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刺研究杂志

针刺研究

针刺研究杂志

Acupuncture Research 침자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针刺麻醉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4/R
  • 国内刊号: 韩焱晶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www.zhenciyanjiu.cn/
  • 曾用名: 针刺麻醉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针刺研究》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氯离子通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白增华;吴兆利;苏妆;丛培玮;陈以国;李春日;武林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氯离子通道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经穴效应特异性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内关穴组、列缺穴组、非经非穴组各15只.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内关穴组取"内关"穴,列缺穴组取"列缺"穴、非经非穴组取"天枢"与"神阙"连线中点进行电针治疗,每日治疗1次,治疗7d.Western blot法和Real time-PCR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蛋白激酶C(PKC)和氯离子通道基因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及钙激活氯通道(CLCa 1)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PKC、CLCa l、CFTR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穴组、列缺穴组及非经非穴组大鼠心肌PKC表达明显下降(P<0.05),内关穴组和列缺穴组与非经非穴组比较PKC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穴组、列缺穴组及非经非穴组心肌CLCa l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列缺穴组、非经非穴组与内关穴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列缺穴组与非经非穴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穴组、列缺穴组CFTR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列缺穴组、非经非穴组与内关穴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而列缺穴组与非经非穴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结论:电针不同穴位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PKC、CFTR、CLCa 1的表达有不同的影响,"内关"穴具有特异性效应.

  • P物质在大鼠"三阴交"穴区相关感觉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中的表达

    作者:张坤;徐东升;崔晶晶;张知云;景向红;白万柱

    目的:运用神经示踪技术结合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揭示"三阴交"穴区神经支配的显微结构,探讨腧穴的神经解剖学和化学特征.方法:以5只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在其后足内踝尖上相当于三阴交穴区的部位注入荧光素488结合霍乱毒素亚单位B(AF 488-CTB),3d后将大鼠灌流固定,分别取出穴区局部组织及其神经支配相对应节段的脊神经节和脊髓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分析,并进一步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显示P物质在相关神经组织和穴区局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F 488-CTB仅在穴区局部皮下和肌肉组织中极小的范围内扩散.AF 488-CTB标记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分别存在于示踪剂注入侧腰(L)3至L6节段的脊神经节和脊髓前角,主要集中在L4和L5节段.P物质免疫阳性标记主要集中在脊神经节中的小型感觉神经元和脊髓背角浅层的神经纤维终末以及穴区局部皮下的游离神经纤维.对比发现,有一部分(24.1%)AF 488-CTB标记的感觉神经元同时呈P物质免疫阳性表达.结论:本研究从显微结构角度揭示了与"三阴交"穴区相关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在神经系统中呈节段或区域性分布,其中部分感觉神经元为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这进一步从感觉神经通路方面提供了针刺可能影响P物质的形态学依据.

  • 针药结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 1和CA 3区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怀斌;吴锋;熊克仁;缪化春;朱秀玲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天麻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 1和CA 3区神经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探讨针药结合对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SCs)增殖与分化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天麻素组和电针+天麻素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左侧"合谷"穴和"曲池"穴,刺激30 min;天麻素组按10 mg/kg剂量腹腔注射天麻素注射液;电针+天麻素组给予电针与天麻素治疗.各组均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14d.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侧海马CA 1和CA 3区Nestin、GFAP及NSE的阳性细胞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 1和CA 3区Nestin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天麻素组和电针+天麻素组Nestin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电针+天麻素组Nestin阳性细胞数较电针组及天麻素组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 1和CA 3区GFAP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天麻素组和电针+天麻素组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电针+天麻素组GFAP阳性细胞数较电针组及天麻素组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SE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天麻素组和电针+天麻素组NSE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电针+天麻素组NSE阳性细胞数较电针组或天麻素组增加(P<0.05).结论:电针与天麻素均可显著促进缺血侧海马CA 1和CA 3区eNSCs的增殖,抑制脑缺血后GFAP的过度表达,可能促进增殖的eN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电针与天麻素结合作用更显著,这可能是针药结合治疗脑缺血有效的神经再生机制之一.

