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실용구강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3733
  • 国内刊号: 61-106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9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赵铱民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中miR-132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雪芬;孙晓峰

    目的:探讨miR-132在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40例OLP患者(24例非糜烂型,16例糜烂型),4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2组PBMCs和血浆中miR-132的表达.结果:OLP患者PBMCs和血浆中miR-132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糜烂型OLP患者PBMC和血浆中miR-13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糜烂型和健康对照组(P<0.01),而非糜烂型OLP患者PBMCs和血浆中miR-132的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32高表达可能与OLP的异常免疫反应有关,并且miR-132可以作为评估OLP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 锥形束CT应用于恒前牙复杂根管系统的研究

    作者:高雅;韦梦瑶;李雁;王晓丽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上下颌前牙根管构型等特征.方法:纳入1 103例患者12 858颗前牙,以40岁为界分A组(≤40岁)和B组(>40岁),上前牙6 404颗,下前牙6 454颗,分析其牙根及根管数目、冠根长度、根管构型、左右同名牙双根管的对称性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比较下前牙间双根管检出的两两相关性.结果:上前牙及下切牙均为单根,下尖牙双根检出率为1.66%.上、下前牙双根管检出率分别为0.03%和11.25%,其中下侧切牙检出率高(17.40%).上下前牙根管构型以Ⅰ型为主,下前牙双根管构型以Ⅲ型为主(7.07%).下前牙左右同名牙双根管检出呈对称性.上下前牙冠根长度无年龄差异(P>0.05).18~50岁下前牙双根管检出率逐渐增加,50岁之后逐渐降低.男性下前牙双根管检出率(13.12%)高于女性(9.93%)(P<0.05).下中切牙、下侧切牙及下尖牙两两间的双根管检出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下前牙根管形态复杂多变.双根管具有左右对称性、年龄及性别差异.

  • 4种机动镍钛器械根管预备后对牙根抗折性的影响

    作者:武洲;曾煜;陈敏;卢研;吴丽更

    目的:比较单支锉往复运动器械Reciproc、WaveOne与全序列旋转运动器械ProTaper和BLX根管预备后牙根抗折性的差异.方法:收集上、下颌离体前牙各50颗,分别随机分成5组(n=10).分别用上述4种根管预备器械对4组牙进行根管预备,1组对照牙不进行根管预备.预备后将标本置于电子万能实验机上加压直至根折,记录折断瞬间所受的压力值(N)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管预备后实验组牙根的抗折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Reciproc组与WaveOne组、ProTaper组与BLX组预备后牙根抗折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Reciproc组和WaveOne组牙根抗折力高于ProTaper组和BLX组(P<0.05);当应用同种器械预备至同等号数时,上颌牙根的抗折力高于下颌牙根(P<0.05).结论:往复运动预备系统器械根管预备后牙根的抗折性优于全序列旋转预备系统器械,上颌切牙预备后牙根的抗折性均高于下颌切牙.

  • 双波长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崔敬雅;董福生;李淑娟;李春年;武明轩

    目的:探讨Er∶YAG激光和半导体激光双波长激光在牙周基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n=10)分别接受机械(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单纯Er∶YAG激光治疗(Er∶YAG laser therapy,ERT)、半导体+ Er∶YAG+半导体激光(twinlight laser therapy,TPT)治疗,治疗中记录患者疼痛VAS,治疗前后检测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OP)、临床牙周附着水平(CAL)、龈沟液中IL-1β、TNF-α、TGF-β及b-FGF含量、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相对数量.应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治疗后6周和12周时,TPT组指标PD、BOP、CAL、IL-1β和TNF-α含量、Pg相对总菌的含量的值均低于ERT和SRP组(P<0.05),TPT组TGF-β及b-FGF含量均显著高于ERT、SRP组,双波长激光组的VAS值明显低于手工器械组(P<0.05).结论:双波长激光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促进牙周再附着.

