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刺研究杂志

针刺研究

针刺研究杂志

Acupuncture Research 침자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针刺麻醉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4/R
  • 国内刊号: 韩焱晶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www.zhenciyanjiu.cn/
  • 曾用名: 针刺麻醉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针刺研究》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电针不同穴位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对血浆胃饥饿素的影响

    作者:朱孝苍;黄荟杰;韩秋琴;岳娜;李炳;杨柳;刘琼;吴根诚;俞瑾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穴位对慢性轻度不可预知应激(UCMS)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及血浆中胃饥饿素(ghrelin)含量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2组和氯丙咪嗪组.采用UCMS复制抑郁模型.电针1组针刺“百会”+“安眠”穴、电针2组针刺“百会”+“足三里”穴,隔日电针治疗30 min;氯丙咪嗪组每天腹腔注射5 mg/kg氯丙咪嗪均治疗4周.在UCMS4周及8周时进行强迫游泳实验、旷场实验和蔗糖偏好实验;血浆ghrelin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结果:UC-MS刺激4周后,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2组和氯丙咪嗪组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静止时间均显著增加,挣扎时间显著降低(P<0.05,P<0.01),表现出显著的绝望行为;在旷场实验中的直立次数和总路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活动度无差异.各治疗组治疗4周后,绝望行为得到显著改善(P<0.05,P<0.01);蔗糖偏好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改善了应激大鼠的快感缺失.UCMS8周后各组大鼠血浆中ghrelin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百会”穴+“安眠”穴、“百会”穴+“足三里”穴均可以显著改善UCMS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且两种不同穴位的配伍疗效并无显著差异;抑郁样行为后期的变化(恶化或改善)与血浆中ghrelin含量无直接联系.

  •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中脑黑质26S蛋白酶体及核转录因子κB的影响

    作者:凃乾;梁艳;马骏;王述菊;沈峰;王彦春

    目的:探讨26 S蛋白酶体、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电针对鱼藤酮致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造模40 d.造模成功后电针组取“风府”“太冲”行电针治疗(连续波,2 Hz,1 mA,20 min/次,1次/d,连续28 d).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并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黑质TH、26S蛋白酶体、NFκB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行为学改变,电针组行为学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细胞计数、含量明显降低,电针组TH阳性细胞数、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均P<0.05);26 S蛋白酶体在模型组表达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明显下降,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均P<0.05);NFκB在模型组表达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增高,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电针显著改善鱼藤酮所致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和评分,显著改善鱼藤酮所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从而发挥防治PD作用,其可能机制与增强蛋白酶体系统的功能有关,与其降低NFκB表达有关.

  •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促生长素mRNA、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林亚平;万全荃;彭艳;贺凤娥;沈菁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等穴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肠运动和促生长素(ghrelin)mRNA、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DGP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组、胃复安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单次腹腔注射2%链脲佐菌素配合高糖高脂饮食建立DGP大鼠模型.电针穴位组取大鼠“足三里”“梁门”“三阴交”穴;电针非穴组取“足三里”“梁门”“三阴交”穴位对照点;胃复安对照组予胃复安药液(1 mL/100 g)灌胃.用血糖仪测血糖,尿糖试纸测尿糖.治疗结束后以酚红为标记物,观察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法检测大鼠胃窦部ghrelin mRNA、GHSR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ghrelin mRNA、GHSR mRNA表达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ghrelin mRNA、GHSR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与电针非穴位组比较,电针穴位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可促进DGP大鼠胃肠运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ghrelin mRNA、GH-SR mRNA在胃窦部的表达相关.

