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核孔复合体相互作用蛋白(NPIP)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节作用

    作者:高学松;成军;甄真;黄燕萍;郭江;刘妍;戴久增

    目的:构建HBV核心启动子及NPIP的重组载体,研究NPIP对核心启动子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根据HBV核心启动子及NPIP的序列设计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别扩增HBV核心启动子和NPIP基因,分别构建HBV核心启动子的报告载体及NPIP的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法瞬时转染HepG2细胞.结果:成功构建HBV核心启动子的报告载体及NPIP的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法瞬时转染HepG2细胞48 h后,用ELISA法检测β-gal的表达,显示核心启动子在NPIP的影响下,其活性有降低3-4倍.通过体内实验证明NPIP可以下调HBV核心启动子的表达.结论:NPIP明显降低HBV核心启动子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BV复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 HCBP6对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影响

    作者:成军;李克;刘妍;王琳;陆荫英;钟彦伟

    目的:研究HCBP6蛋白在细胞内表达时,是否通过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对HCV核心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产生影响.方法:利用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构建HCBP6蛋白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酶联负疫黏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CAT的表达水平,间接测定HCV核心蛋白对于SV40病毒即刻早期启动子的反式激活活性.结果: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HCBP6、pcDNA3.1(-)-core经过限制性内切酶作图分析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正确无误.转染HepG2细胞之后,HCV核心蛋白的表达,对于SV40病毒即刻早期启动子的转录表达活性具有显著的反式激活作用.但是,当与HCBP6蛋白的表达载体进行共转染时,SV40病毒的即刻早期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受到抑制.重复试验得到了相似的结果.HCBP6蛋白的表达对于HCV反式激活SV40病毒即刻早期启动转录活性的抑制率40.4-62.3%.结论:HCBP6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对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SV40病毒的即刻早期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鼠肝炎病毒3型N蛋白Ⅰ区激活mfg12凝血酶原酶基因

    作者:宁琴;严伟明;汪之沫;习东;刘铭锋;Gary Levy;罗小平

    目的:研究鉴定激活mfgl2凝血酶原酶基因之冠状病毒3型或A59型鼠肝炎病毒(MHV-3,MHV-A59)核心(N)蛋白的功能区域.方法:应用定点突变技术、与mfgl2启动子共转染实验明确mfgl2凝血酶原酶基因之MHV-3或MHV-A59 N蛋白的功能区域.N蛋白内含Ⅰ基因突变病毒株Alb 110和其野生株Alb 111体外感染Balb/cJ小鼠巨噬细胞、Ⅰ基因表达载体与mfgl2启动子共转染实验阐明Ⅰ蛋白在mfgl2基因激活中的作用.结果:N蛋白包含由两个可变间隔区(A,B)隔开的三个结构区(Ⅰ,Ⅱ,Ⅲ),MHV-A59N蛋白Ⅰ区可增强mfgl2转录活性,当其基因序列突变为非嗜肝性MHV-JHM或MHV-21区序列时,则丧失激活mfgl2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功能.Ⅰ基因突变病毒株Alb 110和其野生株Alb 111体外感染Balb/cJ小鼠巨噬细胞后对mfgl2的激活无显著差异,共转染实验阐明Ⅰ蛋白并非mfgl2基因激活中的必备因素,该组mfgl2启动子转录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N蛋白可激活mfgl2启动子,使其转录活性提高62倍.结论:鼠肝炎病毒N蛋白Ⅰ区为激活mfgl2凝血酶原酶基因的病毒蛋白功能区域.

