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실용구강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3733
  • 国内刊号: 61-106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9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赵铱民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髁状突囊内骨折的疗效对比回顾性研究

    作者:高颖;吕继连

    目的: 对比髁状突囊内骨折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1-01 ~ 2016-01的37名单侧髁状突囊内骨折的成年患者资料.其中21名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16名患者接受了保守治疗.术前及术后的临床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被完整收集并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复查时发现,术后2组患者咬合关系均恢复良好,张口度均明显改善,但手术治疗组张口度显著大于保守治疗组(P < 0. 05);保守治疗组的关节不适、关节杂音及关节盘移位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手术治疗组(P < 0. 01).结论: 手术治疗髁状突囊内骨折与保守治疗相比可以显著改善颞下颌关节的术后功能.

  • 高强度野外驻训对官兵口腔健康的影响

    作者:刘流;吴仲寅;谢恬;薛毅

    目的: 对驻石某部官兵驻训前后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比较驻训前后官兵口腔黏膜和牙周健康状况.方法: 调查员经专门培训后,分别于驻训展开之初及驻训即将结束时,赴驻训地点,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基本项目包括口腔溃疡情况、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145人,与驻训前相比,驻训后官兵口腔溃疡患病情况呈明显上升(P < 0. 05);驻训后16、26、36、46的龈沟出血指数呈明显上升(P < 0. 05);驻训后16、26、36、46的菌斑指数均呈明显上升(P < 0. 05).结论:驻训期间官兵的口腔健康状况变差,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部队驻训期间的口腔卫勤保障工作.

  • 4种器械在模拟弯曲根管内成形能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天;李桂红

    目的: 利用树脂模拟根管比较ProTaper Universal、ProTaper Next、WaveOne与M3预备根管的成形效果.方法: 选取透明树脂根管40个,随机分为4组(n = 4).分别用ProTaper Universal(PU组) 、ProTaper Next(PN组) 、WaveOne(WO组) 和M3(M3组) 进行根管预备.记录根管预备时间、预备前后的形态图像.使用图像处理、分析软件测量各观测点树脂切割量.计算根管偏移程度以及根尖孔碎屑溢出量.结果: WO组根管预备时间短(P < 0. 05),PN组、M3组较PU组根管预备时间短(P< 0. 05;PN 组与M3 组比较P> 0. 05),PN 组、M3 组在多个测量点的根管偏移程度小于PU 组和WO 组(P < 0. 05).PN 组根尖孔碎屑溢出量少于PU 组、M3 组和WO 组(P < 0. 05).结论: WaveOne 预备弯曲根管省时省力,ProTaper Next 和M3 预备弯曲根管时能较好地保持原有根管形态.

  • 不同垂直骨面型青少年患者上气道的CBCT研究

    作者:詹志松;董丽玲;余捷;方飞;汪泽;谢秋洺;史建陆

    目的: 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青少年患者口咽部气道的差异.方法: 收集88例矢状骨面型正常的青少年患者的CBCT影像,根据FH-MP角的值将其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及低角组,各组的性别和年龄相匹配.应用Dolphin软件进行上气道体积、截面积等的测量,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及其与颌面部骨骼形态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间的口咽、腭咽、舌咽体积、口咽段小截面积以及会厌平面的截面积差异为高角组< 均角组< 低角组(P < 0. 05).低角组的硬腭和软腭平面截面积大于均角组及高角组(P < 0. 05).口咽各段的体积、截面积及小截面积与FMA成负相关(P < 0. 05),除硬腭平面截面积外,其余各项与Co-Po、Ar-Gn呈正相关(P < 0. 05).结论: 矢状Ⅰ类不同垂直骨面型青少年患者上气道存在差异.

  • 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Twin-block治疗颞下颌关节弹响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颖;邓力;曹威;张清彬

    目的: 探讨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佩戴Twin-block垫治疗颞下颌关节(TMJ) 弹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颞下颌关节弹响的患者60名,分为3组,每组20名.第一组采用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1次/2周,共3次) 联合佩戴Twin-block垫治疗(12 h /d,共3个月);第二组采用单纯佩戴Twin-block垫治疗.第三组采用单纯透明质酸钠凝胶关节上腔注射法治疗;采用医师与患者共同参与法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区弹响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第一组总有效率95%,治疗后弹响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第二组总有效率85%,治疗后弹响症状改善.第三组总有效率65%,治疗后弹响症状有所改善.3组临床疗效比较P < 0. 05.结论: 采用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佩戴Twin-block垫治疗TMJ弹响的疗效优于单纯佩戴Twin-block垫治疗或单纯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治疗.