  • 针刺对焦虑大鼠血浆及胸腺T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黄文琴;周奇志;刘旭光;魏大能;何薇;张潇丹;彭晓华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焦虑模型大鼠血浆CD 4+、CD 8+T淋巴细胞含量及胸腺细胞CD 4+、CD 8+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焦虑障碍的部分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3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12只)、电针组(12只).运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刺激方法复制焦虑模型.电针“内关”“神门”穴,隔日1次,每次15 min,共治疗15d.运用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大鼠焦虑行为,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CD 4+、CD 8+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成熟胸腺细胞CD 4+、CD 8+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开臂的次数(OE)占进入两臂区停留总次数的百分比(OE%)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OE%值明显提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浆CD 4+浓度明显下降(P<0.05),CD 8+浓度明显升高(P<0.05),CD 4-/CD 8+比值有降低趋势(P=0.054);针刺可明显提高模型大鼠血浆CD 4+浓度和CD 4+/CD 8+比值(P<0.05,P<0.01),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浆CD 8+浓度(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胸腺髓质CD 4+、CD 8+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针刺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胸腺髓质CD 4+、CD 8+的表达(P<0.01).结论:针刺在发挥抗焦虑效应的同时,还可能通过影响CD 4+、CD 8+的成熟、归巢与再循环,发挥其调节焦虑大鼠T细胞的作用.这可能是针刺调节焦虑障碍免疫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电针 焦虑 胸腺 T细胞
  • 电针对移动电话辐射小鼠耳蜗核中5-羟色胺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戴俭宇;陈以国;张小卿

    目的:观察移动电话辐射对小鼠耳蜗核5-羟色胺受体1 B(5-HTR 1 B)、5-羟色胺受体2 C(5-HTR 2 C)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针刺治疗耳鸣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24只接受处于上网及通话状态的移动电话辐射复制耳鸣模型.造模结束后,6只小鼠为模型组,其余18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翳风穴组(电针双侧“翳风”穴)、肾俞穴组(电针双侧“肾俞”穴),翳风穴组、肾俞穴组每次治疗20 min,每日1次,连续7d.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耳蜗核5-HTR 1 B、5-HTR 2 C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模型对照组小鼠耳蜗核5-HTR 1 B明显降低(P<0.05),5-HTR 2 C显著升高(P<0.01);而翳风穴组较模型组耳蜗核5-HTR 1 B明显升高(P<0.01),5-HTR 2 C显著降低(P<0.01);与翳风穴组相比,肾俞穴组干预效果较弱(P<0.05).结论:针刺“翳风”穴可以对小鼠耳蜗核5-HTR 1 B、5-HTR 2 C基因表达实现良性调整作用,针刺“肾俞”穴效果不明显;针刺调节耳蜗核5-HTR 1 B、5-HTR 2 C基因表达可能是治疗耳鸣等疾患的作用机制之一.

  •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对大鼠退变颈椎间盘Ⅰ、Ⅱ型胶原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孙钦然;张丽瑾;朱中书;刘玉宁;刘方铭;刘维菊;尹聪;吴丙云;宫辉

    目的:探讨针刀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静动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夹脊穴组、颈周腧穴组、药物组,并设空白组,每组15只.夹脊穴组取颈2~7椎旁夹脊穴,颈周腧穴组取颈周的双“脑空”穴、“脑户”穴、“大椎”穴、双“曲垣”穴、双“天宗”穴,每5d治疗1次,各治疗3次;药物组采用布洛芬+颈复康灌胃,每天1次,治疗10 d.治疗结束继续喂养20 d后运用免疫组化与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法对退变颈椎间盘Ⅰ、Ⅱ型胶原蛋白进行检测,并在光镜下行椎间盘组织形态学变化观察,按Miyamoto的标准做形态学评分.结果:Ⅰ型胶原的表达强度及基因表达,模型组高于空白组(P<0.05),夹脊穴组、颈周腧穴组、药物组低于模型组(P<0.05),夹脊穴组、颈周腧穴组低于药物组(P<0.05);Ⅱ型胶原的表达强度及基因表达,模型组低于空白组(P<0.05),夹脊穴组、颈周腧穴组、药物组高于模型组(P<0.05),夹脊穴组、颈周腧穴组高于药物组(P<0.05).形态学评分,模型组高于空白组(P<0.05),夹脊穴组、颈周腧穴组小于模型组和药物组(P<0.05);椎间盘退变程度由轻到重顺序为空白组<颈周腧穴组/夹脊穴组<药物组/模型组.结论:针刀松解颈周腧穴可调控椎间盘细胞外基质胶原系统,抑制Ⅰ、Ⅱ型胶原的转换,延缓颈椎间盘退变.