  • 血清类粘蛋白2下调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Ⅰ转录活性的研究

    作者:洪源;成军;杨倩;刘妍;王建军

    目的:探讨血清类粘蛋白2(ORM2)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Ⅰ(HBV-SP Ⅰ)转录的激活作用.方法:以我实验室前期得到的HBV-SP Ⅰ的酵母单杂交系统筛选结果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ORM2的基因编码区域,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ORM2编码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pcDNA3.1(-)-ORM2载体;将该质粒与SP Ⅰ的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报告载体pCAT3-SP Ⅰ共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系,并以pCAT3-SP Ⅰ单独转染HepG2细胞系作为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AT的表达活性.结果:pCAT3-SP Ⅰ在HepG2细胞中能够启动CAT的表达;共转染实验中pCAT3-SPⅠ+pcDNA3.1(-)-ORM2组CAT的表达活性较pCAT3-SP Ⅰ下降了81.9%.结论:ORM2蛋白具有对HBV-SP Ⅰ的反式抑制作用.本实验验证了我室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HBV-SP Ⅰ特异结合蛋白的结果,为进一步了解HBV-SP Ⅰ的转录调控机制及其与SPI结合的反式作用因子提供了新的线索.

  • 那可丁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中HIF-1α及其靶基因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翠芳;赵秋;柯晓煜;廖宇圣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一种在哺乳动物组织中广泛存在的转录因子,它可诱导VEGF转录活性的增强和表达增加,在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血管生成、促进肿瘤增殖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1].因此,抑制HIF-1α可能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个靶点.那可丁(noscapine)是一种阿片类生物碱.新研究发现,那可丁能阻断HIF-1α的表达.此外,它还有抗血管形成的作用[2].本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那可丁在氯化钴(CoCl_2)诱导缺氧的状态下对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细胞中HIF-1α、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那可丁作为新的化疗药物治疗胰腺癌的可行性.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作者:韩卫军;况九龙;饶纬华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因是颇受关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候选基因,MMP-9即是其中之一[1].有学者发现MMP-9启动子区域的多态性(-1562C/T)会影响酶的转录活性[2].探索酶基因表达产物活性的影响因素亦可能有助于阐明COPD的发病机制,为此我们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江西籍汉族人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MMP-9的启动子-1562位点基因型进行检测分析,报道如下.

  • 红霉素对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录因子核因子κB、激活蛋白1活性的影响

    作者:何志义;邹朝霞;刘启才;李冰;钟南山;冉丕鑫

    长期小剂量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泛性细支气管炎(DPB)、囊性肺纤维化、支气管哮喘等慢性肺部炎性疾病中疗效良好[1,2],为探讨其作用机制,本实验观察了红霉素(EM)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1(AP-1)转录活性的影响.

  • 血管内皮素转换酶-1b C-338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琪;王连生;汤纳平;王斌

    近年来对内皮素-1(ET-1)研究表明,ET-1能提高血管平滑肌的有丝分裂和增殖,在动脉硬化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素转换酶-1b(ECE lb)C-338A基因多态性的位点位于ECE-1基因启动子(翻译起始点上游338bp)已经明确,且A等位基因比C等位基因有更强的转录活性[2].本研究旨在此基础上,探讨ECE-1b C-338A基因多态性与国人冠心病发病危险性的关系.

  • HSP70生物学特性及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意义

    作者:崔彦;董家鸿

    1962年Ritossa在制备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的过程中,因疏忽而调高孵箱温度,结果从25℃至30℃的环境变化中观察到特异的染色体松解现象,提示某些位点转录活性增加,称之为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1974年Tissieres用放射自显影证实热休克反应中转录合成一组特殊蛋白质,命名为热休克蛋白(hot shock proteins, HSPs).1993年Udono等研究发现肿瘤组织来源的HSP70具有抗肿瘤特异性免疫机能后,其生物学功能和免疫治疗前景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1,2].HSP70在原发性肝癌中表达及作用的研究亦方兴未艾,现就此综述如下.

  • 卵巢颗粒细胞中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突变与其启动子活性的关系

    作者:夏良斌;陈娇;欧阳静萍;吴庚香;敖良飞

    卵巢颗粒细胞中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基因突变是否影响其启动子活性,不同的学者报道尚不统一~([1-2]).报告基因法常用来研究某段DNA序列是否具有转录启动功能及其转录活性,该方法已被众多实验证实是有效的.

