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刺研究杂志

针刺研究

针刺研究杂志

Acupuncture Research 침자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针刺麻醉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4/R
  • 国内刊号: 韩焱晶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www.zhenciyanjiu.cn/
  • 曾用名: 针刺麻醉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针刺研究》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电针干预对大强度耐力运动机体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作者:刘建宇;刘黎明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强度耐力运动机体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为电针干预运动性疲劳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将30名男大学生随机分为空白组、训练组和电针组,每组10人,训练组和电针组采用哈佛台阶法进行定量负荷实验,连续运动15d,空白组不采用干预手段.每次运动后电针组采用电针方法恢复,训练组采用单纯休息恢复.训练组和电针组受试者分别于第1天运动前、第1天运动后、电针结束后与空白组同时间采用硫代巴比妥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空白组及运动前比较,训练组和电针组第1天运动后血清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SOD的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SOD/MDA比值显著下降(P<0.01);与第1天运动后比较,第15天运动后电针组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训练组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训练组比较,第15天运动后电针组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SOD活性显著上升(P<0.01),SOD/MDA显著上升(P<0.01).结论:电针干预能显著降低大强度耐力运动机体血清中MDA含量,增强血清中SOD活性,从而较好地抑制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通路与针刺保护癫痫继发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关系

    作者:杨帆;昂文平;沈德凯;刘向国;杨永清;马允

    目的:观察针刺对戊四唑(PTZ)诱发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该保护作用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 3 K)/蛋白激酶B(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PTZ组、LY 294002组、针刺+LY 294002组、针刺组,每组24只.针刺组、针刺+LY 294002组针刺“百会”“大椎”30 min,共治疗5次.正常组、PTZ组、针刺组先侧脑室注射二甲基亚砜5 μL,LY 294002组、针刺+LY 294002组侧脑室注射LY 294002(5μL),30 min后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其余各组腹腔注射PTZ(50 mg/kg),于注射后4h与24 h取脑组织.分别用HE染色法于光镜下观察海马结构改变,用电镜观察海马超微结构.结果:癫痫发作后4h光镜、电镜均可见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24 h后损伤进一步加重.LY 294002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加重.针刺+LY 294002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与LY294002组比较未见明显好转.针刺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针刺具有明显保护癫痫继发脑神经元损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细胞内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电针刺激对2型糖尿病大鼠皮肤屏障及色泽的影响

    作者:翟煦;荣培晶;王宏才;李少源;孟宏;何孟冬;黄凤;王霞;宋杰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2型糖尿病大鼠皮肤状态的影响,并比较体穴电针与耳甲区电针作用的差异.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模型组(n=13)、耳甲区电针刺激组(简称耳甲区组,n=13)和体穴电针刺激组(简称体针组,n=14).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并以高脂饲料喂养30 d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体针组(取“足三里”“三阴交”穴)及耳甲区组大鼠连续接受电针刺激14d.应用皮肤测量系统MPA 9测量造模前、造模后及治疗结束后各组大鼠腹部及背部皮肤的含水量指数(SCH)、水分散失指数(TEWL)、红斑指数(EI)、黑色素指数(MI)、色差值(L.值、a.值、b.值).结果:造模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体针组、耳甲区组背部皮肤SCH、TEWL、EI、MI、L.值、a.值均下降(P<0.05),b.值升高(P<0.05);腹部皮肤的TEWL、EI、a.值、b.值均升高(P<0.05),SCH、L.值均下降(P<0.05),MI没有显著变化(P>0.05).电针治疗结束后,体针组除腹部TEWL和背部EI变化不明显外(P>0.05),其余指标均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5);耳甲区组大鼠背部皮肤TEWL、L.值、b.值及腹部皮肤SCH、L.值、b.值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5),其它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三阴交”或耳甲区后,2型糖尿病大鼠皮肤屏障受损及皮色改变的情况得以改善,体穴电针比耳甲区电针改善作用更明显.