  • “益肾调督”针灸法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的影响

    作者:罗磊;孙国杰;杜艳军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针灸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即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 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1(OPA 1)的影响,探讨其在保护线粒体过程中的可能有效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灸治疗组,每组20只.运用海马注射Aβ1-42的方法复制模型.针灸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灸“百会”和“肾俞”穴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15 min,7d为1个疗程,共计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运用蛋白印迹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海马Fis 1和OPA 1的水平.结果:模型组海马神经元OPA 1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Fis 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而“益肾调督”针灸法能够有效上调OPA 1的水平,下调Fis 1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调督”针灸法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分裂与融合蛋白的失衡,改善线粒体动力学异常,从而达到改善线粒体损伤,保护线粒体功能的目的.

  • 电针中脘对阴虚体质人群任脉上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作者:沈慈敏;许金森;郑淑霞;潘晓华;兰彩莲;朱小香

    目的:探讨电针中脘穴对阴虚体质受试者任脉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对200名福建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进行体质问卷,共收集到阴虚体质志愿者15例(女9例,男6例).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其常态下、电针中脘穴20 min、取针后10 min,任脉线上膻中穴、下脘穴及气海穴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结果:电针阴虚体质受试者中脘穴20 min:①膻中穴浅表MBPU显著降低,与电针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下脘穴浅表MBPU较针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气海穴浅表MBPU有所下降,与电针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电针中脘穴20 min相比,取针后10 min3个穴位上浅表MBPU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中脘穴能降低阴虚体质受试者任脉线上浅表MBPU,尤以膻中穴MBPU下降明显.

  • 火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宁;李志峰;吴海红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名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40例.火针组以火针点刺患侧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等穴,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患侧肩髑、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穴,每日治疗1次,每2d治疗1次,共治疗3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痉挛侧上下肢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张力均减轻,肢体运动功能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火针组上肢肌张力低于常规针刺组,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P<0.01),两组下肢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火针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而常规针刺组为65.0%(26/40),火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火针疗法在降低中风后患者偏瘫侧肢体肌张力和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方面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尤其是改善上肢肌张力和肢体运动方面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 不同频率冲击波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功能活动的影响

    作者:李建伟;郑世江;张景春;黄建军;刘小刚

    目的:观察冲击波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冲击波针灸低频组、冲击波针灸中频组、冲击波针灸高频组和普通针刺组,每组30人.采用低、中、高频冲击波和普通针刺手法治疗,取患侧血海、梁丘、阳陵泉、膝眼及阿是穴,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以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得气感与疼痛改善效果,并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疼痛和功能活动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其中冲击波针灸中频组得气感、疼痛和功能活动改善效果较其它3组更佳(P<0.05).结论:中频冲击波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更佳,适宜临床推广.

  • 穴位配伍作用的神经体液及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龙贤齐;姜会梨;任秀君;冀丽丽;图娅

    本文论述穴位配伍机制的3个方面内容:神经机制、体液机制及免疫机制.神经机制主要包括神经节段机制和中枢机制(脊髓、脑干、下丘脑、大脑、小脑);体液机制主要包括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免疫机制则包含免疫细胞及其免疫因子.不同穴位针刺后,通过对神经、体液及免疫的调节,产生针刺协同效应.

