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刺研究杂志

针刺研究

针刺研究杂志

Acupuncture Research 침자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针刺麻醉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4/R
  • 国内刊号: 韩焱晶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www.zhenciyanjiu.cn/
  • 曾用名: 针刺麻醉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针刺研究》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电针"环跳"穴不同组织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JNK、c-jun磷酸化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宪彤;陶星;马铁明;马贤德;闫泓池;田琳;刘泮泮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环跳"穴不同组织(神经干与肌肉层)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L4-L5脊髓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与c-jun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探讨"环跳"穴深刺或浅刺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环跳浅刺组、环跳深刺组,每组12只.采用横断法复制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模型.电针"环跳"穴治疗,深刺组针刺触及神经干,以大鼠下肢出现瞬间抽动为度;浅刺组针刺非神经干肌肉层,以穴区肌肉出现轻微颤动为宜.每次治疗时间为2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L4-L5脊髓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L4-L5脊髓磷酸化JNK(p-JNK)和磷酸化c-jun(p-c-jun)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脊髓神经元胞体出现肿胀、变性凋亡,经电针治疗后,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减少,环跳深刺组L4-L5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浅刺组.模型组L4-L5脊髓p-JNK和p-c-jun表达升高,经电针治疗后,二者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1),且环跳深刺组p-JNK和p-c-jun表达下降程度明显高于环跳浅刺组(P<0.01).结论:针刺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病理形态学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电针刺激"环跳"穴不同组织可以不同程度下调坐骨神经损伤大鼠L4-L5脊髓p-JNK和p-c-jun表达水平,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激活,保护神经元细胞,这可能是环跳穴深刺触及神经干疗效优于浅刺非神经干肌肉层的机制之一.

  • 悬灸"大椎"穴不同灸量对哮喘大鼠神经源性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张伟;焦琳;熊俊

    目的:通过观察悬灸"大椎"穴不同灸量对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神经生长因子(NGF)、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激肽A(NKA)、神经激肽B(NKB)、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含量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哮喘的神经源性炎性反应机制以及佳灸量.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悬灸15 min组、悬灸30 min组、悬灸60 min组、悬灸90 min组.于第1天、第8天腹腔注射致敏混悬剂1 mL,第15天开始用1%卵白蛋白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激发哮喘,每日1次,每次20 min,共14 d.21d后,温和灸"大椎"穴,各组悬灸不同的时间,共治疗7d.运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大鼠BALF中的NGF、SP、CGRP、NKA、NKB、pERK等神经源性炎性反应相关因子的含量.结果:模型组BALF中NGF、SP、CGRP、NKA、NKB、pERK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4个治疗组BALF中NGF、SP、CGRP、NKA、NKB、pERK含量较模型组均有显著降低(P<0.01);悬灸15、30、60 min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悬灸时间的延长,各指标变化更加明显;悬灸60 min组与悬灸90 min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灸"大椎"穴通过降低大鼠BALF中NGF、SP、CGRP、NKA、NKB的含量来减轻哮喘的神经源性炎性反应,其信号转导可能通过ERK细胞外信号转导途径;随着灸量的增加,对哮喘大鼠的神经源性炎性反应的改善作用也在增加,艾灸60 min是饱和灸量,而90 min的治疗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及谷氨酸含量的影响

    作者:马骏;马彪;王述菊;刘芳;王彦春;余沛豪;王中明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缝隙连接蛋白(Cx)43及谷氨酸(Glu)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用立体定向微量注射法向大鼠右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备偏侧PD大鼠旋转模型.电针组电针"风府""太冲"穴,每次30 min,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行为学测试观察PD大鼠旋转行为的改变,运用HPLC荧光法检测纹状体Glu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纹状体Cx 43蛋白活性表达的变化.结果:电针组大鼠治疗后旋转行为较治疗前及模型组改善明显(P<0.01,P<0.05).模型组大鼠Cx43表达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Glu含量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Cx 43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Glu含量降低(P<0.05).结论:电针防治帕金森病的机制可能与针刺能够抑制纹状体Cx 43的表达,减少星形胶质细胞释放Glu有关.