  • 颌间固定螺钉在口腔颌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晓礼;安金刚;黄秀玲;贺洋;张益

    目的: 总结口腔颌面骨折手术中应用颌间固定螺钉固定和调整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颌间固定螺钉固定和调整咬合关系的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牵引钉的植入部位、数目、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66例颌面部骨折共应用颌间固定螺钉668枚,平均4. 0枚/例,术后进行1周颌间牵引,均能完善调整咬合关系.影像学观察105枚颌间固定螺钉与牙根轻度接触,占15. 7%;14枚中度接触,占2. 1%;2枚造成根管损伤(1. 2%).固定螺钉未见折断、松动、脱落.结论: 口腔颌面骨折术中和术后正确应用颌间固定螺钉能够良好恢复咬合关系;大多数情况下,植入4 ~ 6枚可满足恢复咬合关系的需要;应用时应注意避免损伤牙根.

  • 模拟髓腔压力下牙本质深度对粘接系统剪切强度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谨申;陈文霞

    目的: 在模拟髓腔压力条件下,比较不同粘接系统对不同深度牙本质层的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 72颗无龋第三磨牙截冠暴露成36颗牙本质浅层和36颗牙本质深层并随机分至3个不同粘接剂亚组(Prime&Bond NT,PB;Clearfil SE Bond, SE;Clearfil S3 Bond,S3;n = 12).在模拟髓腔压力下,3个亚组样本分别采用不同的粘接剂进行树脂充填,然后涂抹指甲油封闭样本,储存于模拟髓腔压力装置,24 h后测试剪切强度.结果: 3种粘接剂在浅层和深层的粘接强度分别为: PB组(17. 11 ± 2. 71) MPa和(11. 13 ± 3. 60) MPa(P < 0. 05);SE(16. 53 ± 5. 29) MPa和(14. 78 ± 4. 53) MPa(P> 0. 05);S3(9. 08 ± 1. 74) MPa和(8. 43 ± 1. 41) MPa(P> 0. 05).结论: 在模拟髓腔压力条件下,不同深度牙本质对全酸蚀粘接剂的剪切强度有明显影响,对自酸蚀粘接剂的剪切强度无显著影响.

  • 靶控输注异丙酚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镇静在第三磨牙拔除术中应用的比较

    作者:张昊;侯亚丽;董福生;李向军;林瑞华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2种镇静方法在第三磨牙拔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纳入择期接受第三磨牙拔除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 = 30): P组,异丙酚组,滴定法靶控输注异丙酚至OAA/S评分3分时进行手术;RP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目标浓度为1 ng /ml,滴定法靶控输注异丙酚至OAA/S评分3分时进行手术.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和NI指数,记录镇静中相关反应情况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和术者评价.结果: 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PR组均低于P组(P < 0. 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无差异.结论: 在第三磨牙拔除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和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镇静这两种方法都是安全有效的.在吸氧状态下,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镇静优于异丙酚镇静.

  • 孕妇牙周病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田恬;崔彩雯;张先娟;王爱芹;张燕;李纾

    目的: 探讨孕妇牙周病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年龄在22 ~ 40岁的孕妇213例,在孕期26周前做系统牙周检查,检测菌斑、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将受试者分为3组: 健康组63例、牙龈炎组74例、牙周炎组76例.追踪观察至其分娩,并记录生产时间和新生儿体重.结果: 孕妇牙周病早产发生率和低体重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 < 0. 05).结论: 孕妇牙周病与早产之间存在相关性.

