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刺研究杂志

针刺研究

针刺研究杂志

Acupuncture Research 침자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针刺麻醉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4/R
  • 国内刊号: 韩焱晶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www.zhenciyanjiu.cn/
  • 曾用名: 针刺麻醉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针刺研究》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手针与电针"足三里"穴镇痛效应的穴位传入机制差异性分析

    作者:余晓佳;詹睿;黄红;丁光宏

    目的:观察手针与电针"足三里"穴位镇痛效应的穴位传入机制的差异性,分析这两种临床常用针刺方法的穴位始动信号的启动机制.方法:SD成年大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手针组、电针组、胶原酶手针组、胶原酶电针组、色甘酸钠手针组和色甘酸钠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踝关节腔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05 ml)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在AA大鼠模型上,胶原酶手针和电针组于针刺前 30 min 在患侧"足三里"注射Ⅰ型胶原酶 20 μl (5 mg/ml)破坏局部组织胶原纤维,色甘酸钠手针和电针组于针刺前 30 min 在患侧"足三里"注射色甘酸钠 20 μl (0.02 g/ml)对局部肥大细胞进行功能屏蔽,并予以手针或电针.以大鼠缩爪反射潜伏期、痛阈变化率和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为镇痛效果和穴位激活的观察指标,比较穴区组织中胶原纤维对手针或电针"足三里"的镇痛效应及肥大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Ⅰ型胶原酶或色甘酸钠"足三里"预处理后手针镇痛效果明显被削弱(P<0.05),而电针镇痛效果未受影响(P>0.05);两种预处理方法下,手针或电针穴位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手针的针刺穴位始动信号可能是由胶原纤维参与介导的,并通过激活肥大细胞的功能,将有效信息经外周传入到中枢;而电针的针刺信号可能是直接激活外周神经感受器,由神经介导的.

  • 电针双向调节白细胞数量的作用与脾血窦基膜小孔活动的关系

    作者:毛慧娟;吴会会;卜林凌;周玉宝;孙佳;孙平龙

    目的:探讨脾脏血窦基膜小孔参与电针双向调节外周血白细胞的过程.方法:实验家兔75只,随机分成5组:白增治疗组、白增对照组、白减治疗组、白减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家兔耳缘静脉分别注射大肠杆菌菌液和环磷酰胺,复制白细胞增多症模型和白细胞减少症模型,每天耳缘静脉采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治疗取"大椎"、双侧"足三里"、双侧"膈俞",电针 20 min,每天1次,共 5 d.治疗结束后,切取脾脏,制作脾脏的电镜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脾血窦基膜小孔,显微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脾血窦基膜小孔口径面积.结果:两治疗组与各自模型对照组比较,白细胞数恢复较快(P<0.05,P<0.01);白减治疗组较白减对照组脾血窦基膜小孔口径增大(P<0.05);白增治疗组较白增对照组脾血窦基膜小孔口径缩小(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降低或升高时,电针可以调整白细胞数量趋向正常水平,该作用与脾脏血窦基膜小孔相应的增大或缩小有关.

  • 电针保护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基本腧穴配伍"胃病方"的筛选

    作者:冀来喜;闫丽萍;王海军;王博;张夏毅;张天生;金晓飞

    目的:通过对临床治疗胃病常用的3个腧穴不同组合配伍的效应比较,选出优的穴位组合.方法:将48只清洁级Wistar大鼠按析因设计随机分为8组,即模型组、足三里组、中脘组、内关组、足三里+中脘组、足三里+内关组、中脘+内关组、足三里+中脘+内关组.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制作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除模型组外,其它组大鼠在相应穴位施以电针.电针治疗结束 1 h 后,取大鼠的胃黏膜组织,分别进行胃溃疡指数的计算、组织学观察,并运用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7个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胃黏膜损伤指数和病理损伤积分显著降低(P<0.05).足三里+中脘+内关组与其它6个电针组相比,两项指标降低更显著(P<0.05).超微结构观察见模型组胃黏膜壁细胞、主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断裂,甚至溶解;各电针组胃黏膜细胞损伤程度减轻,足三里+中脘+内关组更为明显.结论:同时电针"足三里""内关"和"中脘"减轻胃黏膜损伤的作用优于其单穴或双穴使用,因而可作为治疗胃病的基本处方.

  • 针刀松解法对骨性关节炎兔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13含量的影响

    作者:刘清国;嵇波;覃蔚岚;符永鋆;秦谊;曾贵刚;任晓暄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法对实验性骨关节炎(OA)兔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13(MMP-3、MMP-13)的影响,探讨其防治OA的机制.方法:正常新西兰兔7只为正常组,另27只造模成功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n=7)、针刀组(n=10)和电针组(n=10),用关节制动方法复制出OA模型.针刀组于关节周围找到条索状物并定点,以纵行疏通法为主兼以横行剥离法行针刀松解术,每周1次,共治疗3次;电针组取"阴陵泉""阳陵泉""梁丘"穴,电针频率 2~100 Hz,强度 2 mA,每次电针 10 min,每周治疗3次,共3周.参照Lequesne膝关节临床评估级别中的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估;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清MMP-3、MMP-13含量.结果:造模后患肢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减小(P<0.05);针刀组和电针组经治疗后患肢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大(P<0.05).模型组MMP-3、MMP-13水平明显升高,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MMP-3、MMP-13水平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电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治疗OA兔,能够使外周血清MMP-3和MMP-13水平下降,从而有可能使软骨退行性变的部分因素得到控制,使关节软骨变性减轻,起到治疗作用.

