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실용구강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3733
  • 国内刊号: 61-106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9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赵铱民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湿润状态下托槽与弓丝间动摩擦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项华;吴建勇;刘琴

    目的:探究人工唾液条件下不同时间,几种直丝托槽与弓丝在后牙段的动摩擦力状况.方法:在人工唾液条件下,4个时间段:0、15、30、45 d,使用Instron万能材料力学实验机,模拟弓丝在后牙段滑动,按正交设计测试4种直丝托槽与4种弓丝组合在后牙段的动摩擦力.结果:3M MBT托槽的动摩擦力小,0.48mm×0.64哪方丝的动摩擦力大,0.46 mm圆丝的动摩擦力小.弓丝、托槽组合在人工唾液条件下作用15 d动摩擦力大、30 d动摩擦力小.结论:0.46 mm圆丝的动摩擦力小;人工唾液作用30 d动摩擦力小;3M MBT托槽比较适合于滑动法关闭问隙.

  • 磨耗对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外形高点改变影响的解剖测量研究

    作者:马毅慧;陈吉华;沈丽娟;李芳;肖玉鸿

    目的:研究自然磨耗对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外形高点改变的影响和意义.方法:从生活环境相近的人群中选择研究对象,20~28岁组及40~48岁组人员各15名,通过制取临床模型,使用Reland pix-30三维接触式扫描仪对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进行扫描获取原始数据,使用image ware 12.0和VC6.0进行数据处理及测量.结果:同20~28岁组相比,40~48岁组上颌第一磨牙咬合面各外形高点距近中邻接面距离有减小趋势,颊侧牙尖咬合面高点也向近中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磨耗使上颌第一磨牙咬合面外形高点向近中方向改变.

  • 深度镇静在儿童埋藏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胡开进;薛洋;张国良;周宏志;秦瑞峰;敖建华;侯锐;孔亮;孟凡文;杨擎天;何洁

    目的:评价深度镇静(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镇静)下行儿童埋藏牙拔除术的效果,探讨其利弊.方法:选择2005-03~2007-03需拔除埋藏牙的患儿187例(年龄6~12岁).术前由专业麻醉医生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氯胺酮1 mg/kg肌注.观察镇静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并给予患儿镇静评分.结果:187例患儿在深度镇静下均能很好的配合完成手术,且术中及术后未见任何并发症发生.起效时间为3~5 min,平均3.5 min;维持时间为45~50 min,平均46.5 min.镇静评分均在3分以上,其中4分者131例,5分者56例.结论:在深度镇静下行儿童埋藏牙拔除术,麻醉药物起效快,代谢时间短,副作用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龋敏感儿童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产酸、耐酸能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曹元书;刘兴容

    目的:比较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的临床分离株产酸和耐酸能力的差异.方法:以高龋、中龋和无龋儿童口腔中分离得到的变形链球菌为实验菌株,常规复苏、增菌,配制相同密度的菌悬液,加入含5%蔗糖、不同pH值(以0.5为间隔,pH 4.0~7.0)的BHI液体培养基中厌氧(80%N2、10%H,、10%CO2)培养48 h后,采用pHS-3C型精密酸度计,测定培养物上清的终末pH值,比较细菌的产酸能力(△pH);将相同菌液浓度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菌悬液分别在不同pH(以0.5为间隔,pH 4.0~7.0)的BHI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540 nm处吸光度,比较细菌的牛长情况.结果:儿童高、中龋患者口腔中分离出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以及国际标准菌株的产酸和耐酸能力明显高于无龋者口腔中分离出的变形链球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龋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具有高致龋性.

  •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的检测

    作者:陈伟妍;龚莉;周铁军;殷宪刚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的情况,及其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32例鳞癌组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检测PTEN基因第5、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PTEN基因第5、8外显子全长序列PCR扩增均获成功;第5、8外显子均未发现有突变.结论:提示口腔鳞癌的发生可能和PTEN基因第5、8外显子的突变无关.