  • SHP基因型分布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的研究

    作者:韩红敬;魏丽惠;王山米;纪立农

    许多人类疾病起源于胚胎期,因此,与胎儿生长发育相关的研究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胎儿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起关键作用.SHP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是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与其他多种激素受体相互作用,抑制其转录活性,同时能增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s)的转录活性,参与胆固醇代谢.Nishigori等[1]研究发现,SHP基因与日本人出生体重增加及轻中度肥胖有关,提示SHP基因可能参与胎儿宫内发育的调节.我们通过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SHP基因的单核甘酸多态性(SNP)位点rs7504,探讨SHP基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杨岚;熊庆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年来人们对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妊高征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环境与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有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妊高征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属于单基因遗传性疾病[1]。  妊高征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全身小动脉痉挛,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在血压和体液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已发现RAS中某些成分,如血管紧张素原 (angiotensinogen,AG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ngiotensin conver- ting enzyme,ACE)的某些分子变异与妊高征的发病有关。现就妊高征和RAS的基因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一、肾素基因与妊高征的关系  肾素是RAS中的限速酶,其功能是将AGT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angiotensin I,AngI)。肾素基因全长12 kb,含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动物实验发现,肾素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与高血压有关[2]。Arngrimsson等[3]调查了9个爱尔兰家庭,每个家庭2~3代中至少有3例妊高征患者,运用内切酶消化及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结果显示,妊高征患者及其配偶间RFLP无统计学差异,由此推测肾素基因RFLP与妊高征的发生无相关性。对人类的原发性高血压与肾素基因RFLP的相关性研究也得出相同结论。  二、AGT基因突变与妊高征的关系  在RAS中,AGT是肾素作用的唯一底物,其浓度变化可限制RAS的转化速度,因此在这一系统中占重要地位[4]。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ngiotensinogen gene,AOG)是单拷贝基因,位于染色体1q4,与肾素基因位于同一区域,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该基因由12~13 kb组成,含5个外显子及4个内含子[5]。Jeunemaitre等[6]研究发现,AOG第2外显子704位上的碱基T突变为C,导致AGT第235位的蛋氨酸(Met,M)被苏氨酸(Thr,T)替换,即M235T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有关。由此推测,M235T可能与妊高征的发生也存在相关性。  Ward等[7]分别对美国犹他州的白种人群和日本人群进行了调查,测定妊高征患者和正常初孕妇女血中AGT浓度及基因型,研究结果显示,妊高征患者中T235突变频率(0.65)高于正常初孕妇女(0.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妊高征患者AGT浓度也高于正常初孕妇女。另外,该研究结果还显示,在不同人种间T235的突变频率也不一样:日本人群(不论妊高征患者还是正常妊娠妇女)中T235出现的频率均明显高于白种人。Kobashi等[8]对日本妇女中M235T和妊高征的相关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将139例妊高征患者和278例正常妊娠妇女按年龄、产次配对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型,结果显示,妊高征患者中T235突变频率(0.80)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0.56)。这就证实了,在日本妇女中T235与妊高征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是,Morgan等[9]对英国Nottingham地区48例妊高征患者和84例正常妊娠妇女的研究发现,两组T235等位基因的频率均为0.48。