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刺研究杂志

针刺研究

针刺研究杂志

Acupuncture Research 침자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针刺麻醉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4/R
  • 国内刊号: 韩焱晶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www.zhenciyanjiu.cn/
  • 曾用名: 针刺麻醉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针刺研究》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针刺捻转泻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下丘脑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孙启胜;郭骐影;贾文睿;金宗郁;纪智;郭秋蕾;杨芳媛;战河;王赫;刘清国

    目的:探讨针刺捻转泻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SI-PHT)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模型组(12只)和捻转泻法组(10只).以足底电击结合噪声刺激方法复制SI-PHT模型.造模期间,每日对捻转泻法组大鼠双侧"太冲""曲池"行针刺捻转泻法操作.实验前1天,第3、5、7、9、11天测量各组大鼠收缩压,并观察行为学变化;以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并分析各组下丘脑基因表达谱.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第3~11天模型组和捻转泻法组大鼠收缩压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第5~11天捻转泻法组大鼠收缩压下降(P<0.01);模型组和捻转泻法组大鼠同时伴躁狂等行为学改变,但捻转泻法组较模型组减轻.40条基因在模型组与空白组、捻转泻法组与模型组的比较中表达趋势均相反(P<0.05,|FC|≥1.5);其中,Acsm 3、Cgα、CryαB和Tshβ与高血压明显相关(P<0.05,|FC|≥1.5);捻转泻法通过激活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通路发挥降压效应.结论:针刺捻转泻法可引起SI-PHT大鼠下丘脑基因Acsm 3、Cgα、CryαB和Tshβ的激活,出现生物学及分子功能的变化, 并通过激活AITD通路发挥降压效应.

  •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热补针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证家兔的作用机制

    作者:杜小正;袁博;张星华;田亮;张婷卓;李兴兰;张枫帆;王金海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热补针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寒证的特异性作用机制. 方法:青紫蓝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热补针法组,每组8只.以卵蛋白诱导联合低温冷冻法建立RA寒证模型.各治疗组分别运用平补平泻法、捻转补法、热补针法于双侧"足三里"穴进行针刺干预,治疗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7 d.治疗后观察各组家兔的痛阈值以及关节表面温度,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结合模式识别法分析家兔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家兔痛阈、关节表面温度较正常组降低(P<0.05),各针刺组干预后痛阈、关节表面温度较模型组升高(P<0.05),热补针法组高于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家兔血液代谢物中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升高(P<0.05),α-酮戊二酸、柠檬酸、琥珀酸、葡萄糖、纤维糖、棕榈酸、硬脂酸、乳糖、d-核糖、D-甘露糖的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血清中代谢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P<0.05),且热补针法组对α-酮戊二酸、柠檬酸、琥珀酸、葡萄糖、纤维糖、d-核糖、D-甘露糖的回调明显优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补法组(P<0.05). 结论:热补针法治疗RA具有确切的疗效,可能与对三羧酸循环与糖代谢的相对特异性调控有关.

  • 电针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白介素-4/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与核因子-κB的影响

    作者:张莹;秦文熠;罗勇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白介素-4(IL-4)含量,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STAT 6)、磷酸化STAT 6(pSTAT 6)与核因子-κB(NF-κB)p 6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电针组电针刺激大鼠"百会""合谷""太冲",再灌注0、12、24 h各电针1次.运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pSTAT 6/STAT 6、NF-κB p 65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IL-4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IL-4含量显著升高(P<0.001),胞质及胞核NF-κB p 65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免疫组化法P<0.001,Western blot法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IL-4含量显著升高(P<0.01),pSTAT 6及pSTAT 6/STAT 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胞质及胞核NF-κB p 6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免疫组化法P<0.01,Western blot法 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提高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抗炎因子IL-4含量,增加pSTAT 6/STAT 6表达水平,同时NF-κB p 65入核显著减少,可能与激活IL-4/STAT 6信号通路有关.