  • 三维CT评价下颌骨修复效果

    作者:杨永进;李亚朋

    目的:应用三维CT重建技术评价自体骨移植在节段性骨缺损中的外形和功能恢复情况.方法:24例患者应用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男性16例,女性8例;其中髂骨移植11例,肋骨移植10例,自体下颌骨移植3例.骨缺损范围5~20 cm,取骨长度6~加cm,平均9.8 cm,通过三维CT重建下颌骨分析游离植骨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植骨都获得了成功,17例得到了较好的外形恢复,14例下颌骨形态恢复满意,统计分析显示骨结构形态与面外形恢复呈正相关性.植骨成功后常规义齿修复,能恢复一定的咀嚼功能.结论:三维CT重建技术能为手术准确提供各种解剖依据,它是普通x线检查和常规CT检查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段.同时它还可作为术后结果的评判手段.

  • 磨牙隐裂患者(牙合)接触特征的研究

    作者:钱蕴珠;李建

    目的:探讨中老年磨牙隐裂患者的咬合接触特点.方法:应用T-scanⅡ咬合分析仪对20例上颌第一磨牙隐裂的患者进行牙尖交错位、前伸及侧方运动的咬合检查,并与同年龄段的个别正常袷进行对照.结果:对照组两侧(牙合)力均衡,牙隐裂组(牙合)力中心略偏向隐裂磨牙侧,隐裂侧(牙合)力百分比值平均较同颌健侧高11.22%,隐裂上颌第一磨牙区咬合接触点数目平均为3.5个,位于裂纹两侧牙尖斜面;牙隐裂组(牙合)干扰出现率高达80%.结论:不均衡咬合与(牙合)干扰是磨牙隐裂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

  • 慢性局限型牙周炎患者牙种植修复的早期临床观察

    作者:康博;郭吕华;陈健钊;林丽娥

    目的:观察慢性局限型牙周炎患者行牙种植修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局部牙缺失、病情在一般控制情况以上的临床诊断慢性局限型牙周炎患者,共植入57颗种植体.二期修复负载后随访1年.结果:有3例4颗种植体骨整合失败、拔除,53颗种植体骨整合良好,早期成功率为92.98%;负载1年X线片测量分析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为(0.77±0.32)mm.结论:在慢性局限型牙周炎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行牙种植修复短期效果良好,长期效果有待继续跟踪观察.

  • 不同钛表面对人牙周膜细胞功能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刘长虹;杨晓喻;梁星;孙俊

    目的:比较人牙周膜细胞在钛酸碱处理表面和钛类骨磷灰石表面的分布、功能和细胞周期,明确钛表面对细胞牛理活动的影响.方法:人牙周膜细胞原代培养,将第4代人牙周膜细胞分别接种于酸碱处理和类骨磷灰石处理的2种钛表面培养,检其形态、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周期等.结果:人牙周膜细胞在2种粗糙的钛表面增殖曲线相似,细胞增殖指数接近,都有成骨功能表现,其中类骨磷灰石组尤其明显.结论:钛表面成分影响细胞功能,富含PO49-、Ca2+的表面可增强人牙周膜细胞矿化功能.

  • 拔牙矫治后前牙根尖移动量与牙槽基骨突度改变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冰;赵清波;杨其国;曹军

    目的:探讨拔牙矫治病例前牙根尖点移动量与牙槽基骨突度改变量的相关性,为临床矫治设计与预后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拔牙矫治完成病例39例,以Na-Po平面为基准平面,分别测量上、下前牙根尖点移动量.以及上、下基骨牙槽座点的突度改变量.然后通过对根尖点移动量与其相应基骨牙槽座点突度改变量的相关性统计分析,评价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上颌中切牙根尖点移动量与上颌基骨牙槽座点的突度改变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596,P<0.01),可以建立二者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y=0.586x-0.504.下颌中切牙根尖点移动量与下颌基骨牙槽座点的突度改变量的相关性不显著(r=0.209,P>0.05).结论:上颌中切牙根尖点的内收可以带来上颌前部基骨的内收效果;反之,基骨的突度会增加.