  • 应用CBCT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下颌骨骨密度的测量评价

    作者:陈霞;袁通穗;孙瑜;于佳帅;叶芳;谢飞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测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下颌骨的骨密度(BMD)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样选择45例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研究对象的腰椎BMD进行分组(PMO组,T≤-2.5;健康对照组,T≥-1.0).同时使用DXA测量下颌骨BMD,使用CBCT测量腰椎和下颌骨BMD相关的指标CTI(S)、CTI(I)和CTMI,对比分析CBCT指标与BMD的相关性.结果:45例受试者26例诊断为PMO(BMD=0.623±0.056),19例为健康对照组(BMD=0.973±0.055),(P<0.05;下颌骨BMD在PMO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776±0.133和0.850 ±0.122,P>0.05.在下颌骨的CBCT图像中PMO组CTI(S)、CTI(I)和CTMI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参数与下颌骨BMD无相关性(P>0.05),腰椎的CBCT各项参数与腰椎BMD呈正相关(P<0.05).结论:应用CBCT测量PMO患者下颌骨BMD较DXA测量更具灵敏性.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严重颌面颈部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齐东元;张锐;赵元龙;王如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严重颌面颈部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VSD治疗9例严重颌面颈部感染患者.在脓肿切开后,以负压封闭引流材料覆盖切口,采用40 ~ 60 KPa的负压持续对脓腔进行负压封闭引流.结果:患者局部肿胀迅速消退,疼痛明显减轻,负压封闭引流时间4~10 d,平均5.8d,患者均治愈,无纵隔感染.结论:VSD可提高局部引流的效率,阻止感染的扩散.

  •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在颅底腺源性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许宁;郑磊;张杰;黄明伟;刘树铭;吕晓鸣;石妍;张建国

    目的:评价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侵犯颅底区的腺源性恶性肿瘤的初步疗效,并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患者24例,肿瘤病理学类型包括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多形性腺瘤恶变、黏液表皮样癌、腺癌、肌上皮癌.侵犯部位包括前颅底、中颅底、侧颅底3个区域中的1个或多个,采用1251放射性粒子,以1~1.5 cm间距、CT、个体化导板以及术中导航系统或联合引导布放粒子,处方剂量60 ~160 Gy.治疗后定期复查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统计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并分析年龄、病理学类型、侵犯部位、肿瘤大径及有无放疗史是否为预后相关因素.结果:随访时间3~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无失访,总生存率41.7%,局部复发率25.0%,远处转移率37.5%,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9%、67%、24%;出现4级放疗反应者2例;有局部复发者生存率低于无复发者(P =0.047),有、无远处转移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649),肿瘤大径为预后相关因素(OR =0.106).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肿瘤组织间植入治疗颅底腺源性恶性肿瘤微创、安全有效,预后与局部复发及肿瘤大径有关.

  • 放疗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的miRNA-21与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黄育萌;王颖;王涛;李勇;刘平;赵洪伟

    目的:研究放疗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和SACC-LM的影响以及与miRNA-2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Varian 23 EX对培养中的SACC-83和SACC-LM予从0(对照)、2、6、10 Gy照射,CCK-8检测、流式细胞仪观察放射处理后SACC-83、SACC-LM的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使用qRT-PCR法分析不同剂量放疗后SACC-83、SACC-LM细胞miRNA-21的表达变化.结果:SACC-LM细胞放射处理48 h后增殖能力随放疗剂量的增大而降低(F=1 321.646,P=0.000),早期凋亡率(F=354.484,P=0.039)、晚期凋亡率(F=254.278,P=0.042)和异倍体比例(F=1 562.991,P=0.001)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大而升高,且miRNA-21的相对表达量随放疗剂量的增大而减小(F=177.964,P=0.011);SACC-83细胞放疗48 h后6 Gy放疗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各放疗组(F=1 537.214,P=0.013),6Gy剂量下早期凋亡率(F=88.579,P=0.006)、晚期凋亡率(F=1 391.345,P=0.033)、异倍体比例(F=250.461,P=0.004)高,miRNA-21的相对表达量低(F=134.868,P=0.017).结论:miRNA-21可能与SACC-LM、SACC-83细胞的放疗敏感性呈负相关.