  • 应用CBCT分析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牙根与下颌管的相对位置关系

    作者:丁允鹏;李生娇;钱瀚宇;周剑萍;张利;朱科技;王雪涛;孔令霞;陈晓明

    目的: 应用CBCT进一步明确第三磨牙牙根与下颌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方法: 对曲面体层X线片提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根与下颌管接触或重叠的患者,使用CBCT回顾性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根与下颌管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 664侧CBCT影像中,低位阻生、中位阻生、高位阻生例数分别占6. 3%、60. 7%和33. 0%,下颌管完整的病例(329例) 中牙根到下颌管在3组中的距离(mm) 分别为1. 39 ± 1. 38、1. 28 ± 1. 03和1. 79 ± 1. 54(P < 0. 05).下颌管分别位于阻生牙颊侧(49. 8%) 、舌侧(12. 0%) 、下方(36. 6%) 和牙根之间(1. 5%);下颌管完整者329例(49. 5%),有缺损者335例(50. 5%);下颌管位于下颌第三磨牙下方、颊侧和舌侧下颌管缺损率分别为65. 8%、27. 5%和95. 0%(P < 0. 001).结论: 对于曲面体层X线片提示与下颌管接触或重叠的下颌第三磨牙,有必要进一步行CBCT检查.

  • 脱细胞真皮基质膜联合改良隧道术在牙龈退缩治疗的应用

    作者:王颖莹;张少衡

    目的: 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膜结合改良隧道术治疗牙龈退缩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膜结合隧道术治疗8例患者(共27个牙位) 的牙龈退缩,并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术前与术后12个月检查相关临床指标: 牙龈退缩深度、牙龈退缩宽度、角化龈高度、探诊深度及临床附着水平.评估根面缺陷覆盖率、完全根面覆盖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1年根面缺陷覆盖率达76%,19颗牙获得完全根面覆盖.牙龈退缩深度、牙龈退缩宽度有显著降低(P < 0. 05).角化龈高度增加(1. 25 ± 0. 24) mm.临床附着水平增加(2. 75 ± 0. 59) mm.结论: 脱细胞基质补片结合改良隧道术治疗牙龈退缩可以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 牙槽内移植在外伤冠根折牙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艳明;冯明;余西江

    目的: 观察并评价牙槽内移植在上前牙冠根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18颗外伤牙冠根折病例,在局麻下行牙槽内移植,根管内置Metapex,对根折于腭侧较深者牵出后旋转180°,唇侧较深者直接牵出,拔出牙根至合适位置,牙间缝合,弹性纤维夹板将残根与邻牙固定,术后3 ~ 4周拆除夹板固定并完成根管治疗,排龈后树脂冠/桩冠修复.手术后1周、1、3、6个月随访.结果: 根牵引距离平均4 mm,18例均成功,患者全部满意;术后1 ~ 3月完成根管治疗,牙松动度<Ⅰ°,牙周软组织健康;X线片示根周硬组织生长从根尖向牙槽嵴进行,至3月后间隙正常,3~ 6月及以后复诊观测中水平骨吸收无进展,角形吸收影像消失,根周硬组织影像正常;术后6个月及以后的复诊中未见明显根吸收,牙槽硬板影像形成.10颗牙(55. 56%) 唇侧牙龈与邻牙或者正常牙龈高度比较可见轻度退缩(≤1 mm).结论: 牙槽内移植可以缩短患者治疗时间,疗效可靠.

  • 釉基质蛋白衍生物联合植骨材料与单用植骨材料比较治疗牙周骨缺损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郭婉露;陈德余;何金龙;王豫蓉

    目的: 比较并评价釉基质蛋白衍生物联合植骨材料与单用植骨材料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NKI、万方、Google学术等中外文数据库检索2016-05前发表的关于釉基质蛋白衍生物联合植骨材料治疗牙周骨缺损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 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5篇RCT文献,共145个牙周骨缺损位点.Meta分析结果显示,6月组,试验组较对照组可明显降低牙周袋探诊深度(WMD = 0. 40,95%CI =[0. 01,0. 79],P < 0. 05),增加临床附着水平(WMD = 0. 50,95% CI =[0. 12,0. 88],P < 0. 05);12月组,2指标的临床效果在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釉基质蛋白联合植骨材料比单纯使用植骨材料对治疗牙周骨内缺损显示,在短期随访期间,联合疗法的在探诊深度及临床附着水平有显著优势;长期随访期间,各临床结果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 上颌快速扩弓后牙根吸收变化的三维测量研究