  • 耳穴经皮电刺激对颞叶癫痫大鼠癫痫发作频率与海马区胶质细胞活性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乔丽娜;杨海龙;谭连红;杨娇娇;高巧玲;周胜红;张永臣;杨永升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支配的耳穴对颞叶癫痫大鼠自发癫痫发作频率、海马区胶质细胞活性及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抗炎细胞因子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耳穴刺激对颞叶癫痫的缓解效应及其可能的细胞与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多次小剂量重复注射制备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对治疗组耳甲腔内耳穴"心""肺""皮质下"进行经皮电刺激干预,每日1次,每次20 min,治疗6周.用长时程视频系统监测大鼠的癫痫发作情况,治疗后用免疫荧光与Real-time PCR方法观察癫痫大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 1、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IL-6、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癫痫自发频率随时间延长显著增加,治疗组大鼠的自发癫痫频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 1、CA 3区Iba 1、GFAP、IL-6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IL-6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海马CA 1、CA 3区Iba 1、GFAP、IL-6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IL-6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IL-10阳性细胞数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耳迷走神经支配的耳穴经皮电刺激干预能显著降低慢性颞叶癫痫大鼠的癫痫发作频率,此效应可能与下调海马区胶质细胞活性,下调海马内促炎细胞因子IL-6,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 麦粒灸对Lewis肺癌小鼠炎性微环境中白介素-6及信号转导蛋白和转录激活因子3的影响

    作者:张雪;万茜;徐天舒

    目的:观察麦粒灸对Lewis肺癌小鼠炎性微环境中血清白介素-6(IL-6)及瘤体信号转导蛋白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 3)的影响,探讨麦粒灸对Lewis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 57 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悬液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成瘤后治疗组予以麦粒灸治疗,取双侧"后三里"穴,每穴5壮,1次/d,共10 d.观察各组小鼠的体质量、生存状态积分、瘤体体积和生存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瘤体中STAT 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升高 (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瘤体体积逐渐增大,治疗8、10 d时治疗组小鼠瘤体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生存状态恶化、生存率降低,治疗6、8、10 d时治疗组小鼠生存状态积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6和瘤体中STAT 3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血清IL-6和瘤体中STAT 3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 (P<0.001).结论:麦粒灸可提高Lewis肺癌小鼠生存状态,降低死亡率,控制瘤体生长速度,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炎性微环境、抑制信号因子IL-6及STAT 3持续活化有关.

  • 电针心经穴与非经非穴对rs-fMRI脑功能连接的影响

    作者:石文英;李平;常小荣;娄必丹;李金香;黄洁;范磊;罗容;刘鼎;章薇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穴与同节段非经非穴时脑功能连接的不同变化,为临床运用电针心经穴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电针心经穴组10例和电针非经非穴组10例,电针心经穴组电针右侧下极泉、少海、灵道、神门穴,电针非经非穴组电针右侧同节段非经非穴,以双侧后扣带回为种子点,采用静息态动能磁共振成像,分析两组不同状态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两组电针前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连接未发现存在明显差异的脑区.电针心经穴与非经非穴时两组脑功能连接中相同的脑区为双侧中央后回、右顶下小叶、右额下回;电针心经穴组功能连接中特异性增强的脑区为左侧颞下回、右侧海马旁回,特异性新激活的脑区为左侧中央前回、右侧顶叶楔前叶、左侧顶叶角回、左侧枕下回、左侧脑岛(P<0.05);电针非经非穴组功能连接特异性新激活脑区为左颞上回(P <0.05).结论:大脑在无任务的安静、清醒状态下存在一定的功能活动.两组脑功能连接中相同的脑区主要与初级感觉区及精细感觉控制区密切相关,提示电针刺激均可引起一般体感觉区和精细感觉控制区的激活.电针心经穴组功能连接特异性增强和新增脑区主要与认知、情感、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相关,也包括与心血管功能相关的脑区,这些脑区的功能与心经穴的功能主治有紧密联系,推测电针心经穴对与高级认知功能及心血管功能等相关脑区功能连接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精神、神志类及心血管疾病的中枢机制之一.

