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刺研究杂志

针刺研究

针刺研究杂志

Acupuncture Research 침자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针刺麻醉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4/R
  • 国内刊号: 韩焱晶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www.zhenciyanjiu.cn/
  • 曾用名: 针刺麻醉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针刺研究》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不同电针频率刺激对胃扩张疼痛大鼠下丘脑内P物质、β-内啡肽表达的影响

    作者:林亚平;彭艳;易受乡;唐森;李振海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电针频率刺激"足三里"对胃扩张疼痛大鼠的拟痛行为学评分和下丘脑内疼痛信息物质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的影响,阐明电针防治胃扩张疼痛可能的物质基础,探讨不同电针频率的效应差异.方法:50只大鼠完全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和高频电针组,除空白组外采用胃内植入气囊并充气40 mmHg压力造成胃扩张疼痛模型,低频(2 Hz)和高频(100 Hz)电针刺激"足三里"为施治因素,观察大鼠拟痛行为学评分,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下丘脑组织中SP、β-EP的表达.结果:低、高频电针均能明显降低胃扩张疼痛大鼠的拟疼痛行为学评分,与针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频电针组优于低频电针组(P<0.01).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下丘脑组织中SP、β-EP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低、高频电针可使下丘脑组织中SP、β-EP阳性细胞数继续增加(P<0.01),且低频电针组的SP、β-EP阳性细胞数增加更明显(P<0.01).结论:不同电针频率刺激"足三里"均可减轻胃扩张疼痛大鼠的应激反应,这可能是通过促进了下丘脑内疼痛信息物质SP、 β-EP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发挥镇痛作用,且高频电针的镇痛效应优于低频针.

  • 针灸及其血清对荷瘤小鼠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作者:刘志丹;裴建;傅勤慧;李海燕;余奇文;张继英;张冬青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H22荷瘤小鼠CD4~+CD25~+ Treg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s)体外增殖的影响和针灸血清刺激下的CD4~+CD25~+Treg细胞的体外增殖变化,探讨针灸及其血清对荷瘤小鼠免疫调节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艾灸治疗组、肿瘤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用H_(22)肿瘤细胞移植性实体瘤模型,电针和艾灸"大椎"治疗后,磁珠分离CD4~+CD25~+Treg细胞,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观察不同组小鼠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和针灸血清对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肿瘤对照组CD4~+CD25~+Treg细胞增殖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电针治疗组和艾灸治疗组CD4~+CD25~+Treg细胞增殖水平与肿瘤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电针治疗组和艾灸治疗组1:1、1:8稀释度血清刺激正常小鼠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较正常对照、肿瘤对照组血清显著增高(P<0.05),各组1:16、1:32稀释度血清对Treg细胞作用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能下调荷瘤小鼠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能力.不同浓度针灸血清体外刺激CD4~+CD25~+Treg细胞增殖表现出不一致的效应.

  • 动态观测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作者:徐鸣曙;方程;徐佳;张根峰;葛林宝

    目的:探讨纹状体细胞外液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在电针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电针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用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方法制成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各组电针"风池"20 min后,休息10 min,再电针20 min.通过微透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中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的浓度.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正常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电针组纹状体内胞外DA、DOPAC、HVA含量无明显变化.在脑缺血后30 min以及再灌注后15 min,DA含量出现两次明显升高(P<0.05),再灌注后120 min也观测到1次上升的趋势;而DOPAC含量在缺血后15 min、75 min以及再灌注后75 min出现3次高峰(P<0.05).经电针治疗后,DA含量于再灌注后90 min、120 min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DOPAC含量在再灌注后维持在基础水平,未出现第3次高峰.HVA的变化趋势与DOPAC相似,经电针治疗后HVA含量于再灌注75 min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电针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纹状体内细胞外液中DA及其代谢产物的蓄积,发挥脑保护作用.