    作者:熊再道;赵桂芝;柯杰;林清华;杨鑫铭;肖依寒

    目的: 通过CBCT三维重建方法评价上颌快速扩弓后牙根体积及长度吸收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33例需要进行上颌快速扩弓治疗的患者,于扩弓前后分别拍摄CBCT影像,使用Mimics软件对第一、第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进行三维重建,并依次测量的其治疗前后牙根体积及长度值,后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扩弓结束后,所有牙根体积均所有减少(P < 0. 05),支抗牙多于非支抗牙(P < 0. 05);除第一磨牙近中颊根、远中颊根长度减小外(P < 0. 05),其余牙根长度未见明显变化(P> 0. 05).结论: 快速扩弓后牙根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吸收,并且这种吸收是以体积变化为主.

  • 微血管吻合器在皮瓣修复颌面缺损的应用体会

    作者:宋晓萌;陈洁;丁旭;袁冶;吴煜农;武和明

    目的: 观察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行修复重建手术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吻合静脉的效果.方法: 选取口腔颌面部肿瘤需行游离皮瓣局部修复的患者20例,应用微血管吻合器术中吻合静脉系统,动脉仍使用传统手法吻合.结果: 应用吻合器行静脉吻合平均用时(5. 75 ± 0. 53) min,所有病例未见血栓形成.实验组1例皮瓣因动脉痉挛缺血坏死,成活率95% (19 / 20).实验组1例术后颈部出血,探查清除血凝块时见静脉吻合口处回流依然通畅,皮瓣愈合未受影响;另有1例因血管壁较厚,吻合口张力过大术中吻合器松脱,予以手法缝合.结论: 在选择好恰当的适应证的前提下微血管吻合器的使用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不影响血管吻合效果;吻合口张力过大或静脉壁较厚者应提防吻合器松脱的可能.

  • 不同材质刷毛的手动牙刷刷牙效果的临床评价

    作者:张艳玲;张欣奎

    目的: 比较普通尼龙丝、竹炭纤维、硅橡胶牙刷的刷牙效果.方法: 分别纳入30名和156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大专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分别随机分为3组,用3种不同材质制做规定完全相同的3种牙刷按完全相同的方法刷牙1个月,检测试验前和1个月后菌斑指数(PI) (n = 10) 和试验前、1个月、3个月后的牙龈指数(GI) (n = 52) .结果: 1个月后3种牙刷全口PI清除率两两对比结果,P> 0. 05;在1个月后,3种牙刷的GI降低率两两比较P> 0. 05;在3个月后,硅橡胶软毛牙刷牙龈指数降低率高于普通尼龙丝牙刷和竹炭牙刷(P < 0. 05).结论: 3种牙刷的菌斑清除效果没有差异,硅橡胶软毛牙刷对牙龈健康的促进效果优于普通牙刷和竹炭牙刷.

  • bFGF在兔口腔溃疡模型中的表达

    作者:陈琪;罗程;陈红;苏松;付文广;谢鑫;郑思琳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在兔口腔溃疡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体重3 000 ~ 3 500 g) 72只,随机分为3组(n = 24): 正常黏膜组、口腔溃疡模型黏膜组、口腔溃疡模型治疗组,分别于处理后第1、3、5、 7天取各组口腔颊粘膜.HE染色法观察造模是否成功;RT-PCR检测口腔颊部黏膜组织中bFGF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IHC) 检测口腔颊部黏膜组织bFGF的蛋白表达.结果: HE染色法证明兔口腔溃疡模型的成功建立;RT-PCR及IHC结果显示,分别处理后1 ~ 7 d模型组和治疗组bFGF的基因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 < 0. 05);3 ~ 7 d治疗组兔的bFGF的表达较模型组增高(P < 0. 05).结论: 在口腔黏膜溃疡的治疗中,bFGF有成为新的治疗靶点的可能.

