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21例住院患者心室颤动的临床分析

    作者:徐泽升;王炳勋;李亚;高晓丽;辛兴利

    目的 探讨患者住院期间心室颤动(VF)的基础原因、复苏影响因素及随访结果,以对医院内、外猝死的抢救有所指导.方法 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2所三级医院和12所二级医院住院期间共121例患者发生VF,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期间VF的复苏成功率51.2%;冠心病与非冠心病VF的复苏成功率分别为55.8%和23.5%(P=0.014);监护区与无监护区VF的复苏成功率分别为80.6%和38.8%(P=0.001);血钾正常与低钾血症VF复苏成功率58.6%和60.0%(P=0.932);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VF复苏成功率为65.2%和42.7%(P=0.016);62例复苏成功的VF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4例,平均随访时间(12±3)个月,随访期间死亡5例.结论 住院期间VF的病死率较高;冠心病并发VF的复苏成功率高于非冠心病;直流电除颤是重要的抢救措施;低钾血症不影响VF的复苏成功率;三级医院的复苏成功率高于二级医院.

  • 过敏性紫癜心脏表现一例

    作者:秦周顺;王俊芳

    患者男性,16岁.双下肢紫癜7 d,抽搐4 h.9 d前因患"上感"服用阿司匹林片0.6 g, 连用2次,7 d前双下肢皮肤出现瘀点、瘀斑,先从踝关节附近,后逐渐延及臀部,伴双侧膝关节疼痛,在当地诊为"药物过敏性紫癜",用强的松、息斯敏及维生素C治疗,紫癜未消退 ,4 h前突然发生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历时半分钟,按"癫痫"给予安定10 mg静注,抽搐反复发作3次,又用鲁米那治疗无效,急诊入院.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7.2℃,脉搏120 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90/75 mmHg(12/10 kPa),急性病容,神清,双下肢及臀部见散在瘀点、紫癜,大小不等 ,大多呈紫红色,略高出皮肤,间有褐色消褪表现,对称分布,偶有痒感.双肺听诊正常, 心律不规则,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余无异常.入院后再次发生抽搐,意识丧失, 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扑动交替,予利多卡因0.1 g静脉注射,心电图仍示室性心动过速,继用利多卡因0.1 g,继之出现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立即以300 J功率非同步直流电除颤一次,转为窦性,但为二度Ⅰ型,输注地塞米松10 mg等,4小时后发生频发室早,呈二联律,继用利多卡因和硫酸镁,室早消失,一天后房室传导阻滞消失,P-R间期正常,节律整齐.查心肌酶谱均正常,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心脏结构正常.此后心电监护及心电图均正常.5天后紫癜消失,共住院8天痊愈出院.经随访患者2年健康.

  •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的治疗

    作者:林兆恒

    目的 观察低能量胸外直流电除颤和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室性心律失常风暴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艾司洛尔组,其中,对照组31例患者给予静脉应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基础上采用常规电复律治疗;艾司洛尔组28例患者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静脉给予艾司洛尔并给予低能量电复律治疗.结果 艾司洛尔组终止反复室速、室颤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71%vs 39.89%,P<0.05),终止室速及室颤所需放电次数[(5.69±1.34)次]和平均放电能量[(95.32±13.21)J]显著少于对照组[(8.63±3.79)次,(P<0.05)]和[(185.39±25.63)J,(P<0.05)];两组低血压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16%vs 39.29%,3.23%vs 3.57%.38.71%vs 39.29%,P>0.05);对照组电复律后总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升高值显著高于艾司洛尔组(P<0.01);艾司洛尔组中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例,21.43%vs 24例,77.42%,P<0.01).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及时、足量地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和低能量电复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风暴是非常有效而且安全的.

  • 急性右室梗死并肺血栓栓塞病例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邹阳春;王雯;吕钰;徐立;张麟;崔亮;徐琳;余丽萍;钟光珍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主因心前区闷痛伴气憋、咽部紧缩感2.5小时就诊本院急诊科,急诊做心电图(图1)和肌钙蛋白等检查,以"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收住心内科,在家属知情同意后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为左冠脉大致正常,右冠脉近端完全闭塞前向血流中断,紧急经皮冠状动脉球囊与支架置入术(PCI)后血管通畅前向血流TIMI 3级(图2),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术中曾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并发生室颤1次,经静脉推注阿托品、多巴胺、补充容量及直流电除颤等积极处理后病情稳定,在多巴胺持续静脉点滴维持下转入冠心病监护病房.