  • 后牙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回顾性临床研究

    作者:杨桦;齐华;尹程程;王鹤龄;杨静;蔡青;李保胜;周延民;孟维艳

    目的:比较后牙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在修复后1~2年边缘骨吸收差异.方法:纳入后牙区进行种植治疗的41例患者,分为即刻种植组20例,延期种植组21例.种植术后4~6个月后行永久修复.术后6个月、修复后1、2年后分别测量即刻种植组和延期种植组近远中边缘骨的吸收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修复后1、2年,即刻种植组近中边缘骨增加分别为(1.35±1.12)、(2.16±1.73)、(2.53±1.65) mm;远中边缘骨增加分别为(1.46±1.17)、(1.94 ±1.16)、(2.32±1.68) mm,3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种植组近中边缘骨吸收分别为(-0.52.±0.47)、(-0.69 ±0.58)、(-0.97±0.78)mm;远中边缘骨吸收分别为(-0.46±0.44)、(-0.60±0.45)、(-0.72 ±0.63)mm.3组数据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即刻种植组短期内边缘骨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效果优于延期种植组.

  • 正常(牙合)垂直骨面型与牙弓宽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璇;谢小瑞;李琴;任利玲

    目的:研究成人个别正常(袷)不同垂直骨面型与牙弓宽度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成年人个别正常(袷)52例(女31例,男21例).拍摄CBCT片,以下颌平面角(MP-FH,SN-MP)的高度分成高(n=13)、均(n=19)、低(n=20)角3组,测量上下颌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间牙弓及牙槽弓宽度,计算同一样本上下颌对应宽度之差,检验3组测量数据的正态性及方差齐性,做3组间单因素ANOVA及与下颌平面角的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上颌尖牙间牙槽弓宽度(mm)分别为38.03±1.90、39.65±1.80、39.78±2.20(P <0.05),高角组上颌第一前磨牙间牙弓宽度(37.01 ±1.60) mm小于低角组(38.65±1.30) mm.上下颌牙槽弓宽度差值(mm)在尖牙处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分别为7.39±1.82、9.04±1.43、9.26±1.67(P <0.05),在第一前磨牙处高角组(6.8±1.59) mm小于均角组(7.79±1.09) mm;上下颌牙弓宽度差值3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earson检验显示:上颌尖牙间牙槽弓宽度、第一前磨牙间牙弓和牙槽弓宽度与下颌平面角呈负相关;同时,上下颌牙槽弓宽度差值在尖牙、第一前磨处与下颌平面角呈负相关,上下颌牙弓宽度差值均与下颌平面角无相关性.结论:成人个别正常(袷)上颌前中段牙弓宽度与垂直骨面型有关.

  • 氧化损伤对SCC-25细胞增殖抑制的研究

    作者:谭婧玉;陈军建

    目的:观察外源性的氧化刺激作用下诱导口腔癌细胞中mtDNA损伤、修复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用口腔鳞状细胞癌SCC-25细胞株和纤维原细胞株BJ作为对照实验模型,以0(对照组)、120、240、480、960 μmol/LH2O2处理细胞,不同时间点用ss-qPCR方法测定mtDNA损伤、修复的动态过程;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结果:SCC-25细胞经大于和等于120 μmol/L H2O2处理后mtDNA损伤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氧处理后2~24 h 120 μmol/L组mtDNA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其他组mtDNA损伤率逐渐下降.BJ细胞经大于和等于240 μmol/L H2O2处理后,mtDNA损伤呈剂量依赖性增加,960 μmol/L组2种细胞mtDNA损伤修复均不明显.细胞增殖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BJ细胞的类似反应程度弱于SCC-25细胞.结论:氧化刺激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致癌因素.