  • 国产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远中移动牙齿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曾晨光;周彦恒;林久祥;丁鹏

    目的:研究国产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远中移动牙齿过程中的稳定性,观察种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学特点.方法:4只成年beagle犬,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将国产微螺钉种植体MAS系统(长7 mm,直径1.4 mm)分别植入双侧上颌后牙根分歧或牙根间牙槽骨,每侧卜颌3枚,植入后即刻以其中1枚种植体为支抗,另2枚为对照,对上颌尖牙施以0.98 N远中牵引力,牵引时间为3个月.共植入24枚种植体,其中8枚加载,另16枚为对照.加力结束后检查种植体松动度和位移变化,同时测量种植体-骨界面骨结合率.结果:8枚加载种植体均保持了稳固,在加载过程中发生了微小位移,平均位移0.74 am;加载结束后发生部分种植体-骨结合,平均骨整合率为43.7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在受到持续负载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稳固度,可以作为正畸支抗移动牙齿.

  • 用发音确认水平颌位的研究

    作者:姜婷;刘凌宜;彭蓓;杨朝晖

    目的:通过发音时髁突位置的测定,筛选接近于下颌正中咬合位和正中后退接触位的髁突位置时的发音.方法:选择能发出标准汉语拼音、英文26个字母、日文51个假名的个别正常耠成人10名,采用下颌运动测量仪(ARCUS Digma)记录发音时的下颌位及髁突位置,比较发音时的髁突位置和正中咬合位及正中后退接触位时髁突位置的差异,筛选出与下颌正中后退接触位接近的发音.结果:当发汉语拼音"n"时下颌稍向后移动,张口度小而稳定,髁突位置接近于正中后退接触位时的髁突位置;在前后方向的X轴和上下方向的Y轴上,发"n"音髁突位置和正中后退接触位时的髁突位置距离之差分别为0.94 mm及0.99mm.发"r"音时的髁突位置接近于下颌正中咬合位时的髁突位置.发"n","r"音和CR位时的髁突位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发汉语拼音"n"时的髁突位置接近于下颌正中后退接触位时的髁突位置,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上对下颌正中后退接触位的确定和验证.

  • 烟草浸提液对牙龈成纤维细胞在钛板上粘附增殖的影响

    作者:孙轲;侯玉东

    目的:观测烟草浸提液(smokeless tobacco extract,ST)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ts,HGFs)在钛板上粘附的数量、形态、超微结构及增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ST作用于钛板上粘附的HGFs,扫描电镜观测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法分别于2 h和第1、4、7、10天测定细胞粘附和增殖情况.结果:随着ST浓度的增加,细胞铺展面积逐渐变小.由纺锤形逐渐变成长条形、卵圆形;超微结构显示:细胞表面长线状伪足减少;细胞的增殖能力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结论:ST可改变HGFs粘附的数量、形态和结构,抑制细胞的增殖,提示烟草在破坏牙种植体龈界面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烟草
  • 三种方法预备C形根管对根管壁切削的比较

    作者:周欣;张成飞;尹兴喆;马琦

    目的:评价3种常用根管预备方法预备C形根管时对根管壁薄弱区的切削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拔除的具有C形根管的下颌第二恒磨牙60颗,应用改良Bramante技术,于距根尖2、5、8mm处将牙根横断.将样本随机分为3组,使用不同预备器械和方法进行预备.比较预备前后根管横截面形态的数码图像,对3种不同方法的切削程度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牙本质切削面积、根管壁小厚度出现部位及小值变化和根管壁侧穿发生情况.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C形根管壁的薄弱区多出现在舌侧,3种预备方法对C形根管壁薄弱区的切削没有显著差异.手用不锈钢器械组中发生3例侧穿.结论:在C形根管预备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在颊舌侧薄弱区的过度切削,以免发生穿孔.