  • 发热致Brugada心电图改变2例

    作者:周益锋;王勇;王嘉莉;李菁;范书英;杨鹏;曾玉杰;郑金刚

    患者1,男性,45岁.肺部感染、发热伴晕厥,晕厥时心电图证实为室颤,于外院经直流电除颤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并转入我院.既往无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病史,无家族成员猝死史.

  • 护士独立完成突发室颤电复律术的体会

    作者:郝魁

    心室纤颤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它是由于心脏出现多灶性局部兴奋,致完全失去排血功能,心电图上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均匀的低小波,频率达250~500次/min.我科于1998年10月至2001年9月,采取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治疗室颤病人1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有关操作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室电风暴1例治疗体会

    作者:荆亚军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主因持续胸痛、胸憋1 h于2014年2月23日19:52由急诊送入我科。患者于1 h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胸痛、胸憋症状,呈压榨性疼痛,部位位于胸骨后,范围约手掌大小,持续不缓解,有背部放射痛,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无恶心呕吐,无晕厥。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且有长期大量吸烟史(30~40支/d),否认糖尿病史及心脏病史。入院查体:T:36.5℃, P:102次/min,BP:150/90 mm 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02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水肿阴性,巴氏征阴性。心电图检查提示Ⅱ、Ⅲ、aVF、V6~V9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诊断为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立即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5粒,阿司匹林300 mg嚼服,氢氯吡格雷300 mg、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建立静脉通路给予5%葡萄糖+硝酸甘油10 mg持续静脉滴注。20:40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四肢抽搐、呼吸浅慢,心电监护显示室颤波,立即给予200 J非同步直流电除颤1次,恢复窦性心律,患者逐渐苏醒。2 min后患者再次出现室颤,给予300 J非同步直流电除颤1次,恢复窦性心律,同时给予胺碘酮75 mg静脉注射,5%葡萄糖150 mL+胺碘酮225 mg持续静脉滴注。20:48心电监测再次提示室颤,又一次给予300 J非同步直流电除颤,除颤成功。随后又反复出现3次室颤波,相继给予3次300 J非同步直流电除颤且均成功。同时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溶栓25 min后患者再次出现2次室颤,考虑再通后心律失常,均给予300 J非同步直流电除颤,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溶栓2 h后,患者胸憋、胸痛症状明显减轻,弓背向上的ST段回落超过50%,接近等电位线,抢救成功,继续给抗凝、抗血小板、抗缺血治疗,后经上级医院做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中段闭塞超过90%,建议患者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住院28 d好转出院,出院回访患者未做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口服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至今病情稳定,日常活动无受限。

  • 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陷井

    作者:任常陵

    冠状动脉疾病中,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致死率高达35%~50%,大多猝死的病例发病数小时内死于院外发生的室颤.但近在循环系统专门机构(CCU),本病的院内死亡率已降至10%以下,院内发生的室颤患者通过直流电除颤可以挽救生命.此外,认为通过早期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再灌注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及其后的生活质量(QOL).具有梗塞的高危险性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实际上也存在以心绞痛为终结或进展为与AMI无关的病态等各种不同形式,近来根据其病态的类似性将AMI与心脏性猝死一并统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如何早期诊断ACS并开始适当的治疗是救命的关键.