Guo等[10]对澳大利亚和中国(广州,武汉地区)两组人群进行妊高征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虽然在两个不同群体中,T235频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澳大利亚人群中T235频率为0.38,而中国为0.75,χ2=31.57,P<0.000 1),但均与妊高征的发生无关。这可能是由于样本量太小,不能保证检验效能;也可能是T235初被发现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有关,而原发性高血压和妊高征在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上并不一样。因此认为,T235可能仅与妊高征的一种类型有关,而原发性高血压是这一类型的诱因。  然而M235T在妊高征发病中确切的作用机理并不清楚,他是否对妊高征的发生有直接作用,抑或仅作为其他至今仍未认识的分子变异的标志。通过对人、鼠AGT以及其他血清蛋白酶抑制物如α1-抗胰蛋白酶、血栓素III等的分子序列比较发现,第235位上氨基酸残基的保守性很差,而且该位点远离肾素作用的位点。对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研究发现,T235突变并不引起RAS反应动力学的改变[11]。因此,人们开始寻找其他的突变位点。Inoue等[12]对48例妊高征患者DNA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在1例重度妊高征患者中存在AOG的另一种变异——L10F,即在第二外显子28位上的碱基C突变为T,导致AGT第10位上的亮氨酸(Leu,L)被苯丙氨酸(Phe,F)替代,而这正是肾素作用的位点;并且L10F突变能产生相应的编码蛋白质进入血液,说明有L10F突变的AGT是有功能的。进一步对含L10F突变的RAS动力学研究发现,L10F突变明显提高了肾素和ACE的催化反应效能,故认为L10F与妊高征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另外Inoue等[12]又对200例高危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DNA检测,发现2例新生儿含L10F,其母亲均患有妊高征;而对巴黎245例高血压患者DNA检测,仅发现2例杂合型L10F;日本的研究未发现L10F,估计其发生率不到1%[13]。而且L10F对RAS动力学影响的研究仅限于体外实验,其确切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的活体试验来证实。  Inoue等[14]还发现,在AGT近端启动子中,转录起始部位上游第6位上的碱基G被A替代,即A(-6)对基因的基本转录有重要作用,能提高AOG的转录活性。而含G(-6)的启动子与反式作用因子优先结合导致转录活性下降。同时,该突变与T235存在明显的连锁不平衡,即携带T235的基因中97%~99%存在A(-6)。因此,虽然M235T不引起RAS动力学的改变,但由于T235与A(-6)存在紧密连锁,故T235转录活性高于M235。虽不能证实其因果关系,但说明转录水平上的细微差异可能引起生理上的改变,从而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或妊高征的发生。这从转录水平上分析了T235和A(-6)在妊高征发生中的作用。  AGT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5×103~60×103,通过凝胶过滤发现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0×103~500×103的AGT,称为高分子量AGT(high molecular angiotensinogen,HMA),主要存在于羊水和胎盘中,是胎盘中RAS的主要成分。有研究表明,HMA在不同人群中的含量不同(按其占血中总AGT的百分比表示):男性及生育期妇女为5%,使用雌激素类避孕药妇女为9.6%,正常妊娠妇女为16%,妊高征患者为25%~28%。这说明HMA是妊娠状态下RAS的主要成分,提示它与妊高征的发生有关[15]。HMA可能是由AGT与嗜酸性细胞主要基础蛋白前体(proform of eosinophil major basic protein,proMBP),或二者与补体C3dg以2∶2∶2比例分别通过二硫键共价结合而成。Paule等[16]研究发现,在18、138、232、308位上各含有1个半胱氨酸残基(Cys),其中只有Cys232能与proMBP中的Cys形成二硫键,这是合成HMA所必需的,并且其要受235位上残基的影响。体外实验显示,当232位上的Cys突变为丙氨酸(C232A)时,如果存在M235,则生成的AGT显著下降;如存在T235,则其生成不受影响。而肾素对AGT的水解效能是HMA的1.9倍,说明肾素对HMA的水解效能低。因此可以认为HMA是AGT的贮存形式,尤其是在孕期,可抑制蛋白水解活性,减少AngI的生成。研究还发现,M235T对HMA的产生也有影响,M235生成的HMA[(71.9±3.5)%]比T235高[(57.7±2.8)%]。可以认为M235T在妊高征发生中的作用不是改变肾素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而是影响血中HMA的含量从而直接影响AGT的功能。与纯合型T235相比,纯合型M235产生的HMA明显增加;由于肾素对其水解效能低,释放AngI少,从而适应妊娠生理变化,减少妊高征发生的可能性[13]。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M235T与妊高征的发生有关,但其作用机理不清。可能是其他分子变异的一个标志,如A(-6)与T235存在明显的连锁不平衡,前者能提高AOG转录活性。T235远离肾素作用的位点,并不改变肾素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而另一突变位点L10F正好处于肾素作用点,使肾素、ACE催化效能提高2倍多。由于HMA的发现,认为T235可能通过直接影响AGT的功能而引起妊高征的发生;M235产生的HMA高于T235,而肾素对HMA的水解效能低于AGT,故有关T235的作用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用于诊治食管肿瘤