  •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对大鼠退变颈椎间盘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1、3及其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的影响与髓核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张丽瑾;朱中书;孙钦然;刘玉宁;刘方铭;郭闫萍;刘维菊;吴丙云;杜鹃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松解颈周腧穴对大鼠退变颈椎间盘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MMP-3)及其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髓核超微结构,探讨其缓解颈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参照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造模方法,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颈周腧穴组、夹脊穴组、药物组,并设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夹脊穴组取C2-7椎旁夹脊穴,颈周腧穴组取颈周的双"脑空"穴、"脑户"穴、"大椎"穴、双"曲垣"穴、双"天宗"穴,进行针刀干预,每5d治疗1次,各治疗3次;药物组采用布洛芬胶囊+颈复康颗粒灌胃,每天1次,治疗10 d.各组继续喂养20 d后处死采集标本,用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大鼠颈椎间盘MMP-1、MMP-3及TIMP-1的基因表达,并在电镜下行髓核超微结构观察.结果:MMP-1、MMP-3的基因表达检测,模型组高于空白组(P<0.05),颈周腧穴组、夹脊穴组、药物组低于模型组(P<0.05),颈周腧穴组、夹脊穴组低于药物组(P<0.05);TIMP-1的基因表达检测,模型组低于空白组(P<0.05),颈周腧穴组、夹脊穴组高于模型组及药物组(P<0.05).髓核超微结构观察:椎间盘髓核退变程度为空白组<颈周腧穴组/夹脊穴组<药物组<模型组.结论:针刀松解颈周腧穴可通过调控MMP-1、MMP-3及TIMP-1的基因表达,影响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从而延缓椎间盘退变.

  • 不同频率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王双昆;卢晨;王友京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中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不同频率电针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高频电针组及低频电针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并再灌注40 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高频电针组及低频电针组于结扎成功即刻起分别以120 Hz及20 Hz持续电针"内关"穴50 min.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血栓素B 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浆ET、ANP、TXB2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NO含量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频电针组和低频电针组的血浆ET、ANP、TXB2含量均有显著降低,血浆6-Keto-PGF1α含量及血清NO含量显著升高(P<0.05).高频电针组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低频电针组(P<0.05).结论:电针大鼠"内关"穴可以调节血管活性物质,这可能参与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治疗作用.此外,不同频率电针对血管活性物质的调节作用不完全相同,这可能是不同手法针刺疗效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 电针联合饮食调控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

    作者:张毅;唐成林;田源;袁海洲;杨辉;唐念珍;高睿琦;曹净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饮食调控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的影响,探讨电针对NAFLD的治疗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食组(n=15)和高脂饮食造模组(n=45),造模组饲以高脂饲料建立NAFLD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从普食组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从高脂造模组中随机抽取持续高脂饮食组、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转低脂饮食组以及电针+转低脂饮食组,每组各10只.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和电针+转低脂饮食组以毫针刺激"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4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PPAR-α、L-FABP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PPAR-α、L-FABP的基因表达.结果:持续高脂饮食组出现中度至重度大泡型脂肪变性,肝细胞索排列紊乱;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和转低脂饮食组以小泡型脂肪变性为主;电针+转低脂饮食组肝细胞索排列有序,肝细胞形态趋于正常,脂肪变性明显减轻.持续高脂饮食组血清TC、TG、FFA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转低脂饮食组和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与持续高脂饮食组相比较明显降低(P<0.05),电针+转低脂饮食组较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和转低脂饮食组显著降低(P<0.05).持续高脂饮食组大鼠肝脏PPAR-α蛋白及基因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而L-FABP蛋白及基因明显升高(P<0.05);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和转低脂饮食组与持续高脂饮食组比较,PPAR-α蛋白及基因表达升高,L-FABP蛋白及基因表达降低(P<0.05);电针+转低脂饮食组与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和转低脂饮食组比较,PPAR-α蛋白及基因表达进一步升高,L-FABP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及低脂饮食均可以调节NAFLD大鼠脂质及肝组织PPAR-α、L-FABP,且联合作用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手段.