  • 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修复和梗死灶周围皮质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磊;闫兴洲;李震宇;曹小芳;王敏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丰富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及脑组织梗死灶周围皮质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康复组、综合康复组,每组18只.每组分7、14、21 d 3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康复组给予丰富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综合康复组在给予丰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刺双侧"内关"及"水沟"穴,每日1次,每次30 min.各组大鼠分别于相应治疗时间结束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平衡木行走、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并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脑组织梗死灶周围皮质GAP-43表达.结果: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平衡木行走、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1).造模7 d后,康复组和模型组比较,大鼠平衡木行走、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康复组、综合康复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平衡木行走、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各时间点综合康复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平衡木行走、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均较康复组显著降低(P<0.05).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梗死灶周围皮质GAP-43阳性细胞数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增加(P<0.01).各时间点康复组与综合康复组大鼠脑组织梗死灶周围皮质GAP-43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均显著增加(P<0.01).各时间点综合康复组大鼠脑组织中梗死灶周围皮质GAP-43阳性细胞数较康复组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丰富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有效地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大鼠脑组织梗死灶周围皮质GAP-43表达可能是其重要的机制之一.

  • 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血浆T细胞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向义;刘长征;雷波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血浆T细胞转录因子(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3)表达的影响,探索针刺治疗CFS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人参皂甙组,每组12只.采用束缚+冷水游泳的复合应激法制备CFS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关元""足三里",人参皂甙组予人参皂甙水溶液灌胃,均1次/d,14 d后,观察各组行为学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血浆T-bet/GATA-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悬挂不动时间长于空白对照组(P<0.05),力竭游泳时间短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甙灌胃及针刺治疗后大鼠悬挂不动时间均缩短(P<0.05),力竭游泳时间均延长(P<0.05);且针刺组较人参皂甙组悬挂不动时间更短,力竭游泳时间更长(均P<0.05).模型组大鼠血浆T-bet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GATA-3基因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人参皂甙灌胃及针刺治疗均能降低T-bet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升高GATA-3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针刺组较人参皂甙组T-bet表达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模型组T-bet/GATA-3比值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人参皂甙灌胃及针刺治疗后T-bet/GATA-3比值较模型组均下降(P<0.05).结论:针刺能降低血浆T-bet表达水平,升高GATA-3表达水平,调节升高的T-bet/GATA-3比值,可能是其治疗CFS的机制之一.

  •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探究针刺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作者:陈宏;张智龙;王栩;杨元庆

    目的:通过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 3 K)信号转导通路上、下游关键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针刺干预效应,探讨"调理脾胃针法"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25只,造模组大鼠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2个月后,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按照血糖值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针刺组各10只.针刺组大鼠采用"调理脾胃针法"针刺双侧"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等穴,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针刺4周.测量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及空腹血清胰岛素值,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Western blot及qPCR法检验股四头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IRS-2、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干预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针刺组ISI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SI仍然明显降低(P<0.01),针刺组较模型组ISI明显升高(P<0.01);针刺组治疗后ISI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IRS-1、IRS-2、GLUT-4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针刺组IRS-1、IRS-2、GLUT-4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IRS-1、IRS-2、GLUT-4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针刺组IRS-1、IRS-2、GLUT-4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调理脾胃针法"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提高肌肉组织PI 3 K信号通路上IRS-1、IRS-2、GLUT-4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水平,其改善胰岛素抵抗与此相关.

  •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儿童孤独症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纪水;张秀婷;邹丽萍;张嵘;韩松平;韩济生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孤独症儿童行为矫正训练的增强作用.方法:41名参加行为矫正的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训练组(n=20)与训练+TEAS组(n=21).训练组仅接受行为矫正训练,训练+TEAS组在矫正训练基础上加TEAS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相关量表(CARS)、Conner's 父母行为问卷 (PSQ)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ABC量表分值均明显降低(P<0.001),训练+TEAS组较训练组降低更显著、前后变化值更大(P<0.01).训练组显效率为5.0%(1/20),训练+TEAS组显效率为38.1%(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ARS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01),训练+TEAS组较训练组降低更显著、前后变化值更大(P<0.0001).两组PS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TEAS干预对6岁以下的中重度患者疗效更好.结论:加用TEAS 可以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行为矫正后的核心症状.