  • 不同颈清术式对口腔鳞癌患者术后肩功能的影响

    作者:蒲玉梅;唐恩溢;杨旭东

    目的:比较4种不同颈清术式对患者术后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D例接受不同颈清术式的患者,其中7例保留副神经及C2-C4斜方肌支(A组);8例仅保留副神经(B组);11例保留C3-C4斜方肌支(C组);14例切除副神经及C2-C4斜方肌支(D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及6个月检测各患者的肩功能和斜方肌肌电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B组术后肩功能恢复好;C组在6个月时的各项指标也明显优于D组.结论:在根治性颈清扫术中保留有功能的颈丛斜方肌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肩功能.

  • 涎腺肿瘤中P53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蔚;陈林林;刘勇

    目的:探讨P53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涎腺肿瘤组织标本5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多形性腺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P53、VEGF、MVD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VEGF的表达和MVD值与临床分期及是否区域或远处转移有关,而与肿瘤大小、部位无关.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随着P53表达水平的增高,MVD增加,呈显著正相关.本实验结果还表明,P53表达水平和MVD值随着VEGF表达程度的增高而增加.结论:P53蛋白、VEGF表达和MVD在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P53、VEGF和MVD可作为判断涎腺肿瘤牛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P53与VEGF和MVD明显正相关,突变型P53的表达在涎腺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 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根面变形链球菌的变化

    作者:刘学军;何艳丽;薛晶;楚金普

    目的:研究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患者根面变形链球菌的改变情况,并与根而龋患者根面变形链球菌的检出情况相比较,初步探讨致龋微生物变形链球菌与牙周基础治疗后根面龋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例牙周(实验组)基础治疗前、治疗后1周、1、2、3月根面菌斑,及20例根面龋患者(对照组)根面龋处菌斑.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厌氧培养分离变形链球菌,并通过生化反应鉴定细菌种类.结果:变形链球菌检出分析:实验组在牙周基础治疗后1周、1、2月细菌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实验组在基础治疗前、治疗后3月细菌计数低,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根面暴露可能增加根面龋发生的风险.在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内要采取防护措施.

  • 4种铸造合金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研究

    作者:杨杨;季娟娟;彭蓓;张晓渝;王祥芸

    目的:检测镍铬合金、钛合金、钴铬合金、金合金4种铸造合金的细胞毒性.方法:用MTT法测定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合金浸提液中培养2、4、7 d的吸光度(A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RGR),判断细胞毒性的级别.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合金浸提液中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不同增殖周期时相的DNA百分含量,计算细胞的增殖指数百分比.结果:各组细胞不同时间点相埘增殖率均在96%~106%之间,细胞毒性分级为1级或0级.4种合金对细胞增殖指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镍铬合金、钛合金、钴铬合金、金合金.结论:2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同,常用的4种铸造合金的细胞毒性试验均在临床应用的允许范围内,可以保证铸造修复体对人体具有肯定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 多数牙先天缺失可能与MSX1上的3个SNPs相关

    作者:袁林天;文玲英;陈金武;吴礼安;杨富生;王小竞

    目的:探讨多数牙先天缺失患者的MSXl基因突变位点.方法:从4个多数牙先天缺失患者与家庭部分成员、1个唇腭裂并发少数牙先天缺失的患者、1个牙列完整的对照儿童共14人的静脉血中提取DNA,在MSXl基因内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MSXl基因外显子1、2的编码区,而后对外显子1、2的PCR纯化产物测序,结合系游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发现3个可能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这3个SNPs均位于外显子1中,且来自不同家系的3个患者在这3个位点上同时出现杂合突变.其中,311位点由G变A,对应的密码子由编码甘氨酸的GGC变为编码天门冬氨酸的GAC,发生了错义突变;402位点由C变A,对应的密码子由CCC变为CCA,但仍编码脯氨酸,属同义突变;458位点由C变T,对应的密码子由编码丙氨酸的GCC变为编码缬氨酸的GTC,发生了错义突变.结论:多数牙先天缺失可能与MSX1基因上该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有关.