  • 不同穴组针刺对抑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因子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作者:史榕荇;丁海涛;李辉;于战歌;吴建敏;唐学章

    目的:筛选针刺抗抑郁穴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一组、针刺二组、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大鼠10只同笼饲养外,其余各组大鼠单笼孤养并进行28 d的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造模同时,针刺一组取"印堂"穴和"百会"穴,针刺二组选用"印堂""百会""风池""肾俞"穴进行针刺并留针30 min,西药组予氟西汀0.18 mg/kg灌胃,均每日1次,干预28 d.于实验开始前及结束后进行旷场实验,实验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海马5羟色胺(5-HT)、肾上腺皮质醇(CORT)、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次数均显著少于正常组(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一组、针刺二组、西药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次数均提高(P<0.01).各组大鼠垂体AC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5-HT、血清BDNF水平显著下降,肾上腺CORT水平显著上升(P<0.01);针刺一组、针刺二组、西药组大鼠海马5-HT、血清BDNF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上升,肾上腺CORT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P<0.01).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刺二组显示出更佳的改善趋势.结论:针刺可有效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自发运动减少,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5-HT、血清BDNF水平,下调肾上腺CORT水平有关,且针刺"百会""印堂""风池""肾俞"显示出疗效佳的趋势.

  • 针刺治疗对单纯性向心性肥胖内脏脂肪的影响

    作者:张翠彦;杨力

    目的:以超声测量内脏脂肪厚度(VFT)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观察针刺治疗单纯性向心性肥胖的效果.方法:收集单纯性向心性肥胖(胃肠实热型)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治疗6个月,针刺组(32例)在前者基础上同时加用针刺治疗3个月(针刺脐周8穴为主,其中4个穴采用电针,隔日治疗1次).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采用VFT、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C)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在治疗6个月时,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VFT[(48.3±4.7)mm vs (51.5±6.5)mm]和WC [(85.9±4.3)cm vs (88.2±3.6)cm]均明显下降(P<0.05).针刺组和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VFT、BMI和W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在运动和饮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可以进一步减少VFT.VFT可以作为一种较为敏感的肥胖症治疗效果检测指标.

  • 经脉排刺治疗阴阳两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

    作者:唐文龙;胡雨华;何晓华

    目的:观察经脉排刺法对阴阳两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阴阳两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9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与西药组,每组48例.针刺组排刺任脉、肾经、脾经、膀胱经,月经周期的第10天开始针刺,10d为一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西药组予以口服克龄蒙(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21 d为一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及月经情况,检测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7.5%(42/48),西药组为89.6%(43/48),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针刺组较治疗前和西药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血清FSH、LH及E2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针刺组较治疗前和西药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月经周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月经天数明显延长(P<0.05),治疗结束6个月后针刺组月经周期较治疗前及西药组明显缩短,月经天数明显延长(P<0.05).结论:运用经脉排刺治疗阴阳两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改善卵巢功能,降低血清FSH、LH以及E2的水平,改善临床症状,调整月经周期,且远期疗效稳定.

  • 肺切除术后应用电针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彤宇;周嘉;王珂;徐建俊;马文;伍勇勇

    目的:观察术后电针干预对肺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肺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均使用静脉药物镇痛进行术后基础镇痛(常规用药浓度1/2).电针组于术后48 h内应用电针刺激,取双侧太冲、阳陵泉、外关、尺泽,每12h刺激1次,频率2 Hz,每次30 min,刺激强度3~5 mA.观察患者术后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内啡肽含量,追加镇痛药用量,恶心、呕吐评级,术后排气、排便时间的变化.结果:电针组术后48 h VAS较对照组降低(P<0.05);电针组针刺后血浆β-内啡肽和亮啡肽含量均较针刺前增高(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术后镇痛药追加量减少(P<0.01),恶心程度减轻(P<0.05),排气和排便时间提前(P<0.01).结论:术后电针刺激联合静脉镇痛可减少肺切除术后镇痛药用量,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减轻恶心程度,加快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 天柱傍针刺结合平衡区电针对脑卒中患者站立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楚佳梅;包烨华;朱敏

    目的:探讨天柱傍针刺结合平衡区电针对脑卒中患者站立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14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传统针刺组和傍针刺组.康复组采用平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传统针刺组采用头针运动区、足运感区及体针结合平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傍针刺组采用天柱傍针刺平衡区配合头针运动区、足运感区及体针结合平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结束后,用Berg平衡评分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Sheikh躯干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10 m步行时间及Holden功能步行分级对各组患者进行站立平衡功能的评定.结果:4周后3组BBS、Sheikh、Fugl-Meyer、10 m步行时间及Holden功能步行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傍针刺组的BBS、Sheikh、Fugl-Meyer、10 m步行时间及Holden功能步行分级均优于康复组及传统针刺组(P<0.05),8周后3组BBS、Sheikh、Fugl-Meyer评分、10 m步行时间及Holden功能步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天柱傍针刺结合平衡区电针,能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站立平衡功能,改善步行能力,缩短病程.