  • 自体牙移植到人工牙槽窝的动物实验

    作者:姚东升;高黎;裴海娟;卢泰青;张彦喜

    目的: 研究自体牙移植到人工牙槽窝后牙周愈合及牙槽骨组织形态改变.方法: 选取12个月龄杂种犬6只,随机编号分为2组,对照组(2只鼠4颗牙): 将自体牙移植到固有牙槽窝.实验组(4只鼠4颗牙): 将自体牙移植到人工牙槽窝.牙移植术后16周后,处死实验犬,切取移植牙及其周围约1 cm的骨块,显微CT检查、硬组织切片观察牙周愈合与周围牙槽骨改建情况,评价牙周膜愈合及牙槽骨的质和量.结果: 术后16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牙无异常松动,无脱落.显微CT显示: 实验组移植牙牙周膜间隙存在,牙根无吸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牙槽骨等数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形态学显示: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移植牙周膜再附着形成,其牙根尖与根周部分的新生骨量基本相同.结论: 自体牙移植到人工牙槽窝与移植到自体牙槽窝后愈合效果相似.

  • 25羟基维生素D3对糖尿病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李昊;周海伦;郭峰;王琪;李伟

    目的: 探讨25羟基维生素D3[25(OH) D3,D3]对糖尿病状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糖尿病大鼠BM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后,将细胞分为糖尿病照组(不加D3) 、糖尿病低浓度组(D3 1 × 10-5 mmol /L) 、糖尿病中浓度组(D3 1 × 10-4 mmol /L) 、糖尿病高浓度组(D3 1 × 10-3 mmol /L),正常大鼠BMSCs作正常对照组(不加D3),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NLRP3等炎症反应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BMSCs表面标记物特征;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与糖尿病低浓度组细胞VDR的表达量均低于糖尿病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P < 0. 05);与糖尿病各组相比,正常对照组细胞低表达炎症反应相关蛋白NF-κB、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IL-6(P <0. 05),而糖尿病对照组与糖尿病低浓度组NF-κB、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IL-6的表达量高于糖尿病中浓度组与高浓度组(P < 0. 05).结论: 25羟基维生素D3可抑制糖尿病大鼠BMSCs的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炎症反应.

  • 氧化锆表面紫外线处理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侯小青;侯玉东;孙鑫;孙龙

    目的: 探讨不同粗糙度氧化锆表面经紫外线处理,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 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氧化锆试件先行抛光和喷砂,处理组用15 W[波长(250 ± 20) nm]灭菌灯对试件照射48 h,分为光滑对照组(S组) 、光滑处理组(S-UV组) 、粗糙对照组(R组) 和粗糙处理组(R-UV组) 4组(n = 3),将MC3T3-E1细胞分别培养于试件表面.MTT法检测接种3、5 d细胞增殖率,3、7 d时检测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ALP) 的活性;茜素红染色培养21 d细胞,检测钙结节形成情况;RT-PCR法检测培养7、14 d骨相关蛋白骨钙素(OCN) 、护骨素(OPG) mRNA的表达.结果: 紫外线处理组比对照组更利于MC3T3-E1细胞的增殖与矿化,R-UV组与其他组差异明显(P < 0. 05),7 d组的ALP活性高于3 d组(P < 0. 05),7 d时R-UV组ALP活性均高于S组和S-UV组(P < 0. 05),粗糙组间无明显差异.RT-PCR显示,R-UV组OCN及OPG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 < 0. 05).结论: 氧化锆表面经紫外线处理后可促进成骨细胞在其表面增殖、矿化,上调OCN、OPG mRNA的表达.

  • C57BL/6小鼠牙齿解剖形态的显微CT观测

    作者:汤颖;顾永春;朱琦

    目的: 研究C57BL/6小鼠牙齿的解剖特点.方法: 显微CT对16只C57BL/6小鼠的颅颌标本进行扫描及三维重建,观测牙齿内、外部的解剖结构.结果: 小鼠上切牙比下切牙平均弯曲半径更小(2. 37 mm比6. 31 mm),长度更短(8. 63 mm比11. 19 mm).上颌第二磨牙(三根) 腭根、下颌第一磨牙(双根) 远中根及下颌第二磨牙双根均为1-2型根管,其余牙根为单根管.磨牙近远中径、牙尖及发育沟数随前后牙位逐次减小.牙髓腔形态与牙体外形相似.结论: C57BL/6小鼠具有强壮的切牙,第一、二、三磨牙大小及解剖复杂程度逐次减小,反映了一种退化的趋势.