    作者:毕亚

    Agnor(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100000的酸性非组蛋白,其本质是RNA聚合酶的亚单位,在rDNA转录活性中起重要调控作用.Agnor含量高低可以反映细胞rDNA转录活性水平,显示细胞功能状态.Agnor早主要被遗传学家用于某些遗传性疾病的研究,如染色体21三体病.自Goodpasture,Howell,Black,Ploton等将Agnor染色法改进后,病理学家纷纷将其引入肿瘤的研究,发现对多种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及分型分级有一定作用,近10余年来 ,Agnor染色技术作为肿瘤病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

  • 靶向FHL1的microRNA初步筛选研究

    作者:王瑜;付洁;程龙;徐小洁;宋海峰;叶棋浓

    目的 构建含有FHL1基因3'-UTR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用以检测与其相互作用的microRNA(miRNA).方法 PCR扩增出FHL1基因3'-UTR区片段,插入到经过改造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cDNA 3.0中;利用Target Scan5.1软件预测可能与FHL1基因3'UTR区相互作用的miRNA,将miRNA与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共转染至293T细胞中,检测其荧光活性;构建针对荧光活性结果变化明显的miRNA的种子区缺失突变体,检测荧光活性.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含有FHL1基因3'-UTR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正确;荧光素酶活性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iR-200c、miR-146a、miR-146b-5p可使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40%左右,并构建上述miRNA缺失突变体,miR-200c使荧光素酶活性回复.结论 成功构建了FHL1基因3'UTR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而miR-200c、miR-146a、miR-146b-5p可以抑制其荧光素酶活性,其中miR-200c可能直接作用于FHL1基因3'-UTR区.

  • NLK以激酶非依赖的方式抑制Smad4的转录活性

    作者:张力民;李围;杨晓明

    目的:验证Nemo样激酶( NLK)与Smad4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探讨NLK对Smad4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共沉淀和谷胱甘肽硫基转移酶( GST)沉降技术检测NLK与Smad4之间相互作用,GST沉降技术确定Smad4与NLK相互作用的结构域,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NLK及NLK激酶活性突变体-NLK( KM)对Smad4转录活性的影响,体内磷酸化实验检测NLK对Smad4磷酸化的影响。结果免疫共沉淀和GST沉降的结果显示,NLK与Smad4在体内和体外存在相互作用。 GST沉降的结果显示Smad4通过MH2结构域与NLK结合。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的结果显示,NLK和NLK( KM)均可抑制Smad4的转录活性,且抑制程度相同。体内磷酸化的结果显示, NLK不能磷酸化Smad4。结论 NLK与Smad4相互作用,以激酶非依赖的方式抑制Smad4的转录活性,NLK抑制Smad4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人MAVS小干扰RNA质粒的构建及稳定干扰MAVS细胞株的筛选