  • 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作者:韩焱晶;李文迅;贾宝辉;时宇静;图娅

    目的:观察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NO-cGMP)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刺激结合孤养的方法制造抑郁模型.造模同时针刺治疗电针组动物,选取"百会""印堂"穴,电针20 min,每日1次,连续针刺21 d.治疗结束后取大鼠海马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细胞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GMP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的nNOS免疫反应阳性颗粒数目减少,电针组nNOS免疫反应阳性颗粒数目较模型组增多.各组测得的nNOS灰度值,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电针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中cGMP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中cGM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百会""印堂"穴能够提高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nNOS的表达水平,同时提高海马中cGMP的含量,维持NO-cGMP信号转导通路的信息传递功能,从而起到抗抑郁作用.

  • 电针"大椎""命门"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抗炎及免疫调节反应的影响

    作者:李辉;李晓泓;张露芬

    目的:观察并比较电针"大椎""命门"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椎组、命门组、尾部中点组,每组8只,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造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电针"大椎""命门"及尾部中点,每次20 min,隔日1次,共8次.观察治疗前后大鼠足跖肿胀度,使用MTT比色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率、白介素(IL)-2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大椎组、命门组的T、B淋巴细胞增殖率,脾IL-2活性,血清IL-2含量及尾部中点组T、B淋巴细胞增殖率,脾IL-2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大椎组血清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降低(P<0.05),大椎组脾IL-2活性及命门组T、B淋巴细胞增殖率,脾IL-2活性与尾部中点组比较升高(P<0.05).结论:电针通过对T、B淋巴细胞增殖率,IL-2,TNF-α的相互调节,起到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 针药结合对脾虚证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亚丽;晋志高

    目的:探讨脾虚证心功能的改变及针刺结合西洋参汤对脾虚证心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洋参组及针药结合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西洋参组、针药结合组用偏食法建立脾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西洋参组给予西洋参汤灌胃;针药结合组针刺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平补平泻法捻转行针1 min,留针20 min,每日1次,并给予西洋参汤1 ml/100 g灌胃.治疗10 d后,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内压(LVP)、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输出量(CO).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针药结合组、西洋参组的HR、SBP、DBP、CO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虚动物HR、SBP、DBP、CO均下降,西洋参和针药结合对其具有调节作用,使其接近正常水平,该结果为临床治疗脾虚证心功能改变提供了依据.

  • 针刺颈夹脊穴对大鼠退变颈椎间盘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影响

    作者:王学新;李永春;马晓芃;韩兆诚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对大鼠退变颈椎间盘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MMP-3)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并设空白对照组.针刺组取颈部夹脊穴,药物组采用布洛芬加颈复康灌胃.治疗30 d后,采用ELISA技术检测颈椎间盘MMP-1、MMP-3、TIMP-1的含量,并以光镜下椎间盘组织形态学退变为对比依据.结果:针刺和药物治疗组椎间盘较模型组形态稍规则,纤维环排列稍整齐,髓核皱缩轻;促进椎间盘胶原分解的MMP-1、MMP-3组间比较,各造模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比模型组减少(P<0.05);TIMP-1组间比较,各造模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针刺组比模型组增多(P<0.05),其它组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可能通过调控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系统而达到治疗椎间盘退变性颈椎病的作用.

  • 电针强壮穴对衰老模型大鼠T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建民;梁凤霞;李佳;刘溪泉;唐宏图;吴松;王华;陈泽斌

    目的:研究电针强壮穴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电针对免疫衰老的调节机制.方法:3月龄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免疫抑制组、免疫抑制并电针组,除对照组以外,其余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40 d制作衰老模型.电针组、免疫抑制并电针组取"关元""后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每次15 min,每周6次;免疫抑制组、免疫抑制并电针组于电针治疗第26、27天时,分别按50 mg/kg给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免疫抑制状态.噻唑蓝比色法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脾脏T细胞分泌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2受体(IL-2 R)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表面CD28分子(即CD8~+CD28~+T细胞)密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脾脏T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1),T细胞诱生IL-2、IL-2 R分泌水平及CD8~+CD28~+T细胞表达也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经免疫抑制处理的免疫抑制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P<0.01);但经电针治疗的免疫抑制并电针组与免疫抑制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P<0.01);免疫抑制并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除IL-2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免疫抑制并电针组与电针组比较,除CD8~+CD28~+T细胞表达外,其余各指标的差异(P>0.05).结论:电针强壮穴能调节T细胞免疫,延缓衰老,并能降低环磷酰胺对T细胞免疫的抑制效应,其作用途径可能是提高T细胞增殖能力、T细胞分泌IL-2及其受体水平,以及提高CD8~+T细胞表面分子CD28表达等.