  • 急性心梗室颤后心肺脑复苏成功1例

    作者:白灵芝;铁山

    患者:男,48岁.因发作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2周,加重1d入院.该患者2周前无诱因出现发作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胸闷,每次发作持续2~3min,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于2000-12-01晨起自觉心前区不适,未在意,于18∶00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剧烈胸痛,急来我院就诊.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STⅡ、Ⅲ、avF呈弓背向上抬高达0.2mV,门诊以急性下壁心梗收入CCU病房.入院后给予吸氧、休息、抗凝、扩冠等治疗后疼痛缓解,查体:T:36.0℃,P:80次/min,R:18次/min,BP:17.3/10.7kPa,神清语利,自动体位,未见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正常,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于入院第2d夜间突然出现抽搐、意识丧失、全身紫绀、二便失禁、心音听不清,血压测不出,呼吸停止,心电监护提示室颤,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肾上腺素1mg,利多卡因100mg静推,洛贝林及可拉明各1支静推,300J同步直流电除颤后,心电监护提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早,短阵室速,给予利多卡因2mg/min静点,10min后室性早搏消失,恢复自主呼吸,测BP:13.3/8.0kPa,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及正后壁心梗,患者神志不清,处于昏迷状态,给予甘露醇静点.静推速尿及地塞米松各1支,18h后清醒,此后经扩冠、营养脑细胞、补钾、镁、纠正酸中毒、抗感染、抗凝、吸氧等治疗后病情好转,无心绞痛发作,未发生心律失常及心衰,病人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呈动态变化,病人于1个月后出院.

  • 同步直流电除颤成功救治室性扑动的监护

    作者:孟静;陈学艳;杨茂

    心室扑动是心律失常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1],常为心室颤动的前期,紧急直流电除颤是唯一治疗方法[2].现将我院应用同步直流电除颤成功救治3例心室扑动报道如下.

  • 室颤经电除颤转为窦性心律1例

    作者:李艳琴;任洪涛;马士召;张少华

    患者女,59岁.因心悸、胸闷、憋气2年,加重3d入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力衰竭Ⅲ°,二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突然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心电监护室颤(附图1A).立即给予200焦耳直流电除颤,转为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波稍增宽(图1B),然后转为窦性心律,HR103次/min(图1C).病人心跳恢复,自主呼吸也逐渐恢复.

  • Brugada综合征1例

    作者:王永光;李星群

    患者女性,53岁.因突然意识不清20min入院.心电图(图1A)示心室颤动,经200J直流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再次心电图(图1B)示右胸导联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伴胸前V1~V3导联ST段抬高,Q-T间期正常.入院当天出现心室颤动,心脏骤停达14次,经电除颤成功获救.三大常规检查无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示心脏结构及功能无异常.血清电解质检查示低血钾(1.63 mmol/L).经治疗血钾恢复正常范围后,住院期间仍出现5次心室颤动.有类似发作性晕厥史30年,2年前晕厥发作时心电图曾记录到心室颤动.家族中其祖父、父亲和弟弟均因不明原因猝死.临床诊断:Brugada综合征.

  • 围麻醉期心跳停止7例诊治分析

    作者:蓝志坚;杜光生;徐军

    心跳停止为围麻醉期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对此若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导致病人因供血不足、缺氧而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抢救心跳停止病人时,在保证其有效呼吸的前提下,常规采用胸外心脏按压、直流电除颤、静脉推注肾上腺素等,虽可取得较好效果,但仍有相当部分病人心跳仍不能恢复而死亡;或由于抢救时间过长,患者的心跳及自主呼吸虽能恢复,但中枢神经……

  •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正芹

    早期电除颤被认为是救治心跳骤停重要的关键性治疗.现对临床应用非同步电除颤治疗的适应证、电除颤前后基础抢救措施、波形及能量选择、特殊情况下的使用及除颤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问题进行综述如下.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刘宪勇;宁勇;王岩;刘世军;孙克明