  • 不同钛表面形貌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附着及胶原沉积的影响

    作者:孟维艳;赵爽;王鹤龄;蔡青;李保胜;周延民

    目的:探讨3种不同表面形貌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附着及胶原产生及沉积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加工(M),电化学腐蚀(ECE),电化学腐蚀加酸蚀(ECA)在纯钛金属试件表面形成3种不同的表面形貌结构(n=27);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件表面的微观形态、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表面粗糙度.将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培养于试件表面;测定细胞分离率比较细胞对3组表面的附着;天狼星红染色实验检测胶原相对沉积量、激光共聚焦扫面显微镜观察表面胶原沉积与排列.结果:M、ECE和ECA组表面粗糙度(μm)分别为0.867 5 ±0.136 8、1.749 8±0.355 1和1.671 4 ±0.297 0(P <0.05).M组细胞分离率高,ECA组低,ECE组介于二者之间.M组细胞培养前期沉积的胶原量较其他2组多,后期与ECA组的胶原沉积无明显差异,而较ECE组明显升高.M组胶原沉积显示为致密、狭长、平行的排列;ECE组表面出现较密集且多向性的胶原纤维排列,但表面胶原沉积较薄,未被胶原覆盖的表面所占比例较高;ECA组表面胶原沉积与ECE组具有相似的多向性,胶原沉积较ECE组更厚实致密,胶原排列比ECE组更长,与M组表面相似.结论:电化学腐蚀加酸蚀的钛表面有利于牙龈成纤维细胞附着,而机械法处理的利于胶原沉积.

  • HMGB-1与口臭及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姜阳;何权敏;刘清蒙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口臭和口臭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臭值(OR)和牙菌斑指数(PLI)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口臭、口臭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各20例和8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ELISA测定血清中HMGB-1水平.鼻闻法测患者OR,检查记录PLI.SPSS 17.0分析数据.结果:2组患者外周血HMGB-1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和0.01),且口臭伴慢性牙周炎患者显著高于口臭患者(P<0.01);2组患者OR无明显差异(P>0.05),但口臭伴慢性牙周炎患者PLI却显著高于口臭患者(P<0.01);2组患者OR、PLI和HMGB-1之间的关系,除口臭患者OR不相关外(P>0.05),其余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和0.01).结论:HMGB-1可能是导致牙周炎症慢性化和顽固性口臭的重要因素之一.

  • 腮腺造影锥形束CT检查在慢性腮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孙旭;李向军;张旭东;张晓;冯晓伟

    目的:探讨腮腺造影后锥形束CT(CBCT)在慢性腮腺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可疑慢性腮腺炎症的患者行腮腺造影术后进行CBCT检查,对多平面重建(MPR)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及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MPR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和三维重建图像均可以从任意方向显示腺体和导管,6例慢性复发性腮腺炎腮腺造影CBCT表现为腺体实质内末梢导管呈现大量点球状扩张为特征,其中4例主导管系统未见异常,2例呈现管炎表现;14例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腮腺造影CBCT表现为主导管不规则扩张及狭窄,3例出现腺体内“点扩”,2例查及阴性涎石.结论:腮腺造影CBCT检查能清晰立体地显示腮腺导管系统和腺体影像,可以作为临床检查慢性腮腺炎的有效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CTLA-4基因+49A/G多态性与牙周炎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作者:周政;李琦;高芸;唐小雪;徐江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基因+49A/G多态性与牙周炎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出版的相关报道,以OR及其95% CI为效应指标,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出1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4篇文献包括患者702例,对照92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TLA-4基因+49A/G多态性与总体人群牙周炎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P>0.05).依种族进行亚组分析,该多态性与亚洲人群牙周炎易感性明显相关(P<0.05),而在欧洲人群中无明显相关性(P>0.05).根据牙周炎类型进行分层分析,该多态性与慢性及侵袭性牙周炎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TLA-4基因+49A/G多态性与总体人群牙周炎易感性无显著关联,但该基因多态性G等位基因可能是亚洲人群牙周炎的易感因子.

