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刺研究杂志

针刺研究

针刺研究杂志

Acupuncture Research 침자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针刺麻醉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4/R
  • 国内刊号: 韩焱晶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www.zhenciyanjiu.cn/
  • 曾用名: 针刺麻醉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针刺研究》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应激性血压升高大鼠血浆乙酰胆碱及胸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环鸟苷酸含量的影响

    作者:刘炜;朱陵群;陈思思;路树超;唐杰;刘清国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应激性血压升高大鼠的血压及乙酰胆碱(Ach)/一氧化氮(NO)/环鸟苷酸(cGMP)传导途径的影响,探讨捻转补泻手法调控血压的效应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电击加噪声刺激15d制成应激性血压升高模型.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每组12只.各治疗组动物每日分别施以双侧“太冲”穴针刺不做手法、捻转补法和泻法操作.7d后,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Ach、胸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NOS)和cGMP的含量.在造模前、造模后、针刺后分别测量动物收缩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各组大鼠血压明显上升(P<0.01);针刺7d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压均有所降低(P<0.05,P<0.01),其中捻转泻法组较其它两个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浆Ach、动脉NOS和cGMP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3个治疗组血浆Ach、动脉NOS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P<0.05),捻转补法和泻法组的动脉cGMP含量也显著升高(P<0.01);3个治疗组中,捻转泻法组Ach含量升高更明显(P<0.01),捻转补法组NOS含量以及捻转补法和泻法组cGMP含量的升高较针刺组显著(P<0.05,P<0.01).结论:针刺捻转泻手法可以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Ach/NO/cGMP实现的.

  • 针刺对胃黏膜损伤大鼠睡眠时间及血清和海马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25含量的影响

    作者:黄迎华;李倩;杨萍;闫亚南;马惠芳

    目的:从脑-肠轴角度探讨针刺在治疗胃黏膜损伤及改善睡眠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胃组、安神组和联合组,每组8只.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造成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和胃组选“中脘”“足三里”穴,安神组选“照海”“申脉”穴,联合组选“中脘”“足三里”“照海”“申脉”穴,针刺治疗5d.末次针刺后,用戊巴比妥钠溶液腹腔注射,记录注射后大鼠的睡眠诱导时间.肉眼观察大鼠的胃黏膜形态,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和海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25(IL-25)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睡眠诱导时间和胃黏膜损伤指数显著增高(P<0.01),血清与海马中TNF-α及IL-25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3个治疗组睡眠诱导时间和胃黏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P<0.01),血清与海马中TNF-α及IL-25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和胃组与联合组较安神组胃黏膜损伤指数、血清IL-25含量、海马TNF-α和IL-25含量降低明显(P<0.01,P<0.05),安神组与联合组在缩短睡眠诱导时间方面的效果均优于和胃组(P<0.01,P<0.05),联合组血清TNF-α含量显著低于和胃组与安神组(P<0.05).结论:“中脘”“足三里”“照海”“申脉”联合针刺能够更好地促进大鼠胃溃疡的愈合,同时缩短睡眠诱导时间,这与其降低血清及海马中TNF-α及IL-25含量有关.说明胃肠疾病与睡眠之间相互影响,为临床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 通督调神针灸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相关微小RNA调控机制的研究

    作者:郑仕平;韩为;储浩然;王颖;张玲;朱玲玲;张国庆;崔倩倩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灸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相关微小RNA(microRNA,miRNAs)、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 4)表达的影响,探讨通督调神针灸预处理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120只分为电针预处理组、艾灸预处理组、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及模型组各30只.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和艾灸预处理组取“百会”“风府”“大椎”穴.电针预处理组进行电针治疗,艾灸预处理组用清艾条悬灸治疗,阿司匹林预处理组用阿司匹林10 mg/kg灌胃治疗,治疗7d后各组造模,并于再灌注24 h后,运用实时荧光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皮质区相关miRNAs、AQP 4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miRNA 290、miRNA 494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预处理组miRNA 290、miRNA 49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1);与阿司匹林预处理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和艾灸预处理组miRNA 290、miRNA 49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1);与艾灸预处理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QP 4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预处理组AQP 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阿司匹林预处理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和艾灸预处理组AQP 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与艾灸预处理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相对表达量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灸预处理是预防脑梗死的有效方法,通督调神针灸预处理脑保护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提高miRNA 290、miRNA 494的表达,降低AQP 4相对表达量,诱导脑缺血耐受,减轻脑水肿实现的.

  • 电针“关元”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Wnt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范怀玲;纪峰;林莺;周棋;吴强

    目的:观察电针“关元”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血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骨生物力学、骨密度以及Wnt 3 a、β-连环蛋白(catenin)、Runx 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关元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关元组电针“关元”,非经非穴组电针胁下髂嵴上20~25 mm、后正中线旁开20 mm处,每日电针1次,每次20 min,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股骨组织形态结构,三点弯曲实验检测股骨生物力学性能,X线检测骨密度,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BGP,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P,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Wnt 3 a、β-catenin、Runx 2表达.结果:电针“关元”穴能够显著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骨小梁结构松散、排列紊乱、密度降低等骨质疏松形态学改变,提高血清ALP、BGP水平,改善股骨大载荷和断裂载荷,并提高骨密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电针“关元”穴较模型组能够明显上调Wnt 3 a、β-catenin、Runx 2的表达(P<0.05).非经非穴组不能显著改善上述生物学指标.结论: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提高骨代谢过程中的骨形成并增强骨强度可能是电针“关元”穴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之一.