  • 不同时机介入电针对模拟失重大鼠肝脏HSP 70、MDA、SOD和GSH-PX的影响

    作者:宋艳;赵国桢;赵百孝;嵇波;汪德生;张鹤;毛颖秋;张平;许咏思

    目的:观察预针刺和针刺治疗对模拟失重大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热休克蛋白70(HSP 70)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模拟失重大鼠肝脏损伤改善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针刺组和针刺组,每组5只.大鼠尾部悬吊4周复制模拟失重模型.预针刺组在尾部悬吊前1周,电针刺激双侧"肾俞""脾俞"和"三阴交"穴,每次30 min,每日1次;针刺组大鼠尾部悬吊过程中电针刺激"肾俞""脾俞"和"三阴交"穴,每次30 min,隔日治疗1次,共针刺14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HSP 70的表达情况,比色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HSP 70呈强阳性反应,HSP 70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预针刺组大鼠肝脏HSP 70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SOD和GSH-PX活性略有升高(P>0.05),MDA含量略有减少(P>0.05),针刺组HSP 70表达量略有降低(P>0.05),SOD活性和MDA含量略有升高(P>0.05),GSH-PX活性略有降低(P>0.05);与预针刺组相比,针刺组肝脏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预针刺可以明显抑制大鼠尾部悬吊引起的肝HSP 70表达的上调,从而可能有利于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

  • 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核转录因子kappa B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邵润慧;金树英;卢峻;户丽;图娅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炎性反应信号通路中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2 (PGE2)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每组9只.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结合孤养的方法建立抑郁模型.针刺组穴位选取"百会"和"内关",隔日针刺1次,共14次;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10 mg/kg灌胃治疗,每日1次,共28次.采用蛋白印记法检测大鼠海马NF-κB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COX-2、PGE2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NF-κB表达及COX-2、PGE2含量显著上升(P<0.01).针刺和氟西汀治疗显著下调NF-κB、COX-2和PGE2 (P<0.01,P<0.05),两个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下调炎性反应因子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保护海马神经元,这可能是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一.

  • 针灸对环磷酰胺化疗荷瘤小鼠血清白介素-7、白介素-18含量的影响

    作者:路玫;张静静;曹大明;赵喜新;王光安;张丽

    目的:观察针灸对环磷酰胺(CTX)化疗荷瘤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7(IL-7)和IL-18含量的影响,探讨针灸改善化疗所致免疫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昆明小鼠6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6只,采用种植S 180肉瘤,复制移植瘤模型,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腹腔注射CTX,制备CTX荷瘤小鼠模型.针刺组、艾灸组分别针刺及艾灸"大椎"及双侧"膈俞""肾俞""足三里",均每日治疗1次,其中8只治疗3d,另外8只治疗5d.尾静脉取血计数外周血白细胞数,计算小鼠脾脏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7和IL-18的含量.结果:注射CTX后,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受损,脾脏指数下降,血清IL-18的含量以及白细胞数降低(P<0.05).治疗5d后,针刺组及艾灸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3d后,艾灸组脾脏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3d后,针刺组血清IL-7高于模型组,治疗5d后,仍高于模型组及艾灸组(P<0.05);治疗3d和5d,针刺组血清IL-18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及艾灸组(P<0.05).结论:提高血清中IL-7和IL-18的含量,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各种免疫细胞的成熟,从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是针刺减轻烷化剂CTX对免疫功能造成的损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