  • CAD/CAM玻璃瓷高嵌体修复下颌第二磨牙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青

    目的:研究CAD/CAM玻璃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下颌第二磨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颗远中龋坏的下颌第二磨牙,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1周后用CAD/CAM玻璃瓷高嵌体修复,嘱患者治疗后每6个月复诊1次,运用USPHS标准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全部患牙经过2年复查,在嵌体固位、边缘密合性、颜色匹配性、继发龋、邻接关系等方面性能良好,仅3例失败:2例嵌体脱落,1例发生崩瓷.结论:CAD/CAM玻璃瓷高嵌体是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龋坏根管治疗后的有效修复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shRNA-Snail载体的构建及其病毒的包装

    作者:李泽濛;郑根建;周岚;罗文;云蔓;李鹏程

    目的:构建一种抑制Snail基因表达的腺相关病毒载体系统.方法:在GenBank中获取Snai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2条Snail基因的shRNA,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腺相关病毒(AAV)载体与shRNA(TUD)相结合,构建pAAV-U6-shRNA-Snail-TUD-EGFP表达质粒和pAAV-RC及pAAV-Helper质粒共转染至AVV-293细胞中,包装生成携带shSnail-TUD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U6-shRNA-Snail-TUD-EGFP.将重组病毒感染至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和Cal-27中,实时定量PCR检测shSnail对细胞内Snail基因的沉默效果,并测定病毒感染滴度.结果:DNA测序证明构建的shRNA-Snail基因沉默子序列正确并成功克隆到腺病毒表达载体上;AAV-293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提示共转染成功.感染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和Cal-27细胞后,能显著下调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和Cal-27细胞内的Snai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重组AAV感染滴度为4.4×1010/ml.结论:包装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U6-shRNA-Snail-TUD-EGFP可抑制细胞Snail基因表达.

  • 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与饰瓷剪切强度的影响

    作者:张夏雪;陈志宇;孟令强;焦建平;李钢;郭长军

    目的:研究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与饰瓷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制作28个氧化锆瓷块试件并按表面处理方法随机均分为4组:A(对照组)、B(喷砂组)、C(热酸蚀组)、D(喷砂+热酸蚀组),每组各随机抽取2个试件,分别用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法观察处理后的试件表面结构;其余试件常规上饰瓷后用剪切实验测试界面剪切强度,数据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EM观察显示试件表面呈现不同程度的微孔结构;XRD分析表明4组试件表面均出现单斜相氧化锆晶体;A、B、C、D组剪切强度值(MPa)分别为:15.96 ±3.44、20.58±2.21、26.28±2.86和22.51±1.94,其中,A组的剪切强度低于其他3组(P<0.05),C组的剪切强度大于其他3组(P<0.05).结论:喷砂、热酸蚀、喷砂+热酸蚀处理方法能提高氧化锆与饰瓷的结合强度,其中热酸蚀的效果较好.

  • 一种新型含稳定亚锡-氟化钠牙膏的菌斑渗透率和脂多糖中和效率的临床评价

    作者:刘林花;史运明;李红梅;何涛;李嘉慧;贺艳焱;STRAND Ross;董维理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含亚锡-氟化钠牙膏中亚锡离子的菌斑渗透率和脂多糖(LPS,内毒素)中和效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原位临床试验.分为PBS、新型亚锡-氟化钠牙膏(EXP)和市售亚锡-氟化钠牙膏(MKD)3组.用荧光染料、荧光探针及激光共聚焦荧光共定位方法分析.结果:EXP组亚锡离子菌斑渗透率和LPS中和效率显著优于MKD和PBS组(P<0.05).EXP组亚锡离子和结合态LPS的荧光存在96.52%的空间共定位.结论:新型含亚锡-氟化钠牙膏中的亚锡离子能渗入菌斑内部并中和LPS.

