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磨牙根折40例临床分析

    作者:宗雁萍

    牙根折裂指发生于牙根的从根管延伸到牙周膜的折裂,是一种非龋性疾病,其原因有外伤性、医源性及病理性.牙根折多见于30岁以上的人,尤其是41~60岁更为常见[1].发生的部位多在磨牙,以第一磨牙发病率高,且多发生在近中根或近中颊根,也可以发生在双尖牙.磨牙根折不同于前牙根折,在临床上往往难以发现,主要由于磨牙根折部位隐蔽,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给早期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部分根折或非横断性根折更难作出诊断,一般在拔牙后才被发现而确诊.本研究观察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40例患者的40颗磨牙牙根折裂,就牙根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 口外弓支抗远移磨牙疗效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

    作者:王世兴;赵俊杰;冯妍

    目的:观察口外弓作为支抗推第一磨牙远移矫治上颌Ⅱ度牙列拥挤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应用口外弓支抗推磨牙向后矫治患者26例,治疗前后拍摄正中咬牙合位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以头影测量方法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成功矫治,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4.23 mm(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外弓支抗推磨牙远移效果可靠,但是需要患者很好的配合。

  • 窝沟封闭防止第一磨牙在替牙期中预防龋齿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杨丰娟

    目的:探讨第一磨牙在替牙期龋齿预防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100例第一磨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有5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牙面窝沟封闭,对照组患者牙面窝沟不封闭,对患者实施两个阶段的取样.结果:患者第一阶段实验组龋齿发生率为3%,对照组患者龋齿发生率为25%;第二阶段实验组患者膜保留率为34%,对照组患者膜保留率为94%,前后差异较为明显,而且实验组患者呀面脱矿程度要轻于对照组,在治疗时间推移的影响下,差异更加明显.结论:牙面窝沟封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一磨牙在替牙期中出现龋齿.

  • 成牙骨质细胞瘤一例

    作者:王文泽;钟定荣;郭丽娜

    患者男,23岁.5年前发现左下颌骨小肿物,伴疼痛、咀嚼痛,未予处理.肿物渐增大.患者局部无红肿热痛症状,体重无降低.体检:双侧面部基本对称,无面瘫,颞下颌关节区无压痛,开口度及开口型均无异常.口内第一磨牙区颊舌侧可见一2cm×2cm大小的肿物,颊舌向膨胀,质硬,界限清楚,移动度差,按压痛.表面黏膜颜色正常,未触及骨质破坏.颌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曲面断层片示:左第一磨牙牙根周围2cm×2cm大小不均匀斑片状高密度影,累及牙根,肿物周围可见一清晰的环状透亮带.患者入院后行肿物及受累牙齿完整切除术加周围软组织刮除术.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口唇感觉异常等并发症.

  • 根折原因

    作者:陈梅

    根折是指单纯发生在牙根的折断或折裂,是牙根折与裂的统称[1].根折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随着保存患牙手段的广泛应用,逐渐被深入研究和认识.牙根折多见于30岁以上的人,尤其是41~60岁更为常见[2].发生的部位多在磨牙,以第一磨牙发病率高,且多发生在近中根或近中颊根,也可以发生在双尖牙.充分了解根折的原因对于患牙的保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 1例肝炎并发口腔多重组菌感染的护理

    作者:刘桂平;刘东杰;王玉芹

    1例介绍患者女性,14岁,发热8天,尿黄3天,皮肤、巩膜中度黄染,牙龈无肿胀,口腔粘膜光滑,实验室检查ALT 400 U,总胆红素13 mg/dl,于1998年5月20日收住院.17/2 ALT 225U,总胆红素18.9 mg/dl,直接胆红素16.4 mg/dl,PTA61.490,HSV-DNA"+"精神好,无明显乏力,确诊为淤胆型肝炎,治疗上加用地塞米松20 mg静滴,同时使用特美汀0.4 g/日,6月11日总胆红素降至12 mg,地塞米松减半,6月16日~7月11日改服强地松龙30 mg,每日1次,20/7病人上腭出现2 cm×1 cm大小溃疡,周围无脓苔,左下第一磨牙处出现0.5 cm×10 cm溃疡,遵医嘱给华素片含服及呋喃西林漱口,病人主诉口腔疼痛加重,检查上腭溃疡面较前加大、变深,呈灰黑色,呈桃形,约2 cm×3 cm.

  • 牙龈癌的超声表现

    作者:罗飞;王琰

    患者男,71岁,以右侧上、后牙龈无痛性肿物一个月入院.查体:双侧面部无不适,双侧咬合关系良好,无牙痛,右上唇可见局限性隆起,A3(右上尖牙)近中至A6(右上第一磨牙)近中牙龈可见两个肿物,基底硬,界限不清,向表面隆起,呈结节状,易出血,不活动,无触痛.经右上唇高频超声检查:A3~A6牙龈不均匀性增厚,厚处约21 mm(左侧牙龈相对应处厚度约1.8 mm,图1),内回声不均质,其固有层可探及两个低回声实性肿物,大小分别为31 mm×19 mm×18 mm、21 mm×15 mm×14 mm(图2),无包膜,与基底组织分界不清,内回声不均质,中心可见点状强回声,后不伴声影.CDFI:肿物内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A3~A6及上颌骨骨皮质所形成的强回声带连续性良好、完整,双颈部及双颌下均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1.A3~A6牙龈实性占位,多系牙龈肿瘤;2.A3~A6及上颌骨骨质未侵及,颌下及颈部未见转移淋巴结.X-线检查示:A3~A6及上颌骨骨质未见侵及破坏.手术切除右侧部分上颌骨及腭骨.