  • 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作者:许崇涛;孙庚林;周健;吴炜;王鹏林

    目的:建立生物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较高的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分析颅上颌复合体的生物力学行为打下基础.方法:用螺旋CT断层扣描技术,ANSYS有限元软件等方法在计算机上建立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功能状念下颅上颌复合体应力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颅上颌复合体二维有限元模型;在正中咬合时,颅上颌复合体Von-Mises应力梨状孔侧缘尖牙支柱处为7.997 MPa、颧牙槽嵴支柱处为22.185 MPa、颧弓区为14.830 MPa,翼突处为32.959 MPa.结论:该方法建立的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较好的生物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可作为今后深入研究的原始模型;功能状态下,颅上颌复合体梨状孔侧缘尖牙支柱、颧牙槽嵴支柱、颧弓区、翼突处为应力较为集中的区域.

  • 核因子-кBp65与IкBα在口腔白斑及鳞癌中的表达

    作者:高黎;张彦喜;石爱梅

    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n=10)、OLK(n=46)及OSCC(n=36)中的NF-кBp65、IкBα表达.结果:NF-кBp65在正常口腔黏膜、单纯增生型OLK、异常增生型OLK及OSCC的表达率分别为:0%、9.09%、42.86%、72.22%,4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кBα在4组中呈动态表达,分别为:10%、81.82%、48.57%、86.11%,4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F-кBp65与IкBα的表达在OLK癌变过程中呈负相关(P<0.05),在癌组织中呈正相关(P<0.05).结论:二者可能是检测OLK的恶变潜能及OSCC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 两种牵张方向对下颌骨体部牵张成骨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志辉;刘春丽;杨春英;王博蔚;秦绪喜

    目的:研究2种不同牵张方向对下颌骨体部牵张成骨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只.随机分2组,每组5只,在动物颏孔前0.5 cm处截骨安牵张器.A组牵张器沿延伸轴放置;B组牵张器沿矢状轴放置,在牵张后4、8周时分别进行放射学检查及组织学检查,探索出牵张器哪一种牵张方向更有利于牵张器的稳固,加快成骨速度,提高成骨质量.结果:牵张器平行于下颌骨矢状轴放置优于平行于延伸轴放置.结论:牵张器平行于矢状轴放置成骨速度快,成骨质量高.

    关键词: 下颌骨 牵张成骨
  • 一种牙科治疗台管腔防回吸装置细菌学实验研究

    作者:段瑞平;刘帆;马丁

    目的:检验一种牙科治疗台管腔防止回吸污染装置(专利号:Z1200620019517.6)的有效性.方法:由四川大学口腔医院医学生物工程实验室按照有关标准,对有防同吸装置的实验组(A组)和无防叫吸装置的对照组(B组)的综合治疗台输水气管道进行细菌学实验,并对2组细菌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所有采集部位均未检出细菌,而对照组的驱动气流管、冷却水流管、回气管和喷出液均检出变异链球菌.结论:牙科治疗台经过防回吸装置改造后,具有防止牙科高速涡轮手机回吸污染的作用.

  • 人参皂甙Rg-1对大鼠牙周组织中白介素6、骨钙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杨倩;余占海;杜建东;张国英;何福德

    目的:检测人参皂甙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自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的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牙周炎的机制.方法:选用100只体重160~200 g 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0周时处死.B-J组建立牙周炎大鼠模型.B-E组: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第1、2、3、4周处死.F-J组:牙周炎对照组,第0、1、2、3、4周处死.取大鼠上颌磨牙牙周组织标本作切片,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方法对IL-6、BGP进行染色,测量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组BGP水平明显低于A组,IL-6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C-E组BGP的水平明显高于H-J组,D-E组IL-6的水平明显低于I-J组(P<0.05).结论:人参皂甙Rg-1可以抑制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IL-6的水平,同时升高BGP的水平,具有治疗牙周炎并改善伞身状况的作用.

  • 胶原凝胶复合快速成型材料异位成软骨的研究

    作者:马佳;赵铱民;王晓红;刘力;秦海燕;李曼

    目的:通过凝胶包埋软骨细胞复合于快速成型(RP)材料在动物体内异位成软骨情况,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载体的可行性.方法:胶原凝胶包埋软骨细胞接种快速成型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三维多孔支架.体外培养3 d,扫描电镜和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支架内的生长状况.复合物植入动物体内,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检查软骨形成情况.结果:扫描电镜和倒置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旱圆形均匀分布于支架材料中.组织学结果显示软骨细胞在体内生长增殖良好,12周时可见软骨组织形成.结论:胶原凝胶包埋快速成型支架材料可作为载体复合细胞进行软骨组织工程研究.