  • 针刺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Meta分析

    作者:倪新强;张艳莉;韩新民;尹东奇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BM、CNKI、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针刺治疗ADHD的临床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1 304例患儿.Meta分析发现针刺单用或联用常规药物及行为疗法对ADHD的临床有效率、多动指数减分率均优于常规药物及行为疗法[OR=2.22,95%CI(1.65,3.00),Z=5.22,P<0.00001] [SMD=-0.94,95%CI(-1.41,-0.47),Z=3.89,P<0.0001],针刺降低儿童多动症诊断行为量表评分优于氟哌啶醇[SMD=-7.28,95%CI(-8.32,-6.23),Z=13.62,P<0.00001],针刺疗法和利他林改善肝肾阴虚型小儿多动症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1.14,95%CI(-2.53,0.25),Z=1.60,P=0.11].针刺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口干、恶心、便秘等胃肠道症状,但对照组的不良反应高于针刺组.漏斗图基本对称,Egger's检验P>0.1,表明发表偏倚较小.结论:针刺单用或配合常规药物及行为疗法治疗ADHD优于单纯常规药物和行为疗法,但仍需更多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

  • 大鼠“肺俞”穴的取穴方法探讨

    作者:刘海涛;刘玉丽;宋思潼;马铁明

    不同的文献和书籍对大鼠“肺俞”穴的取穴方法有着不同的叙述,而取穴是否准确是决定针刺疗效的先决条件,通过对几种取穴方法的对比发现,第2胸椎棘突高点作为标志,向下顺摸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7 mm的取穴方法与解剖学研究的“肺俞”定位为接近.

  • 探讨针刺改善高血压心肌肥厚及心功能损害潜在机制的新思路

    作者:辛娟娟;高俊虹;陆凤燕;赵玉雪;景向红;喻晓春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室重塑,迄今现代医学尚无法完全阻滞高血压心肌肥厚(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组织纤维化)及心衰的发展进程.研究表明,针刺能够兴奋迷走神经,对抗交感神经过度的紧张性活动,有效地降低血压,并能够通过调节心肌细胞内钙信号相关蛋白改善心脏功能.上述研究结果为针刺治疗高血压-心肌肥厚-心衰发展进程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通过系统梳理高血压-心肌肥厚及心脏功能损害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目前积累的针刺心血管效应研究,从调节自主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及细胞内钙信号相关通路等几个方面,对针刺改善高血压心肌肥厚及心功能损害的潜在机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

  • 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原则与方法

    作者:岗卫娟;王昕;王芳;董国锋;武晓冬

    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是一项分部分标准,至今已制定22个部分.在制定过程中,曾遇到一系列共性及个性问题,本文从标准制定原则、制定方法及对某些问题的思考3个方面分别阐述.制定原则主要包括:针灸技术分类原则及技术要素的选择与规定.制定方法主要包括:以文献研究为基础,以临床实践为依据,以专家论证为指导.

  • 巴甫洛夫学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针灸科学化:以马继兴为例

    作者:霍蕊莉;朱玲;杨峰

    近现代“针灸科学化”的学术考察中,对于建国初期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段相对较为缺失.然而这一时段上承民国时期,下连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末期的中医院校成立、初版教材编撰,且这一时期在全面学习苏联科技运动中,巴甫洛夫学说影响较大,另外中医进修活动全面开展.在这种特定的历史和学术背景之下,“针灸科学化”有其自身特色.马继兴先生的相关论著是这一时期“针灸科学化”的典型代表,较早地、全面而系统地引入巴甫洛夫学说对针灸治疗的生理学机制进行科学解释,对针灸学科的一些重要学术问题,如经穴与经脉关系、刺激点、针刺补泻等进行了科学、理性的分析,加之其所编《简要针灸学》系全国中医进修的示范讲义教材,因而马继兴先生在“针灸科学化”中所进行的若干工作,即便是属于开拓性的学术尝试,也在学术和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以进一步丰富对于这个历史时段中“针灸科学化”的认识,为当下针灸学术发展提供借鉴.

  • 麦粒灸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隋月皎;马铁明;刘峻;田辉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在当代快节奏生活方式下机体出现的以疲劳、低热(或自觉发热)、咽喉痛、肌痛、关节痛、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睡眠障碍和抑郁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的综合征[1],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麦粒灸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病房及门诊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60例.通过SPSS 19.0产生随机数字,将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麦粒灸组和归脾丸组,每组30例.

针刺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