  • 低强度激光照射对正畸牙压力侧牙周膜血管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成伟;柳宏志;宁桂芝;侯景秋;管翠霞;孙新华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low energy laser, LEL)照射对兔正畸移动牙压力侧牙周膜(periodontal ligament, PDL)血管化的影响. 方法:采用LEL(HNGSQ-Ⅰ型He-Ne激光,上海产;CO2激光,长春产)对兔(21只分1、3、 5、7、14、21日组和正常组)右侧上颌正畸移动牙第一磨牙进行照射.He-Ne激光波长632. 80 nm,功率20 mW,能量密度2.5 J/cm2;CO2激光波长10.6 μm,功率4 W,能量密度514 J/cm2.照射时间15 min/次,每日1次,除1、3日组分别照射1次和3次外,其余组均照射5次,左侧为对照侧.采用墨汁血管灌注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研究兔正畸牙PDL血管密度和面积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压力侧血管密度高峰值分别为30个/mm2和27个/mm2,血管面积值分别为78729.40 μm2和71021.00 μm2.高峰值出现在施力后第7天.实验组血管密度和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001,有非常显著意义.

  • 根管充填和塑化联合治疗老年人第一磨牙患牙分析

    作者:佘兴宇

    在行使正常咀嚼功能时,第一磨牙是承受NFDA2力的重要部位,故受创伤的可能性就更大,尤其是老年人,其第一磨牙磨损的程度更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咀嚼磨损明显,严重磨损引起牙本质暴露,如果修复性牙本质形成不能及时完全封闭牙本质小管,病原菌由此感染牙髓而出现牙髓炎症[1],易患牙髓病、根尖周病.笔者自2001年2月至今采用根管充填和塑化联合治疗老年人第一磨牙的牙髓病、根尖周病共224颗患牙,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正颌外科手术后病人的口腔护理

    作者:王侨;陈波

    正颌外科[1]是应用手术和口腔正畸学的方法联合矫治牙颌面畸形,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面貌.正颌外科的手术方法是经口内进路,切口由翼颌皱襞中点内侧0.5cm向下沿外斜线切至第一磨牙前庭沟处,利用人工造成骨折,使牙-牙槽骨或牙-颌骨骨折移至设计好的矫正位,使畸形得到矫治.

  • 自体牙移植牙周重建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军

    自体牙移植是用外科的方法将自体牙在口腔内易位移植,此类移植牙具有美观、舒适、经济等特点,且治疗周期短,患者痛苦少[1]。移植牙的来源包括正畸需要减数的牙齿、多生牙、完全埋伏或即将萌出的第三磨牙等。对于第一磨牙残冠残根临床的处理通常是拔除后义齿修复或种植,自2009年起我们尝试为患者进行自体牙移植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拔除病变第一磨牙后上、下颌第三磨牙正畸近移疗效比较

    作者:段银钟;李齐宏;曾照斌

    目的 探讨拔除病变第一磨牙后上、下颌第三磨牙近移进行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20例第一磨牙病变同时需要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18.6岁.根据患者口内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10例.第一组上颌无明显拥挤,仅拔除病变的上颌第一磨牙,下颌拔牙或非拔牙矫治;第二组下颌无明显拥挤,仅拔除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上颌牙列拔牙或非拔牙治疗.全部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排齐整平牙列,关闭拔牙间隙,精细调整咬合关系.结果 20例患者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双侧的磨牙、尖牙均达到良好的咬合关系.上颌第三磨牙前移平均8.8个月,平均近移7.94mm;下颌第三磨牙前移平均9.7个月,平均近移7.12mm.结论 上、下颌由于存在骨质结构的差异,拔除无法保存的第一磨牙后,上颌第三磨牙近移比下颌磨牙较快.扶正簧的使用使倾斜的下颌磨牙得以直立.

  • 福建地区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患者切牙及磨牙高度和倾斜度研究

    作者:蔡森鑫;伍丹妮;常琳;林清云;陈胜兰;张端强;许潾于

    目的 研究福建地区未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上下颌第一磨牙、切牙的发育趋势及与测量平面的相关性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2015年就诊我院的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病例210例,按不同性别、发育阶段分为4组,测量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切牙牙槽高度和倾斜度及其他相关项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1.无论男女性成熟期组较生长发育高峰期组相比,下颌骨升支及体部长度、上第一磨牙倾斜度及高度、下第一磨牙高度、下切牙高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论男女性,下颌平面角与上下颌第一磨牙倾斜度存在负相关性,与(牙合)平面角存在正相关性.此外,高峰期组中,下颌平面角与上下切牙倾斜度存在负相关性.而成熟期组中,与上下切牙高度存在正相关性.3.无论男女性组,高峰期组中,(牙合)平面角与上第一磨牙倾斜度及高度、下第一磨牙倾斜度、上切牙倾斜度存在负相关性.成熟期组中,(牙合)平面角与上切牙倾斜度存在负相关性,与上颌切牙高度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1.上下磨牙、切牙倾斜度与牙槽高度存在随颌面发育成熟的变化趋势.2.下颌平面角与上下颌前后牙位置存在代偿规律.3.不同发育分期人群,(牙合)平面角与前后牙位置相关性特征不尽相同,临床诊治中应注意相关差异.

