甲区电针(75~100 Hz,疏密波)和手针(约2次/s)刺激对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同时记录左侧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放电的变化.选取"内关"穴作对照.此外,在正常大鼠沿动脉插管推注1%阿托品(0.05 mg/kg)后刺激耳穴以及电刺激正常大鼠迷走神经时,记录血压和心率及神经放电指标.结果:在自发高血压大鼠和正常大鼠,电针和手针刺激耳甲区能有效降低动脉压(P<0.001),抑制心率(P<0.001),同时在个例动物观察到迷走神经放电增加而交感神经放电抑制.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内关"穴也有降压效果(P<0.05),但与耳甲区针刺结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正常动物的降压效果在动脉注射阿托品和迷走神经切断术后 消失,而电刺激迷走神经产生类似耳针的降压和减缓心率的效果.结论:耳甲区针刺能有效降低动物的血压,这种降压作用与迷走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密切相关.

  • 传统"热补"针法对实验性关节炎家兔的镇痛效应及脑脊液中β-EP、CCK-8含量的影响

    作者:杜小正;秦晓光;赵彬元;尹少兰;刘世琼

    目的:观察传统"热补"针法对实验性关节炎家兔的镇痛效应和探求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以卵蛋白诱导的关节炎家兔为疼痛模型,连续治疗6 d后比较药物组、捻针组、电针组和热补组关节炎家兔关节局部痛阈和脑脊液中β-EP和CCK-8的含量.结果:治疗后各治疗组痛阈和β-EP含量均升高,热补组β-EP含量明显高于药物组和捻针组(P<0.01),但不及电针明显(P<0.05);各治疗组CCK-8含量均向正常水平恢复,热补组CCK-8含量比药物组和捻针组恢复明显(P<0.01),但不及电针组恢复显著(P<0.01).结论:"热补"针法的镇痛效应和捻转针法、药物(()痹冲剂)相同,但不及电针的镇痛效应;升高脑脊液中β-EP含量和促使CCK-8含量向正常水平恢复,可能是其镇痛的中枢机制之一.

  • 电针对腰神经根压迫症大鼠受压神经根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作者:张彩红;吴耀持;万超;王拥军;吴焕淦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腰神经根压迫症的机制.方法:选用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15 d组和30 d组,一共6组,每组7只.通过手术,将特制的硅胶片置于右侧腰5(L5)神经根出硬膜囊的交界处,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压迫症模型.术后15、30 d时,取压迫局部神经根组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荧光测定法检测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造模后,压迫神经根组织内SOD活性下降,LPO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电针治疗15、30 d后具有显著提高压迫神经根组织内SOD活性的作用;电针治疗15 d后LPO含量较模型组下降,电针治疗30 d后LPO含量明显下降,且电针30 d组LPO含量与伪手术30 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电针对压迫神经根组织内SOD活性、LPO含量的改善作用可能是电针治疗腰神经根压迫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 电针治疗大鼠慢性炎症痛时脊髓环氧合酶-2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

    作者:徐红;孙静;王彦青;汪军;俞瑾;吴根诚

    目的:观察多次电针对慢性炎症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和局部炎症组织的修复作用,以及对脊髓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上,电针"阳陵泉""昆仑"穴(频率2 Hz,强度≤1 mA,连续波,20 min/次,每天治疗1次).用辐射热测痛法观察电针对慢性炎症痛大鼠辐射热痛敏分数的影响;用HE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电针对炎症组织的修复作用;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电针对慢性炎症痛大鼠脊髓COX-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电针能显著减少慢性炎症痛大鼠痛敏分数的绝对值;电针治疗后大鼠关节腔内炎性渗出和滑膜中性粒细胞浸润基本消失,滑膜水肿减轻,滑膜囊表面修复;电针显著下调了炎症痛引起的大鼠脊髓COX-2 mRNA和蛋白的过度表达.结论:电针对慢性炎症痛大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电针能较好地缓解局部炎症,促进炎症组织的修复;电针的镇痛作用可能与对脊髓COX-2 mRNA和蛋白表达的调节有关.

  • 穴位贴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肠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希言;任珊;赵欣纪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贴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动素、胃泌素含量的影响,探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和穴位贴敷组共4组,采用喂养0.02%的氨水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治疗组选取"足三里"穴、"中脘"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中药组选用胃苏冲剂灌胃.治疗结束后,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胃动素、胃泌素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清胃泌素含量减少,血浆胃动素含量升高(均P<0.01);穴位贴敷和对照药物均可增加血清胃泌素含量,降低血浆胃动素含量,但穴位贴敷优于对照药物.结论:穴位贴敷对粘膜的营养作用及调节胃肠蠕动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胃肠激素,增加细胞保护作用而实现的.

  • 针刺"百会""太阳"改善局灶性脑缺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动态观察

    作者:张慧敏;费宇彤;时宇静;贾宝辉;图娅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讨并阐明脑缺血损伤的炎性机理和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动态影响.方法:老龄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缺血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各32只,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各8只,前二组又分为造模后针刺1、3、5、10 d 4个时间段组,每时间段各8只.选取大鼠"百会""太阳"穴进行手捻针治疗.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脑缺血后治疗1、3、5、10 d内皮素(ET-1)、FⅧ因子相关抗原和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结果:针刺不同疗程治疗,各组大鼠在治疗前后的神经症状行为评定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ET-1与ICAM-1均脑缺血后1 d即出现表达,各个时间点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治疗随时间的延长可明显降低其表达(P<0.05,0.01).FⅧ相关抗原在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在缺血后3 d开始增加(P<0.05),并持续上升,各个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治疗随时间的延长可使其表达继续升高(P<0.05,0.01).结论:针刺对脑缺血状态下海马CA3区多层面进行良性调节,并且这种良性机制随着干预时间的选择(早期/6 h)和疗程的适度延长(5 d以上),具有明显的累加效应.