  • 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作者:刘莉莉;马惠芳;卢婧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针刺蝶腭神经节,有针感后出针,针刺双侧迎香和印堂穴,留针20 min,隔2~3 d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蝶腭神经节交替单侧取穴,共治疗4周.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10 mg,每日1次,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鼻炎症状评分及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1%(20/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17%(13/2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鼻炎症状评分及VAS评分均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评分和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鼻炎症状,优于口服氯雷他定.

  • 针刺对产后减重患者体重管理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慧敏;姜超;程丹曦;史榕荇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产后减重患者体质量(BW)、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PBF)、腰臀比(WHR)的影响.方法:71例有产后体重管理需求的患者按照意愿自行入组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每周进行1次营养咨询,给予饮食热量定量控制;治疗组患者在营养咨询进行热量控制的基础上同步进行针刺治疗,取中脘、中极、气海、关元、天枢、归来、水分、手三里、足三里、丰隆、阴陵泉,每次45 min,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测量计算两组患者的BW、BMI、PBF、WHR.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BW、BMI、PBF、WH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P<0.05),对照组患者的BW和WHR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BW、WHR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配合营养咨询进行热量控制对产后减重患者的BW和WHR改善作用优于单纯热量控制.

  • 电针深刺对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次数及大便性状的影响

    作者:吕建琴;王成伟;刘梦阅;赵雨;文谦;李宁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应规律.方法: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45例及假电针组43例.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腹结、上巨虚,假电针组选取双侧天枢旁、腹结旁、上巨虚旁浅刺皮下不接通电针.比较两组患者在基线周、治疗第1~8周、随访第4、8、12周时的完全排尽感自主排便(CSBM)次数的人数,以及基线周和治疗第1~8周Bristol粪便性状和排便困难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第3~8周和随访第4、8、12周时,两组患者CSBM不同次数的人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能使每周CSBM次数多于3次的人数明显增加.治疗第4、5周,电针组较假电针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明显增加(P<0.05).从治疗第4周开始,电针组患者排便困难程度评分较假电针组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针深刺可明显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

  • 并针缠提法配合电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宁;吴晓萍;盛鹏杰

    目的:观察并针缠提法配合电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取患侧肩髎、肩髃、臑俞、肩贞、臂臑、曲垣、曲池、手三里.观察组用双针并列对齐后针刺肩髎、肩髃、臑俞,再分别顺时针捻转至滞针状态后,向上提拉3次,每次5 s,余穴常规针刺,再电针;对照组常规针刺及电针.均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6 d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程度Melle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及Mell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后观察组VAS及Mell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VAS、Melle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愈显率50.0%(15/30),总有效率93.3%(28/30);观察组愈显率83.3%(25/30),总有效率96.7%(29/30),观察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并针缠提法配合电针对肩关节周围炎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的作用,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电针治疗.

  • 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炎性损伤修复机制的现代研究进展

    作者:朱田田;赵中亭;赵怡坤;严兴科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持续的滑膜炎性反应是该病的特征性病理表现.近年来艾灸治疗RA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大量实验研究也表明艾灸对RA炎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笔者检索了近10年相关实验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从糖皮质激素受体、褪黑激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轴、胆碱能神经等中枢层面和局部炎性介质、相关细胞因子及多种炎性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外周层面总结探讨艾灸对RA炎性损伤的修复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作者:田瑶;闫亚南;关翰宇;马佳佳;王卓昱;马惠芳;邢兆宏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检索从建库(刊)到2016年9月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6项RCT,合计1 5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针刺与西药比较:在有效率、溃疡面积愈合率、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率方面,针刺组低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35,95% CI(0.14,0.84),P<0.05].②针刺+西药与西药比较:在有效率、溃疡面积愈合率、复发率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R=1.20,95% CI(1.04,1.38),P=0.01;RR=1.29,95% CI(1.06,1.58),P=0.01;RR=0.27,95% CI(0.16,0.45),P<0.00001].证据等级分析结果显示,除针刺治疗的溃疡面积愈合率和针刺HP转阴率评为"低级"外,其余都被评为"极低级".结论: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对照常规西药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该结论的证据质量等级不高,研究结论需谨慎对待,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 《针刺研究》稿约

    作者:

    关键词:
针刺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