  • 紫杉醇脂质体与紫杉醇不同途径灌注治疗兔舌癌的疗效研究

    作者:刘泽念;姚礼;张霓霓;黄桂林;易杰;胡小华

    目的:研究经兔舌动脉、耳缘静脉分别灌注紫杉醇脂质体或紫杉醇治疗兔VX-2舌癌的疗效.方法:建立兔VX-2舌癌模型,随机分为6组(n=4).其中,舌动脉灌注3组,分别灌注紫杉醇脂质体,紫杉醇,5%葡萄糖溶液;耳缘静脉灌注3组,用药同上.治疗后7d,采用体积测量、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对舌癌病灶的治疗反应、肿瘤细胞凋亡、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数据经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舌动脉灌注紫杉醇脂质体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P5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舌动脉灌注紫杉醇脂质体进行兔VX-2舌癌治疗效果佳.

  • BMP-7对高糖环境下成骨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孙龙;薛鹏飞;侯小青;宋宇;侯玉东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不同浓度BMP-7对成骨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成骨细胞(MC3T3-E1Subclone 14)在葡萄糖(25 mmol/L)环境下培养,据BMP-7浓度分为0(对照组)、50、100、200 ng/ml(实验组)4组.检测细胞增殖及ALP活性、矿化结节、成骨基因Runx2及OCN mRNA的表达;培养24h观察细胞骨架的形态变化.结果:BMP-7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及ALP活性(P<0.05).矿化结节数量增多、体积增大明显.实验组Runx2、OCN mRNA水平明显上调(P<0.05);200 ng/ml BMP-7组Runx2、OCN mRNA的水平较其他组同一时间点显著上调(P<0.05).细胞骨架渐呈网格状铺展且随BMP-7浓度增高而明显.结论:BMP-7可抑制高糖对MC3 T3-E1的作用,提示BMP-7有利于促进糖尿病患者种植体的骨结合.

  • 多功能纳米微球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实验研究

    作者:秦尉;支敏;江圣杰;戴智赫;于洋;王永兰

    目的:建立基于磁编码微球和上转换荧光编码微球灵敏性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新方法.方法: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磁编码微球和上转换荧光编码微球,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结合后捕捉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变形链球菌混合菌液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用外置980 nm近红外激光器的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评估该法的检测效果.结果:制备的磁编码微球及上转换荧光编码微球的分散性好、粒径均匀、形貌均一,磁编码微球的磁性较强,上转换荧光编码微球的荧光强度较高;混合菌液中纳米微球可特异性捕捉牙龈卟啉单胞菌,检测极限为10 CFU/ml.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检测系统可灵敏检测混合菌液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

  • SD大鼠第三磨牙阻萌的研究

    作者:卿茂峰;高志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XM)对SD大鼠第三磨牙进行阻萌的效果.方法:刚出生5d和出生21 d的SD大鼠各12只各分为3组(n=4),每组一侧第三磨牙区域注射0.1ml浓度不等(1.94×10-3 mmol/L、1.94×10-4 mmol/L、×10-5 mmol/L)的DXM,对照侧注射0.1ml生理盐水.5d的SD大鼠在21 d和43 d分2次处死,21 d的SD大鼠在43、52 d处死,然后对成功阻萌的21 dSD大鼠高浓度组实验侧和对照侧进行大体观察、X线、HE染色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PN21 d高浓度DXM组SD大鼠实验侧第三磨牙均未能正常萌出,对照侧均正常萌出;X线检测显示其实验侧第三磨牙仅有牙冠形成,未能形成明显牙根;HE切片显示其根发育障碍.结论:在牙发育钟状末期可以通过地塞米松的局部注射阻萌SD大鼠的第三磨牙.