  • 掩饰性治疗骨性开(牙合)反(牙合)

    作者:田园

    患者女,24岁,主诉:“地包天”要求矫治.一、临床检查面型左右对称,凹面型,下颌前突,轻度开唇露齿,面下1/3长.软组织健康,口腔卫生良好,四颗第一磨牙存在银汞充填物.颞下颌关节无弹响及压痛,开口度正常.恒牙(牙合),两侧磨牙及尖牙关系为完全近中,右侧后牙反(牙合),前牙开(牙合)1 mm.上牙弓拥挤0 mm,下牙弓拥挤0.5 mm.

  • 矫治实例

    作者:

    病例五:黄×,男,12岁.恒牙初期.左右第一磨牙为中性关系.前牙呈严重创伤和深覆 .上下切牙严重舌倾,下切牙根面唇向暴露近三分之二.上牙列无明显拥挤,下牙列拥挤Ⅱ°,上下中线正.面下三分之一明显短缩,颏唇沟明显.张口受限,考虑与前牙闭锁型深覆有关. 诊断:Angle'sⅡ2 Mao's:Ⅳ1+Ⅰ1矫治设计:(1)非拔牙矫治;(2)标准方丝弓矫正技术;(3)上颌平面导板.

  • 骨密度异常对老年患者咬合力影响的初步观察

    作者:孟繁荣;王晓冬

    目的:探讨骨密度异常患者牙齿咬合力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60-65岁患者120名为受试对象,均为女性,根据骨密度减少的程度分成正常组,骨质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分别测定上颌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的咬合力。结果:就上颌中切牙而言,与正常组咬合力(9.03±1.57)kg相比,骨质减少组(8.28±1.34)kg和骨质疏松组(6.25±1.08)kg咬合力量均有显著下降。就上颌尖牙而言,正常组(13.17±2.37)kg与骨质减少组(12.82±1.96)kg咬合力无显著差异,都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组(9.67±1.44)kg。就上颌磨牙而言,与正常组咬合力(16.38±2.18)kg显著高于骨质减少组(14.57±2.52)kg和骨质疏松组(11.17±1.79)kg。结论:骨密度异常可影响中老年患者的咬合力,骨密度越低,咬合力越差。

  • 上颌第一磨牙根折裂修复1例

    作者:李雅彬;石校伟;高飞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2岁.因无法正常咬颌就诊.曾有咬硬物史,牙齿无松动,上、下颌牙列7-7,无缺牙,牙龈、牙周状况良好,无牙结石.拍摄X线牙片示根尖有阴影,未发现有根折情况,初步诊断为根尖周炎.局麻下开髓行根管治疗术.

  • 减数第一恒磨牙矫正成人开(牙合)畸形5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劲松

    目的 探讨拔除第一恒磨牙矫正成人开(牙合)畸形的可行性和矫治效果.方法 收集5例拔除第一恒磨牙矫治成人开((牙合))畸形病例,男1例,女4例,年龄18~25岁.5例均为拔除上、下4颗第一恒磨牙,全部病例采用0.022直丝弓矫治技术.常规粘接托槽,放置合适弓丝,排齐整平牙列,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结果 5例均达到良好矫治效果,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拔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 拔除第一恒磨牙矫治成人开(牙合)畸形,既能保留更多的健康牙,又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是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

  • 慈溪市横河地区学龄儿童2918名第一恒磨牙龋病调查报告

    作者:胡建立;黄寅利

    目的:了解慈溪市横河地区农村7~12岁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患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通用的调查龋齿方法,对2918名农村小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调查。观察比较患龋率与性别关系,年龄分布、牙位、牙面与第一恒磨牙患龋关系。结果第一恒磨牙女生患龋率远高于男生;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下颌龋病发生率远高于上颌龋病发生率;咬合面龋患率高。结论第一恒磨牙患病情况符合龋病的一般流行病学特点,需要及早防治。

  • 标准方丝弓技术矫治拔除第一磨牙的牙颌畸形的研究

    作者:程丽;刘福军

    目的 探讨拔除无法保留的第一磨牙后应用正畸方法关闭间隙的疗效.方法 拔除第一磨牙后应用方丝弓技术将第二磨牙前移至理想的位置.结果 37例患者中,35例咬合功能良好,患者较为满意.结论 第一磨牙缺失后应用方丝弓技术将第二磨牙近中移动是一种理想的矫治方法.

148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