  • 调理脾胃针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漫;张智龙;吉学群;杨元庆;杨秀娟;李思

    目的:观察调理脾胃针法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DN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44例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调理脾胃针法,取中脘、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阴陵泉等穴,对照组取肾俞、太溪、三阴交、阳陵泉、悬钟、关元、手三里等穴,均每日治疗2次,6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治疗前及第3和第6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羰基(carbonyl group,PCO)、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guanine,8-OHdG)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疗程结束时,两组血浆MDA、PCO、8-OHdG较治疗前升高(P<0.05),SOD活性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6个疗程后,两组血浆MDA、PCO、8-OHd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观察组SOD活性升高(P<0.01),对照组SOD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50.00%(35/70),对照组为44.44%(32/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29%(59/70),对照组为55.56%(40/7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能够改善DN患者抗氧化应激反应的能力,从而改善肾功能,延缓肾损害.而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调理脾胃针法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法.

  • 分期三通刺法治疗急性期中重度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宏涛;邱连利

    目的:观察分期三通刺法论治急性期中重度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中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分期三通刺法组30例和经筋刺法组30例.分期三通刺法组采用"面瘫急性期轻通浅刺针法、静止期强通透穴斜刺针法、恢复期补通透穴平刺针法"的三通刺法,经筋刺法组采用经筋刺法,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每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面神经症状、体征评分,并于3个月后用生存质量简表进行随访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面神经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分期三通刺法组的改善作用优于经筋刺法组(P<0.05).分期三通刺法组总有效率[93.3%(28/30)]明显高于经筋刺法组[80.0%(24/30),P<0.05].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分期三通刺法论治急性期中重度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经筋刺法.

  • 毫火针配合拔罐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疗效观察

    作者:袁涛;王芬

    目的:观察毫火针配合拔罐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与常规针刺组,每组21例.毫火针组以毫火针配合拔罐治疗,隔日治疗1次,1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常规针刺组以常规针刺配合拔罐治疗,每日治疗1次,1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临床疗效及肩关节功能评分(调整的CM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调整的C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毫火针组调整的CMS评分单项(肩部疼痛积分、日常功能活动积分、肩关节活动度积分)均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24%,20/21)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85.71%,18/21,P<0.05).结论:毫火针配合拔罐较常规针刺配合拔罐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疗效更显著.

  • 八髎穴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机制探讨

    作者:邹洋洋;丁曙晴;周惠芬;叶菁菁;徐修竹;胡光勇;张建斌

    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OOC的发病机制及针刺八髎穴治疗OOC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针刺八髎穴可能通过提高神经节内板状末梢改善机械扩张的敏感性,升高血清胆囊收缩素水平,抑制脊髓前角的γ-运动神经元、脊髓内侧角的交感中枢的兴奋性及减少5-羟色胺、组织胺的释放等多途径达到治疗OOC的作用.深入探讨八髎穴治疗OOC的作用机制,可为寻找更为特异和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 四肢远端穴位对急性缺氧志愿者心功能调节规律研究

    作者:董亚琴;修春英;萨喆燕;许金森

    目的:观察针刺四肢远端穴位对健康志愿者急性缺氧时心功能的调节规律.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同体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曲泽组、手三里组、足三里组、光明组.在吸入低氧混合气体条件下,电针曲泽、手三里、光明、足三里各20 min,采用血液动力学监护仅记录心输出量(CO)、心率(HR)、左心做功(LCW)、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在针刺前后的变化.结果:电针曲泽、足三里穴能显著降低急性缺氧所致的CO、LCW、HR升高(P<0.05),显著延长LVET(P<0.05);电针手三里、光明穴无上述作用.结论:四肢远端穴位的功能主治与神经节段支配无明确关联,与所属经络的循行路径密切相关.

  • 国外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研究现状分析

    作者:何巍;童元元;赵英凯;李彦文;张黎;刘朝晖

    对国外开展的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包括:①假针刺的概念背景,②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在各国的发展现状,③德国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研究概况,④国外大样本针灸临床试验中关于假针刺对照试验的研究概况.对假针刺对照试验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目前针灸研究存在的问题.

针刺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