  • 氦氖激光对退变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基质与基质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毛凯平;邹璟;李解;姜梦雅;高桃珍;黄国付

    目的: 研究氦氖激光对退变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细胞外基质和基质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模型组、模型组和治疗组(n = 10),对治疗组兔采用氦氖激光治疗,组内又分为造模后第1、11天2个取材时间点(n = 5).于不同时间点取出颞下颌关节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外基质Col-2、PRG-4和基质调节因子MMP-13、TIMP-1、BMP-2的表达.结果: 经过氦氖激光治疗后的髁突软骨纤维层轻度松解和部分胶原纤维合成增强.造模后第1天模型组与治疗组MMP-13表达均明显升高,Col-2、PRG-4、TIMP-1、BMP-2表达均明显降低(P < 0. 05);治疗组第11天与第1天比较,MMP-13表达降低(P < 0. 05),Col-2、PRG-4、TIMP-1、BMP-2表达升高(P < 0. 05).结论: 氦氖激光治疗可上调退变颞下颌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Col-2、PRG-4和基质调节因子TIMP-1、BMP-2蛋白表达,下调MMP-13蛋白表达.

  • 气相色谱法测定医用聚乳酸薄膜中三氯甲烷残留量

    作者:吕丽华;黄华;陆世银;苏志恒

    目的: 建立医用聚乳酸薄膜中三氯甲烷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直接进样色谱法进行测定,使用RESTEK RTX毛细管色谱柱,检测器: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器温度: 270 ℃,柱温: 85 ℃,维持3 min;分流进样方式,分流比: 10∶1;进样口温度: 200 ℃;载气: 高纯氮气,流速: 1. 0 ml /min;进样量: 1 μl.结果: 三氯甲烷在25 ~ 2 000 ng /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 999 9);检测限为1. 50 ng /ml,定量限为4. 62 ng /ml;平均回收率为98. 35%,RSD = 1. 98%.结论:本实验方法灵敏、准确,可作为医用聚乳酸薄膜中三氯甲烷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 雌激素对大鼠下颌髁突软骨、软骨下骨退行性变影响的研究

    作者:叶涛;孙东亮;翁希里;张勉;杨鸿旭;刘沂朝;于世宾

    目的: 探究雌激素对大鼠下颌髁突软骨、软骨下骨退行性变转归的影响.方法: 6周龄雌性SD大鼠造单侧前牙反(UAC) 模型,腹腔注射外源性17β-雌二醇80 μg.4周后处死、取材.HE、番红-O-固绿、免疫组化、TUNEL、TRAP染色及micro-CT观察髁突软骨、软骨下骨的退变情况.结果: UAC模型造成了明显的软骨厚度降低,细胞外基质丢失,软骨细胞凋亡,软骨下骨吸收以及破骨细胞活动增强;而雌激素注射则加重了软骨的破坏但明显抑制了软骨下骨的吸收以及破骨细胞的活动.结论: 在大鼠UAC致TMJOA模型中,外源性雌激素能逆转髁突软骨下骨的退行性变,但加重髁突软骨的退行性变.

  • 猪颌面软硬复合组织破片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与有效性分析

    作者:王敬夫;贾骏麒;田磊;李进;钱秉文;何黎升

    目的: 建立猪下颌复合组织破片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该数字化模型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拍摄三维CT获取猪颌面部复合组织数字化信息,在Mimics 15. 0中进行三维重建;设计直径与高度同为5. 5 mm的圆柱体破片为致伤物,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加载加速度为831、1 120、1 536 m/s的破片撞击猪右侧下颌角区,模拟致伤过程和损伤的结果.同时采用二级轻气炮发射同形态30CrMnSi合金破片致伤离体猪头下颌角区,测量实际损态、面积和致伤时颌骨加速度,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 当破片速度分别为831、1 120、1 536 m/s时下颌骨损伤入口面积实验结果比数值模拟分别大13. 4%、23. 6%和22. 3%,出口面积分别大18. 7%、23. 0%和26. 5%,加速度峰值分别小16. 7%、15. 3%和14. 6%.结论:成功建立了猪下颌复合组织破片伤数字化模型,其伤情数值模拟结果与动物实验结果吻合性较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大鼠牙本质损伤修复过程中钙离子转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左静;甄佳秀;杨正艳;李月恒;罗俊