  •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NMDAR-2BmRNA表达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作者:林穗金;王玮

    目的:探讨电针改善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VD模型, 设立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非穴位组和电针穴位组,每组各10只.电针穴位组选取"百会""大椎"和双侧"肾俞"穴,电针非穴位组选取第1腰椎和第2腰椎两侧胸腹交界处的非穴位点,每天1次,每次 20 min,连续 30 d.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2 B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结构NMDAR-2 B mRNA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穴位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结构NMDAR-2 B mRNA表达增高(P<0.05);电针非穴位组与模型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电针穴位可以提高VD大鼠海马CA1区及齿状回NMDAR-2 B mRNA的表达,增强学习记忆能力.

  • 灵龟八法"开""闭"时辰取穴与"主""客"顺序取穴针刺对晚孕大鼠子宫收缩活动的影响

    作者:金侣位;朱江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开""闭"时辰取穴和"主客""客主"顺序取穴针刺对子宫收缩的影响,探索孕期选穴用穴的规律.方法:选怀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开主客组、开客主组、闭主客组、妊娠模型组,另设正常未孕对照组8只.按灵龟八法,开主客组、开客主组在"照海开穴"时辰,闭主客组在"非照海开穴"时辰,分别针刺"照海"穴、"列缺"穴各 5 min,再针刺"合谷"穴 20 min,之后针刺"三阴交"穴 5 min,观察子宫张力和子宫收缩频率的变化.结果:与正常未孕对照组比较,妊娠模型对照组及3个针刺组的子宫张力和子宫收缩频率大多显著增高(P<0.01,P<0.05).与妊娠模型对照组比较,闭主客组的子宫张力在第8时段显著降低(P<0.05);另两个针刺组的子宫张力与妊娠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针刺组的子宫收缩频率与妊娠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龟八法"闭穴"时辰、"主客"顺序取穴针刺,能减缓晚孕大鼠子宫的收缩活动,保持妊娠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 头穴久留针对血管性痴呆病人认知和生活能力及P300的影响

    作者:楚佳梅;包烨华;邹超

    目的:观察头穴久留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P300的影响.方法:将6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针刺组33例.对照组给予都可喜口服,每次1片,每日2次,治疗8周;针刺组在口服都可喜的基础上给予头穴针刺,取顶中线、额中线、双侧顶旁一线,静留针 10 h,每日1次,每周休息 2 d,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能力和生活能力及P300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基本控制1例,显效4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8.75%;针刺组基本控制2例,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认知能力、生活能力及P300(潜伏期缩短,幅度增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P<0.01),针刺组患者认知能力、生活能力和P300潜伏期的缩短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头穴久留针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促进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

  • 耳针沿皮透刺与直刺对肩周炎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

    作者:贾春生;李晓峰;马小顺;石晶;刘二军

    目的:对比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肩周炎的快速镇痛效应.方法:66例肩周炎患者按性别和病情两个重要的预后因素一一配对,将每对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照组用耳穴直刺法.采用单盲法,以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对入选的全部病例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 5、30 min 疼痛程度的积分记录,然后分别采用质反应序贯试验和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序贯试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 5 min 时镇痛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刺组在针刺后 30 min 时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P<0.05).配对t检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 5 min 和 30 min 对肩周炎镇痛效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透刺法对肩周炎的快速镇痛效应优于耳针直刺法.

  • 大鼠行为学评价在针刺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亚男;樊小农;王舒;石学敏

    本文从大鼠行为学评分角度综述有关针刺作用机制研究的文献,肯定了针刺在不同疾病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中的疗效.在实验中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适当的评分方法.本文对运动功能缺损情况的评价、认知功能障碍评价、大鼠情绪评分、大鼠疼痛行为学评分在针刺治疗不同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现行使用的某些评分方法因自身局限性尚需要改进,而且还应开发更多的评分方法以更好地评价针刺治疗疾病的效果.

  • 头痛心痛刺治对认识腧穴主治规律的启示

    作者:赵京生

    对厥头痛与厥心痛的取治之处不同表达方式、心痛与厥心痛的取治之处表达方式演变的分析表明,早期针灸文献中常见的治疗取经脉,是指取四肢远端一定节段内的腧穴.越近四肢远端的邻近腧穴,主治病症的同一性越高,这个远端的界线基本在腕踝关节.如果腧穴主治的同一性以病证类别而论,则四肢远端腧穴的邻近范围就可放大到肘膝关节之内,代表性的一类腧穴即五输穴.

  • 承淡安著述钩玄

    作者:王勇;黄龙祥

    承淡安是近现代著名针灸教育家、临床家.他创立了我国早的针灸函授机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创办了中医历史上早的针灸专业杂志--<针灸杂志>,为推动针灸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承淡安一生著作颇丰,对承淡安学术思想及其著作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近现代针灸学的发展与演变.本文选择<中国针灸治疗学>等7本著作进行介绍.