  • 电针心包经穴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抑制因子的影响

    作者:陈成;章薇;娄必丹;潘江;曹越;钟峰;周文娟;武娟

    目的:探讨电针手厥阴心包经穴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心包经组、肺经组,每组10只.采用颈外动脉插入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心包经组取“天泉”“曲泽”“内关”“大陵”穴,肺经组取“天府”“尺泽”“列缺”“太渊”穴,于造模后6、24、48、72 h进行电针治疗,每次30 min.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脑梗死区NGF和Nogo-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能上调NGF在血清中的含量及脑梗死区的表达(P<0.01),心包经组、肺经组较模型组进一步上调(P<0.01),心包经组提高NGF在血清的含量、脑梗死区表达的作用优于肺经组(P<0.01).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Nogo-A含量增多(P<0.01),心包经组、肺经组少于模型组(P<0.01),心包经组降低血清Nogo-A含量作用优于肺经组(P<0.01);Nogo-A在脑梗死区的表达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促进血清、脑组织中NGF的表达,并降低血清Nogo-A的含量,且心包经组作用优于肺经组,对急性脑缺血后神经修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 低频电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糖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郑艳华;丁涛;叶丹凤;刘华;赖毛华;马红霞

    目的:观察低频电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糖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电针组与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丙酸睾丸酮注射合并高脂饲料喂养复制PCOS模型.电针组电针“中脘”“关元”“三阴交”等穴,每次30 min,每日1次,治疗5周.ELISA法检测血清睾酮(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胰岛素(FINS),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稳态胰岛素指数(HOMA-IR)及新β细胞指数(MBCI).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结构.结果:治疗后电针组T和MD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电针组SHBG含量和SOD活力在治疗后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P<0.01).治疗后电针组FINS,餐后0.5h、1h、2h血糖及HOMA-IR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P<0.05),MBCI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呈卵巢等囊性改变,黄体数目减少,卵泡内颗粒细胞层数较对照组增厚;电针组切片可见多个黄体存在,囊性卵泡减少,颗粒细胞层增厚.结论:不改变高脂饲料喂养的条件下行电针治疗,总体上调整了氧化应激状态,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糖耐量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 电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及膝关节白介素-17和白介素-23的影响

    作者:郭丽红;刘长信;田贵花;任丽娜;张瑞;殷媛;周明亮;马文珠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大鼠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取8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Ⅱ型胶原和弗氏不完全佐剂复制RA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电针针刺大鼠双侧的“足三里”和“昆仑”穴,强度为1~2 mA,频率2 Hz/100 Hz,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结束后测量大鼠的踝关节直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踝关节直径、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的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经电针和泼尼松治疗后的大鼠踝关节直径、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的含量均降低(P<0.05);电针组与泼尼松组相比,除膝关节IL-17含量电针组高于泼尼松组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RA大鼠有治疗作用,减少血清和膝关节中IL-17和IL-23的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针刀对膝骨性关节炎兔软骨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楚西;郭妍;陶琳;肖红;刘清国;马慧芳;郭长青

    目的:观察针刀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兔软骨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Col-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刀治疗KOA的相关机制.方法: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以左后肢伸直位固定制动法制备KOA模型.针刀组以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及髌韧带为松解对象,以纵疏横剥法进行针刀松解,每周1次,共治疗3周;电针组电针左后肢“阴陵泉”“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每次20 min,每周治疗3次,共3周.X线观察膝关节影像学改变,光镜观察关节软骨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膝关节整合素β 1(Integrin β 1)、Col-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Aggreca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X线结果显示,造模后,模型制备成功,关节病损情况属于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光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关节软骨层表面粗糙不平,表层软骨细胞稀少,细胞排列紊乱,部分软骨细胞坏死,潮线模糊或扭曲不完整,部分软骨有血管通过或血管翳生成,电针组及针刀组关节软骨组织结构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针刀组较电针组改善更明显.Mankin评分比较,模型组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针刀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膝关节组织中Integrin β 1、Col-Ⅱ、Aggrecan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MMP-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针刀组Integrin β 1、Col-Ⅱ、Aggrecan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P<0.05),MMP-3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Integrin β 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其它指标与模型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可能通过对软骨力学环境的影响,激活整合素力学信号转导通路,促进细胞外基质Col-Ⅱ、Aggrecan蛋白表达,下调MMP-3的蛋白表达水平,阻抑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延缓软骨损伤与关节退变程度,达到治疗KOA的目的.