    目的: 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 辐照SD大鼠牙本质损伤模型后对成牙本质细胞及牙髓细胞上钙离子转运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360 ± 13) g]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备洞建立牙本质损伤模型,随机对其中20只大鼠备洞牙及剩余20只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予以超声辐照(强度30 mw/cm2,频率1. 5 MHz,频宽200 μm,重复率1 kHz),形成备洞组、备洞+ LIPUS组、LIPUS组及空白对照组(n = 10),超声辐照每日1次,持续20 min,分别在辐照1、3、7、14 d后处死实验动物,应用HE染色观察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钙离子转运相关蛋白(Cav 1. 2、NCX1) 的表达差异.结果: 组织形态学分析发现牙本质损伤后LIPUS可协同炎症反应促进第三期牙本质的形成,而LIPUS辐照正常牙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出现.免疫组化分析发现备洞+ LIPUS组在1 d及3 d时较备洞组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 0. 05);LIPUS组1 d时Cav1. 2表达较空白对照组高(P < 0. 05),其余时间点两者无差异.结论: LIPUS可能在牙本质损伤早期积极调控钙离子转运相关蛋白,加快第三期牙本质修复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及机械效应相关.

  • PRF在前牙即刻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孙晓琳;周延民;赵静辉;张天首;孙悦

    前牙即刻种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缺损,常规引导骨再生技术,术中创口闭合困难,术后炎症反应明显,感染概率增加.该文报道单独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前牙即刻种植骨缺损,评价其在即刻种植手术中引导骨再生、减轻炎症反应的效果.

  • S100A8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瞿泽丰;马洪;段晓峰;刘睿;高琼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S100A8蛋白在30例正常口腔组织及35例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35例OSCC组织中S100A8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 5%,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6. 7%(P < 0. 05),S100A8可能参与OSCC的发生与发展.

  • 介绍一种简便粘接舌侧保持器的方法

    作者:徐春华

    固定粘接式舌侧保持,是临床常用的保持方法,其不受患者合作因素的影响,保持效果稳定、可靠,尤其适合前牙扭转和拥挤的患者,这类患者的复发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因此常常需要较长时间的保持,固定粘接式舌侧保持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可是在临床中,因为粘接位于舌侧,操作不太方便,下面就介绍一种简便的临床粘接方法。

    关键词:
  • 低剂量激光疗法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于晓红;于晓华;刘莉;杜平功

    观察低剂量激光处理(n = 20) 和无激光处理(n = 20)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患者肿胀、开口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激光在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可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 上颌第一磨牙颊侧单根1例

    作者:于鑫;孙世群;高愉淇;刘玉艳

    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和根管系统解剖结构复杂,变异较大.上颌第一磨牙只有1个颊根的病例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上颌第一磨牙只有1个颊根和1个腭根各有1个根管的病例.

  • 下颌第二磨牙双生牙1例

    作者:李杰;吴迪

    双生牙是双牙畸形的一种,临床发生率极低,主要见于前牙区,乳牙列多见而恒牙列少见.该文报道1例罕见的下颌第二恒磨牙双生牙病例.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管理(一)——经验用药策略

    作者:赵小珩;郭威孝;张浚睿;王晓娟;陆斌;曹强;李云鹏;牛强;林瑶;孔亮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抗生素治疗由于致病菌的培养和鉴定滞后,往往需采取经验性用药.本文通过统计分析93例间隙感染病例中致病菌的分布、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治疗过程中抗生素使用、病情转归情况等资料,为更加合理地应用抗菌素提出了建议.非重症间隙感染初期建议使用"头孢呋辛+ 奥硝唑",重症/危重间隙感染患者应早期应用"亚胺培南/亚胺培南+ 奥硝唑"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菌,然后结合阶段性治疗结果行降阶梯治疗.

  • 经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术窦底黏膜提升高度及成骨效果评价

    作者:程浩德

    经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术已被公认为是一项安全、可靠并具有良好远期预后的手术方式.本文对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成骨效果及评价做一综述.

实用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