    作者:贾永侠;赵帆;马红芳;李力;黄蓓;郑子瑞;宋婷;魏从文;何湘;张艳红;钟辉

    目的:构建人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 protein,MAVS)的小干扰RNA真核表达质粒,并筛选出稳定干扰MAVS的细胞株.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的序列和载体的黏性末端,设计合成2条针对MAVS的DNA序列,退火后连接到载体pSUPER.retro.neo+gfp上,经测序分析正确后,质粒命名为psiMAVS.用脂质体转染质粒到MCF-7细胞中,经G418加压筛选稳定表达MAVS小干扰RNA的细胞株,用免疫印迹检测细胞中MAVS的表达情况,将干扰效果好的细胞株命名为MCF-7/siMAVS,再用荧光素酶试验检测MCF-7/siMAVS细胞对外源MAVS或poly(dA-dT)诱导干扰素-β(IFN-β)转录的情况.结果:免疫印迹结果证实建立的稳定细胞株MCF-7/siMAVS能够有效干扰MAVS的表达,并在外源MAVS或poly(dA-dT)存在的情况下,抑制IFN-β的转录活性.结论:构建了表达MAVS小干扰RNA的质粒psiMAVS.筛选出稳定干扰MAVS表达的细胞株MCF-7/siMAVS,为深入研究MAVS在先天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了平台.

  • DNA-PKcs失活对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安静;徐勤枝;隋建丽;白贝;臧远胜;周平坤

    目的:通过DNA-PKcs表达抑制的细胞模型,研究DNA-PKcs与癌基因c-myc表达调控的关系.方法:利用siRNA技术或抑制剂建立DNA-PKcs表达抑制细胞模型,Western印迹检测DNA-PKcs和c-Myc蛋白表达变化,Northern印迹检测癌基因c-myc的mRNA表达,SEAP检测系统检测c-myc转录活性变化.结果:稳定表达DNA-PKcs siRNA的细胞DNA-PKcs蛋白和c-My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同时c-myc转录活性也被抑制,但c-myc在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0.2 μmol/L)同样也可抑制c-Myc蛋白表达和转录活性,而对c-myc的mRNA表达无影响.结论:DNA-PKcs参与c-myc基因的表达调控,DNA-PKcs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治疗靶分子.

  • VEGF启动子活性的测定

    作者:刘婕;林娅红;张亚楠;丁丽华;叶棋浓

    目的 构建含有VEGF基因的不同片段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检测VEGF启动子不同片段的活性.方法 用PCR扩增出VEGF启动子的不同片段,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4-basic中,确定所扩增的DNA序列后,将其转染至293T细胞中,检测其不同片段的活性.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不同片段的VEGF启动子序列正确;荧光素酶活性实验表明,VEGF启动子+72~-128 bp至+72~-528 bp片段具有较高的活性.结论 构建了VEGF启动子5’端缺失不同片段突变体报告基因表达载体,为VEGF转录因子的筛选及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 外周血T淋巴细胞 Ag-NORs 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作者:童强;张伟

    Ag-NORs 是与核仁组成区相关的嗜银蛋白的缩写.它对核糖体的形成及蛋白质的合成极为重要.当某种外因或内因所致血清中出现抑制性细胞因子时,Ag-NORs 含量降低,会不同程度地抑制免疫细胞的 rDNA 转录.因此,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区酸性非组蛋白的转录活性是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标志.目前,许多学者[1~3]将其引入肿瘤研究领域,通过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 Ag-NORs 的数目、强度、位置和分布,可进行恶性肿瘤的筛选、诊断及病情监控.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机体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婧华;陈垦;石星亮;龙友明;王晖;谢文瑞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34 000、受缺氧调节的糖蛋白激素,以往认为主要由肾脏产生,在调节红细胞生成和成熟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而且发挥多种的旁分泌和自分泌功能.EPO的产生受氧分压的紧密调控,决定其合成主要因素是EPO基因在肝和肾的转录活性,而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控制这一过程.近年研究发现,EPO不但可以刺激红细胞的生成,此外还具有保护心、脑、.肾组织免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能力.随着研究的深入,EPO的保护效应在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实验性的缺血诱导的损伤模型中显现.

129 条记录 2/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