  • 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业贵;龚鑫;侯良芹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每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处理组在造模前取“百会”和“大椎”穴给予电针刺激,1次/d,连续7d.造模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尼氏染色观察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形态及存活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质nNOS、iNOS及GFAP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高,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存活数明显减少(P<0.01),nNOS、iNOS及GFAP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症状(P<0.01),增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存活数(P<0.01),降低nNOS、iNOS的表达(P<0.01),促进GFAP的表达(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NOS和iNOS、上调GFAP的表达,诱导脑缺血耐受有关.

  • 不同频率电针及艾灸对心律失常家兔的影响

    作者:陈凌;许金森;兰彩莲;潘晓华

    目的:探讨电针频率及艾灸对家兔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10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3 Hz电针组、20 Hz电针组、100 Hz电针组、艾灸组,每组20只.通过静脉注射25 μg/kg的乌头碱诱发家兔心律失常.电针组分别予3 Hz、20 Hz、100 Hz 3种频率电针刺激“内关”穴,艾灸组予艾条灸“内关”穴.用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记录心电,以心律失常开始时间、持续时间为观察指标,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 s-CRP)浓度变化.结果:5组间心律失常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Hz、100 Hz这2种频率的电针能缩短乌头碱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0 Hz电针组与3 Hz电针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乌头碱60 min后5组家兔hs-CRP值均较给药前明显升高(P<0.001),而20 Hz电针组给药后60 min hs-CRP浓度较模型组相应时段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高两种频率的电针均能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以20 Hz的电针效果为佳.

  • 刺血拔罐加针刺治疗急性期肝胆湿热型面瘫伴耳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乐荣;王海龙;卢加庆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配合刺血治疗急性面瘫伴耳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急性期采用刺血加常规针刺治疗,针刺选患侧攒竹、丝竹空、四白、地仓等穴,刺血拔罐选患侧阳白、颧髎、大椎、翳风,恢复期采用针刺治疗,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耳后疼痛积分、急性期疼痛持续时间、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及总体疗效.结果:两组疼痛及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均能缩短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及患者病程,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血配合针刺治疗急性面瘫伴耳后疼痛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 电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子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杨宝芝;崔薇;李静

    目的:观察电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子质量、干细胞因子(SCF)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PCOS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102例)、对照组(98例),电针组在超促排卵过程中加电针干预,取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子宫穴,每次30 min,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卵泡液SCF水平,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周期取消率,早期流产率,促性腺激素(Gn)用药量及时间,SCF与优胚率的相关性.结果:①电针干预可显著提高PCOS患者的优胚率(P<0.05),并将临床妊娠率提高8.36%;②电针干预可显著提高血清及卵泡液SCF水平(P<0.01);③妊娠患者血清、卵泡液SCF水平均高于非妊娠患者(P<0.05);④电针组Gn用量及用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⑤血清及卵泡液SCF水平与优胚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电针能够改善PCOS患者卵子质量,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其机制可能与SCF水平有关.

  • 风府穴应用规律古代文献研究

    作者:赵家莹;刘允;习书晗;许能贵

    目的:通过对先秦至清末风府穴相关古代文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古代风府穴应用规律.方法:检索风府穴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对风府穴主治病证、配穴以及刺灸法的相关条文进行筛选归纳.结果:本研究终纳入风府穴主治相关条文共计277条,包括61种病证,涉及内科、外科、儿科及五官科等多门学科.其中单穴及配伍主治病证频次高的均为外感类疾病,配穴频次高的为风池穴.风府穴刺灸法条文共计147条,使用治疗方法共7种.结论:风府穴主治疾病以局部病证为主,循经主治病证为辅,有针对病因病机规律治疗病证的特点,配穴应用主要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风府穴应用方法主要以针刺为主..

  • 浅析《内经》《难经》后之著述在“得气”上的几点认识

    作者:郝杰;朱江;张鹏;齐丹丹;胡妮娟;林驰;王培;赵泯一;胡尚卿

    查阅清末前历代针灸古籍,并以《针灸大成》《针经指南》《针灸大全》等近20本典籍所著为据,结合近现代针灸名家的学术观点,梳理历代医家对“得气”的认识,分析其流变,进一步深入了解后世对“得气”的认识.《内经》《难经》后历代医家丰富了针刺得气中神气相随、如何候其气至、如何辨其气至而施法、对得气感的描述、得气与理解浅深刺法、气未至不可出针的论点.自《内经》《难经》后至清末前,各家对“得气”认识虽不尽相同,但“得气”理论得到了更丰富的延续与阐释.

  • “子午流注”针法理论思想探析——兼论金元针灸理论之固化

    作者:张树剑

    子午流注针法兴起于金元时期,并被后世不断引录,一般认为是传统针灸理论的典型样本,但梳理其理论来源与应用历程却发现,这一理论与《内经》所倡导的针刺因时制宜的理念貌合神离.子午流注更多是继承了五行学说,把五输穴与五行配属,根据干支纪时的规则来计算腧穴的开穴时间.这一呆板的取穴方法虽然在医书中被反复传抄,但并不被元明临床医家实际运用.子午流注是在宋代儒医群体形成、医儒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融合的背景下,针灸医家运用了儒家象数理论所设计的一种针刺理论.

针刺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