  • 粗针皮下透刺神道穴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症状积分及血清IgE的影响

    作者:高宏;李雪珍;叶文伟;周柏英;金英杰;邱毅;吴佳洁

    目的:观察粗针皮下透刺神道穴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粗针组及西药组,各30例.粗针组采用粗针皮下透刺神道穴,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2周为一疗程.西药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 mg/次,6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6周、12周的血清IgE水平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6周血清Ig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粗针组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仍下降(P<0.01),西药组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2周、6周两组患者间的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粗针组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呈正相关.结论:粗针皮下透刺神道穴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IgE水平及改善临床症状.

  • 俞募配穴针灸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任蓉;庄礼兴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针灸组主穴为中脘、胃俞、足三里,脾胃虚弱者采用温针灸,肝胃不和者采用电针,每日1次,每治疗5 d休息2 d.药物组予奥美拉唑胶囊(洛赛克)口服,每次20 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然后评价临床疗效,并用SF-36量表观察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针灸组治愈6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药物组治愈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优于药物组.在改善生存质量方面:对患者的躯体职能、情感职能的改善针灸组优于药物组(P<0.05).健康效用值的提高方面,针灸组较药物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俞募配穴为主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不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穴位埋线对专业运动员体能的影响

    作者:陈永珍;杨坚敏;韦柳娇;张俊杰;韩李文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在专业训练中经常出现运动性疲劳、体能下降等相关症状的专业运动员,以关元、命门、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行穴位埋线.对16例国家赛艇女运动员进行6次治疗后测试2 000 m测功仪成绩,并于治疗前、治疗3次和6次后分别检测血睾酮、血红蛋白水平;将52例省重竞技队、省沙排队男运动员分成埋线组和推拿理疗组,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运动员的中长跑成绩,并于治疗前、治疗12周、6个月和12个月后分别检测其血中睾酮和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①治疗后国家女子赛艇队2 000 m测功仪成绩明显提高(P<0.01),运动员血睾酮、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P<0.05);②省重竞技队、沙排队埋线组中长跑成绩提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睾酮和血红蛋白水平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以改善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状况,提高运动员体能,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睾酮和血红蛋白水平有关.

  • 井穴干预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何峰;杨骏;张庆萍;崔西云

    临床应用井穴治疗急性或慢性脑缺血引起的脑梗死和血管性痴呆等疾病收到良好疗效,表明井穴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良性干预作用.近年来通过建立缺血动物模型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初步表明,抗自由基损伤、抑制钙超载、调节炎性反应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增强抑凋亡基因的表达等可能是井穴干预缺血性脑损伤的相关作用机制.但由于脑缺血损伤机制的复杂性,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王少军;谭连红;杨永升

    本文概述了近几年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针灸效应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首先从基因表达方面总结了该技术的应用,包括:①抗炎及镇痛,②抗肿瘤,③改善脑缺血和心肌损伤,④抗衰老;其次从蛋白质组学方面介绍了目前所取得的进展.本文还对目前针灸作用机制的基因和蛋白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做了展望.

  • 古代与现代针灸治疗偏头痛思路之比较

    作者:胡静;吴中朝;王京京;焦玥

    本文以古今针灸对偏头痛的治疗思路为切入点,将古代、现代治疗思路进行详细比较,初步总结出了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成"古今相承""古遗今废""古无今创"3个部分分别予以说明,认为现代偏头痛的治疗思路、方法虽有所创新,但治疗思路仍较单一,并认为可以从偏头痛左右偏颇、少阳太阳并治等新的角度对该病进行临床研究与治疗.

  • 《针刺研究》稿约

    作者:

    关键词:
针刺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