  • 电针对复合应激致慢性疲劳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作者:武淑娟;张青川;何采辉;徐晶;张蓓;辛随成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太溪"对复合应激致慢性疲劳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二级Wista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慢性复合应激法建立慢性疲劳大鼠模型,电针"百会""太溪",测定大鼠行为学、下丘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及针灸的治疗作用.结果:模型组下丘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大鼠行为学的改变支持慢性疲劳的情况;电针治疗可使以上指标趋于正常.结论:复合应激致慢性疲劳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减少可能参与复合应激所致的慢性疲劳的发生与发展,电针治疗有良好的作用.

  • 电针夹脊穴对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吕玉玲;王健;张永臣;吴富东

    目的:从细胞免疫的角度探讨电针夹脊穴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疗效机制.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每组10只.①正常组:不造模,不电针.②模型组:大鼠右后足掌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L,造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正常组与模型组每日以与电针组相同的方式捆绑固定30 min,连续7 d.③电针组:于造模当天进行电针L3、L5夹脊穴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检测其痛阈、肿胀度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电针夹脊穴明显提高AA大鼠痛阈,显著抑制致炎大鼠原发足肿胀,显著提高CD8+细胞百分率,降低CD4+/CD8+比值.结论:电针夹脊穴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整AA大鼠紊乱的T细胞亚群有关.

  • 不同针刺方法对女性尿道综合征膀胱容量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跃来;岑珏;侯文光;高志强;虞先敏;马雪梅

    目的:对不同针刺方法对尿道综合征患者膀胱容量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将81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手法针刺组、手法针刺组,采用膀胱容量以及大尿流率等指标评价,并于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和大尿流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电针加手法针刺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增量较手法针刺组显著(P<0.05),而大尿流率变化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加手法针刺和手法针刺均可通过增加膀胱容量和尿流率而改善排尿状况.电针加手法针刺方法对膀胱功能的改善较手法针刺更显著.

  • 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经穴和大脑皮层的关系

    作者:田丽芳;周诚;陈敏;周天罡;蔡葵;王文超;杨正汉;赵伟峰;王嘉州;赖松;李果珍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针刺人体穴位时引起大脑皮层神经兴奋的现象,探讨经穴、经络和大脑皮层的联系.方法:分别针刺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光明6例、阳陵泉6例和足阳明胃经穴位伏兔6例、足三里6例,均为健康人.用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针刺时大脑的功能状态.结果:针刺足少阳胆经光明穴和阳陵泉穴,对侧枕叶视皮层均有明显兴奋,其中5例受试者(光明穴3例、阳陵泉穴2例)双侧枕叶视皮层都有明显的兴奋区;针刺后枕叶视皮层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增加的水平为(3.31±1.2)%.针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和伏兔穴可以引起下丘脑、海马回、额回的神经兴奋,平均BOLD信号强度增加(4.28±1.5)%.结论: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引起大脑相应区域的神经兴奋,同一条经脉上的穴位引起大脑兴奋的区域相同.提示经穴、经络和大脑皮层之间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

  • 复方亚甲蓝液有氧穴位注射治疗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职良喜

    目的:观察复方亚甲蓝液有氧穴位注射治疗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复方亚甲蓝液有氧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95%CI=97.4%~97.6%);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95%CI=72.3%~72.7%).治疗组综合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U=6.33642,P<0.001);治疗组发生无效患者的危险性降低(RR=1.345,95%CI=1.103~1.639;RRR=-34.5%,95%CI=-10.3%~-63.9%);治疗组每治疗4人,可较对照组减少1例无效患者(NNT=4,95%CI=2.5~9.7).治疗组痊愈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RBI=9.67,95%CI=7.636~11.894;ABI=72.5%,95%CI=72.33%~72.67%);治疗组每治疗1.379人,可较对照组减少1例无痊愈患者(NNT=1.379,95%CI=1.111~1.657).结论:复方亚甲蓝液有氧穴位注射治疗PHN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 针灸抗脑衰老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晓蓉;韩景献

    本文搜集近10年的文献,对针灸抗脑衰老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行综合评述.在临床研究方面,证明针灸疗法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智能和社会功能;基础研究方面,证明针灸可提高认知能力、皮层兴奋性、脑血流量,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抗自由基和炎症,抗细胞凋亡,提高应激水平,调节脂质代谢和血中微量元素水平,以及良性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述研究为在临床中推广针灸治疗老年期痴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围刺通电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作者:尹莹

    带状疱疹是潜伏于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后引起的皮肤感染的常见皮肤病,好发于胸背、腰腹部,少数见于四肢、头面,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好发于年老体弱患者,其临床表现为疱疹所致皮损局部出现刺痛或触痛,疼痛较剧,入夜更甚.我们近年来采用疱疹皮损局部围刺通电加水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关的结果报道如下.

  • HT-3型健脑器与针刺经穴治疗脑梗塞36例疗效比较

    作者:赵东英;徐进广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致残疾病之一,针灸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疗效.一般常用针刺患侧的方法疏通经脉,通窍活络,调和气血.2004年初我科应用HT-3型健脑器(天津恒泰隆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是依据传统中医和边缘科学与现代微电脑数字芯片处理技术结合的一种以治疗脑血管疾病为主的全方位仿生低周波治疗仪),使用头帽配合体穴、耳穴治疗,与常用的针刺患侧腧穴法进行了疗效对比,现总结如下.

针刺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