  • 二次烧结对牙科纳米氧化锆陶瓷强度的影响

    作者:孙蕾;张富强;高益鸣;靳喜海;高濂

    目的:研究二次烧结工艺对纳米氧化锆陶瓷可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在各个不同温度段对氧化锆陶瓷坯体进行烧结,通过硬度和断裂韧度测算烧结温度对烧成体可加工性能的影响.确定第1次烧结条件后,通过对不同温度下二次烧结的试件硬度、断裂韧度和三点抗弯强度的检测,筛选佳第2次烧结条件,使坯体通过二次烧结能够达到较高的机械性能.结果:当烧结温度为900℃时,可加工指数高,M=0.73±0.09,显著高于其它温度烧结的试件(P<0.05).第2次烧结的温度为1300 ℃时,试件的硬度、断裂韧度分别为(14.0±0.36)GPa和(5.4±0.38)MPa·m 1/2;温度为1325 ℃时,材料的三点抗弯强度高,达到(932±63)MPa.结论:经900℃/1 325℃烧结的氧化锆陶瓷能够兼顾便于加工和良好的机械性能.

  • 实验性糖尿病牙周炎骨丧失动物模型研究

    作者:付永伟;和红兵;欧炯光

    目的:建立实验性糖尿病牙周炎骨丧失动物模型,以进一步揭示糖尿病加重牙周炎骨丧失的细胞学机制.方法:选用6周龄雄性SD大鼠6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牙周炎组(DP)、牙周炎组(P)以及正常对照组(N).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采用丝线结扎联合口内接种细菌的方法建立牙周炎模型.动物分别于丝线结扎后3周和6周分批处死,进行HE染色、TRAP染色.观测指标包括:牙槽骨丧失,组织病理学比较,炎症区破骨细胞计数等.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丝线结扎后3周和6周,大鼠牙槽骨丧失在N组与P组、N组与DP组、P组与DP组不同,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牙槽骨丧失DP组>P组>N组.炎症区单位长度破骨细胞数在N组、P组、DP组不同,N组与P组比较,N组与DP组比较、P组与DP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炎症区单位长度破骨细胞数DP组>P组>N组.结论:糖尿病可加重牙周炎牙周组织破坏,糖尿病条件下牙周炎骨丧失明显增加.糖尿病可能通过促进炎症部位破骨细胞生成,增强骨吸收,促进牙周炎骨丧失.

  • 种植体+bFGF基因修饰骨髓基质细胞复合Bio-Oss胶原修复犬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春明;王鑫;刘宝林;杨春艳

    目的:(1)观察经bFGF基因转染的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复合多孔矿化Bio-Oss胶原骨修复下颌骨极限骨缺损的效果.(2)观察骨融合种植体与骨髓来源的成骨细胞及多孔矿化Bio-Oss胶原支架复合体,植入体内后新骨的形成及与种植体的愈合情况.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bFGF基因转入犬BMSC,将转染和未转染细胞分别与Bio-Oss及凝胶复合.杂种犬8只,按植人物不同分为2组:(1)种植体+犬BMSC+凝胶+Bio-Oss胶原材料组;(2)种植体+bFGF基因转染犬BMSC+凝胶+Bio-Oss胶原材料组,修复犬下颌骨极限骨缺损.于术后24周取材,分别行大体、放射线、组织学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1)种植体+犬BMSC+凝胶+Bio-Oss骨胶原组,基本上由新生骨组织所修复,但骨组织密度稍不均匀,种植体与周嗣骨组织基本上形成骨结合.(2)种植体+bFGF基因转染犬BMSC+凝胶+Bio-Oss胶原材料组:骨缺损区基本由新生成熟的骨组织所修复,骨小梁形成,与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结论:Bio-Oss骨胶原为载体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能有效地修复骨缺损,是骨组织工程良好的支架材料,并且种植体与组织工程骨能够形成良好的骨结合.