  • 蔗糖、柠檬酸、碳酸氢钠对3种口腔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戚月明;邓久鹏;周建营;张靖瑜;沈宝莲;王继德;赵霞

    目的:研究3种粘接剂粘接强度受蔗糖、柠檬酸、碳酸氢钠的影响.方法:将60颗制备后的离体牙与60个氧化锆块(3mmn×3 mm×3 mm)随机分为3组:PULPDENT组、3M ESPE RelyxTM Veneer组和RelyxTM Luting组,每组再分为4小组(n=5):A组:人工唾液组;B组:10%蔗糖组;C组:0.2%柠檬酸组;D组:0.03%碳酸氢钠组.将试件用相应粘接剂粘接完成后,B、C、D组分别浸泡在蔗糖、柠檬酸和碳酸氢钠溶液中,2次/d,5min/次,其余时间同A组一样浸泡在人工唾液中.3个月后,测定剪切粘接强度,20×显微镜观察断裂模式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断裂面.将数据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ULP-DENT组、3M ESPE RelyxTM Veneer组的粘接强度高于RelyxTM Luting组(P<0.05);B组、C组、D组粘接强度低于A组(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粘接剂试件均显示为界面破坏;扫描电镜结果显示,RelyxTM Luting组中,B组、C组、D组与A组相比龟裂纹深度、宽度及长度均增加;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区别.结论:相对于PULP-DENT和3M ESPE RelyxTM Veneer粘接剂,RelyxTM Luting易受蔗糖、柠檬酸和碳酸氢钠的影响,不适用于氧化锆的粘接.

  • 生物活性玻璃促进釉质人工龋再矿化效果的研究

    作者:李文娟;方谦

    目的:观察质量分数为6%的生物活性玻璃促进牙釉质再矿化的能力.方法:将40块釉质块建立早期人工釉质龋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n=10):生物活性玻璃组、GC护牙素组、多乐氟组和去离子水组.各组分别用质量分数为6%的生物活性玻璃溶液、10%的CPP-ACP糊剂、5%的NaF氟保护漆和去离子水进行15 d的再矿化处理,2次/d,每次5min.扫描电镜观察镜下结构,用显微硬度仪测量釉质表面的显微硬度,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釉质表面的元素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各组再矿化后的显微硬度值均较脱矿后增加,生物活性玻璃组和多乐氟组的硬度值差异无显著性,但高于GC组和去离子水组.各组再矿化后的钙磷比值差异均有显著性,生物活性玻璃组、GC护牙素组和多乐氟组均大于去离子水组(P<0.05).结论:生物活性玻璃溶液促进釉质再矿化的能力与多乐氟的相当.

  • 等离子体对老化义齿基托树脂表面润湿性和粘接性的影响

    作者:马小青;乔春元;张怀勤

    目的:探讨等离子体处理对老化树脂表面润湿性和粘接性的影响.方法:将热凝基托树脂材料按照厂商要求进行固化,分别制作10mm×10mm×1 mm试件42片和8mm×10mm×30 mm试件100块,5~55℃冷热循环处理5 000次.40片用于表面接触角测定,2片用于光电子能谱分析.将8 mm×10 mm×30 mm试件分为对照组(A)、等离子体处理1 min(B)、2 min(C)、3 min(D)和4 min组(E)(n=20).等离子体处理后,在2个试件的粘接面添加3 mm厚的硅橡胶软衬材料,获得拉伸实验试件50个,每组10个,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拉伸粘接强度测定.结果:A、B、C、D、E组表面接触角(.)分别为63.60±10.81、46.79±5.08、44.13±4.17、40.11±6.01、41.03±8.61(P <0.05),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O=C-O和C-O含量分别从处理前的14.17%和20.58%增至18.32%和29.32%;A、B、C、D、E组拉伸粘接强度(MPa)分别为0.884±0.130、1.281±0.086、1.419±0.103、1.871±0.248、1.904±0.223,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等离子体处理后,老化树脂表面的润湿性和粘接性均明显改善.