  • 秩边穴齐刺加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研究

    作者:彭易雨;景绘涛;陈锋

    目的:观察运用秩边穴齐刺加灸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纳入标准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秩边穴区灸法敏感点齐刺,并取旁水道、旁归来、肾俞、三阴交等穴同施温针灸,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相同穴位和针刺操作,不予艾灸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I-PSS评分及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89.0%(89/100),对照组为74.0%(74/1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同施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 电芒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杨加顺;高潇;孙茹;王绚;王虹;张居婵;孙海舒

    目的:观察电芒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电芒针组,各50例.常规针刺组针刺患侧肩髃、极泉、手三里、尺泽、内关、合谷;电芒针组应用电芒针透刺肩髃与臂臑、手三里与外关,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采用简式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三角肌表面肌电均方根(RMS)比值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WMFT评分、FMA评分及三角肌表面肌电RMS比值均优于治疗前(P<0.01,P<0.05);电芒针组治疗后WMFT评分、FMA评分及三角肌表面肌电RMS比值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电芒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 基于倾向性评分探讨不同灸感对原发性痛经灸疗疗效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熊俊;张伟;焦琳;迟振海;付勇;谢丁一;陈日新

    目的:艾灸不同灸感原发性痛经患者关元穴,比较热敏灸感与传统灸感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189例受试者依据灸感不同自然分组为热敏灸感组148例、传统灸感组41例.采用SPSS 19.0软件PSM功能均衡组间基线,纳入35对匹配患者,即热敏灸感组35例,传统灸感组35例.热敏灸感组采用热敏灸关元穴进行治疗,传统灸感组采用温和悬灸关元穴进行治疗,每个月经周期治疗(7±2)d,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的简化McGill疼痛量表(MPQ)以及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年龄、病程、MPQ评分和CMSS评分在组间不均衡的协变量经匹配后均达到均衡(P>0.05).治疗后,两组MPQ评分和CM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热敏灸感组的MPQ评分和CMS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灸感组(P<0.01).随访时,热敏灸感组的MPQ评分和CMSS评分依然显著低于传统灸感组(P<0.01,P<0.05).结论:艾灸同一组穴位,热敏灸感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感组.

  • 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作者:高辉;赵麦良;周爱民;张圣;宋中海;郭文平;邓志安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胃肠道毒物的清除作用.方法: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16例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按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疗规范给予综合治疗,电刺激组在首次彻底洗胃后胃管内注入甘露醇导泻和药用炭片吸附毒物前,配合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足三里穴,对照组仅常规应用导泻剂和吸附剂.观察两组患者首次彻底洗胃后胃管内注入导泻剂所致的呕吐发生率,应用导泻剂后首次大便时间和排出黑便时间,患者阿托品使用总量,患者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电刺激组(P<0.05),电刺激组首次排便时间和首次排出黑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阿托品使用总量比较,电刺激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电刺激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穴治疗,可降低呕吐发生率,增强导泻效果,促使胃肠道内毒物尽快排出,减少住院期间阿托品使用总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抢救效果.

  • 基于数据挖掘的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临床应用特点分析

    作者:李俊蕾;贾春生;王建岭;杨青青;冯欣欣;檀占娜;李伯英;朱学亮;石晶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运用中的规律与特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毫针针刺补泻手法数据库,对60多年来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规律和特点.结果: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各科应用广泛,在内科中应用频次高,其次为外科,相对于其它疾病,中风、中风后遗症应用频次高;不同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中以捻转补泻和提插补泻应用广泛,其中捻转泻法和捻转补法应用频次高;穴位选择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为主;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留针时间在30~45 min时有效率高于其它留针时间;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针刺临床各科的疗效显著,尤以皮肤科和外科为突出.结论: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科、外科中应用优势明显,多使用捻转补泻和提插补泻手法,在临床各科疗效显著.

  • 局部热刺激的生物学效应与艾灸温通原理

    作者:黄凯裕;梁爽;胡光勇;邹洋洋;陆露;张建斌

    通过对近15年文献的查阅,从局部、远部及全身三个方面分析局部热刺激对机体的生物学效应.其中,局部效应主要包括皮肤、肌肉和关节、浅表血管等方面;远部效应主要表现在远端血管及内脏效应等方面;全身效应包括免疫反应和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等.认为热刺激产生的效应受刺激温度、持续时间及刺激部位的影响,以此阐述艾灸温通原理,帮助理解和深入研究艾灸温通机制.

  • 针刺减少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所致体质量增加的中枢摄食相关机制探讨

    作者:景欣悦;偶晨;卢圣锋;朱冰梅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TZDs)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增加甚至肥胖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和推广.针刺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肥胖的手段,本文从中枢神经系统摄食相关靶基点出发,认为针刺可能通过改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从而影响TZDs的入脑量或影响下丘脑摄食相关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瘦素及神经肽Y的活性及表达,抑制摄食,进而减少TZDs所致体质量增加.

针刺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