  • 酸蚀时间对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和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赵三军;陈吉华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酸蚀时间对4种全酸蚀粘接剂[OptiBond Solo(OB)、Single Bond(SB)、One-Step(OS)、Prime & Bond NT(PB)]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和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颗无龋损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粘接面玷污层,分别选用4种粘接剂在不同酸蚀时间条件下进行粘接处理;每颗牙齿垂直于粘接面切割出8个1.0 mm×1.0 mm×4.0 mm粘接试件,分别在TEM下观察其粘接界面纳米渗漏以及进行微抗拉强度(μBS)测试.结果:4种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强度OB为(25.36±4.18)MPa、SB为(24.25±3.97)MPa、OS为(28.65±4.93)MPa和PB为(27.12±4.13)MPa,在酸蚀粘接面15 s时均取得高的牙本质粘接强度(P<0.01),并且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均随粘接面酸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F OB=0.842,F SB=0.888,F OS=0.877,F PB=0.865;P<0.01).结论:通过合理控制粘接面酸蚀时间,可以在保证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前提下,减少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

  • 数码摄影应用于牙科比色可行性的研究

    作者:葛起敏;张富强

    目的:对数码相机应用于牙科测色进行实验探讨,与专业测色仪器比较分析其合理性与可行性.方法:使用数码相机在D65光源的d/0°观测方式下,拍摄3D-Master比色板,其测色结果与CRAIC QDI2000显微光谱分析仪、ShadeEye-NCC电脑比色仪的色度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在比色板色片的明度、饱和度参数的排序上,3种仪器的测试结果表现基本一致;数码相机测定的比色片色度参数(L*a*b*/C*H°)与电脑比色仪的结果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和显微光谱分析仪的结果在明度参数L*上存在统计学差异,根据相关性检验的结果,3种仪器测得明度参数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001).结论: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数码相机用于牙体色彩测试结果的稳定性与专业测色仪器基本一致,并在操作方面更有优势.

  • 两种金处理方法对镍铬金属烤瓷冠结合强度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斌;颉伟博;潘晓婧;李继英;杨生荣

    目的:研究溅射金介质层和金沉积对Ni-Cr合金与瓷结合强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溅射金介质层和金沉积为Ni-Cr合金与瓷的中间介质,通过剪切试验测试溅射金介质层组和金沉积组金瓷结合强度;扫描电镜观察2组试件界面结合形貌并运用能谱仪检测合金中Ni、Cr元素与瓷内Si、Al元素和Au元素,在界面扩散分布情况,运用XRD对试件表面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溅射金介质层组金瓷结合强度为(98.095±2.73)MPa.金沉积组为(94.705±2.62)MP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溅金组金瓷界面表面颗粒明显细化、分布均匀且清洁度好.结论:溅射金介质层可替代金沉积来增强金瓷结合强度,它是一种理想的改善金瓷结合的工艺.

  • 神经纤维瘤病1例家系调查报告

    作者:俞峰;毋江;闫召民;孙燕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又称为Von Recklinghausen综合征.本科于2006年4月收治1例腮腺神经纤维瘤,追溯其家族史,发现为4代7例发病的家系,现报道如下.

  • 全口恒牙先天缺失22颗1例

    作者:罗伟;王照五

    1 临床资料患者刘某,男,21岁.因前牙缺失影响美观及咀嚼功能来院就诊.无心慌气短,无外伤拔牙史.检查:营养发育正常,智力正常,头发卷曲似烫发(否认烫发史),眉毛稀少,睫毛、腋毛、阴毛、全身毳毛发育正常,指、趾甲正常.心、肺及脊柱四肢未见异常.特别面容:前额略向前突起,面下部较狭窄,鼻孔大,口唇厚,上唇尤为明显.