    患者女,72岁。因火焰烧伤全身多处5 h,于2014年9月10日入院。初步诊断:烧伤30%,Ⅱ度,Ⅲ度全身多处。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精神差。T 37.2℃, P 96次/min, R 20次/min, BP 130/90 mmHg。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专科检查:创面位于头、面、颈、胸腹、会阴及四肢,面积约30%;创面腐皮大部分脱落,创基呈潮红及红白相间样表现,局部苍白样表现;触痛迟钝或无,末梢血运可。急查血常规WBC 10.48×109/L,N 88%,RBC 4.73×1012/L, HCT 44.8%。心电图检查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部分ST-T改变,左心房负荷过重。胸部平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主动脉弓增宽迂曲,心尖部饱满。患者既往有左束支传导阻滞病史3 a,偶有心悸、头晕等症状,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平时间断服用辛伐他汀、拜阿司匹林等药物。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食物过敏史,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患者入院后给予病重一级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创面清创包扎,躯干暴露创面涂速愈平保痂治疗,常规静脉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次日晨(伤后17 h)查WBC 2.13×109/L,10 h后复查WBC 2.3×109/L、N 88%,即皮下注射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rhG-CSF )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312088TF)150μg。3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全身颤抖不止,神智不清,呼叫不应。心电监测心率240次/min,心电图呈室上速表现,SpO2呈下降趋势,血压测不出。即予药物复律,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器械通气,行同步直流电除颤3次,持续心肺复苏23 min观察无心电活动、无自主呼吸;继续心肺复苏,36 min患者心脏复跳,心率147次/min,大动脉搏动可触及。行心肺复苏39 min 测 BP 100/70 mmHg,SpO299%,观患者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迟钝,仍神智不清,继续生命支持治疗,转 ICU 治疗。10 h后患者神志逐渐恢复,呈嗜睡状态,行心电图检查结果同入院时查体一致;72 h后患者神志完全转清,予拔出气管插管。动态观察心肌酶谱、脑利钠肽前体、肌钙蛋白Ⅰ逐渐恢复到烧伤前水平,鉴于患者病情稳定,继续观察1周,转普通病房治疗。治疗期间停用rhG-CSF注射液,其他治疗用药正常使用,未再出现相同症状。请心内科医师会诊,患者左束支传导阻滞病史3 a,且本次不良事件后心脏各项指标很快恢复到烧伤前水平,考虑为使用rhG-CSF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 地塞米松致过敏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成功1例

    作者:李振业;宋立敏;王喜玲

    患者女性,40岁.因哮喘发作5 h,在村卫生室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8032216)10 mg,约8 min后感皮肤瘙痒,气喘加重,家属急送患者来本院急诊.体检:神志不清,无自主呼吸,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心内注射肾上腺素1 mg,654-2 20 mg,可拉明0.75,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建立静脉通道后,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0 mg.经以上抢救10 min后,患者出现喘息样呼吸,听到心音,心肺复苏初步成功.再次肌注肾上腺素1 mg,静滴纳络酮、碳酸氢钠、甘露醇等,15 min后呼吸21次/min,心率54次/min,血压90/68 mmHg(12/9 kPa),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抢救30 min后意识转清,答活准确,生命体征平稳.在抢救过程中向家属询问病史,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史20年,曾于某次哮喘发作后因口服强的松出现荨麻疹, 故长期以来只用舒喘灵等治疗.本次肌注地塞米松后即出现了以上危急症状,遂诊断为地塞米松致过敏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因而在抢救中未用皮质激素.

  • 双相波除颤及复律研究进展

    作者:谷云飞;惠杰

    自从Lown等[1]将直流电除颤引入室颤治疗后,电击除颤的发展日新月异.1996年,在用于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双相波除颤效率及安全性都得到很好证明后,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双相波体外自动除颤器(AED)--ForeRunner应用于临床.自此,双相波的除颤复律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将就双相波的放电波形特点、复律及除颤的效果、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心室颤动病人复苏的影响因素

    作者:申仕海

    目的探讨心室颤动(室颤)病人即刻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心电监测或心电图证实的室颤病人的复苏结果及基本病因、心功能、开始直流电除颤时间对复苏结果的影响.心功能评价采用NYHA 4级分类法.结果43例中复苏成功23例,复苏成功率53.5%.急性心肌梗死(AMI)室颤病人的复苏成功率(85.7%)高于其他病因引起的室颤(47.2%),但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心功能正常者复苏成功率(92.9%)高于心功能不全者(34.5%)(P<0.05),发生室颤后3min内启动除颤者复苏成功率(62.5%)高于3min后启动除颤者(27.3%)(P<0.05).结论AMI引起的室颤病人抢救成功率高,除颤实施及时与否和患者心功能状态影响抢救成功率.

  • 参附液等中西结合疗法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作者:杨德民;南重泰

    对心跳骤停者即使采用一般通用的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直流电除颤、多种药物复苏等惯用综合抢救方法其复苏成功率极低.我们应用参附、生脉、纳洛酮等注射液(以下注射液简称液)抢救成功二例用上述方法未能复苏成功的心跳骤停者.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