  • 电针“肠病方”腧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核因子-κB p65及血清白介素-4的影响

    作者:冀来喜;程艳婷;闫丽萍;王海军;金晓飞;李明磊;燕平;赵霞

    目的:探讨电针“肠病方”腧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肠病方组,每组10只.采用冰乙酸灌肠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肠病方组电针“中脘”“天枢”和“上巨虚”15 min,分别在造模后即刻、24 h和48 h进行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4(IL-4)含量,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肠组织核因子-κB p65(NF-KB p65)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P<0.05),肠病方组低于模型组(P<0.01,P<0.05);模型组血清IL-4含量较空白组升高(P<0.05),经电针“肠病方”治疗后,IL-4含量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腧穴“肠病方”对乙酸所致肠黏膜损伤可通过调节炎性反应因子起到修复作用.

  •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额叶与海马区磷酸化P 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白介素-1β mRNA的影响

    作者:方剑乔;朱书秀;张英;王芳;朱青艳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白介素(IL)-1β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Meynert核注射微量Aβ1-40制备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电针组取“百会”“太溪”“足三里”,每次治疗15 min,每天1次,6次1个疗程,间隔1d后再治疗1个疗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额叶与海马区磷酸化P 38 MAPK的表达;RT-PCR检测IL-1β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额叶与海马区磷酸化P 38MAPK、IL-1β mRNA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上述两指标表达减少(P<0.01,P<0.05).结论: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P 38 MAPK磷酸化有调节作用,从而阻断其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

  • 艾灸“大肠俞”对大鼠内脏痛敏及骨髓细胞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1表达的影响

    作者:符翠萍;刘爱玲;杨兴霞;邹惟莹;杨蓓;张大雷;陈婷;吴磊;邹挺

    目的:运用大鼠新生期结直肠扩张(CRD)形成成年内脏痛敏模型,探讨内脏痛敏及艾灸疗效与骨髓细胞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TRPV)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新生SD雄性大鼠自出生8d后进行CRD刺激建立内脏痛敏模型.8周后对模型组和对照组进行“大肠俞”模拟热敏灸,灸前后CRD刺激,记录腹部撤回反射(AWR)评分及测定痛阈值,结束后90 min内取各组大鼠骨髓细胞运用RT-PCR测TRPV 1 mRNA表达.结果:①模型组AW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痛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模型组艾灸后的AWR评分明显低于艾灸前(P<0.05,P<0.01),痛阈明显高于艾灸前(P<0.01).对照组艾灸后40、60、80 mmHg的AWR评分明显低于艾灸前(P<0.01),痛阈明显高于艾灸前(P<0.05).③对照组TRPV 1 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0.655±0.400),艾灸对照组TRPV 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0.551±0.257,P>0.05),艾灸模型组TRPV 1 mRNA相对表达量(2.423±2.730)较对照组、艾灸对照组略高(P>0.05),模型组TRPV 1 mRNA相对表达量(6.550±2.308)明显高于对照组、艾灸对照组、艾灸模型组(P<0.01).结论:新生期CRD可形成内脏痛敏,骨髓细胞TRPV 1 mRNA表达明显增加.艾灸“大肠俞”明显减轻内脏痛敏,可减少骨髓细胞TRPV 1 mRNA表达.

  • 平衡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韩笑;马文珠;王文远

    目的:观察平衡针法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状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纳入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平衡针组143例和传统针组144例.平衡针组取平衡针腰痛穴,平刺进针,得气即出针;传统针组取阿是、委中、夹脊、肾俞等穴,留针30 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20次.观察疼痛改善率和简式疼痛量表(包括疼痛分级指数、视觉模拟量表、现时疼痛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疼痛改善率及疼痛分级指数总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现时疼痛状况,平衡针组略显优势,既体现在即时效果,也表现在远期疗效方面(P<0.05).结论:平衡针能很好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症状,既有即时效果,也有远期疗效.