  • 上尖牙腭侧近中倾斜阻生的导萌技巧

    作者:李爱霞;赵玉林;尚君兰;刘爱莲

    埋伏阻生尖牙的冠易压迫侧切牙根并引起其吸收[1-2],矫治过程较为复杂.本文介绍矫治腭侧近中倾斜阻生尖牙(单侧或双侧)的导萌技巧.

  • 冠修复后牙根折裂39例

    作者:赵辉;何勇

    冠修复对于保存患者牙体组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修复后患者的牙齿力学性能及解剖形态均发生了改变,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导致患者的牙根硬组织出现完全或不完全的折裂.本文对39例冠修复后发生根折的患牙进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 种植体支抗在内收前牙中的应用

    作者:王迎旭;严枭

    对于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前突需要设计强支抗的患者,传统采用头帽口外弓,但其支抗效果取决于患者的合作程度.近年来,我们应用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内收上前牙关闭拔牙间隙,现介绍如下:

  • T4K矫治器与肌激动器早期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耠)的对比研究

    作者:马冬梅;侯斐盈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傅民魁等[1]调查25 392名不同地区不同牙(牙合)阶段的儿童.发现安氏Ⅱ类错(牙合)占调查人数的20.05%,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早期治疗备受关注.

  • 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第三根管的临床治疗

    作者:张平

    下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复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根管的遗漏.近年来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有3个根管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及临床医生的重视[1-3].本文通过对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的临床诊治对MM根管的出现率和临床特征进行研究.

  • 银汞合金粘接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瑾;俞焕苗;周贤德

    银汞合金具有高强度、耐磨耗、耐腐蚀的优越机械性能,且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是一种常用的后牙修复材料.但银汞合金也有许多缺陷,如与牙齿无粘接性,边缘密合性差,易微渗漏导致继发龋、充填体松动和脱落等.1983年zardiackas等[1]首先提出了银汞合金粘接修复(bonded amalgam restorations,简称BAR)的概念,将银汞合金优越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边缘密合性以及保存性磨牙原则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我科自2001年来采用该方法来修复后牙缺损,并与常规银汞合金充填修复相比较,发现前者长期临床效果良好.

  • 磨牙带环与粘接式颊面管的临床应用比较

    作者:刘文;王燕;沈红

    随牯接技术与粘接式颊面管底部工艺的进步,粘接式颊面管成为更多正畸医生的首选.在规范的操作下,粘接式颊面管能达到临床正畸用力强度,相对于磨牙带环,颊面管更加便捷,节省临床时间,对牙齿牙周的不利影响也减少[1].本研究通过对粘接式颊面管与带环的临床应用,就这两种材料作对比研究.

  • 鼻唇沟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

    作者:马平生;王占

    自1998-03~2007-09,我们先后设计并应用鼻唇沟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共26处,获得了满意效果.

  • 应用唇向扩弓器矫正上前牙槽骨欠发育型反耠

    作者:贝珉;达式金;丁筱青

    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矢状发育不足导致的前牙反(牙合)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这种患者除前牙反(牙合)外还多伴有上前牙区的拥挤和上唇后缩凹陷畸形[1].对于此类患者,如果使用通常的舌簧(牙合)垫式活动矫正器,由于矫正力量不足,无法有效地拓展间隙,所以难以排齐牙列,解除反(牙合),面型的畸形也不能得到矫正.若使用固定矫正器进行矫正,则矫正效应仅局限于牙列和(牙合)关系,同样存在着面形改善不明显的问题[2].

  • 牙颌畸形矫治的适应证(2)——恒牙期矫治

    作者:邵金陵;黄世友

    恒牙期矫治可分为恒牙列初期青少年的矫治及成年人的矫治两个阶段.早期,恒牙期矫治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而成人正畸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后,是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与人们追求美好与健康生活的体现!

  • 牙釉质和牙本质异常相关的系统性遗传病

    作者:段小红

    近年来,关于遗传病的研究在口腔学界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文献报道多局限于口腔局部的遗传性疾病,对伴随口腔发育遗传的系统性遗传病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本文较为详细的总结了一些与牙釉质和牙本质发育异常相关的系统性遗传病,期望对相关的临床和科研人员有所帮助.

实用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