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刺研究杂志

针刺研究

针刺研究杂志

Acupuncture Research 침자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针刺麻醉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4/R
  • 国内刊号: 韩焱晶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www.zhenciyanjiu.cn/
  • 曾用名: 针刺麻醉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针刺研究》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电针对局脑缺血大鼠再灌流后四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作者:角建瓴;赖新生;张家维;刘承宜;刘颂豪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大鼠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及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种氨基酸含量.结果:大鼠局脑缺血30 min,再灌流4 hr后,Glu、ASP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GABA和Gly含量无明显变化;而经电针治疗组Glu、ASP含量显著下降(P<0.01),GABA含量升高(P<0.05),Gly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电针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过量堆积,EAA的减少与GABA的增加相关.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 氨基酸
  • 艾灸对亚急性衰老小鼠-氧化氮的影响

    作者:高希言;封丽华;李卫红;刘子旺

    目的:通过测定亚急性衰老小鼠血清NO浓度、红细胞中SOD活力和血浆MDA的含量,进一步探讨NO与衰老的关系以及艾灸的延缓衰老作用.方法:以D-半乳糖造成的亚急性衰老小鼠为实验对象,艾灸"大椎"、"命门"、"足三里"穴,治疗结束后测定NO浓度、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模型组NO浓度与空白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NO浓度、SOD活力上升,MDA含量下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NO与衰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衰老时血清NO浓度降低;艾灸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区IL-1β和TNF-α mRNA表达的调节

    作者:程玲;骆明军;明建扩;陈邦国

    目的:探讨早期针刺治疗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及电针对大鼠大脑皮质、纹状体IL-1β mRNA、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皮层及纹状体IL-1β mRNA、TNF-α mRNA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增高(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P<0.01);电针可显著降低缺血侧皮层及纹状体IL-1β mRNA、TNF-α mRNA免疫阳性细胞表达(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可能通过下调缺血脑区IL-1β mRNA、TNF-α mRNA免疫阳性细胞而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 针刺对肥胖大鼠神经肽Y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志诚;孙凤岷;赵东红;张中成;吴海涛;孙志;朱苗花;魏群利;李朝军

    目的:探讨针刺减肥相关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Northern Blot技术测定下丘脑神经肽Y(NPY)基因表达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浆和下丘脑NPY的含量,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血浆和下丘脑NPY的含量以及下丘脑NPY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肥胖的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血浆和下丘脑NPY的含量以及下丘脑NPY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针刺治疗取得良好减肥疗效的同时,肥胖大鼠血浆和下丘脑NPY含量以及下丘脑NPY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回降.结论:针刺对肥胖机体中枢和外周NPY水平的良性调整作用以及抑制下丘脑NPY基因过度表达可能是针刺减肥的细胞分子机制之一.

  • 不同时间窗电针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活性钙调素含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金智秀;郝晋东;卢峻;图娅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窗电针对实验性脑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于造模成功后0.5 hr、1 hr、3 hr、6 hr、12hr五个不同的时间窗开始电针,比较治疗6天后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活性钙调素(CaM)含量的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后,模型组CaM的含量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治疗组的CaM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超早期不同的时间窗电针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刺疗法超早期介入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中发挥肯定的脑保护作用,但从造模后0.5 hr开始分设的五个不同时段组间不显示开始治疗时间窗与针刺疗效的正相关系.

  • 电针穴位对痛觉相关诱发脑电位的影响

    作者:曾燕;梁勋厂;杨仲乐;张佳华;谢莺;茹立强

    目的:观察电针人体合谷穴和痛刺激正中神经时,其传入冲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相互作用.方法:按照受试者、记录者、施针者三盲的方法,对12例健康人进行4系列试验.系列Ⅰ为非痛单独电刺激正中神经;系列Ⅱ为痛单独电刺激正中神经;系列Ⅲ为同时电刺激正中神经与合谷穴;系列Ⅳ为同时电刺激正中神经与合谷穴旁.刺激正中神经的电流强度在Ⅱ、Ⅲ、Ⅳ系列中相同.利用NeuroScan公司ESI-128脑电记录仪记录从64个头皮电极点引出的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并比较各主波的绝对峰值和峰峰值及作二维地形图分析.结果:系列Ⅰ未能引出明显的SEP晚成分;系列Ⅱ、Ⅲ、Ⅳ SEP中、晚成分N80、P170、N280的绝对峰值大小关系为:系列Ⅱ>系列Ⅳ>系列Ⅲ,而早成分在3系列中变化不明显.二维地形图显示,SEP早成分发生源位于对侧半球,晚成分位于中央略偏对侧,向前额部扩伸,系列Ⅲ87.40 ms以后各时间窗口信号强度明显弱于系列Ⅱ和Ⅳ.结论:电针合谷穴明显抑制痛刺激正中神经引起的痛觉诱发脑电位,穴位的镇痛效果好于非穴位,大脑皮质在针刺穴位镇痛过程中具有时间依赖的电活动,痛觉诱发电位可以实时反映电针穴位的镇痛效果.

  • 大鼠穴位针刺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探讨

    作者:陈泽斌;王华

    目的:探讨穴位针刺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先进行"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再采用颈动脉引流法脑缺血再灌注造模,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脑片缺血性病理变化,进行顶皮质Ⅰ区Ⅴ层幸存神经元记数.结果:在不同再灌时间段,E0.5 hr组幸存神经密度显著高于D组、E1.5 hr组和E3 hr组(P<0.05),E3 hr组与D组无差异(P>0.05).结论:穴位针刺预处理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该作用以穴位针刺预处理后0.5 hr效果佳.