  • 不同介入时期电针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胡慧;谢占国;覃蔚岚;梁翠梅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电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针刺干预的佳时间.方法:将60例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等分为对照组(术后15d及以上)、观察组(术后7~14 d),针刺取双侧八醪、秩边、阴陵泉、三阴交,上髎及下醪配合电针,每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测定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两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第1和第2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显效率及膀胱平均残余尿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的患者针刺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早期给予针刺干预,可明显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缩短针刺治疗次数,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 针刺镇痛术后疗效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文婷;傅国强;沈卫东

    针刺及其相关技术作为临床手术镇痛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在缓解患者术后急性痛中作用明显.大量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围绕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而开展,为临床开展新的镇痛方案提供了指导依据.本文从针刺镇痛的基本机制出发,以术后镇痛和降低不良反应两个方面为切入点,总结了近年来针刺镇痛术后疗效研究的新进展.各项研究结果显示,针刺镇痛在术后镇痛和降低不良反应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要作为一项常规技术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其内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阐明.

  • 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研究心的表里关系

    作者:张田宁;周美启;吴生兵;曹健;高纺;盛红梅

    本文从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成果入手,分析了心与小肠的脏腑联系,心经与小肠经的表里经联系,以及心与躯体部位(穴位)、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的组织联系等表里关系,阐释了其表里关系的内在机制,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心的表里关系研究提出一些设想.

  • 正常成年人下肢穴位疼痛阈值检测

    作者:王真真;张静;李得浩;晋志高

    目的:比较人体下肢穴位与非穴位痛阈的差异,探讨穴位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制定人体随机测量数据表和人体体表图.选无心理和生理疾病的66名成年人,用Von Frey测量小腿和足部感受器阈值,分析对比穴位与非穴位痛阈值的异同.结果:膀胱经承山、昆仑、京骨和束骨的痛阈显著低于非穴位,昆仑的痛阈值低(P<0.05);足三里同一水平节段穴位足三里、阴陵泉和阳陵泉与同一水平节段的非穴位比较,穴位处的痛阈值明显低于非穴位(P<0.05);下巨虚同一水平节段的穴位下巨虚、外丘、阳交、飞扬、漏谷与同一水平节段的非穴位比较,穴位处的痛阈值明显低于非穴位(P<0.05);解溪同一水平节段的中封、商丘、解溪、申脉相比较,解溪穴的痛阈值高(P<0.05);分布于趾间的荥穴之间比较,侠溪穴和大都穴的痛阈值较高(P<0.05);位于足少阴肾经的水泉、太溪、筑宾和足太阴脾经的漏谷之间比较,漏谷的痛阈值高,水泉次之(P<0.05).结论:穴位的痛阈值明显低于非穴位,且穴位之间的痛阈值也存在差异,表明穴位确实具有相对特异性,从而为临床选穴规范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穴位 痛阈 经络
  • 电针复合颈丛阻滞对甲状腺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张彩举;杨帆;李熳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运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拟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手针复合麻醉组和电针复合麻醉组,每组20例.手针复合麻醉组先行颈丛神经阻滞,然后针刺双侧合谷及内关穴,接电针仪不通电.电针复合麻醉组在颈丛神经阻滞的基础上针刺双侧合谷及内关穴,接电针仪,刺激参数为连续波、10 Hz、强度(6±2)mA,持续20 min.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血糖(Glu)、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术中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术中电针复合麻醉组血压、心率显著低于手针复合麻醉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ACTH、Cor、E、Glu、CRP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电针复合麻醉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手针复合麻醉组(P<0.05).结论:电针复合颈丛神经阻滞能显著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抑制手术中及术后异常升高的应激激素和免疫因子水平,是甲状腺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选择.

  • 浅析承淡安先生对针灸量学的探索

    作者:夏有兵;程洁;穆艳云;甘君学;张建斌

    作为一种物理刺激疗法,针灸刺激量与疗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我国传统针灸理论对针灸刺激量方法的把握,多局限于定性认识,定量阐述不足.承淡安先生承前启后,对如何有效量化针灸刺激量进行了探索.本文从疏简针刺取穴数量、规范毫针规格材质、明确把握针刺强度、关注针刺间隔时间,以及强调灸疗需有适宜刺激量并因人而异、规范灸疗刺激量化标准等方面,阐述了承淡安的针灸量学观点.

针刺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