  • 不同浓度臭氧穴位注射治疗下腰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锋;杨波;严志康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60例软组织损伤所致下腰痛患者,多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骶嵴肌下附着点劳损、棘间或棘上韧带劳损.按入院顺序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经络信息通道结构体系

    作者:常西廊

    笔者通过对机体信息通道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建立了单一信道结构(神经、血管、淋巴管、间隙、缝隙等)的不完备性定律,排除了单一信道结构作为经络信道的可能性.通过对目前经络研究综合分析, 认为:体躯部经络信息通道的结构主要服从系统性统计分布规律,不是单一特异实体;各层次信道以优化的结构关系组织在经络干线上,经络的信道结构是优化的、有序兼容的系统性结构.从该新学说出发,笔者提出了经络役使原理,这一原理对新学说提供了生物发育学的理论支持.经络干线的纵向分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原始前向运动的动物体内,信息和能量分子的微观复杂运动和机体宏观前向非匀速运动跨尺度关联,其冲量和动量在身体前向纵轴方向(经络干线方向)分量上形成了主向量,生物为了适应和利用这种自然规律逐渐分化和进化,形成了现代的经络干线.该经络的"生物学起源说""体躯部经络信息通道实质说"初步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

  • "针刺手法信息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作者:刘堂义;杨华元;李小俊;蒯乐;高明

    本科研小组在成功研制"ATP-Ⅰ型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的基础上,又通过提出新的算法、充实所分析的针刺手法物理参数种类、完善针刺手法比较和评价的方法,设计出新的针刺手法物理参数分析软件"针刺手法信息分析系统".该系统对针刺手法波形的分析方法更为科学,对针刺手法物理参数的分析也更加齐全,针刺手法的比较和评价方法更切合实际应用,从而更能满足针刺手法教学规范化的要求.

  • 澳大利亚全国针灸-中医学术年会简况

    作者:刘俊岭

    澳大利亚针灸及中医2008年学术年会(Australian Acupuncture & Chinese Medicine Annual Conference,AACMAC)于2008年5月23日-5月26日在悉尼"Darling 港湾"举行,来自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澳门、新西兰、美国、英国、中国及澳洲各州的代表大约30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

  • 锦鲤鱼体表类穴位与类经络结构的观察

    作者:李继伟;晋志高;张璐;蒋瑾

    目的:探讨锦鲤鱼体表感受器与中医经络、穴位的相关性.方法:(1)将体长(4.0±0.4) cm 的锦鲤鱼6条放入 30 μmol/L DiA水溶液中 2 h,然后经2%乙醚水溶液麻醉,在荧光显微镜下用B-2 A组合滤光镜观察荧光标记.(2)将体长(8.1±0.6) cm 的锦鲤鱼6条放入 30 μmol/L DiA水溶液中 7 d,然后经2%乙醚水溶液麻醉,在荧光显微镜下用B-2 A组合滤光镜观察荧光标记.结果:(1)在显微镜下荧光标记物(体表感受器)呈亮圆点状,若干标记物聚集成簇,有规律地分布于体表各个部位.标记物在眼周围呈放射状,且沿鳃盖前后缘有线性分布;在躯体部,标记物沿身体长轴呈线性排列,共约14条.(2)长时间DiA浸染的锦鲤在荧光镜下还可辨清与感受器相连的神经纤维走向.结论:锦鲤鱼体表感受器的簇状分布及线性排列类似于中医的穴位与经络,其神经纤维趋向头侧并向体干侧线管前端汇聚,在体表形成一个以神经纵行走行为主的感觉系统,与经络的纵向传导相似,对经络研究有借鉴意义.

  • 督脉循行线上及其左右两侧旁开对照点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比较

    作者:许金森;潘晓华;胡翔龙;吴宝华

    目的:比较常态下督脉经线上与其两侧旁开的非经对照点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有无差异.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对5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测试皮肤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时,将型号为412的测试探头直接固定于被测试部位的皮肤,保持无压力接触;测试深部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时,将型号为418-1的测试探头固定在测试部位,将一次性静脉留置针插至所要测试的深度,导入光纤,同时尽量减少直射光的干扰.结果:(1)督脉线上的命门、脊中、至阳、身柱4个穴位和第12胸椎水平1个非穴位的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要比其两侧旁开 1 cm 的非经对照部位高(P<0.01).(2)督脉线上的命门、脊中、至阳、身柱4个穴位和第12胸椎水平1个非穴位的深部 1、1.5、2 cm 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要比其左右两侧旁开 1 cm 非经对照部位高(P<0.05).(3)对督脉命门穴的观察发现,在深度达 2.5 cm 处,经穴与非经对照点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沿督脉循行线的皮肤和深部组织中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高于两侧非经对照部位,深度在皮表至皮下 2 cm 之间.说明皮肤表面的微循环血流是形成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直接热源,而深部组织中的血流则是形成IRRTM的主要热源.

针刺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