  • 氢氧化钙表面粘接处理对其压缩强度的影响

    作者:徐莹;郭剑苓;牛玉梅;张琳;潘爽

    目的:比较化学固化氢氧化钙(Dycal)和光固化氢氧化钙(Calcimol LC)表面粘接处理后对其压缩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实验试件32个,分4组(n=8):A组为Dycal组;B组为Calcimol LC组;C组为粘接处理的Dycal组;D组为粘接处理的Calcimol LC组.采用德国Zwick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各个试件进行压缩强度检测.结果:A、B、C、D组的平均压缩强度值分别为(110.48±19.9)、(162.6±7.8)、(136.8±17.2)和(223±31.1) MPa.D组压缩强度值高于其他3组(P<0.05),B组的压缩强度值高于A组(P<0.05),其他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光固化氢氧化钙的压缩强度高于化学固化氢氧化钙,光固化氢氧化钙表面粘接处理后,提高了充填体的压缩强度,而化学固化氢氧化钙表面粘接处理对其压缩强度没有影响.

  • 婴幼儿唇部血管瘤的临床分型和治疗探讨

    作者:陈深;李思敏;陈伯红;吕顽;莫鸿忠;林诚

    根据血管瘤分型原则、结合唇部的特殊组织结构将婴幼儿唇部血管瘤分为7型:唇部皮肤浅表型血管瘤、唇部皮肤复合型血管瘤、唇部皮肤深在型血管瘤、唇部黏膜浅表型血管瘤、唇部黏膜复合型血管瘤、唇部黏膜深型血管瘤、唇部全层型血管瘤;唇部的特殊结构和功能导致血管瘤生长的独特性和分型的特殊性.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应用长脉冲激光联合优化脉冲光治疗唇部血管瘤可获得理想效果.

  • 正畸治疗过程中支抗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IL-1β,IL-6,IL-8的研究

    作者:林益强;冯云霞;刘名艳;任娟;李晋芳;黄荣花;石玲波

    纳入40名患者(20名男性,20名女性),共植入52颗正畸支抗种植体,在植入30 d后对正畸支抗种植体进行负重,分别对正畸支抗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的IL-1β、IL-6、IL-8质量浓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不同的时间点IL-1β、IL-6、IL-8的浓度差异存在显著性,说明正畸力对种植体周围的细胞因子具有影响,可能与正畸引起的骨吸收有关.

  • 精原细胞瘤颈部转移病例1例

    作者:唐学敏;左金华;魏月端;高红

    报道1例精原细胞瘤术后2年发生颈部转移的病例,为临床颈部肿物的诊断提供参考.

  •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作者:郭天奇;储顺礼;聂然;付丽;裴婷婷;周延民

    报道1例左侧上颌中切牙缺失伴颊侧骨吸收导致种植位点唇舌向骨宽度严重不足的患者,通过骨劈开骨挤压技术,前牙区唇侧固定钛夹板以维持成骨空间,在植入种植体的同时,通过植入骨粉和PRF在种植位点进行同期引导骨组织再生术.终成功维持并提高了前牙区唇舌向的丰满度,避免了前牙区垂直向软硬组织的吸收,并获得了较好的美学效果的病例.

  • Ⅲ型牙本质发育不全(壳牙)伴多生牙1例

    作者:唐瑭;刘波;陈梅红;刘娟

    该文报道Ⅲ型牙本质发育不全伴多生牙1例,并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 微种植钉辅助远移上牙列之病例分析

    作者:冯雪;李永刚;李晨

    上颌牙列轻度前突的牙性Ⅱ类错(耠)以及上颌骨性轻度前突的骨性Ⅱ类错(耠)可以进行非拔牙的上颌全牙列远移来解决磨牙关系、代偿骨性畸形.近年来用微种植钉或微钛板作为支抗进行该类牙齿移动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该文通过1例典型病例对此类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对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骨桥蛋白与口腔黏膜及牙周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弘驰

    骨桥蛋白(otesopontin,OPN)早分离于骨基质中,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磷酸化糖蛋白,近年研究发现OPN广泛分布在人体的组织及细胞中.大量研究表明,骨桥蛋白在免疫应答、组织破坏、组织修复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黏膜作为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依靠上皮细胞以及免疫细胞抵挡各种外来病原体的入侵,而骨桥蛋白作为一种促炎因子,在黏膜疾病的免疫应答中起着调节作用[1].本文就骨桥蛋白与口腔黏膜疾病以及牙周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实用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