  • 针灸对气虚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学斌;吴耀;罗济民;孙国杰

    目的:探讨针灸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针灸组.针灸组每日行针刺及艾灸治疗, 30 min后,按游泳法复制大鼠气虚模型,连续重复10 天,次日各组采血抗凝,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R).结果:针灸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和针灸组的RBC.c3bRR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而RBC.ICRR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针灸组的RBC.c3bRR明显高于模型组,而RBC.ICRR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针灸对气虚大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 针刺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伟贞

    目的:观察针刺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改善情况.方法:将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针刺及药物疗法.治疗结束后测定高脂血症各相关指标.结果:针刺疗法可改善高脂血症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刺的降脂作用与松龄血脉康胶囊相同,疗效明显,安全、经济、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针刺
  • 电针刺激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中IL-8的作用机制

    作者:卢中平;王祥瑞;孙大金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中IL-8的作用机制.方法:48例行冠脉搭桥术病人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于术前、体外循环转流前、停转流60 min和术毕取右心房血测定IL-8、SOD、MDA.转流前、停转流60 min取右心耳心肌组织,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两组IL-8含量持续上升,针刺组停转流60 min、术毕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SOD、MDA于转流前至术毕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针刺组转流前SO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MDA显著降低.电镜观察显示停转流60 min针刺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能抑制IL-8的释放,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受氧自由基的攻击程度,从而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对血糖含量的影响

    作者:彭晓云;李长根;李晓渝;刘永国;李宗军;陈翔

    目的:通过测定针刺(或穴位电极刺激)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血糖含量的变化,推测针刺复合麻醉具有调整交感神经功能,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胆囊切除术共46例,其中A组(针硬组)16例,B组(电硬组)14例,C组(对照组)16例.每例于术前1天,术中30 min、术后3天分别抽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含量.结果:A、B两组血糖值术中比术前略升高,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对照组)血糖值术中比术前升高明显,组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A、B两组与C组术中血糖值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A组(针硬组)或B组(电硬组)在复合硬膜外麻醉中具有调整交感神经功能,减轻手术应激反应,使术中、术后血糖稳定等优点.

  • 针刺心俞、厥阴俞穴结合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红影;张隽;王月兰;汪克明

    目的:研究针刺心俞、厥阴俞穴结合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简称AIS)患者的心脑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心俞、厥阴俞穴结合药物组20例(治疗组)及单纯药物组20例(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头颅CT脑梗塞体积、心电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1a(6-Keto-PGF1a)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下列指标上优于对照组:脑梗塞体积(P<0.01)、心电图(P<0.01)、CGRP(P<0.01)、TXB2(P<0.001)、6-Keto-PGF1a(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01)、临床疗效(P<0.05).结论:针刺心俞、厥阴俞穴对AIS患者的心脑功能损害有保护作用.

  • 针药并用对冠心病患者血瘀高凝状态的影响

    作者:张艳玲;李创鹏;杨慧珊;彭敏

    目的:观察针刺对冠心病患者血瘀高凝状态中血栓长度(VL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聚集率(PAGM)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药物组各30例,测定其治疗前后VLT、Fbg、PAGM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的VTL、Fbg、PAG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体检者(P<0.01),针药组治疗后VTL、PAGM低于药物组(P<0.05),且临床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可较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瘀高凝状态,提高冠心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观察

    作者:李永方;李尚丽;温娟;郑利星;郭秀英;康尔竹

    目的:观察固本通络电针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为本疗法的疗效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84例DPN病人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弥可保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NCV)、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穴位皮肤痛阈(PSP)的变化.结果:电针组和对照组的NCV均有部分明显加快(P<0.05),PSP显示了双相调整、趋于平衡的变化,电针组SEP的N1波明显缩短(P<0.05),在以上3项指标的改善方面,电针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固本通络电针法可以改善DPN患者的神经功能,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

  • 针刺对缺血再灌注后心脑组织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震虹;王祥瑞

    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患日益增多,心脑等脏器疾病是造成临床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仍采用综合防治方法.针刺对心脑缺血再灌注有防治作用,但其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本文汇总了近几年从基因水平研究针刺对缺血再灌注的作用的文献,主要描述了针刺对缺血再灌注后心脑组织细胞的基因变化的影响,包括热休克蛋白、原癌基因、细胞因子、Bcl-2等,并描述了作用机制,从而概括地说明针刺在缺血再灌注后损伤中发挥的作用.

  • 十二井穴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马惠芳;郭长青;马文珠;睢明河

    本文就井穴的实验研究新进展进行文献整理,从生化免疫、血液流变、电生理、微循环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针灸井穴对急症有显著疗效.但目前对井穴治病范围的研究仍非常局限,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关键词: 十二井穴 针灸治疗
  •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况

    作者:王家瑞

    本文通过整理文献对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选穴、操作手法,以及配合牵引、推拿、中药的综合疗法作了总结,认为针灸治疗本病的疗效是肯定的,以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期的主流,可达到消肿、消炎,甚至髓核回纳的目的.对急性期病人,针灸可以改变腰椎间盘及椎管的位置和形态;对已形成退变的椎间盘,针灸仍然可以缓解其临床症状.动物实验证明针刺可促进大鼠神经纤维轴突内轴浆运输;多次电针可促进大鼠弓状核内POMC mRNA表达的不断增多.在治疗时间上,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 电热针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72例

    作者:郭长青;马惠芳;李晓芳;胡波;段冬梅;宋星

    增生性膝关节炎,又称骨性关节炎,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主要是在髌骨下疼痛,有摩擦感,上下楼梯或坐位起立时疼痛明显,逐渐发展关节疼痛加剧,活动范围减小,并出现屈曲、挛缩畸形.本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我们应用电热针在膝关节周围局部治疗本病72例,均收到满意疗效,兹报道如下.

针刺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